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理与信心 达真堪布

明理与信心 达真堪布

曾经在藏地有个老妇人,与儿子俩相依为命。儿子经常到印度经商,老母亲多次嘱咐他,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成佛的圣地,那里肯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加持品。你回来的时候,一定要给我带一个加持品作为顶礼的对境。但是儿子每次回来时都忘了。有一次,他又要去印度。这个时候老母亲恳切地跟他说:“如果这次你不给我带回来一个加持品,我就死在你面前。”但是这次儿子回来的时候又忘了,快进家门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老母亲的嘱咐,他没办法,就在路边找到了一个狗头。他把狗牙拔出来,擦一擦,仔细地包起来,带回家,跟老母亲说:“这是我特地从印度给你带的,是佛的牙齿,你可以对它做供养。”老母亲特别高兴,就把狗牙供了起来,天天磕头、供养、烧香、祈祷。她把狗牙当成佛牙了,在她的心里只有佛牙没有狗牙。结果,那个狗牙降下了很多舍利,也出现了很多光。那个老妇人去世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往生的瑞相。

    如果有信心的话,狗牙也能变成佛牙;如果有信心,靠狗牙也能成就!表面上、形式上无所谓。有恭敬心,有信心,就能得到加持,就能得到成就。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如果有具足的信心,即使没有太多的文化,没有太多的知识,也能成就。比如,很多老年人都特别虔诚,临终的时候都有往生的瑞相。虽然他们没有文化,不懂太多佛理,但是有具足的信心,所以得到了成就。

    有具足的信心说容易也容易,但是说难也特别难。现在的人都说:“我对上师三宝有信心。”但是到时候谁都没有信心了。有具足信心的人很少,关键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还是自己说了算。有些人遇到一点点坎坷或挫折的时候,就把上师三宝给忘了,根本不按照上师三宝的要求去做。

    具足的信心特别重要,这也跟前世的修行有关系。信心有前世修的,也有今生修的。有的人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就有具足的信心;有的人刚开始没有信心,慢慢地就有信心了;有的人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有信心,但是没有太大的信心,慢慢地信心就上来了,就具足了。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学佛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有的人信心特别足,不用学那么多、修那么多就成就了,这就是前世修的;有的人信心不是特别足,但是也有一些,这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础了,可以继续培养;有的人根本没有信心,这种人无法救度。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些佛理?就是为了培养具足的信心。对于信心不是特别足的人来说,明理特别重要。信心不是特别足的人,需要学修、研究这些佛理。信心从明理中来,明白道理了才能生起信心。现在没有信心或者信心不具足的时候,说明你还是没有明白佛理。如果没有信心,或者信心不是特别具足,就应该多学、多研究、多修,才能把信心修上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皈依上师,要皈依一位具德的、具足法相的上师。不能盲目地依止上师,首先要观察。

    第一条、观察上师是否具有清净的戒律。如果上师没有清净的戒律,自己都把握不住自己,怎么能摄受弟子、怎么能影响别人呢?如果要摄受弟子、救度众生的话,就更要受持戒律。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到处犯戒,谁也不能跟你学修,谁也不能相信你。你的境界高,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但如果是摄受弟子的话,就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要考虑他人。一定要好好地持戒,好好地表法,这样才能吸引众生,才能摄受弟子,才能帮助别人。

    你内心里有没有功德,别人很难看出来。这就需要你好好表法,口和心要相应,心和身要一致。如果你在表面上没有表好法,别人一定会怀疑,这样就无法帮助、救度众生。所以不管你内心的境界有多高,都一定要受持好戒律。

    第二条、观察上师是否有无伪的慈悲心。如果上师没有慈悲心,他懂得的再多也没有用,不一定能教给你,不一定能帮到你。什么是无伪的慈悲心?就是对任何众生都一样,不管他们是富还是穷,是贵还是贱,是丑还是美,都平等地慈悲。

    第三条、观察上师是否有广大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光有慈悲也不行,因为没有智慧,你无法教导、引导众生。就像我们的父母特别慈爱我们,但是他们没有智慧,这些慈爱在修行面前也许是一种障碍。所以我们要依止的上师也是,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就无法给我们指出解脱的道路,无法引导我们,让我们开悟、证悟,让我们解脱成佛。所以我们依止的上师,要有广大的智慧,如无我的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

    第四条、观察上师是否有摄受弟子的能力。每位具德上师度化众生的任务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利益众生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大德高僧,不能说没有摄受众生的能力,但他在示现上没有,因为他的任务是在暗中、默默地度化那些有缘的众生。所以如果上师在显现上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那么他就不能摄受你,你依止他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观察上师是否有清净的戒律,是否有无伪的慈悲心,是否有广大的智慧,是否能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种善巧方便来摄受弟子。观察后如果你对上师有信心,觉得跟他很有缘分,这样就可以依止了。

    还要观察:第一、我们要依止的上师是否有修、有证。如果他自己没有修行,没有证悟,怎么引导你、帮助你呢?第二、你是否能够随时亲近他,随时与他沟通。第三、他的所作所为与自己今生解脱是否有直接的关系,他是否能够直接帮助你解脱。通过观察,如果他——有清净的戒律;有无伪的慈悲心;有广大的智慧;还有摄受弟子的能力;他有修有证;你随时都能亲近他,与他沟通;他的所作所为与你今生的解脱有直接的帮助,你感觉与他很有缘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依止他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