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行的根本,秘诀和动力

修行的根本,秘诀和动力


      一、一切法从心想生—修行的根本在反求诸己

  待人苛刻曾是学生的严重烦恼习气之一,这个烦恼使学生不能与所有人打成一片,和睦相处。以前学生总向外求,抱怨别人不好,后来知道不能怨别人,又开始抱怨自己不好,以为这就是反求诸己,但发现依旧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只是改变了抱怨的对象。这一个月来,师父上人的经教,流入学生耳中最多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学生才知道,「反求诸己」是把对立、抱怨等负面的心念,转成包容、理解、关怀、感恩等正面的心念。现在,学生处众时,开始尝试著观照内心,察觉到不好的念头时,学著去转成善念,转成一句阿弥陀佛。知道这样做,既能化解与别人前世的怨怼,又能避免造下太多新的罪业,更能积累往生的资粮。虽然刚刚开始,但学生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二、一切法从心想生—修行得力的秘诀在孝敬存心

  通过身边许多善知识的示现、分享,学生发现修行得力的秘诀是孝敬心。来佛三圣与老德和尚,他们从小不识字,没念过书,学佛后也没读过经、没听过经,虽然念佛,却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但他们把佛的教诲都落实了,他们都成佛了。为什么?因为世出世法都是孝敬这个根本所生,只要有孝敬心,学佛成佛很容易。

  学生是个怕吃苦的人,每当遇到让自己身心痛苦的境缘时,会想很多经教来转念头。例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吃苦了苦」、「一切法得成於忍」等等,虽然也有效,但不是很得力,所以觉得改毛病习气不容易。有一次,听大家长给我们讲他们学佛的故事,其中的一句话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家长说:「我坐飞机也累,但想想我们师父,那么大年纪还要坐飞机出国,我就不累了。」学生惭愧,学佛了,还是搞自私自利,改过的动力,很多是想到我改了会得到什么好处。这样学佛,学不下去,因为还是一颗分别执著心,没有最基本的清净心,和佛心不相应。如果有一天,真正能把修行的目的,完完全全放在为了报答父母、师长的恩德,为了实现他们对我们的期望,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路就走对了。

  三、一切法从心想生—修行的动力在明了自利的当下就能利他

  这一个月力行,与来自道场之外的同修共同生活、学习,感受到有太多人需要圣贤的教育来改变他们的命运,救拔他们脱离痛苦。也感受到我们虽然经历不同,但我们痛苦的根源都来自於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能不能帮别人离苦得乐,不在於自己把经教说得有多好,而在於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多少。真放下了,就真能帮别人放下。而说到没做到,自己说出来,即使没说错,心里也不实。明白了自利的当下就能利他,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真心、妄心,出生、变现出虚空法界的一切幻相,所以心是万法的根本。期许自己,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为了正法与众生,坚守自己的心念,把所有消极的念头转化成佛的教诲,转化成一句阿弥陀佛,坚持到底。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27集)

「菩萨深以大智慧,达性空无相,故云超过」,菩萨有这个智慧通达性空无相。四个字可以连起来一起念,也可以分开。性,能生能现,它也不生不现,不生不现是真空。说它是真,为什么?它什么都没有,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常寂光一片光明,什么也没有,这性空,无相,但是它遇到缘,它能生万法,它能现相,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统统都能现。虽能现相,相是假相,你可别执着,不要被它欺骗了。

空,你知道不执着,有,对付有要像对付空一样的心态,空不可得,有也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菩萨、佛陀,在十法界现身说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说的。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在空,自性空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他在自性现相万有里头,也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真正通达性空无相。

所以分作两个,性空是体,相而无相,无相而相,那是作用。千万不能执着,这一执着就错了。性空,不但凡夫不知道,二乘权教菩萨都不知道。起作用都知道,凡夫都知道,起作用他以为是真的,把梦境当真,在这个里头起贪瞋痴慢,起分别执着,这就错了。这些大菩萨有大智慧超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夫心有拘累,随物而转,故为烦恼所缚」,我们心确实是随物而转,翻过来,「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来跟我们正好相反,我们被物转了,如来能转物。他用什么转?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真心有三德:有般若德(智慧)、有法身德、有解脱德(解脱是自在),它不随境界转,境界就随着它转,所以叫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今天的心想,转不了物质现象,什么原因?我们的心被烦恼拘累,所以只能随着物去转,而没有办法转物,那要怎么办?放下,把烦恼放下,把忧虑放下,把起心动念放下,把分别执着放下,你就能转物了。经上讲的,我们常常念到的,这个随物而转太可怕,我们随着六道里头见思烦恼转到哪里去?转到地狱,转到饿鬼,转到畜生,转到罗剎,就愈陷愈深,真正叫苦不堪言。

我们听经闻法,好!随不随着经教去转?随着经教转也转到六道轮回里去了。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头教给我们,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如来的经教?第一个离言说相,第二个离名字相,第三个离心缘相,你就像佛菩萨一样,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换句话说,我们要是着相,着言说相、著名字相、着心缘相,以为我想的都是对的,想的都很有道理,这叫心缘相,全错了。
所以禅宗高明就高明在这一招,非常明显,它是贼来斩贼,佛来斩佛,你看看这个口气。贼是烦恼,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烦恼,也没有佛,哪来的佛?佛是假名,确实跟中国的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相同。离开这些假名、这些虚妄,道一句来,你说一句给我听听,说不出来了。

能说得出来的都是假的,为什么?生灭法。言说有生灭,心缘有生灭,我们听经听教听得很欢喜,心里好像明白了,那都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离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相才能契入,着相怎么能契入?没这个道理。为什么要离相?因为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

为什么佛要用假的?对下根人说。人的根性分上中下,上根人学禅,中根人学教,真实教诲,下根人就讲方便。你执着什么就让你执着,把你执着换一换,你执着那个不善,那个将来会堕三途,佛就用善法代替不善,让你虽然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可不堕三恶道,这也是帮你很大的忙。

但是你总得听明白不能产生误会,误会了,那个麻烦可就大了,愈堕愈深,愈陷愈苦。怎样才能远离误会?就是放下。听了之后,明白它的意思,不执着言说,不执着名字,这就圆通了,这是智慧。所以随物而转,这是为烦恼所系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