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经句篇

经句篇

礼 敬 诸 佛



  「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泥沙土石,它有法性,法性与佛性是一个性。《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礼敬」是一切恭敬,如果对一个人不恭敬,尤其是对冤亲债主,还有忿恨、分别、执着,就没有做到「礼敬诸佛」。不但对一切诸佛菩萨、罗汉要恭敬,乃至对于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也要恭敬,因为人人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是佛,怎能不恭敬佛?所以,礼敬诸佛不分国家、种族、宗教、文化,他们统统是未来佛,我对他们的恭敬与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父母一样,绝对没有差等。能做到礼敬,就不会动念头伤害他。

   再进一步,对所有一切畜生也要恭敬,蚊虫、蚂蚁、苍蝇都是有情众生,也有佛性。牠因为过去造业重,轮为畜生,将来也是未来佛。我们明白牠是未来佛,看到之后要合掌恭敬,把牠们需要的食物放在外面供养牠。我对牠恭敬,牠对我也恭敬,彼此互相尊重。真做到了,就很容易沟通。无法与之沟通,是诚敬心不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有十分诚敬,牠会受感动,这个感动、沟通是心灵感应。

   提升一级,花草树木等无情众生有法性,而法性与佛性是一个性。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树神、花神、草木神,我们可以与之沟通,并和睦相处。我们照顾它,花开得会特别鲜美、特别香,树木茂盛,果实纍纍,它会以此来回馈、供养我们!

   不但与人能沟通,对于其他宗教供奉的神明,也都能沟通,这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宇宙的和谐无他,「礼敬」而已。只要我们能奉行,遍法界虚空界就通畅无碍,活动的空间无穷大,生命多麽充实!

   因此,「敬人者,人恆敬之」;你敬鬼神,鬼神也尊敬你;你敬动物,动物也尊敬你;你敬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尊敬你。所以,我们要想别人尊重,要先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才是真正尊重自己,爱护别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对一切众生不能有丝毫虚伪、染着、傲慢,否则这都是给众生製造误会、敌对,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轮迴。所以,能修「普贤愿」的人,遍法界虚空界的障碍全消除了。

  佛法对「礼敬」非常重视,儒家教学亦复如是。《礼记‧曲礼》云:「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因此,圣人的学问,圣人的大道,就是「礼敬」而已。

   过去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如何才能入佛的境界?印祖回答:「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恭敬是契入佛境界的不二法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第一愿。

   所以,对于误会、毁谤、陷害我的人,我真诚恭敬待之,误会就能化解,毁谤也能消除,陷害也会终止,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是真正解决问题。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心、报复心,若是心存怨恨、报复,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苦不堪言!要懂得化解怨结,就是消业障。

   现在社会动乱,大家都担心恐怖分子的报复,身心不安稳。果然契入大乘,身心就能安稳。要化解怨怼,从哪裡化解?从自己心地化解,把内心所有一切矛盾、冲突、是非人我化解了,外面则是一片和谐,天下太平。

   佛法的教学,目的是教导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一切毁谤、侮辱、伤害都不放在心中,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未来诸佛,所遇的顺逆境界都是成就我们的增上缘。儒家亦云:「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本性是善的,今天变得不善,是他的习性而非本性,本性是善的。所以,我尊重你的本性,不计较你的习性,我自己就解脱了。一切毁谤、侮辱、陷害,对我丝毫没有伤害,当然不会有报复的念头,这是自他解脱。

   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环境恶劣,冤家对头造谣生事、毁谤,处处为难,存心伤害,遇到这样的境界,应该如何对待?不起丝毫瞋恚,业障自然消除。对于所有的逆境、恶缘,心存感恩,因为它替我消业障。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一生永远感恩,多快乐、多自在!而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处顺境善缘,不起贪念,决定不迷惑,福慧就现前了。

   所以,真正消灭冲突,落实和平,从「礼敬」做起。实在讲,能做到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世间所有一切怨怼冲突自然化解。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称 讚 如 来



  礼敬诸佛是从形相上讲的,从形相上说万法平等,所以应该要一切恭敬,一心恭敬,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亦如是,真诚、恭敬心决定没有分别,永恆不变!

   「称讚如来」是从性德本善上讲的,但是凡夫虽然有佛性,现在迷了,不觉悟。儒家讲「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是迷,迷了本善,迷了性德,就有妄想;从妄想生分别、执着,就产生许多过失,过失与法性本善相违背。从众生行业上讲,众生的所作所为与本善、性德相应,我们称讚;如果众生所作所为与本善、性德相违背,我们不讚歎、也不毁谤。而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让他自己觉悟、回头,这是教育。

   佛法是身化教育、身化教学,要以真诚心感动。众生业障深重,不是几天、几个月就会回头,所以要有耐心,有时十年、二十年才会觉悟,有时到临终时才觉悟。有的人到死还不觉悟,怎麽办?还有来生、后世,佛菩萨生生世世照顾众生,总有一天他会觉悟、会回头。

   我们如果遇到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贪、瞋、痴十恶业的人,要合掌令欢喜,决定不让他生烦恼。他讨厌我们,我们迴避他;他不喜欢见我们,我们看到他就远远躲开。修养自己的道德,绝对不把他的恶放在自己心上,要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纯淨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淨夹杂」,这样我们才会有长进。如果还要怪别人,永远不能离开三途。这些道理很深广,要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广 修 供 养



  「广修供养」就是对一切众生欢喜布施供养,这是修自己也是度众生。 这一条特别重视「四摄法」,四摄法第一是「布施」。欢喜布施,捨己为人,是度自己的贪心,拔除无量劫来悭贪烦恼的根,与众生广结殊胜的法缘。对于社会也不例外,许多慈善公益事业,我们尽心尽力帮助。譬如布施医药费,照顾贫病的苦难众生,设立奖学金,照顾优秀而读书有困难的青年学子,以及照顾戒毒所的青少年,恢复健康的身心。这都属于「广修供养」。

   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入人群,把佛法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佛法在日常中表现的是活的,不是死的,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形象,与我们接触沾到佛法的气氛,他就感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因此,佛法与生活是不能脱节的,否则学佛难得实益。广修供养,也就是四摄法的布施供养。

   第二是「爱语」,发自内心爱护对方的言语,态度表现真诚的热爱。第三是「利行」,所做所为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第四是「同事」,就是互助合作,真正做到捨己为人,帮助社会,帮助众生。

   我接受澳洲几所大学的邀请,就是想把佛法、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带到学校去。他们非常聪明,接受能力很强,一说就懂,而且非常欢喜。他们懂得了,就会教导学生,影响学生。这就是「利行、同事」,都是属于「广修供养」。所以,我们供养真正的目标是供养智慧,供养伦理道德,其他都是辅助的。在佛法讲,这是法供养,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忏 悔 业 障



  「忏悔业障」是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纯粹是自利,自利当然利他。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每天要反省,好的继续发扬,过失要马上改正,明天不再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一法不是忏悔业障。「忏悔」是梵华合译,忏是忏摩,悔是悔过。「忏」着重在发露,绝不隐瞒、覆藏过失。希望人人知道你的过失,大家批评、责备、骂你几句,业障就消除了。如果掩饰得很好,把罪过藏起来,愈积愈深厚,最后就堕三途了。善事千万别让人知道,否则别人到处讚扬、称讚你,果报就报掉了,福报也没有了。因此,善要隐藏起来,福愈积愈厚;恶要发露,果报才会报掉。

   有过失要像青天白日一样,让大家统统看到。即使别人对我恶意的毁谤,自己要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罪业就报掉了。有时自己做错事不知道,别人提醒了就要改过自新,所以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是恩人,没有他,我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是无根的谣言,恶意的毁谤,这是无量劫前的业因,这是帮我们消过去世的业障。

   忍辱仙人若没有遇到歌利王,他的忍辱波罗蜜哪能那麽快圆满?释迦牟尼佛说,他本来在贤劫是第五尊佛,弥勒菩萨成佛是第四尊。但他提前了,弥勒菩萨退后了,什麽原因?就是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好缘,把自己的业障快速的消除,功德提早成就。

   所以,一切伤害我的人是帮我消业障,要感激不尽,只有报答的念头,没有丝毫瞋恨的念头;没有瞋恨,自己德行成就了。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随 喜 功 德



  六道凡夫无量劫来累积的业障习气,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慢。而傲慢裡面的嫉妒烦恼,是世出世间修养道德、学问的最大障碍。「随喜」就是专门对治傲慢与嫉妒的。嫉妒心对自己的伤害最大,对别人是毫无影响。「命裡有时终须有,命裡无时莫强求」。命中所有的,会被别人破坏,那不是命中所有的;命裡有的,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夺取,这是因果定律。

   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小人天天嫉妒障碍,损自己的德,折自己的福。佛教我们,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是伤害自己,折自己福寿。 有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做好事,我们没有嫉妒,而且要随喜并尽心尽力帮助。若自己没有力量、钱财帮助,心生欢喜讚歎,讚扬他的善心、善行、好事,其功德福报与彼相等。这好比点蜡烛,藉已经点燃的蜡烛之光,点燃自己的蜡烛,这就是随喜。

  古圣先贤常教导我们,「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件于社会、于大众不利的事情,不能随喜;只要是于社会、于大众有利益的好事,一定要随喜。我有多少力量就贡献多少,没有力量就以真诚心欢喜讚歎,也能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请 转 法 LUN



  「请转法LUN」,最重要的是「请」,请佛来讲经教学。佛不在世,就请佛的学生。现今,我们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教学,推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法LUN」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建立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标志。「轮」代表空有不二,空有一如。「轮」的圆心是空的,圆周是有。又代表动静不二,心是静的,心是空的;圆周是有,圆周是动的。因此,我们从轮上可以看到「动静是一、空有是一」,所以佛用轮做标志,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

   佛一生的教学是什麽?教导我们了解空有是一、动静是一。我们修身一定要晓得心要清淨,心不能动,不能有妄念,而身是圆周,身要运动。我们常讲「活动」,动就活了,不动就死了。而佛家修身养性的祕诀,就是身动、心不动。

   「转」是转动,就是推动,法LUN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推展多元文化的教育就是转法LUN。因此,法LUN是代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即「空有不二、动静一如」,这是大道理!

   现在很多佛教徒都喜欢做善事、做好事,什麽是第一好事?请法师讲经,因为听众不仅是人,九法界众生都在听,冥阳两利,功德无量无边,这是真正的佛事。

   所以,世间第一桩好事是教学,自己没有能力教学就请人来教;自己有能力、有财富,就建讲堂,请法师、大德、长者来讲经教学,教化一方。时间长短,视能力而为之。大家听了很欢喜、很发心,再集大众的力量,建立永久的教学机构,请转法LUN。

   现今资讯发达,我们利用网路传播来教学,只要道场有设备,讲经就不中断,网路二十四小时随时都能收看节目,所以今天「请转法LUN」比从前真的容易太多了!以前如果这些法师大德不来讲经,我们一筹莫展。现代录音机、VCD发明之后,带来了便利,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