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宣化上人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  


    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位大圣人出世,就是孔子。他一生极力到处宣扬「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的学说,可是不受欢迎,处处受排斥。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贯彻始终地提倡大同之道。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不遗余力。他有「教不厌,学不倦」的精神。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实行家。孔子晚年删《诗经》、制「礼乐」、着《春秋》--诗、书、易、礼、春秋,即现在的五经。 他的学生有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礼」是婚丧祭祀的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写字;「数」是算数。必须样样精通,才能成为完人。 孔子的教育方针--「因人施教,以身作则。」他的学生分为四大科:

    (一)德行:有颜回、闵子骞。

    (二)言语:有子贡、宰我。

    (三)政事:有子路、冉有。

    (四)文学:有子夏、子游。

    孔子卒后,分为两派,曾子主张「传道」,以孟子代表,后为正统。子夏主张「传经」,以荀子为代表。「传经派」兴于汉唐清三朝代;「传道派」兴于宋元明三朝代。 世界上的事理,都有相互的关系,好像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是互相帮助。「儒教」如同启蒙的小学,「道教」如同中学,「佛教」就是大学。三教道理都有关连,可是小学生不知中学的教科书,但是大学生可知中小学的课程。 「儒教」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建立好人格。「道教」一半重于建立好人格,一半是修出世法。所以道士不剃头发,与在家人一样,但穿古时隐士所穿的衣服。「佛教」则剃发除须,穿坏色衣,不注重外表,可是袈裟不离身,现比丘、比丘尼相。佛教是修出世法的道理,是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另外有佛法?也不是的。只要将世间法认识清楚了,不被其所迷,就是佛法。 有人主张「三教合一」。所谓: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这就是表示如是道。佛教之根本,发起信仰之肇基,乃是在儒教,必须读书,明理,先学如何做人,然后再依法修行,所谓「归原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学佛法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