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孟子》为何令人精神抖擞

读《孟子》为何令人精神抖擞


每读《孟子》,都会立即感觉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一种以德抗位、傲视王侯的凛然浩然的大丈夫之气充溢全身。但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始终有些懵懂,处在似懂非懂之间。昨天晚上反复阅读这段文字,昼思夜想,终于有所体悟,今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请诸君不吝赐教。

一切解释都应该在具体语境中体悟,否则是无法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在回答弟子公孙丑的问话时说出来的。下面我们把这段文字原文引录下面,再仔细揣摩分析之。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为理解方便,把大意翻译出来再简析之:孟子弟子公孙丑问:“敢问老夫子您最长于什么?”孟子回答道:“我长于理解人的话,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说清楚。这种气,最广大最刚强,要一直长期培养而不要损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合正义与道德,如果没有正义与道德,就会馁败软弱了。是长期积累正义感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行为有一点有愧于心的地方,这种气就馁败消失了。所以我说‘告子不知道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身外之物。一定要在有事的时候,不要停止这种精神气质的,内心要始终想着这种精神气质,也不要故意拔高这种精神气质。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人可怜他田里的禾苗不高而去拔高,累得很疲惫的样子回家,说:‘今天可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赶到田里一看,禾苗都干巴了。天下人不揠苗助长的人很少了。以为培养这种正气没有好处而放弃的人,是不耕种田地的人,故意拔高夸大这种精神气质的人,便是揠苗助长者。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又损害了这种精神气质。”(作者:毕宝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