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生活就是修行处所

生活就是修行处所

真干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修行处所,在大乘教,菩萨学处在哪里?从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你所见的、所听的、所接触到的人、事、物,不外乎四大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就在这四种里头修行。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顺境、善缘是最容易生起情执的,完全用智慧,不用感情,所以你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对待;逆境、恶缘容易生起怨恨,逆境、恶缘里头不生瞋恚,这功夫,这是真修行。

如果大家要问我,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在五祖道场那八个月,五祖忍和尚派给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最后衣钵传给他了,凭什么?凭惠能大师修行功夫圆满了。他修的什么?他修的是上上禅。禅是什么意思?禅是如如不动。在舂米、破柴,见一切人、事、物,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还是恶缘,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上上禅。

1 我们中国人过年,有两句祝福的话常常可以听到,就是“岁岁平安,年年如意”。这两句都是从果上说的,我们希望这一年能够有圆满的果德,果一定有因,如果不修因,果不会自己来,因是什么?因是远离恶业、成就善行、成就德行。

2 在这个现代的社会,贫穷的人苦,富贵的人也苦,人们的日子都过得很辛苦。苦从哪里来的?苦是从贪嗔痴慢来的。尤其是贪,现在人欲望多,贪求,贪心没有止境,造的业是愈来愈多、愈来愈重,将来果报是愈陷愈苦。

3 这个时代是乱世,众生的日子过得很苦,人人都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要怎样才能离苦得乐?佛告诉我们,离苦得乐是果报,因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4 修善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修起。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说得恨清楚,“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相信佛的话,认真修行、认真改过,这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要晓得,只有念念遵守佛陀的教诲,我们才真正能够做到“岁岁平安,年年如意”。
 
要学舍,从哪里学起?先舍身外财物,看到别人有需要的,你能帮助他。如果这个需要是大众的,那赶快帮助他,根本就不要考虑。

这是「若舍所见念着之境」,念着是什么?你很喜欢、很爱它,这个居住的环境、这个道场,人家要,你能不能给他?他要,他做得比我更好,我赶快给他;他要去做得不如法,但是在事实上,有环境逼着我们不能不给他。

譬如这个道场,在法律上说主权是他的,他有权,我们没有权,他要让我们走,我们要赶快走。如果到法庭里面去打官司解决,这不如法,这是释迦牟尼佛不许可的。我们遇到过。所以方方面面都要看得清楚,做出最好的决断。

不要怕舍,因果律上说,这因果的定律,愈舍愈多,舍财,你得的财富更多。六十二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就依教奉行,行了六十二年,给大家做证明,真的愈舍愈多,愈多愈舍。

将来走的时候,一文钱带不去,到那个时候不舍也得要舍,那就毫无意义了。为什么不在我现在头脑清醒的时候,我舍去做好事?这就对了。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不要吝法,吝法得的果报是愚痴,没智慧。要欢喜法布施,一丝毫都不吝啬,不保留。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无论是法、是财物、是人事环境,必须要舍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要放下。「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这叫舍的意思。真舍得干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