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合刻《弥陀》、《金刚》二经序

合刻《弥陀》、《金刚》二经序



(摘自《灵峰宗论》藕益大师著)

非净非秽,般若之体。知净知秽,般若之照。取净舍秽,般若之用。是故不以般若为导,能生净土者,未之有也。不以净土为归,可称般若者,未之闻也。

或曰:《弥陀》部属“方等”,《金刚》部属“般若”,时教既殊,旨归岂一?

余曰:甚矣,见之固也!如来一代教法,除声闻藏,余皆名“大乘方等经典”,“般若”安得非“方等”乎?从成道夜,至泥洹夜,于其中间,常说般若,“方等”安得非“般若”乎?况净土玄门,理无不该,事无不摄。从《华严》、《宝积》、《大集》、《般若》,乃至《法华》,无不导归安养。只此安养,具足横竖四种净土。而四种净土,并不离现前一念介尔之心,非横非竖,亦横亦竖。是故经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此唯心净土之诚证也。末世执迷,不达心性本来无外。说唯心便拔净土,说净土便昧唯心。安知西方极乐,广彻华藏。华藏庄严,不出心性也哉!

无我开士,合刻《弥陀》、《金刚》二经,特序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