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余莉:“观德于忍”是在忍什么?

刘余莉:“观德于忍”是在忍什么?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深长,它的内容也很全面。要忍什么呢?比如说,利益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去贪,见利思义,如果不符合道义,你能够忍住不去获取,这就是有德行的表现。当看到美色现前,你能忍住不去贪爱,不去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有人毁谤你,对你不理解,批评你,怨恨你,你能忍住不去和他分辩,不去打击报复他,不和他一样去搞对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所以古人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就看你在难忍处能不能忍。贫穷时,你能够忍住贫寒的生活,奋发图强,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天下。到事事如意时,处处受人恭维时,你能忍住不起欢喜心,不去贪恋。这也是一个人德行的表现。所以顺境淘汰人和逆境淘汰人,都非常的严厉。并不是说你事事如意时,就没什么可提升的了。顺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让人放纵自己的情欲,寻欢作乐,享受人生。如果你能够面对这些享乐,不去贪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 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除自己的欲望、私利,最后返回到礼的规范,依礼去做,这才是有德行,这才是仁心的表现。因此,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在难忍时能不能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以后有没有发展,就看他是不是心量很大、心胸宽广,中国人说“量大福大”。《了凡四训》上讲,袁了凡先生年轻时仕途不顺利,他后来反省到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容人,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做了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不能宽容别人、宽恕别人,这是量不够大。总之,我们古人有很多观察人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德行,最重要的是综合去考虑。(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