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最忌什么?最要紧是什么?

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最忌什么?最要紧是什么?

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最忌什么?最要紧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


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有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的理论、静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识里有些神秘观念,引发精神、思想不纯净,自己造成幻境,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学家们大都讲究静坐,没有走火入魔过。因为他们静坐的要旨重在养心,讲究的是思想纯净,所以没有什么走火入魔这些鬼话。


——南怀瑾先生《太极拳与静坐》



(一)静坐时最忌的是心有所求,在静坐中不要有成佛、参禅、求道的心理,有所求心而坐,坐久了,不求出个神经病才怪呢!坐时要尽量的轻松,悠闲,学菩隆像面带笑容,现出一团祥和之气。

(二)初步学坐,第一次最要紧。测验自己能支持多少时间,以后根据这个时间或者再缩短一点都没有关系,不要勉强自己痛苦的撑着,这是不合乎静坐原则。换句话説,初步静坐时,每次坐的时间短一点,而坐的次数可以多几次。

(三)静坐初期,饭后约过四、五十分钟,才可以静坐。如果是空腹,倒不受限制,随时都可以坐。

(四)坐的地方,前后面不可有正对着身体的风,远距离的侧面没有关係。而空气一定要流通。

(五)光线不可太强或太暗。太强引起烦躁,太暗使人昏沉,都不容易入定。

(六)沙发床、沙发椅等有弹性的坐具都不要坐。如果是木板可以垫上褥套。……

(七)静坐时臀部一定要有一块坐垫。质料有木棉枕、棕榈垫及竹子垫等,随自己喜好而选定。高度也根据各人体型或工夫而调整。有些人以为工夫到了,可以不要垫,那是不合乎身体型态的要求。

(八)静坐时,两个膝盖头一定要用东西盖好,不要使它受凉,冬天时,脖子的颈背也要注意,这三点一受凉,容易得风湿或感冒。

(九)初学静坐,最好不要在冷暖气房间打坐,习惯以后就不拘了。

(十)独处时,如果是夏天,可以穿短裤汗衫打坐,穿西装的时候,静坐时要记得把领带与裤带松开,手錶、戒子、眼镜等最好都取下来,以免妨碍气脉流通。

(十一)不要只把打坐的时间视为打坐。尤其禅宗的禅定是不拘一切形式的。我一生很怕学禅学佛学道的人装模作样,无论任何场合都垂眉闭眼的,给人家一种讨厌的感觉。所以大家无论是在上班或者工作,就那么自然的坐着、歪着,或者靠着都可以“打坐”,不一定要闭起眼睛。总之:禅的静坐修养,是着重在内心的锻炼、内心的自律,不一定要拘于静坐的形式的。

(十二)“道”是自己内心的修养与境界,不必表现在形式上。要训练自己做内心工夫的时候,不要闭眼睛。同时真正的道,不必人家来相信或是恭维。如果说这个“道”要人家相信了或者恭维了,我们才高兴;人家不相信了不恭维了,就难受,这样的“道”有什么价值?根据过去我的经验,电影院、戏院最吵杂的地方,汽车、火车、轮船甚至于飞机上,对生命有危险关连的时候,正是我静坐入定的好机会。这一种静坐,不拘形式,随便那么坐着或者躺着都可以。

(十三)真正的“道”,如行云流水,如霁月光风,是那么自然,那么天真。所谓天机是活泼泼的。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们一切要尽量任其自然,如果有一点勉强,都不是“禅”的境界。

(十四)讲到静坐,除了像入伍训练,要严格的养成固定形态以外,平常随时随地,都可以做静坐的工夫。同时要认识清楚,入“定”的不是身体,而是“心”。过去大陆上寺庙都有五百罗汉的塑像,有的在掏耳朵,有的在捏脚,他们无论在任何形式之下,都可以得定,由此可如真正的“定”,是不拘形式的。


——南怀瑾先生《禅学讲座》



女性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静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休息几天。如果是学佛的人,走心地法门,念佛参禅,看空了身体的,那么,月经期间静坐,一点妨碍也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谓练气血的,就是要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故意锻炼气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只能说到这里,高深一层,以后再说。

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静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项?

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门,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以他的宗教信仰为主,这样静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


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象并不是坏事,那是静坐进步当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当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静坐。

静坐时胡思乱想不已,怎么办?

答:那很难办。要走心地法门,那要多研究佛学啰!我也没办法帮助你,只能够叫你空。佛也只能说:“住一切皆空”,怎么空?佛、神仙都没有办法帮你空。

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容易昏沉。一个是生理问题、身体、头脑不健康也有这种情形。最好是睡够了再起来静坐。

学习静坐的人在日常生活、办公时,应如何练习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静坐可以说有关联,也可以说没有关联。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学静坐,也可以日理万机,事情虽然多,头脑还是很冷静,心情也很平静。至于说,静坐做得好,练出定力,用来做事,那要相当的功夫了。怎么样去练习?方法太多了,要实际去做,不是空谈理论的事。

入定与睡眠有何不同?

答:这两个名称就不同。入定有各种定境,各种现象。定这个字很简单,一个念头,等于一个珠子一样,把它定住在那里,永远是这颗珠子,那个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颗,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千万注意,不要把静坐当作入定,那就错了。静坐是初步练习,将来功夫高了,可以因静坐或学佛修道,进入你要的境界,那个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当然不是静坐的定境。

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气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专一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定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功夫,密宗的各种观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吗?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别,静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学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悟道成佛,那个大智慧的解脱——“般若”,是不共法,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普通学静坐同入定还没有关系,坐个几天几夜都不动,只能说静坐坐得好,是不是达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个问题;而且达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脱了没有,又是另一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南怀瑾先生《太极拳与静坐》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