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极乐世界不寂寞

极乐世界不寂寞

亲情是至乐,但是这种情执有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叫我们离不开六道轮回。所以在极乐世界,给诸位说,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亲情,极乐世界有爱情。这个爱也不是我们世间人所想像的爱,因为世间人所想像的爱里面有欲望。极乐世界的爱没有欲望,是清净的,是理智的,所以佛经上不用这个名词,不用这个字汇,把它改了,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情,理智的不是感情的,用这个来代替天伦之乐。佛法真实之利就是叫我们离苦得乐,天伦之乐在极乐世界可以享受。

真的,我们过去生中,父母妻子、兄弟朋友这些亲属,有很多他们遇到佛法、遇到净宗,念佛都往生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记得这一生,过去生中记不得。但是生到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事情都记得,那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遇到。所以极乐世界不寂寞,到极乐世界看到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亲戚朋友,都在极乐世界大聚会,那是天伦之乐。只有在极乐世界有办法聚会,他方世界就很难。

你看忆念佛德,感恩图报,思欲齐等,这才叫做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安乐集》里头跟我们讲念佛三昧的殊胜,能除一切的罪障、业障,能除贪瞋痴慢疑,能除怨恨恼怒烦,能消杀盗淫妄,这些业都能够消除。最后给我们结论,「是故法藏菩萨,于净心诸行中,首云但乐忆念诸佛」。古大德有很多人把这个诸佛解释为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名号当中就含摄着有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个都不漏,所以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统念到了。我们的观想必须要观想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往生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示现三十岁证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什么意思?三十岁的时候,他把执着分别妄想全放下,这就叫证道。我们讲修行的功夫,什么是功夫?功夫绝不是说你每天念几十万声佛号,读多少部经,不是说这个;功夫是说你放下,你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有没有放下?执着真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分别再放下,你证菩萨果;妄想是起心动念,这是最难的,放下了,你就成佛,这叫功夫。我们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诵经也好,那是方法,那是帮助我们放下的方法。放不下,念佛,这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我们情执很深,分别执着很严重,看到人行善,生欢喜,执着;看到人作恶,生气,瞋恚心起来,这都是你分别执着起现行、起作用。只要这种念头一起来,念佛人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打下去,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这叫做念佛,这叫做会念,念了真管用。而不是一天念多少声佛号,烦恼照样起,那有什么用处?七情五欲还是发作。这个样子,念佛、拜佛、诵经统统没有用,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就没有法子修行,那就变成宗教,变成迷信。你真正能够对治烦恼,用这些方法来控制烦恼、来转变烦恼,这是智慧,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不能再错下去。

问:中阴身见到的佛光是柔和的金色光明,还是如雷鸣闪电,恐怖耀眼的光?

答:这个问题,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佛菩萨的光柔软,你接触到会感觉得很舒服、很欢喜;魔的光才是刺眼的,像我们白天看太阳,你眼睛受不了。魔的光跟佛光,差别就在此地。

问:《度亡经》描述佛光是强烈耀眼的光,而老法师却说佛光是柔软的,接触到会很舒服,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没错,强烈耀眼的光不是佛光,佛光是柔和的。佛的磁场,你会感觉到很舒适;魔的磁场,你会感觉到很紧张,强烈的光是魔的光,不是佛的光。我相信大乘教里面讲得有道理,尤其《楞严经》里面讲五十种阴魔,把佛跟魔辨别得很清楚,我们一般人如果不知道这个事实,往往会把魔看成佛。他也有金色身,也有金色光明,你对他会有畏惧,你又敬重他、又害怕他;但是对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是一片慈悲,你尊敬他,你不会在佛光下面感觉到有恐惧、有不安全,没有这种感触。

问:《度亡经》给亡人的开示,「当你见到强烈耀眼的光,要立刻勇敢的投入,那是阿弥陀佛接引的佛光;当你见到柔和黯淡的光,千万不要投入,那是三恶道的光」,请问是否正确?

答:三恶道的光不柔和,黯淡是真的,它黯淡、不强烈,可是佛菩萨的光很强、很柔和,这个是一定要知道。我们依哪一部经修行,就要依这个经的理论与方法,如果你依西藏的《度亡经》修,你就完全依它的仪规,要请上师指导你。显跟密他所依据的理论跟方法不一样,不能混杂在一起。就像我们求学,这一个老师教的,你不能跟第二个老师,每一个老师有他的教学方法,有他的思路,并不相同。所以你跟两个老师同时跟两个老师,你就乱了,你就很难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