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蔡礼旭:家里人有过失,不要去指责,只想著如何帮助他改过来

蔡礼旭:家里人有过失,不要去指责,只想著如何帮助他改过来

说到孝,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最好的榜样,舜王,那个孝做到了极处。父母对他很多的伤害,大舜都不放在心里,甚至於都是时时想著: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感受一下,大舜父母对他这么不好,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责怪,反而是不断的在反省自己。大舜这样的态度,他人生委不委屈?他人生吃不吃亏?其实不肯吃亏就吃了大亏。而真肯吃亏、真肯委屈,为自己的家庭和谐求全的话,那是后福无穷。所以我们人生面对家庭的很多情境,真的要深谋远虑,一言一行是给子孙无穷的福分,还是祸患?在大舜的心中,没有丝毫父母的不是,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诸位大德同修们,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其实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我们想想,父母一辈子有没有可能没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不可能没有过失。但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因为父母跟我们是一体,家人跟我们是一体,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如何去帮助家人、帮助父母,如何去成就父母,没有其他的念头了。

  绝对不把父母家人的过失放在心上,因为家庭是感恩的地方、是付出的地方,家庭不是计较的地方,不是指责的地方,不是论是非的地方。这个心境自然而然看不到所有家人的过失,而只想著透过自己以身作则,透过自己的善巧方便,能让父母欢喜,让父母能够改正过来。就像《弟子规》说的「亲有过,谏使更」,家里人有过失,没有其他的念头,不去指责,只想著如何帮助他改过来。「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我们从这句经句当中,每个字都是流露著,一个孝子的真心、耐心跟善巧方便的智慧。悦复谏就是看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劝,察言观色;复是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因为那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没有条件、没有要求。大舜做到了不见父母的过,甚至於不见兄弟的过,把父母、弟弟完全感化了,一家团结、和谐。而且不只成就了他当下的家庭,还成就了他自己的学问、自己的福分,以至於世世代代子孙的福分。

  在《中庸》里面,孔夫子称赞大舜,说到舜王「其大孝也与」,他的孝达到极点,德行成就了,「德为圣人,尊为天子」,他的福报也是达到顶点。而且还说到大舜的福分、智慧、德行,会庇佑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不会衰。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言,舜王的后代会非常的显达。像古月胡、耳东陈、田地的田、女字旁的姚、人字旁的傅、虞美人的虞,好多的姓氏都是舜王的后代。刚刚有念到您的尊姓的长辈、朋友,请举手一下,我们给舜王的后代掌声欢迎一下。我们看到好多的朋友们都举手了,这些朋友待会儿走出去的时候走路有风,走起路来跟以前都不一样,抬头挺胸,我是舜王的后代,一举手一投足,不可以给舜王丢脸。你看一个祖宗的德行,足以庇荫他几千年以后的后代,这样的祖宗我们为什么不做?舜王做到了,圣哲人做到了,我们应该也要这样去期许自己。

 曾经听到一位长者,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记忆很深刻,他的父亲每天早上起床,然后到奶奶的床前问好、问安,帮奶奶打洗脸水。等把奶奶照顾好了,接著很欢喜的把奶奶的便器扛在肩上,自己扛去清洗。小孩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当中,在体会、在观察,他们看著父亲去清洗奶奶大小便的桶子,拿著稻草在那里刷,刷得很用心、很用力。刷了好一会,都会有个让他们儿女非常深刻的一个动作,就是他的父亲把尿桶往自己的鼻子靠近一点,闻一闻。假如还有味道,他爸爸又赶快使劲的刷干净,闻了没有味道,当下父亲才觉得很踏实,再把便器扛回来,数年如一日。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当中,孝心长养起来。这位长辈对待父母非常孝顺,后来他四十岁的时候得了胃癌,而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父母。后来医生已经判他几个月的生命而已!他赶快给学校(他从事教育工作)请了几天假,坐火车回到自己的老家。当回去看到父母心里很安慰,当天吃著有妈妈味道的菜,也吃得特别多。

  突然他心里一想,我这段时间几乎没有胃口,怎么今天吃得特别多?突然心里有一分明白,原来身体受心理的影响非常大,我只要想著好好活下去,不能让父母伤心。我只要好好的,每天尽我的爱心,去爱护我的家庭跟学生,我相信我的身体会更好。他回到家以后也不去做检查,他尽心尽力去爱护他人。后来过了半年多了,医院打电话来奇怪,他怎么都没有来做检查?长者说到我也不管它了,我好好的,吃也吃好,然后心里都常保快乐自在。医院请他来做个检查,了解一下情况,结果去做检查,他的胃癌已经没有了。所以整个癌症很大的一个原因,跟情绪、跟心理有直接的关系。而这分孝,不只让他的下一代成就起来,还让他的女儿,因为孝心而让人生的zai 难化解掉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