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释清净《认识因果》

释清净《认识因果》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
    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
    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

    你想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
    你想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信仰佛教吗?
    你想了解你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吗?
    你想获得人生真实的快乐和幸福吗?
    你并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却不能不了解佛教!
    好,就让我们一起
    ——走近佛教,认识人生!


            如果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利益,那么读完后请将此书送到佛经流通点,或者推荐给您的亲人、朋友、有缘者,让他们同沾法益。宁传阅至破,勿束之高阁。



                                     前  言

        佛教所说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不仅仅是劝人行善的说辞,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因果,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殊为遗憾!
    宇宙各种事物在生成变化之过程中,皆有其因果作用,此一定理,可以包括物质现象和人类为谋求生存福乐而作的一切行为活动,其范围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物质的因果;作善受福,作恶受殃,是行为的因果。因果律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佛法;不信因果律,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众生精神、自由、地位、生命、财产、名誉、事业、幸福各有其不可侵犯的分际,一切行为业因的感果,并不限于同类之间,任何一界,皆可发生业因的交感作用。如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作综合的视察,即可了然于因果力具有遍法界的普遍性,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左右,鬼神也无法操纵,上天更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恶行为的测试依据。经上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认识因果规律,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本书根据无垢斋主、佛恩居士、圣德法师、陈海量居士、星云法师)、慧广法师等的著作汇总编辑,其中有少许文字是编者添加的,作为承上启下之用。本书作为佛学入门的小册子,对接引初机或许能有帮助,但如想进一步探讨因果律,建议读诵佛教经典。
                                                          弥陀稚子:释清净
                                                            2006年1月吉日


                                     谨以此书
                               献给慈父阿弥陀佛




                                        第一章  生命无常
   
         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情死神等,随时都可能将辛苦经营的一切一扫而光,我们是否曾经思索过:
    是谁在主宰我们的财富、地位、健康?
    是谁制定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如何改变苦难的命运?
        ……


    生与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人生世间,生时要庆祝,死时要哀悼,年年要过生日,对死人也要纪念其冥诞与忌辰。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人生自何来,死往何去呢?人生的目的何在,价值又何在?难道说竟是无缘无故的生到世间,昏昏昧昧的度过一生,然后三寸气断,与草木同朽吗?这些问题,只有智慧高的人——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才去探究,我们平凡愚昧的人,在世间随波逐流,迷迷蒙蒙过日子,从来不去思索这些事。
对生死问题的解答,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因为我们生下来注定要死亡,在死亡面前,世间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成为虚饰。当我们静下心来关注这一事实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似乎陷入无底的黑暗之中。
    我们在此世间一切的恐惧都源自对死亡的恐惧,所有的人,无论他承认与否,都必然对此怀有直觉,从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到怕墓地、怕尸体的心理,每个人不难体察自己意识深处盘踞的对死亡的畏惧。古今中外不少哲人都曾指出:死亡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的、基本的焦虑。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死亡终将结束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死亡到来时,我们将被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也许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平时我们执著自己特殊的、独立的身份:我的姓名、我的地位、我的生平、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工作、我的财产、我的知识、我的技能……我们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然而,死亡顷刻间就将所有的一切打得粉碎,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人,一个令自己焦躁的陌生人──平时我们总以无聊的喧闹和琐碎的杂务来填满每一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份之下,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里。被激情所陶醉,我们太过着迷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建在沙上!
    我们悉心包装自己,尽量把每一件事情都维持得安全可靠,为此,我们花费了一生的心血,直到有一天,重病或zai 难将我们惊醒,即将来临的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
    一般人的心态是享受人生,尽量忘记死。
    然而,死却不会忘记我们,且会突然袭击我们。
    或许有人说:“人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
    从远处眺望死而说死不可怕,正如在动物园眺望笼中的老虎,因为它不会加害我们。可是,如果我们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即将真正面临自己的死,犹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样,只一见,便双脚瘫软了。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战争、盗贼、车祸以及各种顽症比比皆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死亡的消息。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一气不来,便属隔世。这就是佛在经中一再提到的“无常”。
人的一生像是一幕电影,放映机中的胶片不停的转,银幕上的影子也不停的动,前影将逝,后影即显,后影将逝,再后的影子又接上来。银幕上一旦出现空白,表示故事告终,心理活动一旦停止,这一期的生命也就即此结束。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园里结满了果实,想到园中美餐一顿,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
    它终于钻进去了!饱餐一顿,心满意足,可是,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又钻不出来了,无奈,它只好故技重演,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结果,它出来的时候,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是非成败转头空,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第二章  因果轮回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一、因果概论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已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报;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
    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墮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而“来先去后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像储存各种信息一样。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迴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 ”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世间法是如此,出世间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唐代玄奘三藏的皈依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法师,是那烂陀寺住持,戒行精严,徳望很高。他一次患很痛苦的病,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而死。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作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的小苦,来抵捎长劫堕落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全愈。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人,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这点必须了解。
    转变全由心念.因果是活泼泼的贯串一切事理的,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和死板的定命论。例如,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业因既随时变迁,果报自然也能随时转变。人们所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业因果报.弄清因果的道理,才明白“命”、“相”之所以然。从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全是作自受。一个人的命和相正是这些业因果报的体现。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既能造业,也能转业。即是转变由心的道理。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所谓相随心转、 境随心转、 命自已立、福自己求,以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说明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古今来许多事实以及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反复证明这些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推算终身命运,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能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己丝毫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告诉他,方才懂得命运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造的。便从此立志造命,广积阴德!每天记“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准提神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多岁,不但有儿子,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了凡家训》,来教育后人。
        
    附:准提神咒介绍

    准提神咒出现因缘,在《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中记戴,佛陀因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的缘故,入准提三摩地,而说此过去七俱胝(七千万)佛所说陀罗尼。据此可知准提神咒是七千万尊佛加持后专为众生增加福报,消除恶业而共同举荐宣说。
    《准提咒》被收入早晚课的十小咒中,是佛教徒每日必诵的咒语;同时也被收入《二时临斋仪》里,于佛教寺院早午二时过堂用斋(吃饭)后结斋祈福时所用。
    准提神咒: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勃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戾 主戾 准提 娑婆诃
    汉语拼音:namosaduonan sanmiaosanputuo juzhinan dazhituo weng zheli zhuli zhunti suopohe

    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因为世尊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到各处说法度生,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总括说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律,知见才算正确;否则,若不深信佛语的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了。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戒杀盗淫,不种恶因;勤修十善,广种善因。这样即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这是一条正确的做人处事之道,也是自利利他有益于社会国家之道。就从更高的要求来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要了生死,生净土,度众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


[ 本帖最后由 弥迦使者 于 2009-4-5 10:45 编辑 ]

TOP

续 1






           二、三世因果


           如果想揭示众生千差万别的生存境界,研究推动生命进程的直接动力,必须先了解众生的行为,即佛所说的“业”。业,有时候看起来很细微,但却是众生生存境界的决定因素。
    我们此生的习惯和遭遇,皆是过去业因的果报显现,而在承受果报的同时,又种下新的业。生命就是这种生灭流转、循环不息的业因与果报的相续。
    任何事件都是许多业因成熟之后凝聚在一起的复杂集合体。通常,或许因为时间太久,在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曾做了些什么而无法将因与果联系在一起,因此断定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而当我们看到好人遭殃、恶人得福,就更容易对因果规律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
    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延后呈现它的果报,甚至会延续到后世,因此,果报的显现分为现报(现生受报)、生报(来生受报)、后报(第三生乃至千百万年后受报)。古德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因为他过去生中培植了深厚的善根,现生又因缘成熟,所以享受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会更大。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绝不会自行消灭,将来因缘会遇时,必定要遭受应得的恶报。反之,善人遭受恶报,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现生正逢因缘成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果报将会更重。
    我们的生活状况,皆是过去业因的果报呈现;而我们现前身、口、意时时造作的业因,必然会牵引未来应受的果报,绝不会有丝毫的差错。佛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即: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我们要想探索前世的因行,那么,观察当下的状况就可明了;而要想预见未来的前景,只要观察当下的行为就可知道。
    由此可知,人生的苦乐、国家的贫富、世运的盛衰,都是由业力所招感,如佛所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除了业因果报的理论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如此圆满地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呢?由于相同的共业,我们出生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而由于个业的差异,即使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我们还是有不同的性格、倾向、天赋和命运。
    现代社会不接受三世因果的道理,如果有人谈来生果报,那便是妨碍社会进步。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想象只有这一生这么多了,认为今生的恶行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一笔勾销,因此疯狂追逐物质利益,完全不考虑行为后果。
    更严重的是,这种可怕的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产生了极具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人们的目光短浅到只注意今生,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近代以来,紧跟在科技发展、财富剧增后面的,是道德退化、环境污染。正如一位环保人士所说:“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像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

    一位大富长者娶了四个太太。
    大太太年老色衰,长者对她感情冷淡;最让长者欢心的是年轻娇美的四太太,长者对她体贴入微,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无奈的是,巨大的财富并不能让长者逃脱死神和病魔的手掌,他终于一病不起。
    临命终时,长者将四个太太叫到身边,问道:“我已经不行了,黄泉路上会很寂寞。你们谁愿意与我结伴而行?”
    四太太回答:“我还年轻,美好的人生正等着我去享受呢。”
    三太太回答:“我也还年轻,我可以改嫁。”
    二太太回答:“我只能略尽情谊,送你到坟地,因为家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未成年的儿女还需要教育,我必须照顾他们。”
    大太太回答:“虽然你平日薄情寡义,我仍愿与你携手同行。”遂与长者相拥而逝。
    世尊用这个比喻向我们开示: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四个“太太”:
    四太太:青春。我们拼了命也要留住青春,可它却像小鸟一样溜掉,永不回头。
    三太太:财物。身外的一切财物终会“改嫁”他人,若要紧抓不放,必定徒劳无功。
    二太太:亲友。当有一天我们跟这个世界说再见时,亲友也只能送我们到坟场,掉两滴伤感的眼泪,说几句安息的话,然后又要投身社会,为生活而忙碌。
    大太太:业力。“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一切的善恶种子将如实地投入来生。

        


    三、六道轮回

            众生的存在是因果相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定,轮回于迷惑世界之中,继续无常的生命。
     1、心识不灭
    心识,也可称之为性灵或神识,它通过我们的大脑、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维持自身生命、作种种分别、取舍、认知、记忆、情感、思量、我执、存储业因等身心活动,并依据自我的心理趣向,做出善、恶或非善非恶的行为。心识不但给物质身体赋予了感情色彩,还不断地以心力执著着身体,维持着生命体的独特形态与结构。心是真正的生命之源,生命体要依赖它的显现与活动而成立。
    生命从心识而来。当细胞离散、身体坏灭的时候,生命力却仍然存在,因为心识不会随身体的散灭而消失。不仅如此,构成身体的物质同样也没有亡失,从败坏的身体解放出来的物质,能以全新的组合形式营造出新的物体。
    由此看来,身体的败坏并不代表生命的消亡,相反,却给生命带来更多的活动机会,因为生命可以摆脱原来衰弱不堪的旧身体,投向新的生命体。
    在转生的过程中,根据各人此前的身、口、意行为,恶众生投入恶的境界,遭受自己所播种的苦难,善众生则转入善的境界,去开拓更丰富的生命内涵。
    因此,死亡实际上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死亡是生的开始,是生的本身。宇宙间一切正在生灭不停的心与物都是如此。
    我们接受轮回观念,主要是以心识的连续为基础。人的意识来自何方?它不可能没有来处,现在心一定是过去心的连续。当我们探究现在心或现在意识的根源时,必然可以追溯到无穷无尽的层面,就像物质宇宙的根源一样,是无始的。因此,必然有持续不断的轮回,让心识连续地存在。

    海南省妇女联合会主管并主办的《东方女性》杂志2002年第7期报道了一篇《转世奇人唐江山专访》,尽管此事得到多方确认,但编辑部还是被上级主管领导批评,由此可见要听到实话是多么的困难。
    在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居住着一位叫唐江山的“二世奇人”。
    据唐江山父母及村里老人说:唐江山3岁时(1979年)的某一天突然对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前世叫陈明道,我的前世父亲叫三爹。我的家在儋州,靠近海边(在海南岛北部,离东方市160多公里)。”他还说他是在文ge期间武斗中被人用刀和枪打死的。
    更爲奇怪的是他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儋州方言。(注:东方市讲闽方言,儋州人讲军话,一种由不同方言形成的特殊地方方言。)他的腰部还留有前世被砍的刀痕。
    唐江山6岁那年,父母禁不住他的再三催促,在他的指引下乘车来到唐江山前世所在地儋州市新英镇黄玉村。6岁的唐江山径直走到陈赞英老人家,用儋州话叫他“三爹”。说自己是他的儿子,叫陈明道,死后托生到东方县的感城镇,如今是来寻找前世父母的。接着他认出了自己的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以及村里其他亲友,特别有趣的是,他还能认识他前世的女友谢树香。
    由于6岁的唐江山所讲述的前生故事,回忆的前生场景以及对亲人的确认令唐江山前世陈明道的亲人邻里折服,陈赞英老人当场和唐江山抱头痛哭,并确定他就是自己儿子陈明道的再生。
    从此,唐江山有了两个家,两个父母,每年往来于东方和儋州之间。陈赞美老人及亲人、村里人都把唐江山当作陈明道。由于陈赞英身边无子,唐江山一直充当他的儿子,尽孝道至1998年陈赞英去世。(文/图:艾男  编辑:朱必松)

    2、六道轮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有如行走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作十善。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这一期生命完结,带着善恶业种的心识却或早或晚都能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念善事,持尔不犯,就是善业;恶念恶事,犯而不持,就是恶业。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前三者为身业,中四者为口业,后三者为意业。十善业包含了五戒。皈依者须在受持五戒的础基上,进一步修行十善业,借以达到修行的根本。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即为因果报应。如绮语者,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言语粗恶,不避忌讳,发人隐恶,如刀似剑。如此则将来必受畜生果报,先坠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十善十恶规定了佛教徒心灵、行为和语言应当如何与不应当如何的基本要求。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做事的心力加以判断的: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事情则为上品;以中庸的心态做事情则为中品;以懈怠的、被动的、不甚要紧的心态做事情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⑴ 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随心所欲,逍遥自在,天上一日,人间百年。
    转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养父母,广行布施,作大福田;归依正法,信佛因果,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像等。
    ⑵ 人道:苦多乐少,烦恼炽盛;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善于发明创造;有较强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恶业因,有寻求解脱的内心需要。
    转生人道之因:孝养二亲,心行公道,恭敬三宝(佛、法、僧),严持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⑶ 阿修罗道:虽有天福,却多怀诈伪,骄慢瞋嫉,常好斗争,面目可憎,受劳不息。
    转生阿修罗道之因:以不净心修十善业,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
    ⑷ 畜生道:生性愚钝,常怀惊畏,或被驱使,或相吞啖。
    转生畜生道之因:贪食酒肉,寻欢作乐;借债不还,偷骗他人;恼害众生,毁辱他人;生性邪僻,愚痴难化。
    ⑸ 饿鬼道:依他为食,饥渴逼迫,形容鄙恶,虚怯多畏,孤寒凄苦,终日迷乱。
    转生饿鬼道之因:悭贪嫉妒,邪佞谄曲,背公取私,不济乞化,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
    ⑹ 地狱道:身受极刑,心受剧苦。或猛火烧炙,或严寒相逼,或刀斫锯解,或铁床灼身,或镬汤煎煮,或众相残杀……死而复生,欲出无期。
    转生地狱道之因:不信因果,杀害众生;尊命邪教,蛊惑人心;五逆十恶,诽谤正法。(五逆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我们往往对死后的生命保留着模棱两可的观念,拒绝对轮回进行深入的关注,我们也许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因为没有证据的东西很难令人相信。我们会说:“如果有前世的话,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

    应该承认,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往事是不可能一一记得的,三岁以前的事我们一件也记不起来,我们甚至会忘记昨天所发生的事,尽管当时都那么鲜活,但记忆几乎完全消失,就好像未曾发生过一般。如果连几天前所做、所想的事都不记得,我们有可能记忆前世吗?
    即使没有所谓的“具体证据”在,我们不妨这样简单地问自己:为什么一些主要的宗教都相信来世?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有亿万人,包括很多伟大的圣哲、天才都相信轮回?难道他们都是傻瓜吗?如果不以否定的信念限制自己,至少不反对轮回的存在,难道不是更合理些吗?万一我们死后发现果然有轮回,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个状况呢?
    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以前,有哪个欧洲人相信美洲的存在呢?即使在它被发现之后,人们还是在争论它是否存在。

我们傲慢地只相信“眼见为实”,岂不知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业的景象让我们看到的,我们往往认为在此认知范围之外,不可能有其它的任何存在方式。这种狭隘的生命观,使我们不能接受、也无法严肃思考轮回的可能性。




                                 第三章  全息网络


         一般人常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如果没有直接的去从事某事,自己就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其实,如果从广泛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或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体的,每个人和其他人都有某种的关系存在,换句话说,整个世界或社会,可以说就像个错综复杂且牵缠着的“全息网络”,每个人都是这大网络的一个小环节,任何牵缠到个人的,也将牵缠到别人,就像只要扯动网络的任何一点,网络的其他部份,也会因受影响而震动!


    因果的原理,也是如此的发展着。
    因果的网络,往往极细极微,有时是直接而直接的明显,有时却是间接而间接的幽微,就像一颗石头,如果被从高楼的窗子丢出,刚好砸死底下路过的行人,这是直接的因果,如果这颗石头落在马路边,被一个嬉戏的孩童丢掷到马路上,刚好又被一辆急驰的汽车辗过,而飞起的石头正好打死了路边经过的无辜行人,这样间接又间接的因果,该如何算呢?
    又像“杀生者”和“食肉者”,如果没有食肉者就不会有杀生者,没有杀生者就不会有食肉者,而这样的直接生间接,间接连直接的“共犯结构”,又将如何清算呢?
    人的行为,常常就是这样,直接间接交缠,有时直接,有时间接,而直接的结果不一定严重,间接的结果也不一定轻微!


        
    一、同声共哭的共业
             因果的可怕,在共业的显现上,尤其可以窥其不爽的原理,因为无论时空如何的转换,身分关系如何的转变,因果如何的纤细,等因缘际会,所有的人事物,都将摆在因果公正的天秤上,得到它应有的评价!
    在佛经上有一则故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婆罗门阶层的富翁,家财万贯,膝下有一独子,年方二十,刚娶媳妇未满七天,有一天,夫妻俩到后花园赏花,丈夫因为爱妻心切,所以爬上高树要攀花,想不到树枝忽然断裂,人因而掉到地上,活活摔死。
    当时全家人抱着尸体,悲痛欲绝,连来探视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拭泪,他的父母、新婚妻子,更是哭得呼天抢地死去活来,怨怪老天爷不长眼睛,等依俗送葬后,全家大小仍然沉 溺在悲伤的情绪里。
    佛陀知道后,悲悯他们,便前往慰问,语重心长的告诉富翁说:“听我的劝告,万物万事都是无常的,有生就有死,祸与福也是相连的,现在这个孩子死了,但有三处众生为他哭泣,你知道他究竟是谁的儿子,谁又是他的双亲吗?”
    富翁知道佛陀意有所指,因此停止哭泣,请求智慧的佛陀为他开示。
    佛陀说道:
    “在非常久远以前,曾经有一个孩童手拿着弓箭,来到一棵树下,仰着头搭起弓箭就准备要射鸟,当时旁边有三个孩童鼓励他说,如果你真的能射中,才算真英难呢!这孩童就很得意的拉起弓箭,果然一箭就把树上的鸟儿射死了,当时旁边的三个孩童看了,都不禁为他欢呼鼓掌。
    后来经过无数劫的生死轮回,当时那三个在树下的孩童,一个有福报,现于天界为天神,一个在海中为龙王,另一个就是婆罗门长者你,至于当初在树下射鸟的那个孩童,前生在天界为天神之子,命终转生人间,成为你的儿子,在不幸从树上摔落而死之后,马上投胎化生为龙子,偏偏在他投胎刚化生时,却马上被大鹏鸟吃了,而那只大鹏鸟,便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那只鸟所化生的。
    现在,有三处在为这个儿子哭泣,一个是天神,一个是你,一个是龙王,你们都因为他曾是你们的儿子而伤心欲绝,这全是因为在前生,你们鼓励他射鸟杀害生命,射中了又大加赞美一番,所以今生,你们三个,同时在天界、人间、海中都为他哭泣,这全都是因无知鼓励杀生的报应啊!”
    这个故事不禁令人深深的感叹!
    三个无知的小孩,为了偿还“事前鼓励射鸟,事后又欢呼鼓掌”的共业,虽然经过了无穷远的时间,但在因缘巧妙的驱使下,彼此虽然各在天界、人间和海中转换了不同的身份,但却以父子的“结合”关系,同声一哭,来了结那份终究无可逃避的共业。
    只是,当时同为别人欢呼,可曾想到以后将为别人同声哭泣?这个鼓励杀生的欢呼,是何等的无知,又是何等的沉重与讽刺啊!




    二、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萍水相逢,我们很难去解释在人生中人的遇合现象,为何我们总会去遇见某些人,而不会去遇见某些人,我们只能以“缘份”,而不是以“或然率”来作合理的解释 !
    而“缘份”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就是“业力”,因为在无数的过去生中,我们和很多的人,有过某种的“对待关系”,而这些“对待关系”,不论是建设性的或非建设性的,都形成了彼此间的某种“业力”。
    我们可能因为过去生中的彼此关怀、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良善的业力因缘,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而形成不良的业力因缘!
    当彼此的业力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 中再次相遇,而不管再遇时的角色是否改变或互换,不变的是,和彼此间业力有关的种类和属性,情感的,就以情感解决,物质或生命的,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
    因此,以业力的观点来看,能身为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亲戚、朋友,都是在往世生中,彼此间已种下了非常大的业力因缘,因此今生才能再次相遇,而且有了密切的关系存在。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今世的相遇,可以说是在偿还或延续彼此的恩情或仇恨,从另一 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是让彼此继续学习,以纠正以前彼此所未曾处理好的关系和问题!

TOP

续 2






         三、奇异的亲缘


            当然,会构成亲情关系的,都是在前世或长久以来,即有了不同的牵缠纠葛关系,有的是因为彼此的“关怀、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有的是因为彼此的“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而形成,在这些不同的“对待关系”中,有的重大,有的轻淡,有的明显,有的隐约,而这些不同的业力因缘,都将其因不同的形式和 性质,而决定以后相遇的关系。
    以研究“轮回”案例而声名卓著的史蒂文生博士(Ian Stevenson),在他的研究中,就曾举出几个因奇特的因缘,而结成亲缘关系的个案。
    在黎巴嫩,有个记得前世的小男孩,说他的前世是村庄上已过世的一个男子,这男子生前,曾为了灌溉水权的问题,和他现时的母亲强烈争执过,彼此都互相指控对方盗qu自己的灌溉水,而奇特的是,当这小男孩几乎才学会说话时,就开始指控他的母亲盗qu“他”的灌溉水,他的母亲除了惊异外,当然也很“熟练”地予以反驳,直到多年后,这小男孩的“积怨”才慢慢的减退,旁观者都认为,这小男孩的案例,蕴含了对“他”和他母亲两者的某种“审判”意味!
    在缅甸,有个妇人欲搭长途火车到某地去,想不到在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人们赶紧将她送往邻近的小镇就医,不幸的,这妇人在送抵医院后不久就病逝了。
    后来不久,在小镇地方有个小男孩出生了,当他学会说话后不久,就不时的提及这妇人的生平和死亡的情形,后来经过调查,原来他的母亲,当时曾和许多好奇的人,一起去探视那个不幸死在异乡的妇人,并曾经协助这妇人的埋葬事宜,过了不久,她就怀孕生下这小男孩。
    显然的,我们并不知道更前世的因缘,但如果这个前世的案例真实,这个小男孩和他母亲间,可预期的,将会是一种和谐与感恩的关系。
    在土耳其,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
    有一个叫“尤索夫”的小男孩,出生在一个叫“欧达巴西”的村子里,这小男孩声称记 得他的前世,他说他前世住在“欧达巴西”南方数十公里远的一个村子,有一天,他到北 方某地去,不幸的,在“欧达巴西”北方十公里的一个村子被谋杀。
    当史蒂文生博士去调查这个转世案例时,他觉得奇怪的是,一般转世的案例,都跟“地缘” 有关,也就是,“尤索夫”为什么是在“欧达巴西”出生,而不是在当时前世的居住地,或是在谋杀的发生地,或是其他的任何地方呢?
    后来,当他仔细研究那桩谋杀案的相关背景资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那男子被杀害时,谋杀者曾将他的头割下来,而当谋杀案发生时,正好是处于土耳其一段特殊的无法律状态时期,因此当谋杀案所在地的村民,发现了被分割的头和尸体时,认为对村子是一项累赘和负担,因此将头和尸体,偷偷的移往南方的一个村子,并将之弃置在那里。
    想不到,被弃置尸首的南方村民,也抱着同样怕麻烦的心态,因此他们也偷偷地将尸首移往更南方的村子,就这样,尸首一路被往南弃置,最后,终于被弃置在“欧达巴西”,当时,被地方上一个村民看到了,他不禁悲叹其他村子村民的自私无情,因此,除了将尸首复原外,并且极为慎重妥善地予以安葬,过了不久,这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太太就怀孕生下了“尤索夫”。
    对照某些人的自私无情,更显露这个村民的高贵善良,这对父子,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极其温馨和谐的父子关系!


        
    四、不知道的事,要负责吗?
             有的人说:“如果真有前世,但那毕竟已是‘过去’的事了,为什么现在的我,必须为过去所不知道的事负责呢?”
    这种人的意思认为,“现在”是现在的,“过去”是过去,既然过去已过去,且现在“不知道”过去所做的事,那么无法也不必去为过去所做的事“负责”!
    但“现在”和“过去”真可以这样截然的划分吗?我们可以因为“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而不必“负责”吗?
    因为“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不知道”,并非表示可以不必“负责”!
    虽然“我”的本质是无常性的,想从“我”中,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而不可得,但年轻的“我”,也是由童年的“我”递变而来,老年的“我”,也是由年轻的“我”递变而来,因此,虽然没有永恒不变的“我”存在,但我却是由一系列“变化的我”所构成,因此,“我”就可以说是由一连串“生命的因果序列”所组成!
    就像“那先”比丘在回答“米兰陀王”时所说的:
   “陛下,那个娇弱啼哭的婴儿是‘我’,而现在长成的也是‘我’啊!虽然形貌不同,但却是同一系列的连续!”
    “能不能进一步的解释!”米兰陀王说。
    “陛下,这就好比有人点灯,照耀通宵,请问陛下,那初夜的火焰与中夜的火焰是同一个吗?”尊者说。
    米兰陀王回答说:“当然不是,尊者。”
    尊者继续问:“那么,中夜的火焰与后夜的火焰是同一个吗?” “当然不是,尊者。”米兰陀王很快的回答着。
    尊者进一步的问说:“请问陛下,那么,是否初夜是一灯,中夜是一灯,而后夜又是另一灯呢?”
    米兰陀王回答说:“当然是同一盏灯,尊者,只不过是和第一次所点的火有关联而已!”
    尊者说:“陛下,一系列生命的存在,一个接一个,与灯焰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一个原素灭了,另一个便接着生起,相续不断,中间没有丝毫的间断,因此,今天的您,与当初那娇弱啼哭的婴儿,既非同一人,也非另一人!”
    尊者又说:“又好比牛奶,新鲜的牛奶放久了,会变成酸酪,酸酪会变成乳酪,乳酪会变成清酪,陛下,如果有人说酸酪、乳酪、清酪与鲜奶没有关系,这样的说法,对吗?”
   “当然不对!尊者,它们都是与鲜奶有关联,所以才会出现的。”米兰陀王肯定的说。
    尊者应许的说道:“是的,就是这样,陛下,一系列生命的存在,一个接一个,相续不断,中间没有丝毫的间断,今天的您,与当初的您,既非同一人,也非另一人!”
    同理,“前世”的我和“今生”的我,虽然在外貌形体上有所不同,但今生的“我”,是由前世的“我”变化而来的,所以说,前世的“我”和今生的“我”,“既非同一,亦不相异”,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相续,就像初夜、中夜、后夜的火焰,或是鲜奶、酸酪,乳酪的关系一样!
    因此,虽然现在的“我”,不是前世的“我”,但现在的“我”却是由前世的“我”递变而来,都是属于同一个生命的“连续序列”!
    由以上的陈述知道,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没有任何关联吗?或是我们可以因为“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而不必“负责”吗?
    从生命的“连续”观点来看,对于过去所做的事知道要负责,不知道更要负责!
    一个人,不只要为“现在”所做的业负责,要为“过去”曾做的业负责,更要为“将来”要做的业负责,这就是对自己直下承担、能够承担的“大负责”!
    至于那些自私、敷衍、推卸责任、遇事逃避的人,不只无法减松现时业力的捆绑,恐怕业力将更如影随形的加剧。
    因为,他逃避得了别人,却无法逃避得了他“自己”!




                                   第四章  清净身业


    一、慎勿杀戮
            宋朝的黄山谷,曾作了一首“戒杀诗”,诗曰: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如何?
    这首诗,以简短的字句,如当头棒喝般的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事实和观念,那就是:所有的动物,不管体型大小,尽管在外型上和人类有着不同的形体外貌,尽管无法如人类般能自由的表达它们的思想,但它们都和人类一样,有着最根本本质上的相同,那种相同的本质,不管我们以“佛性”或什么样的名词来称呼它,在任何动物身上,和在人类身上,是绝对相等和平等的!
    但可悲的是,人们不只无法实证,甚且也无法“理解”或相信这种本质,当然,也就无法去理解或相信,所有动物身上也有这种相同的本质!
    于是,人们以自己口腹之欲的“快乐”,建筑在动物哀嚎啼叫的“痛苦”之上,甚且有某某外道,竟然奉某某之名的宣告,除了人,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统统“赐”给信徒当“食物”,正统宗教的“博爱”,尚且狭隘、弱肉强食如此,更遑论一般无宗教信仰者的“博爱”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人们因目光短浅、有限的“同理心”所显露的矛盾与讽刺的行为:人们可以怀抱宝贝似的爱犬大啃牛排,而丝毫不曾察觉牛只被宰杀的嘶叫与泣血!
    人们可以为宠物的丧命而饮泣终日,却听不到身上高贵皮草里所隐藏的血腥与残酷!
    这一切,都因欠缺真正的“博爱”,所以人们只狭隘的选择自己所能爱的,这一切,也都因欠缺真正的“同理心”,所以人们只能体会自己的痛苦,而不能体会动物也有痛苦,也会痛苦!
    而能真正体会动物痛苦的,除了那些具有真正博爱胸怀和有着高度同理心的人们外,就是那些曾经刻骨铭心,轮回为动物,且记得“前世”的人们!


       (一)两个人猪轮回的故事
         煮云法师就曾讲过一个关于人猪轮回,令人闻之耸然的故事。
    他说在很久以前,他曾参加过一次法会,席间恰巧与一位董姓的太太同桌,闲谈中得知,董姓夫妇虽然因公务应酬繁忙,但自早年起即茹素,因此他好奇的问起缘由,董太太说,那是因为她舅舅的缘故,她舅舅说他能记起多世前的事,并说他是猪来投胎的,而且还当了不只一世的猪,并且向她描述猪被宰杀的痛苦。
    他说,当猪被杀死后,痛苦并不就此结束,仍然对肉体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当猪在市场被买回去后,凡是把猪肉剁得愈碎或煮的时间愈长,猪就愈痛苦,尤其是将猪肉做成火腿,须用盐浸入皮肉内,还需经过日晒风吹等过程,其间所受的痛苦,实非常人所能了解,更甚的是,此种痛苦必须等到人们完全把火腿吃完才结束,也就是说,一只猪的痛苦并不在死后就结束,必须等到人们把所有的猪肉吃完了才结束!
    他说他不知做了几世猪了,数都数不清,每当想到曾为猪的痛苦,仍不免胆战心惊,他说本来阎罗王还要判他这一世再做猪,他听了吓得赶快拔腿就跑,但判官很快的就抓起一把猪毛往他背后丢来,所以他今世背部仍有一撮猪毛,说完,并脱下衣服,以显示他所言确实不虚。
    董太太说,自从听闻舅舅的故事后,两夫妇从此即断除一切肉食。
    也有一位署名“既明”的作者,曾在《中国佛教》月刊,讲述一个他亲见其人的故事。
    他说,在一九三七年,当他旅居四川西昌的光福寺时,有一天清晨下山,欲入城办事,山下有一湖,要入城须先乘船渡湖,当时同船者十余人,其中有三、四个牧童,年约十一、二岁,他发现当中有一牧童,总把手插入腰中,以衣服覆盖,好像怕人看见,开始时他并未特别予以注意,然而不久后,另一个顽皮的牧童突然将那牧童的手拉出,结果牧童的那只手,竟然是一只带毛的猪蹄,当时同船看到的人,咸感震惊。
    此时,旁边一个同船的当地老者向他解释说,这个牧童能记起前三世之事,据牧童说,他前三世都转生为猪,当被杀死后,挂在街头出售时,每割一刀,都感觉痛彻肺腑,直到完全出售后,魂识才能脱离再度转生,他记得前两世都是如此。
    但在前世,当被宰杀后,摆在市街贩售时,过了很久仍未能卖完,当最后仅剩一蹄时,他感觉痛苦得实在无法再忍受了,因此猛然用力一挣扎,这时魂识突然脱离猪蹄而投胎,虽然幸得人身,但因剩一蹄的“业债”未还清,所以累及今生,犹留一蹄以示人。
    这两个人猪轮回的故事,令人闻之惊骇,多么可怕啊!

        
       
    (二)杀戮的报复

        愿云禅师曾写了一首诗,诗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此诗将杀戮的怨恨和战争的源起,做了一简明有力的因果阐述。
    因为所谓世间的至重者,不过“生命”而已,所以,世间最残酷者,就是“杀戮”,凡是“生命”者,皆贪生怕死,无分人与畜,如生命受威协,皆惊恐万状,胆破魂飞,亟欲维系己身的存在,如果生命受戕害了,那一股遭杀戮的“怨恨之气”,必然极为强烈,时时无不寻思机会以为报复,而灵性愈高愈不甘者,其报复常常也就愈为明显强烈了。
    清朝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
    临清地方,有一个以杀生为业的人,有一天,到某处买了一条牛,准备牵回去宰杀,这只牛颇有灵性,知道买它的人是个屠夫,因此任凭这个人拉着牛绳,鞭打着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气用尽了,才让这人强拖着离去。
    后来经过一家钱庄门口时,这只牛突然两脚向着钱庄门口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一直流泪 ,钱庄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这人询问,这人告诉他,此牛是以八千钱要买 回去宰杀的,钱庄老板向这人表示,希望能以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这个人因此起了瞋恨心,瞋恨这只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就是钱庄老板加了许多价钱仍不答应,并且恨恨的说:
   “这只牛太可恶了!必定要杀了它我才甘心,你就是出一万贯的钱,我也不卖!”
    这只牛听了,就自动的爬了起来,跟随着这人离去,等一到家,这人就立刻把牛杀了,并把牛肉烹煮在一个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等睡到五更时,这人起床去察看牛肉烹煮的情形,过了很久,还没回来,其妻怪其久不回,因此前往察看,竟然发现,其夫已自己跌入锅中,从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
    这个故事不禁令人深深的感叹,这只牛自知将死而求赎,在求赎不成后,又像个烈士般,不为难任何人,不和仇敌妥协的,从容愤恨的走上它的终途!
    而这个屠夫,不以牛的怕死而可怜它,反而以牛的害怕而愤怒怪罪,其残暴与人性的堕落,由此可见一斑,两相对照,牛的灵性与强烈的怨气,屠夫的不仁与残暴,那么,这样不 合常理的死法,说是“报应”的快速,恐怕也是理所当然了!

TOP

续 3







          (三)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也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宁的地方,有一个叫贺永兴的人,因为邻家的牛践踏了他田里的作物,因此就愤恨的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后来,贺永兴生了三个儿子,巧合的都是哑巴。
    有人可能会认为,贺永兴“把牛的舌头勒断”和他“生了三个哑巴儿子”之间,可能只是一种极偶然的巧合。
    但如果以“因果”的层面来看,毋宁可以说,这是一种极快速的现世报,我们可以想像,贺永兴只因为牛犯其禾稼,就勃然大怒的将牛的舌头勒断的血淋淋场面,也因此可以想 见其人平时性格之残暴,而如此残暴之人,又做了如此小题大作的残暴行为,实在有违上天好生之德,因此本来已薄的福份,自然更形削减,因而有此报应!
    至于为何不报在贺永兴身上,而报在他“无辜”的儿子身上的问题,实牵涉到极复杂的“共业”和因缘时机的因素,一方面,我们可以说,父子本是一家人,都在“共业”的范围内,虽然报在儿子身上,但实也累了父亲,一方面,也可说,由于贺永兴残忍的行为,因而触发或加速了已经时机成熟的果报,因为他的三个喑痖的儿子,想必在某个前世,也必定造了足以让他们导致喑痖的恶业!
    所以,可以如此说,如果有人犯了如同贺永兴所为的同样恶行,也不见得会在今世有相同的业报,毕竟,因果业报极其复杂,千差万别,可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贺永兴和其儿子所受的“报应”,只是属于在他们共业范围内,于今世成熟的一个“特例”,而不是一种“普例”,但由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因果报应,和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涵了!


      
          (四)广化法师的故事
        就像前面所述及的,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无分灵性 高低,最珍视的就是生命,所以对生命的残害,常会令被害者生起极强烈的怨气和报复之心 ,而当所造的杀戮愈多,不仅愈损及今世的福份,来世也将遭受愈严重的报应。
    如果能够及时幡然悔悟,往往可以“后报现受”或“重报轻受”了!
    有一个“广化法师”,就曾经现身说法,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说,在他十八岁那年,为了抗日救国,毅然投笔从戎,自此历经了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他说,在当时,他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吃肉,尤其最喜欢吃鸡鸭,每餐都吃,怎么吃也吃不厌,也不知一年里到底吃了多少鸡鸭。
    有一年,他随部队驻扎在浙江某地,初到之时,村庄附近各地,都可看到鸡鸭成群,他 每天都叫人去买鸡鸭杀来吃,多则三五只,少则一两只,等三个月驻扎下来,村庄周围五里 路以内的鸡鸭全给吃光了,有一天他又叫人去买鸡鸭,人家回答他说,没得买了,这五里之内的鸡鸭全给吃光了,他不信,于是自己带了一个勤务兵,在驻地周围四五里路间,打了个转,果然真的找不到一只鸡鸭!
    到那时,他才了解自己所造杀业之严重,于是后来信佛吃素一心忏悔,希望藉此可以弥补前愆,后来退伍后,乃决意出家,据他说,或许当初的一念之善,将他今生所造的严重杀业,重报轻受了。
    他说,在一九七四年,那时他在南投某地闭关拜净土忏,有一天,当他拜忏时,感觉身体突然轻了起来,向着四方前行,走不到几步,听到身后有很多鸡鸭的叫声,回头看去,只见成千上万的鸡鸭追随在他身后,沿着它们的行列往后望,行列竟然迤逦两里多路长,才看到它们的集合场,那里还有牛狗猪等一大群,在排队等着上路呢!
    广化法师看到此种情形,知道它们终于来找他算帐了,不禁大吃一惊,如梦初醒,谁知道,就在当晚于禅房里,在平坦的地上,莫名其妙的突然跌了一跤,摔断了左腿,虽延请名医治疗,终归无效。
    广化法师因此透露他的亲身经历,希望大家以他为借镜,早自警惕,戒杀茹素,免得重蹈他的覆辙,广化法师的一片苦心,实在值得敬佩!


        
    (五)幸运的折磨

         曾经在一份刊物上,看到一篇由署名“刘中平”其人所写的亲身经历,因极具启示性,特摘录于后。
    据这位刘先生说,在他十八岁左右时,由于感觉生活乏味,为了寻找刺激,于是用数年的积蓄买了一枝猎枪,以射杀鸟类为娱乐。
    在两三年间,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经常在田野间、树丛边,或到山里去伏击鸟雀,往往一枪射去,在枝头欢唱的小鸟,即应声倒挂在枝头上,鲜血往下一滴滴的染红了枝叶,有时被射中的小鸟,掉在地上扑翅挣扎,羽毛四散,血流满地,有时小鸟被射伤,扑翅窜逃,他就穷追不舍,追到了再补杀一枪,直弄到小鸟血羽模糊或奄奄一息的倒在血泊中抽搐着死去为止。
    当时无知的他,一点也不觉得残忍,而小鸟杀多了,不论他去哪里,不论手中有没有拿着枪,小鸟一见到他就老远飞逃,当时他还以自己身上带有一股杀气而沾沾自喜着。
    在那几年中,只为了玩乐,不知杀了多少小鸟,后来杀多了,渐渐的感到良心不安,也听到一些“因果”之类的故事,虽然不很相信,但心灵上毕竟有阴影存在,因此才开始停止杀戮鸟类的残忍行为,虽然如此,但他说,从此却开始了为期长达十八年的“血债血还”!
    因为在两年后,他突然发觉长了五六个痔疮,时常作痛,长痔疮本是很平常的事,因此他就延请了一位高明的痔科医生做治疗,当时这位医生的治疗方法,是用一种腐蚀性很强的药水,注射到痔核里去,将痔核一个个蚀掉,药水里面含有份量很重的砒霜。
    那知当医生一针注射下去,不到五秒钟,他就感觉心跳急促,呼吸困难,眼前发黑,原来医生不慎将含砒霜的药水,注射进痔内的静脉血管了,后来经过急救,总算才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虽然命捡回来了,但后遗症却产生了,苦难的日子从此开始!
    因为腐蚀剂的作用,注射的针孔从此很难愈合,每当入厕时,痔疮的血,就像小血柱般的喷射而出,每当上完一次厕所,总是血流了一大滩,长期下来,失血过多,弄得而色惨白,四肢无力。
    后来他又到某大医院,找了一位极高明的痔科专家,这位医生用的是结扎法,用药制的细绳,将每个痔核的根部扎紧,让痔核自己枯死脱落,果然,在一星期后,他所有的痔核一个个枯死脱落,也不再流血了,他非常的高兴,以为总算可以从此脱离大量失血的恶梦,但谁知好景不常,半年后,痔疮一个个又长了出来,而且血流如常。
    由于天天流血,他的身体迅速衰弱削瘦,虽然找医生打止血针,但仍无效,仍是每天流一大滩的鲜血,虽然失血如此严重,但因为前两次治疗失败的经验,使他对自己的痔疾抱着消极的态度,不愿再求医治疗。
    就在那时,村中来了一位外乡的郎中,据说用祖传的秘方,专医奇难痔病,家人朋友都 劝他去试试,但他都坚持不肯,后来村中有人患痔疾十多年,却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被这位外乡郎中给治好了,接着村中连续又有几位痔病患者也都给治好了,因此,这位外乡郎中的盛名,更是不胫而走,村民奉他就好像活神仙一样,到处被奉为上宾。
    到这时,他终于经不起家人的请求和村人的说服,只得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请这位外乡郎中到家里治疗,这位郎中的治疗方法很简单,不注射、不结扎,只在痔核轻敷上祖传的药油,据说只要七天即可无痛痊愈。
    出乎意料的是,等这位郎中将药油一敷上去,血就马上流了出来,而且越流越多,将药油都冲洗掉了,即使用了不少的止血药,也一概无效,更出乎意料的,这无关痛痒的治疗,却造成更严重的折磨与痛苦的开始。
    因为痔核开始作痛,而且到了晚上也开始靡烂,因此痛得更厉害,他由忍耐到呻吟,而肛门的痔痛,就好像火烧刀割般的难受,因此他忍不住的就嚎叫起来,痛得直冒冷汗,手脚到处乱抓乱舞的在床上翻滚,鲜血染满了床褥和衣服,在场的外乡郎中和亲朋好友,都看得目瞪口呆,束手无策。
    经过了一整天,他的痛苦仍丝毫没有减轻,痔部且继续靡烂,鲜血不断的流,他脸上流着泪和汗,头发蓬乱,嘶吼哀哭着,两手撕破了衣服,两脚乱踢的蹬烂了被子,整个人像疯子一样,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得上忙,看到的人,都低下头,摇头叹气,有的甚至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后来,在不间断的忍痛翻滚中,他意外发现,只要稍微提高臀部,将头俯卧成“倒吊”姿势,就可以减轻一些痛苦,于是,他要家人把三张厚棉被叠起,他爬到上面采取俯卧,将头倒吊下来的姿势,甚至吃饭睡觉也是采取这种姿势进行,就这样,倒吊着不知过了多少日夜。
    有一天,在“倒吊”的姿势中,他偶然看到流出来的鲜血染成一片,一滴滴的在被子上凝固成一条条的血流,这幅情景深深的触动着他,他突然醒悟到,原来自己“倒吊”的姿势,不就正像小鸟被射杀后,倒挂在树枝上的模样吗?而被子上血流斑斑滴滴,不就像小鸟的鲜血,在树枝叶子上染红一片的情景吗?
    他回想起以前射杀小鸟时的种种残忍情形,再对照这半年来所受的种种痛苦,发觉自己的遭遇,不就正是一幕幕活生生的“因果报应”和“血债血还”的现世报吗?
    从此后,他深深觉悟了,不再怨叹自己所遭受的,也不再怨恨那几个将他“医坏”的医生,还非常感激他们,使他有将“血债”早日还清的机会,在人生观彻底改变后,他常常忏悔到流泪痛哭,并下决心要用余生广做善事,来弥补前愆,将功赎罪。
    说也奇怪,自从他忏悔发心后,原来严重的痔疾痛苦,就渐渐减轻了,流血也渐渐的减少,次数逐渐减为两三天一次,以至一星期一次,约半年后,身体复原到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他因此更把握每一个可以积德行善的机会,后来痔血终于渐渐减至一两个月一次,以至完全停止。
    说来,这个人也算是幸运和有善根的了,因为他发病得早,使他“幸运”的能以年轻的体力来承受,也因为他的“善根”,使他得以提早觉悟,能够以平静、甘愿、宽容的心情,来看待自己所承受和将要承受的痛苦,更难得的是,他以深切忏悔的眼泪,和把握每一个可以行善、放生、护生的机会,来洗刷自己曾造下的“血债”。
    不然,到老年或来世时,这笔血债,不知将要如何还起呢!


        
    (六)笔者亲见

    在笔者家乡,有一个人生了个儿子,出生时就先天无脚,其人曾在年轻时曾把一只猫砍去四个爪子,因此获得此报。
    在山东阳谷笔者曾见到一位居士,因在年轻时打死过一条蛇,被这条蛇的冤魂缠上,全家不安,后在寺院作了一次超度,方才恢复平静,自此发心吃素,虔诚学佛。
        在山东冠县,一位曾经开饭店专杀鱼的女居士两条小腿全部长了鱼鳞;在阳谷,一个专门宰杀鸡的则每天天色一晚便站立不住,只能在原地团团打转,与鸡被杀时的情景极为相似。
    在笔者记忆中,凡是所认识的从事杀业和参与杀业的人,在老年全部是死于非命。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回忆一下,在自己认识的人中,从事宰杀、捕猎、垂钓、阉骟、斗鸡、斗蟋蟀等残忍行业的人,到老年时其本人和家人的种种相状,就能总结出杀业的可怕。


    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果的严峻与不爽,真真令人畏惧与警惕。理所当然,世间所有的苦难困厄,都是值得我们予以深切怜悯的,但每一件苦难困厄背后的业力因缘,更值得用来让我们警惕和启示!

    虽然,我们曾经因为“无知”,而造下让其他生灵痛苦,也让我们日后痛苦的行为,但当从别人的痛苦或自己的痛苦中,得到某种的启示与觉悟后,我们就从痛苦中超越了,因为我们学到什么是“同情心”:我会痛苦,所有生灵也会痛苦,因而不再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所有生灵的痛苦之上。
    也更因而让我们从痛苦中觉悟了:我们加诸在所有生灵身上的痛苦,也就是加诸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痛苦,因为所有的生灵都是法性一体的,而所有的因果报应,都是不爽的!

TOP

续 4

二、戒弃偷盗




第 二种身恶业是“偷盗”。若不戒弃偷盗的恶业,它将成为对自己及他人伤害很大的恶业。不论是富有或贫穷的人,都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相当执着、爱恋。一位富有 的人喜爱他的财富;一位贫穷的人也喜爱他所拥有的平凡物品,因为他可能花了很大的精力才得到这些东西。无论如何,当他们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都非 常珍视它,假如有人将它偷走或抢走,他们将感到极大的痛苦。所以,偷盗会制造许多心理上的痛苦,也可能带给受害者实质的匮乏之苦。
  偷 盗带给他人许多的不快乐,也会带给造作者困扰。偷盗,必须耗费一番功夫才能取得某样东西,这个过程可能包括身及意方面的困难。最后,当他终于取得它之后, 将会担心揭发并受到惩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为贪求的心会愈来愈强,一旦偷盗过之后,再度偷盗的冲动又会生起;但这也无法带来完全的满足,于是又有 另一次的偷盗,并如此一直继续下去,直至走上不归路。
    然而他不知道,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应该得到的福报,如果采用正当行为也同样会获得,甚至更轻松。如果命中没有,偷也偷不来,偷来了命中该有的东西,却还要背上恶果,偷盗行为真是天下最吃亏的一桩事。



  故 事一:宋代河南开封薛宏仁,为人贪心而阴险;他的邻居家中有一件珍珠衫价值连城,许多人想尽了办法,想要把这件珍珠衫弄到手,结果都失败了。薛宏仁就设计 诬告邻居,破坏他的家,结果珍珠衫就落到了薛宏仁的手中。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消息被强盗知道了,于是强盗就聚众到他家强劫;薛宏仁在仓惶之中穿著珍珠 衫,爬到楼上躲藏,并且还把楼梯抽掉;强盗看了这个情形,非常的生气,于是就放火烧房子,结果薛宏仁就这样活活的被烧死。


  故 事二:元朝浙江西部地区,有一个大富人家,兄弟两人因为父亲过世而闹意见;米信夫就乘机教唆他们兄弟两人,打官司互告;结果破坏了他们的家,而且把他们的 家产据为己有;兄弟两人这时候才感到非常的后悔,因此抑郁忧伤而死,于是米信夫就富有了廿年。到了至元年间,米信夫因为牵连叛变,而被押到县衙审问;见到 了县官,很像是当初的那位弟弟,心里感到非常的惊恐害怕;县官就迫使他招供,承认自己的罪行,逼他把家产卖尽了,才得以免于受刑。米信夫气不过,就到知府 大人那里控告县官;等他见到了知府大人,才知道知府大人就是县官的哥哥;于是又被酷刑拷打,逼他承认罪行;因此米家全家八口人,都死在监狱里。
    唉!教唆的机诈诡谲,最是隐密微细而不为人知,为何它的果报是如此的惨烈啊!在别人兄弟之间,挑拨教唆分化,就算只造了五分隐巧的罪恶,便足够相当于十分显直的罪恶啊!
  把 人杀死以夺取死者的钱财,这种的恶行,不一定全都是强盗才会做的;例如贪官污吏,为了贪取非分之财,就用刑罚的手段,将嫌犯杀死在监狱中;豪门巨富贪财无 厌,欠他们钱的人,纵然是到了颠沛流离的困境,这些豪门巨富,仍然是昧著良心,逼迫他们限期还钱,而且还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贪取钱财,竟然乘人 之危夺取钱财,根本就不理会别人的死活;庸医为了贪财,枉顾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时候,榨取病患的医疗费用;这些人都是因为贪财而起了杀人的动机, 做出了杀人的行为啊!然而这些杀人取财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厉鬼索命而死的;而他们所夺取来的钱财,到最后也都化为乌有了啊!


  故 事三:从前有一位在衙门当差的衙役,有一天清晨,他很早就出了门;当他走过荒郊野外的时候,被一位身上带著财物的出外人看见了;这位出外人看到衙役带著兵 器走过来,怕他会对自己心怀不轨,就立刻藏身在草丛里面;这时候衙役也搞不清楚,只听到草丛里面有稀稀疏疏的声音,又没看见附近有人,恐怕是老虎和豹藏在 草丛里面;因此就用长枪向草丛里面乱刺,结果刺中了这位出外人,拖出草丛一看,人已经死了,衙役这时才知道自己误杀了人;在无可奈何之下,就取下了出外人 身上所带的财物;并且把尸体丢弃在草丛里面,这件事没有被人发现;衙役因此而变得富有,妻子也生下了一个女儿。有一天,衙役在门口,忽然看见被他误刺而死 的出外人,他立即把门关起来,躲在门后偷看,出外人竟然走进了对门邻居皮匠的家中;不久之后,皮匠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衙役知道其中的因缘,就对皮匠非常 好,并且很照顾疼爱皮匠的儿子;自己的女儿长大之后,就准备把女儿嫁给皮匠的儿子;皮匠非常的欢喜,就要求儿子要好好的孝顺衙役,就如同孝顺自己的父亲一 样。有一次正逢到夏天,天气很热,衙役喝醉了酒,就睡在床上;身上的汗不断的冒出来,皮匠的儿子在旁边侍候,就用刀轻轻的把衙役身上的汗刮掉;衙役因为喝 醉了,糊里糊涂,感觉有东西在他身上动来动去,就用手去拍打,于是刀一偏,就插入了衙役的肚子里面;这时候衙役还没死,于是便呼唤家人,说出了这件事情的 原委,并且立即把女儿嫁给皮匠的儿子,家产也都还给了皮匠的儿子。


      

          三、断除邪yin



《佛 说四十二章经》说:“爱yun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 患。”而古人自励的箴言中也有一句说道:“求名者,因好seyu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yu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色yu而家弃必荒;为官者,因好 seyu而官业必堕。”


    事一:仗财邪yin 英年早逝
  赵 先生少年时家境贫苦,立志刻苦奋斗。及至青年因经营顺利,屡获厚利,数年之间,竟然成为富商。少年得志,沾沾自喜,完全忘记昔年困苦岁月,饱暖思yin 欲,公司女秘书、文员,必选择年青美貌之大学毕业生,聘以高薪,再以陪伴往外国倾谈生意,或送礼品、宴会等等手法yinyou,甚至暗施mihun药,逐一 jianwu,洁白处女误中奸计,因恐怕丑事外扬,无面目见人;或恐失去高薪之职位,不得已屈于yin威,忍气吞声。赵先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yin 欲,如此不到一年,突然患绝症而暴毙于酒店套房。凡是明了他邪yin之恶行者,均异口同声地说:“作恶多端,必受天诛!”可怜,一位勤奋有为的青年俊杰, 竟然惨死于欲海,令人惋惜。

     

故事二:youpianguafu 横死公路
    黄先生之邻居高先生乃一富商,高先生不幸中年逝世,遗下美貌的妻子李氏和二名幼子。黄先生垂涎李氏的姿色和丰厚家财,欲图其财色兼得,于是藉邻居关心为 名,多番亲近,以花言巧语博取李氏好感,伺机于食物中施下miyao,qiangjian该妇。事后李氏无可奈何,只好委身屈就他。
  黄 先生原本是游手好闲之徒,不务正业,终日吃、喝、嫖、赌,不到三年,就把庞大的家财破尽,而且经常对李氏拳打脚踢,虐待二名幼子,李氏因怨恨难伸,绝望而 自尽,遗下二名幼子,幸赖善心人士收养。至此,黄先生仍毫无悔意,变卖家具,依然日夜醉酒。有一天傍晚,因酒后步上公路,被货车撞倒,从身上辗过,血肉模 糊,死状惨不忍睹,货车不顾而去。由此可知,邪yin因果报应之速是今世现报,警戒世人及时醒悟。

     

故事三:专营seqing影带 报应亲女被jian
    李先生专营seqing录影带的生意,销路极佳,家境因此而富裕起来。时值秋高气爽,夫妻双双往欧洲旅游,享受人生。在学的十四岁女儿独留家中。
  李 先生夫妻游毕欧洲回来,过了二个多月,女儿常常呕吐,初时以为肠胃不适,不以为意,后来日益严重,经医生诊断,发现女儿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夫妻俩犹如晴 天霹雳,惊惶失措,于是逼问女儿说出原委,方才知道,selang乃是李先生至好友人王先生,趁李先生夫妻外游,每天下班后,携糖果探望李先生之女儿,并 且播放seqing录影带给她观赏,继而毫无廉耻地yinyoujianwu她,可怜,天真烂漫的中二学生,竟然惨遭摧残,身心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痛,毁灭了学生黄 金岁月,种下了孽种。
    李先生所经营的seqing影带,是seqing的推销和传播者,为害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引导他们产生邪念,迷乱颠倒,做出无数伤风败俗的丑事,罪恶重于杀人。所以李先生有此速报,让他亲身体会到那些受害青少年父母,绝望痛苦无助的心情。
    上天的当头棒喝,不仅是惩戒李先生,同时警戒世人,切勿作seqing的宣传鼓吹者,其意义深远。


    故事四:英俊才子 fengliu身亡
  汪 先生魁伟英俊,成绩优异,大学毕业之后,任职贸易公司,工作勤奋,谈吐文雅,深受老板器重;为人又热情幽默,甚得女同事欢心。但是,日子一久,汪先生由谦 虚逐渐变得骄傲,自持俊秀,玩世不恭,女朋友不停地转换,多数因轻信汪先生的甜言蜜语,误以为找到好归宿,因此而失去处女身,成为无知的玩物,含羞被 dianwu而不敢张扬。
   汪先生虽为饱学之士,竟然如此无耻xialiu,殊不知乐极生悲,终于染上性病,但是碍于面子,没有求医,私下买些抗生素服用,略为好转后,误以为药到 病除,心中暗自高兴,不但不以此吸收教训,反而胆子更壮,依然不停地滥交。到了第二年春天,旧病复发,昏倒在办公室里,送医院急救,经医生诊断,已经是梅 毒第二期了,各器官和脑神经均受梅毒侵袭,虽极力救治无效,终因并发症脑炎而死亡。
    汪先生早年丧父,母亲以做清洁工谋生,艰辛刻苦供儿子上大学,殊不知“色”字夺去汪先生年青的生命,其母痛不欲生,亲友为其惋惜不巳。
    自古说:“不淫获福,犯淫致祸”。
  美 女当前,妩媚娇艳,姿色迷人,智者视之为祸害而拒之,必致福星照临,上天庇佑,学业、事业皆如意,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愚者视之为莫大艳福而亲之,必致灾 星降临,鬼神共诛,轻者身败名裂,重者不明惨死,祸及儿孙。所以,智与愚之判别,美色乃是最佳的试金石。能否经受得起yinyu的考验,智者因此而进德得 福;愚者之损德招祸立竿见影。读者可以抚心自问是智是愚,自我反省,引以为戒,摆脱色网之困缚,自在幸福地生活。


     

故事五:母溺爱亲儿 九岁车下亡
  王 小兵现年九岁,家住广东英德市。在八岁时就迷上家中的女模特儿luoti挂历,当父母不在家时,他就选一张最富吸引力的luonv画,做些xialiu的 动作,最后竟然要抱着挂历才能睡觉。而男童的母亲却认为孩子年龄尚小,看看这些luozhao并没有什么害处。在母亲的溺爱下,王小兵更加放纵,经常买 luonv广告画,收集杂志报纸上的luozhao,夹在自己的相册里,成为嗜好。
    去年十一月某日下午,王童在一条小巷,抱着一个小女孩强行索吻,小女孩大叫救命,被一名路过的武警将他制止,而且把情况反映给王童母亲,意想不到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指责该武警陷害她的儿子,硬逼着孩子说是武警打了他。
  今 年一月二日晚上七时,王童路过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巷,碰到一名穿短裙的年轻女子,他竟然不顾一切冲过去将她抱住,并且在她下身乱摸。受害人以为有人打劫,吓 得一边狂喊抓小偷,一边拚命挣扎。王小兵当时惊恐万分,怕喊叫声会引来巡逻的警察,于时急忙拔腿就逃,因跑得大急,拐弯时被迎面而来的一辆电单车当场撞 死。王童的母亲闻讯赶到现场,见到儿子死亡的惨状,还没有呼喊一声,即时就疯了。
    从王童的死,发人深省,父母爱儿女,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使儿女的心智能够健康的成长,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充满seqing金钱诱huo的社会,避免走入歧途而堕落。

    故事六:编写seqing书 儿子进监狱
  陈 先生北京人,四十多岁的工程师,亦是一位业余作家。不久前出版商请他写seqing小说,稿酬为一千字一百元。陈先生以不堪入目的yinhui情节,胡编 乱造了十几万字的seqing故事,不到一个月写成。那位出版商看过之后,赞口不绝,称陈不愧为北京的名作家,当即付给他一万多元的稿费。并且鼓励陈先生 可以更大胆地描写,愿意预付稿费。
   陈先生轻而易举地获得丰厚的稿酬,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白天上班,夜间写seqing书。陈先生唯一的儿子十六岁,就读高中一年级,学习成绩 名列前茅,而且酷爱文学,非常崇拜父亲业余写作,并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著名的作家。有一天适逢假期,陈先生夫妻外出探望朋友,钥匙遗留在书桌上,儿子单独 在家,出于好奇,便偷偷打开父亲放稿件的抽屉。当时他看到父亲编写的seqing稿,心跳异常急速,一口气阅完那份尚未写完的手稿后,书中的情节让他情不 自禁地浮想联翩,当天晚上他就失眠了。
   两天后,他藉问功课为由,到同班胡姓女同学的家,将只有十六岁软弱的胡同学qiangjian了。胡同学为保声誉不敢张扬,使他的胆子更大了。接着又垂 涎同班的杜姓女同学,趁父母上班的时候,把她约到自己家中,当他欲对她故技重施时,遭到刚烈的杜同学极力反抗,并且及时报案,将陈先生的儿子绳之于法。而 陈先生也因涉嫌制黄、贩黄而被警方拘捕。
    陈先生为金钱所诱,编写seqing小说,为害社会。但是他万万想不到,第一个受害者竟然是自己品学兼优的儿子,是他自己把儿子送进监狱,亲手毁了自己儿子的青春。可见现世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是即时现报,无须候待下世才报应了。正如上海人的口头语:“现世报”。


     

以 上例举数例,以证明因果不昧的道理。而今社会上,huangse电影、网站、光盘、小说、yin具、春yao、地下茶室、酒家、舞厅、夜总会等seqing场 所比比皆是,其败坏社会善良风气甚剧,如稍一不慎,即易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甚或无法自拔,而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如此不但影响自己,更将祸延子孙。能不 戒哉!
    常犯邪yin者,依佛经记载,得下列苦报:1、常虑被杀,2、夫妇不睦,3、恶增善减,4、妻子孤寡,5、财产日耗,6、恶事被疑,7、亲友诽谤,8、广结怨家,9、死入地狱,10、妻不贞良。
    故古人亦云:“劝君莫借fengliu债,借得快来还得快,你要赖时他不赖。”欲增长福慧,必须先断除邪yin,否则纵有李白之才,石崇之富,如不断除邪yin,势必影响一生的荣枯祸福,结局总是非常凄惨的。

[ 本帖最后由 弥迦使者 于 2009-3-24 12:24 编辑 ]

TOP

续 5






            
                                  第五章  善护口业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口过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这四种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惭愧、忏悔、改过,否则口业不清净,讲出来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或招感口腔恶疾、被人毁谤欺诳等,这些都是口犯四种过失所产生的恶报。所以,种了什么因,将来就感什么果,佛法因果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一、四种口过

              1、两舌:“两舌”即是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如看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就说张三不好;或是见他吵架,甚至于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常拨弄是非者,未来便招感聋哑、眷属乖离等报。
  
    2、恶口:“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

  例如四川有句口头语“格老子”,一般人不先讲出这句话,好像后面的话就讲不出来,虽是口头语,也是属于一种恶口的习惯。有一次,一个北方人到四川去卖东西,与买东西的人发生议价的问题,四川人一开口就先溜出一句话“格老子”,就好像是开场白一样。北方人一听,心想:“你当我的老子,这还得了。”于是上前一个巴掌打过去。这位四川人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便说:“格老子,为什么打人?”对方又是一巴掌打过去,“格老子,为什么又打人?”这就是恶口,无意中说了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修行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要时时刻刻返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位毕陵伽婆蹉尊者,每天都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每次要过恒河时就跟水神讲:“小婢,我要过河了,给我开路!”水神一听马上帮他开路,河里立刻就现出一条路,让尊者通过,到达对岸。因为毕陵伽婆蹉尊者是证到罗汉的圣者,堪受三界众生所尊重,所以水神一听到尊者的话,马上就帮他开路。但是时间久了,水神心中起了烦恼:“奇怪,我帮尊者开路,尊者不但不感激我,还骂我是小婢,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去。”就去找佛陀,对佛说:“世尊!您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尊者经常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我每次都帮他开路,这对我来说也是修福报,但他却骂我是小婢,恳请世尊评评理。”世尊于是对水神说:“我找毕陵伽婆蹉尊者来向你道歉、赔不是。”毕陵伽婆蹉尊者一来,佛即告诉他:“你每次到恒河对岸化缘托钵时,水神都帮你开路,你怎么还骂他是小婢!实在不应该,你应该向水神道歉。”毕陵伽婆蹉尊者心想:“对呀!他帮我开路,我怎么还骂他是小婢,自己实在是不应该。”于是马上向水神道歉:“小婢!我现在向你道歉。”他向水神道歉还是叫他小婢。虽然尊者已证罗汉,粗的根本烦恼已断除,但是细的习气还存在,故仍叫水神小婢,却不自知。
  所以恶口不容易改,自己要多注意,经常检讨反省,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过失,时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此,不断地薰修,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地就能修去恶口的习气。
  
    3、妄言: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闻利养,也会打大妄语。例如自己没有开悟证果,却说自己已开悟证果,乃至说自己是如来转世、迦叶转世,说了这些大妄语,造了恶业,将来恶业果熟,就会堕入地狱,受地狱之苦。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众,千万不可说大妄语。

    然而,有时为了要成就一件善法、功德,讲实话不容易成功,此时即可开个方便,称为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指话讲出之后,对自己没损失,而别人听了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功德,让对方从中得到利益。过去有位老和尚在山上修行,一日打坐时,遇到一位猎人在猎兔子。兔子听闻到枪声就跑,惊慌中,急忙钻到老和尚的衣服里躲起来,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猎人随后追了过来,就问这位老和尚:“我刚才在猎捕兔子,看到兔子好像跑到这边来了,师父!你看到没有?”老和尚讲:“看见了,从我右手边跑到山里面去了。”猎人于是就追了过去。这就是方便妄语,明明知道兔子躲在自己的衣服里,却说跑掉了,对自己没有损失,也保全了兔子一条性命,这就是善意的开方便。所以,修行学佛要知道佛法的精神是活用的,为救护众生,成就善法,不得已时即可用方便妄语;但是若不是为了成就善法功德,则不可说妄语。
  社会上有些从商的居士,想发心受五戒,但又认为做生意当中,极难真正说老实话,认为没办法持守不妄语戒。其实,任何事情都不离因缘果报,想要生意兴隆,便须诚实、信用。过去的百年老店能永续经营,不外乎是本著童叟无欺的理念,只要以真诚不妄之心待人处世,这个事业就是值得人们信任的金招牌,如此何须担心无法成功。
  古人季布“一诺千金”,然而现代道德观念淡薄,却喜欢打妄语到处骗人,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过去古人结绳记事,两人有约,打个结就好了。现在打结行不通了,要写契约;打了契约还不行,还要请律师来作证;请了律师还不算,还要到法院公证;就算是公证了,可能还会耍赖,什么原因?喜欢妄语的关系。世间上的人会打妄语,有些出世修行人为了面子,也容易说些欺骗的话,谋取他人的尊重;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执著一个我相,为名、为利。从社会上去观察,打妄语的人很多,然而一切皆有因果,自己打了妄语欺骗人,现在造恶业,将来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道。
   
    4、绮语:“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讲黄 se笑话、言情小说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二、口业不净,报应不爽

             罗侯罗年幼即出家,担任佛陀侍者时喜欢开人玩笑。有人来拜访佛陀,佛在精舍时他就说佛不在,佛陀不在时他却又说在。一日,佛陀唤罗侯罗用澡盆取水来洗足,洗毕将水倒弃后,佛要他把澡盆覆地,之后又叫他注水,罗侯罗心想:“覆盆怎么装得进水呢?”此时佛陀训斥:“这就像无惭无愧的人,喜欢打妄语,使自性被覆盖,道法不能入心一般。”犯口四过,不但损福缺德,心中亦难与道相应,由此可知口业清净对修行之重要性。


    言语是意念的反射:只要是人,只要是一个有正常说话能力的人,每天都要说出许多的话语,而在这许多说出的话语中,总有一些说出的话语,足以令别人怨恨,而令自己悔恨。
    一个人所说的话,可以说,大多是他内心某种情绪、某种态度或某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反应,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言语”,就是我们内在某种“意念”的“外在化”,外在的言语,就是我们内心某种“意念”的反射。
    如果说,脸相是一个人内心的“镜子”,反映着我们内在的素质,那么,言语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信使”,传达着我们内在的意念!
    而常常有许多人,因内在净化程度的不够,内心总被嫉妒、傲慢、偏见、嗔恨等负面的情绪所充满,因而常常说出一些无建设性的负面言语。
    而在这些负面的言语当中,最常被我们所忽视,但是也最不该被我们所忽视的,就是那些轻视、嘲笑、中伤、挑拨、毁谤的言语。
    这些负面的言语,就像是支双向发射的毒箭,一经说出,一端虽射向别人,但另一端也指向了自己,这些负面的情绪语言,虽然暂时、短暂的畅快了一己狭隘的心灵,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的性灵,和被自己所伤害的无辜可怜的人们。
    而这些“轻视、嘲笑、中伤、挑拨、毁谤”的恶质性言语,其所形成的伤害力,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身上来!


    堕落为猿猴的比丘:曾经,在佛经上有个故事,说在久远以前,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因为曾经恶意的嘲笑另一位年老的比丘,说他跳过小溪的姿势有如猿猴一般,结果,造了如此恶意的口业后,等因缘聚会,在五百世后,这位年轻的比丘终于也堕落为一只猿猴。
    曾经嘲笑别人像只猿猴,想不到自己也成为了被自己所嘲笑的对象,这个故事所显示的,不止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悲哀,深沉的悲哀。
    难怪有句话说得好:“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或一个有智慧的人)因深知因果的可怕和丝毫不爽,所以谨言慎行,战战兢兢,深怕自己堕入因果恶性的泥淖中,而一般众生,因对因果的愚昧无知,不知慎因,等造了恶因,受了恶果,才来反悔莫及!
    大体说来,这个嘲笑别人为猿猴,自己堕落为猿猴的故事,极符合因果律的“公正性”,如是因,如是果,有怎样的因,就会产生怎样的果,甲造的因,由甲自己承受结果,不会落到乙身上,甲乙两人的因果关系,由甲乙两人承受,不会变成甲丙的因果关系。
    因果律是如此地准确而严密,不会有任何的谬误和疏失,也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失去效力,更不会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有所遗漏,就如同一首偈子所说的: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此,虽然在经过了五百世那么长远的时间,但当“因缘会遇时”,看似轻微的嘲笑果报,最终还是报到自己身上来,让自己堕落为猿猴之身。
    这个故事,也极其符合因果律的另一项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因果律的回向性:“你常怎么做,你就会如你所做的那样。”也可以将之延伸为:“你常怎么说,你就会如你所说的那样。”因此,根据这个佛陀所说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你常嘲笑别人成什么,你就会成为你所嘲笑的那样。”
    虽然,因果律,可以几个大原则来解释,但因果现象,毕竟是极其错综复杂,绝对不是可以用单因单果来含摄的。
    因为以这个故事来说,这位年轻的比丘,当然不太可能只因为单纯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堕落为猿猴的报应,因为,由他恶意嘲笑别人的姿势像猿猴这一行为看来,我们可以说,在他的人格特质里,早就存有嘲笑轻视别人的倾向,而他当然的,也习惯性的常常这么做。
    我们甚至可以想像,一个有这种内在倾向或特质的人,当在嘲笑别人时,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别人的行为里,而有一点,不能予以忽视的是,如果他的身分,不是应守清净戒律的比丘,而那个被他恶意嘲笑的对象,也不是一个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话,那么,报应应当不至如此严重。
    从以上的分析知道,这位年轻的比丘,因为平素即有轻视嘲笑别人的习惯,而被他嘲笑的对象竟是个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恶意的,因此,虽然在某个时空场合,不经意的造作了这么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业”,但当“因缘会遇时”,果报成熟了,他的嘲笑,终于“回向”他自己,让他也尝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


    佛陀的业报: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当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为弟子说法开示时,突然从精舍外走进一位怀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着佛陀说道:“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让我怀孕,却恶意的离弃我,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却躲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你说,你将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来,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来,并未真正怀孕,她只是将脸盆绑在肚子上,伪装有孕在身,以此来毁谤佛陀,破坏佛陀的名誉,当然,后来还是被佛陀的弟子发现,揭穿了她的伎俩。诸弟子在疑惶中见此情形,才转疑为安,但仍然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何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仍会遭受此果报?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诸弟子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致使此女来毁谤佛陀?
    佛陀告诉诸弟子说,在非常久远以前,在一个王城中,有一位贤德的妇女,名叫“善幻女”,她对修行者非常的尊敬,时常予以供养,尤其常常供养两位法师,一位叫“无胜”,一位叫“常观”,无胜法师修行非常的精进,德行也很高,因此颇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观法师,虽然是一个修行者,但世俗的习气仍很重。
    虽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养品,来供养两位法师,但在态度上,免不了的仍有一般人的分别心,以致对常观法师的恭敬,就比不上对无胜法师的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别待遇的常观法师,因世俗习气甚重,无法体会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强烈的嫉妒之火不禁油然而生,逢人便到处造谣说,善幻女一定和无胜法师有私通,虽然表面上是同样的供养品,但暗地里一定有分别,虽经劝说,但仍然不停止地恶意毁谤造谣。
    佛陀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向诸弟子说道:
   “你们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曾经恶意毁谤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堕落地狱无数千年,受猛火烧身之苦,我现在虽然已经成就解脱,但余殃未尽,所以仍然得受同样恶意的毁谤!”
    即使是一个解脱的圣者,但因往昔曾经恶意毁谤别人的业力,在经过了极其长远的时间后,终究还是回到自己的身上来,“毁谤者,人恒毁谤之。”因果的纤细与不爽,能不令我们警惕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