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四月初八,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一) 浴佛

  相传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
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二)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蒙古语,是对粽子的称呼。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当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三)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四)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民间传说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河南邓县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过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天津过出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五)求子

  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手抱公鸡,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浴佛

浴   佛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溯其来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会风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传说之中。从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据载,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即行一种浴像的仪式,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洁,浴佛的起源可能与此有关。从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个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来的。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称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这一传说可能直接导致了浴佛仪式在我国的流行。因为,我国后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浴佛在古印度即相当流行,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灌沐尊仪章》卷四记载道:“大师虽灭,形像尚存,翘心如在,理应尊敬。……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禺中之时,授事便呜楗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槃。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此乃寺众之仪。……大者半月、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随着佛教的传入,浴佛仪式亦很早就开始在我国流行。据《吴书·刘繇传》卷四附记笮融事迹说:“笮融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漕运。……乃大起浮屠祠。……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场面大概就是我国“浴佛会”早期的盛况。

在佛教的流播过程中,浴佛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趋于普及。据《高僧传·佛图澄传》卷十载:“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条亦称:“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另据《宋书·刘敬宣传》卷四十七载:“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下自胜。”上述记载表明,这段时期浴佛仪式在我国境内各民族当中均已相当流行了。

我国浴佛的日期,古来即有多种的说法。在古印度,浴佛并不专在佛诞生日举行,例如唐义净所译《浴佛功德经》即只称日日澡沐尊仪,可获得大利益,并无固定日期。浴佛传入中国,情况则有所变化,逐渐固定在佛诞日浴佛,赞宁于《僧史略》上“浴佛”条曾解释道:“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但关于佛诞日,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古印度亦因传承不同而有不同规定。因此,浴佛时间亦有多种规定。仅从我国历史的记载来看,情况就相当复杂多变。后汉时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见明记;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的诸多写卷,均明确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而自梁经唐至于辽初,又大抵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腊八,南方则用四月八日。据梁代《荆楚岁时记》记载,二月八日为佛诞日;《续高僧·释玄琬传》卷二十二说:“琬以二月八日大圣诞沐之辰,追惟旧绪,敬崇浴具。每年此日,开讲设斋,大会道俗。”另《辽史·礼志》卷五十三记载,辽时以二月八日为佛诞日。至宋代,佛诞日多定为腊月八日。宋赞宁《僧史略》卷上“佛诞生年代”条称:“今东京(宋都开封)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但也有称腊月八日为佛成道日而浴佛的,如宋《丹霞淳禅师录·腊八上堂》说:“屈指欣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事,重把香汤浴佛身。”而宋代在江南一般又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浴佛之日。据《岁时杂记》称:“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今但南方皆用此日,兆人专用腊月八日,近岁因圆照禅师(1020-1099)来慧林(禅院),始用此日行《摩诃刹头经》法;自是稍稍遵(之)。……其后宋都开封诸寺,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另《东京梦华录》卷八亦说:“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及至元代,著名的《幻住庵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均定四月八日为释迦诞辰,这样中国佛教才算有了统一的浴佛日期。

关于印度浴佛的方法,宝思惟译的《浴像功德经》记载得最为详细清楚,该经称:“若欲浴像,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器中。先作方坛,敷妙床座,于上置佛。以诸香水次第浴之。用诸香水讫,复以净水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许洗像水,置自头上,初于像上下水之时,应诵以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我国寺院浴佛去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传。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宣疏毕,唱浴佛偈。”(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然而,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但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还是与它的规定有所不同,大致说来这些寺院浴佛更侧重于法会的仪规,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现在,于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已成为我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庆祝仪式,并深入于民俗当中。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