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 修 行

第二讲  皈依的因缘

  我们继续讲为什么要皈依,以及皈依的因缘。   

  例如,有的道友入了佛门之后,受了三皈依,但是不知道如何修行。我上次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三皈依本身就是修行。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皈依?皈依当然有很多种原因,有的道友是因为姐妹、弟兄信佛,或者朋友、邻居信佛而皈依三宝,这都是因缘。但你自己必须先懂得,人家要我去皈依,我就去皈依,是好啊?是不好啊?你心里必须知道的。

  要是依着教义来讲,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不皈依可以不可以呢?皈依对你不是负担,不皈依你可要有所损失。一般的人说皈依佛是有尊佛像,皈依法是因为佛所说的经教,皈依僧就是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但是你忽略了,皈依还会引发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宝。

  我们念《地藏经》,或是念《药师经》,或是念〈普门品〉,或者是念《法华》、《华严》这些大乘经典,都是引发你的自性,你心里就具足一切诸法。因为你失掉了这种能力,已经迷了,就是不觉。皈依三宝,使我们生起始觉的智慧。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三宝,你生不起这种智慧。所以,你自己本具足的智慧,没有皈依三宝来引发是不会生起的。   

  我们受三皈依,要知道这种道理。因为我们现在生在苦难当中,这苦难是我们自己找的。其实,苦难也是没有的,根本没什么苦、没什么乐。在这个基础上,你知道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有富有的、贫困的,有寿命长的、寿命短的。还有不该死而死的,并不都是寿命尽了才死啊。不该死,就是非时。这就是《药师经》所讲的,不该死而死的叫做横死,佛说有九种横死,这在《药师经》说得很清楚。因为我们有很多苦难,而且我们在苦难当中,我们自己并不认识它。

  苦难降临的时候,例如我们有各种的癌症,我们知道癌症是不好治的病苦。这个时候我们想到,或听到别的亲友介绍,说是念地藏菩萨,或者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念《药师经》,可能免难。因为你念《地藏经》,或者念《药师经》,或者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是念你自己本身的药师佛,自己本身的地藏菩萨,自己本身的观世音菩萨。这是深一层的。因为有位法师在这里讲《华严经》,大家可能早就知道这种道理,我略为引申一下。

  我在这里讲过《占察善恶业报经》,所以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如果你不懂得这种道理,你认为皈依三宝就是这尊铜像,其实这尊铜像是不起作用的,这尊铜像本身什么作用都没有。是因为你的心起作用了,铜像就起作用;因为有了铜像,你的心才起了作用。皈依的涵义,大家一定要知道。

  但是因为过去佛所说的种种法,你并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你一旦受了皈依,你要学一学吧!虽然别人引介你,或者带你去,你初入了门了,想研究研究;因为经由研究,你知道这个就是你自己本具有的、发明出来的。如果心外取法,那叫缘;但是,没有因,缘是不会成熟的。因为我们自己都有佛性种子,人人本具,因为外头遇缘,你就生起了受三皈依的心;人家一说,你很高兴的就受了。受三皈依之后,就引发你自性的佛宝。

  这个部份是很深的,简单的讲只能说这么几句。要想深入了解,大家学《华严经》,乃至于般若经里面的《金刚经》,好多经典都说到这个道理。但是你信了,必须得有这个观念,有这个认知,你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假着外头的缘,佛、法、僧三宝。佛就是一切像,铜塑的、木雕的、纸画的都可以;法是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不过,这些佛、这些法有赖僧来传,皈依僧就是僧人带领你去接触。   

  同时,你皈依的佛,不一定要局限于某尊佛,思想不要很局限,应当知道我皈依十方一切诸佛;在你皈依佛的时候,包括药师佛,也包括阿弥陀佛,包括不动如来,乃至一切诸佛菩萨。你拜的五十三佛、三十五佛、八十八佛都有,不只这些佛,而是法界无量诸佛,你皈依的佛是一切诸佛。你皈依的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你都皈依了。

  你皈依的僧,例如说,有时候我代传,我念,你并不是皈依我一个人,我只是代传而已。就是一切和尚出家人,比丘、比丘尼都是你的师父,你皈依的是僧宝。这是你肉眼看见的,你看不见的,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住世的,依着佛所授的记,有一万六千个大阿罗汉都行菩萨道,没入涅槃,他们就在这世界利益众生。你皈依的僧,包括这一万圣僧都在内。还有包括极乐世界莲池海会,包括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琉璃世界,那些诸大菩萨都是你皈依的境界。

  我们不要误解了皈依僧的意义。好比说皈依过我,“我是梦参和尚的弟子”。不是的,是一切和尚的弟子,不要给他们分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皈依法,并不是皈依《阿含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是皈依一切经典。我们也别去分大乘、小乘,什么显宗、密宗,平等平等,法没有秘密的。

  我现在可以说这个话,因为我在西藏连参带学大约十年,深深知道西藏本身并没有说我是学密宗、什么宗,这是传到我们汉地,才给人家定说是密宗。你有这个因缘,就是你的机,适合这一法,他就给你说这一法。对其他的众生来说,那就是秘密了;对你说,没有秘密的。懂得这涵义了,你就知道了。

  我上面所说的,所缘念的这些境界相是从你内心所产生的,境是外面来的,心是内心的,不是这个肉团心,不是你身体这个心,而是圣妙殊胜的心。那么,你有这个殊胜的、根本的佛种智的妙心,遇到外面的缘了,这就结合起来,皈依三宝是这样皈依的。

  但是你必须缘念,在你没有开悟、没有证得之前,你现在所受的是苦难。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如果要在这个世界求快乐,没有这回事。

  我说这话,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到茶馆喝几杯酒,或者几个朋友高高兴兴的聊聊天,或者男女相爱,或是到哪里旅游去了,你感觉很快乐。那是苦,你是在做苦;那叫业,而且是恶业,不是善业。你要是理解了,你就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着佛法。这八种苦,每一种都包含很多。如果你下了地狱,怎么能闻到佛法?没有佛法。但是这地狱也是没有的,因为是你的心造成的,你造成了,就有了。对你来说,你有这个业,什么地狱都有,你有哪种业就有哪种地狱,这叫业所成的。你想要闻佛法,想要修行,你的意念也好,外头境界相也好,全都没有了,只知道受苦受难。

  还有堕饿鬼道,你也闻不到佛法。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大善根呢?你也不知道牠是哪一类的。

  我在鼓山求学的时候,住在鼓山的法界学苑,那是虚云老和尚办的,慈舟老法师当主讲法师。鼓山的常住里头,那时候一共住了八百人到一千人上下。我们有好多的堂,有禅堂、念佛堂、学堂、如意堂,好多堂口。在念佛堂,有人放了一只鹅,这是我在那时候知道的。如果大家到过鼓山的,像李贤文居士他们就到过鼓山。在放生池前面,那是放生的地方,那只鹅是在前面山门外头,但是只要念佛堂一打板,那只鹅就从外面走进来,在念佛堂门口这么一蹲。念佛一停止,一放静了,它就走了,又到前头水池去了,一直有人喂它、照顾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一年夏天,念佛堂打了板、放了香的时候,这只鹅不走了。那些师父说:“今天这只鹅怎么不走了!”就吆喝牠要牠走。一看,这只鹅死了。牠什么时候死的,那些师父也不知道。

  像这一类的畜生,才叫做有善根的,我认为它有善根的。它在大众念佛时走了,不管它是畜生、是人,它一定能生极乐世界,它那时候没有杂念,就听到念佛声。这是畜生。

  还有地藏菩萨坐的兽,或者普贤菩萨的象,或者文殊师利菩萨的狮子,你说它们是畜生吗?这是例外。像一般鱼、鳖、虾、蟹,这些畜生想要闻佛法,难上加难。

  就说人类吧,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总共有五十六、七亿人口,能闻到佛法的有好多人呢?这就是难遇到佛法。还有一种:天。天有长寿天,他仍然闻不到佛法;寿命非常的长,但是没有佛说法,看不到僧,也闻不到法。

  还有,我们所知道的北拘卢洲,我们这里是南赡部洲,在我们对面的北边叫北拘卢洲。北拘卢洲的人是福报所感的,都是八万四千岁,不害病的,到八万四千岁就死了。他大概有生苦、有死苦,没有病苦、老苦,但是没得佛法。这是八难之一。

  还有,诸根不具。像我们就遇到过耳根没有了、眼根没有的人。他虽然有耳朵,听不见;有眼睛,看不见,生下来就瞎了。还有,现在智障的孩子特别多。乃至于生了一种病,大家知道的植物人。过去很少听说这种病,现在你到长庚医院、荣总医院看一看,植物人好多。那天苏护士长到我那里去,她是荣总医院护士长,我问:“现在植物病人多不多?”她说:“我管理的病房,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植物病人。”你说植物人死了?没死。说没死,六根全失掉作用。这时能闻到佛法吗?还有一种人,生下来就害了一种癫痫病,他也闻不到佛法。

  另外有一种人,他认为自己很聪明,叫世智辨聪的邪见。他有智慧,但是他认为佛教全是迷信的,他根本不会接近三宝。

  还有,没佛出世。我们这个世界虽然算有佛出世,但是佛没有住世,而有佛法可闻,有佛像在,也有住世三宝,还有僧人。末法的世界是佛没有出世,佛法也断了。

  在这个世界就有这些困难,因此,你要求助佛法。求助佛法是你内心明白了,外加三宝佛、法、僧之缘,将你内心的佛、法、僧三宝生起,这样结合了,你可以超脱生死苦海,不必生怖畏。

  现在,我们诸位有没有怖畏?有没有恐怖?我想没一个人敢答说:“我不恐怖。”因为你心里有罣碍,没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们想要脱离一切苦难,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这些苦难人人都具足的,你想离开这些苦,该怎么办呢?哪里是你的救处?哪里是你的依止处?所以说,一定要皈依三宝。
  
  因为这样子,你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由。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三宝?如果你什么苦都没有了,可以不皈依。你要是还有苦难在,我们就说求不得苦,任何人都有求不得苦。

  我刚要来讲经之前,有个弟子到我那里去。她从温哥华来的,她这一个月来回飞了四次,飞来飞去。我说:“苦不苦啊?”她说:“很苦。”我说:“为什么要受这个苦?”她也说不出。她到这儿,她先生到广州。她先生又从广州飞到香港,她在这个地方,之后,明天又飞回温哥华,俩夫妇就这么满天飞。为什么?

  我想我们这里有住在温哥华的道友,一会儿回来了,一会儿回去了,又回来了,因为孩子在那里念书,要照顾啊。这里头有很多不如你想象的事情多得很。这还是生活什么都过得去。生意做大了也苦,生意做小了也苦,怕把本赔了,赔了就没办法了。至于搞政治工作的,搞科技工作的,把头发都研究得脱光了,还在那边转,始终解脱不了。你不是求解脱吗?所以你得学啊。

  还有,我们都得死,一个也留不下来,时间长短。活了一百年,现在有一百多一点的人,那也活不到好多。像过去的宝掌禅师,他是印度人,活了一千多岁,最后还是得圆寂。我们知道中国的丘祖,他是寿命很长的,后来还是死了。还有一个彭祖,比他更长了。彭祖是八百岁,历史的人物;八百岁之后呢?还是死了。

  生死是必然的,什么人不死啊?不生就不死了,要是生了,就必须得死,这叫做规律。我们想不想生死苦呢?每个人都知道,“唉啊!忙什么呢?反正早晚要死的。”知道是知道,放不下,“我还有点事没做完,做完了再死吧!”永远有个没做完的事儿。我遇到好多人,到临终咽气的时候问他:“可以走了,放下吧!”我所遇见的都是老和尚,他说:“唉啊!我还有点事挂心。”那就挂着吧!

  业不由己,死是决定的。不论谁,死都是决定的。你说有什么办法能抗拒死?不论你有好大权力,有好大的财富,你想过这一关,过不了。你去行贿,没地方行,跟谁行啊?要向阎王爷行,你根本见不到阎王爷,连阎王爷都要死,你向他行贿,他也照样的死啊,没有不死的。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是个谜。我们说死了、死了,那又很便宜你了,死了,了不了?越死越不了,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为什么呢?你死一次,你这一段生死又有好多的业、好多的事缠你;下一段生死又增加这一段,越增加越多,也就是惩罚你,你就解脱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脱,得解脱道,必须皈依三宝。这是我讲皈依三宝的因缘,你不皈依三宝,你永远解脱不了。

  还有,我们都怕苦,怕苦都想求快乐,人人都想求快乐。什么是最快乐的?大家想想看,哪件事最快乐?有了智慧最快乐。有了智慧,他才无罣无碍;有了智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有了智慧之后,他才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就没有痛苦了,这才是最快乐的。

  所以你想求快乐,你就得有智慧。智慧怎么来呢?是从修来的。把障、惑擦干净,你的智慧也就来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另外有一种修练的方法,好多人都是这样修练,但对这个方法还没有清楚。若你遇见一切事,不要执着,看开一点,一切法有生就有灭,没有一切法是永久的。还有,不要什么事情都把自己摆在前头。凡事当前,先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这个人自私心非常强。凡是自私心强的人,得不到快乐。我执重的人,你的痛苦消失不了,应当经常观想“无我”。   

  无始劫来的时候,有很长的时间,在我们自己的言语当中,也知道“无我”,但是你没有认识,没有这个体会,虽然知道,但是认识不了。像是说“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想想看,“我的桌子”,“我的板凳”,“我的”什么,这不是“我的”享受吗?“我的”身体也是这样子啊,是属于“我的”,他不属于我,你做不了主。

    警察要来抓你,你说:“我没犯法。”他说:“我给你一点犯法的证据,你就犯法了。”这种事过去很多,我也曾经历过这种事,很多人都有经验。只要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论哪国的法律都如是。没一个法律,没一个法院,没一个地方,说没有冤枉人的。你说冤枉,其实是你的命中带来的,你现在虽然感觉到冤枉,是你觉得,法律认为你不冤枉,逮捕你是对的。就像说“我没病”,没病找医生,只要你吃了他的药,你就有病了。越病越多,病越多,你越看,越看越吃药,越吃药病越多。这好像是个恶性循环似的,就是因为你没有智慧,我执特深。

  你平常就这样观,“我的”不是我。就像打你,你很痛,或者砍你一刀,你很痛,因为你把它看成是“我”。你没看成是“我的”,如果砍桌子、砍板凳,你那个“我的”,你不痛,而这个“我的”就痛啦,这都是你修行的地方,你去观想。我们佛教有两句话:“有觉觉痛”,有这个知觉的时候你觉得痛了;“无痛痛觉”,那个痛痛不到你知觉。

  我曾经看过一些淋疯病人,他自己把自己的手指头这样嚼,对自己刺激手指头,他没有痛啊。淋疯就疯了,他的神经系统失掉作用了,他一点也不感觉到痛,不过他这样不是成道的。禅宗二祖慧可参达摩的时候,断了一个膀臂,他感觉到心痛得不安啊,他希望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讲:“将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安心已竟,就在那不可得处才是你的真心。”他就不痛了。是他有痛,能痛到他的觉,没有痛,痛到他的知觉。能消灭你的肉体,不能消灭你的知觉;它能使你肉体受折磨,却不能转变你的思想,你要自己转变。

  像我们说这个人很固执,或者用一个好的名词,很刚强。像我们出家人一讲持戒,宁可持戒而死,不做犯戒偷生,他也是刚强;你怎么折磨他的肉体,他不改变他的思想,他的意志就是他的思想,有一点点“无我”的味道,但是他不能放下,忠孝节义也都有这个涵义。
   
  因此我们想要消除我执,必须得到解脱,这就叫智慧。“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到别人。菩萨不是这样,而是“一切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一切众生”,所以他度一切众生,乃至晓得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如梦如幻。有人问说:“地藏菩萨如果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恐怕成不了佛了?”我说根本没有众生,地藏菩萨眼里没有众生,他终日度众生不见到众生相。《金刚经》说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菩萨要有众生相的话,他就不是菩萨了。

  不过这种道理,我又说得深了一点,大家在这里就要参一参啦。佛教启示的方法,会提出很多问题,你自己要用你的思想去会,等你会得了,这叫开悟,但不是叫我们一下子开悟了。现在大家皈依三宝之后,大家开悟的程度不同,今天明白这样了,明天明白那样了,积累多了,小悟变大悟,你就真悟了,真明白了。到真明白了,你就真正快乐了,你的身、口、意三业绝不是造恶业,也绝不泯灭因果,绝不做一点点坏事。

  要是做了坏事,一定受恶报,如果能达到一切因果泯灭的时候,到什么时候一切因果泯灭了?就是“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但是你的心能够没有一切事物,真能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成功了。在你没达到这种境界之前,你造的善业、善缘,顺着你的法性,能使你很快的开悟。你要是做恶业、恶缘,它是违背法性的,越走越远,跟你的性体越走越远。

  这是第一个,为了要得到“无我”的智慧,要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此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这些就具足了,这是对自己来说。要是对他人来说,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父母,或者你自己的子女。一切有情众生,在大乘经典里头说都是我们的父母,你不能伤害一个众生,众生都是你的父母,有过去的父母,还有你未来的父母。你要令这一切父母的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你得皈依三宝。你自己必须解脱,你有了解脱的智慧,你才能引导别人去解脱;如果你没有这个智慧,你怎么劝别人解脱呢!你必须自己先解脱了,先要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够利益别人,这就要有大悲心。

  大悲心里头包括很多涵义,大悲心只是你内部所具足的存在,你还要发在外表上,你口里头要说,口里言语就有方便善巧的大悲智慧。我们认为大悲智慧必须得是笑脸的,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子。观世音菩萨在我们汉地里头示现的都是慈悲,谁看见观世音菩萨像、弥勒菩萨像都会很高兴,因为他有慈悲的关系,谁看见了,心里就清凉了。观世音菩萨在西藏现的像,就不是这样子,那些现的护法神,他手里拿很多兵器,“你不听我,我打死你。”如此对治刚强的众生,他就老实了。他对应一切众生的机,就示现一切菩萨相。

  像我们汉地有一位普庵祖师,他是念普庵咒的。普庵咒是很凶猛的,古来一般的出家人用这个咒来降魔降鬼。要是恼害众生的魔鬼,普庵祖师一念这个咒,可以让魔鬼头裂八瓣。一般人很少持这个咒,因为这个咒相当厉害。这也叫大悲。大悲,你不要体会错了,只要能有利于众生就叫大悲。这个众生要是造恶了,你劝都劝不了他,菩萨就把他杀掉,或者想法子害死,这是大悲心。但是,你害死他,你要还报,菩萨也要还报。我害死你,我还报;我救了这么多人,这就是我大悲心发的愿。和尚杀恶人即是善愿,涵义就在这儿。不过,受比丘戒就不能杀人,我说的是专指菩萨。

  要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大悲心的人,一定是菩萨,要说善巧方便的话,要有慈悲的心利益众生。大悲心拔众生的苦难,既能救了自己,也能救了他人。这叫做真正的皈依,这才是受了三皈依,得到利益了,就是没有白受皈依,就是照着佛所说的、法所说的、僧所教导的去做了。

  以上我说的这些境界,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吗?恐怕没有。有很多人在道教里面,求鬼神,供养很多神。那些鬼神他自己的障碍都很多,他自己没解脱,障碍重重的。鬼神也害怕,并不是鬼神不怕啊,鬼神畏惧心理也很重啊,连玉皇大帝都会害怕啊。所有诸天人都恐惧啊,当五衰相现了,他恐怖得不得了。当他要死了,他自己都知道的,花冠萎靡,自己厌离,身上出一种臭汗,过去的一切都没有了,他的眷属都离开了。他知道要死了,非常恐怖,他的瞋恨心、烦恼特别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些鬼神的瞋恨心比我们还重,这些鬼神就包括罗刹。罗刹过去因为持五戒行十善,他才能够生到天,他的福报是跟天人、跟帝释诸天一样的,只是他的瞋恨心特别重,所以他堕入罗刹道。但是他们自助都不暇,你们要是有点什么zai 难了,就给他烧香啊,杀只鸡啊,他能给你免难吗?只有皈依三宝。否则的话,你自己的轮回永远止息不了,六道轮回永远止息不了,业障越来越增长,所以必须皈依三宝。

  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就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三宝。我们都有朋友、亲戚、六亲眷属,你要劝他们说:“有一位老法师说,你受过三皈依,进了佛门,你就得解脱了。”他说:“为什么要皈依啊?”你就把我讲的给他讲一下,有善根的人一听:“还有这么深的道理,我要皈依。”

  皈依之后,我们经常说怎么样受持、怎么样修,这也是个问题。受了三皈依,你开始修,这就要受戒了。三皈依本身就是戒,你另外受的杀、盗、淫、妄、酒叫五戒,三皈依本身就是戒。

  皈依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一切的鬼神邪说都不能皈依了。还有,你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恼害众生,这点特别注意。不能恼害众生,经常布施众生欢喜,给他们快乐,不让他们由我身上生烦恼,这是第二点。你再不能跟外道一块儿住,因为刚受完三皈依,你的道力不坚定,你不要跟邪魔外道一块儿住,你住了恐怕会退失道心。

  这三种戒律,你失掉一种,三皈依戒体失掉了,就等于破了戒;破了戒,三皈依没有了。这不像菩萨戒,三皈依随受还可以随失。在你受三皈依的时候,你的心里头必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有个希求心。要是半信半疑,你不要受,你得不到利益的,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师父问你话,你不能说假话,对三宝不要谄媚,对鬼神是谄媚,对三宝不是谄媚。对三宝是纯粹恭敬的信心,不能夹杂着谄媚心;如果是谄媚心,是不得戒的。什么叫谄媚心呢?像谄媚鬼神,“我供养你水果,给你点支好香,希望你加持我啊,你可要照顾我一下。”认为“我供了香,你才能够加持我”,你心里这么想,或者“对三宝我也给个红包”。供养要有,不论多少,心里是清净心供养三宝。净心就是欣乐心,没有谄诳,没有虚假,对下不骄,对上不谄。凡是对上谄媚的人,要是见着什么,不是真心啊,点头哈腰的,好像自己很虔诚的样子,这叫假心、谄诳心。凡是对上头谄媚的,对下头的一定骄傲。随时都要消灭这个心,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在你所信仰的事物跟前去秉受三皈依。

  在你受三皈依的时候,念了佛,你就认为是佛降临了。为什么我们要一心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啊?就是说我们请来了真佛,这个佛像还不是真的,你对它还没有产生至诚恭敬的心。我们要一心奉请,请佛来降临。拜忏的时候,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为什么要三请啊?表示恭敬至诚,要这样来敬礼。

  奉请诸佛之后,对着法,法是佛所说的法,一切诸佛都以法为师。对着法,你心里头一定这样想:“我是学着正法,我是以法为师的,佛怎么样说,我一定怎么样做。”我们一般人都没有做到。就是受完了三皈依,你从此有个念三宝的心,念念不忘三宝。有的人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出了门就忘了,再隔上几天,早把三宝忘了,所以距离三宝就越来越远。

  应当受持的,应当止的,就叫戒。戒有两种,第一种叫“止持”,你不做了,就持戒了;一种叫“做持”,你非做不可,不做就叫犯戒。我刚才讲的不皈依外道天神、不恼害众生、不与外道共住,这就叫止持,要止住,不去做了。我们说的三皈依、敬礼如来、恭敬诸神、依教奉行,这叫做持。做的必须做,止的必须止。

  对现前的僧众,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论比丘、比丘尼,现在的僧众,他怎么坏,因为你是佛弟子,看在佛面上,不要议论他的是非。我恭敬他是僧宝,对于他的是非,他有他的戒律,你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当做圣僧看待。

  礼佛的时候,对释迦牟尼佛的相,当作已经请来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转,你要这样的恭敬佛、法、僧三宝,特别是对于法宝。我们很多道友,拿着法宝不恭敬,就像拿着一般书一样,不能够拿到下身,拿个经书甩甩搭搭的,应当端正;再不干什么,你也要搁在上身,不能捧着。如果你包包里头装着经书或者佛像,你不能这么甩甩搭搭提到下身,这样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护法神非常瞋恨这种不恭敬的态度。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

    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赐。至于后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如果这些人的知见有不对的地方,你认识就好了;如果他所写的知见,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抉择,也不用批驳他,你批驳、辩驳,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烦恼,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你知道法宝难得到什么样子吗?以前我们中国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师。还有,唐僧之后的义净三藏法师。还有,玄奘之前的法显法师,那是最早的,法显法师八十岁才到印度去取经,他回来之后翻了很多经。

  在唐朝的时候,义净法师看见有很多人对经典不大恭敬,他就写了两首诗,劝大家一定要恭敬。“晋宋齐梁唐代间”,从晋朝开始,这个“宋朝”是晋末的时候,五胡乱华的宋国。“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说是后来看经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换来的。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古来人得一本经,真是当宝。现在人得一本经,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古人得一本经,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诵啊。之后,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就证道,很快就开悟,很快就行了。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

  这首诗是说去取经的时候,好难啊,路途非常的远,万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飞机,而是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美国,飞到温哥华,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还感觉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过海要用船,没有船怎么办呢?怎么漂呢?弄块木头,或者弄只筏,困难得很,不是这么简单。所以你要是听到他使用的形容词,路又远,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时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这样冷啊。热的时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高温四十多度,冰是零下几十度。一天之中,零下几十度,高温几十度,你想一想,那种日子怎么过。

  还有,每位大师要去行脚的时候,晚上一定还要念经,一定要持诵,还要修行。有时候没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难。大家看看玄奘法师就可以了。义净法师也有一部书,法显法师也有一部书,玄奘法师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家经常看的《西游记》不算数。他们都有笔记,看他们每天走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知道经的宝贵。

  义净法师尊重我们大家都是贤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贤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贤而有德的人,读到佛经都是贤而有德的人。如果这个道理你没明白的话,往往将经轻易看,你也不重视这个法宝,看得很轻。

  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别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么念就够了。何况你再念<普门品〉、《金刚经》、《弥陀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如果说你的业障很重,你能够这么的来念三宝,自然就能消除业障。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你自己看佛经,你就想要往里头进了,这是真正入佛门,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会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的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

  你受zai 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zai 难才能进来;如果你念念都念的时候,魔障进不来。你可别给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涵义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宝,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们和尚摸摸脑壳,一摸脑壳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你应当做什么。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来越好,客户也好,自己圆融了,生意也兴盛,身体也健康,何乐而不为。我们有好多人,当你要发气了,想一想三宝。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有的道友说:“我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散乱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说:“在这个时候,你大声念几声,想想三宝,想想你所念的经,你在这儿做什么的。你的烦恼、妄想、昏睡,就给你撵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间喊两声,别人吓一跳,以为他发疯了。不是的,他自己内心里头不清净,他克服不了,就大声念。一大声念,他又克服得了。这是一个我经常用的方法,但是集体的法会不能用。大家在一块,你这样喊一声,把别人吓到了,又造了业了,所以要走到一边去喊。这就是常念三宝的好处。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还想找感应,还想讲感应啊。为什么没有感应呢?你在皈依三宝的过程犯了很多的错误,把念经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个善根,有待发现,你还怎么能得到感应。他不检讨过患,只埋怨诸佛菩萨不慈悲,“他又没照顾我了。”你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还会害病啊?”你怎么会不害病啊!

  我们大家知道,写戒律书的妙因法师,我们没有同班,他是跟慈舟法师学习的。弘一法师有很多的著作,是由他整理起来的,他在美国住,八十多了。现在他也害了喉癌,不能吃中药。我跟他说:“好好念念吧!还有这个病,你走的时候业障就消了,你以后到了净佛国土,你这个肉体随便它怎么害。”所以全看你怎么想。我们有些道友得了癌症应该高兴:“得癌症了,快收我回去,业障也快消尽了。”这样想了,癌症不但不能发展,而且还能消失。如果你真正命到寿尽了,你就生净佛国土去。这时候正好念佛,病都是痛苦的,为了减轻痛苦,你试试念佛。

  我们上次提到的苏护士长,她教很多病人念地藏菩萨。一念,病人的痛就减轻了,好多人是这样子生起信心。我看苏护士长真是菩萨,就是这样。到那个时候,病患虽然不信佛,为了减轻痛苦,他念念试试,试试看。试试也好,但是那样的念,就灵了,很怪。

  像我们信佛很久的人,你念,就不灵。为什么呢?因为你已成了老皮禅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刚信的那些人,他认为人家告诉他的方法一定灵,半信半疑就不灵。你必须得全心,一点不疑,菩萨确实能加持我们、救度我们。真的皈依三宝,这就叫修行。你怎么样用心想,这就是修行。

  还有,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人家信什么,你先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因为我现在崇拜地藏菩萨,我就说都念地藏菩萨好了。不!你跟哪部经典有缘就念哪部经,你念《弥陀经》好,你就念《弥陀经》,不要改念《地藏经》;你念<普门品〉好,你就念<普门品〉,不必再改念《地藏经》。

  我感觉到众生都有这个毛病,我信什么,你们也都跟我信什么。“我念《地藏经》,为什么你念《华严经》啊?”这个是绝对错误的,要是这样,法就灭了,法是要我们大家弘扬啊。大家都不念经,就念我这一部经好了,那么其余的经都断了,可以吗?这是很通常的道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唉啊!地藏王菩萨是菩萨,不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比地藏菩萨功德大。”“你怎么念文殊菩萨,持文殊菩萨咒啊?你念佛嘛,佛不是比文殊菩萨大啊。”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地藏菩萨在第一品上头就跟文殊菩萨说。翻译《地藏经》的实叉难陀尊者,也翻译了《华严经》,看看《地藏经》是什么境界。有些人说《地藏经》是小乘,我不这么认为。

  《地藏经》第一品,就是佛问文殊菩萨,《华严经》第一品也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以信为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参就是参文殊菩萨,乃至于参到等觉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还要他回来参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才介绍他参普贤菩萨。如果说哪个是大,哪个是小,这是凡夫的思想,不是圣人的思想。

  第二品是佛跟地藏王菩萨本身说的。第三品是佛跟佛母说的,摩耶夫人是未来千佛之母,是大权示现。第四品是跟定自在王菩萨说。你看看《地藏经》十三品,当机众是谁,没有一个不是菩萨摩诃萨。你在《地藏经》里找阿罗汉、常随众,一位也没有。有人跟我说,那些鬼王都在那儿,一念经就害怕那些鬼,其实,那些鬼都是大菩萨,鬼能到忉利天去?鬼在鬼道,人道都到不了,它能到忉利天去?而且佛在说《地藏经》,阿罗汉的神通都到不了,那些鬼能去啊?你看看《地藏经》,有没有我们常随众,像五十阿罗汉?都没有啊。从第一品到第十三品,特别是在第十二品,释迦牟尼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大家可以看一看。

  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对你机就是好,不要把它们拉扯在一起。佛在这个会上说的法,你要拉扯到那个会上去,那个会上根本就不是这个机啊。人家是学商务管理的,你要是让他去学科技发展原子能的功能,他做得了吗?他根本没学过。我们不会学的道友,往往在这个地方造了很多的罪。佛在这个会上说,他搬到那个会上,你把那个会搬到这家,之后,还做评论。佛法不是那么神秘的,我不晓得大家怎么理解,我说的是真实的,如果我说错了,下地狱。

  佛当初说法的时候,不是说我有意今天要说什么,而是有什么机他就说什么法。《金刚经》说得很清楚,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洗洗钵子,化缘托钵回来,吃完饭了,洗完了,饭碗一搁,他这么一坐,敷座而坐,大家围过来,须菩提就提出他的问题说“佛您善护念诸菩萨……”,佛说:“你说得很好啊!……”,这样就谈起来了;谈完了《金刚经》,这一会就说完了。当我们讲一个月、讲两个月,越讲越多,这个批注,那个批注,跟佛当初的意思全远了。佛每一法会,不是拖了好久还在说。般若不是说二十二年?不是只有一部,都是这一类范畴的,般若经典很多,大家可以看看般若部。像《金刚经》那一会也算般若,那是一切般若的心,说说就完了。到后来越来越神秘,升法座得升多高多高,要穿法衣,做什么什么,这叫佛教的形式。佛当初说法的时候,我想对这个会就说这个法。佛制戒也是这样子,因为今天有人犯了,大家讥嫌,佛就制条戒,“这事儿以后不能再做了,以前就算了,我没制戒不算犯,以后再做就是犯戒。”是这样子的。

  所以要知道当时的形势,当时的说法情况,我们就知道每部经的涵义。释迦牟尼佛他自己不会跟自己打官司的,不会跟自己打嘴仗的,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说,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无”。释迦牟尼佛给他说“有”,他高兴啊,他就开悟成道了;至于对另一人,释迦牟尼佛说“无”,他才能进入啊。你非得把“有”“无”拉在一块儿,他不是那个机。对什么机说什么法,不要起分别心。

    受了三皈依之后,要不要有观想呢?也应该有。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皈依就是观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每位师父传授三皈依的时候,都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右边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左边就是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般是这样观想。

  你并没有专门学过这几尊菩萨,你可以大体这样观想。你面前皈依的恩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乃至于文殊、观音、普贤、大势至,这样观想都可以。但是,你要诚心诚意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过西藏密宗,先说皈依上师,而后皈依佛、法、僧,因为没有上师你不知道三宝,没有上师给你传,你不会皈依佛、法、僧,是这样涵义。但在显教,这样皈依就可以了,僧宝只是谁代传,就是这样子。

  接着,你至诚恳切的这样想、这样观而已。但是你要修这个法的时候,专心观想一尊,观想的时候专注一境,修定的时候就是专注一境,专心致志的不改变。观想释迦牟尼佛放出光明来,这些菩萨也都放出光明,光明就照在我的身上。你平日在这里这样坐的时候,你可以开灯,灯光一照,“佛菩萨光照过我的身上了”。你这样去观想,就能得到;观想久了,你就能得到光明。“光明照到我身上来了”,经常这样观想。不过你修药师法的,就观想是蓝光;修弥陀法的,就观想是红光;一般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就观想白光。观想恩师放光,光明照在我的身上。光明一照在你的身上,业障就消失,业障消失,智慧就增长。每次念的时候,就这样观想。

  临睡前,除了能念十声之外,如果你还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得发心啊,你观想佛的光明加诸我身上。同时也观想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乃至于历劫的父母,就是光明加诸他们。如果已经往生的,就增长他们的福慧,送他们到极乐世界,送到净佛国土。如果他们还在三涂,或者还在天上,在天上增长他们的福慧,能够闻到佛法;如果在三涂,马上超生,生到天上。你这样观想的时候,你的福慧增长,又报佛恩、报父母恩,都具足了。这就是受三皈依的修行,这就够你修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