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摘录(4) 学会放下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摘录(4) 学会放下

    第二章  放下



    被佛像“收藏”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执著于欲望而无法放下呢?最主要是,人们会认为任何东西自己占有后就会永远不变。所以,拥有之后,人们就为这个不想失去而不断地想一直拥有,让自己的内心挣扎。



    其实,我们知道这些东西谁都拥有不了,但从来不会说服自己那是会失去的东西,很多人还是想方设法去占有。



    以前穷的时候,经常想一日三餐能吃饱就很满足了,多一顿消夜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能买几件新衣服就已经非常满足了。然而,有了这个能力后,衣服越来越多,根本穿不完,还是会去买。



以前贫穷的时候,人们的欲望就是以后有皮鞋穿,有好衣服穿,或者有小车可以坐,有一间房子就非常好了。等到房子有了,车子有了,什么都有了,经济能力增强了,新的欲望就又来了——想办法让房子越来越大,衣服越来越贵,都是名牌才好。到最后,不是为了穿衣服而买衣服,是为了买衣服而买衣服。到商店看到名牌衣服,这也要那也要,打包拿回家,挂在衣柜里;很长时间后,一看,衣服还挂在那里,连标签都没有摘掉,更不用说穿在身上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我们刚开始拥有两件衣服,刚开始买得起一部车,买得起第一个名牌包包的时候,我们会很高兴的。就像一个企业家拥有第一桶金,那是非常欢喜的,那种欢喜会保持比较久。再到以后就比较多余了,像银行的存款,第一笔存款是真实的,从没有存折到上面有数字,以后就只是后面的零加多少的问题了。这就是欲望一直膨胀、占有欲有增无减的结果。如何控制这种占有欲,如何在拥有后再放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西方很多有名的企业家,生长在有信仰的家庭里,从小父母告诉过他们,一切都是从百姓那儿来的,拥有财富后要懂得回馈社会。把这种观念实施出来,西方许多富豪如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韦尔奇等,都是虔诚的ji 督教徒,他们的信仰有效地对他们的行为起了规范作用,使得他们在事业中能够诚实经营,在生活中克己节俭,不忘在拥有之后奉献社会。



    东方人,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很少正规受过回馈社会的慈善心理教育,只想把自己的钱财等有形财产留给子女,或者疯狂收藏一些所谓的宝物,这种收藏很多时候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占有欲而已。我认识一个人,很爱收藏古董,每次收藏到一件宝贝就会打电话告诉我,我每次都说很好。他收藏得太频繁了,有一天我就跟他讲:“你收藏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无非就是拿回去放到家里,要么就放到银行里,或者买保险箱放在里面锁上,这个跟你没有拥有、埋在地底下有什么差别?最多也就是你拿出来看一看,你有两三件、十来件的时候你可以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欣赏欣赏。当你拥有几百件后还怎么看?看也看不过来,自己拥有什么东西只是看一下清单而已。”有一天他又告诉我说收藏了一尊唐朝的佛像,我就说:“你要搞清楚,你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少年呢?你50岁了,我祝福你长寿一点,你最多能再活40年,也就是说这40年的时间,看起来是你收藏那尊佛像;从唐朝到现在,佛像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你才多大年龄,是你收藏佛像吗?佛像暂时收藏你几天还差不多。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昙花一现,佛像是古董,就是因为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这么久了,你不是收藏家,它才是收藏家,你还搞不清楚……”我说你醒一醒吧,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这里。



    我们的欲望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轮回,形成了习惯。如果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都是快乐,那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多时候带给我们的是不快乐。有人喜欢购物,购物的快乐是短暂的,大概只存在于选东西和刷卡的时候,等刷完卡看到账单实际上就开始后悔了,放在衣柜里穿不了更是后悔。买来的东西其实无用,会增加心灵的负担。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一件衣服挂在商店里,我们在外面看时最多就是觉得那件衣服好看而已,当我们确定要买这件衣服时突然有个人过来把那件衣服要买走,我们这边就开始想了——那件衣服是我要买的,因为已经被我的欲望占有了。当我们付完钱出来,如果有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倒衣服上面了,我们就会心疼,因为你的东西被侵犯了,就会觉得难过。这种难过就是负担。



    现在很多人买车子,车子放在展厅里面,那是人家的车,我们交了定金后就不一样了。买了新车,如果有人用钥匙刮了一下车子,就如同刮到我们心了,痛得不得了。房子也是一样,我们没有交钱的时候人家敲敲打打根本不关我们的事,我们交了那一笔钱,占有欲就开始有了,再有人对房子敲敲打打就会让我们火冒三丈。



    人有占有欲,并不是说完全就不好。人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躯壳开始,到珍惜我们的身体,到有个充实的生活,然后让身体在生活中满足必需,那是必须的。而在超过后就变成额外的了,如果想做到不让外在的东西来掌控自己,这种灵活就很重要了。



    放下欲望,解脱自己


    佛教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解脱自己,应该是来快乐地过日子的。但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大,占有欲太强,总是想方设法去拼命占有。赚钱到最后就成了一种游戏,多一个零我们就高兴,欲望满足了,然后我们拼命为了后面再多个零而去努力。还在乎自己的名声,即使当面听不到别人说什么,也要想方设法去打听别人是如何传播自己的。所有这些,都是占有欲在作怪。



    一个人随着能力的增强,占有欲会越来越强。一个人做平凡人的时候他是平凡人的样子,而做了名人,他的欲望就不一样了。从小员工到小白领,到做老板,甚至做领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他的欲望和思考问题方式都在变化。如果他能够不受周边环境创造出来的这些物质的困扰和指挥,就是件好事,很多人正是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左右。就像我们讲的赚钱方式,一个人有能力去赚钱那是好事情。我们有能力让一堆员工、我们的亲朋好友过上好日子,让大家都能够有一个祥和的家庭,都是好事。就怕我们把很多物质占为己有后,就被欲望给驾驭住了,然后人变成物质的奴隶,被物质所掌控。被物质掌控我们还有办法解决,可以从物质里面逃脱;如果被欲望掌控,那是看不见的,要想从中解脱会很难。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一直买别墅,拥有很多别墅。他给我打电话说又看上了一栋别墅,我说:“你干什么呢?你买这个很欢喜还是怎么样?那么多别墅你要怎么住?”“你没有发现,你变成你们家最大的佣人了吗?每天为了你买的这些东西去打工,一个月就有几天在家里,而你们走了,你们家佣人却可以跷着二郎腿在家看电视,看完电视去游泳,一应俱有。一个星期你最多就星期六晚上回来睡个觉而已。只有一天时间你家的佣人才是真佣人,其他时间他才是主人,让他住在豪华的屋子里面,你要给他工资,给他交电费,把所有的开销都给他。五六辆车子你一个月能坐几辆?大部分时间还得让车子停在那里,还要给车子保养,交各种费用。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到底是老板还是佣人?我倒觉得你是佣人。你能拥有的很多了,因为你能力很强。但是你能用的有多少?一天三顿饭,大吃大喝吃腻了,五谷杂粮就已经让你很满足了。你也要学学人家比尔·盖茨,到了这把年龄了,想想怎么回馈社会才是正事……”



    有一些东西该放下就要放下,要不然就放不下了。



    有个人开公司专门生产一种在国际上很名牌的摩托车,我经常跟他讲要休息。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他说占有几个国家的市场就行了;他的摩托车特别好,从占有几个国家到占有欧洲市场,最后变成占有全球市场了。我说你生意已经做到全世界了,你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快六十岁的人了,要多休息。他信佛,我说你就偶尔把这些工作放一放,念念经,然后把自己的这种欲望稍微降低一点。你下面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他们能继续把这个品牌做到全世界去——他们可以做,你已经创出了品牌,应该学会让自己紧绷的大脑稍微停一下。他每次都说好,过阵子就好好休息。说完了,还继续老样子,不停地工作。后来听说他审核报表时猝死在办公桌边,人很壮实,才五十六七岁。



    所以,人要在适当的时候知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欲望,而不被欲望所控制,要学会放下,这样才能活得从容自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