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破析释万行“上师”之邪见/锡钦.祖古贝玛旺杰仁波切
去伪存真——破析万行“上师”之邪见/锡钦.祖古贝玛旺杰去伪存真
锡钦.祖古贝玛旺杰 撰著
愚僧在最近几年经常听说一个法名叫万行的出家人,人们称他为万行‘上师’,至于其人到底具不具足上师的资格,我们暂且不论。在经过多次听说此人的一些观点时,愚僧心中对此人的佛法观点生起了浓重的疑惑,因其观点中有很多是于佛法相违的,在这种情况的促使下,我找到了一些万行的资料,以及他的著作。在经过详细研究他的著作后,我本人认为他很多的观点确实不符合佛陀的四法印义趣,而且其中一些观点确实与邪教‘青海无’的光音瑜伽一样。
在去年七月愚僧很荣幸见到了来自四川省理塘县德萨寺的住持活佛,格绒其扎仁波切。见到仁波切后倍感亲切,后来应呼和浩特市居士的邀请,陪同仁波切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呼市和很多居士们结下了很好的法缘。期间,有几个居士拿着释万行的书籍来向愚及仁波切询问,格绒其扎仁波切在听了万行的书中观点后,很坚定地说:“这是邪说!”并对愚说:“法师,你应当写书,对万行的观点进行驳斥,只有这样才能使在家佛弟子们不被邪说迷惑。”在听闻仁波切所说之后,愚就发心对释万行的邪说进行驳斥,然因种种琐事因缘之故,一直拖到今日才付诸行动,实在是惭愧!汗颜!
愚僧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有必要把他不正确的观点指出来,以便于同修道友们斟酌。同时,也祈望诸位同修道友不要盲从盲信,当以佛陀四法印的方式抉择佛法正见,不要‘依人不依法’!
第一节:有关释万行传承的问题
释万行在他的《三次闭关纪实》中说自己的上师是喜马拉雅山的‘拉蒙上师’,而在他的描述中‘拉蒙上师’是一位隐世的修行者,一直住在喜马拉雅山的湖心岛中。如果万行所说的是真实的话,那么其中就有几个疑点没有办法解释:
(一)若拉蒙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住之地,那么拉蒙必然没有学习汉语的机会,也必然不会汉语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藏族人若是没有与汉族人接触的机会不可能学会汉语,乃至于藏地的一些高僧大德若不是经常来汉地,显现上也不会汉语。如果拉蒙不会汉语的话,那么如何与释万行交流乃至于传法呢?众所周知,万行本人并不会藏语,既然他‘师父’与他自己没有语言的因缘,那么万行是如何获得教法传承的呢?如他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每天和上师一起静坐讨论佛法。”没有语言的因缘,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讨论佛法的?
(二)若万行与他的上师是通过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而受法的,那么请问万行在九五年去喜马拉雅山时,是否就获得了成就呢?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也并没有说自己那时就已经获得了‘语言自在三昧’及深层次的禅定。再者,密乘上师为弟子传阿阇梨灌顶时,是要在现实中摆设坛城等种种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单一的以精神层面的交流就可以的。
(三)从他《三次闭关纪实》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的拉蒙上师是莲师弟子中一位叫‘佳斯达德’的后裔。当愚僧看到万行这样的说法后,感觉真的不可思议,因为莲师的传记中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弟子,不知道万行是从哪里找来的这样一个名字?莲花生大士对自己重要的弟子及未来住持密法的大德都有相关的授记,可是在莲师的授记中并没有这位拉蒙上师,不知道万行对此如何解释?
(四)若万行真的有一个叫拉蒙的上师,为什么在万行升座及寺庙开光时,不请他的上师来呢?从《三次闭关纪实》中来看,他的上师对他视为心子。那么拉蒙为什么在他的心子饱受怀疑猜测时,不出面为他证明呢?
由以上四点可显而易见,万行所说自己得法的过程有很多可疑之处。
第二节:万行根本就不懂密法
(一)万行自称自己获得了密法的传承,即金刚阿阇梨的灌顶,但从其《三次闭关纪实》中所说来看,其人对密法事实上是外行。如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我采用宇宙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召回你的魂魄。”这句话是他在描述拉蒙为他招魂时,告诉他的。但凡是稍有密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切音声根本种子字及一切密咒之王、咒语之本是:“嗡啊吽。”这在《密集续》中及《八大法行续》中都有详细的叙述。不知道万行所说的‘嗡嘎吽’的教证在何处?即使是作为一个密乘普通的弟子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万行自称为‘上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而印度外道锡克教的光音瑜伽中却宣说宇宙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不知道万行可否解释一下为什么宇宙根本音不是‘嗡啊吽’而却是‘嗡嘎吽’?
(二)密乘前弘期与后弘期最主要的教派是四大教派,即: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派。而除宁玛派之外的其它三大教派,虽然也有部分传承来源于旧派,但也有很多传承是从其他密教祖师传下来的,并不全部是莲师的传承。而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道:“听到上师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来上师一直把这棵铁树当作莲花生大师来恭敬。铁树分成五个杈,象征着莲花生大师的法脉分成红、白、黄、花、黑五个教派——与达摩祖师法脉在中土‘一花开五叶’具有异曲同工之微妙。”此中所说‘红白黄花黑’五个教派的说法,有没有确凿的教证呢?其中‘黑教’又是如何成为佛法教派的呢?据愚僧所知‘黑教’是指藏地的苯教,并不是正统的佛教。
(三)莲师到藏地时,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也即是公元740-797年间。玄奘法师乃是公元602-664年间的人。此二者之间相差有一个世纪之多,可是万行却把二者混为一谈,实乃可笑之极,但却有人深信。如《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拉蒙上师告诉我:当时是公元八世纪,吐蕃王国(古代西藏的名字)国王赤松德赞邀请莲花生大师来为西藏地区降妖驱魔——因当地邪教巫师用咒语控制百姓和王公大臣,索取钱财和民女。以莲花生为首的三十多人便从天竺(古印度名)来到吐蕃,经过斗法降伏了当地的妖魔,但待这一行人回到天竺,妖魔又出来危害百姓,后来莲花生大师又来几次,把他从天竺带来的法宝分别放到八个方位,并留下八位大师永镇吐蕃保太平。在这八位大师中间,有位叫佳斯达德的上师,便是我的祖辈。这三十人中间,很多都在天竺国的那烂陀寺和中土去的玄装法师一起学习过经论。”作为一个佛法中的上师若连简单的历史年代都搞不明白,那么又如何是一个合格的弘法上师呢?
(四)在《三次闭关纪实》中,万行叙述了他和拉蒙上师的禅机对话,其中所用言语类似于禅宗的机锋语。如《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上师微笑表示认可,马上追问我一句:‘不栽桃树,如何会开桃花?’ 我答:‘寒冰日日结。’ 上师又问:‘花开以后又如何?’ 我答:‘夏穿汗衫,冬穿棉袄。’上师又问:‘夏穿棉袄,冬穿汗衫不行吗?’我答:‘何必夺走别人口中的糖果。’”
据愚僧所知藏传佛教的大德没有这样打禅机的习惯,如在很多大成就者的密传中,上师对弟子宣说心性教授之时,皆是以各种直指为方便的,并没有哪位上师是打机锋语的。不知道这位所谓的‘拉蒙上师’是否是学禅宗的呢?
(五)据万行《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上师把我念的六字真言、宝瓶气、拙火定……全部纠正一遍。首先带领我念‘嗡嘛呢叭咪吽’,上师这种念真言的音频振动律,与我十五岁在水濂寺时一个la ma亲口传给我的极其相似。全世界的人都会念这个咒语,我敢说念对的人少之又少。这个咒语我已经念十年了。该门派对这个咒语的念法,是用音念,而不是用声念。用音念最易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沟通,振动的频率非常强大,等级低的妖魔鬼怪最怕这种音流,胆量小的人晚上采用这种音念法,很快使自身的精气神强壮起来,散发出去和宇宙沟通。”
此中所说的念六字大明咒的方法,在密乘中虽然有意诵、默诵、音诵的说法,但并没有‘声念’和‘音念’的区别。所说的音诵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有六种,而命名为音诵也只不过是名字而已,并非是区别‘声念’和‘音念’。而万行此中所说‘用音念最易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沟通’,实乃是‘青海无’的光音瑜伽,密宗里并没有说用音念容易和宇宙的音光沟通,密咒的持诵是为了令行者与本尊相应等说法,并非如万行所说。
(六)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我当下豁然了悟,欢喜磕头致谢上师。由于一时高兴,我便说愿意把身口意供养给师父师母。……师母说:我相信你说的是真话,但是你做不到这句话哩。除非是无我的大菩萨才能做到这句话。‘我执’未除又如何能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呢?师母可以做到把身口意供养给你这位未来的菩萨。”
依他所说只有断除我执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上师,这种所说也同样没有任何可依的教证。在《米勒日巴尊者传》中,米勒日巴在见到玛尔巴上师时,即发起了身口意供养上师的心,而当时米勒日巴还没有成就。又《阿琼堪布密传》里也曾说阿琼以身口意供养他的上师,但那时阿琼并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位。不知道万行这样的说法教证何在?
(七)《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有次我和上师在湖里洗澡,上师见到我的尾巴骨鼓起很多(后脊梁的最后一个骨节),便问我最近是不是在禅定中静不下心来。我说是的,最近精力充沛得使我快要发疯了,又无法转变它。上师微笑着说:恭喜你,你将很快进入二禅天的定生喜乐地。”
在禅定中心静不静下来,与尾巴骨有什么关系?再者,精力充沛也并不能说明禅定中静不下心来。如果精力充沛就使心静不下来,那么所有大禅师都是非常羸弱的了?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见到那些大禅师是非常羸弱而意志消沉的。还有,释迦世尊时时刻刻都在禅定中,那么是否可以说佛陀精力不充沛呢?
其次,万行所说,自己精力充沛得快要发疯了,而他的拉蒙上师说:“恭喜你,你将很快进入二禅天的定生喜乐地。”按照他上师的说法,入初禅的人就是精力充沛要疯的状况。但佛陀在《楞严经》中云:“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如果初禅是于清净心中,而诸漏不动,那么又怎么会是他所说的快要疯的状况呢?又《佛学大辞典》云:“【初禅】为四禅之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是为初禅。具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等五支。即得八触、十功德,心能寂静审虑,感受到离开欲界之恶而生喜、乐,心感喜受,身感乐受,故称‘离生喜乐’,然仍有寻与伺之心理活动,称为初禅。”以此义来观察初禅的境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初禅是离粗重欲心而得,那么又怎么会是‘精力充沛得快要疯’的状况呢?
(八)万行又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一天早饭过后上师说:这就是禅定中的喜乐感,你不能长期停留在这种境界里,否则临终时必落畜生道里,枉自修炼一场。”
万行此处的说法若成立的话,就不会有初禅及初禅天的因果了。因为安住于初禅中执著初禅之喜乐者,其境界终止于初禅,故将来命终后往生在初禅天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如在《佛学大辞典》中说:“在现世中修初禅者,其果报可得生初禅天,其中又依劣、中、优而分生三处,修劣初禅定者可生梵众天,修中程度初禅定可生梵辅天,修优初禅定可生大梵天。”我不知道万行所说住著初禅之喜乐为何会堕落畜生道?
(九)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一个明朗的夜晚,岛上寂静得出奇,彼此的呼吸声都能听见,我与师父师母对面坐在石板上。师父为我讲解了如何使用摩尼珠,以及法印的用途与来历。该教派的最大的一个特色,便是历来都是上师找徒弟,凡是本教派的弟子的额头上都盖有一法印,并有上师用真言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额头上的迹象。这样,即便是弟子这一世没有修成功,或是做了坏事下地狱,本门的历代上师都有责任来救渡,除非弟子一直到成佛才能用自性中的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及法印的光痕融为一体。上师转世也依额头上的摩尼珠及法印来鉴别。”
此中万行所说的‘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额头’的说法,在密乘诸派中并未有此类说法。还有‘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及法印的光痕融为一体’的说法,在显密二宗的教法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却有些像神话小说的说法。
(十)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多次提起他的师母教他‘伢崽’,愚僧看到这里感觉很是奇怪,因为‘伢崽’这个词是汉地一些地区的方言,怎么会出现在他师母的口里呢?他师母和师父都没有来过汉地,怎么会这个方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