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健康知识文集(画儿整理)

试吃赠药多是陷阱   包治百病最不可靠

保健品不可靠 老年人不要乱吃

●本报记者  蒋乃珺

2008年09月11日09:20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中秋将至,各式各样的保健品都盯着老年人加紧促销。“深海鱼油降血脂”、“螺旋藻延缓衰老”、“羊胎素补血养气”……随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种保健品被推到人们眼前,特别是老年人对此情有独钟。
  据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是主要消费人群,占到了50%以上。然而,买得多不等于买得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成了“冤大头”:轻则白白花钱,经济受损;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如此,上当受骗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为什么上当受骗的主角多是“银发一族”,老人们怎么才能走出这片“灰色地带”呢?


  保健品消费者一半是老人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大妈自2000年从学校退休后,就成了各种保健品的忠实追随者,这些年一直对此津津乐道。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年轻时营养跟不上,现在总算有条件了,还不赶紧给身体加点油。这些年,深海鱼油、维生素啥的,一样我都没落下。”当记者问到效果如何时,王大妈还真有点锲而不舍的劲头:“我觉得效果就挺好。很多保健品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就算吃得不对,对身体应该也没什么害处。”
  抱有王大妈这样想法的老年人还真不在少数。2005年香港举行的一项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半人吃过维生素补充剂类保健品,20%的人服用过中药或中药制品,10%的人坚持服用鱼油产品。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老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服用保健品的经历,八成人曾自己购买过,六成人接受过他人的馈赠。甚至有人认为,“别人都吃,自己不吃亏得慌”。
  百姓的热捧也带来了新一轮商机。各厂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老年人保健品。9月2日,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大型保健品市场调查时发现,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胶囊、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胶囊、螺旋藻胶囊……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抗衰老,二是加强免疫力,三是预防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疾病。有些厂家还专门推出了“老年人套餐”,比如一种包含螺旋藻、海参肽、甲壳素、卵磷脂的产品,据称能解决老年人所有的亚健康问题。
  
  忽悠老年人的几大噱头

  一边是老人猛买保健品,另一边却是做儿女的因家中老人被不法保健品坑害的投诉,“打爆”了各地工商局投诉举报中心的电话。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接到诸如“外婆晨练遭遇保健托儿”、“借健康讲座之名巧**夺……”的投诉,早就习以为常了,每年总得有好几百起。徐华锋对此表示:“其实,这些牟取利益的不法厂家多是小商小贩,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用的欺骗手段也很雷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识别。一般来说,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忽悠消费者。
  第一,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人最后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才购买其产品。
  第二,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以骗取老人的信任。老人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有限,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巧舌如簧所迷惑,出了问题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只能自认倒霉。
  第三,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名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医生”,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忽悠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
  第四,在有很多市民活动的广场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而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却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
  第五,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老年人不明就里,以为真是关于养生健体的知识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励等。
  第六,在公园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第七,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促销手段,让老人得到“优惠购买某保健品”的大奖。
  第八,利用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人上当。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无论是哪家销售点,随手拿起一张产品说明书,都会发现该产品承载着诸多功能,比如说,养生、抗疲劳、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功能、降脂、降糖、降压等,甚至防癌、抗癌都是随处可见的字眼。“但事实上,没有一种保健品是可以‘一箭多雕’的,越是适用广泛的产品越不可靠。当然,这些年来,随着保健品行业的日趋规范,正规厂家忽悠百姓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但是,也存在着夸大疗效、销售人员资质不够等问题。”徐华锋说。
  为何受骗的多是老年人
  随着一幕幕骗局火热上演,主角却多是“银发一族”,其中缘由是什么呢?
  一方面,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比较高,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愿望比较迫切,有些骗局的确专为老年人所设。
  另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认为,老年人心理上的一些弱势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第一,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容易相信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第二,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差,一些销售商往往会讲一些让他们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有些人觉得,我都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心里过意不去。第四,缺乏交流让他们面对别人的嘘寒问暖时,感情防线容易崩溃,因而落入圈套。
  “一次两次也许问题还不大,但长此以往,就不仅仅是经济损失的问题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蔡美琴说,服用保健品一定要适量。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潘丹峰则指出,如果身体没有相应的需求而一股脑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的情况。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出现疲倦不适、嗜睡等中毒表现;长期大量食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担。

  老年人怎么选择保健品

  专家普遍表示,对正常人来说,只要一日三餐膳食安排合理,摄入的营养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就不需要吃什么保健品了。
  而老年人适量吃些保健品,可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资料显示,50岁后,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陷入骨质疏松的困境。蔡美琴建议,老人不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片。此外,对于有失眠、潮热、情绪不稳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可补充些植物雌激素,像大豆异黄酮就是不错的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康表示,老年人还应补充复合维生素,不但能改善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大有好处。
  在选择和食用保健品时,几位专家教给大家以下几招,帮你“擦亮眼睛”。
  首先,徐华锋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
  其次,理性对待保健品,千万不要预期太高。蔡美琴认为,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再食用。
  再次,缺什么补什么。蔡美琴说,千万不要觉得一种保健品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看准自己的问题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选择降血糖的,血脂高的就选择降血脂的。此外,吃保健品前,仔细研究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搞清楚这种保健品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比如钙片不要空腹吃),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比如保肝类保健食品与西药距离3—4小时后再服),都非常有讲究。
  最后,王大华提醒,老年人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极力鼓动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同时,经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识,最好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应谨慎参加。▲
    《生命时报》 (2008-09-09 第24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麻木从腿部一直蹿到舌尖上

2008年09月10日14:48  来源:《新京报》


  ●受访对象:李山江,男,《糖尿病周刊》互助公社北京分社社长

  2007年4月2日,早上

  8点,刚起床不久的李山江忽然感觉腿麻,“也许是站久了吧”,他坐下来,揉了揉麻木的地方,但随即胳膊也麻了,最后麻木一直蹿到舌尖上。他感觉不妙,立刻骑车前往不远处的医务室。医务室的医生一看到他,立刻让他打车去最近的朝阳医院西院———原来他的嘴已经歪了。随后的CT检查表明,他的部分脑血管已堵塞,非常危险。

  画外音:1976年,李山江就已查出糖尿病,一直没重视,他的血压也很高,高压甚至达到250,这些对他的脑血管造成了损伤。

  2008年9月3日,晚上

  9点,吃完通血管的药物和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阿司匹林,李江山开始“全息刮痧”,自从脑卒中后,他把刮痧当作一种辅助治疗法,感觉不错。

  画外音:李山江在2007年5月出现过一次脑卒中复发,但治疗半个月后,感觉部分用药对胃肠道刺激太大。于是在状况得到控制后,停掉了部分药物,但坚持每天100毫克阿司匹林。

  尾声:现在李山江彻底和酒瓶子说再见了,并坚持清淡饮食和每天1个小时雷打不动的散步。他已意识到“治病就如同洗衣服,不能再一边洗又一边往里面加脏东西了”。

  ■ 专家指导

  不能用麻木等症状简单判断

  ●秦绍森,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判断: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的长期患者来说,不能简单依靠麻木等症状判断其是否为脑卒中。长期糖尿病也可能引起周围性神经病变,这时也应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查其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来进行判断。CT能发现脑血管梗塞,但患者应再采用核磁以判断该梗塞是新鲜梗塞还是陈旧梗塞,新鲜梗塞应马上进行治疗,如果是陈旧性的也要有足够重视。

  血压控制:一般来说如果是高血压脑出血,在急性期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在恢复期则应考虑血管病变(主要是狭窄)状况来制定控制标准。

  二级预防:脑卒中有一定的复发率,防复发首先要排除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其次是针对主要的致病原因进行持续治疗;第三,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明显效果。

  本报记者 蒋理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苹果皮上的蜡对身体有害吗?

2008年09月10日09:4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大多数人在吃苹果的时候习惯连皮一起吃掉,这是因为,苹果皮确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相比较果肉而言,有更强的抗氧化性,还能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但有时候人们也会存在疑惑,吃苹果皮的时候感觉表面会有油状和蜡感,那么,这层蜡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危害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明确表示,这层蜡食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苹果皮上的蜡一般分为两种”,何计国解释道,一种是苹果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蜡,这是一种脂类成分,是在苹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护层。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农药等入侵果肉,起到保护作用;另一种则是人工加上去的果蜡。正是这种“人工果蜡”,让不少人忧心。其实,它是一种壳聚糖物质,多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而来。何计国告诉记者,这种物质本身对身体并无害处,其作用主要是用来保鲜的,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中腐烂变质。
  尽管苹果皮中的蜡本身对身体无害,但如果你想带皮吃,还是要洗干净,因为这层“保护膜”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用手冲洗、刷洗都能洗干净”,何计国告诉记者,如果不放心的话,有两个“妙招”可以试试。一是挤点牙膏揉碎后将其溶在水里,用这个水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二是把苹果放进温度适中的热水里,蜡遇热会融化,但水温不可太高。
  “不过,千万不要泡洗”,何计国提醒道,将水果长时间泡在水里,可能导致农药残留物、微生物菌等有害物质渗入果肉里。不仅达不到清洗目的,还会“越洗越脏”,不利于健康。▲
  (江大红)

    《生命时报》 (2008-09-09 第08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豆芽所含的哪些营养比原豆丰富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何洪巨

2008年09月10日09:4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豆类富含蛋白质,几乎不含胆固醇,因此被称为“绿色的乳牛”。多吃豆类及其制品已经成为一条普及的营养常识。为此,很多人尤其是老人爱吃如拌雪里蕻黄豆、蒸煮黄豆等。其实,人们所不了解的是,原豆中含有很多人们并不熟知的抗营养因素。
  拿黄豆来说,黄豆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存在着胰蛋白酶抑制剂,其营养受到限制。而黄豆芽中,蛋白质被水解,变成氨基酸和多肽。此外,黄豆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易引起腹胀的水苏糖等寡糖,在黄豆芽中基本消失,避免了吃黄豆后腹胀。     
  黄豆发芽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这将大大增加人体对黄豆中矿物质的吸收。黄豆发芽后,胡萝卜素可增加1-2倍,维生素B2可增加2-4倍,维生素B12是大豆的十倍,维生素E的三倍,叶酸等物质也成倍增加。
  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白嫩稍细有须根。许多人喜欢挑选无须根、茎短粗、顶芽小的豆芽。其实是个误区。无根豆芽在培育时加入了一种叫“除草剂”的化学制剂。如果孕妇长期摄入这种豆芽,容易导致胚胎畸形。儿童长期食用则会影响智力发育。挑选时还要注意,豆芽芽体长到3—5厘米为宜,并不是越长越有好。为了安全起见,豆芽买回后先用清水浸泡后再烹调。▲

    《生命时报》 (2008-09-09 第08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不同的鲜笋怎样吃最能吸收营养

2008年09月10日09:4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都说“浓缩的是精华”,用在笋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有人认为,笋尝鲜可取,但无多大营养,这是不对的。据现代科学化验分析:鲜笋营养价值高,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钙、磷、铁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表示,笋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现在市场上买到的笋,又分为“冬笋”和“春笋”。“其实冬笋和春笋都是一家人,不过采摘时间不同。都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一般竹笋长出土面前称为“冬笋”,出土后叫“春笋”。冬笋吸收了冬天的阴气,因此有滋阴的功效;春笋接受了春天太阳的照射,有一定的生发作用。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儿童患麻疹、水痘,就可喝点春笋鲫鱼汤让体内邪气散发出去。此外,春笋的营养成分也更胜一筹。春笋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口感上,冬笋肉质细密,涩麻鲜甜;而春笋已长出地面,像树芽一样,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笋的丰富口感,偏老的春笋纤维过多而吃着有点渣。外形上,冬笋是底座所以短粗,春笋则细长。
  笋虽好,但草酸含量较高,肾炎、尿路结石病人不宜食用。一般人每周吃1—2次竹笋,每次不超过100克为宜。搭配方面,由于含氮类化合物,适合与肉类一起烹调,会显出特别鲜美的味道。剥好的笋如不马上吃,最好在表面抹上盐,放冰箱冷藏,可长久保持其鲜味。▲
  (胡楚青)
    《生命时报》 (2008-09-09 第08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提出警告


英式早餐多煎炸食品增肠癌风险


2008年09月10日09:4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英国人喜欢吃煎炸食品,传统的英式早餐包括煎鸡蛋、煎培根(咸猪肉)、煎香肠、煎面包片等。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最近提出警告,经常吃煎炸的肉类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医学和科学顾问马丁·魏斯曼教授指出,如果一个人每天吃150克煎炸的肉类—相当于2根香肠和3片培根,他患肠癌的风险就会提高63%。肠癌是英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它在男人中的发病率为1/18,女性中为1/20。但只有1/3的人意识到吃煎炸的肉类容易致癌,剩下的2/3根本不知情。科学家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吃煎炸的肉类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他们推测这也许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反应会产生包括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在内的致癌物。
  传统的英式早餐是在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当时的工人在早饭时通常摄入3000卡的热量,但是到午饭时就已经消耗了。近年来英式早餐已经不那么流行,但是在工人咖啡馆和高速公路服务站里它仍是“标准份儿饭”。除了会导致肠癌以外,英式早餐的热量和胆固醇含量都很高,容易导致肥胖,并增加患其他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吴 惟)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