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七集) 

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七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七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二十面,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我们将文念一段:

  【随所修学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着。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这是一段。观法末後是愈来愈重要,修行最要紧的就是转变我们的观念,所以叫观法;观法也就是转变观念的重要方法与原则。凡夫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佛菩萨的观念是正确的,这个说法到底以什麽为根据?这个根据就是事实的真相,如果与事实真相相应,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违背,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如果知道它理论的依据,对於佛菩萨的说法就不会怀疑。它的事实真相,《华严经》上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换句话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包括尽了。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类,众生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众生两个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切的动物、植物、矿物,乃至於一切自然的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换句话说,虚空法界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它怎麽生的?佛告诉我们,它的真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在这一段文的前面,是法相唯识家所讲的,「一切法唯心想生」,这是事实真相。离开了心想,就没有一法、一相,而能自见差别。这是说明唯心所现的一切相,这个相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无障碍的,就是《华严经》所讲的「事事无碍」。为什麽?他没有分别心,他没有执着心,所以境界就是清净平等,无有障碍。这个事情,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看婴儿,三、四个月的婴儿,五、六个月的婴儿,我们讲他还不懂事。什麽叫不懂事?他还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天真。在这个时期当中,你给他糖他喜欢吃,他拉的大便他也喜欢吃。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糖跟大便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没有障碍。可是我们才有分别、才有执着,那就不一样了。你就晓得障碍从哪里生的?障碍从念头上生的。这个念头是错误的,婴儿那个是正确的。我们说他错,怎麽吃大便,不是他错,是我们错了。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法界是无障碍的、是无分别的,那是真的,真正相应。为什麽?没有一样不称性,唯心所现;心就是真性,真如本性,真心。法法皆称性,所以我们常讲法法皆第一,没有第二,这是佛知佛见,这是正知正见,我们的想法错误了。

  我们念头一起就有是非、就有人我、就有邪正、就有善恶、就有利害,全是妄想,要晓得真心自性里头,这个东西统统都没有。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自己一定要晓得是妄念、妄想,与真实的境界完全相违背。佛法的修行,就是把这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修正过来。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起作用是大慈大悲。慈悲是爱心,爱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法法平等,这叫慈悲,这叫大爱。世间人说大爱、说慈悲,有名无实,不是真的。世间人讲真善美,也是有名无实,哪是真的?真是有,善也有,美也有,非常可惜被他的妄想分别执着破坏了,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真善美慧就现前,那是本来具足的。这是佛法讲觉迷、讲观念邪正的唯一标准,所以称佛是「佛知佛见」,称佛是「正知正觉」,是以这个为依据。修行人就不能不着重修观,修正我们的观念。前面说了两种,「唯心识观」跟「真如实观」,这在佛法修学里是两个系统,这是两大系。这两大系方法虽然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都是帮助我们恢复正知正见。我们如果正知正见恢复了,就不是凡夫,凡夫知见是错误的。正知正见恢复了,就是佛菩萨。

  前面讲到成就「心寂三昧」,再进一步入「一行三昧」,一行也叫「一相三昧」,上一次详细介绍过。念佛真正能得往生,心寂三昧就是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一行三昧就是净土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纵然我们做不到,可是心地清净要做到。心寂三昧说的是什麽?真正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那就是心寂三昧,这个人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一桩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所以叫「万修万人去」。具体落实在生活上,前面跟诸位介绍,天台大师讲的「五停心观」、「圆教五品」,哪个做不到?除非你自己不肯干。你要肯干,人人做得到,生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万修万人去。只要肯去都能去,你能够把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爱五欲六尘,你能够放下。

  我在过去跟诸位报告,我们把这个东西归纳为两桩事情:一个是爱欲,一个嗜欲。嗜欲是嗜好,嗜欲要放下,喜欢这个、喜欢那个都是麻烦,那都是烦恼的根。所以佛给我们示现,没有爱好、没有嗜欲;佛吃东西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嗜欲没有了,爱欲断掉了,这就是心寂三昧。心寂就是心地清净,三昧是正受,永远保持清净心,就叫做心寂三昧。五停心观、五品的修学能入这个境界,我们不用方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我们烦恼怎麽能够断掉?佛法里面讲断烦恼的方法非常多,有八万四千法门。《华严经》上讲两千个法门,两千种方法我们自己可以选择。不会选择,天台智者大师给我们选择是好榜样,提供我们做参考。

  有这个基础,今天这个文说,『随所修学诸禅三昧之业』。「诸禅三昧之业」怎麽讲法?如果我换句话说,大家就容易理解,就是一切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修的是什麽?都是修禅。佛法总归纳,归纳到最根本的原则只有戒、定、慧。定就是禅定,慧不需要修,枢纽在定。戒律,持戒是方便法,不是目的是方便,因戒得定。禅定还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因定开慧。所以禅定是开智慧的手段,持戒是得定的手段,戒律在佛法教学里面是手段之手段,我们讲最初方便。像天台大师讲的五停心观、五品修学,都是属於手段之手段,都是属於戒学,因戒得定,得心寂三昧,这得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清净心观察一切都是智慧,智慧不要学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你心地清净智慧就开,你一分清净心开一分智慧,两分清净心开两分智慧,十分清净心开十分智慧。所以定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它起作用智慧大小有差别,就这个道理。心不清净,只有烦恼、只有妄想,决定没有智慧。学佛诸位抓到总纲领,总纲领就是戒定慧,你才会有成就。你抓不住纲领,那就是盲修瞎练,费的时间长,费的功夫多,得的效果少。

  许许多多人甚至於误会,把福报当作功德,福报跟功德是两桩事,这个诸位要晓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这桩事情「福不能救」。这桩事情是什麽?生死大事。了生死、脱轮回的大事,福报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你到人天里面去享福,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了生死脱轮回什麽能救?功德能救。功德跟福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福德着相,修福德不着相就是功德。「功」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那就是功德。所以事还是一样,事上没有差别,用心不一样,结果就不相同。着相,还得要以《金刚经》做标准,《金刚经》上讲四相,佛说得很明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说清楚了。如果我们还有四相,我们所修的这一切善法全是福德,跟诸位说,讲经说法都是福德,着相了,来生得福报。讲经说法来生得什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财布施得财富,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生生世世修这些福德,着相修行,四相没有离,你将来享大福报。像乾隆皇帝,这三种福他都修,有智慧又有福报,又有健康长寿,福从哪里来的?前世大概是作法师,这麽修的。可是没有办法出离三界,还是要搞生死轮回,辛辛苦苦修的一生就享完了。乾隆做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说实在话,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我们要警觉到。

  如果能够离一切相,那个福报就大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得真正的解脱。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要深深体会到这些事实真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怎麽个离法?起心动念为众生去想,不要去想自己,这个念头就转过来了。我们凡夫念头不能断,总有念头起来,这里做一个转变,过去起心动念想自己,现在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但是还要记住,以往起心动念想自己是造恶业,现在念头转变,念念都想一切众生是善业,如果是着相还是福德。那就是你已经转了,你从三恶道转变成三善道,依旧没出轮回。所以断恶修善要不着相,这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着相是什麽?绝对不挂在心上。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任何人,做任何的利益社会众生的事,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不着相,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做,做了之後心里头痕迹都不着,这是功德,这是诸佛菩萨之所作,我们应当要学习。所以一定是两种观道成了,这就是前面讲的「奢摩他」跟「毗婆舍那」,就是天台家讲的止观,「止」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止住了,不再有了;「观」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观是慧,止是定,两种观道就是定慧等学,决定信解,诸佛菩萨跟凡夫差别的地方就在此地。

  我们学佛、学菩萨,佛菩萨给我们做出最佳的榜样,理上要学,事上也要学。我们是凡夫,如果事上不学,只在理上学没有用,那个理是空洞的。为什麽?境界现前你做不了主,你还会起心动念,你还会造作罪业,。事上也要学,佛、祖师教导我们,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在事上学,才能够真正将我们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烦恼伏住。我们今天为什麽伏不住?理都知道,经念得很多,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财色名食睡遇到还是起贪心,还是把握不住。原因在哪里?我们总是想,把我们的生活水平天天向上提升,你有这个念头,你的自私念头不能断,你的贪瞋痴慢天天还在增长,没有伏住。所以无论用什麽功,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你只要细心去观察看得出来,他的容貌你仔细观察,态度诚恳,容貌清净,自自然然流露出清净慈悲的相,不是装出来的,自然流露。如果我们自己心地清净,愈能看得出来,到自己心地真正有几分清净了,读佛经,想释迦牟尼佛的行谊,祖师大德一生的修学,你就能看出来了,就能体会到。我们今天看不出来,体会不到,是自己的心太粗,妄念太多,所以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识货,看不出来。

  佛菩萨、祖师大德生活行持,种种示现,那是宝!为什麽我们称作僧宝?宝的讲法,不是一出家,穿上这个衣服就叫做宝。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出家人,死的时候现相非常不好,远远不如一个在家人,他算什麽宝?所以看佛菩萨的示现,祖师大德完全效法佛菩萨,那是宝。决不是世间人看不到,我们就不必了,马虎一点,世间人觉察到了,我们再装模作样,你的心就不诚,你是虚伪的,你不是真实的。诸佛菩萨示现,不论世间人见到不见到,也不必让世间人晓不晓得,一味真诚的去示现,为一切众生示现。众生这一生不能觉悟,来生;来生不能觉悟,还有後生。佛菩萨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这才叫宝,如果起心动念就不是宝,那是砖头瓦砾,不是宝。

  修学「诸禅三昧」,它不叫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是从相上说,诸禅三昧是功夫上讲。无论他依哪个法门修学,他都得清净心,他都得平等智,这叫诸禅三昧。所以诸禅三昧是从功夫上讲,一切法门是从教学上讲,教学有成就,那就是诸禅三昧。佛家讲「教化」,这两个字的意思好,「教」後来有成绩表现,成绩是变化气质,他变化了。禅三昧就是变化,禅三昧的对面就是散乱、就是不正常,三昧是正常;禅是定,禅的对面是散乱。舍离一切妄想、贪瞋痴慢这种不正常的享受,恢复到正常的享受,定慧是正常的享受。「业」也是在学习,学习有了成绩才叫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事有了结果这才叫业。诸禅三昧,就是一切法门的成就。

  下面这一句『无所乐着』,「乐」是爱好,「着」是执着。人家「随所修学诸禅三昧之业」,没有起一点贪爱之心,没有起一点执着的念头,清净心不断向上提升,没有退转。诸位要晓得,在境界里面退转的人很多,自己得一点轻安,得到一点法喜,就自以为不得了,「我的功夫成就了,别人都不如我」,这个念头一生就退转了。为什麽?贪着,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又起来了。世间的四禅八定为什麽出不了轮回?就是染着在定中的境界。定中境界快乐,世间之乐没有办法跟它比,定中的境界是「禅悦、法喜」,世间什麽样的快乐都不能跟它相比。这一种境界现前,你要一贪着就完了,你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去了,到四空天去了。所以一定要晓得,「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财色名食睡」五欲,七情五欲要认识清楚,这个东西是轮回的根本。四禅八定好不容易修得,对於禅定里面的喜悦还起分别执着,所以世间禅定不能脱离轮回。如果这个禅定当中的境界,你真正能做到「无所乐着」,这个禅定功夫就能超越六道。那是阿罗汉所证得的九次第定,他没有喜欢的心这种念头。

  我在早年学教的时候,总以为一定要到阿罗汉,到九次第定,才能够无所乐着,总以为是这样。以後念《金刚经》才明白,初果须陀洹已经没有乐着了,想想是有道理。须陀洹得的境界,如果他还有留恋、贪爱,他怎麽能证二果?就像我们爬楼一样,我们对第一层喜欢,就不会上第二层;第一层能舍得掉,他才能到第二层;第二层不贪爱,才能到第三层。一有贪着之心,顶多你就留在那个境界里,不会再往上面去了。我们以这个道理,你就能够推想到,四禅八定为什麽出不了轮回,他在那个境界里,那个境界是大乐,他染着,他不肯舍弃,所以就止於这个境界。修行人聪明,知道这个境界是虚幻不实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七情五欲统统没有,他懂得这个道理,境界现前他无动於心,所以他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从初果须陀洹,四相我们不能说他完全没有了,很淡薄了,这是可以肯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非常淡薄了,所以须陀洹他才能够不断再往上面去,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逐渐能证得。如果有所贪着,「我证得须陀洹」,顶多你在须陀洹那里不要动了,死在那个位次上,再也不会提升。《金刚经》上讲破四相、破四见,对於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而且一定要做。

  「我相」就是破除自私自利,不再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我相没有了。不再看到别人这些是是非非,「人相」就没有了。我、人之外,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属於「众生相」,知道法法平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缘生性空,梦幻泡影,这是众生相破了。末後「寿者相」,寿者相是时间的观念,时间观念也不存在,也不要去分别过去、现在、未来,有过去、现在、未来那是寿者相。时间有没有?时间没有。《百法明门论》里面跟我们讲,时分就是寿者相;方分是讲空间,方分是讲四维上下十方。空间跟时间属於什麽法?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什麽叫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诸位要晓得,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依他起性,好像还有那麽一点痕迹,众缘和合而生的。二十四个不相应,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是个抽象概念;也就是说,事上好像有这个概念,理上完全没有。事上只是个抽象概念,决定不是具体事实,实在上讲,连事都找不到。你能够把这个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了,不再分别执着,寿者相没有了。我们今天虽然不能完全放下,一定要明理、要多念,天天念这四句话,把这个念头淡下去,这就好。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一月比一月看得淡,我们修行功夫就会得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都会得力。

  「无所乐着」,乐是爱好,没有爱好,没有执着,这个重要。无论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常常说,把对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要舍弃。想控制人、控制事、控制物,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你乐着。占有的念头就更坏,你控制的意念是迷惑,占有是造业,要占有一切人事物是造业,迷惑、造业,後面苦报就来了。我们最重的病就是这个,要从最重的下手对治,所以「不着相,不染着」,这句话很要紧。

  『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一切善根」就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世间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无瞋无痴行一切善法,是真善。埋藏贪瞋痴修一切善法,我们为什麽做好事?因为有好果报,这是为贪心去做好事。我们在佛门里修善布施,为什麽?听说佛门「舍一得万报」,这个生意到哪里去做?世间一本万利的生意少,佛门有一本万利的生意,赶快去布施做好事,贪心在修福。他能不能得福?能得福,福德是决定得到,功德没有,他贪心修福,也能得福报。还有瞋恚心修福的,怎麽瞋恚心修福?他布施一万,我布施两万,我比他强,把他压下去,这是瞋恚心修福。所以知道贪瞋痴也修福,修福得福报是什麽?变成罗刹、变成魔王、变成修罗。魔、修罗、罗刹福报都很大,几乎跟天王的福报差不多,为什麽?天王是善心修成的。罗刹、阿修罗,像二次大战希特勒、莫索里尼那些人,他们就是贪瞋痴修的福,修得很大。这些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一看就晓得,业因果报清清楚楚,把佛所讲的话完全兑现,我们怎麽能不相信?我们深信不疑。过去康熙、乾隆皇帝,那种福德是善心所修的,要晓得善恶都可以修福。

  还有愚痴修的,愚痴是被人骗修的,他糊里糊涂也能修福,他将来享痴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富贵人,有地位的人,不知道真正的福报,天天在享福,福享完了,没有了,恶业现前,他不晓得对社会做真正好的事业,帮助社会苦难众生。有钱,举个例子,捧戏子,捧唱戏的,再多的钱他都愿意花,对贫困下贱人是一毛不拔。那个福报是什麽?痴福。他所喜欢的全心全力去帮忙,他所不喜欢的理都不理,这种是属於愚痴。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许多有财富、有地位,你一看就晓得他过去修的是什麽业因,他今天得的是什麽样的果报。

  佛家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过这一生,我们学佛的人很清楚,我过去造的是什麽因,今生得的是果报,对於过去造的因清清楚楚。来生我的生活状况怎样?我自己也清楚,我这一生所做的,我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感得来生的果报。所以要晓得命运果报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定的。这些预言家所讲的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个话是错误的。谁注定的?上帝注定的。上帝为什麽这麽不公平?不公平的人怎麽可以作上帝?我们中国人讲「天心仁慈」,天地鬼神的心是仁慈的,怎麽有这麽不平等的待遇?理上讲不通。佛家讲,你的命运是自己注定的,自作自受,那还有什麽话讲!既然自己注定的,当然自己可以改变。如果我们能断恶修善,就能够把我们的恶报改变成善报,如果我们能破迷开悟,我们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能够转凡成圣,就能够脱离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住极乐世界,都是自己转变的,不是佛菩萨决定的,也不是天地鬼神决定的。自己命运是自己注定的,这个话讲得才有道理,你仔细想想,合情合理合法,讲得通。别人给你注定的,他有什麽权力?他权力谁给他的?东方人的思想跟西方人,这是一个基本不同的地方,西方人认为都是上帝注定的,人是无可奈何,一切要顺从上帝,我们东方人的思想,一切众生跟上帝是平等的。

  『菩提分法』,这一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觉悟的方法,「菩提」是觉悟。你修一切善根,就是修世出世间法,重要的是觉悟,觉悟那就全变成功德。如果只修一切善法,没有觉悟,这是福德,不是功德,若加上菩提分法,就完全变成功德。觉悟的人不着相,不觉悟的人着相,觉悟、不觉悟差别在此地,我们要学觉悟。觉悟的人何以不着相?知道这一切相是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他不执着。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皆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露如电是讲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很短暂。若给你说真的,真的就是根本不存在。但是说这个话没有人懂,一定得深入经藏,给你讲你才有点模糊印象,你若真正修行,契入这个境界,你一听就懂得。契入境界,那个真相是什麽?时间、空间根本不存在,根本就没有。空间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此地;时间没有了,无量劫变成刹那。时间跟空间确实没有,所以我们起个心、动个念头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是因为空间是一不是二,刹那就周遍,证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给你讲真话。但是讲真话世间人不懂,世间人何以不懂?因为他在真相里头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妄相,这个妄是他自己造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无量无边的障碍。

  佛所说的一切法,说得太多了,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他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类。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类,初学的人学还是困难,再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百法,所以《百法明门论》是天亲菩萨造的,这是教初学的。这一百法,每一法里面展开来都是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晓得,这个法全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事实真相是什麽?真相是佛说的「一切法无我」,那是真相。所以《瑜伽》、《百法》,实在讲,就是解释、详细说明佛讲的「一切法无我」的真相。我们要明了,真正搞明白了你就相信,相信之後你才会放下。一切法都放下了,一切法都不再执着了,对一切法绝对不会再起心动念,你就入佛菩萨的法界;换句话说,你就可以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是大自在、大圆满的生活。所以《百法》叫明门,明是觉悟。

  『於生死中,无所怯畏』,这当然不会再怕死,贪生怕死的念头断掉了。为什麽不会贪生怕死?知道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真的,世间人看到有生有死是一个错觉,是个错误的看法。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是一个错觉,都是错误的看法,不是事实。这个事实世间人见不到,因为他有妄想执着,妄想执着变成这个现象。他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他怎麽能见到真相?谁能见到真相?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人见到,才能见到事实真相。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放下百法,那就是明。放下一切法,你就觉悟了,「明」就是智慧现前。

  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面来的。我们智慧不能现前,就是被妄想分别执着这一切法障碍住,所以不能现前。你能把障碍去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障碍去两分,你就透两分。去一分、去两分是怎麽个说法?就是你对於这一切法那种爱好,刚才我讲,你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淡了一分,这就是去一分,淡两分就是去两分,愈来愈淡薄,你的智慧就愈来愈增长,此时不但读经你会开悟,连逛街都会开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开悟。所以宗门开悟的人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他不迷了。什麽是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在书本里。你眼所见的,耳所闻的,身所接触到的,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全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要以为「大方广佛华严」在经本上,你就迷了,你到哪一年才能觉悟?所以我给诸位介绍这部经,字字句句都落实在生活上;换句话说,教你怎样过佛菩萨的生活,教你怎样获得大自在、大圆满、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能得到,不难,就是你念头转变过来,真正觉悟。

  『不乐二乘』。「二乘」人跟大乘差别在哪里?二乘人只图自己享受,不愿意帮助别人。声闻、缘觉他不愿意帮助别人,这个话诸位要听清楚,他是不愿意主动帮助别人,他是被动的。人家有求於他,他还是非常慈悲,乐意帮助人家,你不求他、不找他,他不会来找你,这是二乘根性。大乘菩萨根性不一样,他主动去帮助别人,《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作不请之友」,小乘人一定要有人请,大乘人不请就来了。譬如现在社会交际应酬,讲对等、讲身分,是小乘。我今天是这样的身分,邀请我必须要跟我身分相当的我才去,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没有分别,地位高的请我去,地位低的人请我也去,要饭的请我我也去,没有分别了。小乘人执着没有了,分别还有,大乘菩萨分别也没有了,所以才能「作不请之友」。他有分别,不请之友他还做不到。这是真正大乘菩萨,他不乐二乘。

  『以依能习向二观心』,「二观」就是止观,就是前面所讲的奢摩他、毗婆舍那。止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观是智慧,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决定不迷;要止观双运,这才圆满成就。『最妙巧便』,「巧」是善巧,「便」是方便,最微妙的善巧方便。这一句话,实在上就是讲天台的止观,华严的法界观,天台、华严修行的方法都是「最妙巧便」,确实没有法子形容,我们只有讲一个大圆满、大自在,实在是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它。

  『众智所依行根本故』,为什麽?他的行都是智慧;也就是说,这一些人生活在智慧之中,我们今天讲高等智慧的人,他生活在高等智慧里,生活在圆满智慧里。我们凡夫生活在烦恼里面,那怎麽能比?我们今天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生活在自私自利、生活在贪瞋痴慢烦恼之中,你怎麽不苦?佛菩萨这个东西都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没有了,他都放下了,生活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之中,所以他表现的最妙巧便。即使是他的私生活都是教化众生,都是为众生示现,为什麽?他没有私生活。四相破了,「我」都没有了,哪来的私生活?全体的示现都是帮助众生觉悟,给众生做样子。言教、身教、意教,身语意三轮教诲,这是大乘佛法,这是《华严》、《法华》。「众智所依」,这是根本。到这里是一段,这是文。下面是青莲大师的解释:

  【据此二观,与今家三种观法,无少差忒。】

  前面说过,这一段也相当长,是解释两种观法。『今家』是讲天台,青莲法师是天台宗的学者,讲经说法都依据祖师的这些原理原则。天台家的三种观法:空观、假观、中观,天台讲空假中三观。佛在经典里面讲奢摩他、毗婆舍那,这是止观。这两种跟天台的「空、假、中」三观说法是相同的,『无少差忒』,「忒」是不一样。

  【托事附法,与从行之事观,拟同唯心识观。从行中之理观,拟同真如实观。】

  『托事附法』,这是前面讲的。『与从行之事观,拟同唯心识观。』这跟上面讲的「唯心识观」的方法是相同的。『从行中之理观,拟同真如实观。』天台家讲的空假中三个方法,落实在事上,就是托事附法。从行的事观跟从行的理观,理观是空观。

  【此是地藏自修之法,复令一切修之。】

  这里给我们指出,地藏菩萨修行的方法。我们在《楞严经》看到观世音菩萨自修的方法,楞严会上「耳根圆通章」,是说明观世音自己修行的方法,那个方法的原理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地藏菩萨修行的方法,也不离「奢摩他、毗婆舍那」这个指导原则。

  『复令一切修之』,在经上他自己用这个方法修行,也教导一切众生来修学。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是原理原则,这些原理原则可以运用在一切法门里面。我们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念佛法门若懂得这个原理,我们念佛的功夫就很容易得力,自己真的得受用。现前得自在安乐,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你功夫真正得力,禅悦法喜现前,这是真正的享受。地藏菩萨教我们「修之」,从哪些地方教我们?

  【观惑业苦三障,皆此心似境,都如幻化,更何有生死流转。】

  《地藏经》将「惑业苦」三个字说得很详细,有起惑、造业、受报三品经文。我们平常念,不懂得作观,也就是说我们念是白念了。你念了之後,你有没有真正体会到?「惑业苦」从哪里来的,什麽原因来的?能这样一问,再细心一观察,你就晓得惑业苦是心的相似境界,不是真的。相似境是什麽?唯识所变,都是梦幻泡影。惑业苦都是梦幻泡影,你把真相看清楚,生死流转就没有了,决定没有生死轮回。惑业苦的相有没有?相有。相有但不碍事,《华严经》讲的「事事无碍」。为什麽?因为它那个相不是真的,真的就碍事。它不是真的,它是梦幻泡影,所以你就入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里面,生死流转的事就没有了,所以说「了生死」。「了」是什麽意思?明了,真正的觉悟。「脱」就是放下,放下我们从前对於生死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执着,那种恐怖忧患全都没有了。

  【止观云: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此即地藏本愿之法也。】

  什麽叫『发大心』?小注讲要发「上求下化」之心,也就是佛家常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讲得最具体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发这个心。你能发这个心,这个心是个动力,推动你勇猛精进。要知道世间人,每天你看他很勤快的去工作,工作那麽认真努力,什麽力量在推动他?名利在推动。如果干这个事情没有名又没有利,他就不干了,我做这个干什麽?诸佛菩萨干这些事情,既不求名又不求利,什麽力量推动他?是菩提心推动他,愿力在推动他。发愿跟诸佛菩萨一样普度众生,「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没有条件的协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度就是协助、帮助,也就是现在一般人讲的「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条件,而且是义务的,不求报酬的,求报酬的不叫度。不求报酬,义务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可是你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有能力。我有这个心,我有这个愿,可是我没有能力,这样你这个愿是空愿,你这个愿不能落实。所以这个愿力在推动你,你必须先成就你自己的德行、能力,然後你这个愿才能兑现。成就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而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是成就你的能力,有德行、有能力,你的愿才能圆满。为什麽那麽认真去断烦恼,那麽认真去学法门?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在推动你。我们今天学道、学佛不能成就,功夫不得力,第一个因素是什麽?没有服务众生的愿望,没有动力,所以学东西懒惰。真正有这个愿望,他学东西日夜都不会罢休,他真干。为什麽?这麽多众生受苦受难,等着我去帮助,我早一天成就,他们早一天离苦;我晚一天成就,他们多吃一天苦,这叫菩提心。

  成就德行非常重要,德行是自己不会堕落,然後才能够帮助别人。如果没有德行,有能力,他去帮助别人,去度众生,结果怎麽样?被众生度去了。这种事很多,自古以来都有,法师去为众生讲经说法,最後还俗结婚了,又退转了,那是自己没有德行,烦恼现前,贪瞋痴爱还有,就会被人家度跑了。所以一定要先成就德行,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才能保证你自己不退转,这个很重要很重要。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没有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纵然表面上你没有还俗,你还是法师身分,你的贪瞋痴慢没有断除,自私自利没有断掉,来生还是堕阿鼻地狱。「地狱门前僧道多」,都是疏忽了断烦恼,只重视学法门,所以犯这种大错误。我们不能不警惕自己,一定要重视德行的成就,德行的成就超过学术上的成就。

  今天世界这麽乱,乱到这个样子,你说没有聪明人吗?聪明人太多了。他们都在干什麽?天天造原子弹。最聪明的人,尖端的科学家,天天造杀人的武器,造到最後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都杀光,这是尖端科技人才。如果真正有德行的人不干这种事情,你给我再高的地位,你给我再多的财富,我也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所以从这个地方,你想到佛菩萨教诲,他们是怎麽样用心,真的是真善美慧。今天世间人教学,这四个字都没有,所发展的是世智辩聪。物质文明愈是往上提升,道德完全没有了,人过的生活非常痛苦,这是我们要明了、要觉悟。

  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