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宗教篇(二)

宗教篇(二)

十六、王道治世 武装护法



  西方的文化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ji 督教文化、犹太教文化、yi si  lan文化,这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即《华严经》讲的「众生差别智」,差别智再多,就像一棵树的树干再多,树枝再多,树叶再多,根本是一个。所以,多元几时能融归到一元,天下就太平,所有一切斗争都没有了。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一定要归到一元才办得到。一元的认知理念,多元的善美,善跟美是多元的,这个世界才美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展现的就是这个境界。《华严经》上,有那麽多团体、族群,彼此都能够融洽,原因是他们知道都是同一个根,所谓「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理是真理。《华严经》云:「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同一个根。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色相千差万别,无量无边,没有一个不善的,没有一个不美的。从真善美裡生出来的是真实智慧,这样生活就圆满、美好,这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的境界。

  西方多元文化至今还不能统一,原因为何?他们的认知深度不够。像一棵大树一样,他们没有看到根本,只看到枝叶,所以不晓得许多的枝是同一个干。因此,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经藏。每个宗教深入自己的经藏,才会发现原来是同一个根。所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深入探讨,也会找到同一个根源。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是真善美慧,一切众生才能真正过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文化终极的目标。

  然而,大智大觉的圣人找到了根本,但还有多数人没有找到根本,执着在枝干,于是发生严重的冲突。譬如释迦牟尼佛这一族,在中世纪就被消灭了,释迦族消灭了,对释迦佛毫无损伤,可是对世间人损失太大了。这麽好的教化断灭了,没有圣贤来教诲,世间人又不知要迷惑多久,要受多少苦难。为什麽别人要把他消灭?就是因为不了解,执着这个枝干,所以产生敌对。这些事情在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太多了,将来还会不会发生?不能说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有些野心分子主张霸道,总是想用武力来统治世界,而他确实能达到目的,但是人类就要遭受不幸。王道统治世界是用教育教学,用仁慈道义,让一切众生觉悟,决定不用武力。

  于是我们就想到,佛家讲护法很有道理。我们一进寺庙大门,第一个是天王殿护法,四大天王都是武装。这就说明了必须用武装来护法,武装不是侵略佔有别人的,目的是护法。如果没有这些武力来护法,恐怕弥勒菩萨早就被DA倒了,仁慈博爱也行不通。所以王道也不能不讲求军备,而这个军备是护法的,决定不是侵略别人的。这是我们从历史、文化、佛法裡,得出来的结论。其实佛早就教导我们,是我们疏忽没有留意。

  众生由于生活环境不相同,特别是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资讯尚未发明,人与人之间往来受到山川的阻隔,生活的空间很小,许多人生活在一个地区,一生连邻近的地区都没有去过,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于是每个地区语言不相同、生活习惯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这才造成多元文化。中国文化虽然是多元,但被融化成为一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文字的统一。在中国,语言虽然不统一,各地的方言都不同,但是文字大家都懂。而现在西方许多国家,文字还没有统一,所以要达到多元融会成一元,还有相当的距离。

(节录自《华严经》第12-17-0347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十七、礼敬诸佛



  我们听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简介,了解到这个宗教的一般理论与修学方法,其中许多都是佛法裡说到的。但讲得精微、透彻,无过于佛法。今日佛法之所以衰微,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们这些佛弟子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普贤菩萨教我们要「礼敬诸佛」,我们就没有做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你说的没错,但做的不是所说的,这就是夹杂不善。佛度一切众生,教化众生,从本身做起。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也要从本身做起。

  试问问:我们走进ji 督教堂,见到耶稣的像会不会去拜祂?走进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神像,有没有去拜祂?没有,那你所讲的话就不算。「礼敬诸佛」,诸佛是什麽?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有不同宗教裡的神圣,全是未来佛,也可能是过去佛、或现在佛应化的,这是我们不懂,所以没有做到。我们对祂行礼,不是要用佛教的礼节,而是要入境随俗,他们教徒用什麽礼节对教主致敬,我们也要学习。这是在形式上,而内心决定是平等的恭敬。世出世间教学第一课就是「敬」,《礼记菁华录》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从哪裡学起?人与人的交往,人与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这一条没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话。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认真去学习,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是大善。

(节录自《十善业道经》第19-14-27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十八、帮助非洲穷苦病人



  听说天主教有一个医疗队,要到非洲去帮助一些穷苦的病人。非洲那边的苦难人非常之多,他们派一些义务的医生、护士到那裡去义诊。我通知他们说:「我们要帮助他们一点医药费。」其实,他们做跟我们做是一样的,不能说「那是天主教、ji 督教做的,我们不应该帮助」,这种想法决定错误。不管哪个宗教、哪个团体,真正做好事,我们就要尽心尽力的帮助,没有能力也要讚歎。我们只看他做的是不是善事,这样我们的心行永远是圆满的,这是经上讲的「令诸善法念念增长」。

(节录自《十善业道经》第19-14-28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十九、如何讲《玫瑰经》



  天主教的特丽莎修女正式邀请我到他们的教堂裡去讲《玫瑰经》,《玫瑰经》是天主教主修的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分量不多。过去我们读四书,四书是儒家典籍,蕅益大师有四书的注解,他老人家讲的四书全是佛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蕅益大师解释「大」的意思,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个解释。文字虽是儒家的四书,一个字没有改动,但讲解的字字句句全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跟儒家传统的讲解不一样,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天主教请我去讲经,我讲的是什麽?《玫瑰经》的学习报告。我们佛弟子学习《玫瑰经》的心得报告,提供给他们做参考,给他们做一个比较。

  我们也讚美天主,礼敬天主。他们说天主是唯一的真神,是宇宙的创造者,我们接受。他们说这个神没有形相,也可以说有形相,这在佛法裡都讲的通。没有形相是法身、自性。虚空法界是谁造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能造、能现、能变,宇宙万物一切众生是所造、所现、所变。从理上讲,上帝、神在佛法裡称之为「心」、「性」,它能现相。神现相,你们称他作上帝,我们称他作毘卢遮那如来、卢舍那佛,名称虽不一样,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譬如这尊佛在此地,我们称作佛;在你们那裡,称作上帝,是同一个人。若能够融通,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一不是二。从这个地方才建立真正的平等观,平等才能和睦,没有高下。说佛大众生小,这是众生错误的观念,其实佛与众生一样大。

  神在哪裡?无处不在。他们讲神的赐予,我们讲佛的加持,也是一个意思。我们这个身体如果没有法性,这个身体就是死的;在他们讲,如果身体裡没有神,这个身体是死的。所以,神无处而不在,即使动物、植物、矿物,都有神在其中;如果没有神在其中,这个物质就不能现前。因此,小而微尘,都充满了心性。宗门开悟之后,老师问学生:「你会麽?」就是你有没有体会到性在哪裡?随拈一物就是。「性在相中,性相不二」,这个道理很难懂,所以祖师大德用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金器太多了,随拈一个就是,并不是指定金砖是金,首饰就不是金,器器皆金。你见性了,虚空法界一切万物无一不是自性变的,随拈一物都是。

(节录自《华严经》第12-17-0349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二十、唯有教育才能达成世界和平



  我们参加澳洲的「多元文化论坛」,看到许多不同的宗教领袖,在一起交谈,讨论如何才能使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不少宗教家们都有这个共同的愿望,但是信心不足,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个态度相当客观。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哪一天有过真正的和平?人类有历史至今,能够考证的也不过六、七千年。中国历史的记载,也只有四、五千年,可以考察的还不到三千年。在这麽长的岁月中,所见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所以,要想达到全面的安定和平,谈何容易!可是我们的愿望能不能落实?答桉是肯定的。学佛的人有信心,明白这个道理。

  《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比我们这个世界不知道要大多少亿万倍,那个地方落实了。由此可知,诸佛淨土可以落实,我们这个地区应该也能落实。而现在为什麽不能落实?真正问题何在?在方法。我们仔细观察,诸佛淨土之所以能落实,原因在「教化」,正是《礼记》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历史上许多兴旺的家族,绵延几百年,家道不衰,就是靠良好的教育。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疏忽。

  孔老夫子的教化,代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他的家道仍不衰,所谓是「家学的渊源」。宋朝范仲淹先生的后人,至今将近九百年,也仍然不衰,也是靠家学。「家学」,是上一辈对下一辈认真的教导,上一辈表演给下一辈看,心正、言正、行正。子孙看在眼裡,天天在这个环境中薰修,自然培养他的德行,所以他们一家和睦,所谓是「家和万事兴」。再看佛门古代道场,历代祖师代代相传,也是靠教学。

  释迦牟尼佛的理想、愿望,用现在话说是「世界大同」。世尊在世时,印度社会非常複杂,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宗教信仰,彼此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创造安定和平、繁荣兴旺的居住环境。释迦牟尼佛用什麽方法做到?用教学。他知道用政治是达不到的,所以他放弃政治,从事于义务社会教育工作。他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做这个工作。我们研究佛经,要有宏观的眼光,若拘束在宗教的框架之中,就无法了解释迦牟尼佛,也不能了解佛经所说的真实义。所以,教育是世出世间圣贤所重视的,正是谚语所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要想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教育是唯一的方法。我们以真诚、平等、清淨的爱心,无私、无条件的布施,藉着高科技,来帮助一切众生,就不难做到。

  世尊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尚未发明,教化靠言语、音声的传达,很难全面普及。那时,国家没有形成,所谓是部落时代,中国亦如是。中国从尧、舜、禹、汤,一直到周朝、春秋、战国,都没有统一。史书记载,大国方圆百里;小国是二、三十里,就像现在的小乡镇,小乡镇的酋长就是诸侯。周朝有八百多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国家,疆域大约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与现在中国的版图来比,是很小的一部分。当时印度的情况,与中国一样。而释迦牟尼佛是迦毘罗卫国淨饭王的儿子,迦毘罗卫国就像现在一个很小的县。所以,教化一个国家,就好像教化一个乡镇,面积、人口并不多。

  秦统一中国之后,八百诸侯变成一家,才设有郡、县,将这些小国合起来成一个县,几个县再设一个郡,郡就相当于现在的省,这时国家的形象逐渐出现了。地域大了,教学当然就困难。真正热心教学而无私的老师少,因为世间毕竟觉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觉悟的人要教导迷惑的人,帮助他们破迷开悟,没有科学技术的设施,自然感到困难。特别在中国这个地区,面积广大,平原不多,丘陵地带佔全国面积约四分之三,加上交通不便,所以乡村与乡村之间,彼此语言有隔阂。我少年时候,在福建住了六年。福建是个丘陵地带,城裡人跟城外人说话就不一样,虽相差二、三十里,语言就不相同,所以福建有几十种语言,这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许多人一生当中,生活的范围就是这个小圈圈,与邻近的县市,真的是「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旅游全球是很容易的事。过去各个族群很少接触,所接触的都是国家的使节,人民很少接触。而现在不是国家与国家的接触,是人民与人民的接触。人民与人民的互相了解,了解得愈清楚,误会、磨擦、矛盾就愈少,就更能接近和平安定的目标。所以,我劝勉各个宗教领袖,发大慈悲心,具大智慧,以宗教教学,以宏观的心量,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理想,解释经典,教化信众。我相信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繁荣,是做得到的,这不仅是一个理想,是可以落实的事实。我们期望全世界每个宗教家,中国人所谓的「志士仁人」,佛法所说的菩萨、善知识,来引导众生、教化众生。

  「多元文化论坛」使每一个宗教的领袖,常常在一起交换意见,化解一切矛盾,这个功能非常之大。以佛法来说,这是一桩大功德。我对澳洲政府这种促进种族和谐的做法,深感佩服与讚扬,并且衷心的拥护。我期望澳洲能办一个多元文化大学,或在大学裡增设多元文化学院,或是多元文化学系,来培养一些志士仁人,专心做团结全世界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事业。我的建议得到了很好的回响。

  这种教学能消除世间的天灾人祸,这在佛经裡有非常详尽的说明。人祸可以抑制,天灾也可以消除,这才真正能使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和平幸福美满,中国人讲的「止于至善」。这是教育,特别是佛陀教育、宗教教育理想的目标,希望有志之士共同提倡、共同促进、共同努力。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二一、入境随俗



  我们听印度教的讲演,谈到印度教的生活及修学状况,从中得到了一些知识。世间法教我们与大众相处,要遵守世间的风俗习惯礼节。譬如与印度人往来,不可用左手拿东西送人,一定要用右手,用左手是很不礼貌的,这都属于威仪。你送红包,一定要有个零头,不能送一个整数。譬如你送人家一千块钱,一千块后头是零,就是空了,要送一千零一块才行。每个地区都有其风俗习惯,我们都要懂得、要遵守,不犯威仪,入境要随俗。一定要随顺遵守他们国家的法律、地方上的法令规章及道德风俗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没有分别、执着,才能出得了三界。我们就用这些去供养,劝他们「修诸善根」。所以,度众生的首要条件,一定要让众生喜欢跟你亲近,你说话他才会听。

(节录自《华严经》第12-17-0363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