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了诸法空,仍愿取净土」?

为什么「了诸法空,仍愿取净土」?




「盖了诸法空,仍愿取净土」,还建极乐世界,这空有不二,「不落二边」,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能学阿罗汉,阿罗汉知道诸法皆空,他就入般涅盘,入空道里面去了,有的事情他再不干了,这就是偏真,所以阿罗汉的涅盘叫偏真涅盘。他做得也没错,就只有自利,不能利他,不再帮助别人,叫自了汉。菩萨不然,知道诸法空,还要建净土,还要帮助众生。虽然建净土帮助众生,他丝毫不染著,就是空有二边都不著,这叫「妙契中道,是净宗本旨」。阿弥陀佛要是像阿罗汉那样,他就不搞极乐世界了,他也用不著发四十八愿了。发愿真修又不执著,这个叫高明;发愿真修搞执著,那就变成凡夫,那就是人间做善事。妙什么?妙在他不执著,作无而无、无作而作。你说他无作,他真作,你说他真作,他心里痕迹都不著,心里面没这回事情,事情做得才圆满,这叫菩萨。「如《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於群生」。这是《维摩经》上说的。「此皆圆宗事理无碍,不可思议境界」。下面两首偈,「同此玄旨」。玄是玄妙,真正不但是体会,而且实现了,一切法无所有,相由心生。由心生而不著相,性相无碍,才能真正达到自利利他。自利是自己圆满证得自性,不受任何干扰,同时又能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再看底下这一段,「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这六句经文,土是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影像,梦幻泡影。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任何现象。极乐世界四土,常寂光土没有影像,那是真的,实报庄严土有影像,方便土、同居土就更不必说了,妨不妨碍阿弥陀佛?一点妨碍都没有。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前面这三种净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完全是为接引众生。每天讲经说法,他有没有辛苦?在我们凡夫说,佛很辛苦,一天到晚都没有休息。其实我们全想错了,他怎么样?他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虽然现身教学,讲经说法,看他好像忙得不亦乐乎,其实他什么事都没有,空空如也。他没有著相,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说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他那个作跟不作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不行,作了就是作了,不作就是不作。他能够作跟不作是一,这个妙,这我们无法想像,这不可思议。换句话说,他无论现什么方法的时候,永远不会疲劳,为什么?他没作,真的没作。教学一天讲到晚,一句话没说,他累什么!为什么一句话没说?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怎么说法?起心动念才说法,没起心动念怎么说法?所以佛的现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说法、表演,表演是持戒、修行,表演,统统没有起心动念。

所以这桩事情,我们也思考很久,渐渐的体会到了。因为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舍利弗,弟子当中智慧第一,很多人都赞叹舍利弗讲经讲得好,常常代佛说法。有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舍利弗智慧那么大,他从哪里来的?佛举精舍里面钟鼓,举著那个鼓告诉大家,鼓你们见过吗?见过。鼓肚子里头有没有东西,你们知不知道?知道,空空的。他说舍利弗的肚子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那个鸣就是说法。法怎么说出来的?法是众生有感,感就是叩,佛菩萨是应,他没有起心动念,不是说你大敲一下,我要想声音重一点,不是,没想的。所以是自性自然的回应叫感应,现身是这种感应,说法也是感应,所以他没有疲劳。我们今天不是的,人家问我,得想一想我怎么答覆他,这个就很累了,这是你真有说。

佛菩萨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这么多经,真的一句话没说,一个字也没说。为什么?全是自性的反应,是我们众生的感,当时这些众生起心动念那是感,佛是自然而应。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佛现无量身,说无量无边法,都是清净不动,跟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圆满相应,自性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应,前面四句是能应,感是众生,众生有感,是能应,能生万法是所应。能生万法就是能现身,能说法,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佛经里所讲的是德相,就是德能跟相好,自性里面有这个东西,所以他能应。众生也有,但是迷了之后也是这个东西起作用,能感,在诸佛菩萨大彻大悟之后就能应。能感的是众生,他很辛苦,他有劳碌,可是能应的诸佛如来他不劳苦,他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所以我们看到经上描绘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才能体会到阿弥陀佛多么慈悲。阿弥陀佛的爱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任何条件,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

……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现偈云」,现前我们这个经典里的偈子说,「了知佛土亦如影像。如是智慧,实为甚深」,跟《金刚经》上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搞清楚、搞明白,就彻底放下了,不再去搞竞争,不再去搞对立,不再起心动念损人利己。宁可损己利人,不能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是菩萨,表示你真放下了;损人利己,你还是在造轮回业,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要把念头换过来,把毛病改过来。「如是正士,深了佛土亦空」,这他们清楚明了,「但仍恒发弘誓心。弘誓者,弘深誓愿也。复从愿起行」。这些菩萨知道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但是还是发愿,还是要建立极乐世界,还是要接引一切众生。不是因为说众生国土都不是真实的,他就不干了,不是的,他真干。所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事情做得真的有意义、有价值。除了这个之外,这个世间你要再找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找不到,没有,全是假的。世间人再大的成就都是一场空。不但发愿,而且真干,复从愿起行,就是真干。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二集)  2011/6/7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自性本定”是什么?惠能大师讲的第四句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也就是真心是不动的。不动的里面,再微细的动,他都知道,极其微细的动,他晓得,他就能跟它起感应道交。这个时候度众生才叫度圆满。等觉菩萨不行,等觉菩萨还有那一分“生相无明”没破,极其微细那个波动,等觉菩萨不知道。必须完全回归自性,就完全知道了,才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才能普度得到大圆满。佛给我们说的这些事实真相,而且告诉我们“八地”就能见到了、就感触到了。“七地”以前没有感觉,“八地”感觉到了,往后“九地”感触就深,“十地”更深,“十一地”跟佛差不多了,差那么一点点。

净宗是阿弥陀佛发的大心,发这个心不容易!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没有发这个心,为什么?进入状况之后,他在定中了,他跟这个苦难众生脱节了,知道有苦难众生,他心发不出来。我们必须知道,阿弥陀佛发心是在做比丘,不是菩萨。菩萨不会发这个心;阿罗汉也不会发这个心;他比丘发的心。发了个心,他是真发心;不像我们一般人发了心,发了不算数,他不干。不但别人发心我们不相信,我们自己发心,我也不相信,为什么?不能兑现!遇到外面境界会动摇。眼、耳、鼻、舌、身这“六根”,外面是色、声、香、味、触、法,“根”、“尘”接触的时候起什么?起贪、嗔、痴、慢、疑。不了解的时候怀疑;了解的时候就贪,起贪、嗔、痴、傲慢,搞这些,把自己度众生那个心忘得干干净净。有人提醒一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想起来了,但是第二念又忘掉了,总是没有办法不受外头境界干扰、不受外面境界动摇,做不到!他已经养成习惯了,无始劫以来老毛病、老习气、老习惯,自自然然他就归到那边去了。所以佛难教!众生业障太重!这就是业障太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看到了,我们做不到。他十九岁出家,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要去过那个日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