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僧人的职责是什么

僧人的职责是什么


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


作者:网络

来源:般若精舍佛学网

【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作为同修们学习参考之用】


编者按:2011年6月23日,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成功举行,各位的发言正在根据录音进行整理,将陆续在中国佛学网发表,敬请关注。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华严寺住持宽昌法师在本次座谈会上就僧人的职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发言如下:

  听了李教授对我的介绍,有点惭愧。在座的王亚荣教授、李利安教授、荆三隆教授,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和我就读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时的导师魏道儒教师是师兄弟。在三位老师面前发表意见,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

  今天,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举办的是“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刚才我看会议的材料,听了几位的发言,感觉有很多热点话题。我想从一个出家人的角度来,谈谈“佛教与社会关系”这个话题。在十分钟内,谈的不能太多的。在这里,本人结合佛教寺院与社会的关系,简要说一下本人对僧人职责的看法。

  我本身在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在座的也许经常思考到寺院的功能是什么?是文化!是教育!是旅游!还是炒作!我认为这里面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佛教的教化功能。为什么说佛教寺院的教化功能大于经济功能呢?文化是由教育来成就的,经济则是暂时的。也就是说经济随着人们的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货币,不同的货币显示不同的价值。但是文化的价值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佛教寺院最主要的价值就是文化的价值了。

  我本人是僧人,站在僧人的角度来谈,僧人的本职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禅修,二是诵经,三是弘法。那么寺院呢?寺院是僧众住持佛法,传播佛法的场所。所以,寺院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道场”,即是修道的场所了。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不同人的心态,很多寺院用在发展经济。有时我们也想改变这种局势,毕竟目前力量有限,无法改变。

  那么,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局势呢?我经常告诉华严寺里面的住众,如果我们不去住持佛法,谁来护持佛法?很多寺院都需要护持,为什么单单要护持某一个寺院呢?由此在这个时代,寺院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凸现出佛教的教化功能、延续佛教思想、传播佛教理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华严寺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僧人的信仰和历史责任方面的教育。我在时时地提醒大家,我们活着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如果说你去做一些与本职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可能连你自己的父母都对不起。为什么呢?我们出家的目的是解脱生死,脱离小的家庭,进入寺院这样的一个社会大家庭,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所以不能浪费生命。

  第二,我们要清醒地面对自己所做的事。我们在寺院里面经常提醒大家摸摸头,在座的要问,为啥要摸头呢?因为你们摸一下头发很长,我们摸一下头发是光的。这就在提醒我们是一个和尚,和尚要干和尚该干的事。所以有时候我跟我们里面的僧人经常说,我们不要瞎折腾,再折腾你也是一个和尚,建筑再辉煌,也是寺院,改变不了性质。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把一个僧人和寺院的内在本质和价值发挥出来。

  第三,要从解决社会大众身心烦恼方面下功夫。无论人间佛教、还是人本佛教;不管是禅浄关系,还是寺院管理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人们身心方面的烦恼问题。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根本上是要解决身心方面的烦恼痛苦问题。没有信仰的人,做起事来什么事情都敢做,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没有信仰的人非常可怕。要有信仰作为人生的指南,我们在教育僧人和信众的同时,着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佛教与心理学之间的研究与推广,二是佛教与音乐之间的研究与推广,三是佛教与书画艺术之间的研究与推广,四是佛教与养生之间的研究与推广,从不同的角度让人们进入幸福人生。

佛教与社会,相互融摄,相互成就。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最大的社会价值还是教化功能,而不能成为发展经济和随意炒作的载体。寺院的存在是为了安住僧众学修弘法,僧人的职责是解决人们的身心烦恼,成就自在人生。上面仅仅是个人的想法,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理解和认识不同,不到之处请指正。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