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要财富来了,福报却空了

不要财富来了,福报却空了

 
在华严思想里,我们需要有一种大的生命观。但你要达到这个大生命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面这张图,是福报和五大元素的转化。福报可以转为家庭,儿女,事业,健康,智慧。记得,福报是无形的,而五个元素却是有形的。

  你会对财富的真相,看的更明白一些。要明白财富,先要明白天道的两个规则。第一,天道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是。如果你太多了,他就给你损一点,你太少了,他就给你补一点。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拥有过太多,或者一个人缺过太少。第二点,天无绝人之路。你只要做的不过分,不违背天道,老天爷会帮你一把。

  但你要明白这两个规则,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起码要活到四十岁,或者折腾大半辈子后,才会懂的。就像上面讲的,五个元素,家庭,儿女,健康,财富,智慧。总有人会缺一样,或者平平淡淡的。比如世俗人,前四样都有,他就没有智慧,无法修行。

  先明白两个特点,第一个,无形和有形是可以转化的。福报是无形的,五大元素是有形的。比如你把财富布施掉了,就转化为无形的福报,看起来财富是少了,但福报却大了。这个是有形转化为无形。如果你通过各种手段,技巧来赚钱,看起来赚到了钱,其实无形福报损的更严重了。所以看一个人的福报,要看无形的福报比较重要。

  第二个特点,无形和有形的转化中,还有一种,是五个有形的元素,也是可以转化的。比如有些人一直求子求不到,因为他儿女的福报不足。他把无形的福报都转移为了财富,无形福报没了,没有东西来转移变成孩子。这要怎解?就是修供养,把钱供养出去,然后转化为无形的福报,福报增加后,转到孩子身上,就求到孩子了。求子为什么要修供养,是这一点来看。

  在五个元素中,有些特别看重财富的。如果把一生的精力都用来经营财富,连无形的福报都透支出来,结果可能连其他的四大元素,家庭,儿女,健康,智慧,都没了。你去想看,有没有这些人。

  肯定有的。一来,这些人的业,也就是命,很容易犯财富过重。他怎么做,就是会赚钱。但是婚姻就是不顺。如果他的财富布施掉,去转化为婚姻,或者儿女,那就转化掉了。这就是改命的方法。很多人看了凡四训,他改命的方法,就是用这种。他命中没有孩子,怎么得到孩子,就是他把做善事的福报,自己都不享受,通通都交给天道,求得孩子。

  了凡四训不是儒家的做人道理,而是道家和佛家的改命之法。用这个能量守恒来讲,就是转移。如果没有这个转移的观念,你很难改命。因为你越做善事,结果福报都会跑到财富上来,你一直发财。但发财后,又舍不得布施,或者布施一点点,还是不够的。

  在婚姻上,很多人事业很成功,怎么婚姻就不顺。因为他把能量都用在了事业上了,你看起来很多财富,其实他无形的福报已经空掉了。你没有无形的福报,怎么支撑起你的婚姻还有儿女。

  人无形福报空掉后,会起一种傲慢心。古人有句话,人都是被自己的长项给害死的。就像婚姻上,很会赚钱,但不代表无形福报就大。人很容易被现前的福报障碍住,尤其是钱财,一有钱财,就开始对比,傲慢。然后呢,觉得别人配不上自己,这时你婚姻就容易有问题。因为他的福报通通都变现出来,变成钱财了。

  还有的人,健康,儿女,家庭,智慧,都不要,就要钱财。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结果钱财很多了,其他都没了。你想要用钱财去换取健康或者儿女,家庭,就要先转化为无形的福报才可以。这就是你要布施掉,供养掉,不要自己享受。

  祖师大德怎么做,别人给他的钱财,通通都供给三宝。这样子他无形福报就大,所以佛子佛孙多,身体健康,智慧也圆满。你看很多祖师,死之前只有几件旧衣服而已。生前吃的,用的,什么福都没有享受,什么钱都没有花。但他把福报转移为了佛子佛孙,转移为智慧去了。

  我常说,你好好做事,就是好好培养福报。同时不要把福报转移出来,变成财富。发财了,也不一定是好事。会赚钱也不一定是本事。也许你的钱是透支你无形的福报来的呢。这就是要保持恬淡虚无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是选择自己缺什么的人。最愚痴的人是样样求圆满的人。因为天道一定不允许一个人样样圆满。你有智慧,就要知道缺什么好了,是缺财富好,还是缺健康,缺智慧好。第一等的,像范蠡,他太有钱了,但一发财,马上布施掉。他缺了钱财后,子孙很好,自己名声也好。这个是大智慧。

  所以那些求子求不得的,或者婚姻求不得,健康求不得,智慧求不得的人,建议把钱供养掉,不要享受,你缺了钱,老天爷就把其他的都给你了。可是这个道理,懂得人有多少,而懂了相信的人也不多啊,真的能去做的人,更不多了。

  我们不明白老天爷的缺一点的道理,总是抱怨,我这么有钱,为什么求子求不到,孩子不听话,生病医生治不好。希望钱财归于十方。西方人认为,你只是替上帝看管财富,死后都要给大家。总体来讲,西方人的财富福报上比中国人大。所以不要抱怨,美国这么挥霍,这么有钱。不是的。美国人的这个财富观,值得我们学习。

  你去看,中国人都想着留财富给子孙,但从古到今,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成功过。所以你只要留阴德给子孙就好了。留阴德给子孙的人都成功了,像范仲淹,林则徐,还有许多了。

  希望人都能少钱,而多福报。不是少福报,而多钱。你看到钱布施给别人了,却不知道你福报在增长。而如果用小聪明,很快从别人那里搞到了钱,你看起来是钱来了,不知道福报损得很严重。憨山大师讲的,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作主张。憨山大师不仅对佛教有贡献,也道家,儒家也有很深的造诣。所以,现在人希望对天道,有所敬畏,就不会过头。

佛陀曾明明白白告诉过我们,发财的因是什么呢? 不是发财树,不是貔貅兽,不是水晶球,而是布施。

  往昔在印度,有个特别了不起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善施,不过人们更喜欢叫他“给孤独长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生性慈悲、乐善好施,一生中七次散尽家财,统统布施给孤独的人,故被冠以“给孤独”的美名。后来,他为了给释迦牟尼佛建精舍,甚至用金砖铺地购买园林。他一辈子中越布施,钱越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最后成为了当时的“首富”。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春秋末年的范蠡。他助越王勾践复国之后,辞去一切官职,划着小船去太湖经商了。他做生意非常有头脑,不到几年光景,就积累了亿万家财,富**国。在他的一生中,也曾三次散尽家财,接济百姓。但散财之后不到几年,又能再次积累起万贯家财。他死后被人誉为“陶朱公”,也就是现在大家常拜的“财神”。

  再看看现在,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谁呢?众所周知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他不但是全球首富,还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他每年投入慈善事业的是几十个亿,前几年他还宣布:死后财产不留给后代,全部都捐赠给慈善机构。

  然后范围再缩小一点,我们亚洲,现在的首富是李嘉诚。他也同样乐善不止,经常拿出大笔的钱来上供下施,救助贫困、捐助教育等,并将自己三分之一的家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足以看出,佛陀说“发财的因不是别的,而是布施”,这句话确实真实不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

  然而,如今的人们,不太明白因果的取舍关系。原本发财需要布施之因,他们却为了发财,一味地掠夺;明明长寿需要放生之因,他们却为了长寿,一味地杀生。最终只能南辕北辙。

  不想痛苦,痛苦却一个接一个降临;想要快乐,快乐却像仇敌一样被灭掉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些人拥有的受用容易失去,总是处于贫困之中;有些人总想赚钱,却想尽办法也赚不到钱;有些人暂时赚到了一些钱,却很快失去,又变成了一个穷人……这是业力,是过去世中偷盗、欺骗他人的果报。若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去忏悔,以后就不用再感受这种贫穷、破财的果报了。

  有的人即使说实话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自己又怨恨、又委屈了:“我说的都是实话,怎么不相信呢?”这都是自己的因果,也是业障,不会有人相信你的,因为你在过去世中挑拨离间过。若是再诽谤、欺骗他人,就是错上加错。想解决这个问题,摆脱这种局面,就要发自内心地忏悔。因结束了,果自然就结束了,再也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了。

  我们经常在生活工作中听到不好听的话,自己所做的或所说的,不知不觉地就有人挑理或引起争论等,然后自己想不通。这是往昔说恶语的果报,若是想解决,就要忏悔自己往昔恶口骂人等恶业,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些人一说话,别人就喜欢听,虽然话不多,但是有份量。有的人爱讲话,但是没有口才,说话没有分量,说了半天,别人也不喜欢听,也不相信,自己很委屈、很苦恼。这是绮语的果报。

  很多人总有违缘、有障碍,事事不称心、不如意,总是事与愿违,这是贪心的果报。有些人在这里害怕,在那里也害怕;人少害怕,人多也害怕;在家里害怕,在外面也害怕。心一直处在恐怖和畏惧当中,经常遭受伤害,这是害心的果报。有些人很想有知识、有智慧、有正知正见,有正确的思想和概念,但是却相反,有的却是邪知邪见、思想错乱,这是邪见的果报。

  我们现在所遭受、感受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自己的业。修行不离消业,不离忏悔。忏悔是发现自己今世和往昔所造的恶业,然后消除这些恶业。忏悔是改错,要有誓不再犯的决心。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因缘不同,所以佛讲的方法也不同,里面都有消业、忏悔的成分,都离不开消业和忏悔。

  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懂得改变因果、改变命运的人。改变心态、改变因果、改变命运、改变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忏悔,只有通过忏悔,最终才能彻底圆满。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