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解脱就是灭尽三界我与我所(一)

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过,“实证佛教”的实证方法,这个单元我们要跟各位介绍的,是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在这个表里面,有特别表示它跟如来藏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表里面,有说明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所相应的关系,又跟解脱果相应的关系。   

可是在背后是有一个如来藏,所以大家在看这个表时,千万不要忘掉: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背后都是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能够成立。

我们所说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可以看到,六道,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这个六道的范围,事实上,只在欲界里面;若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   

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来详细看它的内容;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事实上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   

那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我们首先来看看三界六道里面,业是如何相应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做了什么样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而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譬如说第一个最低的地狱,地狱就是造作了五逆十恶的果报。   

那什么是五逆十恶呢?就是所谓的第一杀父,第二杀母,第三杀阿罗汉,第四出佛身血(因为众生是没有办法杀死佛的,因为佛的福德威德非常广大,所以最多只能够出佛身血),第五就是破和合僧。   

如果造作了这样的恶业,他就沦落到地狱里面。因为父母、阿罗汉、佛、僧团是对众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违犯、触犯对我们有恩的人,就会沦落到地狱里面。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十恶;如果违犯了严重的十恶,也会沦落到地狱里面。因为如来藏就会依于这个业,帮众生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让众生不由自主的就掉到地狱里面去。

譬如如果造作这个恶业,心非常的暴烈,相应的是火,就会下堕猛火的地狱!如果他是很冷酷的,就会跟寒冰地狱相应,类似这样子。因为如来藏就会根据众生的心行,还有这个业行,让我们出生到相对应的六道里面去。   

那往上看,就是饿鬼道众生,饿鬼道众生虽然没有地狱的这些五逆十恶重业,可是因为他的悭吝 业很重,所以他就会出生在没有饮食,然后物质都很恶劣的饿鬼道去。   

那往上呢,就是畜生道,畜生道有情我们可以看得到,可是牠的业就是很愚笨,愚痴业很重!     

譬如我们看到猫、狗,我们要教牠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牠都要学很久,乃至有时还学不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畜生道的有情是很愚笨的,因为牠的愚痴业很重。   

像猫、狗算是比较高等的动物,若更低等的这些畜生道有情,牠们的愚痴业是更重,连世间种种的相貌都很难理解。   

再来就是我们人自己,我们人就是因为有持戒的这个清净业。譬如我们人都会知道,人跟人之间不应该互相杀害,因为我们有道德感;   

不像动物,有时候一个事情,或者一见面,牠们就互相厮杀了,那就是畜生;人是不会互相这样子,因为人有道德感,所以才成为人。   

如果说天,祂是修了十善业;修了十善业之后,有的人瞋心很重,他就成为天阿修罗;如果他没有瞋恨心很重,还修忍辱的话,他就成为欲界天的天人。

那跟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就是六道的众生,我们都可以看得到,都可以接触得到。譬如天人,祂也会跟人间接触,为什么?

因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人,祂们才能够互相娱乐,所以祂也希望在人间的人可以修十善业,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们共相娱乐,就可以成为祂的眷属;

所以祂会来人间帮助众生,修学十善。另外就是饿鬼道众生,也会跟人接触,因为他的物质生活非常的困苦,所以他希望跟人类互相交往,希望人类提供一些饮食给他。所以我们可以稍微分辨一下,天神跟鬼神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畜生道我们可以眼见,可是鬼神一般很难直接了知,我们可以怎么样来判断呢?如果我们所接触的,祂教我们好的事情,而且祂不会要求我们提供饮食给祂,我们就可以知道,祂是属于天人,这个是天神!

可是饿鬼道众生或是鬼神,也会跟人接触,他也会帮众生作事,帮我们人类作事,可是做事时,他们会有代价,他会要求我们提供给他什么样的饮食呢?   

提供鸡、鸭、牛、羊,这些动物的肉──尸体。如果是天神,祂不会喜欢这种东西,为什么?因为天的物质、食物都比人间好太多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

思考:
1,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
2,三界六道里面,业是如何相应的?
3,天神跟鬼神有什么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

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呵责这些二乘人。   

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萨们就会呵责,说他们叫作“小乘人”,也叫作“焦芽败种”;

也就是说他成佛的芽跟苗都已经焦掉了,都已经败掉了,这就是对二乘人的呵责。

如果说这些修学二乘法的圣人,如果他继续迈向成佛之道,那么在大乘里面就说他们叫作大乘的通教菩萨。   

也就是说他们所修学的是通于二乘,可是因为他已经心向大乘,所以他就属于大乘的通教菩萨。   

那如果说这些菩萨修学了佛菩提乘,已经回小向大,那么他后来又实证了明心见性的佛菩提乘,那这些大乘的菩萨就称为别教的菩萨。   

因为他的所修所证,已经有别于二乘的声闻跟缘觉了,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佛陀对于修学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就停留在原地的这些人,会呵责他,说是小乘人。  

那我们可以讲,如果有些人修学了佛法,他修了人乘跟天乘之后,他就停留在人乘跟天乘的阶段,而不往三乘菩提来迈进的话,那这些人比小乘人更应受到呵责,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佛法里面一定是先有大乘才有其它的四乘。
   而且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佛陀只要教大家解脱于生死的话,事实上,佛陀祂不需要再讲缘觉乘,因为祂只要讲声闻乘,就可以令众生解脱于生死啊!   

祂为什么还须要讲缘觉乘呢?就是因为声闻乘所修学的智慧,它太狭隘了,而且心量也太小了。所以声闻菩提修完之后,佛陀还要再跟五比丘他们说缘觉法。   

如果说佛陀只是希望能够教各位解脱生死的话,祂不需要说缘觉法啊!佛陀还会说缘觉法,就是因为可以帮助众生,能够有更好的智慧来了知这个世间,能够最后迈向成佛之道,   

所以我们从五乘的道理可以了解,三乘菩提,还有前面的人、天乘,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要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设的阶梯,所以说一定是先有了佛菩提乘之后,才会有其它的四乘。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观点来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最后入了涅槃,结果祂并没有把佛位传给阿罗汉。   

祂是把这个佛位,预记说未来世会有弥勒菩萨,于未来的增劫的时候成就佛道!这表示说未来等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才把佛位传给弥勒菩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汉他们的修证的境界是不等于佛陀的,而且跟佛陀的修证境界差异是非常大的,因为前面的四乘,都只是佛菩提乘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三乘的关系,它们彼此的位阶,就是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位阶是如此。

我们接下来要探讨一下,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   

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   

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也就是说都只是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对于这个第七识跟第八识,都不了知,那我们佛法就是要探讨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也会问,我们不是被这个造物主所创造吗?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造物主有创造人的话,那很多人有相信其它的宗教,他的造物主应该可以把如何创造有情的这个过程讲出来,这样才是符合道理啊!   

可是我们通通没有看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生命,所以我们很难相信这个部分,而且也有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部分,也都没有办法来验证说确实有人,可以来实证这个造物主。  

可是我们所说的这八个识,通通都可以实证。而且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都符合世间的因果,还有出世间的因果。   

譬如说我们吃饭一定是自己饱,不会因为我们吃饭,结果别人饱,也不会因为别人吃饭我们就饱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因果,

譬如说我们吃饭一定是自己饱,不会因为我们吃饭,结果别人饱,也不会因为别人吃饭我们就饱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因果,我们可以来思考:我们在人间里面,可能彼此之间都有很多的关系。   

譬如说甲乙双方,在晚上作战,那结果甲方打了一个子弹,把乙方杀死掉,   

结果杀的人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乙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他到底杀了谁。   

那同样的乙方,如果被杀了之后,他也不知道他是被谁杀了,因为他的前六识也都不能了知。  

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一定要有除了六识之外的其它的心,来让这个因果能够成立,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只有六个识,还不能成就世间的因果,一定还要有在六个心之外的其它的心,才能够让这个因果完全的符合。

同样的,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所谓出世间的因果的时候,也是要按照这个道理。所以说第八识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祂也是我们修学三乘菩提所要探讨的核心。   

这个第八识,这个如来藏,祂在三乘菩提里面有种种的名称。譬如说在声闻乘里面,把这个第八识称为本心、本识、本际,或者是称为不生法、涅槃、阿赖耶识;   

那在缘觉乘里面把祂称为入胎藏;那在大乘里面就把祂称为真心、真如、阿赖耶识、异熟识。   

譬如说,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心经》,这个《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指的是真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着这个八个识来说。

如果有人说,那八识跟六识有什么差别呢?

因为也有人提出说,佛教所说只有六识,可是还有个差异,就是说如果法界之中确实有八个心,那我们不应该只了解前面六个心啊,我们就应该要探讨法界里面,其它的第七识意根,还有第八识如来藏,祂是不是真的存在?   

因为如果说这个心真的存在,我们真的就应该把祂实证出来,如果祂不存在,我们也要很肯定的来说祂如何不存在,而且也要能够符合整个世间,或者整个出世间因果的道理。   

所以从佛教所谈论的八识,我们可以知道,佛教在谈论这八个识的时候,是采用实证的方法。  

关于实证的方法的内容很多,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也会跟大家来说明这个实证的方法,我们在下次的课程中,就会跟各位来介绍实证佛教的内容。
   那我们来总结这个单元的内容,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跟各位来说明,佛法所说的内容有五乘,我们这次只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这个三乘菩提,事实上彼此的关系就是:   

从“人乘”、“天乘”,然后一直修学到“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它的关系就是由大乘之中,再分出其它的四乘来作为阶梯,   

然后三乘菩提里面所谈到的核心,就是这八个识,而且这八个识,是涵盖了世间跟出世间的因果,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八识的内容。


我们下一次跟各位介绍“实证的佛教”。

思考:
1,三乘菩提的核心是什么呢?
2,为什么说三乘菩提,都符合世间的因果,还有出世间的因果?请举例说明。
3,有人提出说,佛教所说只有六识,那我们如何来探讨六识论和八识论的差别呢?   佛教采用什么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呢?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今天我们继续共修《佛法概论》三、开悟

(七)、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

参禅已经有一些消息的禅子,想要知道自己开悟明心的真假,请回答下列四个问题:
1、您所悟之心是常?或无常?
2、您所悟之心是有变易?或无变易?
3、您所悟之心是有作用?或无作用?
4、您所悟之心是下列诸心中哪一心?

(1)、一念不生、寂而常照之灵知心。

(2)、无思维之灵知心。

(3)、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作主之心。

(4)、无分别之明觉心。

(5)、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

(6)、遍满虚空无见闻觉知的心。

(7)、遍满虚空而能觉知的心。

(8)、打坐进入定中能知能见之心。

(9)、打坐入定时不闻外声、不见外境之灵知心。

(10)、打坐入定后无见闻觉知之心。

(11)、证得神足通,能离开色身飞来飞去的心。

(12)、神通之心。

(13)、十方唯一虚空,是吾人共有之真心,是常,它有殊胜之体性及能量,能生吾人之知觉心等变易作用。

(14)、无相念佛之心。

(15)、能看见话的前头的心。
以上诸心皆常见外道之常,其实非常。

(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佛无法无僧, 亦无解脱。

此乃断见,依常见之心而有。

禅宗所悟内容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如来藏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佛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   

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   

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   

如来藏非有变易(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故),非无变易(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故)。   

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故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名为中道实相,余者皆非。   

若以一念不生、无思维时、寂照之灵知心……等,错认为如来藏或真如时,则与外道及民间信仰之常见论者无异,非佛法也。您所悟的“心”是这样的体性吗?  

证悟者非以打坐进入某境界为悟,非以见某形相、见某定境定相为悟。悟如来藏者乃无境界法、无入出法,乃无所得法,唯是一念相应而证知如来藏本体,智慧因之现起耳。   

真悟者以一念相应慧,而随时随地皆能体验如来藏之运作,极为具体,绝非虚无缥缈之想象。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   

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之内涵;有天眼通者若无重关之一念相应慧,亦不能以其天眼而见佛性。   

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象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须摩提长者经》佛云:
“……我尔时伸手按地,魔众眷属即便破散,我以所知所得所觉之法,当现证验,应得成道。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法 lun,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

《菩萨藏经》云:
“尔时佛告舍利弗……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如先释迦牟尼佛坐菩提树下,住不可思议无垢定,降伏恶魔,所有诸法可知可见可觉。于夜后分、明星出时,以一念相应慧,行灭苦道,得证醍醐。”

《大宝积经卷》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

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不可将禅定有境界法、有入出法、所得法,说之为禅。   

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它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您的开悟情况是这样的吗?

禅子开悟,必然看得懂所有或者多数公案。若禅子自认开悟,不妨以两则开悟明心公案拣择,此公案不用意识思维,如真悟者一看即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一,洪州水老和尚初问马祖:
“如何是西来意”祖乃当胸蹋倒,水老和尚大悟,起来抚掌呵呵大笑云:“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礼拜而退。住山后告众云:“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此即开悟,明白真心也。

其二,香严智闲禅师:   

佑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智光,一日谓之曰:“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本分事,试道一句来,吾要记汝。”   

香严懵然无对。沉吟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佑皆不许。香严曰:“请和尚为说。”佑曰:“吾说得,是吾之见解,于汝眼目,何有益乎?”

香严遂归堂,遍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言可将酬对。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尽焚之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做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遂泣辞沩山灵佑而去。   
抵南阳忠国师遗迹,遂憩止。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掷瓦砾,击竹作声,俄失笑间,廓然惺悟。   

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为说却,何有今日事也。”乃述一偈云: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成言上上机。禅师云:“经是佛语,禅是佛意。经教名相,犹指月之指。佛子必当循指得月,方是正行。若执名相经教,不肯死心求觅佛心佛性,是求指舍月,非佛子本分事。

故香严将其平生所集诸方语句名相,一火焚之,都无吝惜,宜其开悟也。且道:作么生是香严击竹开悟明心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我们一起做诸回向:国土回向
兹以共修正法殊胜功德,回向佛法常兴,正法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

管理及成员 色身康泰,愿诸佛菩萨 护佑加持 能听闻正法,福慧增长,多闻熏习,具择法眼,值遇正法,远离邪教,菩提道上 少诸障碍,早日亲证生命实相!广行菩萨大道,自利利他,早成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