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认识佛教系例---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3

认识佛教系例---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3

认识佛教系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3





資源出處: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仁愛和平講堂-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004/9/2 日本奈良 檔名:28-05

  第二個方法,愛語。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甜言蜜語是綺語不是愛語,這個我們要知道,愛語是愛護對方,你念念為他著想,你不要為自己著想;為自己利益著想,你就迷了,你要為別人的利益著想,你的頭腦清醒,你才開智慧。《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多不二就是自他不二,一是自,多是他。我們念念為他著想,他會念念為我著想,你說這個利益多大!人是念念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結果別人他要為他著想,他也不為我著想,那我就苦了,得不到助緣。

  現在這個社會很可怕、很悲哀,悲在哪裡?人人都是為自己利益。我跟他往來,他跟我有沒有利益,利害往來,他跟我沒有利益的時候就不往來,朋友就沒有了,所以今天是利害之交,不是道義。道義是永恆的、是長遠的;利害是短暫的結合,利益沒有了,情義也就沒有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你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跟人要結恩德情義,我們不著重在眼前的利害,所以能夠捨己為人,能夠犧牲奉獻,幫助人開悟,幫助人轉凡成聖,這才是真正的高明。

  所以愛語是真誠的關懷,對方有錯誤,有錯誤要糾正,甚至於有打、有罵、有懲罰,愛護他。父母責備兒女有打、有罵,那是愛他;老師從前教學也是有體罰,體罰的用意在哪裡?叫打記性,這個課本這個地方是挨過打的,他就特別記得清楚,他不會忘記。那個嚴厲的斥責都是愛語,所以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真正教訓他,幫助他改惡向善,改過自新。你看到他做的是對的,獎勵他,勉勵他,鼓勵他;他做錯的,那要教導他,甚至於懲罰他都可以。教學,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懂得恩威兼施,有的時候用和藹的軟語,有的時候嚴厲的責罰,統統是愛語。佛法裡面講智慧、講善巧方便,這才是真正愛語落實。

  第三種方法利行。利行就是我的一生所作所為決定對你是有利益的,有的時候利益不是在眼前,可能是在一年之後,二年之後,甚至於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對你有好處。可是一般眾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小利,看不到往後的大利。眼前不利,將來有大利,這是真實的利益。在佛法裡面,那個眼光就更遠了,這一生你沒有見到利益,來生後世你見到,佛說這個利益是真實的,這是大利益。譬如說眾生貪愛五欲六塵的享受,佛對你禁止,嚴格的教導你遠離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可能在眼前是矛盾,對我的損害太大了,殊不知這是大利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不造罪業的,你現在眼前是得一點小利,你來生在三途,那個害就太大了。佛把你禁止,眼前你得不到,來生你得人天福報,你來生一定比這一生殊勝,比這一生好,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你才曉得佛這是真正愛護,真正對我有利益。

  如果你的根性大利,你的善根成熟了,佛會教你在這一生當中勤苦修學淨土,你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這是利益裡頭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縱然盡我們一生數十年寒暑,我們在這裡修苦行,得的是大利益,那這種苦行是值得的。所以你要真正有智慧,你能夠體會得到,在佛法裡面講你的善根福德成熟,你真正懂得,你知道佛不會害你,佛不會騙你,佛對你有決定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可是這個利益不是在這一生。你不能放棄你這一生,你還落在貪瞋痴慢裡頭,麻煩就大了。落在貪瞋痴慢,你沒有不造業的,你造的善業,三善道受報;你造惡業,三惡道受報。你自己想一想你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業還是惡業?是善多還是惡多?不要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六道擺在面前,往哪裡去還用得著問別人嗎?自己比誰都清楚,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你看佛禁止我們,尤其是初學佛的無論是在家、出家,對出家的更嚴格,決定不許你觀聽歌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娛樂的節目,佛是嚴格禁止你去觀聽。什麼原因?你貪瞋痴慢沒有斷,你觀聽歌舞音樂你會動心,會把你那個貪瞋痴的煩惱勾引出來。換句話說,它幫助你造業,這個業都是不善業,讓你起貪心,讓你起欲的念頭,這一種心念果報都在三途,慳貪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所以佛對這個是絕對禁止。

  那好像這些娛樂場合我們都不能去了?佛是為你好,不是害你。到什麼時候佛開放、不禁止了,這些地方你都可以去?到所有境界現前的時候你能夠如如不動,這是佛門諺語常說「八風吹不動」,這個時候佛就開放什麼場合你都可以去了。像《華嚴經》五十三參那就是開放,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善財童子一絲毫障礙都沒有,統統都可以參訪。參訪就是到哪裡都可以接觸,一點障礙都沒有,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已經到不動心了,已經通達諸法實相皆是虛妄,一絲毫都不染著,這個行。不是在這個境界裡頭,決定要持戒,那不准這不准,到善財那就完全開放,那就沒有禁止,為什麼?他自然不犯了,跟佛一樣,什麼場合當中他不會犯戒,他不起心、不動念。所以說你還會起心、還會動念,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那你就要持戒,你就有很多地方禁止不可以做;到你真的沒有執著、沒分別了,就開放一部分,從小乘開放到大乘;到不起心、不動念,全部開放了。所以善財那個境界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