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慈诚罗珠堪布:因业力故,不得解脱

慈诚罗珠堪布:因业力故,不得解脱

那我们怎么样子修出离心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要为什么没有解脱?我们为什么没有解脱?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解脱了,是什么东西不让我们解脱?非常地重要啊。就像抓老鼠的老鼠板,老鼠一碰到这个板,小木板,老鼠就粘在这个上面。为什么呢?这上面就有胶水,所以把老鼠粘在这上面,老鼠就没办法脱离。

  那我们今天就是粘在轮回当中,我们脱离不了,那么就是粘老鼠的胶水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西方宗教它认为是上帝,但是佛教根本上不承认,它尊重这种说法,比如说成千上万的人他相信上帝的存在,然后上帝住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人的幸福、痛苦都跟上帝有关系。那佛教他尊重你的想法,但是佛教它自己不承认。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根本就不认为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的一个万能的神来救我们,他觉得没有这样子的,没有这样子的救世主的存在,一切都要靠自己。

  今天我们不解脱,然后没有钱的时候也痛苦,稍微有一点点钱也痛苦,这是什么原因?也不是因为造物主安排我们去受苦,也不是某一种神,一个万能的神的安排,他不认为这个,这个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更跟任何鬼神没有关系,这是一个跟谁有关系?跟自己有关系。那么我们现在要去寻找我为什么不解脱的理由,这肯定是有一个理由的。否则的话,为什么如果没有理由,那解脱就全部解脱了,因为没有理由也可以解脱,如果不解脱,我不解脱的话,那释迦牟尼佛也不能解脱,为什么?没有理由也就不解脱,所以这个是逻辑上不成立的,所以解脱必须有一个解脱的原因,不解脱轮回也有一个轮回的原因,这肯定有的。

  但是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因果,我们平时比较不容易知道,那我们这时候就是要看佛怎么说,因为佛他是过来人。过去他也是一个人,不但是人,而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地狱。他堕过地狱,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发菩提心,有这么大的慈悲心呢?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地狱里面受过苦,就是这样。

  佛陀的故事里面,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他堕地狱了,在地狱里面他跟另外一个人,两个人就在拉一个很重很重的一个车轮,然后满地都是烧红了的铁,左脚放下去就冒烟,把左脚烧掉,右脚放下去就是右脚冒烟,烧脚。就是一个这样子的地方,这样子的环境里面,然后拉一个很重很重的烧红铁的车轮,然后两个人拉也拉不动。然后这个时候呢,这个时候不叫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那个人就想反正我们两个人拉也就是拉不动的,那这样子干脆我拉就可以,他希望另外,另外那个人,他希望把他放出去。

  佛陀就是有了这个心以后,他就告诉这个地狱的人,车轮我来拉,你就把我的另外伙伴让他出去,放出去。但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有一个这样的心,有一个慈悲心而已,实际上每个人都自己在受苦,其实地狱也是一个像做梦一样的这样的情景,这里面没有真正的人来把你关住在这个地方。但是因为佛陀那时候有了慈悲心,然后他请求地狱管理的人,然后那个人一下子就生气,用铁锤打在佛陀头上,然后平时地狱的人是不会死的,他不会死,他还要继续生活的,但是因为这一点点的慈悲心,他立即就死了,死了,然后再做人,做天人,然后佛陀的这些慈悲心从此开始的。

  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当中,他第一次想去修行,要成佛,念头从哪里来的呢?他当年是一个太子,大家都知道这个太子。这个国王,这个地方现在是尼泊尔境内,叫迦毗罗卫国,那么这个国王净饭王的王子,然后王子出去旅行的时候,然后就是在城外看到了很多很多贫穷的人、病人、老人,然后也看到很多人的死亡,都看到了。看到了以后,他开始生起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慈悲心,他就觉得无论如何他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他把皇宫里面的这些荣华富贵全部放下,一个人就逃走。净饭王他知道注意到这个事情,然后把城门全部关起来,把太子日日夜夜24小时守着,但是最终还是逃出去了。

  所以我们过去对宗教的这种解释是什么呢?很多人说宗教,任何一个宗教都是恐慌当中产生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这些人,因为他们不了解大自然,然后很多大自然的,比如说打雷、闪电等等等等,他们自己解释不了,也解决不了的时候,然后就创立了一种宗教,然后某一种神来帮他们解决,这是种自我的安慰。过去我们是这么解释的,当然有些古老的宗教、原始的宗教,我们不能排除以这样恐慌的心态当中产生,然后他就是一种自我安慰,这个不能排除。但是佛教他不是恐慌当中产生,而是慈悲心当中产生的。

  释迦牟尼佛开始,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不是在天堂里面,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在地狱里面就产生了这种救人的这种心,慈悲心。这是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个这样子的痛苦,所以他就有这种悲悯的心,如果他从来都不知道人世间痛苦是什么样子,那他有这样子的心吗?不会有这样子的心,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了,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开始有这种想法,然后通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最后佛陀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在印度菩提迦耶成佛的就是那一世,也是因为慈悲心而修行,不是因为恐慌,因为害怕大自然,因为大自然的某些,比如自然灾害解决不了,然后就为了自我安慰,找一个这样子的方法来安慰自己,他不是这样子,是一种真正的慈悲心当中产生的一个方法,叫做佛教。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学佛的第一步是生起出离心,知苦离苦。然而,厌离轮回,追求解脱,又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

  说实话,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轮回只是一个概念,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或者可以干脆把它比喻成一座监狱,里面的囚犯分成六个等级,享受不同的囚犯待遇。最低级的,地狱里的重刑犯,没日没夜上酷刑。比他们稍好点的饿鬼和畜生,活着尽挨饿受苦,终日为了争抢一点可怜的食物打架,打得你死我活。从人往上,算有点尊严了,可也好不到哪里去:人活着大部分时间在发愁或在生病,对阿修罗而言生的乐趣在于争斗,天人是无所事事混日子,都很没意思。尽管如此,这种等级的划分如果是一经确定永远有效的话,能一直做个高级囚犯也不坏,但问题在于它不是永远有效,囚犯们得轮流到各个牢房去受苦。所以如果想一直活得舒服,还是应该脱离这个叫轮回的地方,而那种一直都比较舒服的生活状态就叫解脱。

  很难说,这样去理解轮回和解脱是不是对真正的解脱会有所帮助,因为这个“轮回”只存在于佛教知识的范畴里,充满其间的痛苦也只停留在你的概念里。“轮回及其痛苦”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差不多只有在百忙当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功课的时候,才会想起还有“轮回”这么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这时候,你或许会想:“是呀,轮回是个可恶的东西,的确应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去摆脱轮回寻求解脱。解脱后就过上幸福生活了,这辈子不会再生病,永远不衰老,夫妻恩爱,子女乖巧……反正现在生活中所有麻烦、发愁的事都没了,做什么都称心如意。下辈子起点更高,从一开始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那恐怕没有比这种解脱更真实的轮回了。

  佛陀初转 fa 轮,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苦,代表我们的一切经历都不离痛苦的本质。集,痛苦的成因。灭,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的方法。实际上这就是解释了什么是轮回,轮回是怎么来的,是否有可能结束轮回(即解脱),以及如何解脱。虽然在四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但佛陀在宣讲这两对因果时,却是倒过来先讲果再讲因,这是因为在实际修行中,是按苦、集、灭、道的顺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顺序来修的。你先要认识到六道轮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都具有苦的特质,这个“苦”不仅包括粗大剧烈的痛苦、伤害,也包括细微的不适、不如意等等。当你对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正确认识,远离痛苦就成为一股强烈的意愿,它让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生命中无所不在的缺憾——苦。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后,才会知道原来苦是有可能终结的。于是,你通过各种途径远离痛苦、趣向安乐。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所以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心,相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会消失,如果没有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支持这种信心,我们恐怕很难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这也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先讲灭、再讲道的原因。

  解脱之道始于对苦的正确认识,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从正确认识痛苦着手,脱离轮回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觉得轮回真有那么苦。虽然你也承认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东西会带来痛苦,应当想办法远离,比如zai 难、暴力、贫穷、疾病等,但生活也有美好积极的一面,像爱情、亲情、理想等,至少这些东西还是值得去追求和拥有的。所以,只需运用佛法重点对治生活中痛苦、阴暗的层面,在遇到困难或倒霉的时候求助于佛法,请佛菩萨帮忙渡过难关就可以了。佛法讲离苦得乐,痛苦了才用得上佛法呀,而无灾无病、春风得意时,只宜尽情享受生活,才不愧到人间潇洒走一回。——大概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你看现在书店里有关佛教的书籍,经常是和心理治疗、心灵鸡汤、励志之类的书摆在一起的。他们说,在你失意、痛苦的时候,看看佛陀是怎么教你舒缓情绪、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修习佛法确实可以达到远离怖畏、病痛、沮丧等等目的,佛门有求必应,此话一点不假,但如果你只为求这些而学佛,那就是大材小用了,你能从佛法中得到的利益远远不止于此啊!

  有些人或许并未遭遇不幸,不需要佛菩萨来救苦救难,但却“聪明”地发现佛法另有用途:它能帮助你获得别人的肯定、赞叹和供养。如果你去求一点法,装模作样地修修行、闭闭关,或者把刚刚从上师那里听来的佛法,现买现卖、神气活现地跟其他人讲一讲,自我推销一番,把周围的人都唬住,到时候自会有人把鲜花掌声、衣食供养送到你面前。我很怀疑这样做的人会相信因果,靠贩卖佛法换取名闻利养,果报之惨烈无法想象。

  当然,多数人不会抱着这种心态和动机去学佛,却也不是为了解脱轮回去学,而是像世间一般不学佛的人所追求的那样,为了今生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接着享福。

  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修行,哪怕修无上大圆满法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

  实际上,在轮回中追求圆满,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迷惑。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生活里之所以问题不断,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果都想到做到了,事情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于是我们很努力、很用心地去生活,可不论我们多在意保养、锻炼,身体照样会生病、衰老;不论我们多么爱身边的亲人,他们早晚还是会与我们分离。事业,家庭,一切,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常有人跟我诉说生活中的痛苦烦恼,事业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失眠厌食等等,希望我能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把这些麻烦都解决掉,像看医生那样,得到一系列建议,然后按照步骤一二三四、一步一步去做,然后就万事如意了。我想我大概常常让他们失望,因为我总是说:“对生活要求不要太高了,好好修行呀!”我希望他们少受痛苦,但我更希望他们明白:“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烦恼无尽的纠缠,这就是生活。”

  无始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自己能过得更好、更安全、更快乐,然而这种追求至今没有结果。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如果我们不纠正两个错误,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错误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错误是只想自己快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