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表法篇

表法篇

学 习 菩 萨



  修学佛法一定要真正做到无私无我,融合诸佛菩萨为一体,这是真正懂得修行。怎麽融合?学习弥勒菩萨量大福大。中国人塑弥勒菩萨是塑布袋和尚的相,那个大肚皮是代表「量大福大」。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我们真正时时刻刻能有孝敬心,就是地藏菩萨。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主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节录自《华严经》12-17-307【佛昔劫海修诸行。称讚十方一切佛。故有高远大名闻。此智慧王之所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表    法



  《华严经》是佛家究竟圆满的教学,所以这裡面大小乘十个宗派,思想、方法、境界圆满具足。显教裡面,我们看到《华严经》用「十」表法,十代表圆满,这是显教的圆满。《无量寿经》上的「二十一俱胝佛土」,就是用二十一表法。十六、二十一是密宗裡代表大圆满。所以,《华严经》裡面,有显、有密、有禅、有淨、有戒、有教,佛法十个宗派统统具足,称作「圆满的教学」。

(节录自21-8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名    号



  诸佛菩萨的名号皆是随时、随地、随缘而建立,并无一定。不但佛菩萨名号如是,身相亦是随缘变现,正是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什麽样的名号利益众生,他就建立什麽样的名号。因此,佛菩萨的名号、身相皆因众生而建立,也就是说佛菩萨的名号、身相皆是度众生的一种方法,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何尝有相?到我们世间来应化,此世间的人妄想、分别、执着很重,佛就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满世间人的愿望,所以相是这麽建立的。

   名号也是如此,名号是纠正此时、此地众生最严重的业习病根。佛观察此世间的众生,习气很重,烦恼很多,尤其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心不清淨。所以佛的名号上就用「释迦」,释迦是梵语,译为「能仁」,就是仁慈,对待人能仁慈。我们念释迦牟尼佛,就要想到我处事待人接物要仁慈,真正存心关怀别人,爱护大众,全心全力协助一切众生,这就是释迦的意思,念这个名号就有无量功德。「牟尼」是「寂默」,就是清淨心,对自己心要清淨,对别人要仁慈。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名号的意思,名号是治众生病的。

   南无本师,南无是皈依、礼敬;本师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什麽?是仁慈、是清淨。我们要懂这个意思,天天念仁慈、念清淨,一定要把自己的仁慈心、清淨心念出来,是名真念佛。由此可知,佛菩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功德何在?把自己真心本性的智慧德能念出来。能仁、寂默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今天我们忘失了,佛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常常忆念,忆佛念佛,佛是自性佛,不是外面的佛。「自性弥陀,唯心淨土」,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自性释迦?念观音菩萨,自性观音。我们这样念佛方得真实利益。

   诸佛菩萨名号千差万别,都是依智慧、依他的行德而建立,目的在对治凡夫的烦恼、习气、愚痴。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17【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普清淨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 )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淨    空



  我们今天心心念念,是向全世界弘扬佛法介绍淨土,我们没有别的,名闻利养是一无所求,丢得乾乾淨淨的,所以我说我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淨空,不能有一丝毫留恋,统统放下。

(节录自20-13-0407 )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香」,浅说是戒定真香,说得深一点,就是佛法常讲的「五分法身香」。我们供佛,香是最普通的。但是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不是多烧几支香,佛菩萨就会多保佑你一点,没有这个道理。香表的意思很多,最浅显的是表信香。换言之,我们给佛菩萨、天龙鬼神传达讯息,第一就是燃香,他们闻到香气就知道我们要做些什麽事。

  香表信的由来很古老,在上古时代,人就知道用烟火来传递讯息。在中国,长城是古代国防的防御工事,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烽火台。烽火台是做什麽用的?实在讲与我们用香炉的意思一样,它是燃烟火传递讯息,速度也相当之快,几个小时就可以知道几千里之外的讯息,这是传递警报。

  除表讯息之外,在佛法裡面特别还表戒香、定香,即讚佛偈裡面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称为「五分法身香」。由此可知,我们看到香的烟飘浮在空中,闻到香的味,就要想到信心、持戒、修定、求解脱、成就解脱知见;解脱知见就是般若智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并懂得它的表法,这一炷香燃在那裡,我们自己真正得利益。佛用许多道具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使我们见色闻声都不忘修道,都不忘把心安住在道上。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1【香焰光幢菩萨摩诃萨。】)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宫    殿



  在古时候接待大众的地方称之为「殿」,私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跟堂意思相同,现在多半称为堂,讲堂、会堂。在佛法裡面宫殿有表法的意义,「宫可覆育,即是慈悲」,宫有覆盖,使我们避免日晒雨淋,让身心得到安稳,这是表慈悲。在从前帝王时代,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大殿就是今之会议厅。从前皇帝每天早朝,早朝就是现在讲的会报,各个单位今天有些什麽事情要处理,都要报告给皇帝听,所以殿堂是会报办事的一个场所。我们讲经说法,群众集会的地方也叫殿堂,但是习惯上我们都称为堂,而不称为殿,只有帝王才称为殿。佛在此地用殿堂表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心地清淨寂灭,不生烦恼,不生忧虑。这是有表法的意思。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07【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