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教授取舍之道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授课

三、未净之过患

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以“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宣说。由于彼等十不善业等罪障,界之自性被完全包藏或已被掩蔽。若不作净治,则障碍后世增上生及决定胜解脱,能令心于三恶趣中受苦。且此生也对内心生起深、明,即圆满、生起二次第之三摩地,而作障碍。亦即此明界如来藏之自性中,本无垢染,然以忽现的彼等障,则能障碍见彼,此等持以影相之色而表示,以明镜若为尘染污,则难以如实现前故。因此,于忏悔净治,应当精勤。

水晶镜的体性本是光明剔透的,如果没有被尘垢掩蔽,那有什么东西来,就自然在里面现出相应的影相。同样道理,自心光明界,如果没被客尘严重掩蔽,那无论修哪种法,只要一相应,顿时就现前深、明等持的影像等。
就像弥陀愿海所说,十方国土诸菩萨众,一闻信弥陀名号,当即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等。而一般凡夫在信受、持念弥陀名号时,不能顿时现前这些甚深三昧。这就是因为凡夫心上有很厚重的尘垢,所以在闻信名号时无法立即出现甚深等持影相。而达到一定地位的菩萨,由于他心上的障垢已经减薄,就像镜子上的尘垢很薄,来什么当即就能现,所以一闻到弥陀名号,顿时就能证入三昧。比如一时普见十方无量诸佛及其眷属;一念入于十方刹土,供养无量诸佛,同时不失坏定境等等。
这样就知道,自心光明界被客尘掩蔽时,要现前修法功德就非常困难。而垢障一减轻,就能无碍显现等持影相。就像镜子完全被尘垢染污,这时任何影相都现不出来,只是灰蒙蒙一片。如果去擦拭它,镜面慢慢变得清净,这时就会开始出现相似的同分影相。继续擦拭,镜面越来越清净,影相就会越来越明显、清晰。
这就是必须积资净障,才能现前修法效果的原因。清净障垢之后再修正行,就会很快出现修法的验相。相反,如果不先净除业障,自心还被各种障垢掩蔽着,即使历经很多年,非常努力地修正行,也很难出现深、明等持影相。
所谓“深、明”,也就是从“明”的方面,要让所修的形相非常明了地现前;从“深”方面,就是要契合本心。其中,“明”,比如,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指清晰、明了地观想自己的身、口、意、事业就是佛的四金刚,一切器情的现相都观成清净刹土、本尊的形相等等。这上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自己的心被很多幻尘蒙蔽,漆黑一片,这些清净影相就现不出来。
不仅修习玛哈约嗄以上的法有非常高的要求,就连我们修前行的法,如果没有净除业障,内心的障垢太深,心被蒙蔽得很严重,也很难生起修法的量。比如,哪一天造了很重的罪业,之后去想一些事情就会变得很困难,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念力都会退失。这就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等到正面积聚了资粮,反面消除了业障,心修得很清净、很明利,这时候,遇到什么事反应都很快,修什么法也很容易相应。这样的话,在修定方面,就能一缘安住在等持当中;从观方面,也能了了分明地现前,从而让心跟法相契合。否则,自心还被各种业障蒙蔽,就很难出现修法的效果。
“悉掩蔽”,就像水晶镜完全被尘垢蒙住了,虽然只是幻尘,实际中没有,但它还会起作用。又像清醒的人忽然入了迷梦,虽然梦本来没有,但由于你的心一念迷乱,就会陷在梦里。这种幻现确实有它无欺的现相和作用。而且,串习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坚固的习性。在这里面迷失得越深,障碍就越重,就越是难以返回。
同样,我们的心一念入迷,就成了一种返回本来的障碍,念念都是如此。而且,越是错乱得严重,心就越沉重、越杂乱。比如造了很多恶业的时候,心就很难明了地反应事情。像这样,心被业障蒙蔽,非常混乱,就直接跟“深”和“明”的状态相背。
心一妄动,就跟安定的状态相反。一直被这股妄动的力量牵着,心就很难明清,就会障碍得定。妄动止息不了,就很难回光返照,也就难以出现修法的相。
所谓“深”,就是指无相离戏。就像水在不断地晃动,就很难出现明清的影相。同样,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停止这种错乱,仍然妄动得厉害,这样就会存在相应的障碍,也就无法契合到离戏上面。
在世俗当中,我们起过多少妄念,发生了多少次错乱、违背,这些都叫做业障。只要你不把它忏除,就是在支持它,这样一来,业的势力始终都在增长,时时都会发生作用。相反,你不去支持它,业障也就止息掉了,然后你就可以安然入定,或者观修什么都能很清晰地现前。在这之前,如果心里还包裹着很多罪障种子,那么在真正修法的时候,它就会搅动起来,就会不断地翻腾。一直陷在这种错乱的状况里,不但修法难以相应,还可能出现问题。
总之,从修法的方面来说,心一直被业障掩蔽,修什么也现不出相应的影相。或者说,相应的法的行相始终没办法从心里现出来,结果就会久修无功。这就是没有净治的过患。就像完全被尘垢蒙住的镜子面前,无论哪种事物,在那里放多久,也始终没办法在镜中出现一样。
这样就知道,一定要出现一个净罪的力量,把业障消掉。一旦消除了障垢,妄动的力量减弱了,你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修持,才能真正与法相合。所以,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心水晶镜上的障尘净除。你越是净除得彻底,修法就越相应,不断地去净除,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修什么法,当即就能现前,就会非常快地出现效果。
“由于彼等十不善业等罪障,界之自性被完全包藏或已被掩蔽。”我们无始以来,造下的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业的罪障,由于造得非常频繁、严重,而且业的势力一直在增长,就导致光明界的本来面目完全被包藏住了。就像天空完全被乌云障蔽,一丝光线也见不到。
又像人陷在非常深的迷梦里,对于本来的状况一点不知道。虽然迷梦只是妄心的变现,里面任何事物都没有,但正是由于它无而妄现,这里还是会现出各种各样的事件,让你感觉样样都是真的。然后你就会在这里面不断地分别、计较,出生各种的喜悦、恐惧,还会采取各种争取、逃避等的行为。好像这里真的有各种美好、丑陋的事,才使得你的心不断地产生贪欲、嗔恚,或者发生各种竞争、比较,然后不断地跟别人抢,想出各种计谋去**对方等等。
看起来,这些事好像是真的,但实际上,我们对于梦里显现的时空所摄的任何妄相做观察,结果连一个微尘的实法也不可得。所以,可以一概地说,这只是一种忽现的障尘,真实中根本没有。
但同时你要看到,这忽现的障尘正起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迷乱的力量,会使得你完全迷失在这里,根本见不到觉醒时的状况,也完全不知道,梦里的一切本来没有,以至于一直沉溺在迷梦的戏论当中。如果你的各种妄作不能息灭,那就会继续在虚幻当中流浪。结果业造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就只会加深迷乱,障碍你返回。
要知道,一起妄就叫做尘,一止息就是尘消。所以,“忏悔”,就是把这种妄心的造作止息下来。而所谓的“破恶力”,就是认识到从前种种的醉生梦死,从头到尾都是错乱。虽然在这错乱里,有千差万别、轻重不等的各种业行,但从根本上看,这一切都错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返回的时候,就必须把它止息掉。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从过去那种非常频繁、粗重、狂妄的错乱当中,渐渐地止息下来,要让你的心逐渐地恢复。当它的程度由重到轻,逐渐地降下来,这时候,由于障尘变得轻薄,虽然还在梦里,你也会感觉到这一切好像是梦,你会开始相信,这些现相都是假的,这就表明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开始愿意返回了。这就是障垢减薄、善根苏醒的相,也叫做始觉。
最初的觉悟一起来,它就会引导你逐步地返回本性,也就是回归到无梦的境界,回到正常。净除罪障,就是把原先的那些错乱都止息下来,把过去的那种妄动的习气消掉。之后,你的心变得越来越清醒,再修相应回归的法时,你就会开始明了,就会开始入到一个符合甚深离戏的方面。
什么叫做“明了”?比方说,如果给你传一个玛哈约嘎的法,首先抉择大净等的见解,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一切法本来是清净、平等的,根本没有这些迷梦般的错乱相。
然后让你去观,你那时心里就会很明确地知道,自身就是佛身;口里说出的一切话,都是佛的真言;任何的起心动念,都是从智慧中现的,所以就是佛的智慧。而且,由自性变出来的一切现相,就是从佛心变出来的,所以内在的一切有情都是清净佛身,外在的器世界都是清净刹土。对于这些,你会深深地忍可,会很容易对这个法生起定解。
就像迷梦中的人,他的障垢逐渐减轻时,自己就会意识到,真相可能是这样的,而且会越来越相信这一点。同样,你不断地这么去观,就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障尘都是忽尔现的,并没有什么真实。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安。过去的那种妄动就慢慢停止了,而且你会有意识地回归本来。像这样,越是停止妄动,就越容易体会真实。
对于甚深方面,你也会知道,一切都是无相离戏的。面前的所有事物,都平等是梦里的妄现,没有什么一真一假的差别。你会一概地知道,一切相对二边的法,都是一种错乱、一种虚妄,只是自心安立出来的假相,本来没有任何法可得。这样之后,你在见解上印可了,就能非常干脆地一律脱开。脱开了,自然就能合到甚深方面。这时心已经超越了这些妄相,再不会著在任何法上面。
“因此,于忏悔净治,应当精勤。”所以,一定要净除这些罪障。
所谓“净除罪障”,就是指通过四力去打破它。也就是在我们的心上要有一个反转。首先,你要认识到,过去一切由无明现起的虚妄客尘,都是自己的一种错乱迷失。从这妄执里发生的一切身口意的业行,都违背了本性。所以,要从这里一概地破除。
之后,你要真正地悔过。也就是对于过去所做的一切,从粗到细,都进行否认,这样你才会返回。
否认之后,你还要发大誓愿,彻底地把它截断。就像《六祖坛经》所说:“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念念不被骄诳染;念念不被嫉妬染”等等。这样来截断它的相续。
然后,对于一切相应本性,能够回归的善法,你都要积极地去做,修习对治力。还要依止菩提心、金刚萨埵等等,这样你就能彻底地翻转过来。
像这样,你在心上已经彻底地忏前悔后,心已经完全转过来了。这对于陷在梦里的你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转变。就像镜子本来不断地被蒙尘,也就是在梦幻里,你还不断地主动增加这种梦幻,使得它越来越迷离,越来越狂乱,致使你越来越深地陷在这恶梦当中。但是,你现在已经开始返回。就如同垢尘得不到支持,就没办法发展。或者虽然还处在梦里,但你已经意识到这是梦的时候,不再去支持它,它也就没作用了。
同样,我们在轮回里所做的一切事业,无论是追求名利、爱情,还是做出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对于这一切,一旦你识破了、放下了,它就没办法再继续发展。因为这一切都是你的一念妄心做的,你识破了这念妄心,不再随它转的时候,它就没办法再继续发展了。
更深一层来说,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被自己的妄念所骗。妄念有着各种想法,像是认为有这有那,我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或者要去做什么等等,这时候我们首先没看清它,就听任了它,之后发生一系列随它而转的事情等等。
事实上,它也只是一念妄心。如果你能够认得出它,也就是,当妄念随着无明现起之后,引着你的心去这里贪著,那里求取的时候,你能够看清楚,不随顺它,这样的话,连细微的尘都会歇下来。就是因为你不再去支持它了。所以,看透了就不再支持,也就不再继续发展了。
总的来说,这里面有一层一层的回归。首先从粗的上面止息,然后从细的上面止息,再从极细的上面止息。像这样,一层一层地你都要看到。最开始,你要在最粗的层面上悔过;然后戒掉;之后断除它的相续,那么这一层就不会再发展下去,这种粗大的妄作就没有了。然后,在更细的方面,你还要识得它的错误;之后,你要在见解上把它转过来,也就是,连细的东西,你都要用正见去把握它,不再随它转;这样一来,过去那一套细方面的错乱程序也全部被截断了,你就不会再发展出那些业行了。这样就能步入更深的修行。这样一路下来,你内在的错乱系统就逐渐止息了,错乱越是止息,你就越会感觉到清净,也就越来越符合法的要求了。
所以,菩提道的修法,必须由粗入细,一层一层地进行。不能先入细的再来粗的,那就成了颠倒修法。因为,如果初步没调整好心的状态,它就会一直处在一种很粗的错乱状态里,这样是没办法入细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要知道,我们目前的状况,就是心已经完全被忽现的障尘掩蔽了,再修什么法,深、明等持影相都难以现前。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要全力以赴地在净障上努力。这样在修法的缘起上就非常符合。一旦清净了业障,后面再修等持就会非常容易。就像一旦把镜子擦拭干净,再来什么物体,立即就现出相应的影相一样。
就像前面讲的,十方菩萨一闻到弥陀名号,当即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这不是说要多少年之后才证得,经文说“逮得”,也就是随即证得。可见,为了加快修证、成就的速度,首先必须要净障。
否则的话,你心里再想超越地去修,但由于次第错乱的缘故,长年精勤也很难出现效果。当年无著菩萨也是示现完全被业障蒙蔽,虽然在鸡足山闭关苦修十二年,却连个好梦也没有,更不要说现见本尊。之后,他下山见到一条母狗,生起了大悲心,当下业障净除,才见到弥勒本尊。这都是告诉我们,首先不要急,不清净业障的话,修什么甚深三昧都很难成就。
要知道,心被业障牵制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它转。比如,造的业很重,又没有净除,这时,心就会一直随着妄动惯性的势力而转,不要说得三昧,就连安静地坐下来都很困难。就像一个经常在网上散乱,造不清净业的人,我们在他旁边都会感觉到他的那种妄动的频率。因为他长期以来,心一直处于狂乱的状态,已经形成了惯性,虽然他自己感觉不到,但他那样一种妄动的频率就处在那儿,所以一到他身边,就知道他的状态。像是那些造杀业、盗业、淫业等的人,也都骗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气氛,或者他内心的状况。
其实,心里有业障,在外内密各方面都会有障碍。从外在来说,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遇到的事情等等,都会让你感到处处是障碍,各方面都运转不灵;在内的方面,自己的身心状况也会非常糟糕;从密的层面上看,气脉明点都不顺,任何一种业障,都会使气脉纠缠、混乱;最秘密的就是,陷在迷乱的状态当中,自己的本性就很难开发。
所以,目前不是要你直接进入高深的修法。当然,如果宿世善根已经成熟,这种根性的人确实修的法越高,进步就越快。但大多数人离这个还比较远,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身心上的各种困扰,各种的业习还化不了,这些都会成为修行上真正的障碍。
现在不用去高谈修生圆次第,获得密咒的无上成就等等,首先应当看看,你到底具不具备人天增上生的基础?最初一定要由畜生性转为人性,进一步具有天性之后才能显发佛性。意思就是,我们先要净除各种粗大的罪业,具有了人天善法的基础、德行之后,你才可能修定。不然的话,业气混乱一团,怎么可能安住下来?又怎么能出现深、明等持影相呢?
“若不作净治,则障碍后世增上生及决定胜解脱,能令心于三恶趣中受苦。
所以,关键就是首先要作净治。否则,虽然你口里一直在说“业障本无”,但这种混乱的力量还是一直在你的心上存在。如果现在不作对治,还继续随着它转,认为无所谓,心里还在支持它,业障就会不断地加强,这样的话,就连起码的身心安乐状况都没有了。
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在自己身上看:“我是不是真正看清楚了自己的错误?我到底在哪些方面错了?”如果你愿意彻底截断罪业相续,有这种誓愿力,就表示你有希望回归。当然,更细的方面,你要进一步知道,一切都是虚妄,所有的造作都是错乱的。如果你能在这上面止息掉,你的身心就会变得越来越清净,就表示你在往好的方面走。这样去修,一步一步就非常稳当。
相反,对于过去的那些错乱,如果你没去净冶它,也没有切断、化解掉它,那它就会不断地出来。这样下去,造的罪业那么严重,很可能连后世的增上生也得不到,出世间的功德就更不用谈了。
所以,每个人都要检查:“我现在的状况是不是符合做人的标准?是不是已经把过去杀盗淫妄等的恶业断除了?”如果没做到,就直接障蔽来世增上生的安乐。
其实,善人也有善人的相。人天善道修得好,也会心安理得。很多善人临终的时候,也是谈笑自如,死得很坦然。就是因为他平生没做亏心事,所以良心很安。如果我们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学佛的人,天天高谈“业障本空”等等,但实际心里并没有改过,那么临终时也会得不到安宁。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把自己心上过去的罪业全部切断,那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错乱。我们前面也说过,所净的客尘有大小、轻重的差别。你首先要把非常严重的业障去掉。如果你连严重的恶行都改不了,那它就会成为固结在你心里的恶趣的根子,不把它拔除的话,连善趣也保不住。一旦你真正把它拔除了,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心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开始往良性发展。
这样之后,进一步,以贪恋轮回的心所发起的各种造作也要全部停下来。这就需要你有一个坚定的出离心,任何时处都不去追求世间法。这样,更细的业行才能清净,才有希望得到出世间的解脱。
再进一步,对于现在心心念念所起的幻尘,也都要止息。这上面有更高的要求。
当然,我们现在先要从最初步的,能做到的地方开始改。你能改一步,就会向前进一步,修法就会容易一步。开始肯定很难,它毕竟要有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但是你只要坚持下去,现在越是改得好,改得彻底,后面就越容易。如果在这上面通不过,修法就很难有进展。如果盘踞在你心里的这些很粗的罪业,都没有除掉的话,你想想看,那细的怎么能解开?根本没办法跟更高的修法合上去。因为,越往深处它就越细,越需要心清净,才能契合。越是外面的东西就越粗,要求也不高。
如果你不去净除,讲得严重一点,心就会被业障蒙得一片漆黑,漆黑当中又不断地增添很多污垢,这里面就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因果相续。就像河水刚从源头流出来时还很小、很细,越往后,水流就越大,增长的力量就越强,也就越来越污浊,最后会达到汹涌澎湃、浊浪滔天的地步。
我们幻梦里的事也是如此。迷乱的习气越重,心里就感到越恐惧、越糟糕、越黑暗。业障是有这种力量的。就像屋子里本来没有蛇,但是我们吓唬一个人,告诉他这里有一条蛇。之后他就认为这个很可怕,就开始紧张;结果越看越觉得像蛇,心里就越来越紧张;经过不断地增长,他心里的执著就会增长到极深的程度,那种恐惧感、受苦程度也会越来越深,最后就恐惧得晕过去了。
像这样,罪业造的越来越多,出现的恶性作用力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到了没办法挽回的时候,就会直接堕下去。虽然本来什么也没有,但业的力量会让人长期陷在这种错乱里,饱受无穷无尽的虚幻的折磨。
我们知道这一点后,就不能放置不管。你只要不去净除,它的势力就一直在。所以,你一定要反过来识破自己的心、打破自己的心,你要把这个狂心的一系列伎俩全部识破。对于它所做的各种颠倒的事,损人利已的事,各种虚诳、狡诈、浮夸等等,全部要识破。经过一番痛彻的悔改,彻底把它**后,你就会幡然醒悟,那时它就失去了支持,以后就没办法再做了。你不再支持它,自然就能歇下来。
如果你不去净除,就等于在保护它、支持它,还想让它继续干。那它下一次遇到境缘时还会现行,还会依然如故,按照过去那种方式去进行。所以,罪业不能让它发展,一发展就又迷进去了。所谓“时时勤拂拭”,就是这个道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四、能净之对治

四力白布
以“四力白布”宣说。那么,能净彼等罪障的对治为何者呢?一、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即破坏现行力;二、为净除所集起的彼等业,修空性即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及如念百字明等诸殊胜陀罗尼,读诵经等行善者,此即对治现行力;三、受禁戒已,于彼等罪,不复再作,为遮止罪恶力;四、依三宝及菩提心后,消除罪业而令减薄,为依止力。如是由四力能令罪障,消尽及减薄之故,即是对治。以“白布”即“无垢之布”表示之。

刚刚由闻思进入实修时,在前行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阻碍。这些都是往昔和今生造下的各种罪业在做障碍。罪业从心而生,心上有垢染,就会障蔽菩提。像前面所说,自心光明界就像无垢的水晶镜,现在被忽现的障尘完全掩蔽住了,所以现不出深、明等持的影相。这就是进入实修时很难出现修法验相的原因。
所以,为了迅速现前修法的效果,获得成就,现在应当精勤修学净除违品——业障,忏悔还净的方便。
那么,这些忽现的障尘该如何净除呢?
首先要知道,过去造业是由什么因缘而起。由于无明,不了知诸法是虚妄的,从而计执人、法,起了各种妄执,从这里就出生了种种的染污。而且,每起一次都会严重地蒙蔽自心。尤其是以人我执引发,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狡诈的手段,或者为了追求自己爱执的事,发生各种的贪欲、求取;或者为了远离厌恶的对象,做出种种损害他人的行为;或者表现出种种骄慢、嫉妒、谄诳等等,以致于自心一直沉溺在这种妄动当中。这种错乱的造作已经在识田里熏入了业习,将来成熟时,必定会变现出各种染污境相,这就是我们一直深陷恶趣、轮回的根本原因。
如果这些业习没有净除,那么,它的势力一旦成熟,必定会出生相应的果报。就像已经种下了毒种,如果你不铲除它,有了雨水、阳光等的滋润,假以时日,它必定会不断地生长。一旦它的势力成熟,结出了有毒的果实,再遮除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对于已造的罪业绝对不能放置不管。
那么,该如何净除它呢?现在已经知道,在缘起上,业障由心而起,所以,也要以心来忏,也就是要在心上发起对治的力量。这里能净的对治,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罪业就像污垢,所以,能净的对治就用“白布”来表示。所谓“白”,就表示反染为净,也就是把过去的那些错乱的造作都反转过来。因此,这里说的能净治的“四力”,也无非是四个侧面的相反而行。
“一、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即破坏现行力。”
“破坏现行力”,就是指对于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作的各种不善业,内心反复地生起追悔,也就是一种对罪业后悔的善心。就像服了毒物的人,非常想把毒吐出来,同样,对于过去曾经造下的罪业,内心深处非常后悔,并且毫不保留地在上师三宝前发露,一点也不覆藏。
过去从没认识到,造作的不善业。完全是一种吞食巨毒、自我摧毁的行为。所以,我们的心对于它,或者是放纵、宽容、掩饰,或者还进一步地在支持它。以这样的心,就会使得业的势力不断地增长。
现在要破坏它的现行,首先必须对于过去所造的种种不善业,认清楚都是一些颠倒妄为,知道那完全是一种饮苦食毒的行为,这样来生起一种追悔的心。有了这种追悔心,就能破坏罪业的现行,或者说它具有破坏罪业现行的力量。心里有了追悔,就能净除过去对于罪业的支持、掩盖等等。
这就表示,所谓“破恶”,必须有勇气破坏自己过去的那些行为。或者说,破恶力产生的时候,它有一种反过来破坏自己的力量。相反,如果你不肯认错,就表示不想破坏过去虚假的自我。这样你还是在支持恶业,就会不断地掩饰自己,不愿意说出来。
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过去整个的运行系统,都是基于无明而产生,所以,在这上面的每一点都是错的。也就是说,要认清它的过患,知道那些都是吞食巨毒的行为。其实,想想罪业能感召的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等,就知道这比现在吃一杯巨毒要严重得多。现在吞服毒物,最多只是毁坏你的五脏六腑,夺走你一世的生命。但识田中熏下的那些业种子,如果你还在支持它,它迟早都会成熟为地狱等非常深重、漫长的苦报。
产生破恶力的关键,就是深信业果。多思维业果,就容易发起悔恨的心。想到自己已经造下重罪,而因果决定不虚,已作之业必定感果,这样看来,自己将来绝对要堕恶趣。反复思惟罪业的果报,就会发起极大的恐怖心。之后,对于这些苦果的因——已经造下的罪业,自然能够生起极大的后悔心。
对于罪业深深地生起追悔之后,就要在佛前发露。比如,我们都在修金刚萨埵,那就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罪业。肯发露罪行,就表示你有了破坏的力量。这种破坏力就能彻底打破你自己。破恶力的关键就是,你要能够认识错误,并且要敢于破掉过去那种虚假的自我。这样破了之后,就表示你不再支持它。以这种缘起力,它就没办法继续了。所以,“天大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就是这个道理。
发露忏悔的时候,要在佛前陈述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这时候,要像已经服食了巨毒那样,而且不只是一个巨毒,一检查就会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各种恶业。所以,这时要非常地痛切,要真正认识到:自己过去怎么那么愚痴,做出那种毁坏自己的行为,再不忏悔的话,这些业种一旦成熟,就会在长劫当中把我抛在地狱的火海里等等。
比如想:我过去因为无知,杀了那么多的生命。佛经中说,杀一个众生也要在地狱里住一个中劫。我很快就会死,而那些杀生的罪业还没忏净。如果我下一世以杀生的业堕在八热地狱里,那时,脚下是燃烧的铁地,头上还不断降下火星。狱卒们用炽热的黑铁绳在我身上划四道、八道、十六道,然后顺着绳痕,用热铁斧切割,用铁锯截断,之后血肉横飞,散成几百、几千块……受完这些苦,之后一出来,到了近边地狱,整个大地长满了锋利燃火的铁刺,每走一步,脚都会被戳穿、刺透,抬起脚的时候恢复如初,踩下去再次被穿透……像这样,在极为漫长的时间里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那种痛苦我能忍受吗?或者偷盗、邪淫等等,想一想,将来要在地狱、饿鬼里住多少年……
再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现在自己得了癌症,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更何况死后堕恶趣?或者现在有一群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短矛,凶狠地刺向我。而且不只一次,他们不断地这样刺,自己的身体被刺得血肉模糊,但这时我根本逃不掉,也死不了,也没有人来救我,只能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痛苦现在想想都感到毛骨悚然。但龙树菩萨说,这跟地狱相比,就连那里最微小的痛苦都比不了。
这样想了之后,就会感到非常害怕。知道自己相续里现在还有那么多的罪业种子,每一个都是定时炸弹,时机一成熟,立即会发生果位上的“大爆炸”。那些罪业有相当大的污染力、破坏力,会让我一直深陷在恶趣的深渊里面,没办法拔出。想到那种大苦很快就会到来,之后要想:我现在必须赶紧发露忏悔,千万不能让它继续增长,一旦增长到成熟地位,那时,就连佛也没办法救护我了。
所要发露忏悔的罪业,总的来说,就是无始以来由贪嗔痴引发,身口意所造的各种不善业。就像前面讲过的,阿琼仁波切所说的六类所忏的罪障,我们都要一个一个地多次起追悔心。
为什么要反复、多次地生追悔心呢?一方面,我们现在忏悔的力量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当时造业的力量,以及后来支持罪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现在反转过来,也要一次又一次地生追悔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发露时要具体反省。也就是仔细地回忆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检查哪些是不对的,然后在佛前说出来忏悔。其实,常常反省非常重要,每一天都要仔细地观察自身的行为,否则就觉察不到自己的罪行。要知道,忏悔是一生一世的功课,每天都要在忏悔上用功,才会在修行上有所长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不常常去反省、忏悔,一直陷在恶业的现行当中,那就很糟糕了。
过去的大德说,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不容易净除罪垢。所以,我们要像已经服了巨毒那样,非常后悔,生起一种极为恐怖的心。这种恐怖心、追悔心要强烈到像当年阿闍世王那样。
《大涅槃经》[1] 说:未生怨王为了夺取王位,杀死亲生父亲。不久之后,心生追悔,对于装饰、歌舞等没有丝毫的兴趣。而且由于内心非常悔恼的缘故,全身发热,因发热导致身体上下生出恶疮,臭秽不堪。他心想:“这就是杀父的花报现前,想必地狱的果报也快到了。”
当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月称,到王宫探病,他问到:“大王!为什么如此忧愁、憔悴,您是身痛还是心痛?”
国王说:“我现在的身心怎么能不痛呢?我的父王是无辜的,我却为了夺取王位杀害了他。我从智者那里听说,世界上有五种人不能解脱地狱苦报,那就是造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人。我现在已经有了无量无边阿僧祇的罪业,叫我身心怎么能不痛苦呢?”
他当时生起了极大的追悔心,内心充满恐惧、后悔。我们就要像这样,反复思惟罪业的过患,发起猛利的追悔之心。如果没有到量的追悔心,就没办法间断恶业增长,即使忏悔,也不过是口头上不痛不痒地念念而已,这样罪业是没办法清净的。
一旦有了真正的追悔心、恐怖心,那他一定会非常恳切地求救,恳切悲痛地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就像一个人已经是服了巨毒,他真正认识到的时候,会非常急切地一心祈求医生:“毒性很快就要蔓布全身,那时我必死无疑。你再不帮我解毒的话,我就没命了!”有了这种迫切的心,才能彻底得到医生的救治。所以,我们自身上一定要多起追悔心,这样才能破坏罪业的现行。
为什么能破坏呢?就是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生起深深的悔恨。一想到过去的那些行为,那一桩桩的罪行,就感到实在太丑恶了,简直不堪回首。关键就是,对于过去的自己,一定要敢于打破它,不再包装、掩饰、覆藏它。这样,在缘起上真正生起了追悔心,跟过去的支持、保护罪业直接相反,就能破恶了。再加上在佛前毫无保留地发露,就是“破坏现行力”。
“二、为净除所集起的彼等业,修空性即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及如念百字明等诸殊胜陀罗尼,读诵经等行善者,此即为对治现行力。”
“对治现行力”就是,为了清净所造集的罪业,自己身口意三门精勤行持善法。也就是说,修空性、念诵百字明等陀罗尼、礼拜供养、发随喜心,以及诵经等等行持善法,能清净往昔所造的恶业。就像中毒的人,为了解毒而服用药物一样。
“修空性”:当初造罪的时候,执著本无的法实有,也就是对于人、法的现相起了执著;之后以这种妄执的心就发生了各种业。尤其是因为执著自我,造集了各种有漏业。像是损人利己,各种欺诈、损恼等的业行。现在为了净除业障,就要反过来做,也就是依靠胜解空性,深深了达罪业如幻,解了心空、罪空,就自然还净了。
这里说的“修空性”,实际指胜解空性,趣入本来无人我、法我的光明法性。所谓“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就是深深地胜解一切妄相在实相中本来没有。
比如,在梦里造了很多的罪业,该如何忏除呢?那就是,你要清楚地认识到,一切梦现在真实中本来没有,对于这一点内心深深地忍可,毫不动摇。之后,你就直接认定本来没有这回事,只是一种迷乱的妄现,之后就还净了。
正如永嘉大师所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知道本来空性,实相中没有这些事,不过是一念无明,入了迷梦;在这里缘着各种妄现,错乱地计执这个是“我”,那个是“法”;之后起各种分别计较;然后为了维护自方,做出各种求取、拉拢的行为,或者为了打击对方,使出阴谋、诡计,做出各种损害的行为等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现在,你要在这上面有一个彻底的觉悟。要认识到:原来造业的我也没有,所造的业也没有,造业的对象也没有,一切都只是一场梦,都只是梦里的错乱。就梦而言,不能说没有业,在梦心当中确实有各种错乱,各种颠倒的造作,这上面也有各种差别。但是,就实相来观照,确实本来清净。无论起再多的烦恼,造再多的罪,都只是妄动而已,丝毫不会改变自性的本来清净。就像前面所说,忽现的障尘起得再多,也只是虚假地陷在迷惑中而已,从未染污过无垢水晶镜般的光明佛性。所以,对于本来清净生起了信解,就要一直住在空性当中来对治。
塔波仁波切有一个弟子,曾经靠贩卖佛经维生,后来认识到这是非常严重的罪业,就想依靠造那些佛经来忏悔。但是,他造经典的同时仍然心思散乱。后来去请教上师,是否要以护持实相来忏悔。上师很欢喜地说:“即使往昔所造的罪业积如山王,也能在现见本性的瞬间得以清净。”
所以,净除罪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证悟般若空性,这样就能把罪业的种子和习气彻底消于法界。佛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说:“我和贤劫诸菩萨,以及十方诸佛,由于思维大乘真实义的缘故,消除百万亿亿劫阿僧祇数生死之罪。由于这种殊胜微妙的忏悔法,现在都已经在十方世界里成佛了。”[2]
修空性是最殊胜的净除罪业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修行人来说,证悟空性暂时还有困难,但也可以通过念诵百字明等殊胜陀罗尼,以及读诵甚深经典等来净除罪业。
念诵密咒能够灭除罪业。像是念诵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楞严咒、大悲咒、准提咒、七佛灭罪真言等等。尤其是金刚萨埵百字明,这是殊胜的咒王,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非常有力地净除罪业。
金刚萨埵佛往昔在因地时发愿:“愿我未来世现证佛果时,设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誓言,彼等众生若闻我名,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则一切罪堕无余清净,此愿不成,我终不证无上菩提。愿我住于彼等破戒者前,一切罪障悉能净治!”现在金刚萨埵已经成佛,所以,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和心咒(金刚萨埵心咒是百字明的精华),决定能够净除无量无边的罪业。
《无垢忏悔续》也说:“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只要有信心,如理如法地念诵,决定能够清净一切失毁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乘戒的罪业,其他自性罪更是能够净除无余。
此外,《集学论》里还讲到,受持读诵大乘经典,造佛菩萨的形象,在佛像和佛塔前作种种供养,受持念诵诸佛菩萨名号,也能有效地净除罪业。
“三、受禁戒已,于彼等罪,不复再作,为遮止罪恶力。”
“遮止罪恶力”就是一种断相续心。忏罪之后受持律仪,发誓今后纵然遇到命难,也绝不再造罪业。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叫做恢复力或防护力。
“忏悔”,就是“忏前悔后”,“忏前”就是对于过去所作的罪业全部通过追悔、发露等破坏掉,也就是自己心中彻底否认它。“悔后”,指心中生起决定,此后再不造罪业,以坚定的誓愿力控制住自心,不再流入到造罪当中,也就是“不二过”。
当然,现在大多数人根器差,忏悔之后还会再犯,这就需要不断地忏悔。它一起来,就要数数地忏掉,然后坚定地发誓。通过这样不断地修习,使自己修行的力量增长。要知道,忏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也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从微小到强大的过程。
“四、依三宝及菩提心后,消除罪业而令减薄,为依止力。”
“依止力”,就是我们忏罪的依止处。这里讲到依止三宝,以及发世俗菩提心。
外依止三宝:三宝可以总摄在一个金刚萨埵佛当中,同时他也是上师所变现。所以,以上师和金刚萨埵无别的方式依止而修,是最殊胜的忏悔的外依止力。
内依止愿行菩提心:《入行论》说,比如,在途中遇到很多的土匪,这时如果依靠一个非常强大的勇士,那么这些土匪都害不了你,从而迅速摆脱怖畏。又像劫末火能够把须弥山、四大海等都一概烧尽。同样,发菩提心能够非常有力地净除罪业。
我们无始以来,深陷在种种罪业的包围当中,相比而言,其他善心都很微小,没有强大的净罪力量,而依靠善心之王的愿行菩提心,就能保护我们不被罪业所害。或者,以它的力量,就像劫末火烧毁一切那样,刹那间就能净除一切罪业。所以一定要依止菩提心。
过去的种种造罪,都是因为我们在意乐和行为上出了问题。意乐上只想着追求自身的利益,像是求名誉、享受、地位、金钱等等。而在行动上做出的基本都是损人利己的事。
那么,现在该怎样破除它呢?单单发一些很小的善心,想要帮助、利益部分的人,虽然也能净除罪业,但是这跟菩提心比,力量还很薄弱。
世俗菩提心是善心之王。“发菩提心”,就是立誓从此时起,乃至成佛之间,一切时中,做的唯一是全心全意地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无上果地的修行。也就是说,自己从发心时起,已经担荷了普度一切众生的重担,之后任何行为都被这种愿心摄持。有了它,我们的心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只为自己考虑,今后念念为全众生界着想;过去只求自身得一点现世的名利享受,今后要给一切众生谋求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安乐,把他们安置在佛果当中。像这样,真正生起了世俗菩提心,意乐和行为都会跟以往截然不同,会完全翻转过去自私自利的业习,等同于把过去所有罪行的意乐和行为全部翻过来。
而且,这种发心正合乎我们的本性,所以,以世俗菩提心为缘起,必定能够证入胜义菩提心。前面讲了,自心光明界就是本来佛,它周遍一切,与众生同体不二。从本性的空明当中,有大悲的力量能够无碍地遍入一切众生界,作同体周遍的救度,这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力量。
自性没有被尘垢障蔽时,以它的天性自然视众生与自己平等不二:众生有苦,就是自己有苦;众生得乐,就是自己得乐。它不会只立现在这个身体为自己。我们入胎时,只是以父母精血的少分为身体。此后,一直执著这个身体为自己,把身体之外的一切都视为他。但是,真正证入法界平等性时,是没有自他差别的。所以,那时就会没有任何偏私地利益一切众生。
现在我们发世俗菩提心,正是顺合这个本性。因此,以发心的缘起,决定能证入佛果。也就是说,自心光明界里本来没有人我、法我,而我们却错误地立了自、他,从这里不断地出生计较、分别,之后造下无量的罪业,形成了各种垢染。而现在彻底翻转过来,把“自我”拿掉,唯一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就出生了跟以往的惯性势力完全相反的力量。所以,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能够焚毁无量的罪业。
“如是由四力能令罪障,消尽及减薄之故,即是对治。以‘白布’即‘无垢之布’表示之。”
具足四力,在缘起上能够消尽或者减薄罪障,也因此立为对治。前面讲到,所净的障尘,用“尘垢”、“染污”来表示,所以,它的对治,就用“白布”或者“无垢的布”来表示。
一切忏罪的方便都可以摄在四力当中,具足四力就是圆满的忏悔。首先要做深入地反省,知道自身的错误之后,才会真正地翻转过来。
而且,这里还需要有一种智慧。前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教理上做了详细地抉择。如果对于前面的道理有所通达,就能真正把握忏悔的原理。那就是——不要认为业障实有,没有办法忏除,它不过是从妄心当中忽而现的客尘。所以,“还净”就是在心上对治掉过去的妄心。
方法就是,或者在空性上彻底认识到它本来没有,不再继续沉溺在妄尘里颠倒流浪,这样就能彻底恢复到本来清净;如果暂时还做不到,也可以在缘起上完全否认它、切断它,这样也能清净。
比如,心里真正建立起菩提行愿,完全翻转掉过去造罪时,那种颠倒的发心、行为;或者修集一切相应本性的殊胜善法,以此来回归自性;或者依止三宝总集的上师金刚萨埵,一心求佛力加被,念诵百字明等。
佛本身最极清净,而且有特殊的愿力,帮助一切罪恶众生迅速净除业障。因此,只要我们有信心,真诚地在上师金刚萨埵前发露忏悔,祈求佛的加被,佛力当即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出现,就能极迅速地净除罪业。金刚萨埵极为清净,我们依止念诵,也会变清净。这就是众生心和佛心感通的道理。所以,我们至心念金刚萨埵的时候,就直接入在佛的同分境界里,从而使业障得以还净。
这里把四力喻为“白布”,就是说,在现相上修持这些对治力的时候,过去罪障的尘垢都能脱掉、减薄,业障得以消除、减弱,身心世界等方方面面都会恢复清净。就像外在缘起上,洗涤剂等和尘垢的体性相违,所以能够清除垢尘,一用它的时候,就把尘垢消除了。同样,内在的缘起上,四力和罪业直接相违,所以只要你能够运用它,立即就会让自己脱离罪业的缠缚。所以用白布表示。
懂得四力忏悔之后,每天都要不断地修习,之后你才能在自心上修出这四种力量来。有了这四个力量,就像白布能擦掉无垢水晶镜上的障尘一样,心里的罪业就能得以净除,从而恢复清净。

五、教诫勤净治

精勤拂拭
以“精勤拂拭”宣说。如是由四力对治作净修,则产生如是利益:如同《业辨》中说:“已造极猛诸业者,由呵责自己将令薄弱。以极为忏悔及能作净治,彼等将极为从根拔除。”《妙臂请问经》云:“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遣黑暗罄无余。千生增长诸恶暗,以念诵灯能速除。”《亲友书》云:“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如是所说,定业的诸业也根本不受异熟,或今生中仅以头痛便净除生恶趣业。若生恶趣,亦如球落地疾起般,以及须受的大苦、长期苦转成小苦、短苦。
因此,凡是自性罪及别解脱、菩萨、密乘的誓戒有失坏处、未净罪堕的尘垢者,当以“四力白布”精勤数数擦拭。

最后是教诫勤修能净除业障的对治法。像以上所讲那样,以四种对治力修持,能够有效地净除罪业。
如《业辨》所说:“过去已经造下的极深重的罪业,通过呵斥自己能够令它减轻,变得薄弱。以极猛利的方式忏悔,并且行持各种能够净除罪业的善法,能够让罪业彻底断除。”《妙臂请问经》也说:“就像在黑暗当中,点燃一盏明灯,就能完全破尽黑暗。同样,在千生当中造下的恶业黑暗,以念诵密咒等的明灯,也能迅速灭除。”这样就知道,具足对治,必定能够净除罪业。
《亲友书》(又译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说:“有些人过去烦恼深重,非常放逸,造了很多深重的罪业。但后来明白了善恶取舍,诚心忏悔,改邪归正,精勤修持善法,也能净除过去的罪业,获得解脱。就像月亮先前被云遮住时漆黑一片,后来风吹散乌云,月亮就会散发出皎洁的光明。就像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起初造了很多罪业,后来精勤忏悔,都获得了解脱一样。”
这里举了四个人的经历,说明只要精勤忏悔,就能够净除罪业。
1、孙陀罗难陀
《杂宝藏经》[3] 里记载,孙陀罗难陀是佛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对于妻子的贪心很重。在佛的逼迫下,虽然已经出家,但心里一直想着回家和妻子相会。一天打算偷偷溜回家,走在路上时却被佛拦住。佛把他带到山上看母猴,又带到天界看到天女。他发现,比起天女来,自己的妻子就像母猴一样丑陋,之后不再贪恋妻子,转而极为耽著天女,并且为了尽快升天,和天女共享欲乐而精勤持戒。之后佛又带他到地狱,看到那里有很多油锅在煮罪人,但其中有一个锅是空的。他上前去问,狱卒告诉他:“佛陀的弟弟难陀,由于出家持戒,命终会生到天界,命终之后,就会从天界堕入地狱。我们现在烧的油锅,就是为他准备的。”他听了之后惊恐万分,祈求佛带他回去。这次之后,难陀真正生起了想要脱离三界的出离心,再也不想升天了。之后佛为他说法,七天就证得阿罗汉果。
原来他是“贪心第一”,后来再不贪著任何人,守护根门非常清净。在佛的弟子当中,被誉为“调和诸根第一”。这说明贪心极重的人,如果真心想改,也是可以改变的。
2、央具理摩罗
“央具理摩罗”又译为鸯掘摩、指鬘。《佛说鸯掘摩经》记载,他曾经中了婆罗门师父的咒术,认为在七天中杀一千个人,把一千个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装饰在脖子上,就能获得梵天果位。之后在七天当中像疯了一样见人就杀。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经有了九百九十九只,差一只就满千数了。当时所有人都藏起来了,只有他的母亲怜悯他七天只顾杀人,没吃任何东西,就出去给他送饭。他见到母亲从远处走来,就准备要杀掉她。
这时,佛观察到指鬘可以度化,就化现成一个比丘,走到他面前。指鬘一见,立即放弃了杀母的打算,跑过去想杀死那个比丘。虽然比丘缓缓而行,但他怎么也追不上,于是喊道:“比丘,停下来!”比丘却说:“我一直安住,从没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下。”指鬘觉得奇怪,就问:“怎么说你安住、我停不下呢?”比丘回答:“我六根寂静,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师引诱,内心迷乱,不断地向外奔驰,没日没夜地杀生,造下了无边的罪业。”
听了这话,指鬘幡然醒悟,把刀一扔,远远地给比丘磕头。这时佛也现出相好庄严的圆满身相。指鬘见后,请求随佛出家。佛以“善来比丘”令他出家后又为他说法。他闻法后,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可见,虽然曾经以极大的嗔心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但回心忏悔也能获得圣果。
3、达舍
又译为善见,就是我们常说的未生怨王。他受恶友提婆达多的挑唆,把父王关起来,并且不让母后偷偷送饭,结果把父亲活活饿死了。后来他生起极大的追悔心,痛切忏悔,结果身上的疾病很快痊愈。之后虔诚皈依三宝,护持佛法。《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中,众比丘问佛,未生怨王死后生于何处。佛告诉诸比丘:“彼摩竭国阿阇世王,虽杀父王,亦当不久来至我所,当有等信于我所;命终之后,当堕地狱如拍毱[4] 。”他从地狱出来后,立即生于天上,二十劫中,不趣三恶道,流转天上人间。最后出家学道,成为辟支佛,名为“无秽”。
可见,即使造了无间罪,只要肯回心忏悔,最后也能获得成就。
4、绮莫迦
《毗奈耶经》[5] 里讲到,有个童子贪心极重,由于母亲阻止他跟一位长者女私会,于是拔剑杀死了母亲。不久他醒悟过来,明白自己造下极重的罪业,心里非常不安,到处寻找灭罪的方法。后来听到比丘诵经,得知佛法能够清净罪业,于是出家修行。由于他忏罪心切,非常精进,短时间内就通达了三藏。别人问他为何这样精进,他说想忏悔杀母的罪业。比丘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佛,佛说杀母者不可出家,为了不坏佛法,必须摈除。
但是他被摈除后,并没有还俗。他到了边境地方,摄受弟子,讲经说法。弟子中有许多证了阿罗汉果。后来,他得了重病,怎么都治不好。于是让弟子为他建造浴室,供僧众沐浴。他命终立即堕入无间地狱,在地狱里被猛火燃烧时,以为是在自己造的浴室里。狱卒击打他的头,当时他发了善心,立即生到四天王天。之后,以天子身回到人间,在佛前闻法,获得预流果。
所以,即使过去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追悔心,精进行持善法,最后也能解脱。
像以上所说,通过忏悔,即使是定业,只要还没有成熟果报,也能够完全清净,灭除罪业的功能,不受堕地狱等的异熟果;或者虽然没有彻底清净,但以现世稍微感受头痛等,就可以避免转生恶趣;或者虽然堕入恶趣,但就像拍球一样,马上又转生善趣;以及原本需要长时间忍受的大苦,转为短时就能受完的小苦等等。
所以,无论是造了十不善等自性罪,还是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后,发生失毁等等,这些罪业的尘垢,都应当精勤地以四力忏悔。就像用白布擦拭水晶镜,镜面就能恢复清净,同样,只要精勤忏悔,罪业必定能够消除,现前自心的本来面目。

[1] 《大涅槃经》:“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时有大臣名曰月称,往至王所,在一面立。白言:大王!何故愁悴,颜容不悦,为身痛耶?为心痛乎?王即答言:我今身心岂得不痛?我父无辜,横加逆害,我从智者曾闻是义,世有五人,不脱地狱,谓五逆罪。我今已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罪,云何身心而得不痛?”
[2]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佛告阿难:我与贤劫诸菩萨及十方诸佛,因思大乘真实义故,除却百万亿亿劫阿僧祇数生死之罪;因此胜妙忏悔法故,今于十方各得为佛。”
[3] 《杂宝藏经·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4] 毱:古时一种游戏用的皮球。
[5]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教授取舍之道讲记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这一次我们学习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给丹增活佛写的《教授取舍之道》。当时活佛很年轻,正值法王率僧众朝礼文殊刹土——五台圣境期间,活佛从红原赶到五台山依止法王。应他的祈请,法王就说出了这篇教言。
“教授”就是上师对弟子传授取舍的要点。“取舍之道”是指示一生修行应当走怎样的道路,哪些不如理的、不正确的、无实义的,或者有偏差的,就要在自身上舍掉;哪些如理的、正确的、具实义的、适合自身因缘或者时代状况的,就应当在自身上执取。这样一生的修行就会避免误入歧途,避免走错道、偏道、无意义的道、无效率的道等等。这就是“教授取舍之道”非常深的内涵。

全文分三:一、祈请文殊;二、正明取舍;三、总结要义。

一、祈请文殊

为了顺利地开启明辨取舍的智慧,首先祈请代表根本智的文殊圣尊加被,由此趣入安乐吉祥的正道。

诸佛一父童子相,但念亦除三有暗,
红黄文殊持剑者,祈散于汝吉祥花。

这一颂有事、理两分解释。从事相上看,文殊菩萨过去已经成佛,是龙种尊王如来,未来也将在北方宝积世界成佛,现今示现为大菩萨的形相。他是诸佛智慧总集的体性,是出生诸佛的唯一父亲。这位菩萨示现为童子相,以他的夙愿力,仅仅在心中忆念,就能遣除一切三有黑暗。因此向这位显现红黄身色、执持宝剑的圣尊祈祷加被,赐予各种功德的吉祥。
从甚深的理体上解释,文殊就是妙吉祥,指的是本有的智慧。任何佛都是从本智中出生,从金刚般若智慧中出生,它是诸佛的根源、出生处。诸佛无非认识了本有的智光而成佛,因此称文殊菩萨为“诸佛一父”。
示现为童子相,是指它并非因缘所生的有为法的智慧。因为凡是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既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缘聚一现而已,必然就落在衰损坏灭当中。然而本性的智慧是妙明真心,从本以来,没有任何生灭增减等相,而是万古长青。一切时处就是这一个永无变异、永远年轻的智慧,它时时都在起着妙用,所以叫“童子相”。也就是指永无衰老,恒时起灵明妙用。临济禅师说:“有位无位真人,时时在众人面门处放光,六道神光欠少什么?” 这位无位真人就是童子。“六道神光”指从眼等六个门放六道神光,起见、闻等六种妙用。如果你认识它,只要一经忆念这位童子,就能遣除三有的黑暗。也就当即觉知到,所谓的欲有、色有、无色有的这些世间界,就只是虚妄分别的体性。一旦知道了这位诸佛一父的童子就在你心中,而且明记不忘,那就会遣除三有的黑暗。法王的金刚句有甚深的密意。跟禅宗说的“知有是众妙之门”是一味的。知道什么“有”呢?就是这个本有,这个妙明真心、无位真人就是本具的智慧。一切时处都是这个智慧的妙用。你只要认得它,三有的黑暗立即就会被遣除。它没有生死,没有增减,没有任何方所,没有任何戏论可得。正由于它永葆青春、常住不变,所以称它为“童子”。我们知道自己本心的文殊童子,能够时时明知不忘,处处都是它,就决定会从迷惑中走出。
过去有麻谷等五位开悟的大德一起结伴参方。当时天气很热,口干舌燥,看到一位婆婆在卖茶,就请求婆婆给他们每人一杯茶解渴。婆婆说:“你们当中有神通的人就可以喝。”这几位大德是诚实的人,他们面面相觑,虽然已经是初开悟的人,但是神通还没有显发,所以都不敢喝。老婆婆就说:“你们这群呆鸟,看老婆子给你们施展神通!”然后端起茶杯咕噜咕噜一饮而尽。这时五位大德才恍然大悟,原来日用无不是神通。这是观音菩萨示现为老婆婆来考验这些大德。庞居士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这也是指示我们时时神通妙用,都是文殊童子在起用,能识得它,就会破三有黑暗,就会时时遍散吉祥花。
世尊成道的时候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自然智、无师智、一切智自能现前。”关键是要这个“知”,这个“知”就是众妙之门。如果不知,就落在幻影当中,不断地迷惑。所以,时时要认得本来人。
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事就在面前,它从来没有失去过,也没有任何断、续的相。佛在《楞严经》里指示波斯匿王,也是在这点上:外在的身体当然是有为法、虚假的法,随着日迁月移,会渐渐地衰老,然而你见恒河的性有没有衰老呢?波斯匿王马上就悟到了,说这个是常住的真心,是从来没变化过的,童年时见恒河的性和现在老年见恒河的性完全一样,这上面并没有任何变异、衰老。这就说出了我们的智慧本性是一位没有任何变异的童子,它就是诸佛的根源,显了它就叫成佛,所以是“诸佛一父”。这是一路涅槃门,叫做“一”。这也就是说本有这妙吉祥的智慧,人人本自成佛。因为这种觉悟,就会出生诸佛,出生一切佛的妙用。
这里用“但念”二字,实际已经开示了大道的根本。“念”是明记不忘的意思。只要明记不忘这无位真人、这智慧童子,就不会处在迷惑当中。这里有深义,就是当智慧起用的时候,你要记得这是本性的智慧,而不要迷失在幻相里,忘记了文殊童子。能这样记住,就不住在假相上,也就能除掉三有的黑暗(暗是指无明,也可以指一切三有所摄的惑、业、苦,这都是虚假的迷梦法,叫黑暗)。
所谓的无明,就是指我们不知道现前的一切都是本性在显相起用,却执著有真正的法。以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就陷在黑暗当中了。也就是我们会认为在本性之外实有这个法、那个法,也就是沉迷在欲有、色有或无色有当中。
其中,落在欲界的人天善趣以及三恶趣,就是堕在欲有当中。根本上就是把显现的色、声、香、味、触五欲的幻影执为实法,由此一颗心就向外追逐求取、与人竞争、生起各种贪、嗔、嫉妒、傲慢等,就陷落在这欲界的黑暗中了。在此之上,虽然暂时止息了贪欲,但在定中还执著有色,他不知道这也只是自心变现的一个妄相。在无色有之中,连色的显现也没有,但仍然计执无色有为实法。像这样,众生都是因为没有证得本有的文殊童子,在现起这些的时候,没记得这个根源,反而妄执心外有实有的法,之后起惑、造业,而陷落在黑暗中的。所以这里上师开示“但念文殊”,就是只要你回光返照,不忘这本心的文殊,这么一念,就能遣除三有的黑暗。
这样的文殊是红黄持剑者,表示圆满断证的功德。“红黄”所表征的就是内在有无量恒河沙数的性功德法。也就是所谓的四身、五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所摄的无量性德。这个自然智,它是体、相、用不二的,本来就只是它,不可能有分开的各种他体的东西。这就是“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而从名言上又可以分二、分四、分五,或者分多少都可以,也因此有所谓的二智、四智、五智乃至无量智的建立。
分为二智,也就是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分为四智,也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分为五智,也就是在四智的基础上再加法界体性智;说无量智,无非就是权、实二智。彻证本性叫做实智,然后就是权智,指应一切机缘,以智慧光明起无量无边的妙用。这都是文殊智慧现的庄严相、起的无边妙用,这就叫“红黄文殊”。
我们之所以不能还归本性而得天真受用,就是因为不认识这个本有的智慧宝藏。很多人都以为,智慧只是一个因缘制造的分别心。所以,只要问别人:“你知不知道吃喝拉撒睡都是智慧?”很多人就不理解,认为这些怎么能是智慧呢?他以为世间的世智辩聪,像能够高谈阔论、妙笔生花、搞搞发明创造、作出种种研究等才叫智慧,岂不知一切处都是智慧!若是离开了智慧,那就死了。就像六祖在《坛经》里所说的:心王一旦离开了(这里的心王指本智),那你就是一具死尸,还能起什么作用?所以,我们能言、能行、能动、能做,全部都是本智在起作用。就是一个智慧,没有别的。
这样智慧显出的庄严相就是红黄文殊。“持剑”就是指这般若智光能斩尽一切戏论,脱离一切迷惑网。这是智慧极其明利的作用,它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这把金刚王宝剑无比锋利,无论什么样的迷惑、颠倒都能破掉。一旦你识得了本性,就不再住在任何妄想上了。一切虚妄的情执、分别,都会被破掉。从此之后,任何地方都骗不过你。根本就不会落在任何的戏论、执著里面。自从识得文殊后,这就是不二的智慧,还有什么戏论可得呢?一切处都是平等的,都是本来清净的,都是大安乐受用,哪里还会有妄执戏论呢?
如此就祈求本心的文殊雨散吉祥花。“花”代表心花开放,“吉祥”代表圆满具足万德,“散”代表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起灵明妙用。如此就会日吉祥、夜吉祥,日日时时都很吉祥。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遍散吉祥的妙花。也就是当我们能够时时知道,也就时时都是遍满吉祥了。
就像这道禅偈所说:“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一场风雨之后,两岸都铺满了飘落的桃花瓣。当骏马在岸边奔驰的时候,脚下哪里能避开残红呢?同样,无论我们做什么、见什么,没有一个地方能出于这个本性之外,这是无处隔断、无时远离的。你想避也避不开,可怜“百姓日用而不知”,就落在迷惑颠倒里了。现在“祈散于汝吉祥花”,这是既请文殊加被,也请我们自心的文殊让它醒过来,让我们看清楚处处都是本性放光,生活完全成了吉祥,一切都是自性的妙用,任何处都吉祥、都自在安乐。
所以,我们一切的心念、言语、行为、穿衣、吃饭等等,无不是本性的妙用。“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穿衣吃饭处,謦欬掉臂时”,也就是说这是天真之事,是本有的智慧,它没有任何衰减,时时处处都在显露,一切时都在起用。所以,它叫童子,没有任何生灭、断续的相。这是不是忽然间它就灭了,等会儿又是另外一个东西呢?不是的,这里没有什么生灭!它是常住的、无生无灭的。你只要一忆念,回头就是。这样的话,就叫做“散汝吉祥花”,就会一切时一切处吉祥。“吉祥”是具德的意思,这是本具的妙德,不用去外面找。
所谓的“吉祥花”配合本论来说,就是指有了文殊的拣择智慧,就能够完全了知如何取舍的正道。也就是自性的文殊智慧光一现的时候,就能够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什么有实义、什么无实义、怎么到达安乐宝洲、把握自心等等,一切自然会清晰地明见。这就是智慧能够无误地拣择到缘起的正道,能见到心上的缘起如何运作,这样就开启了明辨取舍的智慧。
一方面是祈求文殊本尊加被,但我们心中出现明辨取舍之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指我们本性的文殊觉醒了,自己会明辨一切缘起法则。
这篇简短的教言告诉了我们首先要明辨苦乐的真相,然后恒时依止出离心,以及明辨世出世法功德的根源是善心,所以要恒时唯一依止这内心的庄严。
进一步还要知道,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欢喜洲是要通过慧眼和戒足并运来到达。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智慧和持戒双行。
之后又说到,人生的大义在于依止具德上师和他的教授,应该抛舍一切世间无意义的事,从这牢笼里脱出来,效仿常啼菩萨、善财童子依止上师的传记,让自己永远具有修持佛法的自在,再一心依止上师和上师所传的教授。
浊世寿短、病多,各种违缘障碍非常多,这个时候要走一条最简要、最径捷的路。如果像过去的人那样想要穷尽教理网的边际,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要唯一依止要诀来修持。
最后就说到,任何时候行为的准则是依止念和正知,毫不放逸地管制好自心,而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自己作自己的善知识来行持具义的事。
以上简要论述了整篇“教授取舍之道”所宣讲的法义,下面进一步分段解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二、正明取舍

暇满难得寿短促,业果无欺轮回苦,
数思维于世圆满,更无希慕依出离。

这是教导第一个取舍——舍世间圆满,依止出离心。
我们都会问:世间的圆满应不应该追求?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里的教导是,唯一要依止对世间圆满没有任何希慕的出离心。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修道第一个就是要有出离心,时时处处都要出离。
这要看到我们生命的走向有根本的错误。如何错误呢?对世间的种种圆满一直有很重的希慕之心。这是指我们内心对这世间充满了各种幻想、期待、追求,也因此我们的心对于世间的名利享受一向非常贪爱,又以这种爱驱使我们发出种种行动,从而集成了生死轮回的业力。
现在怎么使心态和行为调整过来呢?就是要透过数数思维,对世间的一切圆满都彻底看清这只是苦的自性。就像一旦清楚了黄连是苦的之后,就再没有想品尝它的兴趣,因为心里非常清楚吃它就只有饱尝苦味,得不到任何甜味。以这种彻底地断定就让我们死心,不会还幻想在里面获取一点甜味,这就是心里“更无希慕依出离”。
我们是因为一直没有彻底地认定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苦,有漏法都是苦性、苦法,才导致我们的意乐和行为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偏差。结果就只有反复地陷在苦当中,卷入苦海的漩涡。如果看不透有漏皆苦,那还会不断地误以为世间有乐而有意识地希求它,结果就又会掉入苦海里。如果按照这个方向不断地去追乐,结果追到的一定全部只能是苦。这都是因我们的心没有辨别清楚苦乐的自性,或者说对苦集十分愚昧而造成的。如果在这上没抉择清楚的话,就一定会一再陷入苦中无法脱离。
这里上师已经决定地告诉我们,世间唯苦无乐,必须要有彻底的厌离和出离。而我们怎么才能生起这个心呢?那就要透过数数地思维衡量。这上的取舍是非常断定的,就是对世间圆满丝毫希慕的心都不能有,唯一要依止出离心,这就完全为我们给出了这一生行为的方向。
释迦佛当年做悉达多太子的时候,经过四门看到了老病死,马上就觉悟到,轮回肯定是以苦作结局。因此,对于无论现前多好的荣华富贵,他都没有任何兴趣。这是因为智者有极其长远的眼光,看到了一切事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就会断然做出决定。但对愚者来说,只要眼前显现一点世间圆满,就会把自己完全迷失在里面。一颗痴心就只想在这温柔乡里、富贵场中尽情享受,哪里会提前想到这本是苦乐相连、乐极生悲的事呢?
世人最易迷失的地方就是这些眼前的世间圆满。因为它极具欺诳性,诈现的是一种安乐的美景,让人看不清真相。它会表现出似乎人生必须要有这样的追求,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人们会主动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各种计划,追求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将一生都付诸其中。这一切都是由于没看清真相而导致的。
这种执世间有乐的心,致使根本不可能发起彻底的出离心。因为在认识上根本是错的,这就绝不可能死心,一定还妄想在世间得到想要的安乐;或者认为现在只是因缘还不具足,等具足的时候就一定能得到安乐;或者幻想以后可能有很好的生活,有很多真实的安乐,虽然过去没得到,现在也没有,但将来一定有希望得到。多数人表面不说,心里并没有真正相信。他们自有一套理由:时代是在不断变化中,遇到的人、事、物都不尽相同,未来的事还没发生,怎么能这样让我们彻底绝望呢?完全彻底地没有安乐,并不那么断定吧。心里还存有这样的侥幸。
不要说整个世间的圆满,就连一点点好的享受,比如有一道好菜,放在嘴巴里嚼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就想多吃几块,这就叫“希慕”,就是对于面前美餐的希慕。或者听说今天有什么大片、球赛,哪里有好玩的,马上就动心,这也是一种希慕。对于男女的情爱、耀眼的名誉财富,更是非常希慕。心里发痒、没得到的时候,总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认为得到了该有多好啊!有了这样的希求心,就会使你迫不急待地付出行动。就像狗看到了骨头那样,马上就冲过去了。这样我们的心就会完全入在五尘当中,如此就深陷在轮回里了。
如果我们对于苦集有很精确的抉择,就会知道的确叫做“人心唯危”。我们的错乱、冲突太多了,如果没有经过反复地思维,看不清它的真相,就会导致行为一次又一次地迷失。假使在某一个阶段里受环境的保护,因为没有什么诱惑,或者有师长的教诫,这样你还能够比较平稳。但是一旦远离的时候,因为心里没有正见的摄持,一到这个诱惑的境界里,就会迷惑不清,紧接着导致一次又一次的错乱。之后,彻底地深陷轮回中无法自拔。
所以,真正对于苦集有认识的人,他就能切实地看到世间五欲就像毒蛇一样,整个世间就是一个罗刹洲。如果不警醒的话,马上就会被它吞噬掉,如此就能做到一心如救头燃,寻求解脱出离。
但是,现在的关键就是希慕之心我们止息不了。为什么上师在这里特别强调呢?因为当前我们人类大多数都处在红尘世间,很少有人能到与世隔绝的山洞去隐修。充斥在我们周围的,都是各种令人心醉的名利享受(世间圆满就是指这些,由于它表现出非常美满、幸福的相,就让人特别羡慕向往)。在这些上,一般人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好比有人送了你一栋非常豪华的花园别墅,那里面的舒适享受哪里会让人觉得是苦海呢?一般人都会深深地迷恋在其中,连离开都不愿意,更何况失去?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发起出离的道心呢?
但是,这个教言里的要求是任何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圆满,都要看清楚它只是苦性苦法,最终的结局是导致极其漫长的轮回。数数思维是个手段,要思维的内容是四种前行(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思维后的结果是对任何世间的圆满,都不再有丝毫的希慕之心,心里断定地唯一依止出离。
我们以前说过,思维到量之后,轮回中的任何事情摆在面前,你都能立即认识到这是苦性的、剧毒性的,这是轮回。一提到它,就有一种特别厌患的心。什么是厌患呢?就如同厌患剧毒那样,心里特别清楚只要吃了它,就会受到全身被毒化、腐蚀的剧苦,吃了它就全完了,这样一触到就害怕,一点都不敢沾,这叫“厌患”。又好比如果我们发高烧三天不退,就会觉得陷在病魔的缠绕中;如果一百天不退,那简直无法忍受,会觉得这苦太漫长;如果连续很多年都处在高烧当中,那自然会非常非常厌患了。如果病因是吃了一种不适当的饮食,就会对这种食物生起强烈的厌患心,以后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它,都不会生起任何想吃的心,这样的心态就叫“厌患”。
“患”是什么呢?就是这里面存在的隐患、导致极多极重的后患。就像刚才说的,因为吃了一点不合适的东西,结果导致一百天生病,在这一百天里会不断出现各种症状,让人感受强烈的病苦,这就叫做“患”。所以厌患的意思就是,对任何世间圆满的美食,都能清楚地了解只要食用它,就一定发生连续不断的苦患,于是就害怕了,再也没有希慕的心了。
就像难陀起初特别迷恋他的妻子,简直到了如胶似漆,片刻都不能离开的地步。后来佛逼迫他出家,他很不情愿,出了家还开小差,溜回来跟他的妻子相会。后来佛就把他带到天上,他看到天女比她妻子美貌千百倍,和天女相比,妻子简直丑得像母猴,他就对妻子再不留恋了,一心想着升天,这还是在贪爱轮回。佛又把他带到地狱里看,油锅就是给他未来堕落准备的,只要天福一享尽,就立即会掉到地狱的油锅里受苦。这时他看清了升天享乐的后患,就再不希慕天界的果位了。所以人的眼光就是太短,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幕,根本不明白目前正坐在轮回的列车上,快速地驶向恶趣的深渊。因为无知,所以才无畏,一点儿都不恐慌。我们还坐在这辆轮回列车里,品尝着世间法的美酒,相当陶醉,压根不知道往后的处境是什么。
所以所谓的厌患,就是一定要用智慧认识到追求世间快乐的结局,贪著世间乐就会引来非常重、非常多的连续不断的生死苦和恶趣苦。如果能对这一点了解地非常深刻、非常透彻、非常清楚,那一定会有厌患的心态,在自己眼里,这世间的种种圆满的确就是一盘盘含着剧毒的美餐,就不敢再下筷子吃了,一点儿羡慕的心也没有。
这不是强迫人去接受这个道理。有人说“宗教扭曲人性”,人性本来需要爱情、事业、享受,宗教偏偏要禁锢人性。以常人的眼光看来,认为人生在世不享乐,难道要去受苦吗?认为这种想法是对的,过去的样子简直是傻瓜,现在终于想开了,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该享乐就享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岂不知这只是一种愚昧,是丝毫不懂轮回过患的表现,根本不能说明这种想法就是对的。
怎么才能使心对世间圆满不生希慕之心呢?关键就是看到它的过患。要具体地了解:这里哪怕贪一点点会有多少次烈火焚身,多少次死去活来,多少次连绵不断的大苦,我们要思维的就是轮回的过患。彻底想透了,就再也不会有希慕心了。
重点就是修四种厌世心。通过这四项心的训练,就可以把以前沉浸在世间享乐里不断追求、向往的心彻底转变过来。以前不厌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欲望,所有的心思都在上面。所以,不但没有半点要出离的想法,反而巴不得赶紧挤进世间圆满的行列里。一定要赶快跟紧,不然就来不及了,没机会了,一定要趁着有限的人生,全力追求一切能追求到的享乐和成功,是这样一种心态。而这完全跟解脱道相违,这是取舍上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它使得解脱道的命根彻底断绝,整个解脱、成佛的机缘都没有了。而且积累的是无量无数再度轮回的因缘,继续成为轮回的老众生。
现在上师这样教我们第一个最重要的取舍之道,我们就要开始认真考虑,我该怎么转变方向。如果我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我还像个修道的人吗?所以首先自己下来要重新审视一下人生,要重新做全盘的考虑和计划。佛法是教我们怎样回到理智的状态。我们从小已经熏染了各种各样错谬、混乱的知见,这些东西落在心里,已经把心搞乱了,观念上已经非常混乱,完全是一种迷惑的状态。过了很多年,就熏成了这样一种坚固的知解和观念。这使得我们发生各种盲动,怎么也没办法整理自己的心,一心趣入解脱道。即使你想要修行,即使有善知识指导怎么修行,但处在这样的心态中,也非常困难,没有办法修起来。因为心里一大堆的问题没有处理完,这个心就不调顺。就像清毒工作一样,必须把思想里的毒素全部一层层清掉,清得干干净净,心就整理过来了,就开始调伏、调顺了。
这个清理工作要长期进行,因为受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现在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一方面来说,因为这个时代的共业,使人的生存负担太重,各方面受到的困扰、心绪上的焦躁、狂乱非常大。而且它使得你在年轻时候,比如25岁之前,受到的各种染污刺激非常大,这些对知见都有影响。
本来这个前行应该加大修习的量,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我常常开玩笑说,现在不是修前行,而是修前行的前行。为什么呢?因为连世间伦理的道都不顺,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个问题更为严重。为什么呢?因为人必须重新全盘地考虑人生方向的问题。
所谓的“依出离”,就是说在人生方向上,反复地抉择之后,已经断定了,那么方向就开始转变。没有断定之前,就确定不了。而且,虽然现在能够稍微熏习一点佛法,但这种力量跟过去所熏的观念相比非常微弱。一旦有事情来,多半是过去的观念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这是换汤不换药,尽管自己表面上学佛了,但心里面的东西并没有换掉。
这个观念好比是一个软件系统,软件里的程序指令都没有更换,发生各种操作还是按原程序进行。虽然外在换了一层贴着“佛教修行者”标签的包装纸,但实际上里面的观念程序依然完全是世间的程序。不但没有更换,而且还在不断地接受各种错乱的信息。因为世间的观念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其实每一个都是颠倒的观念。无非是推出一个世间圆满,然后建立子虚乌有的意义,说这里面有什么安乐、有什么速效、有什么利益,引得人们去求取它,每一次它都得推出一个。如果我们没有断定的话,每一次一推出来,马上就会去求取。所以说,这个人其实没变过,他只不过是外面表层上会说一点佛教的话,但是根子里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数数思维刻不容缓。
但是,现在的人很不喜欢修前行。在他们的观念里,前行已经成了一个趣向正行的障碍,要尽快解决它。但这样一来,根器根本没有成熟,是很难成就的。所以,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一点热情、冲动。等到过了几年就没有劲头了,一遇到什么世间的事,马上就爆了、飞了。如果心没有经过前行的洗练,没有得到稳固,里面的根子上没有转好,那么之后一系列的问题就全出现了。
四种前行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真正要在心里扎根的话,非常困难。过去的人可能很快就生起这种善根了,但是现在的人有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没有什么相,可见中毒之深。而一旦中毒,心就变得不再敏感。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在你会重复、会考试,因为你从小上过学,这一套已经经过几十年的训练了,所以你很会应付。问题是,要在心中出现一点与法相应的感受,这就非常困难了。
这又是什么问题呢?说归说,心态归心态。心态因为几十年受到了很深的毒化。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如果在一个染污的环境里熏多了,它就非常不敏感。但如果是很清净的身体,到了染污的环境里,马上就会有感觉,这就是久而不知其臭、其毒。熏得重了之后,心就开始僵化。对错乱的、邪恶的事,就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快的冲动,非常快的邪慧的运转,也会出现一些邪的心情,但是对正的就非常麻木。
现在不要说出世的心,就连世间的忠、孝、仁、义等的善心,都很难生起来,又怎么能发得出一心向道的大善根的心呢?或者说一心为菩提、一心为众生的心呢?非常困难!连这样的心都没有,又怎么能成道呢?凭着整天追求世间五欲,谈论世间的事情不亦乐乎,天天沉迷其中,又怎么可能入道呢?进到佛教里只不过是逛一逛超市,在对世间的享乐有点腻了之后,把佛教也当成一种新鲜的再享乐、再换感觉。这样怎么可能趣入解脱道、菩提道的修行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这里上师教导要“数数思维”,光是简单地来两次,是肯定不行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