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篇(四)

佛学篇(四)

三  世  怨




  今天这个世界上,大富大贵之人,作总统、作国王、拥有亿万财富的,都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大福报。他们着相修福,虽然这一生福报现前了,但是一享福就迷惑了,不肯再进修。福报大,造业大,这一生福报很快就享尽了。为什么?没有智慧,没有遇到善知识,所以「迷而不觉」,再加上「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多生多劫修的福,十几二十年就消尽了。福消了,罪业现前,来生就到三途恶道去了。这就是佛法常讲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时候忘记了修福,于是造作罪业;等福享尽了,罪业使第三世堕落。我们要懂得警惕才是。

(节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12-17-0612讲于2002/2/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四 种 慈 悲




  一、「爱缘慈悲」,我喜欢你,对你慈悲;不喜欢你,对你就不慈悲。这种慈悲,凡夫皆有。

  二、「众生缘慈悲」,能够推己及人,想到我喜欢的,别人也喜欢;我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为自己想,同时也能为别人想。儒家称这种人为君子、仁人。

  三、「法缘慈悲」,对于佛法有相当程度的通达明瞭,觉悟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关係,知道修行证果必须要「自行化他」。化他,实在是自度,自他不二。懂得此理,所生出的慈悲心,就是「法缘慈悲」。

  四、「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任何条件,因为情与无情同一体,还谈什么条件!经过长时间的薰修佛法,不知不觉将之变成自己思想、见解的依据。「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我是一体」,有这个念头是法缘慈悲;如果自自然然契入,连念头都没有,就是无缘慈悲。


(节录《华严经》12-17-0613【一一国土中,普演广大音,说佛所行处,周闻十方刹。】)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所知障与烦恼障




  「般若」是智慧,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是外来的。无量无边的智慧,此界、他方,过去、未来,无一不知,此乃「所知」。所知是本有的,然现在不知,不知就变成障碍,障住了我们之所知,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与烦恼障立名之用意不同,烦恼是障碍,所知不是障碍,障碍所知之障方是所知障。

  「执着」,完全是烦恼障;「分别」,一部分是烦恼障,一部分是所知障;「妄想」,完全是所知障。有人问,无明怎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愣严会上讲得清楚透彻,「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就是所知,所知就是般若智慧。在所知裡立知,犹如头上安头,即是无明的根本。例如,我现在拿一本书,大众会说「法师手上拿一本书」,这就堕到无明。这是书、是手吗?手与书这些名相都是假的,是无明。所知上不再立知,智慧方现前。

  佛法未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就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个「名」已经错了,不是事实真相。在知见上立知,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就堕到无明。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祕    藏




  何以称「祕藏」?祕是祕密,藏是含藏在自性之中。众生不能明瞭、不能理解,则称之为祕密。心性中确实包含无量无边法,用之不尽,就是藏。犹如世间的金矿,含藏黄金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不知道金矿在哪裡,就变成祕密。佛用此来比喻我们心地的宝藏,心地含藏的宝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法与世法都含藏在其中。我们只要开发自己心地的宝藏,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没有障碍。

  佛法的教学即是开发自性的宝藏,开发要用称性的工具,否则就无法开启,工具就是孝与敬。《地藏经》称为佛门孝经,孝亲尊师就能开发自性的宝藏。如果我们不能孝亲尊师,则永远在佛门之外。换言之,不能孝亲尊师,即使修学小乘也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要想证得小乘最高果位,还是要孝亲尊师。此乃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之修证,无一例外。

  《观经》云,「淨业三福」乃「三世诸佛,淨业正因」。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做到,把孝顺父母的心推广,去孝顺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确实是这样修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老师。不但一切人是老师,树木、花草哪一样不是老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甚至一微尘、一毛端,我们触目都能醒悟,那就是老师。看到树,种子是信心,根是慈悲,树身是智慧,枝干是方便,繁密是五度。在在处处只要见到了,心裡都开智慧。惠能大师见五祖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开悟,即是常生智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顺自己意思则起贪爱,不合自己意思就讨厌,生烦恼。觉悟的人,六根观六尘境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

  佛经上告诉我们,自性具足一切法,即是宝,像大地含藏矿物宝藏一样。大地含藏的宝藏用得尽,我们心性含藏的宝藏用不尽。要懂得开发!四大菩萨就是开发自性宝藏的四个法门;地藏菩萨的孝敬,观音菩萨的慈悲,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落实。四大菩萨教我们如何开发自性宝藏。这四个法门要同时用,缺一不可。佛在千经万论中所说不外如是。诸佛菩萨明白了,落实就得受用,得的是大自在、大圆满。我们迷惑颠倒,迷失自性,胡作妄为,所以搞六道轮迴,生死流转,永无出期。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常 乐 我 淨




  常乐我淨称为「四淨德」。「常」是永恆不变,「乐」是离一切苦。世间人讲的苦乐是相对的。常乐我淨之「乐」,是所有相对的苦乐皆断尽。「我」是主宰、自在之意,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尘不染,心地空寂。真心裡不能有一物,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若在其中加进一物,就错了。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菩    萨




  「菩萨」是印度话,有两种翻译,古译是「大道心众生」;玄奘法师译为「觉有情」,即觉悟的有情众生。佛在《华严经》上说,《华严经》应当传授给大心凡夫,也就是大道心凡夫,大心凡夫就是菩萨。只要发大心就是菩萨。

  「觉有情」,我们是有感情的众生,感情是烦恼,虽有烦恼但觉悟了。觉悟就是方向对了,虽然还没有入佛的境界,但是心行、方向确实是成佛的方向。像航海、航空一样,罗盘对得很准确,虽然还看不见彼岸,但是知道决定可以达到彼岸。菩萨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如果对于一切人事物清楚明白,知其业因果报,就称之为「菩萨」。对人事物都不了解,就是凡夫。菩萨是明白人,凡夫是煳涂人。地藏菩萨的名号简单介绍到此。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