打印

知义法师《初机学佛决疑》每日连载中

续 6




             29,我们一天忙到晚,一生忙到老,究竟忙些什么?



    一般人(包括一切众生)所忙的不外乎两件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事了。所谓忙生,分为三点:
    l.现生:为养生送死而忙。
    2.后生:为子孙衣食而忙。
    3.来生:为来生的生处而忙。由于忙现生和后生的关系,所产生的业力(善恶行为),就决定了来生的生处(随业受报)。
    谈到忙死,你一定会感到是奇闻,怎么会忙死呢?刚才不是说忙生吗?究竟大家为什么忙生?还不是为了怕死!其实不管怎么忙,死的这一关,谁也偷渡不了。因此我把死分为三点:
    l.好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能寿终正寝,往生善道。
    2.横死: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必定死于非命,堕落一途。
    3.死死:由于生平作恶多端,死后必入地狱,受诸苦楚而死去活来,活来死去,所以为死死。
    世 间上还有一种人,也和大家一样的忙,但是忙的目的不同,因为他们感觉到生死很可怕,故依教修行,为了脱生死,广度众生而忙。所以说,他们的忙是有限度的, 苦也是有时间性的,等到生了西方,一了百了。你感觉人生太苦吗?你认为忙的没有价值吗?需要觅个桃源好避秦吗?那么快点学佛,只要能依教修行,将来就可以 得到不生不死的究竟快乐。
     

            30,佛教的经典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佛法是应机而说的,众生的烦恼多,所以经典也要多,才能达成济度的任务。你想学佛,并不需要研读那么多的经,只要选择某一部大乘经典,终身持诵就可以了。像金刚经、普门品、心经和弥陀经,都很适合在家人受持。

    如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经,也不要紧,那就修念佛法门好了,只要记住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走路也念,坐车也念,外出时心里默念,回家可以出声念,既不妨碍工作,又不空过时光,若能劝导别人共同修习,功德更不可思议!

    请 你不要怀疑念佛恐怕不及念经好,那是不正确的,因为念经的目的,是求其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解脱生死的方法。但是还要修行,才能达到目的。那么念佛呢, 也是了脱生死最好的方法之一,而且比别的方法更简单,更可靠,只要你相信极乐世界确实好,你愿意去,而且天天念佛的名号,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和诸大菩 萨,就来接你,到了那里以后,一切如意,永无烦恼!和诸上善人在一起修行,圆成佛道。所以说:念佛的方法,虽然与念经不同,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

    万 一为了生活忙不过来。不要紧,假若真的那么忙,还有办法,你修十念法好了。所谓十念法,就是念十口气的佛号,一口气念多了,随各人力气长短而定,只要每日 早晚各念一次,念完了接念回向偈:「愿以念佛功德,回向历劫怨亲,消除所造恶业,同生西方乐土!」如供有佛像,就拜三拜,否则面向西方行三鞠躬礼也可以。 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只要心诚愿切,同样有效,不过品位不太高,就算下品下生罢,也和罗汉相等。我认为很理想。
   

           31,何谓化缘与因缘?

    化有教化和募化两种意义。缘是机缘,简称化缘。所谓教化,是演说三藏(经 律论)的义理,使众生依法修行,必能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的意思。至于募化,是佛住世时,为了降伏出家众的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 众供养结缘,这样可以减去许多无谓的烦恼而安心办道,了脱生死。而在家人,利用这供养的方便,可以广结善缘。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 所依止。」由此可见,我们要远离诸苦,必须戒贪,才是根本办法。而布施供养,是戒贪的具体表现。

    也 许有人说:「你这穷和尚命好,有一份长期补给证——化缘,就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当然你赞成化缘,而且口口声声的叫人家放下,自己抓得紧紧的,难道说 你们拿别人的财物就不为贪?」我认为不是,因为我们拿别人的东西,不是用来养家活口,而是用于印经造像、救济贫困等等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不为贪。而向人 化缘的目的,是为了广结佛缘,故不为贪。

    关 于因缘,所谓「亲生的叫因,疏助的叫缘。」就麦子来说,麦种是因,那么日光、空气、水分,肥料、人工、时间是缘,但种子虽有生因,须具有诸缘的条件,才能 发挥种子的功能,否则一定是「苗而不秀」,或者是「秀而不实」。不仅麦子如此,任何事物都是一样。从表面上看来,缘只是个抽象的名词,但是却有支配诸法生 灭的潜力,而这种潜力,是与诸法同时生灭的。我们要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必须广种善因,多结善缘,将来才能达到目的。
  



            32,我常看到某佛教刊物,批评别人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怎么不见对方答辩?

    最 近几年,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很少看其他的刊物,不知道所说的内容,故难以奉告。不过照理讲,佛教的刊物,应该只谈佛法,或者是护教的言论,关于恶性批 评的消息,就不应该发表。而我们修持的对象是身、口、意,若使这三业清净,才能远离烦恼,得大自在,否则,一天到晚,是是非非的,那修的是什么行?不管批 评的对不对,总是属于意气用事,与佛法是不相应的。这种行为,在他来说,以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殊不知正是暴露他的弱点。

    俗 语说:「闲人口里出是非」,因为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会「言不及义」,为了满足个己五欲的享受,又没有别的技能,只有打听别人的是非,达到利己的 目的,若是稍有道心的人,那是不会这样做的!昔孔子适周见老子,辞去,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 也。」他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学佛!

    人非圣贤,总难免有点过错,如果观念正确,可以向对方善意的建议改正,以杜绝后患;但恶意的批评,除了增加自己的罪业,与事实毫无补益。我们做佛弟子的,处处要律己,多做些反闻反观的工作,假使个人的言行合乎规律,团体也就健全而有光彩。

    至于答辩与否,须视当事人契机而定。答辩可以说明事理的真相,使对方由衷的信服。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所以不辩乃无言说法,也是对付无赖之徒的妙着。我至诚的希望全体的佛教徒,谨遵教典,作大佛事,虽有不肖,亦莫可奈何。
   


       33,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尽十方无有边际的空间,叫做「宇」,尽过去现在和未来无有始终的时间,叫「宙」,简称「宇宙」。其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亦非长短、方圆、黑白、温凉、轻重、厚薄,所能计知的一种实相(空)理体。其用之大,为万物之母,故云「无不从此法界流」,就是说,万物的相状虽殊,其母则一,存在的时间虽有久暂之别,但终必反其母。又云「无不还归此法界」,万物虽生之于母,返之于母,必待因缘而后生,而后返,决非有能为者而为之;否则,即是魔说。

    以上所说,是宇宙的定义,和万有与宇宙的关系。也许认为太抽象,因为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一切唯心」和「缘生性空」的道理以后,才比较好懂,不然,是很难说明白的。

    所谓「一切唯心」,是说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妄 想、思想)造成的,这个心不是心脏的肉团心,而是能思量、分别的「识心」,在心理学上叫做思想。请你静静的沉思一番,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是从思 想分别其利害关系而产生的。这种由理想而成为实事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力量,佛法称为业力,因此也可以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众生的业力所造成的。如果不相 信,请问你住的楼房是不是心造的?老婆孩子是不是心造的?关犯人的牢狱是不是心造的?万里长城是心造的,西螺大桥也是心造的,你的家庭和乐,是全家人的共 业所造成,牢狱是犯人的别业所造成的,如果没有犯罪的思想,就没有犯罪的行为,那里会有牢狱呢?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众生的共业和 别业所造成的,等到将来众生业尽,此界亦尽,所以地藏经说:「此界坏时,寄生他界……此界成后,还复而来」,那时候又是天地玄黄,宇宙洪流的时代了。

    至于「缘生性空」之理,一般人只知道「缘」是个抽象的名词,其实它有支配一切诸法(宇 宙万有)生灭的潜力。比喻说:「豆子,照理是能生芽、开花、结果的,但是放在瓶子里,那就不可能了,必须有土壤、日光、空气、水分、人工、肥料和时间等等 的助缘,才能成为事实。」同样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灭,都需要缘,没有缘,是不会生灭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生中,如果造的全是恶业,只要现在一心行 善,而不给恶业犯罪的机会——缘,虽有也等于无,因为诸法自性本空,而今呈现在眼前的一切现象,是心造的,除此就是万无了。

    这个问题,以我的能力来说,是超载的,只好以大题小作的办法,来结束这段因缘。以后有机会,我介绍几本书给你看,相信对这问题会有帮助。

    我 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两位大专的学生,讨论「一切唯心」,刚好我到了,他们请我当裁判。为了减少言说的麻烦,就拿出一张台币说,请用一切唯心的道理答覆 我,这是什么?但不能说是钱。停了一会见他们不作声,我说:「以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作答案,好不好?」因为你想买什么,它就是什么,不买什么,依然是原 来的什么。于是他们笑了说,有道理。

TOP

续 7




             34,学佛是否要出家?若人人出家,势必灭种!




    佛教有四众弟子,由此可见,在家学佛,是合格的。所谓出家,是要发愿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家,若是像因家庭失和而出走那样的出家,是没有用的。因为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因此就要依教修行,才能达到目的,假若在家学佛,也能依教奉行,就等于出了家。

    就形式上来说,出家人要辞亲割爱,放下精神与物质上的一切享受,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得到?而有的人还「肉不正不食」,叫他来过我们这种淡泊生活,绝对不习惯。别看做和尚很简单,如果没有相当的善根和因缘,保证还做不了。

    谈到人种,我想是不成问题的,现在世界各国都有人满之患的感觉,而在家人不生孩子的还是很多,也没有人指责他们影响人种。假使我们都有缘出家修行,统统到极乐世界去了,还有其他五道的众生转来,或者其他的星球向这里移民,也不见得是说梦话。
  



      35,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与时代不配合,可否改进?

    正因为生活方式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才叫做出家人。我国名家尹文子说:「名者名形也,形者应名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如果现在僧穿西装服,尼着迷你裙,恐怕今天你就不知道问这问题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时代只能作适当的配合,例如现在的交通工具便利,可以舍步登车,衣服也可以变质而不变形,为了名正其形;形应其名,还是泥古为尚。凡是与僧制戒律有关的事物,我们一定要遵守,否则,佛法就不成佛法,众生也永远还是众生!

    有人说来亨鹞蛋没有生机,可以吃。我认为不应该,固然戒律是没有这一条规定,假使能戒外别持,相信功德是无量的。如果硬要以戒律来作挡箭牌,那么以后请不要坐车,否则,对戒律以外的事宜,应当作适当的选择才好。

    我们要知道,政府立法的目的,用以除暴安良;佛教制戒的原因,旨在防非止过!为了怕末世众生过分的顺应潮流,败坏佛法,才有戒律的产生。不学佛,当然什么也不说,否则,就应该遵守。关于生活方式,与时代作有限度的配合,少一分恶业,增一分福慧,愿共勉之。
   



       36,现在佛法不兴盛,是不是宣传不够?这样下去,佛法是否会灭?

    你 这样关心佛教,功德无量!但佛法的盛衰,是随众生的业力而定的,宣传并不是主要因素。就学校来说,做老师的都希望每个学生的成绩好,可是在同一间教室里上 课,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并不是老师没有宣传,而是学生的智愚不等。汉朝的王充说:「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所以说对善根 浅薄的人,除非有生公说法的本领,否则,宣传却不一定有效。如同纳缕之工,是不能织锦的。

    至于佛法将来是否会灭,要看从那一方面讲,就佛法的本身来说,是不会的,因为佛法是佛说的,佛既不生不灭,佛法当然也不会灭。若就经典来说,到了末法的后期三灾(水、火、风)屡作,不但没有佛经,连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也听不到,因为那时候的众生,罪业深重到极点,痛苦也到极点,在那种情况之下,是不知道修持的。我们要想逃过那个劫难,除了念佛求生净土,敢说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以少数人为的力量,想毁灭佛法,绝对不可能!尽管他们「狐假虎威」的,在文字上做点小手脚,在事务上找点小麻烦,这种作法,除了增加他们的罪业,对佛法毫无影响。从历史上看,企图毁灭佛法,权力最大,居心最毒的,莫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五代周世宗),迄今佛法犹存,三武何在?所以说没有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不弘法,假定不弘法,那是不对的。所以希望有弘法能力的人,多多宣传,没有弘法能力的时时律己,形端影直,佛法自然就兴盛了。
   


           37,出家人不从事生产,生活怎么办?

    你的意思是说,出家人也应该有一份普通人的工作是不是?我觉得这是观念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为我们都知道,社会是由农、工、商、学、兵及各行各业所组成的,那么和尚也是属于编制之内的,可能你认为是奇闻,但是也有根据。

    国 父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由此看来,我们出家人,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消费者罢!至于工作,也不见得是种了几棵稻梁菽,养了几头马牛羊,才 算是职业,凡是有益于社会人群的正当行业,都谓之工作,你说对不对?其实我们的生活水准很低,可说是有钱人家买酱酒的钱,就够我们一个人的生活了。如果大 家都相信因果,社会自然安定,国家一定富强,大家都有饭吃,自然也少不了和尚一份。

    一般人的工作,是为家庭的生活而忙碌,我们的任务是为众生的生死问题而奋斗,不要认为佛教不过是暮鼓晨钟,烧香拜佛而已,其实那只是仪节上的一部分啊!此外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工作,像禅定的参究,经教的钻研...... 却很少有人知道。而我们修持的目的,除了自利以外,还要上报四重恩(国家护存恩、师长教诲恩、施主供养恩、众生互助恩),下济三途苦(地狱、饿鬼、畜 生),以利他。因此希望大家拥护佛教,净化人心,当可化干戈为玉帛,变孽海为莲池。果能如是行去,大家所仰望的世界和平,即可早日实现了。
   

           38,听说持大悲咒有感应,我持诵多年,仍未见效,是什么原因?

    无论做什么都有感应,何况佛法?要知道,感是因,应是果,好像敲钟一样:「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不叩当然就不鸣了。修行人,要在「感」上着力,莫在「应」上用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无论修持那种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断除妄想,名利心要无,感应心亦不可有,只许如是行去,终必感应道交。我亲眼见过两位自称老修行的,平时一见面就是感应,可是到了最后,莫说是应,连感也不知道感了。

    我 认为感应也要看根性,好像医院里的病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用手术治疗,有的病人住了好几年,还没动手术,可是有的刚一进院,就割开了,那不怪大 夫有偏心,而是病症不一样。那么感应,也要看各人的根性,有的人因为宿世的善根深厚,加上现在精诚所感,所以得到感应;也许有的人,虽然宿有善根,可是现 在被种种物欲所障碍,而不信佛法;或是信而不行,行而不猛,佛菩萨为了使他坚定信心而得感应,也是很可能的事。还有感而未应的,大概是感的不得法,或者是 因缘未到,好像寄信一样,你寄的是平信,回信的时间当然慢,只要有去信,必定有回音。也就是说,你能慎终如始的去感,总会有应的一天。
   


        39,为什么要向塑画的佛像烧香礼拜?

    佛 有法身、报身和应身。法身佛只有诸佛才能看见;菩萨可以见到报身佛;释迦佛的应化身,我们的福薄,也看不到。现在为了表示我们对诸佛菩萨的崇敬,所以方便 的用塑画的圣像,来作代表。这个道理和军中射击的「人像靶」一样,虽然不是真的敌人,但是用来练习射击,将来必能收到杀敌制果之效。孟子也说:「羿之教人 射,必志于彀,学习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由此可知,佛像是众生修习成佛的目标和模范。我们为了要成佛,所以要烧香要礼拜。

    烧 香和拜佛,是表示我们行为上对佛的崇敬,而烧香的香昧芬芳,藉以堵塞我们的鼻根,使其不闻脂粉之气,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拜佛的好处很多,简单的说,可 以消除业障,降伏骄慢,且能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力量。当你见了庄严的佛像,就会联想到佛,是以慈悲为怀,救济众生的圣人,我们应当恭敬礼拜,同时更要学习 佛的言行,将来也可以成佛。

    总之,烧香拜佛的功德,无量无边,希望在工作之余,不妨做做看,既能保安,又可增福慧,何乐而不为?

TOP

续 8



    41,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尽众生?业重的众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说怨亲平等?


    孟子说「梓匠轮舆(木工),能与人规矩(方法、要领),而不能使人巧(熟练)。」那么佛是以自觉成佛的方法,告诉一切众生,使其依法修行,必能远离烦恼,圆成佛道。这是一种「不见其事,但见其功」的心法,唯有实践力行,才能获得具体表现。

    就我国的医圣华陀来说,也只能为人治病,却不能为人代病与服药,不吃药而病未除,怎能怨华陀医术不精?我们都知道孔夫子有三千多位弟子,但贤人只有七十二,怎能因为那两千多不是贤人,就说孔夫子没有学问,那是不合理的。病人要想恢复健康,必须与医生合作,众生要能自度(依教修行),然后才能得到佛度。但众生贪恋火宅,不求出离,这样并不是佛的法力不足,而是众生的业力太重!如果不分善恶而统统度尽,那是违背因果的不平之等,佛不为也。

    所 谓「怨亲平等」,是佛对一切众生的教化平等,和「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教化的范围和对象,却普及十方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 性,都要教化,这才是平等的真义。现在介绍刘采春的一首罗贡曲:「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若能玩之再三,我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了。

    偈云:
        佛乃大医王,能治诸苦病。
        但与药不服,幸莫怨医庸!
   



             42,患急性盲肠炎,求佛未必有效,求医则救,岂不是佛力不及医力?

    凡病皆由业力而生,所谓「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病的轻重,也是这样。人欲无病,应发心学佛,只要能依教行持,形端则影直,何病之有?

    但 急性盲肠炎,并非人人皆患,而患时求佛,须视其诚心的程度而定。若是求医,必须及时,否则,亦莫可奈何。倘能平时求佛,则生活正常,疾病自少;急时求医, 藉药力解决疾苦。佛法好比卫生学,医术如清道夫,假使人人注意卫生,又何须「你丢我捡」?我认为佛法是究竟的,医术是现实的,二者孰是,其理明矣。

    然世之学佛者兼医,有之,医者兼佛,亦有之。佛者兼医,旨在方便,医者兼佛,志在超凡。究何所学,请自决之。
  


    43,念佛何以能消灾获福?

    每个众生的苦乐祸福,都是由众生的自心(思想)分别事物的利害关系所产生各种善恶行为所构造成的,因此就有各种不同与行为相对的感受。要想离苦得乐,转祸为福,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思想。

    佛 教改变思想的方法很多,念佛也是其中的一种,只要能诚心诚意的慢慢念,使思想的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渐渐的就不会想到别的事物上去了,所谓「心正而后身 修」,不造恶因,自然不受恶报,这不就是消灾吗?人生没有zai 难是福,处此恶世,而能用功办道,将来往生西方,永离生死,更是福中之福!

    也许你觉得以上所说的还不太合理想,现在再用日常所见的事理来补充说明一下。譬如说,一位不良少年(喻 妄想)经常在外面惹是非,他的家长无法管教,就把他送去当学徒(喻念佛),有一天他的邻居失窃,警员先生(因果)来调查他的生活动态,经厂方证明,他天天 都在工作(念佛)从来没有外出,因此这件事就与他无关(消灾),后来他因工作努力,被选为劳工模范,并且得到一笔优厚的奖金(获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 想你对这问题就不会再怀疑了。
  


    44,我持斋念佛多年,但家里不如意事,总有—点,其故何在?

    你 能持斋念佛,当然功不唐捐,但其他的人是不是也能和你一样这么做,又是问题。好比你一个人负担全家人的生活,自然过得不会很舒服,如果大家都有工作,那就 不会感到困难。至于有点不如意的小事,也未必不是你念佛的功德,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就和迷失路途的人一样,别人只能告诉你回家的路线,却不能代你走 回迷失的距离(喻宿业),如他用车子载你回去(念佛功德),只能免除你走路的痛苦(大事化小)但是走错了的全程还是非经过不可(不如意事),了解了这道理,应该劝化家人,赶快学佛,倘能勤修精进,以后自然就会吉祥如意了。


    45,学佛有什么好处?将来可不可以升天?

    学佛的好处很多,难以说尽!简单的说,可以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因为学佛以后,如能依教修行,即能理解宇宙人生的奥秘,和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而使思想言行,虽从心所欲,也不会踰矩了。因此不仅现在是个好人,将来还能成佛!

    以世间法来评论一个人的好坏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家的自私心理太重,无论是对人,或者是一切事物,都以个己的利害关系,作为好恶取舍的标准,所以说不一定正确,如用佛法作准则,才是公平的。

    学佛目的是成佛,如果想升天,修十善业就可以去了。其实了解佛理的人,绝不愿意升天,因为天道还是在三界之内,等到天福享尽了,仍然要随业受报的。

    这 个道理就和一个穷苦的女人一样,因为娘家很富有,所以就想回去,到了娘家,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尽量的享受,但是不能长久的住下去,因为那里到底不是她的 家,就算能住十年八年,最后还是要回夫家的。因为很久不在家,回来以后,又得忙于整理家务,打扫环境。所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时候,我想比以 前更痛苦!所以说,要想改善生活,永无烦恼,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只有依教修行,志愿成佛,才是救苦的根本办法。

TOP

续 9

46,你为什么不弘法,也不化缘?

   弘 法并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么简单,必须宗教兼通、文武并秀,这样,当然很不容易,但是总要有一门长处才可以。而佛法的道理渊源深得很,也不是短期间可以修 习得好的。何况我又是刚出家的小和尚,什么也不懂,不谈别的,连一句「阿弥陀佛」也不会念,所谓「羽毛未丰满者不能高飞」,因此不弘法。

   孔子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如果我把佛法讲错了,不仅害了别人,而自己也要负因果的责任,现在我住在这里自修,本着不攀缘、不绝缘、随缘接众的原则,有人来问佛法,当就我所知道的结个法缘,我认为也是弘法。

   说起化缘也不简单,如果没有点福报,是化不到的。目前生活还可以维持,同时又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何必弄些钱在手上?而施主的财物也来之不易,假若用之不当,将来要披毛戴角,一一奉还。我没有福,又没有慧,为了减轻自己业力的负担,不得不这样做了。



       47,为何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真扫兴!

   这 是观念和立场不同的关系,所以感到扫兴。有些人认为和尚只会说泄气话——什么四大皆空啦、人命无常啦、因果轮回啦、还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啦、……除此以 外,好像就没有别的事,其实那都是实事,怎奈他思想领域太狭小,体会不到个中意味。像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是因为你现在正当血气方刚的求学时期,可说是「初 生牛儿不怕虎」,每天除了注意到吃喝和贪玩以外,所了解事物的道理并不太多,至于人生问题,当然更谈不上,因此才会产生这种感觉。

   要知道,人生寿命的长短,是由每个人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力而定的(这 是因果律,不是宿命论)。凡是好生利生的人可得长寿,而好杀或虐待人畜的人,必会夭亡。也许你说:「我还是小孩子,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对!我也认为 你很善良,但问题是现在固然很好,过去是不是很好,那就难以鉴定,至于未来更是一个未知数。同时现在的战争和意外死亡,请你留心看看,有几个是老年人呢?

   为了使大家延年益寿,转祸为福,所以才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目的是勉励大家及早学佛修行,将来必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以后我把这两句话改为「只要少年能学佛,孤坟全是白头人。」这样不就高兴了吗?


        48,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所谓病,可分为心病和身病两种,心病是内在的贪、瞋、痴等的业障病,身病是现今四大(地、水、火、风)失调的老、死病。治心病要用佛法;治身病可用世法(医术),若能二者兼施,则疾病易除。

    学佛的功德,固然可以增福增慧,却病延年。但由于各人宿世的业力和现在修行的勤惰不同,就难免有点病痛,好比说,有一位贫民(喻 病人),过去为了生活而负债(宿业),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学佛),月薪三千元(修行功德),照说他的生活应该过得很好(不应生病),可是他仍然 是穷(生病),不过比以前好些(转重为轻),因为他赚来的工资(功德),一部分维持生活,另一部分要还债(生病),等到债还清了(宿业除尽),生活才能富 裕(健康)。

    你说虔诚,照理讲并不算是虔诚,因为知道虔诚,那可以说还是妄想,如果没有虔诚的心念,才是真正的虔诚。

   其 实修行人有点病,我认为是好事,因为我们在健康的时候,雄心万丈,妄想特别多。若是有点病,思想却会因此而转向,所以宝王三昧论的第一条就说:「念身不求 无病,无病则贪欲易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前有位朋友,品学均优,所以事业心很强,劝他学佛,总说还早。后来因为生了一场重病,我去看他时,一把拉住我 的手说:「正在念你,我的病情一直在恶化,请想个办法!」此时很自然的带着「象忧亦忧」的表情说:「我的办法就是念佛。」于是点点头:「只有念佛。」后来 好了,一直到现在,每天不管工作怎么忙,所订的功课,却不敢间断。


           49,焚烧纸作的财物给亡人,或寄存冥库,是否有效?

   从 倓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和其他的书中看来,焚化的财物是有用。若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道理来推断,也应该有用,因为鬼也有他心通,同时在他的八识 田中,对各种财物的印象很深,当我们焚化各种财物时,一定会观想到受用者的关系和姓名,「心生则种种法生」,所以说有用。

    古今身前焚化财物寄存冥库,以备将来享受的人很多’虽然说有用,但是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除了业力以外,谁也没有带丝毫的东西来,而以后生活所需,不都是从那业力中得到的吗?所以说,只要生前多种福,莫愁死后缺钱财,空手而来空手去,业力早已有安排。

    我 们学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了佛,一切具足,不必要钱。修净土的,目的是极乐世界,死之日,化佛来迎,既不要买车票,又不要安单钱,生活所需,应念而至,还要 财物干什么?我认为积钱不如积缘,若能志心念佛,求生西方,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到这时候,试问焚化纸物还有什么用?与其无谓的浪费,不如老实念佛,我以为 这样会有更大的功德!


           50,你为什么要出家?

   很多人都这样的问我,但答案都不一样,有一次卖车票的也问我为什么要出家?因为车子已到,我只好问她,你为什么不出家?她很满意的说,有道理。因此有许多候车的乘客也笑了起来。今天如果这样答覆各位,未免太扫兴。

   以 前我对宗教没有兴趣,民国四十年住在汐止,有一位同学拉我去教堂,当时借故推辞了,后来他就送我一本圣经,我说早已看过,但他坚持要我再看。因为天天下 雨,没有事做,也只好翻来看看。反覆的看了几遍,更觉得毛病太多,于是把书还了他,同时问了几个问题,也没给我说清楚。春节前驻新竹,公余之暇,就看看诸 子的学说,对历代诗词特别感兴趣,到了四十九年调嘉义,朋友送我几本佛教的书籍,看了以后,欢喜的不得了,因此关于诗词不想再看了。

    五 十年是我的大劫难年,因为四弟在土城工作,因公死于车祸!而自己又患肺结核,在这种情况下,身心都受到无比的痛苦,于是就有几位知己的朋友,劝我结婚,我 说:「各位的好意,由衷感谢!但是这样做,并不能解除我的痛苦,就算我愿意结婚,谁又能保证有那位善良的女人会嫁我,婚后也能夫唱妇随,并且最会生孩子; 一定先生男的,绝对好养,长大了又能光宗耀祖,显亲扬名。假如说这些都不成问题,可是我快四十啦,还有几天好活呢?万一停止了呼吸,留下了寡妇幼子,不能 尽养育之责,孩子长大了不忠不孝,祸国殃民,我死了也不免挨骂。」而且我没有孝顺我的父母,就是有个儿子也享不了福。此时老胡气呼呼的说:「照你这样想, 什么都完了!唉!到今天我才认识你还是这么一个没有出息的人。」因此大家就不欢而散。

   病 情一天天的恶化,好不容易才住进医院,治了两年,不但没有好,反而更糟,内科主任查房,看我的片子说没有希望,我并不因此而难过,觉得人总是要死的,怕也 没有用,从此拒绝了药物治疗,每天读一部法华经,有空就念佛,目的是祈求父母康健,亡弟生西,此外一无所求,晚间参加寿光精舍晚课,经文戒法师慈悲教授, 颇有心得。那时候有位患友喀血,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就去拜佛,云:某某人,有家室之累,子女尚幼,万一不幸,何以为生,弟子愿以十年寿命相赠,使其早日康 复,以当家事。因弟子只身在台,毫无他累,生死不足为怀,愿佛慈悲,纳受悃诚!后来他真的好了,使我高兴万分。

   到 了五十五年四月,奇迹出现了,院方给我一份健愈卡,和人事命令,就向新单位报到。那里的工作很轻松,读书的时间很充足,早晨四点起床背诵早课。在公务方 面,因为有奉公守法的习惯,长官们很器重我,同事们见我学佛,所以都叫我和尚。十月底退役令下来了,戎马生涯即告结束,就在台中中兴岭开辟果园,作为今后 生活的背景。因为技术不如老农,吃了三年苦,一无所获,后来一想,既然决心出家,又何必怕饿死!国际局势这样混乱,朝不保夕,如果没有过过和尚瘾,死了也 不安心。因此决心放下一切,到台北去和明音法师商议出家有关事宜。由于因缘关系,最后在双十节的早晨,礼拜上慈下瑞大和尚为剃度恩师,上午就到临济寺受戒 去了。

   说也奇怪,小时候我很喜欢和小孩子们用泥土做佛像,供在围墙的石洞里。读初中时,学校设在五祖寺(弘 忍大师道场),星期六如果不回家,就到大师的塔后看书,感觉特别的舒适。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虔诚的对祖像默祷,佑我出家。看见出家人穿的布草鞋,十分欢 喜,回家就要求母亲做给我穿。她老人家说:「你又不是和尚!为什么要穿那种鞋子?」以后每次回家总是提出这个要求,后来以绝食一餐为手段,才请别人代做一 双,满我的愿。如果我的母亲知道我现在真的做了和尚,却不知道她老人家是伤心?还是高兴!

   许多老朋友见了我都是说:「你的个性那么强,怎么能做得了和尚?」我就和他们开玩笑说:「对这件事你们不能不承认是外行,告诉你,我的个性就是和尚性,要不然,就做不了和尚。」

TOP

续 10




        5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能成?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贵,而不知道一切众生的生命可贵,更不知道慧命更为可贵!也就是说,只知道屠刀能杀害生命,却不知道心刀能杀害慧命!因为众生的识心善于分别、执着,以致起惑造业,轮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

    所 谓放下屠刀,即是「转识成智」,和「回头是岸」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因为屠刀放下的开始,即是众生成佛的开始,如果不放,就永远不得成。所以说能不 能成,就看你放与不放,如肯放,一定能成。以上所说的是理,现在来说事,屠刀杀害众生的生命,将来一定要受报,如果一旦闻听因果而放下屠刀,大作佛事,悔 改之初,即是成佛之始。倘能依教行持,必登佛位。

    从 前有位润额和尚,未出家之前,以杀羊为业,有一天又准备杀羊;羊子哀叫,刚好五祖弘忍大师来了,就向羊子说:「两脚不修,活遭剥皮。」羊子就不叫了,屠夫 问是什么原因?祖说:「前生你是羊,他是人,就在此时此地杀了你,所以现在你又杀牠,将来呢!牠又杀你。」屠夫听完了这段话,把羊子放了,跪求出家,因其 额阔,故名之。由于他勇猛精进,改往修来,果成大器!

    要 知世间上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物,都能影响我们慧命的安全,对治的方法,就是一个「忍」字,如果不能忍,屠刀是放不下的。要想忍,又必须把「我」看淡些,倘 若功夫做到「无我」的地步,自然就可以忍了。所谓放下屠刀,就是止息妄念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欲至佛位,尚须努力。至于立地二字,要作开始解,不能作 马上会,才是正确的答案。
   



        52,佛教的书中,所记载的许多奇异故事,是真的吗?怎么现在没有?

    这 个问题,与时间、空间,以及众生的业力和理解力,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求证某种事物的真实性,必须要客观的以理论去推断,用其他的事物作比较,同时也要 看记载故事人的身分,千万不能以未亲眼见到而不信,那是不正确的,因为众生的分别心太强,利害观念太深,以致对一切事物的辩证,会产生许多错觉。

    我 的父母没有来台湾,却不能因此说我根本没有父母。在我未来台湾以前,听说这里的凤梨怎么好吃,台风如何厉害,当时我也不信,其实都是真的,因为在内地没有 看见过,所以不信。至于亲眼见到的事物,也不一定很正确。就考试来说,那些试题总是亲眼见到的罢,何以还会答错呢?究其原因,不是看错了题,就是理解力不 够,否则就不会错。孔子集语说:「孔子在陈绝粮时,有一天好不容易弄来一点米,颜回就小心翼翼的煮好饭,在打开锅盖时,从屋上掉下一条灰尘在饭上,他拿起 来一看,灰尘上粘了几粒饭,丢了又可惜,给先生吃又不恭敬,于是就自己吃了,刚好被孔子看见,就责备他,颜回说明原因后,孔子就向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 记着,眼睛有时候也靠不住啊!』」

    如果说,没有见过的事物就不足为信,我认为不可以,好比一个病人,医生说他是胃穿孔,假使他因为没有看见而不接受治疗,我就佩服他有种。

    佛教书籍中所载的奇异事迹的目的,是为了劝善止恶,利益众生,而不是图利。当然,有些不可思议奇异的事物,如用科学家的眼光来看,目前是找不出答案的,像慈航法师和最近清严法师的肉身不坏,这是事实,科学家也没有办法说是假的,可是为什么不坏,他又不知其所以然。

    我看见一位小朋友,为了偷家里的钱时常挨打,除了当面劝告外,也用书面勉励过,但忠言逆耳,不以为然,问他为什么不听话,他的答案是——不偷就难过。后来我想通了,他就是这种根性,劝也无用,但是还不能不劝,因为这是每个做大人的责任,至于效果如何,只有随他去了。
   


         5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道不及魔高?

    首 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道,什么叫做魔。老子说:「道者高不可及,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又说:「道,可道非常道。」由此可知,道,是无形相,绝 思维的一种理体。若依佛法来说,所谓道,即是佛道的意思。那么魔,可作障碍,破坏解,凡有碍于修行的人和一切事物,都能称之曰魔;好比邪知邪见的人,或者 是烦恼、睡眠、杂念,因能障道,故名之曰魔。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就修行人初期而言,魔高一丈,道只有一尺。若能精进不懈,等到道高无量,请问魔高几何?前年师资训练班招生,某考生在国文试卷中,曾慨叹的说:「真是稻(道)高一尺,茅(魔)高一丈。」就依他的话来说,因为农夫太懒,以致茅高如许。我们学佛修行,只要功夫得力,自可超越魔外。

    魔的种类很多,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处所,是无孔不入,到处都有的东西。比喻说,你现在念佛(道 高一尺),忽然感冒了,觉得有点难受,于是就有人说,你念佛念得感冒了还要念,真是太不知道爱护自己,我看你近来瘦了很多,脸色好难看呀(魔高一丈)!当 你听说瘦了很多,心里就难过起来,因此就不想念,只要不想念,很自然的就不会再念,此时你不但不认为它是魔,反而觉得是一个好朋友。如果你能这样想一想: 感冒是气候的影响,和生活失调之所致,与念佛无关,凡是患感冒的人,都是因念佛而引起的吗?假使我不是天天念佛,一定会生大病呢!去看看医生再说,回来还 要加紧念,生死是大事,生病是小事。它千方百计的向我献慇懃,目的是希望我和它一样,果能如是,魔也没有办法了。

    记 得以前准备出家时,有位朋友和我说:「修行当然是好,不过你现在出家未免早了一点,我准备好好的干几年再修修来世。」我马上问他:「你今年几岁?」他也不 嫌我不礼貌,就说:「五十多啦!」接着我就说:「五十多还不算老,真是『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从此他再也不和我说泄气话了。以后把凡是为我出家而惋 惜,或者是同倩我生活清苦的人,统统编入魔的行列,所以一直生活得很自在。

    我们修行的人,只要知道有魔,就好办了,不管什么魔,倘能慎终如始,依教而行,绝对可以降服得了。
   


           54,你对信仰外教的看法怎样?佛教是否外教?

    我 们的宪法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所以我不能说信某教就对,或信某教就不对。「人心不同,如其面焉」,由于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当然思想境界也不同,因此对于宗教信仰亦难求其同。不管信那种宗教,最好是对其他宗教的道理,多少也要知道一点,这样可以作一个公平的比较,像买东西一 样,多问几家是不会吃亏的。

    所 谓外教,就是外来的宗教的意思,这一点我认为也要像买东西一样,只要货真价实,又是合法进口的东西;而且适合我们的需要,是可以购用的。就拿西药来说,是 外国来的东西,现在我有病,医生说要用某种药物治疗,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能固执不用,而增加痛苦与危险。我们信仰宗教的目的,是解决生死问题,一定要慎 重的选择,绝对不可以盲目的迷信,更不能「有奶就是娘」而滥信,这都不合乎信仰宗教的要求。

    佛 教生于印度,长于中华,与我国历史文化,早已溶为一体,无所谓中外了。譬如说,一个中国人’合法的娶了一位外籍的太太,所生的子女,你说是中国人还是外国 人呢?我所交往的朋友各种宗教都有,也有不信教的,因为我没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利害观念,所以大家都处得很好。同时我体会到佛法主要目的,是 修正我们人我差别的观念,而使其达到「怨亲平等」为最终目的,这一点是佛教最伟大的地方,也是众生应该努力的方向。如果功夫做到这一步,自然会离苦得乐, 转凡成圣了!
   

             55,子媳不孝,怎么办?

    有位老居士来拜佛,见了我就说:「师父呀!你这条路真走对了!」「你不是也很好吗?」她叹了一口气又说:「好什么?以前总说养儿防老,现在儿子大了,我也老了,他们都远走高飞,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死也好,活也好,没有人过问,怎么办?」

    「做 儿媳的应当孝顺父母,他们不尽子责,是他们的罪过,但是你千万不要恨他们,照我想,他们是你的大善知识。」这时候她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表示不同意我这种 说法。于是我又说:「他们也有子女,难道不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因为他们见你学佛虔诚,为了成就你的修行,所以才这样做,因为爱是生死的根株,你对他们无 爱,将来才能无罣碍无恐怖的往生西方。」

    好比说:「你在车站买车票回家,发现丢了一角钱(子媳不孝),当然你就不会计较这点小事上车走了,如果钱数太多(爱),一定要想办法找回来(罣碍),最后不但钱找不到,时间也耽搁了。」她听到这里便笑了起来,并且说:「今天幸得来一趟,要不然真会烦死。」

    等 她欢喜而去之后,有两位在座的年轻的朋友向我说:「师父用几句话解决了问题,真是太好了!」为了怕他们不懂得这是不得已的方便语,将来他们也如法炮制,而 不顾父母之养,那就糟了,于是又补充说:「做子女的,除了财物孝养父母以外,还要劝导父母念佛修行,才是真孝。」「前言戏之耳。」

TOP

续 11

        56,如何看破放下?

    首先请听我介绍两段经文,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圆觉经说:「当知身心,皆如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这是告诉我们看破和放下的妙法。

    我 们生此末世,真是八苦交煎,无论富贵贫贱,都有苦的感觉,原因是看不破,放不下。穷人为生活而争,情犹可原,富人为享受而争,颇不应该。钱是我们生活的工 具,没有固然不行,太多也没有好处,用的得当,可以济弱扶倾,造福社会,如果为子孙的衣食而积蓄,说实在的,那等于是害他们。

    利 不可贪,名也不可好,须知名只是个抽象的东西,既不能御风寒,又不可解飢渴,倘若名副其实,当有劝善之功,否则难免助虐之过。我们之所以好名的原因,就是 我执太重,其实一般人所认识的我,是四大和合的假我,是生灭的,不净的,是八苦的仓库,是生死的根源,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就应该把这个假我当作一辆破旧的 脚踏车,虽然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可以利用作回家的交通工具,倘能作如是观,那么放下就比较容易了。不过想放下,必须先要看破,既已看破,还要决心放下,才 能得到自在。

    要 想把看破放下做得彻底,必须用一贯作业的办法来应付一切诸法,才会成功,如果是断章取义,永远收不到效果,就以「只见强盗吃肉,没见强盗受苦」两句俗话来 说,只见强盗吃肉,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而因此造诸恶业,倘能从看见强盗吃肉,而联想到强盗受苦,是他们应得的因果报应,当然就不敢为非作歹了。所以 说,佛法的宇宙观,是缘生性空,一贯作业的究竟法;众生的宇宙观,是妄执诸有,局部性的生灭法。这一点是我们学佛的人,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子书上所记载与看破放下有关系的故事,因为文字写得太好,为了保全它的真善美,所以不翻译,对于难字难句,依文义略注于括弧内,以便阅读。原文如下:

    卫人有东门(双姓)吴(名)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邻居)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而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以前)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与向(过去)无子同,臣(我)奚足忧哉!」

从这个故事看来,东门先生确实看得破,放得下,不然,怎会不忧伤呢?我们再看银行和邮局,管理出纳的先生小姐们,因为看得破,放得下,所以大家都工作得很愉快。如果大家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上去,当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57,有位邻居,以前信他教,后又学佛,因夫病故,又信他教,怎么办?

    她有信仰自由,我们没有权力约束人家,又没有名利可以控制,只好随她去,何必不安?她之所以反覆无常,原因是对宗教没有认识,如果是为了丧夫迁怒而去,那就不对。

    要 知人生如戏,夫妻是缘生的一种幻影,缘尽当散,这是自然的现象。如说信仰他教就不死丈夫,那么西方国家的家庭里,未必就没有寡妇?美国的甘乃迪,越南的吴 廷琰,总不是佛教徒罢,为什么还死于非命?假使一定要说信仰他教就不病不死,为什么他们也设医院,而住院的又有几个是佛教徒?他们的教友结为夫妇,都能永 不分离,白头偕老吗?这样不但别人不相信,恐怕他们也说不出口。

    至于怎么办?如果环境许可,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关照她,有机会也讲些因果故事给她听,其他的都不必说,好在我们弘法目的是利生,而不是拉选票,多一个少一个,无足经重。但尽可能的多结善缘,总有一天她会觉悟的。

            58,我被拉去信他教,现在愿信佛教,是否有罪?

   强迫他人信仰宗教,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不管你是自己去的,还是拉去的,只要能重获自由,是不幸中之大幸。

   请 你静静的想一想,我们信仰宗教,是为解决生死问题,而不是生存问题,因此在信仰某种宗教之前,必须慎重的考虑一下,他是不是真有了脱生死的办法和能力,否 则,那有什么意思?不过当你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时,准有一个大布袋传递到你的手上来,此时你会乖乖的把钞票放在里面,给少了还怕他不高兴,将来不救你,其 实再多,也不会替你推磨的。

   现在你既信佛教,证明你善根深厚,不然,是出不来的。今后只要能依法去修,精进不懈,定能成佛作祖,怎会有罪?


           59,佛教讲因果报应,那么现在的杀盗淫妄,是不是因果报应所应有的现象?

   现 在众生所感受的苦乐现象,固然有的是宿业的报应,但也有不是的,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你说现在的杀盗淫妄是因果应有的现象,在理上讲,当然可以说得过去,不 过太冒险,因为我们没有宿命通,怎么知道谁欠谁多少?而现在大家所作所为,也不见得都是恰到因果的好处,万一颠倒了;或者是透支,怎么办?

    既 然相信因果,那么凡是不如意的事,应作偿报想。对别人的一切恶行,千万要作造业想,万一明知他欠你的,而以德报怨,对方也会感谢你,少一个冤家,就多一个 朋友。至于把现在的杀盗淫妄完全作报应想,我就要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有人畜侵损你的重大权益时,你能作偿报想吗?就算你是再来人,能够做到,也难保别人都 能做到这一步。不说别的,就是蚊子叮一下,谁不是狠命的一巴掌?

    记 得和几位客人在门前的树下谈话,因为暴露的地方太多,所以被蚊子咬得很厉害,把牠打死了不算,还要用脚去踏,你看那种瞋恨心有多重!后来看我坐在那里没 事,就说:「师父!蚊子为什么不咬你?」我说:「牠们是吃荤的,我吃素,不合牠的胃口,所以不咬我。」少打妄想,还是继续来谈问题。

    我 们要想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惟愿大家发心学佛,修净梵行,才能根绝是非,远离苦恼,万一对学佛没有缘,也得勉强的约束自己的身心,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应当 逐渐减少,以至于根绝。凡是有吃亏的地方,一定要忍耐,千万不能意气用事,「暴虎冯河」,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对智能低劣的人和畜类,要以民胞物与的胸怀 去帮助他们,爱护他们,眼光看远点,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到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妙处。假使都这样做,「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 矣!」

       60,念佛只要诚心念几句就好了,何必常常念?

    法 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由此看来,并不需要常常念。如果我们的心已诚到极点,善业更是满到极点,在这种条件下,可以不必常常念,但问题是我 们从无始来,所积的生死重罪究竟有多少呢?不得而知,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造诸恶业,现在虽然能念几句佛,恐怕还不够开销,因此就要常念和多 念,才能偿还多生的老帐。

    如果说「只要诚心,何必常常」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大家吃饭总算诚心罢,也只要吃几粒就好了,又何必常常吃呢?假使说吃饭和念佛不一样,我认为事虽有别,理却相同。

    要知道念佛的目的,是为了断除妄想;使前六识不攀缘,则第七识就无所执,第八识也无所藏,不执着就不会造诸恶业,当然不会遭恶报。而念佛之法,如逆水行舟,只要停止前进动力(攀缘),慢慢的即可退回原处,如把船头调个方向,再加上动力(念佛)顺流而下,必能早日到达终点,还我净明!

    梁丘据为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宴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至常至。婴非有异于人者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故难及也。」由此看来,我们要想成佛,必须常常念佛,才能达到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