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桥旦曾堪布: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无常重要,死亡无常更重要,所以《了义炬》总结了死亡无常的三个根本和九个理由,我们将在这一节与大家分享。

三根本是什么?

第一、必定会死;

第二、死时不定;

第三、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

每个根本又各有三个理由,一共是九个理由。

第一根本——必定会死

为什么必定会死?

其一,从古至今没出现过一个不死之人。

其二,我们的身体属于有为法,所以必定会死。

一切靠因缘和合产生的东西,或者说由各种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东西,叫作有为法。我们的身体是依靠父母的结合才产生的,生下来以后身体又依靠大自然的地水风火等元素的结合而成长,属于有为法,有结合必有离散,因此必定会死。

其三,刹那刹那间,寿命在不断减少。我们的寿命,乃至一切众生的寿命,都是在刹那刹那地不间断地减少着,不间断地结束着。

由此可见,虽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死,但死亡却不可避免、无法自主。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具备很多善巧、很多智慧,或者有很大的权势,甚至可以示现各种神通,但却都不能逃避死亡。死亡就仿佛是从高山上滚落的万吨巨石,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第二根本——死时不定

这并不难理解,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亡,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死,这就是死时不定。《入行论》里说:我们根本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说的就是死时不定。为什么会死时不定?

其一,因为寿命不定

我们生活在南瞻部洲。佛经里说,南瞻部洲人类的寿命是不定的,福报也是不定的,业力也是不定的。北俱卢洲的人类寿命是固定的,可以活到一千岁。那里的人在出 生的同时,身边就会长出一棵如意树,他们想要什么,如意树就会给什么,一直到寿终为止。所以,从世间福报来说,北俱卢洲人类的福报是非常大的。

龙树菩萨曾经运用神通去过北俱卢洲。他到了那儿以后,看到一条小溪,想用溪水洗了把脸,顺手把袈裟挂在一棵树上。洗完脸后,他去附近散步,忘了拿袈裟。散步时,龙树菩萨遇到了北俱卢洲的人,也顿时想起了袈裟,就赶快回去拿。北俱卢洲的人看到了都嘲笑他:你是南瞻部洲的人吧,执著这么大。北俱卢洲的人是没有执著的,在那里没有你的我的这些分别。但北俱卢洲的众生虽有一千岁的定寿,福报也很大,却很难遇到佛法,也很难生起出离心,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在人类的四大部洲中,南瞻部洲是缺陷最多的世界,所以人们最容易生起出离心,最容易成就因此,从出世法的角度看,我们的福报非常大。

其二,因为身体不可靠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一生中最亲近、最倚仗的就是我们的身体,汉地有句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靠不住的。身体由血液、皮肉、骨骼、五脏六腑等构成,这些组织很不可靠,随时都在变化。它们不听从我们的指挥,哪一个部分会损坏、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会死,没有人会提前得到通知。一旦死去,身体的这些部件就都跟我们没关系了。美丽的面容、悦耳的嗓音、健康的内脏、灵活的四肢,这些我们曾经视如珍宝的东西都会离我们而去。

其三,因为死缘众多

圣天菩萨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

先说说什么是“死缘极众多”。死缘是说天灾、人祸、战争、武器、毒品、疾病等,能够直接导致死亡的因素。很多传染病每年都会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如果遇到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那死的人就更多了。现代社会里,科技发达的同时,死缘也发达了——世界各地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先进武器的毁灭性更大;枪支、毒品总在把一些人推向死亡;车祸就更不用说了。

说完了死缘,那生缘是什么?食物、饮水、衣服、住房、药品等,凡是能够维持人们生存的因素都是生缘。生缘不仅稀少,而且很可能会变成死缘。比如,牛奶是维持婴儿生命的重要食品,可是有些牛奶被掺入了三聚氢氨,婴儿喝了反而会死去。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如果吃错了药,反而会造成死亡。去过藏地的人会知道,在那里,酥油是不可缺少的食品。藏人每天都离不开酥油,但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得黄疸病——眼睛变黄,指甲变黄,最后连身体都会变黄。在我的家乡,每年因为 这种病死去的人很多。

再比如财产,很多人把财产当作命根子,但是因财产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也就是说,财产反而成促成死亡的因素了。密勒日巴尊者的遭遇就是写照。他在山洞里闭关 时,一无所有。有天晚上,一个强盗来到了山洞,四处翻找,想抢些东西,密勒日巴尊者正在打坐,他看着强盗四处乱找,就对他说:“你找什么呀?我在白天都找不到什么东西,你在夜里怎么能够找到?”于是,这个强盗就死了心,后来,他也因此对密勒日巴产生了信心,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密勒日巴尊者的山洞里藏着黄金珠宝,那很可能就丢了性命。

古时候,在尼泊尔,仆人杀害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主人很有钱,仆人就用各种方式来讨好他,表面上做主人的朋友,背地里却找机会杀害他,抢了钱财逃走。生活中,好朋友甚至家人,因为钱财反目的事也同样数不胜数。

此外,死亡的方式也是未知的。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有谁能知道?是游泳的时候淹死?还是在家中看电视时遭遇地震而死?是走路时出车祸惨死?还是得了绝症而死?没有人知道。不少人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死去的,有些人饭还没有吃完就死去;有些人话说了一半就死去,能够处理完身后事,安心而死的人极少。尤其是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真能享尽天年的人很少了。

如果颇瓦法修得很好,或是对中阴身的法非常了解,训练得特别有深度,那么以什么方式死亡都不成问题。但如果对这些修持没什么把握,一旦遭遇死亡便很可怕。因为死的时候,身体的地、水、火、风这四大要一个一个分离,融入于自然之中,这个过程极度痛苦。这个时候不可以触碰亡者的身体,不可以在亡者身边干扰他,要给他安静的氛围,否则,亡者的神识会奔波漂泊,很容易嗔怒,导致堕入恶道,所以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备。

大家要知道,死亡的方式实际上是由因果业力决定的。比如说,如果有死于车祸的业力,皆为命中注定,这个业力是不得不发生的。但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过去曾经造过什么业,所以眼前的一切——食物、财产、房子、朋友、眷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死亡的因素。

蒋贡康楚仁波切还讲了会造成猝死的九种因素:一是吃的东西对自己不适合;二是虽然已经很饱了,但还要继续吃;三是宿食没有消化之前,又吃新的食物;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病人不听医生或护士的话;六是遭遇到魔鬼的障碍,也可以说是被魔附体;七是药物中毒;八是因为冲动而使用暴力;九是男女间过度的性行为。对于这九种因素,我们一定要谨慎避免。

第三根本——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

人人必死,死时不定,我们面对死亡,显得那么惊恐和无措,有什么能解脱这些吗?有,那就是佛法。死亡来临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别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解脱痛苦。

这个根本也有三个理由。

其一,亲人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其二,钱财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其三,身体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由这三个理由,衍生出三个肯定:一,除了佛法,亲人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二,除了佛法,钱财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三,除了佛法,身体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

一个人生病的煎熬、死亡的痛苦,都得由其本人来承受,一切的迷惑、错乱、颠倒,皆是自作自受。佛陀说过,你所造的业不可能发生在石头上、土地上或是他人身上,只能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在死亡来临之时,亲人、财产、身体,任何东西都不能解救我们,让我们解脱死亡的痛苦,只有依靠佛法。这是肯定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虽然了解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但如果想在心中有更深的体会,依旧很难。可能刚刚有点感觉,转眼就会消失,立刻又沉迷于眼前的日常琐事,忘了死亡的可怕,同时也失去了修行的动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牢记死亡无常呢?方法只有一个——训练,也就是要经常身临其境地观想自己死亡时的情境。

比如,晚上入睡之前可以这样观想:如果我现在不是要睡觉,而是要死了,此刻会是什么心情?能放下眼前这些事情吗?能离开我的亲人吗?能把握来世的前途吗?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死亡真正来临时,所有的痛苦和恐惧你都无法逃避。如果经常做这样的训练,让自己能够做到放下今生,把握来世,那么当死亡真正来临时也就习惯了,就不会受到死亡的痛苦、折磨和打击。

对一个修行好的人,目睹别人的死亡也是极好的修行机会。别人的死亡会有很多种情况,有的人这一生的罪业深重;有的人这一生的罪业虽不是很重,但过去世的业力恰恰在死亡时成熟。他们死亡时的痛苦、恐惧、孤独,是难以描述且非常可怕的。一旦我们看到这些情景,对自己的内心将会有很大帮助,会让我们深信因果的存在。

在藏地,那些诽谤、伤害过高僧大德的人,临终时的情景都非常可怕,他们的恶报此生就出现了,死的时候极其痛苦,疼起来像疯子一样狂躁,几个人都压不住。他们不仅身体遭受折磨和煎熬,更可怕的是,心中一定会产生恐怖的幻觉。他们就这样一直不能断气,被剧烈的痛苦折磨很长很长时间。

这种情景就是罪业大的人临终时的业力显现,也代表了因果的存在。我听说当时在场有很多不信佛的人,由于看到如此可怕的情景,很多人当时就转变了,相信了佛法。

死亡来临时,我们的身体会遭受痛苦,心里产生颠倒错乱的幻觉,这些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是由往昔的业力决定的。虽然我们现在身心都很健康,并不代表我们死的时候身体不会疼痛,幻觉不会出现。可以肯定,每个人死亡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提早准备。

死亡来临时,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心中很小的恶行,在这一刻都会变得非常巨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堕入恶道的人特别多。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好好训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当然需要,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净其意”。一定要集中所有佛法,调伏自心,这是最关键的!

只有这样,在死亡来临之际,恶行才不会变得强大,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长期训练,有了充分的准备。这就如同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要想取得好成就,就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我们学佛也是这样,死亡就像赛场,生是赛场的入口,死是赛场的出口,在这个赛场上你会不会赢,取决于你是不是接受过长期的、足够的修心训练。

一个很微小的恶业之心,虽然它本身不会让你堕入恶道,但由于死亡之时,心的力量很强大,微小的恶业之心跟死亡之心一旦融合,力量会变得非常巨大,很可能成为堕入三恶道的因素。要知道,即便是与人为善的好人,心中也会有恶心的种子和习气。

在死亡的那一刻,由于痛苦非常剧烈,恶心发动的因素也特别多。因此,我们不能说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所以不怕死,也不会堕入三恶道。一切凡夫在死亡之时,心几乎都会错乱、迷惑,甚至产生恶心,很少有善心。成就者正相反,他的善心会非常强烈,即使死亡之前他有过一些不好的违缘,但在死亡的那一刻,这些违缘很可能转变为证悟的因素。

这就是训练更为重要的一个功用——决定了我们将来在死亡之时,强而有力的恶心能不能被打破,能不能将恶心转化为善业。

因此,从当下开始,从此时此刻开始,一定要加强训练。切记,这个训练不仅是在口头上、概念上、书本上,更要在心中深深地体会,形成牢不可破的习惯。这个训练不一定要在山洞里、佛堂里、闭关房里进行,而是要随时随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自己的心中进行。

古代大德们说:众人之中观察言,独自之时观察心。意思是,和很多人在一起时,要观察自己所说的话——有没有得罪别人、有没有诽谤别人、有没有议论别人的是非,要时时观察。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观察心中有没有生起违背佛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不如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贪、嗔、痴、慢、嫉。做坏事时偷偷做,做好事时到处宣扬,这是凡夫的特征,作为修行者必须要反过来做。

这个训练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因为心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所以佛法也可以做到永远不离开我们,心跟法要像水乳交融一般。如果修行很久,心和法还像油和水那样分离,油浮于水的表面,那佛法就会被束之高阁。

比如,听法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很认真地记了很多笔记,听完后就把笔记本往包里一塞,心还像从前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你就是把佛法送给笔记本了。记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记下的佛法用起来,随时随地训练自己。如果有了足够的训练,死的时候佛菩萨的加持力就会显现,心就会很平静,而且不是孤单寂寞的平静,是喜悦舒畅的平静。

凡人面对死亡还有几种情况。一旦身体病痛,感觉死亡即将来临,有些人会寄托于算命,有些人会花很多钱去看病,还有些人为了逃避死亡,会请僧众为他修一些去除死障,或是延长寿命的法,这些都不是坏事,但不一定百分之百靠得住。

对于非时死亡的人,这些措施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能够延长寿命或是治好严重的病。但如果是定寿的期限到了,这些方法就都是无效的,即使是佛陀也没有办法。用句汉地的俗语说,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佛陀虽然具备大智、大悲、大能等八种功德,但是以这些功德来度化众生,也是需要符合因缘的。如果因缘没有具备,佛陀的大能也无法延长众生的寿命。

佛陀在世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不幸的母亲,她的孩子夭折了,这位母亲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孩子已经死了很久,她还一直抱着孩子的尸体,寻找让孩子复活的方法,但是没有人能做得到。

一天,有人告诉这位母亲,她应该去找佛陀,或许佛陀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于是,母亲找到了佛陀,请求佛陀让她的孩子复活。佛陀并没直接告诉她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跟她说,如果她能从一户从没死过亲人的家庭里要来一粒芝麻,他就可以用这粒芝麻让孩子复活。

母亲认为这件事是可以办到的,于是历尽艰辛,走遍千家万户,到处去寻找这粒救命的芝麻。结果当然是,她找不到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这位母亲终于明白,这种生离死别不仅是自己一个人的遭遇,所有家庭都曾发生过。

于是她平静下来,接受了孩子死亡的事实。后来这位母亲发心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佛陀是极其慈悲的,他完全能体会这位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如果可能的话,佛陀一定会让孩子复活,但是他却不能。所以,我们可以明白,一旦死亡来临,即使佛陀站在我们面前,也没有办法让我们不死。

如果我们不去训练,随心所欲,死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如果我们现在时时刻刻都很谨慎,按照善知识的引导认真训练、做好事、存善心,然后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对于过去世造过的恶业真诚忏悔,培养对三宝的虔敬之心,尤其是认真思维四共加行,那么死的时候一定不会后悔,一定能得到解脱。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柰鹿野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已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断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骄慢、无明。

有一天,佛祖在鹿野苑,对500大比丘弟子说:大家要修这个无常观,这样就能断掉欲界的爱,色界的爱,无色界的爱,断掉你的骄慢心和无明。

什么是无常观呢?以前介绍三法印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诸行无常。简单理解就是一切有为法都不是永恒的。

金刚经里面有这样几句: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个在自力修行当中,也属于一个重要的层次。希望让你破掉我执。

不过呢,一般人搞不清楚,以为这个就是佛法最终的境界了,整天没事就说空啊空的,说自己一切都看破了,开悟了,啥也不用干了,菩萨行也不用学了......

其实这种人属于学偏了,这辈子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能了脱生死。

别人喜欢这样干,我们不要去批评他们,希望精进群的师兄不要走入这个误区,那你就亏大了。

我们修净土法门,这个无常观不是必要条件,只要你信愿行具足,即便你不修这个无常观,你也一样可以往生极乐。去了极乐世界,再继续修这个无常观也没问题。

有条件的师兄,也可以在明白道理之后,随缘去学习这个无常观,修一分无常,少一分贪嗔。

何以故?昔者过去久远世时,有辟支佛名善目,颜貌端正,面如桃华色,视赡审谛,口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佛祖说:为什么要修无常观啊,给大家说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辟支佛叫做善目,容貌端庄,面如桃花,口中自然发出优钵花的香气,身上有这个檀香的香气。

那个香气可不是嚼口香糖,喷香水的那种俗气,人家那是自然的香气呢。

是时,善目辟支佛到时,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渐渐至大长者家,在门外默然而立。

有一天,善目辟支佛去波罗奈城要饭,到了一位大富豪家门口,静静的站着。

是时,长者女遥见有道士在门外立,端正无双,颜貌殊特,世之希有,口作优钵华香,体作栴檀香;便起欲心,向彼比丘所,便作是说:‘汝今端正,面如桃华色,世之希有!我今虽处女人,亦复端正,可共合会。然我家中饶多珍宝,资财无量。然作沙门,甚为不易!’

当时,富豪家的女儿见到这位善目辟支佛,觉得真是帅呆了,身上还有香气,于是就起了淫欲心。对这位比丘说:你这么帅,真是世上少有,做沙门,很辛苦的啦。我是个女人,长得也还可以,不如我们结婚吧,我家里有的是钱财哦。

“是时,辟支佛问曰:‘大妹,今为染著何处?’”
  “长者女报曰:‘我今正著眼色,又复口中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当时,善目辟支佛就问她:大妹子啊,你喜欢我哪一点啊?

富家女说:你的眼睛真是太迷人了,还有嘴里有优钵华香,身上有旃檀香。

是时,辟支佛舒左手,以右手挑眼著掌中,而告之曰:‘所爱眼者,此之谓也。

辟支佛就用左手把自己的右眼取出来,放在手上,说:你喜欢我的眼睛,就在这里了。

大妹,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疮,无一可贪,然此眼中,亦漏不净。大妹当知: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诈不真。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大妹,今日为著何处?

大妹子啊,你现在看到这个眼珠子,你还会喜爱吗?

就好象身上长的脓疮一样,实在是没什么好喜爱的啊。

你看看这个眼珠子,多脏啊。

大妹子,你要知道,这个眼睛就好象一个肥皂泡一样,不是永恒的啊,所谓的明眸善睐,那都是假象,欺骗世人而已。

眼耳鼻舌身意也都是这样呢,都不是永恒的,都是空的,都是欺骗你的呢。

就好比这个嘴,里面都是唾液,吐痰吐口水的,倒垃圾的一个出口而已,搞不好还经常牙疼啊,口腔溃疡啊,口臭啊,有什么值得贪著的呢?

身体是苦难的源泉,有身体所以有苦恼,里面装了一堆腥臭肮脏的东西,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寄生虫,就好象一个很漂亮的瓶子,里面装满了屎尿,动物的内脏下水,也就是佛祖说的革囊盛秽,有什么值得贪着的呢?

是故,大妹,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如妹思惟眼、色无常,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思惟六入,便无欲想。

所以啊,大妹子,你要专心去思考,这些其实都是假象啊,你能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想明白了,这些都是无常的,那你自然也就不会有淫欲心了。

你看看,心经里面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看到这句,你也可以让自己学习这个无常观。

是时,长者女便怀恐惧,即前礼辟支佛足,白辟支佛言:‘自今已去,改过修善,更不兴欲想。惟愿受悔过,如是再三修行。’

当时,长者女一听,就非常惭愧,惭愧什么呢?估计是惭愧自己居然被淫心牵着鼻子走,居然去勾引出家人,真是罪过啊。

于是她就马上头面礼足,忏悔说:我从今以后,要改正错误,不再兴起淫欲了。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的忏悔。

辟支佛报曰:‘止!止!大妹,此非汝咎,是我宿罪,受此形故,使人见起欲情意。

辟支佛说:不要这样,这个不是你的过错啊,是我的宿世罪业,所以这辈子受了这么一个形体,让人见了之后生起淫欲啊。

当熟观眼:此眼非我,我亦非彼有;亦非我造,亦非彼为,乃从无有中而生;已有便自坏败,亦非往世、今世、后世,皆由合会因缘。所谓合会因缘者,缘是有是,此起则起,此无则无,此灭则灭。

你要这样看待眼睛:这个眼睛不是我,我也不是眼睛,这个眼睛也不是我创造的,也不是眼睛自己创造的,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从生开始,就走在死的路上,也不会永久存在。都是因为因缘和合才有这个眼。缘来了,就出现了这个眼,缘去了,这个眼也就灭了。

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皆悉空寂。是故,大妹,莫著眼色!以不著色,便至安隐之处,无复情欲。如是,大妹,当作是学!

六根都是这样,都是空的,所以,大妹子,不要被这个眼所见到的色所迷惑啊,你不执着于色,那就不会有情欲了。

“尔时,辟支佛与彼女人,说四非常之法已,升在虚空,现十八变,还归所止。

当时,辟支佛为这个女人说法之后,就飞到空中,现了十八种神通变化,然后就回去了。

这里的四非常之法,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估计是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有人说,辟支佛为什么要现神通呢?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女人生起信心,让她按照辟支佛说的法专心修行。

有人说,那有些邪师也用神通吸引信众,这个辟支佛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很简单,你看看辟支佛施了神通之后,不会说骗财骗色,而是马上就飞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

尔时,彼女人观眼、耳、鼻、舌、身、意了无所有;便在闲静之处,思惟此法。彼女人复更思惟六情无主,得四等心,身坏命终,生梵天上。

当时,这个女人就去修这个法门,死后生到了梵天。

到梵天已经是色界了,已经超过了欲界。因为她断掉了淫欲,所以可以到这个层次。

不过呢,也依然没有了脱生死啊。还在三界呢。

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代,如果凭自力修行,最后能到梵天的估计也难找到一个,何况到梵天也不是彻底解脱的地方。所以说你遇到净土法门,真是捡个比天还大的便宜呢。

比丘当知:若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尽断欲、色、无色爱,骄慢、无明皆悉除尽。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祖说:大家要修这个无常观,断掉三界的爱欲,断掉你的骄慢和无明啊。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修这个白骨观,不净观,有一些副作用,如果没有明师指导,容易误入歧途,搞不好还自杀了。所以不推荐大家去盲修瞎练。

修这个无常观呢,好处也是很多的,不过呢,你也要明白自己修无常观的目的是什么,否则的话,也容易走错路。

对于我们修净土法门来说,核心就是信愿行。

那么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欣生极乐。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


我是在一块被佛法浸润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和我一样,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佛法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们不希求今生的安逸,也不希求来世的享受。佛法没有减少我们的颠沛流离,甚至没有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有保障,因为众生平等,皆具佛性。那么,佛法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使我们纵然一无所有、四处为家,内心依旧富足、安详?

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开示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贫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

看看现代社会,人们一切的苦恼、挣扎都源自对无常的恐惧,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非常有意思,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首先他们认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像逆境,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他们很努力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希望能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然后才能安心生活。可是,他们极力排斥的恰是生活本身,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的。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

其次,人们认为变化会带来痛苦,如果一切都恒常不变就不会有痛苦。其实无常不好也不坏,它既意味着有得就有失、有盈就有缺、有聚就有散,也意味着有失就有得、有缺就有盈、有散就有聚。开心还是伤心,全看你的立场和态度,与无常并没有必然关系。

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以及确定性的幻想,本以为牢不可破的观念、思想会能改变,本以为相伴终身的人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健康的身体会突然被疾病打垮,一帆风顺的事业会转眼间破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脚下随时可能踩空时,便本能地想抓住什么,这就是执著的由来。

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会痛苦。造成痛苦的并非无常,而是执著。逃避无常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接受无常,开始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从久远以来,你一直习惯于逃避它。其实,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如果你不熟悉他,会害怕看见他的脸;一旦你了解他,就能与他愉快相处。人们在称心如意的时候,往往忽略无常,尽管情况越变越好也是一种无常。只有在面临伤痛、疾病、分离、打击、情况变糟时,才突然感受到无常。这是生命在以一种猛烈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沉溺在安全的幻梦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没有万无一失。如果现在不开始关注精神修持的话,这一生也很快将在盲目的追逐和焦虑中空耗的过去。

我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在六七岁。我的外婆突然病倒了,家里的人都围在她的床边哭泣。我很爱她,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偷偷跑到村外一个拆毁的玛尼堆那里,围绕废墟不停地磕大头,念观音心咒。我发愿把自己磕头、念咒的功德回向给外婆,希望她好起来。她去世前的几天,我一直在外面磕头,没有守在她身边。

外婆的死让我无比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让我懂得佛法修行的价值。我没有参加外婆的葬礼,只是一个人来到玛尼堆磕头,祈愿这份小小的功德能对逝去的亲人有所帮助。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它时刻提示我们保持警醒,并且给我们以鼓励和希望。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不管我们以前犯过多么大的错,也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愚昧无知,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可以清净过去的罪业,逐渐不再迷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人生充满致死的因缘。在我们内心的一切烦恼——诸如世俗法的思想,会引生其他恶念,带来重大障碍及恶业——这些都是致死的因缘。也许你到目前还没有遭遇生命障碍。突然间,就在今天,因为不修行,不约束自己的心,你可能破戒或造下与众生或诸如三宝的圣境有关的恶业。你可能顿然遭遇生命障碍,梦见死亡的徵兆或发生其他事情。即使你有存活的业,也可能突然遭遇死亡的危险。你的内心以及由心所造的外境,都有许多致死的因缘。第三个原因是,人身相当脆弱,有如水泡。消极的想法会干扰体内的风大,乃至四大。诸大受到干扰,会致病并带来死亡的危险。正如时轮金刚的释论中解说过,内在和外在诸大相关连。如果内在四大受到干扰,外在四大也会跟着受干扰。然后,这些会威胁你的健康和生命,甚至成为你的死因。

我们认识的人,和我们很亲近,很多都过世了。慈爱的耶喜la ma,比一切三世诸佛更慈爱,也过世了。对我们来说,和他相处的时候,他非常真实,笑着、开玩笑。我们非常庆幸和他在一起,听他说法;他似乎恒常、真实地存在。不过现在那一切都成过去,只留下我们的回忆。那个形影不再存在了。

  耶喜la ma的哥哥,欣利格西老是开玩笑,看起来常恒不变。他也逝世,现在不存在了。你们之中熟悉柯磐寺的人,会记得那个担任看守的尼泊尔人,每天早上挤牛乳。他在那里住了很久,事实上他帮我们买柯磐寺所在的那块地。我们每天看到他,他显得好像恒常不变。现在他也死了。很多你们认识的人,都已经死了。甘地夫人举世有名,到处有她的照片。虽然她很有名,拥有兵力,而今已经死去,不在世了。

  明年此时,就像那些死去的人一样,你也可能只留下名字。那些死者,现在只留下用文字写下的姓名,他们的照片,以及人们还会提到他们。明年此时,这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什么都看不到,只能提你的名字,看你的照片。就像修密法,把未来会发生的事,带到现在。现在禅思一下自己的死亡。设想你的尸体放在棺材中,从家里运到坟场,被埋在土里。或者禅思你的尸体放在棺材中,即将被火化,只留下你的财物。设想一下这种状况。死的时候,虽然肉体完全分解,意识还继续存在。油灯的油用尽,灯火就熄了,可是意识不像那样,意识生生世世继续不断在存在。

  目前你记不起前世,看不到来世,不过你不能用这个藉口,说没有前世和来世。要能够那么说,而且反驳那些看得到自己前世和来世的人,必须具有一切种智,或至少有神通,看得见这些事;那时你才能够断定。可是,你并没有任何一切种智或神通心,看到没有前世。没有能力见到前世,是无明,而不是神通。只有具备一切种智或神通,你才能够断定,前世和来世存不存在。因为你不能够证明,自己具有别人所具备的一切证悟及知识,就不能说,别人记得前世和来世是错的。简单的事实是,即使你不记得前世和来世,仍然有别的人,心识比较清明,烦恼比较轻,悟境比较高,看得见前世和来世。

  思惟一下业和轮回。你是否会有好或坏的来世,答案系乎自己所造的业,是善或恶。记住,你可能突然死亡。你可能生龙活虎,正在工作,突然间两眼一合,就死了。你甚至可能经历投生恶道的徵兆。突然间,某件事做了一半,你的身体变成死尸,没有呼吸,动弹不得。这件事随时会发生在你身上。

  明天就太迟了。最近我碰巧读到一则新闻:约翰尼斯堡讯:此地的一家周日报纸报导,有一位南非商人在演讲中警告大家,死亡随时会来临,之后片刻就倒地身亡。丹尼?杜朵,49岁,上星期在这附近的一个轮流主持演讲的俱乐部聚会中,就“应该活在当下”发表演讲之后几分钟,被薄荷呛住而死。杜朵最后说的话是:“你们应该及时享受人生,明天可能就太迟了。”他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下来,当下一个演讲人开始演讲时,听众听到他呛喉的声音。演讲俱乐部主席周范协说:“起初我们以为他癫痫发作,之后才发觉他停止呼吸了。另一个俱乐部的来宾为他做口对口呼吸急救。”范协说赶来现场的医护人员也设法救他,可是有东西哽住他的气管。周遭并没有食物,他唯一可能吃的东西是薄荷。范协说:“我们都很震惊。这场演讲证明了未卜先知,太神奇了。”演讲人说,你们要享受人生。他并没有澄清如何享受人生,所以还有问题。他没有提出人人应该修行的重点。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从东方回来,他在那里制作了许多部电影。当他正在放映其中一部电影给一群人看的时候,观众看到银幕上显现奇怪东西,当他们转身去看,竟发现他死在椅子上。有的人在喝茶的时候死了,就在茶杯碰到嘴唇之前,死在椅子上。有的人在饭还没有吃完之前死掉。每天都有人在做某件事当中死去,这种事每天都发生。

  你要如何安排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做些事,使得这一生更有意义。不管是患了爱滋病或癌症,不久人世的人,或是完全健康的人都一样。最好是每天早晨念:“我今天就会死了。”这么做,可以断除所有的问题。一旦你下定这样的决心,就不再有问题。问题出在你的妄见,错误的观念。思惟你今天就会死去,足以断除这些妄见和问题。

  在你下定这样的决心,最好记住《上师供养》中的这首偈颂:

  爱惜自我,是一切苦难之源;

  爱惜他人,则是所有功德之本。

  祈加持我,修持自他相换瑜珈的核心法门。

  今天你就会死亡——那么你要如何安排人生呢?光是思惟今天就会死亡还不够;这个想法应该督促你去修行,不要浪费生命。你要怎么做?不管再活一小时或一百年,你要如何安排人生?

  突然间,答案昭然若揭:上一首偈中,就包含了修行心要。这是不可或缺,最有意义的修行,不管你能否做很多课诵,广学多闻或禅坐。单是思惟这首偈的字义——爱惜自我,是一切障碍、苦难之本,爱惜他人,则是所有功德之本——你就可以转换关心的对象。从前你只关心自己,可是光是念这段文字,你关心的对象,就从自己转换成在六道中受苦的其他众生。要一直保持把其他众生和自我易位的想法。把爱惜自我,转换为爱惜他人。心中经常保持这个想法,而且本着这种态度,进行一切日常活动。从早到晚,本着这种态度,做任何事。禅思、课诵、研习、吃饭、说话。你的存心是,一切做为,都是为了所有众生。

(资料来源: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无常是指一切事物都不是恒久不变,都会在瞬间变化的。  


  提起无常,总会觉得那是别人的事,离我们很远,只有当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时,才会猛然感叹。比如,一直是健康的身体突然被查出患有重病;接到了几日前还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亲朋好友突然逝去的噩耗;百万富翁一夜间破产,穷困潦倒;昨日的海誓山盟转眼变成今日的背叛;高高在上的高官瞬间沦为阶下囚。

  当人生经历了顶峰到低谷,内心受到深刻的震撼,生起强烈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感于无常无所不在,才会反思我们的人生经历。 

  无常离我们很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会到无常。曾经盛开的美丽的鲜花随时都在凋零枯萎;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随时有可能身败名裂;刚才还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话而两人交恶,这些都是无常。我们的情绪变化也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看到一个感人的报道,我们内心会有感动;听到一件难过的事情,我们又有了感伤;刚刚因为些什么,两人生了气,而两人冰释前嫌的时候,生气的情绪瞬间又消失。我们的情绪就像天边的云朵,变幻莫测,很快地来了,又很快地走了,都是无常的显现。  

  当我们体会到无常的时候,进一步就会感受到无我,事物的“无我”是指事物没有自性,这个自性是指事物没有固定的、不变的性质。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主义,就像面前摆了一个水杯,这个水杯有固定的形状、样式,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它确确实实地存在,但是他的形状、性能都会变化,比如玻璃的材质被打碎了,金属的材质高温熔化了,我们不用它装水,它就不是水杯了。产生变化是因为各种因缘、各种原因,任何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缘,所以有了现在的情况,其中的某个因缘变了,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也许我们平时会对某个人定性,比如某个人大度、小气、脾气暴躁等等,想到这个人,就会想到他(她)的某些特质来,我们会觉得这个特质是固定的,不会改变。认定“江山难改,本性难移”,但是再进一步思考,之所以形成各样的性格,其中有我们前世的习气,还有今生所值遇的各种因缘,如出生的地点、文化背景、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等等,其中某一项改变,我们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这一切都因因缘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当我们能够体会到无常和无我,认识到任何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所变、所消失的时候,我们会减轻内心当中强烈的固执和贪着,不会再去回忆已经逝去的美好经历。一些年龄大的人,很愿意回忆以前年轻时不凡的经历,聊天的时候总是谈起自己的过去,并有自豪感,可能是因为内心当中不喜欢现在这个衰弱的身体和渐渐减退的精神。其实不必常常沉浸在曾经伤痛的过去,因为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面对现在的生活,要积极随顺当下的这个因缘。我们无需逃避和排斥,因为逃避和排斥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当我们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因缘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快乐。  

  让我们在每天的生活里都去感受和体会无常和无我,品味缘起缘灭,接受每天所遇到的因缘,在生活中领悟佛法,用佛法去完善人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