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相尽心澄

相尽心澄



放下,你看这个地方总的给我们讲,『当相即空,相尽心澄』,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总的方向。五种止,这八个字是总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相即空」。相有没有?相有,不是真有,幻有,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最好,真的不是假的。物质现象不存在,近代的科学家也发现了,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还发现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这个事情讲得透彻,现在科学家才发现,发现的是接近,还没有佛经讲得那么透彻。佛家讲宇宙起源,「相尽」,相尽不是没有,「尽」是你透彻明白,你的心在相上怎么样?如如不动,你不会跟著相在变。相是刹那在变,你的心念也刹那在变就错了,那你就很累,你活得很辛苦。它动,你自己不动,你了解事实真相是怎么回事情,这些幻相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不可得。就像《大般若经》上所说,这是佛门最大的一部经,六百卷,一遍读下来,我做了个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般若经的核心,二十二年讲般若就讲这四句话,告诉你一切法,包括我们自己的身跟心,我们的身是物质现象,我们的心是精神现象,都不可得,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叫相尽心澄,你心就不动了。心不动,你才真正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相看到,它动你也动,你永远看不到它,它动你不动,就看到它了。所以,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门径,方法、门径多,一个原则,一个真理,就是禅定,就是此地讲的相尽心澄。它可以展开来,用无量无边的方法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佛家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仅是佛门里面讲的,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的学术,统统包尽。三种周遍里头有,包尽了,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相尽就是妄尽,心澄就是还源,回归到自性,然后你回过头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你会怎么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你得大自在。你要不要帮助这些众生解决问题?要,那是做,心地没动过,心澄。所以,从心上讲,无作,从事上讲,有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得失心,没有忧虑,你做得多自在,这叫学佛。先放下,然后再提起,先要修相尽,心澄之后广度众生。要认识当相即空,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如如不动,为什么?外面现象是假的,你起心动念错了,外面音声也是假的,色声香味触法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释迦牟尼佛说,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可不能执著,执著错了,不但不能执著,也不能分别,那你就全通了。如果你要执著,你要是分别它,错了,佛法微妙处在此地,真得受用。总的来说,真正止是什么?念头没有了是真止,这是讲到究竟。我们现在开始学,从哪里下手?情执,从这下手,情执断掉就止了,这就是三昧现前。你不随情执去妄动,你能定得住,定就有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能帮助自己,能成就别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其实念头,有些念头自己知道,有些念头自己不知道。单单讲这个念头,我们的概念也非常含糊,所以佛在《菩萨处胎经》里面问弥勒菩萨,他们一问一答就是说给我们听的。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心里动了个念头,这是我们凡人,心动一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有几念?几念就是有几个念组成这一个念头。我们没想到,一个念头不就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里头还有几念、有几相?相是现象;有几识?佛问了这么一句话,心有所念,一般凡夫这一个念里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这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里头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组成这一念。我们讲动个念头,是以三十二亿的细念才成这一念。「念念成形」,那个相就是形状,就是物质现象,每一个细念都有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受想行识。

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换句话说,物质跟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永远不能分。今天讲唯物、唯心都错了,心物是一体,不能分开,而且发生的顺序是先有精神现象,后有物质现象。
我们读了这部经之后,才把天天念的那个《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搞清楚了。五蕴皆空,看了很多注解都没注清楚,我们只知道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色是我们的身体,这色身。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相续不断,识是阿赖耶,我们都是这样讲法,都是这样回答,这不是的!原来五蕴是讲什么?五蕴就是现在量子学家讲的量子,就是小光子,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一个细念。


一个细念是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你看一弹指。现在科学这个时间单位都用秒,我们一秒能弹几次?我相信弹得快的人可以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兆,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细念,那个里头的一念,那个一念具足色受想行识。观世音菩萨照见,它时间太短,五蕴皆空。我们无法想像,因为你才动一个念头,不知道多少个细念过去了,每一念都不可得,都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现象都是这种细念的相续相,实际就像看电影、看电视一样,这个画面它都在动。电影我们很清楚,我这个地方是从前电影的底片,就是幻灯片,放在电影机里面放映,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就好像是真的。一秒钟才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我们现实环境一秒钟多少张?一千六百兆,所以你不知道是假的。电影上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已经就以为它很逼真了,其实我们今天的境界,这个肉眼看到的境界,佛告诉我们,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每一个念头都不一样,就跟电影这个底片一样,没有一张是相同,相似不完全相同,所以这种现象是相似相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我们总算是搞明白了,这么多年来这个都没搞清楚,自己以为清楚了。这是我们读经太少,没有留意到这些问题。这叫诸法实相,事实真相。
……
知色性空,就是看到这一个微细念头里头有色受想行识,它生灭太快,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速度这么快。所以菩萨看到,知道它的实相,对於这个现象亦不取著,他不取相、不执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就是不取,看到这现象随它去,不要去理它。为什么?它不碍事,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它不碍事。你要是著相那就妨碍,为什么?你动心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最好是不动心,你自己心稳住。特别是zai 难现前,zai 难现前如果不动心,自己稳得住的话,zai 难对你一丝毫妨碍都没有。
……
西方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西方。阿弥陀佛是个信号,这个信号跟阿弥陀佛有联系,无论你在哪里,你心里念阿弥陀佛,这个信号就通了,就接通了。到时候阿弥陀佛现身来迎接你,带你一道去,绝对不会迷失方向。你也用不著去找,哪个地方是西方,哪个星球是极乐世界,全不要去理会,只把信号抓住就好了。决定不可以怀疑,深信不疑,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号怎么念法?只要心真诚、诚敬就行了。有人念阿弥陀佛,有人念阿(音「欧」)弥陀佛,到底哪个音正确不正确不要紧,最重要是心,心里面真有佛,这个热线就通了,就没有问题;心里有怀疑,心里有妄念,那就有障碍,就不通,这个很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家修行,纲领、原则著重在修观,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观」是什么?观念。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宗门里面常讲。第一个是「观照」,什么叫观照?常常提醒一个觉悟的观念,时时刻刻提醒,这是观照。观照功夫得力了,在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念念能够不迷,念念提得起观照,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一句佛号,心地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头起了念头。念头不外乎善恶,顺自己意思起了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会动这个念头,没有违顺的时候起无记,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警觉性很高,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就立刻转到「阿弥陀佛」,这在宗门里面讲就是观照的功夫。古德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没有关系,要警觉得快,佛号立刻提起来,把念头换过来,这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深的时候,自自然然这些妄想、念头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这就是「事一心不乱」,在宗门叫「照住」,是得定,禅定现前了。

到最上层的功夫是「照见」,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见」是智慧开了,从定开慧了,在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就照见了。「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见到宇宙之间一切法,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这两句话是佛在《大般若经》里面重复了几百遍,所以你将六百卷《大般若》浏览一遍,其他的都记不得,都忘记了,这个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记得这六个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说法确实有他巧妙之处,重点总会让你记住。为什么无所有、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华严十定品》里面讲得更透彻,事实真相是什么?刹那际,这个才是事实真相。「刹那际」就是不生不灭,如果你真的透彻、明白,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为什么?你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无生法忍就是明了刹那际,一切法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刹那际,所以是无所有,所以是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你以为有所有、以为有所得,这是妄想。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六道,都没有离开妄想。可见得妄想这一关很难突破,突破妄想这一关,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须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这段里面我们讲到「一时」,一时的意思还必须要加以一点补充。佛法里面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讲「刹那际」,佛说这是「实时」,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时间的真相。另外一个名词叫「三摩耶」意思是「长时」,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续相。《金刚经》上所谓「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我们晓得它的时间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阳出来之后就蒸发掉。拿这个来比喻长时,比喻相续相;用闪电来比喻真实的时间。真实时间,《华严经十定品》讲的刹那际,这才是真的。

而刹那际的观念,我们很难体会。现代科学昌明,利用科学仪器的观察,我们能稍稍多体会一些。而实在说,刹那际就是一般经上常讲的「生灭同时」,因为它生灭的时间太短,决定不是我们六根能够感触得到的。我们六根能够有感触,换句话说,要相当长的时间。一刺激立刻就反应,虽然说「立刻」还是要很长的时间。如果说是刹那际的生灭,我们可以说是完全感触不到。不但我们六道凡夫,天人比人聪明多了,感应灵敏多了,他也感触不到,乃至於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到阿赖耶,要八地那样深的定功,才能够感应到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佛常常在经上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是废话,那有什么意思;说不生不灭,实在讲它确实是有生有灭。可是它才生就灭了,几乎生灭同时,所以称为不生不灭;这个话讲得就有意义,生灭同时,时间极其短暂。这种短暂,说实在话,绝对不是现在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时间已经是很长了。

这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时」,这一句完全是讲真话,我们要能够细心去领会。你懂得一时,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对於生死的恐怖你就离开了,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相是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相,我们见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见到了。「一时」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实在事相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种说法也非常圆满,一切经都用这个字样,佛说这一部经的因缘成熟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