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辨别正法与邪法

如何辨别正法与邪法


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讲末法时期,也就是讲我们现代,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辨别?世尊慈悲,给我们说出了「四种清净明诲」,就是邪正的标准。总的来说,依照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契入的境界与经典上所讲的相应,这就是正法。如果我们废弃了戒律,曲解经典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佛菩萨的境界完全相违背,就是邪法,所以我们也很痛心。这么多年的修学,总算是幸运遇到真正善知识,接受老师的指导,最后老师教导我们,发心做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尊崇大师的教诲。大师一生的行持,他老人家常说的四句话就全代表了,这四句话是大师的传法心印,要普遍弘传,谁能够接受,依教奉行,就是大师的法子,传法弟子,这是正法。大师常说的四句话,我相信诸位都知道,很多人也都能说出,即「敦伦尽份,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敦伦尽份,敦是和睦;伦就是人际关系,天伦,天然的,这不是哪个人发明、创造的,哪个人制定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统统能做到了,这叫敦伦。尽份,我们在讲席里也多次提到,劝导大家,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有正当的职业,无论你是哪一个行业,你自己要把本份做好,与不同的行业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天下就太平,这是敦伦尽份。儒释道三家都讲究这个,尤其儒讲得透彻。这一句要做得圆满,我们说个很具体的,就是把《弟子规》伦理道德的教育落实了,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敦伦尽份这一句就做到了。

闲邪存诚,邪就是邪道,邪知邪见、邪说邪行,这两个字要做到,标准就是《太上感应篇》,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我们用什么来闲?闲是防止,防止邪知邪见、邪说邪行,要用因果教育,人人明因果,就不敢有邪念、有邪行,因为会招来恶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存诚,诚是真诚,真诚表现在哪里?在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诚!

所以大师这两句话,就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极力提倡的扎根教育,儒释道的这三个根:敦伦尽份,儒的根;闲邪,道的根;存诚,佛的根。你不从这上去认真做,这两句话念得很熟了,还是没法子落实。所以这三个根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算圆满了。有这个基础,大师引导你归心净土,劝导信、愿、持名,这是净土的三个基本条件,古德讲三资粮,信、愿、行,持名是行。对于净土法门要生起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求生净土,我们真信,十方诸佛赞叹,就是帮助释迦、弥陀劝人,十方佛都劝,怎能不信?要发大愿,发菩提心。



如果真能依照六祖能大师的这个四句话,我想我们大家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善果。能大师说「圣人求心不求佛」,为什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求佛向外了,求心是向内的,心本来是佛,不是心外有一个佛。所以求心是求真佛,求外面佛往往着相了,是妄想当中去立了一个佛,未必是真的。

所以下面这句话说得好,「愚人求佛不求心」。我们今天到底是求佛,还是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佛名经》云,这个云字,现在很多地方都把它搞错了,要注意把它修正过来,这是简体跟正体的混淆,混淆不清了。

这一段是我们眼前修行重要的开示,我们大家,我不说外人,真的疏忽了。我们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为什么效果不彰,原因到底在哪里?这都是感应。云南同学在《坛经》里面看到这四句,供养我们大家。

经教里头像这些话世尊真的常常说,大乘经里头到处都能看到,可见得这是佛陀重要的开示。佛法就是心法,离开心没有佛法,哪来的佛法。佛是觉悟,大彻大悟,觉悟是心。六道凡夫迷在妄想颠倒之中。妄想,大乘经又称它作无始无明,迷了。

要知道心本来是觉悟的,心是真的,真的永远不会变,它怎么会迷。佛对愚人说迷,不说迷他不懂。怎么迷的?一念不觉。佛说得很多,但是一念不觉不容易懂。佛没有说错,只是我们听不懂,什么叫一念,这个概念我们没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要返妄归真,中国圣人说得好,「克念作圣」,念是妄念,你能把妄念克服,你就是圣人。凡夫随着妄念转,苦不堪言,圣人能克服妄念,妄念没有了,正念就现前,那是圣人。妄念是烦恼,正念是智慧,佛家的名词叫菩提。转妄成真,这叫学佛!克服的具体方法,就是放下欲望,欲望不是真的。佛法里面常讲五欲六尘,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种,世间人都喜欢,财色名食睡。可是佛经上讲,这五种是什么?叫地狱五条根。这五样东西是人的一生不能缺少,你没有办法离开它,佛教导我们,对这五桩事情适可而止。什么叫适可而止?日常生活用它,不起贪心、不生瞋恚,喜欢它,没有贪恋,讨厌它,不发脾气,这就叫适可而止。对它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这叫不痴。自己的态度,无论是生活、待人接物要谦卑,对人对事要恭敬,没有傲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你看贪瞋痴慢疑就没有了,那你过的生活是正常的生活,你过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六集)2010/8/15 檔名:02-039-0116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