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 修 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顶,没有先修四加行,这灌顶不成立。还有,我们请的上师是la ma,la ma上师说的是藏话,他不会说普通话,你藏语不懂,当然经过翻译,一翻走了样了,你的灌顶也得不到。还有就是说,在你求上师、求灌顶的时候,你修过四加行没有?十万大头你有没有磕?四加行的一种:磕十万大头。然后念十万百字明咒。如果你修旧的法门,得念莲花部的百字明咒;你修金刚部的,得念金刚部的百字明咒,并不是一样的。磕十万大头,恐怕我们受灌顶的道友们,小头都没磕十万,何况大头。大头得通身趴下去磕十万大头。

  还得念十万皈依诵,皈依诵是第一个念的,皈依是一切的根本,必须念完十万皈依诵;之后修供养,供养十万曼达,曼达供完了得要磕大头忏悔过去的业障;之后就修持,念十万百字明咒,就加持你一切魔障消失,完了你再修。你修哪个灌顶,修长寿佛灌顶一定得长寿,就消灾免难;如果你要弘法,你要开智慧,都有次第的。

  在西藏修学密宗的时候,没有二十年的时间,你想受灌顶是不可能的。必须学二十年显教,教理通达,你才能学密法。你可以去问问任何一位大la ma,说有个和尚他这样说,西藏是不是真的这样,你问问他。不论他是格鲁巴、宁玛巴、萨迦巴、噶举巴,不论哪一家,不修四加行,你得不到成就。

  在汉地,每个上师都给我们灌顶,这叫结缘灌顶,结个缘吧。结了缘,你也没修,受完之后,你一离开坛场就还给上师,留在坛场,你并没带走,一样也没带走。

  你经常这样子提起正念,经常在智慧光明之中。当你观想光明照耀你的周身,注入你的身心,有时候你观想从顶门注入你的身心,你的身心排出去的大概都是黑气,你业障消失了。经常这样观,经常这样想,之后你就开始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最好了。

  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或者不论修什么法门,如果不忘你本师的恩德,事先应该称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后再修法,你修哪法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你什么法也不知道,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你受了三皈依,也知道这样修行,还要经常的护持三宝。我们一直护持三宝是干什么?我们道友都理解错了,以为就是拿钱、给红包,拿钱供养庙,或是帮助师父修庙,这才是护持三宝,但是这不是决定的。护持三宝,第一个你得有坚定的信心,这就是护持三宝。有的道友对三宝的信还没立的,信心还没有产生力量。没有产生力量,有些什么过患呢?没有产生力量,你不能常念三宝。你这个念心,不是念到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去了,就是念到贪、瞋、癡,不能念念不舍离三宝。能够达到念念不舍离三宝,才叫做真正护念三宝。

  护念,护你的念头。念念都不忘佛、法、僧三宝,想到佛的恩德,想到法的加持力,使我能闻法了。就像我有很多病,我吃了这些药,药到病除,这个法就是佛给我的良药。想佛的功德,无量劫修行,也想到了一切僧人,可以帮助我修行,做我的伴侣。例如我到哪里去拜忏,大家跟着我拜忏。或者我们到哪里一定打个七,或者念念《药师经》,念念《地藏经》,或念念《法华经》,我们在温哥华就念《法华经》、《药师经》,在纽约的时候念念《华严经》,念念《楞严经》。一起念都可以做你们的伴侣,什么是伴侣?就是跟我们共同修行。念哪部经,就知道一点那部经的大意,这就是殊胜修行因缘。

  大家道友聚会在一起,乃至跟师父一起闲聊天,把很好的光阴都聊过去了。最好是见了面就修行。起码一个月之中,二十几天聊天可以,拿七天修行修行也好啊。现在的道友,你不跟他聊聊天,只到那里去念经,他听不下去,他受不了。怎么办呢?都要,天要聊,经也要念。世间事你也要做,三宝你也不要忘了哦。二十四小时中,你用四小时念三宝可以吧,二十个小时你做别的事。

  现在我们的道友,说自己不违背自己,不欺骗自己。你检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做了好多的三宝事儿?你用钱来供养三宝,就把你的罪消掉了?消不掉的,只有自己修。如果你供养师父,那一位师父道心很坚定,他就把你这个钱赶紧转移,不转移他受不了,压力他受不了。他在替你修福,替你念经,或者干什么,替你做功德。得舍啊,懂了这种道理就好了。得常时要有念心,只有念心也不行,还得精进。

  财、色、名、食、睡,你一定要设法对治。皈依三宝了,你还很爱财,很好色,色有深有浅;穿的衣服要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名牌的,总而言之,是包括一切食欲。吃的饮食要吃什么好饮食,要怎么样的。虽然是现在吃素了,吃得很讲究,要吃这个、那个的,还有什么素鸡、素鸭、素什么,全都上来了。现在这个素食铺,做得非常象形,我说你吃了,跟吃动物的身体是一样的罪,因为你心里在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好多的事儿,引导你走上错误的道路。“我在吃素啊”,吃素又如何?人家吃肉但是没吃肉,没吃肉的反而看着人家在吃肉。像济颠禅师吃狗肉,你看他吃狗肉,他没有吃狗肉啊。还有我们一个老和尚吃补鸽,他一天要吃一只补鸽。“你这个老和尚真造罪!”有一天他的徒弟把补鸽的一条腿拔了吃了。那师父怀疑:“这只补鸽怎么少一条腿啊?”他的徒弟说:“师父!你天天吃啊,我吃条腿尝一尝嘛,不可以吗?”师父就没有多说什么,等一会儿,“我把骨头吐出来了。”这位师父也要求他的徒弟:“把腿吐出来,吐不出来你怎么吃呀。”

  这虽然是个笑话,涵义很深啊。我们既然是吃素,为什么要做素鱼、素虾?当然是有人愿点那个菜,素食馆才做。如果它的菜,每个弟子看了,从来不要这道菜,它就不会做了。

  以前在北京有间功德林,还有香颐园,老板也是研究做素鱼、素虾,我说:“你研究了,你还不如拿荤的来吃。一样的嘛,素食还没有荤食营养。罪是一样的,何必呢?不要造那个业。”大家想想看,象形的素食有荤食的罪过,没有荤食的营养,这个问题可太大了。大家想想看,说只是象形,不是荤食,当时你心里做何感想?为什么要象形?懂得就行了。还有,现在很多的素食,添加许多致癌的东西,很不好消化。

  你要是有智慧,自己去观想,在你自己内心产生修道的殊胜因缘,外面自然就会有三宝加持力。就是内有因,外有缘结合,因缘和合,你想求什么善果,立时得到。大家把我昨天说的那两句话记得,若是定业可转的话,善恶因果就没有了;如果定业不可转的话,成佛的人就没有了。人家不能成佛了,他永远转不了那定业,他的业怎么消得清净,他怎么能成佛呢?这两者之间观想久了,你自然就会开智慧。

  顺因果,不违背因果,加上三昧的加持力,两者相结合,你的业就转了,业就消失了,业就空了。如果你不顺因果、昧因果,三昧加持力就加持不到了,当然加持不到,因为跟三昧力不合。是因为你的心,跟三昧加持力的心,两个合在一起,你的业就没有了。大家要经常观想光明,放光明就是对治恐怖,人在黑暗中才会恐怖,在光明之中他不恐怖,想想看大家是不是这样?如果你很害怕,把灯全打亮,电灯一照,这光明就可以把黑暗破除,你就不恐怖了。

  在纽约,有一个小孩跟我讲,他一睡觉就叫。我说:“你试试看,隔一间屋子给你,电灯不要关,看你还叫不叫?”开灯之后,他就不叫了,好睡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说:“这会儿你再把灯关了。”他也不叫了。人见到黑暗就害怕。我们好多人都是这样,在因地当中,特别是大家作梦,凡是恐惧的梦都是害怕,只要一亮、一光,恐惧的梦没有了;你那时候还能念佛、念法、念僧,你一念,什么都没有了,光明现前了。要经常这样想,这样练习。

  你念经要有精进心。精是纯一,一点没夹杂,纯净了。精进了就不退,勇猛向前。直心是道场,正念真如,直证菩提,所以在《大乘起信论》叫直心。当然最初的阶段你达不到,但是你这个勇猛心、精进,而且不夹着妄念,不夹着思想,当你精纯了,你可以把你好多劫罪的事情超度出去。《地藏经》说“是人超越三十劫罪”,闻到哪一个佛的名字,度多少大劫、几百大劫。就是你的心纯了,一念纯净心超过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过去的祖师有这种故事,他一坐上去参禅就会打瞌睡,昏沉特别重,他没法对治,就坐在悬崖上,把自己搁到必死的地点,冲下去就死。久了还是不行啊,他就冲下去了,一冲就下去了。下去时,有人把他拖上来。“和尚护法,护法卫他”,他也高兴了,他说:“在南赡部洲娑婆世界上,像我这样情形的很少啦。”心里很高兴,不自觉的就流出我慢心来,“我比人家强。”韦陀菩萨说:“你这个骄心、慢心,南赡部洲像你这样修行的人多得多了。从你这一念骄慢心,我十劫不护法你。”护法没有了,他就坐那儿想:“我最初修,也没修哪个护法,你不护法算了,我照样的修。”他又在这里修,修一修还是支持不了,又冲下去。韦陀菩萨又把他拖上来了。“你不是不护法,怎么又来了?”韦陀菩萨说:“你这一念超过十劫。”

  大家理解一下,我说这个故事,是注重在精进,一念超过十劫。所以你有无量劫的罪,你多念念,昼夜的来念,二十四小时,这一念啊,你开了智慧,你所有的罪,你早把它压回去了。一念岂止十劫,他还说得少呢,只是对他说。

  大家知道,六祖大师闻到有人读诵《金刚经》的句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就那一念的开悟,他超多少劫?无量劫的生死,一下子顿断了,希望大家都是一念顿超无量劫。过去人家讲:“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里也讲:“初发心成等正觉”,初发心、正觉心这两个心哪个难啊?像《华严经》讲:“如是二心,初心难。”菩提心难发,发了一定成佛。“因地具果,果彻因源”,这都是《华严经》的意义。

  每部经、每件事,乃至于三皈依,都含着华严义。什么叫《华严经》啊?因华严果德。随便你一举一按的这个因,就严了果德,这就是华严。你如果时时的这样不退心,华严三昧,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果你们大家都在这儿学《华严经》的,应当懂得这个原理。说什么大小,什么方圆,什么长短,这都是属于分别;到了究竟果德的时候,圆满了还有什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第三讲  生起决定的信心

  我们上次讲,皈依三宝之后,还要做一些事,也就是我们要修行。应当怎么样修行?皈依了之后要发心,发了心后要学佛。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是在修行。对于我们所受的三皈依,佛、法、僧,必须生起决定的信心。虽然受三皈依了,也学佛了,如果信心生不起来,恶念止不下去,善念就不能成长。因此,你必须生起决定的信仰。

  我们并不是受了三皈依就算信佛,受了三皈依,虽然是佛弟子,但是培养信心,需要很长的时间。真正有了信心,成就信位的菩萨,要经过十劫的时间。一劫是好长时间呢?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的寿命十岁;完了再从十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又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这么一增一减,算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积累起来,就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时间就是一大劫。我们这里所经过的十劫是指小劫说的,就是经过十个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过一百年增,一增一减,总共十次,算一个小劫。培养信心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有的人他的信心很坚定,而且一直起修。那就说明了他的信心,已经过多劫的培养,他现在已经坚定了,坚定就不会再疑惑了。信心坚定、不坚定,不是自己随便说的,你得用事实来证明。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的境界,又叫五盖,它使你智慧发不出来;这五样使你看不破、放不下。我们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在地狱流转,就是这五欲的关系。

  我们自己可以检验一下,对财的爱好情况如何?对于色,这个“色”并不指男女关系,一切形形色色、一切物质,你贪念的情况如何?还有你的贪、瞋、癡,是不是心里有烦恼?是不是爱发脾气?心里起贪念,贪的东西多了。你是不是有正信正念的心?你自己可以知道的。

  如果真正有信心的,身业绝不再造杀、盗、淫的业;口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都绝对断除的;意业就是指的贪、瞋、癡念,贪、瞋、癡念已经不起了。或者是起了这种念,前念起了,后念马上就止住,绝不相续。这是入了信位的菩萨。   

  我们前面讲过,受了三皈依,随时要正念现前,要念佛、念法、念僧。如果做不到,不能随时都在念佛、念法、念僧,睡觉的时候念十声,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睁眼睛,也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多人连这个都做不到。看来很简单,为什么做不到?这叫业。我们经常说业障、业障,业障在哪里啊?业障没有形相的。就是应该做的事你做不到,应该制止的事你也止不住,这就叫业障。不该做的,你勤快得很,非常精进;应该做的,你就懈怠了,你不做。

  不论从美国,乃至于到大陆,到加拿大,我所走过的地区,接受三皈依的弟子,最初我都嘱咐他:“晚上睡觉念十声,起来一醒就念十声。什么事别做,把这个事做了。”过一段时间再问他,十个弟子差不多十个都没做。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啊!我业障重啊。”在哪儿表现业障重呢?这就是具体的表现。   

  应该制止的,就是不要有想害人家的心。我们经常关心别人的幸福,关心别人的愉快,不要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你绝对不做这种事。同时你受了三皈依,就是戒了,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你还怕鬼神,还要敬鬼神。遇到一点什么事,就求神保佑,或者求关圣帝君保佑你发财,求财神,那就是皈依鬼神了,你犯了皈依了,这就不是皈依佛了。

  皈依法,一切外道典籍不皈依。那么,学不学世间典籍呢?菩萨讲究五明学,要学,学不是皈依,学了拿来当工具。你要是不学文字、不认识字,你还能学佛、能看经吗?把世间典籍当工具,不是皈依,你经常这样子的来考验你的心里。

  皈依僧,我们受的是清净福田僧,你就不要起分别心,哪一个僧清净,哪一个僧不清净,你不知道的;你所知道的只是现象,你看见现象,看不见他的本质。

  我们对于一切三宝,不用分别心,我们无分别心去信仰、去恭敬、去做皈依。受了三皈依之后,应当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先讲精进心。你受了三皈依,要能够经常的不失掉三皈依的体,就是要念诵。多了不能够,十声一定要念。本来还有皈依颂,三皈依的颂。我们学密宗、受灌顶的人,必须得先念十万,有这么一小本,叫做皈依颂,就是颂佛、法、僧的功德,要念十万;而后,就不要念十万了,就常常的念,不失正念。你必须得有精进心。

  有了精进心,你正念不失。所谓正念者,就是不失掉念佛、念法、念僧,经常的回复着念。要是你遇到了痛苦,或者危险,你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有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可以吧?念“观世音菩萨”当然也可以。专念一佛、一菩萨名号也可以。

  但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切僧人,包括这些菩萨,包括罗汉,包括凡夫僧。佛是一切诸佛,像我们所知道的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上方的不动佛、多宝如来等等,你皈依的佛是一切佛。法是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一切诸佛都有说法,不仅仅是我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皈依僧,过去的、现在的一切诸僧,你都皈依,而不是哪一位。这就是经常不懈,有这样的精进心。

  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诸位是兼业的,不是正业的,信佛是兼业,是你们的副业。对我们和尚来说,可是专业。专业者都没做到,副业者又怎么能做到呢?我们不必去分别他做到没做到。不然你问哪个师父:“你是不是晚上睡觉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你是不是早上起来也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专业者不同。或者他受持<普贤行愿品〉,他念十大愿王;或者他是专门修净土的,念着“阿弥陀佛”,他就念“阿弥陀佛”了。专业的,各念各的。

  可是我们刚受三皈依的,你还没有专修哪位本尊,你可以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具足了,功德很多。不要起分别心。如果你说“我常诵《地藏经》”,你就念“地藏菩萨”;“我常念<普门品〉”,你就念“观世音菩萨”;你诵十大愿王,就念“普贤菩萨”。哪一个菩萨都使你消灾免难,你学哪一法,跟哪一个有因缘,你就学哪一个。

  面对我们的道友,我不劝他说你学哪一法;不会因为我信哪一法,我学哪一法,叫你也跟着我学哪一法,我不会这样做的。你学的是佛,要学佛祖说的法,法有八万四千之多,比这还多,你跟哪个有缘,你先见到哪个了,跟你有缘,你就专心修哪个,一定能成就。不因为这个师父说念佛好,你跟着念佛;那个师父又说读《华严经》好,你就读《华严》;再一个师父说《法华经》成佛的,你也去读。读到最后,你什么也没得到。要专一,看你自己的因缘。

  因此,你受三皈依之后,要有精进心,精进就是不懈怠的意思。有了精进心做什么呢?就是念三宝。念三宝,我们前面讲过,简单重复一下,念三宝,念佛的功德。因为佛说法,我们才闻得到法。报佛恩,除了念佛的功德,还有念佛的恩德,我们要报恩。怎么样报法呢?有些道友就问我了,怎么样报恩啊?你念经就好了,乃至于四句偈都好,念四句都可以,随便你哪四句,哪部经上的四句话都可以,也算报佛恩了。

  还有,我们要念经、要修行的时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灯、供涂(即香油涂身),有好多要供养。但是,你没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没有了,你合起掌来供养,你念几句颂,或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都算报佛恩,都算供养。我们拜忏的时候,观想“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忆念供养,这是《华严经》里面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三大愿,供养一切诸佛,广修供养。这种供养不只是一束花、两束花,尽虚空供养,全是花了,全是香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还有,你要是穿新衣服,你先把新衣服供佛再穿;或吃好东西,先供供佛再吃。一切事物,给小孩玩的好玩具,也先供供佛,之后再给小孩玩,一切都供养。你到过超级市场没有?你只要走过的,不论美国也好,加拿大、法国、欧洲,哪一个国家它的超级市场你走过的,你都可以忆念做供养。你感觉很多了,这都是很少。如果你学过《华严经》,把极乐世界作供养,把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把十方法界一切请去供养,就看你心量大小,这个供养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在十大愿王里头讲的,一切供养,法供养为最。如果法供养观想不起来,念《金刚经》也可以,念《弥陀经》也可以,随便你记得哪部经的四句话,都可以做供养。你看十大愿王是礼佛、赞佛、供养佛,这三大愿绝对是前后相连接的。我们一见到佛像先磕头,磕头了,这叫礼;礼完了就赞叹,赞叹佛,你随便说四句,自己想不起来了,就是念着佛经上所说的四句偈也可以;之后,再去做供养,就这么供养。这三大愿是前后相续的,绝对是这样的,哪部经都这样说。

  要常念三宝所有功德。如果你能念念不离,你就修成了。但是仅仅就这个常念三宝,你也做不到。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我想大家做不到。这里头或者有菩萨,他会做到的,那是各别的。因为在末法时代,我们的心念,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叫你来念佛菩萨的,数量不多。如果从我们现在说了之后,诸位道友能做,你生死就能了;不要有什么顾虑,坚信不疑去做,念念不离三宝,你成就了。可能我还做别的事,不过,我们的脑筋里头很多的空闲,你念经的时候能打妄想,你做别的事可以打供佛的妄想,打念佛的妄想,这个妄想就变成真的了。你的正业就变成妄想了,你的副业就变成真的了。这就是想,十法界就是你心念所想成的。

  我们经常问,信佛之后还是有迷惑、疑惑,真的、假的呀?做得到吗?真能有这样的效果吗?这叫疑惑。疑惑,根本就不信,根本就不懂,没有智慧,他就不懂。因为他迷惑了,迷惑跟疑惑两个这么掺着,佛所说的法就是治你这些病。这些法就是药,你有病又不吃药,你的病怎么好啊?你只有等到病死为止,就是如此。

  你念念念三宝,念佛所说的法,你应该依着法去想,这叫正念;不依着法来想,叫胡思乱想,叫颠倒梦想,《心经》上所说的。你依着正念去做,这个药你服了,一切zai 难都消失,你会能回到自己的佛宝、法宝、僧宝。假外界的佛、法、僧,念念会发挥你自性的三宝。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特别深,也特别的平淡。

  密宗说大圆满、大手印的法,是密宗最究竟的法门。我们也知道,学习《华严经》跟《法华经》,一部成佛的《法华》,一部开悟的《楞严》,其实《法华经》、《华严经》就包括一切佛法。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从你一发心的这一念心就是因,这个因就把佛果的一切事业成就都包括在内;等证到佛果,又把你最初所发的那个心摄受过来,这最圆满了。

  佛法中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现前的、平常的一念心。你念念念三宝,念念念佛、法、僧,之后又照佛所说的法去做,这叫殊胜因缘,会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加持。为什么能得到呢?因为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显现。所以这种加持力,地藏菩萨加持,或观世音菩萨加持,其实是自己加持你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功德更殊胜。“我自己加持自己,那还念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做什么?”但是你不念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你自己又发生不出来,你一念了,跟你自己结合了,结为一体了,才产生效果。

  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想,想就是思惟。还要磕头干什么呢?磕头也是修行。当你磕头的时候,消灭你的身业所造的杀、盗、淫业;当你口赞叹佛的时候,消灭你口业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当你忆想念佛、念法、念僧的时候,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灭你的贪、瞋、癡,叫做舍业清净。这要练习,你这样想,这样思惟,这样修,渐渐就能入佛道。

  这个有因有果。在因地修的时候,一定能契果;等契到果的时候,所证得的究竟果,就是原来你最初的心,因果交彻。那么就不要再问了,不要问这个师父、那个师父,到处问,谁给你说的都如是。如果跟你有缘,你就听见了,深入一点;跟你没缘,你就听得不深入。这是缘的问题,并不是法有差别,法没差别,谁都得如是说,不如是说就是魔道。

  你现在皈依三宝,一定要念念不忘三宝,这是正确的道路。因为念念不忘三宝,使你自己的三宝产生了,所以你得到加持力。就是自性三宝,跟外界的现象三宝,两个结合起来,自然得到殊胜加持,这个时候你能生起欢喜心。因为念三宝而能够生起自己的一种欢喜心。欢喜心,我们可以说好多例子。

  有些人念经,念得非常欢喜,很愉快。也有些人念经,很苦恼,念得身上发烧、发热。念《地藏经》看见鬼来了;鬼没有来,而是他心里的鬼来了。要是没念三宝,鬼又来了,念鬼,鬼就来了。其实他错了,《地藏经》的鬼可不是鬼,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在忉利天说的,鬼来人间都到不了,能到天上去吗?而且能到帝释天玉皇大帝的宫殿里去吗?因此,是你自己的心。当你得到法喜,就是念三宝得到法喜了。我说的都是三皈依,大家不要想甚深的大法,也不是《华严》,也不是《法华》,就是我们受的二皈依。受了三皈依,你修行就这样想。

  你说:“法师!你说太多了,我想不到那么多。”你想不出这么多,想十分之一也好,只要不离开这个道路,就只在这个道路上去走,绝对能够走到的。走到什么道?走到佛的究竟道上去。

  这个时候你要有念、有精进,你生起欢喜心来了。你对这个法有殊胜感,就越念越高兴,越学越高兴。当你不念不行的时候,就得到法的加持了。如果你今天晚上偷懒了,天色也太暗了,跟人家闲谈,摆龙阵,或者朋友邀请,下饭馆,回来晚了,把正事给耽误,念不成了,你说:“我明天再补吧。”好多道友这样子,今天功课没做,等到明天再补。明天是明天,不是今天。这不是衣服破了,拿块布来补上,没有这种事,你怎么补啊?今天的事儿就今天做,不能补。“我不想做”,就懈怠了,就睡觉去了,你睡不着。如果你没念,你睡不着。如果你用功很久了,不管是鬼叫你,护法神叫你也好,你非得起来念完才睡觉,不然你就睁着眼睛在床上打滚吧!睡不着。不信你试试看,如果你能睡得着,是你没有功夫,你没得到那个力量;你真正得到那个力量,你想不念,到时候那个意念自然就念。这就叫加持力,这就是你得到法喜,会生出欢喜心。

  当你用功用到这样子,能念念的不忘,你会自己生起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你自己判断,过去我不知道的事,现在明白了。过去看这句话,怎么看也理解不到,如果你现在经常念三宝,或者又再念这部经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怎么知道的呢?就是由你念三宝的功德,你自心的磨练所生起的慧心,这叫慧。这个慧,就是你对一切事物,能做分析、抉择、判断。

  你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对,这么做对吗?那么做对吗?但是当你用功用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有一定程度了,你静下来,会开智慧的,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好比这句话不理解,你知道怎么理解了。你又知道,我现在修行的,有哪些还不对,哪些对。也不用占察轮打卦去了,我们学《占察善恶业报经》是用占察轮占一占,让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有了慧心,你自己会分别、抉择,知道哪一样做了是有过错的,哪一样做了是有功德的,你对功过自己就能分得很清楚。什么叫失误,什么叫进取,你就知道这是魔境还是圣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也有圣境。如果你是念经在修行的,你自己就能判断:“我今天这个异象,我所见的相好,是真的,是假的。”什么是圣境,什么是魔境,你自己有慧心。有了慧心了,就排除邪见、恶见。

  现在有些修行者,或者打一个七,或是拜了几天忏,得了一种境界相,他就认为他得到了,认为了不得了,之后还招摇撞骗,这就是魔境,不是圣境。如果你不起分别,认为这个跟生死不相干,照常的来用功,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正知正见。正邪就在你的心念,一念之间,这要产生慧心。

  因为有了智慧,有了判断的能力,你皈依的心,更加恳切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更恳切了,就能决定皈依,决定依着佛、依着法、依着僧。决定的时候,你自己不明了,打开经本看一看,看佛怎么说的,你就可以决定了。或者你也不理解法,那就找你师父问一问,这就要选择善知识。选择善知识者,他能够善知法要,法的要点他能知道,这叫善知识。善知识有好多种,法师也有好多种,我们就不详细讲了。总之,你必须找一个具德行的善知识,他能跟你分析、解释清楚,如何算是得,如何算是失,如何算是魔境,如何算是圣境。所以我们真正闭关修行的时候,善知识是不能离开的。

  像在纽约,有一位卡特仁波切,他是西藏的la ma,属于噶举巴,噶举巴就是白教。他成立一个闭关中心,修了好多关房,现在因为发心的人多,不够使用,他就增建关房。在增加的时候,我们也帮助他筹划了一些钱来修行,但是他必须住在山里头,不能离开。或者一周,或者是半个月,他都要到每个关房去问一问,问你修行的近况如何,了解一些情况,免得入魔。

  但是你想发心到这里修行,或是发心、发愿“我长时要受持三宝”,你得有定力。有了智慧了,决定了,有了定力了,你才能够真正皈依。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我能使你发财。”或者你另外又找女人,你太大跟你吵架,他告诉你:“我能使你太太不跟你吵架,能有些方法帮助你。”这完全是邪道,绝对要不得。凡是在五欲境财、色、名、食、睡,来帮你忙的,绝不是正道。但是你自己,没有定力,就动摇了。有定力的,谁说什么,不会被他转。因为你皈依三宝,有了慧心,定力已经产生,这叫定心。   

  这跟《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菩萨,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护心、戒心、愿心那十种心,有所不同。我这里讲的是浅近的,是按着一般的受了三皈依之后,应当有的、必然有的这些现象。如果你要修行的话,这个现象就有了,不修行的话,没有。

  还要有施舍的心。不是出家人要你施舍,我们在家弟子就认为:“我们要拿钱给师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师父要修庙了,要盖大学了,要干什么了,这才叫布施,不是这样子。施是施你的心,你所说的那是物质,物质解决不了你心的问题。你施点财,或者供养一点东西,你得福,是不错的,这是佛说的。你要是认为因为布施就能成道,没有!成道不是钱买的,多钱都不行。《金刚经》上讲,把这个七宝堆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你拿来布施,功德不大,不如你念一遍《金刚经》的功德。懂得这个涵义了吗?

  我加上两句。我们听经,你为什么来听经?你得搞清楚。为什么要听这个老和尚讲?我为什么要讲经?我讲的目的是什么?你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结合起来。如果你听经的目的不明确,我讲的也不明确,这里头掺杂名利思想,我打知名度,那讲者、说者什么利益都得不到,而且有罪过,讲者有罪过。一定要出离这些心。

  现在我讲施心,是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要舍。我前两天跟大家说,你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子女的关系,你要舍啊,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孝养、欢喜心,用欢喜心布施人家。先生不要把外头的烦恼带回家,拿着太太、孩子出气。我看见好多父母,比方吵架,或者有什么不平和了,孩子在那儿玩的,跟孩子毫不相干,他过去给孩子两巴掌,拿孩子出气,你说这孩子心理能平衡吗?这事儿我看见很多,我当时就说:“你还是佛弟子呢?你的烦恼怎么能出在孩子身上啊?”先生回家来,对家庭欢欢喜喜,这一家人很欢乐。如果他一回来绷着脸,太太不晓得怎么回事,满头雾水,再一说就发脾气,再一碰就发脾气,这就不行。永远布施给人家欢喜,这是说家庭。

  对任何人,你走路时难免有人碰你一下子,或者你给人家道个歉,过在他,你道个歉,使他更惭愧一点,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两个人一争,在美国经常有这个事,你认为是小事,就因为走路碰他一下子,两人吵起来了,吵起来掏枪,一枪就把他打死了。打死了,他也被捕了,判了好多年。我说,死的死了,他活着也是想不通的。就因为一念之间,如果布施一个欢喜心,又有什么不可以?

  我说得很容易,自己还是做不到。一天笑脸给人家,人家骂你,你还给他笑脸,你越笑,他越骂你,不麻烦了吗?你的心地一定要能平衡。

  还有,我们一布施,就想到佛菩萨加持。只给佛买几个水果,希望佛加持他又发财、家庭又平安,真是一本万万利了。有没有这个心呢?我看有些人是有的,我看一般的老婆婆,或者到庙里烧香,拿着一支香跪在那里求,她求的事太多了。她只插了一支香,可以不可以呢?可以。并不是说物质少,而是你心量如何。我这一支香插下去,我观想这支香遍法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乃至阿弥陀佛世界,我这一支香全遍满了;我这一支香大,观想它无量,因为你心无量,物质就无量。可以用少物,并且没有求回报心,要无所回报的。

  我们也发愿,《地藏经》说:你有千百万亿愿、千百万亿事,都可以向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都能满你的愿。但是总的说,你要让一切众生得幸福,我们第一个迴向都是法界众生。我们大家道友们都学会了,只要迴向,要法界众生得快乐。不过,他心里着重的重点可不是法界众生,他的着重点还是自己。也好啦,自己也有了,你就多迴向几次,迴向法界众生,之后最后回向我自己,用这个迴向的功德迴向,让诸佛菩萨加持自己。五欲的事儿少回向,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多迴向得智慧,有了智慧你什么都能知道了,你什么都能成就了。

  对于供养的功德,不要起执着心。像《金刚经》,你诵一遍得那么大的功德,你感觉上很渺茫的,说是得了,你没到手。我们是务实主义,我一回向之后,隔两天,菩萨就给我送来,他才认为这是真实的。这种事是办不到的,这样容易生执着,容易起贪恋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没得到想得,得到的守护着不施,很怕丢掉,保护不失。你保护不住的,你什么都保护不住的;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也保护不住的。一定时候必定坏,没坏是时候没到。就像你所做的善恶业,还没有回馈给你的时候,还没报的时候,是时候没到;到时候,你想不报都不行。

  施的时候要舍心,常时布施,什么都舍。要内施,眼、耳、鼻、舌、身、意都舍。意施怎么舍?意施,你随人家的意愿。我有我的看法,人家有人家的看法,我就欢喜人家的看法,把我的看法收起来,我就布施给他,让他高兴,这叫布施。布施里面包含很多,有内施、外施、财施、法施、一切施、无畏施。像这个人害怕了,我能给他安慰,让他不害怕,这叫无畏施,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施舍的。

  皈依三宝了,一定要有施心,施舍的“施”,不是自私的“私”。你皈依三宝了之后,你老是用自私的心,不行;要用布施的心,能舍,乃至于连你自己的身、首,一切你所有的都能舍,这就是布施。布施的涵义,大家一定要好好的认识。不要认为,和尚一说布施,佛一说布施,就是钱、钱、钱,一切都向钱看,那样子所得的功德很小,布施你的心,得的功德才大。

  有些弟子问我:“师父啊!我想布施你老人家,你缺什么?”我说:“我想成佛啊。”“我都未成佛,我怎么能供养师父呢!”我说:“你念部经就行了。长的经你没时间,念部《心经》总可以吧。”佛教导我们,一切供养之中,法供养为最。如果我们要想供养佛,坐在佛前面念一部经供养佛。这个功德,佛跟你自己所得的功德非常之大。   

  你们怎么一说供养,就想到钱,一说施就想到钱?要不要呢?要啊,也要。但是功德是小的,真正的功德是法供养为最。布施就是这样子。

  我在纽约发生过这种事,我跟在家的道友说:“你不要到处跑,你在家修行就好了。”他这个庙烧香,那个庙磕头,这儿打佛七,那儿参禅。功夫都浪费了,路上开车的时间很多,都浪费了。于是纽约的道友就说了,他说:“梦老说的,我们不必到处乱跑,在家修就好了。”好多寺庙的师父跟我打电话:“老师父啊!你大概有缘份啦,我们没缘份,我要吃饭,你让人家都不去寺庙,我们吃什么啊?”这不是误解嘛。

  我说:“你多拨出时间在家里头好好念念佛,不要一天到处跑,跑完了,就讲这间庙是非、那间庙是非、道友之间是非,你还修行什么吗?你信仰三宝、恭敬三宝,功德没有,让你嘴巴造业都造出去了,划不来是不是?”至于面对劝我的人,我是这么答复他:“你自己修行嘛,你还愁没得吃、没得供养?没得供养,韦陀菩萨要负责任的,护法神是干什么的?护法神就是护法,但是你没有法,那是不行的。”

  护的是法,你们诸位护的也是法,没法的你不要护,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护法不是负责你吃饭的,也不是负责你穿衣服。懂得这个涵义就行了。

  还有,必须护佛、护法、护僧。最重要的护持不要忽略掉你自己,你要护持你自己的正念,护持你内心的善法,护心非常重要。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善业忽视掉了,不护持,散失掉了;面对自己的那点世间财,用种种方法来保护,你保护不住的。你内心护持到了,一切天龙八部都给你护持,你有了正法,你有了心,你还怕吗?你愁什么?什么都不怕。身体是假的,生命是假的,是幻化的、不实的。真正要护的是你内心的善法,是你内心的善念。念佛、念法、念僧,善护自己的意念,消除一切的障碍。

  正因为我们自己的善念不坚定、正念不坚定,人家一诱惑,听人家一催,把你自己的正念、正心就丢了,跟着人家转去了。因此,定心跟护心都很重要。

  还有发愿,我们刚信佛受三皈依的时候,没有一位师父不教你发四弘誓愿的,一定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叫四弘誓愿。一定要发愿度众生,一定要使如来的正法永久住世。要策励自己,这个愿就是促使你精进。

  同时,要发愿生生世世都遇见三宝,这是最重要的。发愿生生世世都能遇见三宝,都能生生世世如法修行,照佛所教导的,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护你自己的佛、自己的法、自己的僧,叫自性三宝。你的清净心,你的本体,那个性体,就是你的佛宝;清净心,就是你的僧宝;清净心跟你的本性结合起来,就是一切诸法,这就是法宝。因着这个而去修行,使你的自性三宝生生世世增长,直至成佛。

  之后,你别认为你修行的功德小。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议,你若是能够愿心、护心、定心、念心、精进心,这些心都保持护持很好,把这些都迴向,这叫殊胜功德。迴向给自己,又回到自心来。功德是外头的,回到自心来,又迴向给一切众生,就是自他两利。你心里头长时这样念,不舍离这个念心,一定要注意,永远不舍离三宝,念念不忘三宝。

  我们讲的这些,就叫修行,就这么样修行。就是你天天想,天天这样念,天天回护,转变你的心,转变你的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修行没有什么奇特,并不是打坐才叫修行,非到佛堂磕头才叫修行。就在日常工作当中、生活当中,你念念都在修行;端看你怎么样用心就是了,每部经都这样说。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