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 打坐如何能够明心见性
一般糊里糊涂地打坐是不一定能够明心见性的,想通过打坐而明心见性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要知道“明心见性”的含义,然后要知道如何才能“明心见性”,最后要知道如何才能修成“明心见性”。关于 “明心见性”这方面,很多宗派都有不同的见解与观点,我在这里依雍仲本教来讲讲“明心见性”的含义。
从自心来讲,“明心”就是明悟自己的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从人们的理解来讲, “明心”就是明了我们的心,“见性” 就是见到性相。从体证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了知万物的灵性, “见性”就是体证灵性与见到万物的本性、就是彻底明白万物的本质。对万物本性的体证,必须要用心去感受,才能彻底地认识。否则,任你有再大的功德,也体证不了万物的本质。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透明的自心与智慧,“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与佛性。从禅修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明悟自心,“见性”就是透彻地见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证悟佛性。从大圆满的角度来讲, “明心”就是用我们自心的能量和作用去彻见、领悟。,是自悟智慧,“见性”指的是妙体与真理,也是自然智慧,自悟智慧透彻地见到自然的空性而觉醒、了生脱死、证悟空慧不二、就叫作“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心”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那个肉团心,而是我们因对境而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性”又为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质。现代学说认为:心的本性就是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就生不起心来。佛教讲的“性”是心的本质,是空性,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肉眼虽不能见,但它却能起种种真实的作用,犹如水中的盐一般,虽然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心”在佛经上还有很多异名,比如说,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
如何才能 “明心见性”呢?对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空相的,要先认识自心的现象,再反观自心,最后要彻底地认识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就是“空”,心的本质空性就是心性、就是佛教所讲的佛性。你认识了心的本质空性之后,你还要认识“心”的自性里本来就有透彻与明亮的一分,那就是观察诸法的智慧与明慧,只有明慧才能见到心的本性与佛性,可是“明慧” 的本性也是空的,所以自心的本性和明慧皆是无二的。只有当你的心安住在空性和明慧无二之上,才能见到心的本性和自性,才能感受到自心的常乐我静。
如何才能修成“明心见性”呢?我们只通过文字和理论上去认识“明心见性”,并不代表已经感悟到了“明心见性”、更不能代表已经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心是明白的心,还是无明的心。妄念纠缠的心就是无明的心,远离妄念的心就是透明的心。如果自己的心被妄念沾染的话,心就会跟随妄念乱跑,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留意观察自己,那样,也就没有办法见到自心的本性了。如果能放下妄念的话,自心自然就清净与明澈,那时候,明慧也将自然显露出来,根本不必要去寻找,透明的心自然就能见到自心的本性,因为,自心的本性自然显露出来,就是自心归回到了本来的面目,犹如太阳本来一直就在空中,但是被乌云遮盖着,我们就见不到阳光,如果你能够去驱散乌云,当乌云散开的同时阳光自然就能显现出来,不需要另外再去寻找太阳。古大德有云:“极意参寻无觅处,放下顿见真如性”。如果不除妄想的话,我们的心沾染了妄念的染垢,心就会杂乱不堪,妄念自然就会像乌云一样遮蔽心性、永不见到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