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弘一大师:做人十大要诀

弘一大师:做人十大要诀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