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三土】 三佛土。
【三五】 三性与五法,是唯识的法相。
【三心】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地以便进入于后一地的时分。
【三火】 三毒之火,即贪嗔痴。
【三光】 1.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等三天,叫做三光。2.指星星月亮太阳。
【三衣】 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黎。安陀会华译为中著衣,五条制成;是平常起卧时著的;郁多罗僧华译为上衣,七条制成,是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僧伽黎华译为众聚时衣,又称为大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是做DA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三印】 三法印。见三法印条。
【三行】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三多】 1.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2.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戒】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三劫】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三灾】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三性】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三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治】 三三昧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味】 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三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
【三和】 指根、境、识三事和合,唯识论说:‘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三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
【三使】 又名三天使,即生、病、死。
【三垢】 三毒的别名,即贪、嗔、痴。
【三衍】 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三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三根】 1.指贪嗔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三病】 1.贪病、嗔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嗔病是嗔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三修】 1.无常修、非乐修、无我修。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非乐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的快乐,所以只是观察诸法的苦而已;无我修也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有自在无碍的真我,所以只是观察五蕴之空而已。以上三修都是声闻乘行人的劣三修。2.常修、乐修、我修。常修是菩萨知法身的理体乃常住不灭,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常的执著;乐修是菩萨知诸法中自有涅槃之乐,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苦的执著;我修是菩萨知无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我的执著。以上三修是菩萨乘行人的胜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