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篇(四)

何 谓 经



  「经」是通题。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皆尊称为经。这种称呼是顺着中国人的习惯,佛法未传到中国之前,中国人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都称为「经」;儒家有《十三经》,道家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人对佛法尊敬,同样也称之为经。「经」,梵文是「修多罗」。

  修多罗有五义:

  一、「涌泉」,像泉水往外涌,指佛经义趣无穷,富有摄受力,愈读愈有味道。二、「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善法,读佛经之后,心善、行善,将性德引发出来。三、「绳墨」,就是标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之标准。四、「显示」,能显示真理。五、「结鬘」,结鬘是贯穿诸法。现在讲科判、章句之学,文字组织自始至终一脉相承,有条不紊,结构严谨,思想体系清楚明瞭。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中,对经有十种解释。通常以「贯摄常法」来解释「经」的意思。「贯」是贯穿,就是结鬘之意。佛的说法很有条理、很有层次,有条不紊。「摄」是摄受,就是涌泉之意,法味无穷,能摄受人心,令人读到之后欲罢不能。「常」,所讲的理论、方法永远不变,超越时空。三千年前的古人,遵循这些理论、方法修学得以成就;三千年后的今人,遵循这些理论、方法,同样能成就。古时印度人用此方法能成就,现在中国人用此方法也能成就。佛法超越时空。超时空的作品,当然是真理。「法」是法则、规矩,依照此方法修行决定成功。经典具足贯摄常法四意。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般若与智慧



  般若与智慧,意思有时是相同的,但也有差别。「般若」,依《般若经》所说,是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解作戒定慧之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定有定、慧;但是有定一定有戒,此是「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是「道共戒」,持戒就更高明。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于一切法清楚、明白,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何来执着?是故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彻底究竟明瞭宇宙人生之真相。

  实相般若起作用,有两种:「一是自受用;一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他受用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的生活,或者像果地上的法身大士,过圆满智慧的生活,与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懂得观照,方能过高等智慧的生活。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观照的总纲领。所以,对于一切法相,不分别、不执着,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天生活清淨,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

  观照般若,是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文字包括言语,是利他的,是帮助别人的。观照般若是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实相虽说是意教,然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方能破除一切迷惑。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福    报



  大菩提、大涅槃,以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与诸佛果地之智慧、功德,无二无别。若见了性,自性智慧、福报方能现前。那时,福报就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是称性的福报。未见性之前,生生世世的福报是修得的,修得的福报用得尽。譬如我们有家产,家有金矿储量非常丰富,生生世世用不尽。可是现在金矿被土岩石掩埋,没有开採。我们身无分文,要去打工,赚一点钱过生活,虽有亿万家财却得不到受用。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功德、财宝,就像金矿没有开採一样,所以现在很苦。

  真正觉悟的人,只想今天一天的受用,决不会想明天,想明天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今天生活所需有多馀的,布施给别人,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明天怎么办?明天会有更多财富。何以会有更多?种福,福报永远增长,不会消失。我们看到世间有财富的人拼命积蓄财富,不肯做社会福利事业,不肯帮助贫苦的人,过不了几年,就家破人亡,财产都失去了。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皈    依



  「大皈依」,回归自性。此句就是皈依三宝的理论依据。一、「皈依佛」,佛是自性觉。自性周遍法界,故以光明云显示。凡夫迷失自性,招来无量无边的zai 难。性虽无相,然能现一切相,所现之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众生不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而生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病。自己身体有毛病,自己受苦。所以,众生受苦,佛受苦;众生得乐,佛得乐,实为一体之故。

  阿弥陀佛是谁?自性弥陀!毘卢遮那是谁?自性毘卢遮那,正是自己!如果我们醒悟过来,懂得虚空法界都是自己,大慈大悲全体显露,对于任何人事物自自然然都爱护。爱怜之心、关怀之心、帮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么彼此!你恭敬、讚歎我,我爱护、帮助你。你毁谤、糟蹋、侮辱我,我依然爱护你、帮助你。为什么?你迷,我不迷。迷的人分自、分他,悟的人不分你我,同体关怀。

  诸佛如来讚歎释迦佛在五浊恶世出现,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此话意义甚深。刚强难化的众生,迷惑颠倒,堕地狱、变饿鬼,是自作自受。佛能够帮助的是教诲、开导,说明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要觉悟,要回头,回头是岸。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性德,本经用「光明云」来表,《华严经》用「大方广」来表。诸位要明瞭此段十句光明云含摄全部《华严经》,《华严经》含摄全部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全部含摄在十种光明云之中,一法不漏。我们要能体会此段之深意。

  二、「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自性觉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后得智、权智。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诸实践,那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就超越十法界。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法身大士无二无别,我们并没有证得法身,可是与法身大士真的是惟妙惟肖,这就是《华严经》讲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决定生实报庄严土。四土、三辈、九品,我们统统有分。善导大师之前的古大德常说,上三品都是菩萨往生的,凡夫没分。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说「九品往生都在遇缘不同」,此话说得好。我们是凡夫,遇到的缘殊胜就能上品上生。菩萨若是未遇此殊胜缘,可能是中下品。「都在遇缘不同」,真是平等法。

  要解决现前的社会问题,解决众生无量无边人为的zai 难、自然的灾害,就要从心理上做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一定要爱世人,把爱护自己的心扩大,爱护一切众生。果然如此,所有一切zai 难就都消除了。迷惑颠倒之人,只知道自己没有别人,甚至于做损人利己之事。真正明白人知道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损己,利人才是真正利自己。佛法首先要把我们的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才是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见,乃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据。

  三、「皈依僧」,僧是淨。用现代话说,僧是社团、团体。佛法裡四个人称为众,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工作,就是一个小团体。这个团体的人都能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团、僧众。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淨圆满,这个僧团是天上、人间一切团体裡最值得人尊敬的。团体再大,人众再多,意见不和,就不是僧团。有意见都是妄想、分别、执着,自性之中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檀    那



  「檀那」是梵语,意为布施。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世尊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种布施具足。讲经说法用智慧、体力,这是内财布施。所说的理论与方法,是法布施。众生依法修行,能离一切忧悲、苦恼,知道脱离轮迴的道路,则是无畏布施。以上是诸佛菩萨所做的三种布施。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启    请



  当年,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成佛之后就要教化众生。然教化众生须有人启请,若无人启请,佛就无能为力。世人谁认识释迦牟尼佛!谁知道佛是大智慧的人、人天大导师!世间无人启请,佛就要入般涅槃。淨居天人见到了,立刻启请,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三百馀会,因此我们要感激淨居天人。他们也很慈悲,怜悯一切苦难的众生,所以启请如来说法。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