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有信无行不是真信

有信无行不是真信

信了之后要行,就真干,有信无行,章嘉大师说不是真信,这是大师早年给我的一个标准,让我自己时时刻刻去体验。没有做到的,信里头有问题,信要没有问题,怎么可能做不到?有信才会有愿,信愿在前面领导,行在后头跟着,一步也不离。

「信行者少」,这是末法普遍的现象,我们都看到了,也许我们自己也在其中。怎么办?皈依三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真回头,真依靠。三宝在哪里?三宝在经典。世尊当年在世,在世的时候,三宝是依佛的应身;佛灭度之后,代表三宝的就是经教。

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了义,是我们对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取舍的标准。什么叫了义?我们能听得懂,我们能听得明白,能依教奉行,这叫了义。太深了我们听不懂,太浅了我们听了不感兴趣,一定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现前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取舍的条件。

文章恭录—**净土大经科注

『勿犯道禁』,「道禁者,望西云」,望西是日本的净宗大德,在他《无量寿经》注解里头说,「为佛道故」,为成佛道这个缘故,「制禁诸恶,谓之道禁」,这个道禁就是戒律。「戒为无上菩提本」,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是以戒律为根本。戒律里头根之根,根本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上所说的三条。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第一条,人天福,做人都没做好,怎么能成佛?要成佛,先把人做好,人做好之后才能学佛。经典上我们常常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具足三皈五戒十善,这最基础的。不具足这个条件,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那我们今天这个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落实在《弟子规》,真正把它做到,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父母的孝敬,对老师的尊重,尊师重道,根之根;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落实在道家的《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是佛经典里头《十善业道经》。

我们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做为儒释道三个根,三个根本,要学,得从这三个根上下手。这三个根要是做不到,像种树一样,没根,这个树长不大,不会成就,这个根太重要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