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追求享受都是折寿相

追求享受都是折寿相


修道人不能说大话,做不到,千万不能讲。否则很容易遭到魔考。有个道友说,我不怕病苦,死了就去极乐世界。其实小病你当然不怕,但是那些地狱的病,生死不得,你怕不怕?凡夫贪生怕死,这个是正常的。只是他们的方法是错误的,延长寿命的方法是错误了。

  一般人求长寿,都希望补充营养,这本来是误区。长寿要珍惜福报,吃的用的,都要珍惜。人寿命没了,有一种原因,是福报没了。年轻拼命消耗,吃,用,把福报享受没了,寿命就终了,这种因福报享受完而死亡的,死后一定做不了人,而是去做畜生,或者牛马来还债。这种不仅生前福报享受没了,而且还欠债,就要做牛做马还。或者做饿鬼去,因为没有福报做人了。

  现在人一生病,就迷恋补,结果福报都吃光光了,反而早死。像得重病的人,都要忌口,最好能少吃,就吃蔬菜,小米粥,是最好的。你吃得越补,人体就要动更大的元气来消化它。所以,无论如何,要吃的少一些。

  人追求享受,都是折寿。如果福报小,下辈子投胎做人,身体上就不圆满,或者智慧小。你要修行,也要有大福报,释迦佛是太子,达摩,金地藏都是王子。这表示他们福报很大。福报大,修行成就就比较快。

  修行人私欲要小,对金银珠宝的欲望,男女欲望,饮食欲望,都要小。这三类叫三尸虫,专门吃人的元精、元气和元神。这三类欲望太重,人的元精气神给吃完了,寿命就短了。所以要恬淡虚无。

  学佛人要灭除贪嗔痴,元精气神都被这三类东西吸走了,智慧就无法开发了,要开悟也很难啊。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间洪福。但世间福报也是在因果法则的自然运行之中的,且看《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怎么说。

  他自述道:“上帝以予累世为儒,刻意《坟》《典》,命予掌天曹桂籍。”我们先来看看有些名词的意思。

  “坟典”是指上古时期圣人的典籍,简称叫《坟》《典》,全称叫《三坟》《五典》。

  《三坟》是哪三种经典呢?上古时期的三位圣人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们的书就叫《三坟》。《五典》又是哪五种经典呢?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称为“五帝”,他们的书就叫《五典》。

  三皇五帝之书合称《三坟》《五典》,简称《坟》《典》,都是阐宇宙之大道、释治国之常道的典籍。后来大多用来指古代的经典著作。

  《左传》中有一句名言:“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能够读这些上古经典,可见志趣高远,学问渊博。

  “桂籍”指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之所以叫“桂籍”,是因为古人把金榜题名比喻为“蟾宫(月宫)折桂”。

  这整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我多生多劫以来都是儒生,非常认真深入地钻研《坟》《典》,也就是对中国上古的先王之道非常娴熟,所以就被天界的帝王委以掌管人间读书人获取功名(科举、登第、官禄)的权力。

  凡是读书人通过各种科举考试,以后得什么官位、俸禄,以及他的父母被封为什么显赫的尊称(光宗耀祖),乃至于二府进退,都是由文昌帝君来掌管的。

  “二府”,就是朝廷当中两个重要的权力机构——丞相府和御史府。这两个权力机构的升和降都是由文昌帝君来掌管的,权力非常大。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为什么大都会拜文昌帝君。

  在世间法当中,有很多想得到功名的人,往往会多方巴结考官。但这些福报却不是靠钻营所能解决的,一个考试官只能操一方之柄,不能揽天下之权,他的权力是有范围的。

  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大学文凭的人很少。但是,即使获得了大学文凭、硕士研究生文凭甚至博士研究生文凭,也不一定能得到官职。

  有文凭只是具备做官的资格,要做官还得经过组织人事部门的选拔。掌管科举功名的人,并不一定能掌管职务铨选。所以职务的委任与升降都很难说就是由哪个人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福报、命运,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其实求人是最难的事情了。如果自身没有福德因缘,在跑来跑去拉关系的过程中,劳心劳力又费财,最后是憔悴不堪,很辛苦啊!

  实际上,如果我们了解了人生的真相,把握自己,福田就在方寸之间,哪需外求!如果自己没有修到这个福德,想要靠攀缘关系去得到某个官位,实际上反而是灾祸。

  比如一个人只具有当科长的福德,通过拉关系当了一个市长,因为没有相应的道德智慧,就驾御不了这个局面,最后落得求升反降,甚至身败名裂的下场。

  文昌帝君在《阴骘文》中告诉我们:“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文昌帝君出以平等心,不看门第,也不收受贿赂,只看其人德行来选拔良才给予功名。这些荣誉、官位都是由善业来决定的。

  所以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走人情面子,只要有仁慈之心,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这样来广积阴德,命运就会转变过来,得到世间的福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在《地藏经》中,释迦佛为阎罗天子开示为何以地藏菩萨的大神通力,把地狱众生度脱后,这些众生不久又会堕恶道。佛说的,众生结恶习重,才旋出旋入。而造成结恶习重的原因,就是因为一颗比较的心。

  佛菩萨在《地藏经》中几次告诫众生莫退初心,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修学的人,常常是前一念和后一念都不一样,比如说早上想着今天要去寺庙里拜佛,可是到了中午,念头就又变了,觉得明天去可能更好,就像吃饭一样,早上想着晚上吃面条,可到了中午,突然觉着还是吃米饭好。比如选择修地藏法门,突然听了别人的开示,又觉着念佛保险,或者去修药师法身体就保证健康,马上就没主见了。所以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同样是不可得!

  现在的人,年青的时候用青春去换金钱,到老了、年纪大了的时候,就拿金钱来买健康。而当他拥有的时候,总是感到不满足。当挣到一点小名、小利,就更加的舍不得、放不下,一生人就是在患得患失之中渡过。这样,整个人生就迷茫、迷失了,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所以,今天大家既然学佛了,就一定要认清生命的每一个当下,认清生死的无常。

  以前在地藏道场一直跟大家讲,我们要拥有,不要占有,世间的一切只能为我所用,不要为我所有。比如说,我们可以拥有一片天空,拥有一片绿地,拥有一种好的心境或心情。但是不要占有,因为一旦占有,你就会有所负担,就会感到累了。

  可是,很多人就是想占有,一旦占有了,又担心它会失去,而且想尽办法去攫取,其实无论你占有再多,那都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就以汽车、楼房为例,汽车只是一个代步的工具,而楼房亦只是藏身之所,让你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住的舒服自在就好了,不需要过度的豪华。可是很多的人就是喜欢占有,占有一个还不够,而且是愈多愈好。要明白,你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其实都不是你所能享用的,所谓“大厦千栋,夜眠三尺;山珍海味,日食三餐”,即使你拥有一千栋的楼房,你晚上睡觉所眠的也不过是三尺的地方。而山珍海味再多的摆在你面前,你也只能吃三餐而已。吃多了反而损你的福报,接着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种种身体的毛病都出来了,所以你不要破坏平衡。

  其实开心很简单,要享受人天之福也很简单,你为什么还迟迟求不到你命里有的或者没有的?就是因为你有太多的比较,遮挡了你命中的福慧。

  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