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真正想有成就的人,不能不做一个大的转变

真正想有成就的人,不能不做一个大的转变

我们讲自性的德能,眼见见遍虚空尽法界,没有障碍。我们现在这个「见」很可怜,隔一个墙壁,墙壁那边我们就看不见,甚至於隔一张纸,纸的那一边就看不见了,我们的见有碍,佛的见没有障碍。没有障碍是本能,我们今天本能丧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告诉我们,「出现品」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一切众生自性跟佛没有两样,同一个性体,自性里面的功德,大家都一样的。佛跟众生平等,具足般若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相就是相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语道破,佛跟众生是怎么回事情?一句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把自性迷失掉了。自性的性体你没有办法觉察到,自性的德用完全迷糊、不见了。实在讲,不是不见,是变质了,把无量的智慧变成了愚痴,把无量的德能变成了贪瞋痴慢,把无量的相好变成了五浊恶世。怎么变的?唯识所变。什么叫「识」?妄想、分别、执著是「识」,妄想是阿赖耶,执著是末那,分别是第六意识,变成愚痴、变成烦恼、变成恶报,这么回事情!哪一天你开悟了,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统统放下了,不再有这些东西,心里头真正清净,恢复到清净平等觉,那个时候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境界转过来了。

  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我们真正想学的人、真正想有成就的人,不能不做一个大的转变,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哪里转起?我常常奉劝同学们:从自私自利转起。我们今天转不了,就是过分的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自己以为放下了,实际上你一分一毫都没有放下。为什么?不能随缘,不能够恒顺众生,没有放下。念念之间,自己都是高人一等,自己都在那里享受特权,与众不同,没放下。真正放下的人,一定跟大众和光同尘,没有自己。大家说好,都好,一切随顺,随顺里面具足真实智慧、具足无量善巧方便,成就自己的大智、大德、大能,天天在增长。奈何习气烦恼在当中障碍,心里面想,可是事实上做不到,麻烦在这里。所以修行修什么?克服自己,要做克己的功夫。恒顺众生,就是恒顺性德;不能恒顺众生,就是违背性德。违背性德是迷,恒顺众生是觉悟。这里面有真实的智慧,六道里面的众生不能够理解。

  怎么精进法?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听从佛陀的指导。经典上指导我们,经典太多,不晓得从哪里学起?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提出修行五个科目,好记!我们五个科目提出来之后,洛杉矶的印海法师看到,他欢喜赞叹,跟我讲:「净空法师,你这个方法简单明了、好记好修。」对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这简单: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一定要念兹在兹,要真正去落实,不能落实又有什么用?这五个科目要记得很熟,实在讲不难记。三福十一句,每一个同学都很熟,六和,这还有什么问题?三学是戒定慧,六度很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常常念的。我们必须念念落实,能帮助我们见性。这五个科目全是性德。如果见性了,这些东西自然具足,真的是痕迹都没有,自自然然圆满具足。我们现在没见性,这是诸佛如来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学,我们依照性德来修。性修不二,修成了就见性,这一点都不假。


佛是究竟通达明了,我们现在是才听说,想学习,是不是真的学习?这得问自己了。真的学习从哪里学习起?从放下学起。放下自私自利,我常讲的,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一直到如来地,还是这句话,还是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一句。我们自己以为放下了,再进一步才知道,还有很多并没有放下,再把知道的再放下;再进一步,又发现还有没有放下的,到如来地才真的放下,真的没事了。

  如来地,这概念也要清楚,什么地是如来地?初住菩萨就是如来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天台大师讲的分证佛,那就是如来地。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头讲得很清楚,《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指的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诸佛如来。所以《金刚经》上那代表般若,《般若经》上讲的诸佛如来就是《华严》里面讲的法身菩萨,四十一位都叫做诸佛如来,如来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如来地。我们禅宗里头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如来地;如来地里面还有等级,四十二个阶位,最后那个是究竟圆满的佛果。




「至於《嘉祥疏》曰:证果,无有形色上下好丑之异。洞达是智。无边际是真谛境」。《无量寿经义疏》,唐朝时候嘉祥法师的著作。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真的证果,证果是什么样子?对於整个宇宙万事万法再没有分别执著了。想想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於是万事万物不会再分,形是形状,色是色相,不会有这个概念,也没有上也没有下,这上下就是高低,也没有好丑。为什么?完全是清净心照外面境界。境界是平等的,众生跟佛平等,怎么平等?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不但人,佛跟人是自性变现的,诸天、修罗、罗刹也是自性变现的,畜生饿鬼地狱,乃至於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变的。如果从自性上来说,这就是前面我们念过,自然之有根本。所有一切现象,自然,自然发生的,所以自然中自然相。自然就是没有人造作,没有人去设计,没有人去制造,自自然然发生的,完全是自性性德的流露。从性德流露出来的一切万法,确确实实是自然中自然相。

  菩萨面对这些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像一面镜子照所有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镜子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古人教导我们用心如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诸佛菩萨。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还做不到,法身菩萨,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菩萨。如果他有分别执著,他不能见性;如果他有起心动念,他也不能见性。起心动念的菩萨,地位相当高了,别教三贤,还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登地了,初地以上了。在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了,所以《华严经》上常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圆教讲的,不是别教。别教法身大士只有初地到十地,等於圆教初住到十住。往上提升一级,圆教的初行就是别教的等觉,十行初行,二行位就是别教的佛,你说这个地位多高。

  我们对於这桩事情,是听佛讲经说法,我们明白了,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为什么不能?我们的分别执著放不下。我们自己以为放下了,实际上没放下。这个一定要知道,没放下的就是凡夫。别人恭维赞叹我,我很欢喜,这不行,你看你还是有分别、还有执著,你还有上下、还有好丑。别人毁谤我、障碍我、陷害我,听了心里还是有一点难过,比一般人好,有修养,没有完全放下,一百分里面放下了八十分,还有二十分没放下。难!太难了!放下八十分,这就相当好的修养了,可是在佛法里不行,佛法这个障碍还非常严重,佛法要求彻底放下,百分之一不能留,千分之一也不能留,要放得干干净净,这想真难。好在我们很幸运,遇到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保平安,遇到他问题真解决了。往生到极乐世界,那是叫移民,这个地方修学困难,障碍重重,到极乐世界去没有障碍。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很简单,只要真正相信没有怀疑,真正发愿我真想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无量无边法门只有这一门,我们具足它所要求的条件,我们决定一生能够往生。这个法门稀有难逢,难信易行,信真难,做起来太容易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七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