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道德经

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道教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言:“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有三个原则,要严格地遵守:一是为人慈悲,二是懂得节俭,三是凡事尽量不跟别人争先。

慈悲、节俭、谦卑,既是做人原则,亦是处世良方。



一、慈


人活一世,不论是对人或对物,都要有慈善恻隐之心。唯有常怀慈悲之心,人的运数才会越好,得到福报才会越多,人生也才会更顺。

《世说新语》里讲过一个故事:

西晋名士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去一户人家赴宴。在宴席之上,他发现上菜的侍从脸上显露出对手中所端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就把自己面前的烤肉送与他吃。

同席的客人都讥笑他有失身份,顾荣却正色道:“怎么可以有人整天做烤肉,却能不知道它的味道呢?”

后来战乱四起,顾荣南下流亡。每当他遭遇危急时,总有一个人帮助他,于是顾荣感激地问其原因,原来他就是自己当年送烤肉的那个侍从。

人生的际遇就是一个轮回,你不经意间留下的慈悲心,终会在未来的某一日回报你以善果。

有人因慈悲心获得新生,而有人却因缺乏怜恤心而险些亡国。

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曾到过曹国。当时的国君曹共公觉得重耳只是一个落魄公子,不愿接待,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勉强让重耳一行人住进曹国。可他不仅没有以酒食招待,反而偷窥其洗澡。

后来,重耳成为霸主后,当初在他流亡期间施以援手的国家,都得到了善待;而曹国却遭到了晋国的大举进攻,曹共公也被活捉。

古语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为人慈悲,福报虽然一时没到,但灾祸却已远离;如果常做恶事,祸患虽然暂时没来,但福报却早已离开。



二、俭


清朝刘文定公有言:“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此处的“惜福”,就是俭。历览先贤之人,皆是以俭修福之人。

季文子是春秋时鲁国的贵族,家中三世为相,家世尊贵,却一直以节俭为其生存的根本,同时要求其家人也不可奢侈浪费。

平日所穿,除了朝服外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都是粗布缝制;每次出门,所乘马车极其简陋;家里的餐食更是与百姓无异。

见他如此节俭,有人劝道:“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一言一行皆代表鲁国。但你却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出行马车如此寒酸,你这样不怕别国的人笑话吗?你若体面一些,于己于国都好,为何不能呢?”

季文子听完先是淡然一笑,而后严肃地对那人言:“我也期望穿得尊贵一些,马车豪华一些,但是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想到这些,我又怎能忍心只顾自己享受呢?”

《易经》有云:“君子以俭德辟难。”季文子以其节俭的美德赢得了众人敬重,为官30载,开一代俭朴风气,既奠定了家族在鲁国的无上地位,亦促进了鲁国的改革发展。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贤德之人,即使在太平富足之时,也常怀忧患之心。因为他们深知:平日里节俭,在穷困时就易度过困境;富足之时奢侈浪费,在衰败时就将死于饥寒。

奢侈浪费小到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大到足以灭亡一个强盛的国家。凡有大智慧者,皆把节俭当作做人的原则,以此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不为天下先


老子曾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默默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争先,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是最接近于道的。

“不敢为天下先”,实则就是告诉世人应如流水一般,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具有谦卑的心态。

石奋原本是侍奉于汉高祖的身边的一名小吏。因其态度恭敬,深受高祖信任和器重。

在同期众臣皆因狂傲自大而受到帝王打击时,石奋却凭借其谦恭谨慎的态度,深受三朝皇帝的厚爱:汉文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后景帝继位时,他已位列九卿。

在石奋告老还乡后,每次入朝拜会皇帝,经过宫门时必定下车低头疾走;若见到天子御辇,无论皇帝是否坐在其中,都会伏轼致敬。

石奋不仅自己一生恪守谦卑的处事立身原则,更是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孙。他们家族以孝谨闻名,四个儿子都是谦逊之人,并均为二千石重臣。

就连汉景帝都曾感慨:“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人臣的尊宠全都集结在这一家门了。”

家族虽兴盛至极,但石家人在外谨守谦恭之训,从不与人当面争执,因此家族荣宠得以延续后世。

《尚书》中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骄傲自满的人会招来祸患,谦卑恭谨之人会得到益处,这就是天道。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真正的聪明人,都是谦卑做事,低调做人,因为他们懂得:只有藏锋守拙,人生之路才能顺遂平安。

老子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锋芒毕露,必定难以持久。金玉满堂者,将无法守藏;若是因富贵而骄横,必将为自己留下祸患。

凶残恶毒、富贵骄奢、居功贪位,难免招致灾祸,而最普世的做人之本、处事之根,其实就是做人慈悲,懂得节俭,为人谦卑,不与人争天下先。

如此,方能在人生路上顺遂前行,并福泽后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