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星云法师:神通究竟何价

星云法师:神通究竟何价

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迹。二人决定分手各自寻师访道,并且相约将来彼此有成就时再互相切磋。

师兄性喜神奇怪异,因此礼拜一位五通仙人,学会了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等五种神通,并且时常行走人间,显现神通,赢得万人的惊叹膜拜,俨然一代教主。师弟本性恬淡知足,皈投在佛教僧团,每日诵经念佛,作务修福,丛林四十八单工作,样样发心。

岁月悠悠,几易寒暑。有一天,师弟奉常住命令,过江要到对岸小镇为信徒祈福。师弟一路迤逦,信步走到江边,只见千万条的垂柳把江畔妆点得绿意盎然,碧波上水鸭悠游戏水,陶然忘机。蓦然从林荫深处走来一位身着道袍的道人,大步地向江边走来,看到正在候船的师弟,热情地握住师弟的双手,惊喜地嚷着:

「师弟!怎么会是你?」

师弟仔细一看,果然是二十年不见的师兄,虽然身材伟岸如昔,但是岁月早已写在脸上皱纹,两鬓星霜点点。师弟也欢欣地拍着师兄的肩膀,雀跃地说:

「太意外难得了,转眼间二十年都过去了,师兄你还是老当益壮,不减昔日威仪。 」

「想当年我们师兄弟同时拜别师门,到四处去寻师访道,不想二十年后却在江边不期而遇。这二十年之间,你遇见了什么名师,学了些什么法术?不妨说来听听。」

「我没有学到什么法术,我只不过在佛教的僧团学一些佛法,平日搬柴运水、听经闻法、闲来看看经藏,我只是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已。」师弟一派闲雅笃实,淡淡地回答。

「想不到二十年不见,我以为你有不凡的表现,原来也不过是个饭囊子。」师兄一脸鄙夷的神情。

「喔,师兄你这二十年又完成了什么辉煌的道业?」

「说起我的成就,那可就不得了了!我和五通仙人学了五种神通,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只要运用天眼通都能一目了然;相隔多少重的墙壁,我的天耳通都能听得、现在、未来的事情,我只要进入宿命通,便能历历如绘,浮现眼前;说起我的神足通,那可厉害了,不管千岩迭幛、江河大海,我都能自在飞跃,如履平地。如何,你要不要见识见识我的广大神通?」师兄一副洋洋得意、跃跃欲试的态度。

师弟不置可否地报以轻笑,两师兄弟谈话间,船家摇着橹桨,「咿哟!咿哟!」嘴里吆喝着,慢慢划到了岸边。师兄撩起道袍,双手打揖,对师弟说:

「师弟!我先走一步。」

随手摘下一片嫩叶,抛向浩瀚的江波上,双足一蹬,脚尖轻踩着叶片,凌波虚渡,渡到彼岸,踏脚处如蜻蜓点水,随点随化,了无波痕。师弟唤来船家,跳上木船,缓缓地荡去,轻风徐来,桨过处,画出一圈圈的涟漪,时有鱼儿跃出碧波,轻轻撞着船头,远处长满芦苇的沙汀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一幅祥和如画的美景。师兄站在对岸的阜丘上,摇幌着双手,高声呼叫:

「师弟!快来哟!」声音回荡在辽阔的江面,飘飘渺渺,断断续续。

木船慢慢地靠岸,师兄不等师弟站稳,便迫不急待地问:

「怎样,我刚才的神足通你认为如何?」

师弟付了五分钱的船资给摆渡的老儿,然后慢条斯理地对师兄说:

「你修了二十年的神通,我只花了五分钱,一样可以渡江。神通究竟何价?个中的道理不是至为明白吗?」师弟的话如雷鸣般撞击着师兄,师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惊愕嗫嚅,无言以对。

世间人每以神通为珍异神奇,有人甚至为了追求神通而误入歧途。其实科技昌明的现代人,每天不正在享受神通的生活吗?电话千里传言譬如天耳通,电视屏幕如见其人就是天眼通,飞机翱翔天际就是神足通。有了神通生活反而不自在,譬如有了他心通,别人对我的好恶毁誉,心知肚明,日子就过得不逍遥;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大限即将来临,寝食难安,日日如服刑。何况神通不能消除烦恼,神通不能超越生死业力。佛弟子不追求神通,佛弟子追求的是勘破生死烦恼的智慧。

TOP

摩诃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世尊多次警告他,不可随便显现神通。为什么?因为神通不是人人皆有,若是乱显神通,惊世骇俗,就会令世人迷于神通,崇拜神通。那么有神通的人,就很多人供养;没有神通的,可能就没人供养。所以佛令弟子不可随便显神通,用来保护后世的修行人。

修行人,不可自夸其德,自说是开悟的人,自说是袓师或菩萨。这是打大妄语,将来要堕拔舌地狱的,这话绝不是戏论。唯独无知无识的人,才有这种自满的行为。真正有财富的人,绝对不会对人说:“你们知道吗?我有多少钻石,多少珠宝,全世界所有的财宝,也不如我的多。”这样一宣传,就被土匪视为目标,一定打你的主意,设法来抢夺这批珠宝。修道也是这样的情形,不可对人说:“我有神通,可以听到佛菩萨讲话,可以看见佛菩萨现前。”假设这样,就给魔王制造机会,乘虚而入,和你合作,来指挥你的行动,你就成为他的眷属了。

修行人,无论遇到什么境界,要认清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要用定力来转境界。不可胡言乱语,信口雌黄,说证得什么神通,见到什么境界。要晓得这是魔来作祟,令你失去道心而发狂。这正是走火入魔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境界。在《楞严经》五十种阴魔中,说得清清楚楚,希望你们大家要彻底研究一番,免得上了当,就后悔莫及了。

参禅的人,不要执着境界,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无论谁来,都要斩,这是不执着一切有为法,不着一切形相。修行人,要专一其心来用功,哪有时间去管闲事。不可以贡高我慢、贪名贪利,如果有这种思想和行为,那就是入魔的境界。

修行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不能自满,不可以骄傲,认为自己了不起。要谨之慎之,不可错因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修行人,主要是修清净戒,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有神通的人,绝对不说自己有神通。何况自己没有神通,乱说一阵,岂不是造了堕地狱的因吗?这真可怕!口业不清净,要受拔舌地狱之罪,切不可大意。要时刻管着自己,不可放肆,胡说八道。若种下不清净的因,将来必定结不清净的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