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知道圣者--《阿含故事选》

如何知道圣者--《阿含故事选》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尚在修学而无他心神通的比丘,如何透过观察验证,知道那已经全然正觉的如来呢?」

「世尊!您的教导,是我们了解法的根源,请为我们说吧!我们当会记住不忘。」

「比丘们!你们可以从眼睛看、耳朵听两方面来观察验证。因为,全然正觉者的言行,

必然无任何污秽;

必然不会时而明净,时而杂染的间杂情形;

必然是一向洁净,而非暂时的洁净;

必然无自满傲慢之类的过失显露,不论是出了名之前或之后;

必然是自然流露正行,而不是因为顾忌、害怕什幺才自制;

必然因内心全然断除欲贪而展现离五欲,不论是与僧团共住或独住;

必然不会鄙视嫌弃任何他所教导的学生,不论他修的好不好。

除了眼见、耳闻的观察验证之外,还要再进一步当面询问,以确认以上诸点。一位全然正觉的如来,面对以上诸点的当面询问,必然会一一予以肯定的回答,因为这些都已经成为如来的风范与特质,虽然如来并不会特别地去展露它。

比丘们!学生应亲近能这样说法的老师:

对法以层层深入来教导;

跟他学习的学生会越来越受人尊敬;

能以善恶对比呈现的完整方式教导;

使学生得以从明确的教导中,生起对正法的现证慧,达成证果,乃至于解脱──如来教导的目标。

这样,学生就能对全然正觉的如来,对如来善巧教导的正法,对僧伽修行的正道生起净信。这样的净信,对别人有关佛、法、僧伽是否究竟的质疑,能很有自信地给予肯定的回答。

比丘们!任何人只要能根据以上所讲的各点来观察验证,就能坚固地建立对如来的净信,不为其它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任何人所动摇。

比丘们!这就是根据法的观察验证,知道他已经是全然正觉的如来。」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部第四七思察经》、《中阿含第一八六求解经》。

二、有人认为,只有解脱者才能辨别解脱者,只有佛陀才能知道佛陀。但从这个故事来看,并非是这样的,反而要没有他心神通的人,根据佛陀的风范与特质,透过眼睛与耳朵的观察、验证、辨别确认出来。

三、透过跟随佛陀学习,从亲自体证法而证得果位(初果以上),为检证佛陀是否究竟的条件之一。但对尚未能证得果位的一般人来说,依照故事中佛陀所举各点的精神,并以经教中对初果以上圣者所描述的风范与特质来检证,还是有机会分辨出圣者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何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供自己终身修学,以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大的受用,少走弯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历和开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启示。这答案或启示,对于充斥着种种邪知邪见的末法时代之修行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盏很好的指路明灯。

在增订《年谱》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江西佛学社的同人借给虚老祝寿之机,邀集了江西省部分寺庙的僧众,在云居山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佛经讲座活动,后来由此发展成为“真如寺佛学研究苑”,让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比丘就学于其中。按虚老的旨意,讲座的内容定为讲解“大乘三大部”,即《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佛学研究苑的日常课程,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另加《四分律比丘戒本》。当时因为虚老年纪大,讲课困难,遂聘请海灯法师任主讲。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七冬天才结束。

虚云老和尚发动大众研习“三大部”,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细读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开示》和《书信》,我们会发现,虚云老和尚这一生,无论是自度时期的个人修行,还是度他时期的讲经弘法,关于听习、宣讲、劝修《楞严》和《法华》的记载,多达数十处。虚老生前还曾用蝇头小楷撰写过《楞严经玄要》和《法华经略疏》等著作,只可惜在一九五一年的“云门事变”中散失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就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一说法,至于《金刚经》,则一直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大纲。可见,虚老提倡反复地研习这三大部,是由这三大部在大乘经典中所处的“纲宗”地位决定的。《法华》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圆顿的一乘见地,这是成佛的基础;《楞严》可以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和避免魔障的干扰,这是证道的前提,《金刚》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眼,这是修道的指针。所以,修习大乘法门的人,直接、反复,乃至终身研读这三大部,应该说是进入佛法精髓的最有效的途径。

至于在家修行人,虚云老和尚主张,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还应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宗教感情、树立修学的信心,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灾等方面的实际利益。此外,虚老还主张研习《大乘起信论》,认为这也是一个进入佛法大海的有效方法。

总之,虚老的修行经验和开示告诉我们: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法华》、《楞严》《金刚》、《起信》等经论,并经常地诵习《地藏经》和《普门品》。这也许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善知识难遇”之现实的一个最好的补救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