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般若镜缘集》精校阅读版

续 33





    ◎忍辱波罗蜜,不是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 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人家在骂你。(广钦老和尚)  



    ◎若有人想害我,则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广钦老和尚)  

    ◎在家人杀生,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我杀你,你杀我,所以才会有轮回。(广钦老和尚)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孩子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少。不要执著于现在的父母家人,这些亲人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来的。(广钦老和尚)  

    ◎有人很有修行,但临终时还要遭病或意外,这可以说是“定业难转”,也可以看作是“乘愿还业”。有人会说:“他那么有修行,难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业力吗?”  我可以说,就是有修行,才会遇此苦难挫折,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这一次就解决了。(广钦老和尚)  

    ◎菩萨的度化众生是没有色相的,都是在默默之中,自自然然地感化。至于众生能不能受到菩萨的度化,就端看众生能否真实信愿皈依。因为菩萨有慈悲度众生的“因”,而众生要有接受度化的“缘”,因缘和合,这就是所谓的感应道交。(广钦老和尚)  

    ◎将这个色身假壳子看破,悟到我们本来不生不灭的佛性,才永远自在解脱。(广钦老和尚)  


    ◎念佛,利益众人,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为众人,这样就是没有慈悲心,再怎么修也修不起来,以后会堕下去。(广钦老和尚)  

    ◎佛即心,心即佛,你存个正念就是佛,存个邪念就是魔,生一清净念就是佛,生一染污念就是魔,就看你生什么念,若你能自净其心,这才是真正佛呢!(宣化老法师)  

    ◎佛与魔的区别,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遇到这些境界不放在心上,统统是好境界,魔境界也是佛境界。遇到这些境界,譬如说你见佛了,你做梦见佛,你打坐的时候见佛,你念佛的时候见佛。见到佛生欢喜心,自己觉得我很了不起,你看我都见到佛,你们都没有见到佛,那你就坏了,那个佛是魔不是真佛。所以外面没有佛也没有魔,佛跟魔是自己心变的,自己心清净,不受它影响,它是佛境界,如果一受影响,心不清净,那就是魔境界,这是世尊在《楞严》上给我们辨别佛跟魔的一个总原则。所以千万不能起分别执著,一落在分别执著就入了魔境。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一定会有成就。(净空法师)  

    ◎念佛时常出现各种境界,应该如何对待?  答:《楞严经》上讲,凡是修行人,无论修学哪个 法门,功夫稍稍得力,一定有境界现前。境界现前如何对付?佛教我们一个原则:不要去理会它,就是好境界;要是理会,起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是魔境界,障碍你的清净心。禅宗所说“魔来斩魔,佛来斩佛”,“斩”的意思就是统统不理会,魔来也好,我不理,佛来也好,我也不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净空法师)  

    ◎礼敬是性德的流露,普贤行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准则。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对众生要恭敬,如同对佛一般的尊敬,才是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不容易修的,唯有真实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无量寿经》第二章德遵普贤,明白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大家要努力往这个目标上去提升。(净空法师)  

    ◎你不肯认真修行,你的身体业报是命中注定的。你自己肯发奋,为佛法献身,为一切众生献身,你这个身体就不是自己的了,这叫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再来啊,愿力一发,心一转就把自己的业报身转成愿力的身,这就是乘愿再来,这一念就可以做得到了。身体差不要紧,没有智能也不要紧,一转,佛菩萨的智慧就加持上了。问题是自己肯不肯发心,转业报身为愿力 身。(净空法师)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愿力无法超过业力,这一生就受业力支配。如果发大誓愿,真实誓愿,此誓愿超过业力,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从相上讲,相貌、体质、精神转变了,想法、看法皆转变了,骨子里业力转变成愿力,不必换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主宰,所以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讲空话,它有理论、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净空法师)  

    ◎佛告诉我们“因缘果报”的道理,完全是真实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的心自然就平了、定了。无论处人、处事,无论家庭、事业、朋友,或者是顺境、逆境,一切恩恩怨怨,与前世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我们都明白,自然就看淡了,也就“看破、放下”了。能够再进一步修学佛法就不难获得“清净心”。如果有缘遇到净宗法门,以清净心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乱”,自在往生,不退成佛。此中关键就看世人有没有福分遇到大乘佛法,修学净宗法门,这也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深信“因缘果报”,可以说是修学佛法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要鼓励的。世界众生是无量因缘的相续相,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离开因果,实无一法可得。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万法无常”、“万法一如”、“一切法,相有,体空,了不可得”。我们所见到的相,都是因果的相续相,相续相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因缘,因缘相续,果报就相续。一切法没有“断灭相”,只有“相续相”,只有“变化相”,这才与自性性体相应,因为“体”是永恒不生不灭的,因此它所现的“相”也是不会消失的,“相”只有转变,不会消灭。十法界的相没有了,一真法界的相就会现前。我们学佛,所愿、所求的是什么?如果根性利,环境的障缘少,有善师,有良友,应当从“广学多闻”下手。如其不然,反而不如在这一生中,决定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做广学多闻功夫为妥当,然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足大愿。凡夫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经上常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来做比喻,这个比喻非常之好,与事实真相很接近。真正了达六道与十界的事实真相,了解这些现象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种现象乃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此,诸佛菩 萨的应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诸佛菩萨应世的真相。我们能体会到,就应当认真地学习,先把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再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如诸佛菩萨应世一般,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在会转,会转就是会修,就是真修,无上菩提之果决定能证。(净空法师)  

    ◎一切境界相皆是幻象,不是真相,愚人迷在其中,以为真实,觉悟之人,可从现象冷静观察。去年已过去,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月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星期已过,永远不再回来;昨天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个小时已过,永远不再回来;前一分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秒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诸位若从此处冷静观察,便知这些现象到底是真是假,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此就能体会得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佛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六根所接触的,实在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幻象。“三心不可得”,就是能生的念头不可得,所生的法相也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就“不异”,不异即没有两样。一切法大至世界,小至微尘,“不一不异”之理涵盖世出世间一切法,经论里讲的,心法、色法,相宗说的唯识、法相,“不一不异”全都包括了。因此,懂得“不一不异”,就懂得《金刚经》 所讲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一切法是一,不是二,诸法一如,所以“法法皆 如,法法皆是”,经上讲的“是法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如是而知是正知,如是见解是正见,“正知正见”就是佛与大菩萨们的见解、认知,完全没有错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定功、没有智慧,所以见不到,也不晓得事实真相。佛为我们说明,我们听了似乎有一点明白,似乎懂得一点。佛教导我们如何亲证这个境界,必须“离念”、“离相”。离念、离相之所以然的道理就是“体性空寂,诸法缘生”。果然做到了离四相、离四见,就契入诸佛亲证的无我法境界。佛在《金刚经》上说明修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证“无我法”。离相离见,即是佛与大菩萨们所证得的“无我法”,证得无我法即入诸佛位。“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随心应量”,如果我们对于佛的这些话能了解,能体会,就知道所有一切现象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众生心想变现的,想善事,造善业,境界一定善;想恶事,造恶业,变现的境界自然就恶。六道里,三善道、三恶道,乃至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所以法相唯识宗说,唯“识”是真的,现“相”是虚妄的。“识”是念头,“相”是事相。我们于此事理能理解、能肯定、能依教奉行,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果报自然殊胜,幸福美满。果然深信不疑,依教奉 行,改造命运,改造体质,改造生活环境(即改造风水),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我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就是性德的流露。从自性变现的境界,就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亲证的境界。由此可知,契入诸佛境界不是一桩难事。读佛经懂得道理,懂得事实真相,依教修行,没有一人不能成就的。因此,佛教人要相信“业”,不要相信“命”。(净空法师)

TOP

续 3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首偈是《金刚经》的总结,也是《大般若经》的总结,其中含义,无尽深广。一切有为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心法、色法,因为一切法皆属于缘生,心法也是缘生,佛法还是缘生,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在一切有为法之内?没错,因果也是有为法。为什么说一切有为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实这个道理,与法相唯识宗所讲的完全相同。相宗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不可得的,唯识真实,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换句话说,能变的是“因”,所变的是“果”。“因果不空”就是说现象不灭,但此现象会转变,从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又变现出三途。现象何以会变?“因”变,“果”随之变,“因果不空”义即在此。明白因果不空的道理,我们就能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原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现象。彻底觉悟的人,在十法界,自己能作主,能作主的人就称作佛菩萨;不明事实真相的人,不能作主就称为凡夫。凡夫随业流转,所以才感受种种苦报,佛菩萨可随缘示现,即使在六道三途,他们的感受都是清净自在、安乐无比,这就是佛讲“因果不空”的真实义。正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怎样的心?生正觉之心、布施之心、持戒之心、六波罗蜜心、十大愿王之心。不但自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宇宙之中,自己能作得了主宰,而且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得知此事实真相,都能自己作主,这是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亦即经中所说的真实教诲、真实受用、真实利益。(净空法师)


    ◎“心性”就是宇宙的本体,生命的起源。佛告诉我们这一桩事,如果我们想研究、探讨,是决定办不到的,因为它没有相。没有“相”就不能用眼见;没有“音声”,也不能用耳听;没有“实体”,我们也无法接触得到。所以,佛说心性的真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不能想,不能说,但是是真实的存在,佛教我们自己领悟。……心里不能执著,心要空,心要清净,心要无一物。心空就灵,灵是本具般若智慧现前。凡夫的智慧为什么不开?心里的妄想执著太多,塞得满满的,心不空!不空就不灵。由此可知,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看破、放下,能放下一分,智慧就长一 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长两分。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是本有的。外面的境界一接触就明了通达,此是本具的般若智慧,不需要学。六祖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他见性之后发现而说出来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是本来具足的。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心性里塞的东西太多,垃圾装得太多,都堵死了。正是佛在《华严》上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的意思。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可以涵盖所有一切现象,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前一切现象,就是这种生灭相续的现象(连续相),不是真的。不但色法是相续相,心里的妄想也是相续相。要是认为一切现象是真的有,还在里面打妄想,想占有,想得到,则是自讨苦恼。了解这些事实,哪有放不下的,一放下就身心自在,真是快乐无比!修学的障碍就没有了。“一切法了不可得”是真的。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烦恼就是“放下”。在这些幻象里、梦境里,随缘度日,因因果果,无量因缘,愈看愈清楚,愈观察愈明白,这就是智慧现前。《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这种态度处世,再好不过了。能在随顺里成就自己的戒定慧,这就是功德。(净空法师)  

    ◎“阴骘”就是我们做一切好事不必让人知道,不需要让社会大众表扬,一表扬所做的功德就报
销了。做种种好事不让人知道,这就是“阴德”。现代人做一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来表扬他,做坏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的罪恶就累积在那里。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远潜伏在那里,将来恶报不堪设想。佛菩萨教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所做的坏事、恶事,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这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了,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善业累积在那里,往后的善报就厚,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作法。(净空法师)  

    ◎修福能不着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双修。福慧本来就不离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桩事。如果着相,就只有福,没有慧,而这种福就是有漏的福报。“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净,修福的心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导菩萨要“离相修福”。这正是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净空法师)(说明:参看第 707页之“三轮体空……”一段)  

    ◎只要如理如法去修学,所求的东西自然得到。如果不求,得到的反而大了,大到连你自己都无法想象。为什么?福德变成功德了,所以佛教我们一切放下。心里还有分别有希求所得的就是福德。
(净空法师)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而生其心”。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事实真相,不可违背因果。(净空法师)(万缘放下,不执著;做好人,随缘办好事;老实念佛)  

    ◎要随缘。没有这个缘不做,有这个缘就做,你才做得自在,做得心安。心安则理得,理是什么?明心见性。心安就是清净心,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净空法师)  

    ◎世间事遇到了,我们做,就是修福。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多做是多修福,这有什么不好?做的时候不要执著,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一点痕迹都不留,如《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就把福德变成功德了。如果心里常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事情。”  这就是世间法,是有漏的福报,得的果报很小。(净空法师)  

    ◎一个人真正没有得失心时,才真正懂得佛法讲的解脱、自在。有得有失决定不自在,心里有牵挂,当然就有忧虑,有忧虑,当然就有烦恼、有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没有念头时,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乐。离苦得乐是真乐,普通人无法体会,无法想象,因为从来没有经验过。不但这一生没有经验过,生生世世都没有经验过。一定要做,做了之后才晓得。(净空法师)  

    ◎“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真正学佛,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安排,自己不要加一点点意见,这样才如法。所谓“如法”,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正念。念佛人就是保持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财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不可能发财。如果命里没有财,而你有方法发财,释迦牟尼佛也会拜你为老师,因为他没有办法做到,你却能做到,你就超越因果,把因果定律推FAN、打破。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这事我们一定要知道,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一生中,遇到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谁定的?自己定的。这一生多财,是因为过去多修了财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多修了法布施,这些是这一生得的果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知道前世做了些什么,这一生所享受的果报即是;想知道来世果报怎样,今生作了些什么就是来生果报之因。命中注定的zai 难,可不可以幸免?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消灾免难。所以,消灾是因为你有灾才消,消灾免难有它的理论与修学方法。zai 难之“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是无法消除的。可是业因要形成果报,当中一定要有  “缘”,“因”无法消灭,但是“缘”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佛法讲“缘生论”,不讲“因生”而讲“缘生”,就是“缘”我们可以控制。如果不希望恶的果报现前,我们在这一生中必须把恶缘断掉。我们提倡“四好”: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就是消灾免难、改变命运的具体修学法,也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才是真正杜绝恶缘,使恶因没有机会形成恶果。这是合情合理的说法,当然也是事实。可是必须知道,如果不能超越三界,只在这一生把恶缘堵住,使恶的因不起现行,来生能不能再一次地把恶缘消除?要是没有把握,恶业的果报还是有可能会遇到,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何况果报通三世,未离三界,决定不能避免。要想永远断绝恶业的果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对凡夫而言,唯一可行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净空法师)  

    ◎我们学佛要明了,要清楚,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晓得,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工作,来处事、待人、接物。佛门所谓“离苦得乐”,我们现前就得到,现前就离苦,现前就得乐。如果眼前不能离苦得乐,而说来世,将来会离苦得乐,这话没人相信。佛法的真实受用就在现前,现前种种幸福的受用,就是不执著,就是教你在心里能放下,然后烦恼不生,智慧增长,才是真正幸福美 满,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诸法缘生”,意思讲得很深、很广。佛法中常讲,未能度人,要先度自 己。自度度他都在“缘”上,“缘”很复杂、很繁琐,任何一法之形成,皆有“无量因缘”,“无量”二字绝对不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所能想象的。由此可知,自度非常重要,自己度不了自己,决定没有能力度众生。(净空法师)  

    ◎所谓菩萨发心,不是为自己,要为别人。我们可不可以发个愿,不度自己,先度众生?如果真的发这个愿,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确确实实没有自己,我与我所都断了,行,那个没有问题;如果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得失,那就不行了,换句话说,你脱离不了六道。凡是不能脱离六道的人一定要觉悟,无始劫至今天我们累积了多少罪业,这是实话,罪业不是这一生造的,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罪业,焉有不堕恶道之理?焉有不堕地狱之理?你决定会堕落的。你堕落在三恶道,你拿什么去度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一定要证得阿罗汉以上,才可以说我先度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最低限度是阿罗汉果,脱离六道轮回了,到六道里面那是示现,去帮助众生,自己成佛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我慢慢再来,我先度众生,这才行。你自己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发这个愿是空愿,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产生误会。最殊胜的方法,这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业习深重,一品烦恼没有能力断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发心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说老实话,我们要想自己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不简单,说老实话,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可以做得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就成了佛?没有,一品烦恼都没断,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烦恼没断,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加上自己的善力,自己要有愿心,有点善力,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个时候行,我不着急成佛,我急着先度众生,那是你有本钱,你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可以到十方世界,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示现什么身。所以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千万不要误会。(净空法师)  

    ◎湛寂虚灵。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我们的心不湛不寂,我们的心起用不虚灵。学佛没有别的目的,恢复自性而已。恢复自性就是恢复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你本来具足的一定可以恢复。换一句话说,不湛不寂不虚不灵,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把它丢掉、舍掉,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学佛人讲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这一句上。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迷惑了,相信这个迷惑绝对可以舍弃,相信佛绝对可以恢复,这才叫信成就。(净空法师)  

    ◎要你放下人我、是非、好恶,并不是要你不辨人我是非好恶,而是要你虽然明辨人我,却不随 人我转,不因人我起烦恼。不为境转,不生烦恼,才能一心念佛。然而怎么才能不随境转,不生烦恼呢?只要你于人我、是非、好恶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不随境转,不生烦恼了。也就是说,于人我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一心念佛了。(智谕法师)  

    ◎我们六根要懂得观照,不但眼是观,耳也是观,用智慧、道理更是观。观照外面境界,怎么个观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时一切处常常作如是观,你就会开智慧,你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迷惑了。无论是人、是事、是物,都能够想起是“梦幻泡影”,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能观照,知道人、事、物都是“梦幻泡影”,当然就能万缘放下,然后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呢?(净空法师)  

    ◎学佛千经万论就是令人求清净心,即无分别智,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之“照”。一动分别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污即照不见,心放不下即是染污。念佛一心不乱即是信心清净,一天念十万声而仍有烦恼,只是培福报,不可能往生。(净空法师)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还是一个心念。念佛的因现念佛的果,所有一切众生的果报,都是因果相续。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就是因果的轮回相续相。虽现 相,了不可得,相是幻象,是妄想。这件事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心自然是清净、真诚的。清净、平等、慈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性德就流露。于一切众生,不论喜欢的也好,不喜欢的也好,讨厌的也好,不讨厌的也好,一律平等看待,平等照顾,平等帮助,这是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一心,用我们净土宗的名词来讲,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就是修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是永恒不灭、不坏、不变的;二心会变,二心是妄心,是会变、会灭、会坏的,是无常的;一心是真常的,我们求这个。必须要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般若经》上讲得清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你要去追求它,你就错了,它是假的,求得到求不到?求不到。真的你能求到,你能永远保持,假的决定求不到,决定保不住,刹那生灭,你怎么能保得住!(净空法师)

TOP

续 35


    ◎如果真正通达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的态度完全变了。从前斤斤
计较,觉悟之后,大而化之,不再计较,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所以觉悟的人过佛菩萨的生活。迷惑的人,现在迷惑的人过什么生活?过三途的生活,不是三善道,三恶道的生活,那个可怜!他所想的,他所看的、所说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三恶道。六道凡夫要想心在顺逆境缘当中,要能做得了主,那不是容易事情,这要功夫。这是什么功夫?头一个,你要有正确的知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个,要能控制你的欲望。人为什么有七情五欲?都发生在欲望上,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要不除掉,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就这么个道理,往生也不行,阿弥陀佛拉不动。但是极乐世界往生它有个好处,在往生那一刹那,我这一刹那放下了,马上就被拉走了,第二刹那妄念想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不要紧。可是你想想看,有几个人有这么幸运,能在临命终时,人家助念这时候真的放下,不要多,只要一刹那,他就走了。怕的是你这一刹那还是放不下,你就去不了。(净空法师)  


    ◎所以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念佛人,九千九百九十几个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临终那一念还是放不下。所以,放下在什么时候?平常就要放下,就不应该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留恋。真正放下,那个自在、那个快乐你们没办法知道,我说了你也不懂,你没有体验过,这是古人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真正去干,你才能体会得到,你要真正体会到之后,你再也不会去沾惹五欲六尘。为什么?知道那苦,那真苦,你知道放下之乐,放下的自在。有些糊涂人:放下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他不晓得,放下什么都有了,不放下,你所有的是非常 非常有限,很可怜。因为你放下之后,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成一体,十方如来他们所修所证的智慧、福报,我都受用到了,我都能享受。为什么?通了。你没有放下,许许多多的界限、关卡不通,不通你所得到的享受,就是你多生多劫修积的一点福报。而且修积的那点福报,这一生当中又愚痴,用心不善,用心不善你所修积的福报已经打很大的折扣,譬如说你命里头有一亿的财富,因为用心不善,常常动歪脑筋想占有别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损人利己,结果所得到的福报,大概只得到你命里所有的一半,甚至于一半还不到,你命里有一亿,你所得到的只有五千万,甚至于得到两、三千万,自己以为不得了,我很有本事赚这么多,不知道已经打好大的折扣,这种事情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世间人愚痴,他要用善心、用善意,处处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那他命里面的财富还要加利息,还不止这么多。所以,人不知道用善心,不晓得用善意待人,处处总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很糟糕。你只要有这两个念头,你学佛,恭惟你,说得好听一点,你得一点佛法的皮毛,你能不能契入?一分一毫都入不进去,真正佛法殊胜的利益,不但你享受不到,你体会不到,你也认识不到,经你看不懂,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障碍,贪嗔痴慢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经义真的是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入进去了,入进去之后,这里面的法味,真叫其乐无穷,你才真正尝到了。你尝到这个味之后,天法师间的味道,在你看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真是索然无味,你超越了,你超越六道,你超越十法界,都在一念之间。我们怎样达到这个境界?没有别的,好学,你要真正肯学。(净空法师)(说明:参看第411 页之 “古人……”两段)  

    ◎“三心不可得,万法因缘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众生以为自己能分别、能执著、能爱、能取、能有的自心是虚妄的、不实的,是不可得的;“万法缘生,当体即空”,则一切万物也是不可得;“能得与所得,俱不可得”,这是佛为我们说出事实真相。众生在世间,生生世世无论怎么辛苦,怎么忙碌,都是四种缘在主宰,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看穿这一点,对于世间的真相便不难理解,而后对这个世间“留恋的心”自然也就淡薄了。唯有看清楚真相,才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知道念佛了生死、超三界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还是迷恋在这个世间,贪图世间的功名富贵,他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我们知道来生在三善道的机会少,在三恶道的机会一定多。(净空法师)  

    ◎无常我们要舍弃,我们要追求真常!真常就是见性,一定要求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禅宗里头 说的,除了禅宗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不求明心见性?都求明心见性,只是名词不一样。宗门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净土宗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要知道一心是真心,不乱是真心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你有智慧你就不乱,烦恼就乱了,智慧不乱;密宗里面讲的三密相应。名词不一样,一桩事情,这个要知道。(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文之“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当然是指阿弥陀佛,但广义说来,并非单指阿弥陀佛,是指一切众生之佛性,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之本觉妙体与佛同体不二,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我们只要勤于修法,将一切恶习——无明消尽,恢复本来面目,无人不和阿弥陀佛一样,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有障碍。(元音老人)  

    ◎迷人与悟人,念佛受用不同。迷人念佛在情识中念,只是种种善根,若念到功夫成片,亦能往生。悟入一句弥陀,则尽虚空遍法界,与十方如来相应。一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法都在其中,无量光明神通智慧尽在此一句名号,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句佛号能与十方诸佛产生共鸣,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净空法师)  

    ◎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都是真如自性的派生物,都是大圆觉海里的浪花,所谓“无不 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此法界,就是大圆觉海。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因它是阿弥陀佛
的愿力和诸大菩萨的净心所感得;我们娑婆世界是秽土,因它是我等众生着境造业所显现。娑婆世界也是真心的妙用啊,就真心来讲,全是真的,就影子来讲,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的影子啊!识得真心妙体之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所谓“生净土”其实是生我心中之净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来来去去,所以大祖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元音老人)  

    ◎十法界是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如何去突破呢?用禅定的功夫,把无限的空间,重重突破,然后你才见到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叫一真法界。净宗法门的所谓往生,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么实不去呢?你并没有离开这个法界嘛;为什么说生则决定生呢?你的时空转变了。如同电视的屏幕,我们现在这个频道是娑婆世界,是这个地球,频道一转换就换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度,还在这个画面上,还在这个法界里。所以从一真法界来讲,没有来去;从往生来讲,是频道的转换,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十法界是十个不同频道,虽然频道不同,都在这个法界里,也就是都在这块屏幕之中,没有离开这个屏幕。我们要不要求生净土?决定要求生。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 们才能突破无限的时空维次,他们的维次跟我们不一样,在他们那个境界里,他们知道过去,知道未来,他们可以化身在过去世,也可以应身到未来世,真的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今天我们讲毒,世间最毒的毒药,佛菩萨可以吃,他吃了没有障碍。你要说为什么没有障碍?毒药是物质,既然是个物体,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身心都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空与空合,他出什么麻烦?什么麻烦也没有,道理在此地,这是从理上讲。相上我们一般讲,佛菩萨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解毒,那是从相上讲。从理上讲就是万法皆空,了不可得,法也是空的,身也是空的,妄想也是空的,他怎么会碍事呢?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真的是无碍。我们凡夫稍稍一点的毒,我们都禁不起,都要送命,原因在哪里?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把身当真,那个毒药也当真,这就有障碍,事事都有障碍。人家是事事无碍,我们是事事有碍,事事有碍是心不清净,事事无碍是心清净。所以病苦很重的人,他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如何恢复清净心呢?所有一切妄缘统统放下,老实念佛。多少时间有效?给诸位说,三个月就有效,真的很快,三个月见效,六个月就有很显著的效果。真正能这样修学,三个月的时候,他精神一定一天比一天好,妄念少了,虽然他有病,他病痛没有了,他不会痛苦,六个月以后,慢慢他就恢复健康,非常有效 果。“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地清净,容貌就清净,身体就清净,身心清净,怎会生病?凡是生病,都是自己的心不清净、身不清净,才会生病。身心清净的人不会生病,不容易衰老,这是学佛立刻就得到的效应。假修,当然得不到,还是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都是衰老疾病的根源。你不想衰老,又不想生病,可是偏偏要制造,这不是自作自受吗?世间人没有接触佛法,不懂这个道理,情有可原,学佛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必须“知幻即离”。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是幻,是假的,果能将这些离开,身心就健康,初步的利益就得到。佛菩萨不但不想老、不想病,连“我”也不想,没有我,这才是从根本修,无我。(净空法师)  

    ◎诸位必须要知道,一有执著,一有受的念头,我们马上就迷了。对经义真的明了透彻,这一生受用无穷,现前就得大自在,就得真正的解脱。工作、生活依旧积极,绝对没有消极的状态,生活更勤俭、更欢喜、更活泼,这就是生活上表现得积极,工作更认真、更努力、更勤奋。念佛人妄念起来,将念头立刻转换成阿弥陀佛,恢复自己心地清净无染。用念佛方法,念至一切法不受,念至心地清净无染,就是念佛三昧,功夫再深,就是一心不乱。功夫的浅深,完全在不受、不执著。无条件地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实在讲,人家给你气受,你欢欢喜喜接受过来。如果 你自己要受,有什么办法,问题还出在自己。譬如有人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骂你,为什么你会生气?骂别人,你没有受,骂你,你就接受过来了,你不受,就没事,怎能怪人家!明白这个道理,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干扰我们,都没有系缚我们,而是自己愚痴,怎能怪别人!世间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怨天尤人,那种过失最大,真的错了。“性”是空寂的,“相”则了不可得,可见性相都没有系缚我们,性相都没有带给我们烦恼与牵挂,烦恼、忧虑、牵挂是自己找的。(净空法师)  

    ◎“铁车地狱”,《楞严经》里面讲,“思报结息,则为火车”,也叫做火车地狱。车是铁的,完全烧红了,罪人是要用他自己的筋,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去拉这个车,后面这些鬼卒在督促你、在赶你。《贤愚经》里面说过,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堕过这个地狱,几个人拉这个铁车,其中看到一个人抽筋的时候非常可怜、非常痛苦,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发了慈悲心,要求鬼卒:我可不可以多抽一条筋给他?鬼卒看到释迦牟尼这个样子,用狼牙棒一棒把他打死了,打死就超生,就出离地狱。在地狱里动一念善心就超越了,那一念善心的时候,鬼卒看到恨你就一棒打死,你就离开地狱了。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心心念念与佛相应,有人把我们打死就超生,打死就到极乐世界去,超越六道轮回了,你怎么可以怨恨他?感恩都来不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 与西方净土相应,念念与众善相应,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念念心地纯善,没有一
丝毫的恶意,我们往生才有真的把握。一点都不怀疑,心善,言善,行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样的人不生净土,还有什么人能生净土?所以我们要取得西方净土一定的把握,你这个作法没错。对于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欢喜、都感恩,没有一丝毫的怨恨,没有一丝毫的敌意,这样就好。(净空法师)  

    ◎他们觉悟、回头了,这一念回头他就能脱离恶道,纵然是在地狱也不例外,只要你一念向善,那个一念就超越了。不要小看这一念,我们世间人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一念,临终那一念如果你念的是阿弥陀佛,你想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就那一念就往生。平常叫我们念佛是训练,就怕临命终时那一念忘掉,那个念头错就坏了。平常好比是练兵,临终最后那一念是作战,你这一口气断了,你往哪一道去受生,就凭临终一念,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念。怎样才真正的有把握,让这一念不会失掉?一定要知道修福。有福报的人,真正有福报不是现前有财富、有地位,不是的,这个福报是假的。真正有福报,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走,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着走,坐着走,非常自在,这个人叫大福报。为什么说他大福报?因为他永脱轮回,再也不搞这些六道。他 如果再回到人间来,回到六道里面来,他是菩萨,他不是凡夫,他到世间来是随类化身,就像这些阎罗鬼王一样化身来的,他是来救苦救难,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绝对不是造业受报,这叫大福报,这是真正的福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所以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要求,我们要修无漏的福报,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真正明白人,佛家讲真正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因缘生法,既无实体,徒有假名假相,故当体即空。幻化之相虽假,而其性本真,此性体无相而能现诸相,且为诸相所依。一切相都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能变,相是所变,性是真实而非虚妄,故取名曰实相。实相者无相无不相。性虽非相而能现相,一切相皆缘性而起,故又曰无不相,这正是表明性体的真实相状,所以它是空有不二,性相圆融,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义。所以法师说:心要清净到相当程度才能领会到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是第一步,进一步“事一心不乱”,再进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乱”可以见到这个生灭境界,相都是幻相,非真相。如确能体会到或者能肯定,即了解《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乃是真实话。(净空法师)

TOP

续 36



    ◎宇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空的、假的,但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所以佛讲“当体皆
空,了不可得”,确确实实不可得。不可得里面你想得,那叫妄想。佛字字句句都是跟我们讲真实话,直截了当,所谓单刀直入地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独处,或者是与大众相处,都要想到如梦,这个境界是梦幻泡影,统统放下了,那一句阿弥陀佛往生,就成功了。我们对这个世间,为什么放不下呢?以为样样都是真的,不知道它实实在在是一场梦,所以如梦这个观想,妙极了。对人对事对物,常常用这个方法去观察、去观想,一切事不要认真不要计较,守住一个大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的: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这就是佛知佛见,我们的佛知佛见虽然没有开,但是能够常常作如是观,常常与佛见相应,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佛知佛见就开了。(净空法师)  


    ◎什么是观照?怎么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是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这一句名号翻成中文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我样样都要觉悟,岂不是这一句佛号帮助你回头,从不觉喊回来,你要依觉,不能依烦恼。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顺心的境界起了贪心,你立刻就觉察到贪心是烦恼,清净心里没有贪爱,贪心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从贪欲里回头。贪是不觉、是烦恼、是迷,从这 里回头,依觉,觉心清净,不生烦恼,这个佛号就管用,念念将我们从烦恼里唤回来。只要一把佛号忘掉,烦恼就起作用,一个接一个来,烦恼就增长、相续。(净空法师)  

    ◎自己修行用功,要常常回光返照,就是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之处,还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事现前,就是心里有忧虑牵挂,稍有牵挂就着相,四相具足。“便是向外驰求”,向外驰求就是攀缘,不是随缘。“便非正知正见”,这样的想法看法皆是错的,不是正知正见。生活是修行,修净土的人也要生活,也不离社会人群,每天都要对人对事对物。这一句佛号,念念提醒我们修清净心,念念提示我们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真正念佛。心里有佛,除佛之外,一切要放下,心里不可有丝毫分别执著,不可有丝毫牵挂。一定要晓得,牵挂是六道轮回,无论牵挂什么,都是以轮回心造轮回业,往生就困难。(净空法师)  

    ◎佛说戒定慧三学,戒学教我们克制,要一切忍耐,这是修学的基础。功夫深一层即得定,定能伏烦恼,心中清净平等,但还是不究竟。总目标是般若智慧,慧若开了,苦就灭了。佛说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定不能转,慧能转。般若智慧现前,能把无始劫来所有烦恼习气转化成大菩提,佛菩萨以此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无尽的智慧德能原来是由烦恼变化而来的,所以烦恼菩提是一不是 二,生死与涅槃是一不是二,除苦除得这么圆满究竟,真实不虚。般若法门归结到一句万德洪名上,更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持名号之人,即是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诸经称之三昧之王,实在这一句名号乃究竟圆满的大般若。世尊对弥陀之称赞,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之赞叹。如此乃能肯定弥陀名号是“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净空法师)  

    ◎全事即理,整个现象就是理体;全妄即真,妄是相,真是性,真是能变,妄是所变。如做梦,能变梦境的是心,所变的是梦境,所以说全梦即心,全心即梦,“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均是事实真相。净宗所修的即执持名号,念一句阿弥陀佛原来是 “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多少人不晓得,也不了解,在修学中是最高的法门。但如何修才能全修即性呢?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能如是则与性相应,与事实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要恢复真心,要恢复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就得要彻底放下。放下什么?不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它,你从这里下手,不要再看到张家长、李家短,你把这些事情统统放在心里,你就是执著,你还怕执著不够啊?执著天天增加,你的菩提心到哪个时候才能现前呢?功夫如果再进一步, 与自己相关的事也放下,为什么呢?这个自己是假的,身是假的,家也是假的,世间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相关的都是假的,何况身家性命之外的呢?别人的事你管它干什么?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成就佛法,不能修行证果,甚至念佛念了几十年,功夫都不能成片,原因在哪里?管世间上的事情管得太多了,管别人的事情管得太多,统统与自己不相干。甚至于管自己身家性命,这个念头太多了,也不行,也是障碍。身体不好,不好赶快往生,多自在,还要想办法把这个身体调好,在这个世间还多受几年罪,你说你不就又错了吗?有什么好贪图的?念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西方净土,就对了。(净空法师)  

    ◎把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嫉妒障碍统统放下,放下这些,即是放下六道轮回,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劝人念佛,这就是往生成佛的路。今天这个看不惯,明天那个看不惯,我们要明了,这是造轮回业。世间的一切随他去,自己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就正确了,连孔老夫子教学也是这个宗旨——人能够尽本分。我们修学的本分是依据《无量寿经》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生活中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按照善导大师说的“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对了。章嘉大师教导我,我也在此转赠给诸位:“学佛的人,一生任何事情都交给佛菩萨、交给护法神去安排。”  自己什么 心都不操,这样一来,心就清净,就平等了。顺境,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在顺境里没有欢喜心,逆境里不生烦恼。一切皆是佛菩萨至善的安排,历事炼心成就道业,哪里会怨天尤人!(净空法师)  

    ◎般若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从初发心直至成佛,修放下与布施而已。不放下不行!年岁大快要走了,还操心家业财产给这个、给那个,放不下;真正放下的人没事。真放下,会不会给后人留下纠纷?如果真放下了,我相信没有纠纷,因为你的后人见到你真正放得下,会感动;你吩咐这个、吩咐那个,还要立遗嘱、请律师,没放下!你的儿女怎会放下,当然争得头破血流,因为你给他的样子就是放不下。真放下的好,得自在,所以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放下。一切法不可得,自然就不执著。世间人忧虑得失,没有得到时,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心多难过,日夜不安,晚上睡觉作恶梦,日子过得很辛苦。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得失心放下了。纵然得到了,没有欢喜心,若无其事,因为是假的,有什么好欢喜的;丢掉了,也不苦恼,因为是假的,本来没有。所以,得失的念头打消了,烦恼就去一大半。“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有什么好忧虑的?命里不该饿死的,今天什么都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会有人送来;命里该饿死的,给他一座金山,照样饿死。真正通达因果报应,求的念头没有了,我们学随缘而不攀缘,在这个世间过一天算一天,不想明天,这才自在。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不要想明天,什么事都没有。缘聚缘散,聚也好,散也好,不放在心上。世出世间法都是业因果报,此人跟我很好,是过去结的善缘,但是缘尽时他就走了,没事了;遇到恶人来缠绕,也是缘分,也有尽时。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心里若无其事,佛号才能念得好。我们想求西方极乐世界,只抓住阿弥陀佛,其它的都不管,我生没带来,死也带不去。果真能放下,这一句佛号才能念得好,佛号念好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世出世间法都不受干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对一切人事物的相不取,不执著,一切随其自然,这就好,根本没事,何必斤斤计较。死也不肯放下,那是自找麻烦,没人害你,自己害自己,没人逼迫你,自生烦恼,自己迷惑颠倒,能怪谁!只要有丝毫牵挂,就不能成就。无论世法或是佛法,心里没有真正放下,还有牵挂,就不行,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心里不能有一物,心要空,心要净。心本来是净的,本来是定的,本来没有东西,所以不能放一个东西在心里,如《坛经》说的“本来无一物”。所谓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都归到清净心上,这就是学佛,如果不是修清净,就不是学佛。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的是随缘,没有丝毫攀缘。攀缘是我想怎样做;随缘是恒顺众生,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的有偏差了, 稍告诉你修正一点,这是随缘。教你修正,你接受很好,不接受就算了,你接受是如法、正法,得善果,你不接受,我看你造罪业,将来会得果报,我的责任不能不告诉你,但是我不能勉强你一定接受,如果有这个念头,就攀缘;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善果恶报也是你的事,与我毫不相干,这是随缘。攀缘与随缘有很大的差别。(净空法师)  

    ◎宇宙万法的真相,这些相是有,不是没有,但是这些现相不是真的,所谓不是真的,就是它不是永恒的存在,而是刹那变化,所以佛叫它作无常。这一切法,我们可以受用它,但不能够执著它,你执著它就错了,执著就有苦了,所有一切烦恼、恶业、果报都是发生在执著,所以要晓得这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一切法都无常,一切法不要执著。这一切法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这身体也是无常的,所以对身体也不要去执著它,不执著什么事都没有了,身也随缘。心清净,清净心对身体自然调整,它就恢复正常了,这身是随心转,心一清净了,你这身体各部位像机器一样,它就恢复正常了,病就没有了,还是从心想生,这真有道理。所以绝对不贪生,绝对不怕死,为什么?没有生死啊,生死也是梦幻泡影,哪有生死?你执著有生死,你就会贪生怕死。我对生死不执著,生死对我就没有了,这叫“了生死”,此时念念求生极乐世界,念念想见阿弥陀佛,这缘不是更殊胜吗?不是更好 吗?所以真正要觉悟。(净空法师)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我们在一生当中,常常看到、听到的很多,念佛往生的,有站着走的,有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欢喜,走得自在,走得潇洒,那是什么功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些人听到,这个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不能去,这还得了!吓坏了,还得了吗?有这种念头的,迷惑颠倒,舍不得六道轮回,舍不得三恶道,还搞这个,贪生怕死,你还有生死这个妄念没有舍掉。念佛法门里没有生死,你不要以为那是死,没死,往生是活着往生,死了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无生无灭,对的。为什么?往生的时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我跟佛去了,这个臭皮囊没用了,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换一个身体,要换一个紫磨真金色身,到那个地方相貌庄严,要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这个相太丑陋了,到那里去没有人欢迎,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身,要换好相,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身体不要,丢掉了,活着走的,决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我常常讲,我们这个法门是不老的法门、不病的法门、不死的法门,你到哪里去找去?我讲的统统是实话,只要你念佛,心地念到清净,刚才讲的什么病苦都会念掉,都没有了,你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天天欢喜,欢喜就年轻。人为什么老?忧虑就老了,古人常讲的 “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忧虑,你就很容易老化。你的心里常常欢喜,你怎么会老?你不会老。所以在念佛堂里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法喜充满,你不老、不病、不死,你作佛去了。而且真的到这个时候,功夫成熟的时候,生死自在,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功夫成熟之后,那不是业报身。我们今天想多住几年,不行,寿命到了非走不可,不得自在,寿命没有到想死死不了,寿命到了想活活不了,这麻烦大了。你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就自在,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早一点走,行,就可以提前走。到那个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说是在这个世间多留几年,留几年的理由是什么?度众生,还有一些与自己有缘分的众生,你要为了帮助这些众生,多住几年度他们,这才是理由。决定不是贪图世间享受,世间的享受跟极乐世界怎么能比,你怎么会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太奇怪了,没有这个道理。(净空法师)  

    ◎《金刚经》教人看破、放下,《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劝人老实念佛。一个人真正能够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是彻底觉悟的人,如果不觉悟,决定做不到,真正觉悟,决定能成就。果然能把能得的心、所得之法看破、放下,而心中连看破放下的观念也不存在,用这种心态念佛就是理念,得一心不乱则是理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 (净空法师)

    ◎人家要害我们,我们要忍,任由他相害,与这个人结来世缘,这是布施波罗蜜。于世出世间法,还有一桩事放不下,就是不觉。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却一样也看不破、放不下,念念都不觉,不能往生,口善而已。念这句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万法都看破、放下,即是无量觉。(净空法师)  

    ◎为什么往生消息都没有,障碍在放不下呀,看不破呀。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果然放下,你就看破了,也就是事实真相明白了。时时放下,心里面不能有东西存在着,“本来无一物”,修行人时时保持着本来无一物,心里多干净。放下是“应无所住”,后面还有“生其心”,生念佛求生净土之心。觉悟的生活就是菩萨行,换言之,从凡夫的生活回到菩萨的生活,但生活并没有改变,过去做什么行业,现在还做什么行业,所不同的,过去是迷,现在是觉。迷的时候有苦,觉的时候有乐这个乐就是所谓的“法喜充满”,不同点就在此地,并不是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职业、行业。《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我们看到那些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在他们原本的行业、原本的生活习俗当中觉悟了,而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法。譬如我们在厨房里面工作,每天烧饭、洗碗、抹桌子,世间人觉得这是苦事情,但觉悟的人却觉得是件快乐的事,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六度万行,就是戒定慧 三学。工作还是一样,事情还是一样,只是心理观念改变了,这一变,就是菩萨的生活。菩萨的生活是什么?就是每天烧饭、抹桌子、洗碗碟。《华严经》上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教我们怎样过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生活,这是事实,这就是修行,大乘菩萨行,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在这里修。不了解的人,认为天天做这些事情实在是苦死了,家庭主妇一个个都想跑了,这是迷,迷就苦了,悟就乐了。觉悟的人,知道在这些地方是修布施、修称赞、修供养、修忍辱、修禅定、修般若,所以迷悟完全不一样。无所住就是通通放下,一丝牵挂都没有,生心是生念佛的心、求生净土的心,这才决定能往生。弘法利生的心都不要生,随缘,那是我们附带做的,不是主要做的,主要是念佛求生净土。(净空法师)  

    ◎为什么不能往生?虽然念佛,这个世间舍不得放下,许许多多人都是这样念佛,放不下。世间一切相,都是刹那九百个生灭的业因果报相续相,这种现象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放下的心是假的,所放的境界也是假的,一场空,凡是把东西放在心里,就是搞六道轮回。你的心什么都不要牵挂,单念阿弥陀佛,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没有别的事,决定能成功。(净空法师)

TOP

续 37



    ◎古人以这个目标来衡量,称念佛法门为万修万人去,就是“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得到的。虽
然说人人能得到,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也没得到,这不是你根性的问题,而是你在方法上出了差错,你没有把万缘放下。你要想真正做到“功夫成片”,必须把世缘看淡,必须把它放下,你就会得到。世缘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放下,心里放不下,一点用都没有,是要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没有关系,事不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怕的是心上放不下,事放下是错的,反而给人毁谤佛法的机会。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认真、更负责,事情做完了,心里决定没有牵挂,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净空法师)  


    ◎放下是在心里放下,不是在事相上放下。一切事都照做,做得很认真很负责,但不着相,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它什么都没有,这叫做放下。真正放下的人,事情会越办越好!因为放下,智慧就现前!看破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万法不是真的,短暂的,刹那生灭,了不可得。不但世法是梦幻泡影,佛法也是梦幻泡影,世法是因缘所生法,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这就是真相,因此世法不能执著,佛法也不能执著,都把它放下。《金刚经》说的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执著,都把它放下,这些东西丝毫利益都没有,你要它干什么。什么事情最重要呢?老实念佛重要。你还想念念经,还想研研 教,那你就是不老实,老实念佛的人,只有一句佛号,其它统统放下了,老实人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我们看近代这些往生的,预知时至的,这是最好的例子,这些人距离我们都不算太远,他们给我们做见证,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净空法师)  

    ◎念佛人一天到晚注意这句“阿弥陀佛”,这也是话头。禅宗必须开悟才能出三界,净宗不悟也可以带业往生,这个话头比禅宗的话头好得太多,用一个念头,止一切妄念,用意与目的皆在此。除净宗法门以外的法门,用般若、用观想修行,总方法称为“智念”,转识成智。凡夫的念头是“情念”,带着感情的,愚痴,痴情。修行人用功夫把情转成智,所有的方法都是智念。我们念“阿弥陀佛”,不是智念,也不是情念,而是“净念”。净念与清净心关系更密切,所以智念还不如净念。净念,直接修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十方法界所共具”,其实,它是十方法界的本体,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是从一真法界变现的,我们一打妄想,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有人我是非的执著,就在十法界内制造出六道轮回。由此可知,如果没有烦恼,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就没有十法界。我们现在天天还打妄想、生烦恼,就是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要想了生死出三界,没指望。真的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要再用轮回心,不要再造轮回业,而应该依照佛菩萨教的方法,“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在事相上,佛菩萨过日子,我们也过日子,佛菩萨每天穿衣吃饭,我们也穿衣吃饭,佛菩萨每天做工,我们也做工,然而用心不一样,我们是真作,他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人我是非,永远保持心清净,这就是佛菩萨过生活,就是佛菩萨在办事。我们必须认识真相,学习一点一点地放下,不断地放下,一定要进步才行,决不能退步,要真干!开头得咬紧牙根,因为习气太重了,开始放下当然很苦,这个关口要突破,要精进,决定不退转,就有成功的希望。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是金刚般若。(净空法师)  

    ◎知道现前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这就是智慧,这才如法。果然依教奉行,念头转过来,业就转过来了。转念头,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转迷成觉,转成“阿弥陀佛”就对了。觉了之后,明白外面这些不相干的境界,原来全是自性所现之物,所以显示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原来都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妙净明心是指色相作用,性净明体是指真如本性。看到大地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这是真的成佛了。我们今天看众生,这个面目可憎,那个不高兴,这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起这种心,造这种业,多么可怕。我们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你才是好人,才是做好事。我们晓得道理了,从今之后,就看自己如何转法。(净空法师)  

    ◎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念实相,要不然它怎么能灭罪?我们念佛,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为什么?要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见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为的是得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之后,为什么?为了广度众生。我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这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所以没有见阿弥陀佛之前,我们想度众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发恳切的愿望,智慧、能力做不到也是枉然。修学其它法门要像佛菩萨一样,能够自在现身谈何容易!即使遇到真善知识,如法修行,经上跟我们讲,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至少还要修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这个本事。两个阿僧祇劫是天文数字,我们觉得时间太长了,还是念佛往生净土好。有一些人说,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没有慈悲心,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要是有大慈悲心,你的功夫必定得力,决定不会退转,决定不会疲厌。没有慈悲心,念几句佛号就累了,就要休息了,都是没有慈悲心。“经体为生实相,修宗为离一切相、修一切 善”,这是修学的纲领。“离相,观空也,修慧也”,离相是修慧、观空,“修善,不住空也,修福 也”,所以福慧双修,离一切相是修慧,修一切善是修福,福慧双修,因为福慧双修这才能圆成佛道。福慧双修当中,慧重于福。你知道这个道理,你才晓得离一切相是主,是第一重要,修一切善是辅助,也非常重要。离相从哪里离?就在修一切善里头离,不修一切善那你离什么?你也没得离了。一定要懂得离相修善,这才是福慧双修,这才叫真忏悔。学佛最忌讳的是修福不修慧,佛门这样的弟子很多,喜欢修福,喜欢福报,喜欢享福,不要智慧,痴福。这个福报到哪里去享?你要知道,因为他愚痴,愚痴变畜生,畜生道里面去享了。(净空法师)  

    ◎一般人知道佛门里讲“开悟”,执著此名相,以为“开悟”莫测高深,很玄很妙。什么是真正开悟?每天将自己的毛病找到就开悟了,这是真的开悟。找出自己的毛病,再将毛病改过来,这种人真有功夫。一天能改一个毛病,三年以后,此人就是真菩萨。若一天能改一个毛病、过错,则求生净土不只是想去就去,而是来去自由。自己一天一个毛病都没有找出来,这一天就空过了,毫无进步。并非每天读多少遍经,念多少声佛号,那没有用处,即是古人讲的“喉咙喊破也徒然”。(净空法师)  

    ◎真修,一是把观念转变过来,称为“作观”,一是把行为转变过来,称为“观行”。行为是六 度,观念是无住。“无住”就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一定要心清净,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下行吗?决定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是妄想,妄想障碍了心性,怎能不放下!这样我们才认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的是无量法门修行的中枢,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念阿弥陀佛,身心世界要放下,不放下不能带着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净空法师)  

    ◎有真诚、慈悲之心,有看破、放下、念佛之行,你的愿是真实的,你决定可以做到。(净空法师)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三句将五德(温良恭俭让)、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义无限深广,这三句是修行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都必须遵守,决不能违失,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学才会有效果。对我们现前学佛而言,此三句经文实在是无比的重要,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过错,自己并不知道。一切错误的发生都在妄想执著,一念私心,自己平日修学固然不错,但是不知不觉就障碍了别人。真心本来不动,本来没有念头,动念就是无明,念头就是妄想,有念皆妄,有念无念、非有念非无念,都是妄念,离一切妄念,才是佛在大乘经说的“正念”。“正念”的意义很深,“正念”是没有妄念,就是自性起用。此处最易错认,因未离心意识故,以为正念还有个“念”,那就错了。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算不算正念?如果以绝对的标准讲,这句“阿弥陀佛”还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净宗将这句阿弥陀佛当作正念?因阿弥陀佛名号虽是妄念,此一妄念最接近正念,故净宗用此一妄念的方法达到正念。(净空法师)  

    ◎般若要是离开净土,决定得不到究竟,就和《华严》一样,《华严》到最后,要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能圆满。所以,净宗是真正的大圆满,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净空法师)  

    ◎“便是观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离念,二边不着”,这个功夫就是我刚才讲的,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一换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离有,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又不落空,空有两边不着。何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名号是性德之称,不是普通名号,普通所有名号都是假的。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是指一般的名字相。马鸣菩萨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告诉我们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而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由此可知这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名称都是假名,唯独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真的,纯真无妄, 这不是假名。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念阿弥陀佛就真正两边不着,回归自性了,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净土。(净空法师)  

    ◎虽然生心,要“无住”,才与真相、实相相应。生心,有住,不是真相,无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才是实相。如果契入“无住生心”,二而不二,实相就现前了,实相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就见性了;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就证得理一心。无住与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说是两边,不能成为一桩事,就没有见性,没有得一心,能把这桩事看出,原来是一不是二,就见性了。(净空法师)  

    ◎盖放下一切,即是“无所住”,一句佛号声声相继,即是“生其心”。 (黄念祖居士)  

    ◎名必有相,例如说茶杯,大家一听到,心里就有个茶杯的印象。眼前的境界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如自己作得了主,即可变现出一切全是好的境界,自己心中无种子,哪里会变得出来?明白这个道理,心就平了。看到恶人,亦是心里变现出来的。学佛之后才知道心即境、境即心,最要紧的是转自己心里的境界,心染污找净土哪里找得到?念佛不明白佛法的道理,用分别心、染污心念佛,不能往生,因心与净土不能相应故。我们执持名号一心念佛的时候,妄想、分别、执著就不起了,这个时候精神意志完全集中,能够把烦恼伏住。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话是觉悟的意思,能把烦恼伏住,是觉悟了。伏心是定,用念佛的方法把烦恼伏住,伏久了就生智慧,智慧慢慢开了。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你念的佛号跟念佛号的心与自性觉相应。自性觉很难懂,与自性弥陀相应,或者说得更清楚、更明了一点,大家更好懂,念念跟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相应,这个好懂,这是明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阿弥陀佛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以阿弥陀佛的解行为自己的解行,这明心菩提。(净空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皆为自性所变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要往生自己变现的净土,还有什么障碍吗?理论如此,事实上我们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不能达到一念,如果一念回心,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自心本具极乐,所以念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回归到自性,从一切妄想杂念中回到一念。(净空法师)

TOP

续 38

◎什么是从心地修?一心念佛就是从心地起修。从心上修,是从根本上下手。(净空法师)  


    ◎心里不着相,不分别,所以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定力就是专心,定就是专,不一定要盘腿面壁才是修定。佛法讲,行、住、坐、卧都是定,就是专心,心里没有二念。如果我们行、住、坐、卧都是一句佛号,就得“念佛三昧”,是大定。没有出定、入定之相,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生活都在大定之中,这样才能重重突破。(净空法师)  

    ◎一切境界来了,不要避免,一切随缘,用微密关照,事事物物皆是善知识。要处处想找个舒适的环境,哪里能够找到。纵然能够找到一个清净环境,但心中还有烦恼,患得患失,心随境转,焉能消业求生西方净土。业障要靠自己去消的,佛菩萨没有办法替我们消业。真信切愿持佛名号,那是发菩提心,因为生西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旦生极乐世界,同证不退,佛道可成,众生可度。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恶,“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只念一佛。(净空法师)  

    ◎怎样修清净心?修不着相,不着相,心就清净,才真正庄严佛净土。无明烦恼把我们的本性障碍了,也就是我们的清净心不能现前。我们有妄念就不平等,妄念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我们有贪、嗔、痴、慢,是污染,这两种障碍都非常严重,《金刚经》专治这两种病,使我们的心恢复清净、平等,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就行了。这个方法,理上我们通达了,事上有困难,因为事上修的确要心很 细,粗心大意的人很难,不但要观照,还要微密观照才真得受用。例如,吃一口饭都圆满具足六波罗蜜,几个人知道?穿衣也是圆满六波罗蜜,一举一动都圆满具足六波罗蜜。微密观照,粗心大意的人没有法子,须懂得这个道理才行。我们换个方法,不用 《金刚经》上观照的方法,用念佛的方法,不必理会微细的六度,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这个方法简单,人人都会。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圆满六波罗蜜,不需要一样一样分析,老实念佛就行了,一起心动念,立即换成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是六波罗蜜,三学、六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全都具足,这是佛法的总纲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佛法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个不漏。……起心动念之处,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行了。念佛还有佛力加持,就是不一样,功夫达不到,佛力还给加持。不但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一定要诚心念,一心专念,不能怀疑,不能夹杂,功德就很殊胜。如果念佛中生了疑惑,像平常我们生病,念了几天阿弥陀佛没效果,就想大概要念药师佛,药师佛是管治病的,观音菩萨管消灾的,地藏菩萨管超拔的,一个人分配一个职务,这就是你的心有疑惑、有怀疑,所以念得没有感应,有夹杂就没有感应。一定要专心念,一心念,诚诚恳恳地念,一定得感应,而且感应很快、很显著。我们身体有病痛,不健康,毛病很多,如 何把它去掉?修清净心,只要清净心现前,什么病痛都没有,这是真实的。(净空法师)  

    ◎本性绝无虚妄相,缘虑是思想,分别是见解,心性中无此缘虑分别。古德教初学先从根本智下手,根本智是无知,求清净心,不准你有见解有思想,离一切语言文字,长时在定的境界。今人学佛从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见解,乃大错特错,学佛学得再好,只能称作大佛学家,而不能断烦恼、得清净心、了生死、出三界、超凡入圣。净宗修学比较特殊,人人可学,不把心住在定上而叫学人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心中除一句“阿弥陀佛”外,没有一点东西,此谓之有净土,有净土必生净土。(净空法师)  

    ◎虽然在大众之中,我们念念是阿弥陀佛,不去想是非人我,不去想名闻利养,不去想五欲六尘,保持清净心。(净空法师)  

    ◎无论什么念头起来,立刻转念阿弥陀佛,久久自然无念,决不能夹杂求一心的念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但身没有,能思惟想象、起心动念的心也没有,这是事实真相。把幻有不实的东西当作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就此而生。若豁然明白,就得大自在,才晓得事实真相,然后我们在这个世间天天玩耍,游戏神通,快快乐乐,永远没有苦,因为我们过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 “一如不二”是诸佛与大菩萨的生活,提升自己过佛菩萨的日子,不再搞六道轮回。“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知道念与无念是一不是二,就觉了,所以,有念不怕,只怕不觉,觉了就是佛菩萨,不觉即是生死凡夫。众生与佛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净空法师)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而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境也。比量者,借众相而观于义,用比喻而通晓理。圣言量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经万论,皆如此说。从上现量、比量与圣言量来看,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确然不虚。(夏莲居居士)  

    ◎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绕。但有一毫凡情圣解,夹杂于念佛中,即是自欺,即非老实。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循欲即暗,循理则明。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夏莲居居士)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 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
(夏莲居居士)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谓无,应用千变万化,而不可谓有。三世诸佛,一切众生,从无二体。十方虚空,剎尘差别,皆吾心所现之相分耳。是故四种净土,皆不在心外,乃名唯心。谓极乐不即唯心,则西方岂在心外?而吾心岂局东方者哉。人谓诸有为法,皆如梦幻。不知心性,不可唤作有为,不可唤作无为。因迷故即无为成有为。有三界轮回因果,喻如梦幻泡影露电。若返迷归悟,则又即有为成无为。如梦得醒,幻复本,泡归水,影归质,露不异湿性,电不异常光。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对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惑者又曰:当下即是净土,何必西方?问曰,当下即饱暖,何必吃饭穿衣?当下即富贵,何必货殖科甲?当下是学问,何必读书?当下是帝京,何必北上? 既世间法毫不可废,何独于出世法而废之!苟深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天如祖师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  释迦复起,不易斯言。(蕅益大师)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际。唯心识无始终形象方隅分际,故曰觅心了不可得。心了不可得,而天地万物,无一不唯心矣。然我法二执不破,则唯心唯识之理不彰。心识之理未明,则因果感应之妙,不能如指诸掌。故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观经云: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夫心,犹金也。十法界因果,犹种种庄严器具也。然天下容有不造器之顽金,断无不造十法界之顽心。纵一念不生,仍造成无想外道矣。故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蕅益大师)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唯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唯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 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谓之以佛证心,可也。谓之以心证佛,可也。谓之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也。至直捷稳当,至圆顿了义,不可思议,不可将余一切法门比量。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长舌相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象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金口诚言,可不信哉!(蕅益大师)  

    ◎但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别无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人,别有醒时之人耶。但梦中之人,当不自认为真,亦不离梦中之人,别求醒时之人。唯应常忆醒时之人,忆之又忆,则将见大梦渐醒,而梦眼大开。即梦中能忆之人,便是所忆醒时之人。而醒时之人,非梦中人也。梦中人众多,醒时人唯一。十方诸佛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此乃即一即多,常同常别,法尔自妙之法也。念佛之意,大略如此。(彻悟大师)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彻悟大师)  

    ◎持名念佛,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若理一心,直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平,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至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着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西方即在当下,十方不异西方。无生即生,生即无生。是名理一心。(行策大师)  

    ◎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以上八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彻悟大师)(说明:参看第150页之“于持名时……”六段和第634页之“修净业人……”两段)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保者,无他,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行策大师)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彻悟大师)

    ◎佛法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谈玄说妙,弄口头,求神通,宜置之东洋大海外,方可亲得实益耳。(印光大师)  



              诺那金刚shangshi问答  

            问:阿弥陀佛所变化之诸佛菩萨,不知有多少?
    答: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所化身之佛菩萨,无量无边,算不出数来。总而言之,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

    问:显教法门修西方净土者,照阿弥陀经所说,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可决定往生。但一般居士,世务憧憧,终日奔走衣食不暇,且人命无常,口气不来,便成隔世,倘忽得急病,尚未能念到一心不乱程度,不知临命终时,亦可往生否?
    答:修净土以信愿行三字为主,愿字是否恳切,尤为能往生与不能往生之重要关键。只要汝一心愿去,毫无疑心,虽功德浅点,亦可往生。如誓愿不坚,往生心不切,虽功德甚大,亦未必能往生。我讲个譬喻汝听,阿弥陀佛之慈悲愿力,譬之为一大圆圈,行者之心,譬之为一条坚牢长绳,绳端还要系一钩子,将此钩确确实实钩住大圆圈,不使活脱,则临终时,无论何人,佛力一吸,全蒙接引往生矣。如行者之心,虽为一条长绳,但行者不死死抓住,绳端无钩,钩不住大圆圈,则功德再大,亦恐怕未必能往生。总之,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平等普度众生,汝能往生与不能往生,只看汝是真愿意去与不愿意去为断。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shang师开示。请问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它亦不理它,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人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一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耳。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并无东西南北方向之差别,有方向之差别者是凡夫心,我心万法具足,汝信得过自己是阿弥陀佛,念念向自心发愿,一定往生,一定成佛。但不可有疑心为最要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