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幸福人生宝典>节录》连载中

续 84

请吃一碗面



  那天,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可是,走了一段路,佳芬发现,她身上竟然一毛钱都没带!她走着走着肚子饿了,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的,好想吃!可是,她没钱。过一会儿,面摊老板看到佳芬还站在那边,久久没离去,就问:「小姐,请问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佳芬不好意思地回答。


  面摊老板热心地说:「没关系,我可以请你吃呀!来,我下碗馄饨面给你吃!」


  不久,老板端来面和一些小菜。佳芬吃了几口,竟然掉下眼泪来。


  「小姐,你怎么了?」老板问。


  「没有啊,我只是很感激!」佳芬擦着泪水,对老板说道:「我们又不认识,只不过在路上看到我,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面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你是陌生人都能对我这么好,而我自己的妈妈,竟然对我这么绝情!……」


  老板听了,委婉地说道:「小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不过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10多年的面和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可以跟她吵架?」


  佳芬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陌生人请吃一碗面,我都那么感激,而我妈一个人辛苦地养育我,也煮了10多年的面和饭给我吃,我怎么没有感激她呢?而且,只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妈妈大吵一架。匆匆吃完面后,佳芬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她好想真心地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当佳芬走到家巷口时,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看到佳芬时,妈妈就先开口说:「阿芬呀,赶快回家吧!我饭都已经煮好,你再不赶快回去吃,菜都凉了!」


  此时,佳芬的眼泪夺眶而出……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父母、亲人,一辈子的似海恩情孰视无睹,未曾感念过!


(选自台湾《家庭在线网》)


上行下效的家教



  我向大家漫谈孝道感悟后,黄老师让我把这些孝行的故事写出来。只要对大家有帮助,我愿意尽力。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由于事例太多,我简直无从下笔。举几个小例子吧!

  记得八十年代,我刚刚分上两室一厅的住房,高兴的不知道怎样布置才好。当时慈母已患老年痴呆症初期,在选择客厅挂钟的位置时,母亲选择了一个既不在墙面的中间、又不在边上的位置,非常不协调。我二话没说,毫不犹豫的马上钉上钉子把钟挂上。结果母亲又说歪了。我又重新拿掉,并让母亲用她的拐棍给我指着,又重新钉了一个钉子再次挂上。当母亲说:“好,可以了。”我才从凳子上下来,站在远处看了看位置十分奇怪的挂钟,然后面带灿烂的笑容说:“妈妈,您选择的位置真好,正合适。”慈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高兴极了。因为慈母脸上的笑容,就是绽放在我心中的幸福之花。

  后来,几乎第一次到我们新家来访的亲朋好友,一进门无不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把钟表挂在这里?”更有一个朋友曾诙谐地问:“能把钟表挂在这里的寓意告诉我吗?”我笑答:“母命难违。”没想到我轻松而自然的回答,使他们均为我的孝行所感动。有的还无言地伸出大拇指向我示意。接下来“母命难违”这四个字,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传扬开来。

  有一次母亲的两个朋友来看望她,我立即给她们做饭,并打了四个荷包蛋。她们走后,我的邻居问我:“她们是谁?”我说:“是妈妈的朋友。”她吃惊地说:“你们全家五口人,一个月才供应二斤半鸡蛋,四个鸡蛋差不多半斤哪!你可真舍得!”我说:“只要能给我妈带来快乐的人,都是我的座上宾,都是我的恩人。”邻居诧异地看着我,一脸的不解。我想,那个邻居可能至今也没弄明白。而我的作法就是基于:尊重母亲的人,我尊重;母亲喜欢的人,我喜欢。同时我对她们好,也可以给母亲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这样,母亲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能够使母亲任何时候都有一个精神愉悦的环境,以延缓慈母的衰老,有益她老人家的身心健康。对于老人,尤其是对自己生身父母的恩德,我认为怎么孝敬都无以寸报。难道还能不孝吗?

  在慈母仙逝后,我拥堵在心中的孝心无法释放,所以我对舅妈和父亲娶的二妈,以及朋友、同学的父母,我都以各种形式尽孝,因为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有的朋友的父母在外地、有的在老年公寓,我都经常跑去看望他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身教胜于言教,威力无穷。我的一双儿女在我这次旅游中油然而生的孝道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今年8月初我和同学一行6人约好要去西藏旅游。儿女一开始不太同意。一是怕高原反应;二是怕我们都是六十开外的人没人照应,他们不放心。所以,力劝我放弃西藏游,等他们有时间再陪我去。由于我的坚持,儿女尊重我的意见。于是做大学教师的女儿牺牲暑假读研的时间飞往昆明陪我们同游西藏。儿子也申请休假,由于军务繁忙,未获批准。他们说如果批准了,儿子、女儿准备一起飞往昆明保驾护航。在旅途中女儿对我们6人关心倍至,让我喜在心中,众人也赞不绝口。

  当我们从西藏飞回郑州时,我看到了第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我和同学们步出机场时,儿子、儿媳、女婿手捧鲜花献给我们一人一束,周围的人都以为我们是“劳模”开会回来,真是令大家惊喜极了。

  第二个意想不到的场面是:儿女们把我们接到大饭店,由儿子做东,为我们接风,真的好似衣锦还乡的感觉。饭桌上同学们对儿女的孝行赞不绝口,并对为我们接风表示感谢。可是儿女却频频向同学们一一表示感谢:感谢她们陪我旅游;感谢她们给我友谊和亲情;感谢她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健康等等。当有的同学感慨自己儿女的不足时,儿子立即为他们的儿女找理由进行开脱,而且迅速把话锋一转,让我们介绍旅游见闻,避免了同学的伤感和失衡,整个场面掌控的恰到好处。饭后又开车把同学们一一送回家。到这里,我认为迎接我回家一事已经办得圆满成功了。

  可是,当我回到家中又看到第三个意想不到的场面:一进门便看到满屋的鲜花和打扫得窗明几净的家。儿子介绍说,鲜花是儿媳的“创意”;大、小两个冰箱里满满的食品是女婿的“杰作”。我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幸福无比。心中默默地感谢佛菩萨对我的厚爱。

  儿女们的表现在亲朋好友中被传为佳话。和我一起旅游的同学说:“我在夏教授和她儿女的关系中看到了大自然界太阳和向日葵的现象,你们没看到吗?她的儿女都是看着妈妈的脸说话,一直围着妈妈转。”然后非常幽默地说:“给我们介绍一下吧!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儿女们‘修理’得这么乖?”他的风趣使大家开怀大笑。但是,他这么一问,竟使我一时语塞,一点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用什么教育方法,使儿女们现在这么被大家看好。

  细想起来,我不曾用过任何特殊的教育方法,更没有刻意地要把他们塑造成什么“大家”。由于七十、八十年代的儿童读物很少,一般都是我在学校看到什么好文章,拿回来让母亲和儿女们看,我和母亲讨论、批讲,儿女们提问,我们作答,好像对他们的教育没有费什么事。现在看来,所不同的就是我们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我和母亲不是每天大谈孝道,而是一直在做。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记得是儿子上初中,女儿上小学期间,因为当时经济困难,没有钱给他们买毛裤,母亲就用旧衣服给他们改做成薄棉裤。开春暖和了,同学们大都换上了春装。他们俩嫌棉裤笨拙难看,一起换上了秋装和单裤。我非常生气,阻止他们说:“你们必须穿上棉裤!告诉你们!谁生病,谁就是给我找事!”他们无奈的乖乖地穿上笨拙的棉裤上学走了。女儿还两眼含泪,因为女儿长大了,知道爱美了。这件事在我心中很平常的过去了。但是,当我在检查女儿的语文作业时,发现一个用“如果……就……”的造句:“如果我生病,就是给妈妈找事。”我的鼻子酸了,眼泪夺眶而出。原来女儿挨训后,没有任何怨言,穿着笨拙的大棉裤,不去和同学比。而是万分理解了妈妈的不易,不给妈妈增加任何负担。并且,完全接受并认可了我的观点——“谁生病,谁就是给妈妈找事。”这不就是“孝”字已经在8岁女儿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吗?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家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餐桌效应”。因为吃饭时,我总是把第一碗饭端给母亲,母亲动筷子,我们才开始吃饭。然后,我首先给母亲夹菜,再按儿子、女儿的顺序依次给他们夹菜。这样同时把“孝”和“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做了示范。无庸置疑,儿女们自然会不折不扣地效仿。这就形成了端饭和夹菜的固定顺序。每个人都是把自己放在最后,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所以我们每天都是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进餐。虽然当时我们经济拮据,但是,我们却感到人美、食美、美不胜收。

  由于全家都处在一个极度愉悦和放松的状态,所以儿女们非常容易接受母亲和我灌输的知识和理念。我们畅所欲言,各述见闻,其内容海阔天空,包罗万象。母亲和我适时地进行点评和批讲。但是,我们批讲任何事物(包括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基本点,都是依照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尺度来衡量的。符合这八个字就是标准答案。反之,就是错误答案。母亲说:“现在人们骂人说的‘王八蛋’,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忘八蛋’,就是忘记这八个字就不是人的意思。”我没有考证过,但我认为是正确的。我们把餐桌当成了教育阵地,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小毛毛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才使得儿女这两个“小火车”一直行驶在轨(规)道上,从未脱轨(规)。更使我得以保持住我们家这一块净土,并尽微薄之力向外辐射。


  平日里,每天儿女都有问候电话,而且每一个电话都会使我非常高兴,甚至开怀大笑。就是开个玩笑也离不开孝字。如:“妈妈,你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等等。使我每想起来就情不自禁地笑逐颜开。孝道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惯性思维和行动。


  由于我的人生经历像铁的事实一样,证实了因“孝”而得“福”的道理,所以儿女们在上行下效中都坚守孝道。


  我们全家因孝而合乐、因孝而有福,因孝而富足。


感谢夏教授供稿

海口孝廉中心推荐

2005.10.2

书包的故事



  暑假就要结束,新学期快开始了。晓晓得到了小姨送的一个新书包,是她盼望已久的一个带拉杆的书包。


  晓晓欢呼雀跃,爱不释手地摆弄着书包,妈妈虽然觉得旧书包还能用,这个拉杆书包也有些重,但想到这是妹妹的一片心意,也就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上学期用的文具盒放在她的书桌上,转身洗衣服去了。


  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听到晓晓在兴奋地和家里人说着话。突然,听到孩子说:「这个文具盒太旧了,我想换个新的。」而姥爷随口答应着:「行,给你买个新的。」


  妈妈一听,心中一紧,提起了警觉,连忙擦擦手上的肥皂沫,走出去笑着对晓晓说:「看来我担心的没错。」晓晓有点不明白,紧接着,妈妈又说:「还记得《弟子规》课上老师讲的纣王的故事吗?我也给你讲个关于纣王的事。」晓晓听了很高兴,赶快跑过来听故事。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名叫箕子,他是纣王的亲戚,帮助纣王治理国家。有一天,箕子悲哀地回到家中,坐在那里摇头叹息。身边的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叹气,箕子说:今天大王收到了一双象牙雕的筷子。


  大家觉得箕子过于忧虑,不以为然地说:大王富有四海,一双筷子算得了什么?


  箕子却说:大王用象牙筷子吃饭,肯定不能配陶土做的碗、盆,要配犀牛角做的碗,白玉雕刻的杯子。用犀牛角的碗,肯定不能盛粗粮野菜,要装上山珍海味。吃的是山珍海味,就不肯穿粗布短衣,住茅草盖的房屋,一定要穿绫罗绸缎,住富丽堂皇的宫殿,出门要坐最豪华的马车。


  宫殿盖好了,又想在里面摆上奇珍异宝。国内的宝贝搜罗完了,又要到国外去找。


  做这些事都需要非常多的钱财和人力,纣王从哪里得到呢?


  肯定要从老百姓那里搜刮,当老百姓穷得活不下去了,就会起来把纣王推FAN。你想,纣王因为贪心,得到的下场是多么惨啊!


  晓晓听到这里,说:「想起来了。老师给我们讲过,后来纣王穿着他的宝衣,带着妃子,在鹿台把自己烧死了。」


  「是啊,欲是深渊。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知足才能常乐。就像你得到这个新书包,本来很快乐,现在却觉得文具盒不配套,要买新的,新文具盒里又要装高级的文具,最后总感到不满足,这就像童话《渔夫与金鱼》里面那个贪心的老太婆啦。」


  「哈哈哈,我才不要呢。」晓晓有点不好意思,很愉快地接受了建议,继续使用旧文具盒,并且把旧书包洗干净收了起来。


  没想到几天以后,晓晓又背上旧书包上学去了。原来,去学校的路上要经过好几处上下台阶,需要拖着拉杆书包上上下下,很耽误时间。她每天上学都急急忙忙的,像去赶火车。而且,新学期教室在四楼,拉杆书包比原来的书包重两斤,背着上下楼并不轻松。看来,外表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


  在家庭生活中,这些看似平常但又很重要的点滴小事,教给我们「慎于始」的态度。从日常的小事开始,帮助孩子养成克己、敬物的性格。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好的学校。

TOP

续 85

熟能生巧



——卖油翁的启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习知识也不例外。一天下午,楠楠对着刚刚接触到的数学题,开始烦恼起来,甚至失去了信心,也不想再算下去了。


  妈妈把她叫过来坐在身边,问道:你觉得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吗?她点点头,看起来很沮丧。妈妈想了想,对她说:能做出来的人,一定练习得很多。做爸爸妈妈的,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能为人们服务。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楠楠肯定地点点头。

  很好,妈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选择。如果你想长大了为更多的人服务,就要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去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个人学习的时候,都要付出努力和辛苦。如果我们生来就会,还需要学吗?做什么事都是熟能生巧,就像「卖油翁」的故事一样。
  宋朝的时候,一位叫陈咨尧的人擅长射箭,他认为当今世上像他这么高水平的,找不到第二个人。因此他很骄傲。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旁边,歪着头,很有兴趣地观看他射箭。陈咨尧射出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射中了靶子,老翁看了便微微点头。


  陈咨尧问他: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术是不是很高明啊?


  卖油翁却说:也没什么别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咨尧一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贬低我的本领!


  卖油翁微微一笑,说:我是从倒油的经验悟出这个道理的。


  接着,卖油翁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葫芦口上不放漏斗,却放了一枚铜钱,刚好把葫芦口盖住,只留出铜钱中间那个小孔。


  然后,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来往葫芦里倒,只见油像一条细线一样从钱孔中流入葫芦,一勺油倒完了,那枚铜钱却没有沾上一点油痕。


  倒完,卖油翁直起身子,笑了笑说:我这点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手熟罢了。


  楠楠听了很好奇,想模仿卖油翁,接了些自来水往瓶子里倒,结果总是对不准瓶口,水都流到外面了。


  妈妈看到了,问楠楠:卖油翁倒油的技巧为什么那么高呢?


  楠楠说:因为他练习的次数多。


  妈妈说:是啊,做事熟练的关键在于多练。有个老师教学生学习写毛笔字,刚开始的时候,练习最基础的点,老师要求至少练五千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所以做事不要轻易泄气,学习也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它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它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即使再愚笨的人也会变得明理,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就像刚才的那道数学题,相同类型的你做过几道呢?


  楠楠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这是第一道。妈妈说:那你是不是先休息一会儿,补充点能量,然后一鼓作气,把它攻克下来呢?


  楠楠高兴地说:谢谢妈妈,我马上去做。阳光回到了她的脸上,她又充满信心地去面对挑战。态度一改变,效率就高,不一会儿,就传来了楠楠开心的声音:妈妈,这道题我做出来了。
  其实,何止是做练习题,常干家务的人必定手脚麻利,勤奋好学的人终会有所成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缺乏毅力和恒心,是通往成功的大敌。


  古人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成就来自艰苦卓绝的自我塑造,人生目标的实现没有捷径可走。「老实,真干」,是事业成就的金玉良言,丝毫的放松懈怠和侥幸心理都将导致最后功败垂成。


  总而言之,以关爱他人、服务他人的存心,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将圣贤的学问,在待人处事接物中力行,不仅能感受到「学而时习之」的喜悦,而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从效法圣贤到成圣成贤,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


水底金影



  有一个很有钱的父亲,他很疼爱他的儿子,所以,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会想尽办法弄来给儿子。有一天下午,这个儿子看到远方有个池塘,就要求他父亲说「爸爸,我喜欢玩水,可以去那个池塘玩水吗?」爸爸说「当然可以,可是要小心喔!爸爸一会儿就过去,你先去玩吧!」


  天真的儿子就自己来到池塘,坐在池边,看着阳光照在池面上的亮光,听着小鸟在那里啾啾吱吱的叫着,忽然,他看到水底有条闪闪发光的金链,他就很高兴,想下去把金链拿上来,于是「扑通」一声地跳下池塘去了,在池中摸来摸去,把水底的泥沙一把把的抓起来,清澈的池水都被他弄浑了,他还是没有找到金链,弄得一身又累又脏,他才从池塘里面爬上来。

  「奇怪,明明看到一条金链,为什么会找不到呢?」他在池边又坐了一会儿,水也慢慢地清澈了,他又看见了这条金链!「好哇!这一次我不会找不到了!」于是,他对准金链的位置,正准备再跳下去的时候,他的父亲走过来了。父亲看到儿子弄得一身脏兮兮,衣服也湿了,就问儿子:「乖儿子啊!你在做什么呢?」儿子回答父亲:「我在捞金链子呀!」父亲不相信地说:「水里面怎么会有金链子呢?一定是你看错了!」儿子回答道:「不会错啊!你看水里啊!真的有条金链子!」


  父亲走近看看才明白,就告诉儿子真相说:「那不是水底有金链子,真正的金链挂在树上,如果你爬到树上,就可以找到金链子。」儿子不解地问:「明明是在水底,怎么会在树上呢?」父亲指着树上说:「不要看水里,抬头往树上看看,你就会明白了。」于是,儿子抬头一看,金链子果真挂在树上!噢,原来自己刚才看到的是金链在水里的影子,害得自己浪费了那么多力气,还跳下池塘去找呢!


  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其实就是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别,有人自以为是,也不想多懂得道理或常识,凭着自己的愚痴去做事,到头来才发现错了,那真是浪费精神体力和时间。我们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和知识,就应该多听听有经验的人,或是年纪较长的人所劝诫的话。尤其对一个学生来说,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才能明白许多事物的道理,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智慧和知识,而不至做出傻事或错事。
                                                          


——摘自《孝悌百喻故事》


体会妈妈怀胎的辛苦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二年级四班的老师,带领全班的同学们,举行了一次“一日护蛋”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艰辛。请听,孩子们真实的感受:

  (1)早晨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一个个圆圆的生鸡蛋。


  在课堂上,段老师告诉我们十月守护恩,现在我明白了:我在妈妈肚子里的十个月,给妈妈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尽管这样,妈妈仍用自己无私的爱守护着我。这使我懂得了伟大的母爱。下课后,许多同学由于玩的时候不注意,把鸡蛋打破了,我看到后,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小心!”


  中午放学时,张老师让打破鸡蛋的同学下午再拿一个。可是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还是有许多同学又把鸡蛋打破了。庆幸的是,我的鸡蛋完好无损。


  通过这一天的活动,我发现如此小的一件事,也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细心和耐心,更不用说其它了。另外,我也十分感谢张老师和段老师,是她们用一个简单的活动,使我知道了天下妈妈的伟大。谢谢妈妈!


  焦佳乐

  (2)今天早上,我从家里拿了一个生鸡蛋,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家门。


  我来到了车站,上了公交车。车上十分拥挤。我心里既紧张又害怕,担心自己一不留神,口袋里的鸡蛋宝宝就被别人挤破了。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护着蛋宝宝。车每停一站,我都要用手摸一摸它。还好,它完好无损地在我的口袋里睡着觉,做着美梦。


  下车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到了学校,我跳也不敢跳,蹦也不蹦,跑也不敢跑,从早上一直到中午,蛋都好好的!可是,午睡一起床,我的蛋宝宝就破了,我很内疚,也很伤心,我在“一日护蛋”这项活动中失败了。这时候,我想到了妈妈,妈妈要带着我十个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不容易呀!我才护了一天蛋,蛋宝宝就破了。


  今后我要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杜琢琰

  (3)今天,老师让我们守护鸡蛋宝宝。我中午就把鸡蛋碰烂了。我想:妈妈要是这样的话,我已经死了,可是妈妈要守护我十个月呢。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要上班,还要做许多家务,很辛苦。现在我有时还惹妈妈生气,真是不应该呀。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十月守护恩”,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


  沙宇尧

  (4)今天,张老师让我们保护鸡蛋,要从早上一直保护到下午。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只保护一天的鸡蛋都这么不容易,我们呆在妈妈的肚子里十个月,妈妈是多么辛苦呀!


  早上,我把鸡蛋放进口袋里,小心翼翼的,生怕它打破,总是用手护着它,下课也不敢出去玩。总算到了中午,我松了一口气,心想,再过一个下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可是下午体育课的时候,我想把鸡蛋拿出来看一看,一不小心,鸡蛋掉在桌子上打破了。


  没想到保护一个鸡蛋这么难,我现在知道妈妈生我养我是多么辛苦了。我要好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汪书昱

  (5)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日护蛋”的活动。老师希望我们通过这样做,能够理解妈妈的辛苦。


  清晨,我轻轻地拿了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我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上衣口袋里,开始了我的“护蛋日”。下课了,我也不敢做剧烈运动,害怕一不小心把鸡蛋宝宝弄碎了。看到其他同学的鸡蛋都碎了,我不禁担心起来。突然,一名男生向我跑来,我大吃一惊,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口袋里的宝宝。于是,我立刻用手捂住了口袋,护住蛋宝宝跑到安全地带,终于脱险了。


  这真是惊险的一天啊!在小心翼翼中,我感受到妈妈怀胎十个月守护我的辛苦,我要用孝心和好成绩来回报妈妈。


  王玉珏

  (6)早上,我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口袋里,然后来到了学校。早读开始了,我正想拿书时,因为转身太快,只听“砰”的一声,鸡蛋碎了。我忍不住哭了。当时我想,如果妈妈也像我一样粗心,那我很可能就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了,也不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


  后来,老师给了我一个鸡蛋。我又遇到一个问题:想上厕所了。怎么保护好蛋宝宝?我用手去保护着它,要不然它很容易滑落地上。坚持到中午,在听张老师讲故事时,又“砰”的一声,我的鸡蛋碎了。经过这次体验,我懂得了:我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能够完好无损,是多么不容易啊!而我连半个小时也没到,就把鸡蛋宝宝弄破了。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魏菲



  【感悟】:


  谚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年幼的孩子很难体会父母生养的恩德有多深。通过护蛋活动,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妈妈孕育的不易和悉心呵护的慈爱,护蛋只有一天,可爸爸妈妈是以这样的心境爱我们一辈子的。


  我们向善启孩子孝心的老师们致敬,是你们为孩子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


  小建议: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一定也让孩子们的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此外,近期是禽流感有可能流行的季节,要尽量减少孩子们接触禽蛋类生命的机会。可否建议夏季把鸡蛋改为成熟易破的番茄,冬季改为成熟易损的柿子?

TOP

续 86

为爱种一片森林



  在法国南部马尔蒂夫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希克力的男孩。在他16岁那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不幸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肺病。希克力陪父亲辗转各大医院,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只是建议说:「如果病人能生活在空气新鲜的大森林里,改善呼吸环境,或许有一线生机。」但这到底有多少希望,他们也不清楚。


  遗憾的是,希克力的父亲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无法忍受长途旅行去有森林的地方生活。看着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希克力心急如焚。突然,他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自己种植一些树呢?等这些树长大了,也许父亲的病就真的好起来了。」


  父亲听说儿子要为自己种树后,很是感动,苦笑着对希克力说:「我们这里缺少水源,气候干燥,土壤贫瘠,让一棵树存活谈何容易?还是算了吧!」但希克力还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家门前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来,因为这是唯一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方法。

  从此,希克力攒着父亲给他的每一分零花钱,有时早餐都舍不得吃,周末他还到镇上卖报纸和做些小工。攒了一些钱后,希克力就乘车到200多英里外去买树苗。卖树苗的老板杰斐逊劝他不要做无用功,因为小镇自然条件恶劣,树木很难成活,以前也有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可是当杰斐逊得知希克力买树苗是为了拯救父亲的生命时,他被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此后,他卖给希克力的树苗常常只收半价,有时还会送给他一些容易成活的树苗,并教给他一些栽培的知识。


  希克力在自家门前挖坑栽培,吃力地提着一桶桶水灌溉树苗。由于当地干旱少雨,土壤缺乏养分,大部分树苗种下后很快就枯死了,侥幸活下来的几株也显得营养不良,长得歪扭瘦小。镇上的很多人都劝希克力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但他总是一笑了之。每天早晨,希克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树苗有没有枯死,长高了多少。


  有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冰雹,当希克力手忙脚乱地搭起帐篷时,小树苗已被冰雹砸倒了一大半。虽然如此,可一年下来,他最初栽下的100多株树苗还是成活了43株。


  此时的希克力已经高中毕业了,但为了照顾父亲,他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有人说希克力神经错乱,有人说他太迂腐,为了一个即将死去的人耽误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人相信这些跟人差不多高的植物,能够挽救一个连医生都治不好的病人。希克力从不把这些流言蜚语放在心上,只是一如既往地种着树苗。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希克力种的树苗越来越多,许多树苗已渐渐长高长粗。希克力经常搀扶着父亲,去散发着草木清香的树林中散步,老人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红润,咳嗽比以前少多了,体质也大为增强。


  此时,再也没有人讥笑希克力是疯子了,因为所有居民都亲眼目睹了绿色树木的魔力,树木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引来了歌唱的小鸟,小镇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希克力种树拯救父亲生命的故事,在巴黎国际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后,不少媒体纷纷转播。许多人被希克力的孝顺、爱心、挑战自然的勇气,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些绝症患者还向希克力索要树叶,说那是象征着生命的绿色;小镇的人也纷纷投入到种树的行动之中。


  2004年,39岁的希克力被巴黎《时尚之都》杂志评为法国最健康、最孝顺的男人。令希克力欣喜的不止这些,2005年初,医学专家对希克力父亲再次诊治时发现:老人身上的肺部病状已经不可思议的消失了,他的肺部如同正常人一样。


  医生感慨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神奇的力量,有时它比任何先进的医疗手段都有效!」是呀,只要心中有爱,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壤里,都能长出最粗壮的树木。


  【感悟】:


  爱是对父母长辈的孝顺,爱是对师长领导的恭敬,爱是对人生伴侣的专一,爱是对朋友同事的诚信,爱是对兄弟姐妹的呵护。爱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爱是我们内心对人类、自然环境和宇宙万物需要的真实感受。


  回首往昔,由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体贴关爱,如涓涓溪水流淌心间。父母养育的深恩,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们生命的根。


  6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提醒我们要及时行孝,以报亲恩。也提醒我们,把握当下,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用妈妈的心,父母的爱,施于大地众生,让社会见情、见爱、见真淳。


闻过则喜



  下午放学回家,芊芊闷闷不乐的,原来在学校里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上英语课的时候,轮到她们组上台表演小品,但是旁边一位同学总是笑话她,说她发音不好,结果芊芊站在讲台上,心一慌,忘了台词,自己难堪不说,还落得大家埋怨。因为这件事,芊芊一天都耿耿于怀。


  听完芊芊的诉苦,妈妈笑了笑,对她说:「你听过『邹忌比美』的故事吗?」


  战国时候,齐国有个大臣名叫邹忌,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妻子:「你看,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啊?」他的妻子看着他,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竟然比徐公还美,出门见到侍女,就又问她:「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呢?」侍女小心翼翼地回答:「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拜访,邹忌坐着和他聊天,又问他:「你觉得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邹忌见到了徐公,仔细地端详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徐公;回到家里照照镜子,越发觉得比徐公差远了。邹忌心里非常惭愧。


  讲到这里,妈妈问芊芊:「邹忌明明比不上徐公,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比徐公美呢?」芊芊「咯咯」地笑了,说:「因为他想听表扬。」


  是啊,邹忌也在反省。晚上,邹忌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件事: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侍女说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大家都想讨好我,满足我的虚荣心,受蒙蔽的根源是我自己的虚荣心啊。


  妈妈问芊芊:「如果我们只想听奉承话,鼻子上粘了墨,有人指出来,我们不承认也不去擦掉,然后走出门,会怎么样?」


  芊芊说:「街上的人看见了肯定哈哈大笑。」


  「那如果只想听表扬,不愿听批评,不愿改正缺点呢?」


  「也会被别人笑话。」


  「还不止呢,你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但他喜欢听人奉承、喜欢人夸奖,喜欢戴高帽子。观世音菩萨送给他一顶高帽子,他高高兴兴地戴上去,结果取不下來了,只要一念紧箍咒,他就浑身难受。」


  芊芊问:「什么是紧箍咒啊?」


  妈妈看着她,笑着说:「就是虚荣、爱面子的心啊。考试怕成绩不好同学笑话,写作文怕写不好受老师批评……」


  芊芊一听很着急:「妈妈,这些毛病我都有,我可不想戴上紧箍咒。」


  「对治虚荣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孔夫子的弟子子路,谁要是当面说出他的缺点,他就特别高兴;大禹听到有人批评他,就非常感恩,甚至跪拜致谢;大舜也是乐于放下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谦虚、坦率的态度,使人愿意帮他们指出错误,提醒他改正错误,自己又勇于改过,才能有所成就。」


  「那如果有的同学故意找茬,在大家面前嘲笑我呢?」


  「这正是考验我们的好机会。就像爬山一样,不可能总是有人拉我们,还要自己努力向上攀登。如果遇到大石头,有的人也许畏难停止不前,但有的人却能借它作为助力更加向上。当面的批评,背后的指责,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抛弃虚荣心,就都成为激励我们向上的动力,是检验我们德行的试金石。所以,不但不能生气,还要感谢他们啊。《弟子规》里说过:『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哈哈,妈妈,原来道理都在《弟子规》里,我平时都读过的。」


  「读了以后要力行,读了不做,就是进入宝山却空手回来。」母女俩相视而笑。



午餐的故事



妈妈的日记



  2007年6月21日星期四晴


  三年级五班「星星」小队的同学们,推选晓晓作小队长,这令她感到非常意外。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她还没当过「一官半职」呢!


  回到家里,晓晓对妈妈说:「同学们怎么会选我呢?我都不知道怎么当小队长。」看着女儿既高兴又有点担心的样子,妈妈微微地笑着说:「那是大家对你的信任啊。小队长就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去帮助别人。你知道小队长做些什么事吗?」
  晓晓说:「早上到校以后收作业,中午收自助餐的盘子,下午给大家发作业。就这些事,我都有点担心,怕做不好。」


  几天之后,吃晚饭的时候,晓晓看着饭碗,有些吃不下去,还像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说:「我们小队有的同学,午饭的自助餐打的太多,自己吃不完,还剩下好多。每天我收盘子的时候,都得把剩的饭菜倒掉,真可惜。」妈妈问她:「那你没劝劝他们吗?」晓晓说:「我想劝他们,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妈妈想了想,对晓晓说:「以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讲给你听听吧?」


  张老师是师大附中三年级理科二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六十多岁,经历过饥荒的年代,小时候经常吃不饱肚子。一天早晨,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烧饼,他立即把烧饼捡起来,问:「这是谁扔的?」然后很生气地说:「你们没有经历过艰难的生活,不知道粮食多么可贵。」


  但是,没有人回应。于是,张老师拿着烧饼,平静地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把它吃了。」说着,张老师就要把烧饼放进嘴里。这个举动令所有的学生感到震惊,这时,那位扔烧饼的同学站出来,冲上了讲台,拦住了老师。后来,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把烧饼吃了。后来,这些学生都说,这件事让他们终身难忘,以后永远不会浪费粮食了。


  晓晓听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说:「张老师真好。」妈妈对她说:「你也可以向张老师学习啊!」晓晓为难地说:「张老师是老师,同学们都听老师的话。我是学生,再说,我们小队里很多同学个头比我高,会听我的吗?」

  妈妈说:「只要你真心为同学考虑,因为你是不忍心看大家浪费,大家会接受的。」

  接下来,妈妈又给晓晓讲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幕。

  有一次,在一个传统文化的培训机构吃自助餐,有位女士饭菜盛多了,她习惯性地准备把吃剩的倒掉。邻桌有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了,走过来对她说:「阿姨,不要倒掉,我替您吃完吧。」这位女士将信将疑,把饭菜推到了小男孩面前。

  结果,小男孩端过餐盘,把剩饭全部吃光,然后把干净的盘子还给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看着空盘子,脸上的表情既感动又惭愧。

  「晓晓,你觉得这个小孩做得好不好?」

  「当然好了,他年纪那么小,还能帮助大人。」

  「你觉得那个阿姨会生气吗?」

  「不会的,妈妈。我想,那个阿姨下次肯定不会倒剩饭了。」

  接着,晓晓对妈妈说:「妈妈,我有办法帮同学改掉倒饭的习惯了。」

  妈妈问她:「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我也替同学吃剩饭,他们就不会浪费了。」

  「那如果有的同学打的饭太多,实在吃不完,怎么办?」妈妈又问晓晓。

  「这个没想过」,晓晓挠挠头,「他们一开始打饭时总是盛得有点多……」

  「对啊,什么事都要慎于开始,就是从开始就要注意,以后就会减少犯过失的可能。」妈妈提醒她。


  「噢,我知道了。刚开始打饭的时候,我就站在餐车旁边,提醒同学们不要一次打的太多,先少打些,吃完以后,可以再添。这样他们就不会剩很多了。」晓晓开心地说。


  「那你不怕耽误你自己吃午饭吗?」


  「没关系的。」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有一天吃过晚餐,全家一起去散步。晓晓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那个办法真灵,现在同学们都把饭菜吃光,再也不剩饭了。刚开始有的同学还想剩饭,一听说我要替他们吃,一个个把盘子端回去,吃的干干净净再端回来。」


  妈妈听后也很感动:「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小小的提醒,就可以成就这么多孩子的善心、善行。」


  【老师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一念善心成就多少人的善行,所以教育的实质就是保持和拓展人性的本善。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孩子们能够有了这样善的行为,家人之间相互敦促与成长,就能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和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用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其实,我们总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分享他们的纯真,以及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快乐,每次看到有关孩子这么纯净纯善的文字,都觉得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这个过程,也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

TOP

续 87

学会感恩



  ji 督教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这样的节日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


  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照耀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清凉的空调,不是应该感谢那些在黑暗的、令人呼吸不畅的矿井里劳动的煤矿工人和高温车间里的电厂工人吗?每每看到煤矿发生事故的报道,我就会痛心地想到,煤矿工人不仅用劳动的汗水,而且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人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这些应该感谢的人,列举下去,可以是无穷尽的。扩大一些,在自然界里不也应该感谢光辉的太阳,和煦的微风,温润的细雨吗?


  涓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顺理成章的事。深圳歌手丛飞,因为青少年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的报答,是帮助了贵州山区一百多位贫困学生,使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改变了命运。这些被救助的孩子,理应感谢丛飞。但是,其中也有一位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的被救助者,竟然说他每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无法报答这位病魔缠身,债务缠身的善良歌手。


  像这样不知感谢为何物的人不是绝无仅有。有些人不仅不感谢父母,反而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是高官,不是巨贾,没有给他带来权力和财富。西方有人为面貌丑陋而起诉自己的父母,也算把恩将仇报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曾经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记者的问话里隐含着指他相貌平平,会不会影响工作的意思,他回答说:“关于这一点,我的母亲有不同的看法。”回答不仅机智,而且非常睿智、深刻。都说“儿不嫌母丑”,实际上是“母不嫌儿丑”。母爱的博大,确是三春之晖;子女的回报,不过是一滴水。但是在父母眼中,子女的涓滴之报,都是阳光,都是涌泉。一位先生在外漂泊十年,回家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愧疚于十年没有伺亲,却让母亲有许多牵挂。怀着这样的心情,他问母亲对他有什么要求。母亲想了想,说让儿子陪她到街上走走。到了街上,遇到认识的人,母亲就含笑向人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以至骄傲的神情。不久儿子又回到工作岗位,仍是很少有探亲的机会。几年以后母亲去世了,儿子所能报答母亲的,似乎只有那一次让母亲得到的些许满足。


  施恩不望报,但受赐者却不应该忘记。北京曾经从山西和河北调水,而这两个省都是缺水地区,尤其是山西北部。我曾去过那一带,由于缺水,那里的庄稼长得稀稀落落。同样因为缺水,那里的树很难长大,被称为“小老树”。从那样干渴的土地上向北京调水,而且一调就是几千万立方米,这真该使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震憾。那些地区的人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很可能什么要求也没有,支援首都嘛,理所应当。也许,希望来到京城的时候,少看到一点来自某些人的鄙夷目光,少听到一些来自某些人的轻蔑语调。


  在我们感恩的清单上,还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老师。每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我们的成长年轮里都有从启蒙老师到专业导师刻下的痕迹。尤其是少年时代以前的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给予我们关怀、温暖和期望。那些在清贫中坚守着的仁者智者,他们的一代又一代学生走向大城市,走向大洋彼岸,走向知识的金字塔尖,成为社会的精英分子;而他们一如当初站在三尺讲坛,默默无闻,只是每当我们回望时会看到老师们的发际间又多了几缕白发。

  施恩者所以不望报,在于他们自认只是履行应尽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应做的奉献;不是放债,不计算利息,投桃并不要报李。受到恩惠的人所以要感恩,是为了懂得亲人、社会、国家为我们做了多少。有了感恩的心情,我们即使遭受挫折,感觉到我们受到某些不公正的待遇,碰到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也不会怨恨失望,更不会自暴自弃。


  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学会感恩吧!我们从父母和师长那里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教给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情中,我们定将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文/丁宏)本文摘自《参考消息北京参考》2005年8月30日


瑶瑶学作文



  瑶瑶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今天,一位同学弄丢了心爱的橡皮,那是老师发的奖品,他急得大哭起来。瑶瑶看到了,就把自己的那块奖品橡皮送给他。放学回家后,妈妈知道这件事很高兴,表扬瑶瑶关心同学。家中的长辈听到后,都对她赞不绝口。


  今天的作业是作文《记一位同学》,瑶瑶写完后读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点点头,说:「第一段开门见山,写的不错。文句很通顺,不足之处是所举的事例,不能充分说明人物的性格。」瑶瑶本以为写完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妈妈提意见。她不甘心地问:「写作文还需要修改吗?」妈妈回答:「当然了,文章不厌百回改。唐朝的白居易写诗,写完了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让老人家提意见,他一直改到大家都能听懂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妇孺皆知,流传很广。」


  瑶瑶听了,还是不想改,但妈妈的话使她无法反驳,就负气地说:「好,我改就是了!」她一把撕下作文纸,却又说:「我想把这份交给老师,不改了。」正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姥姥走进屋,对她说:「我能看看你的作文吗?」


  看完作文,姥姥摘下眼镜,意味深长地讲到:我教了三十多年的书,有的学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学生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像前几天来咱家做客的丰勤阿姨,她上课听讲特别认真,一双眼睛盯着老师,唯恐漏下任何内容。有一年,她家里有事,开学一个多月才匆匆赶来。因为她刻苦努力,一个星期就赶上了功课,还名列前茅,真是人如其名,丰收来自勤奋啊!


  班上还有一位米同学,穿衣服有点邋遢,字也写的潦草。不过他非常聪明,很难的数学题,都能想出来,可惜字迹龙飞凤舞让人看不明白,又缺少演算过程,所以经常被扣分。有一次,他到我的办公室请教问题,我很严厉地训他:「小米,你做题不写中间步骤,字迹又乱七八糟,将来一定吃大亏!」他听了挠挠头,嘿嘿地憨笑,连连说:「老师,您说的对,我是有这个坏毛病,我得改!我得改!」后来他做题就认真多了,并坚持不懈,慢慢地改掉了这个顽固的毛病。


  虽然他生活上有一点散漫习气,但是对老师非常尊敬。有时他本来斜躺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来了,马上起身端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各方面进步很快,第一年高考就考上了大学。


  后来,我又教了一位学生,和米同学的情况很相似。人很聪明,有的数学难题,老师还没想出来,他就做出来了。他也是写字难看,做题缺少中间步骤。有一次,我笑着说他:「你看看,答案都写对了,没有中间步骤,让我怎么给你判分?再说,将来的考试,可是按步骤判题呀!」他听了,很不情愿地拿着卷子,一言不发地走了。以后我观察到,他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家住在农村,父母供养他上学很不容易,老师们想帮助他,我也多次批评他,可惜效果不大。等到高考的时候,他没有考上,接着又复读好几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真是令人惋惜。如果那时候我知道《弟子规》,能教给这些孩子们,他们能少走多少冤枉路啊!


  在一旁倾听的瑶瑶,问姥姥:「为什么这个同学会骄傲自满呢?」姥姥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聪明,小时候考试成绩好,家长、老师表扬得太多,使他养成了傲慢的毛病吧。」妈妈也想起一位同学,说:「我有一位小学同学,成绩特别好,期末考试以后,学校还敲锣打鼓给她家送喜报呢。」


  姥姥听了,连连摇头说:「这真是害了孩子。作为学生,认真学习是本分。长养浮华习气和虚荣心,会害他们一辈子。『谦受益,满招损』啊!」妈妈接着说:「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她成绩滑坡,开始注重穿戴打扮。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听说她成绩很差,接连留级,再往后就没听到她的消息了。」


  「看来表扬人也要慎重。还是《弟子规》总结的好,『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姥姥转过头问:「瑶瑶,你愿意身边的良师益友多,还是喜欢损友来呢?」瑶瑶跳起来说:「当然是益友多了!」姥姥提醒她:「如果不听劝告,益友也会离你而去的。连妈妈的劝告都听不进去,还会听别人的吗?」


  瑶瑶明白了,赶紧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谢谢您指出了我的错误!」妈妈笑着对她说:「作文就像雕刻玉器一样,把那些瑕疵去掉,将粗糙的棱角磨平,才是好文章。你刚开始学写作文,一定不要怕修改,越是怕改,越要你改。做人也是一样,如果不愿接受批评,不肯改正错误,就要补考留级,重新再来。」瑶瑶连忙说:「那我可不干,妈妈,我马上去改。」


  「哈哈哈!」欢乐的笑声响起来,笑声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久久回荡着。


一盘炒饭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攀高,时至黄昏,依然让人感到燥热难耐。已经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了,我进入一所学校的餐馆。只见饭厅里人声鼎沸,角落里的立式空调使劲地鼓着风,但嘈杂热闹的气氛,早已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凉意。


  费尽周折,我在靠墙的一张桌子旁找到了一个空位。定睛环顾,饭堂里,服务员都端着托盘穿梭于桌椅之间,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有一位服务员来到我的座位旁。「先生,想吃点什么?」我抬头一看,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虽然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但是,仍旧满脸微笑的递上了菜单。看到了这张笑脸,感觉一丝清凉渗入烦闷的心中。


  我冲着她微笑的点点头:「就要一个蛋炒饭吧。」其实,看到她们忙碌的工作,我已经不忍心再点菜麻烦她们了。暑热的天气,想到厨房炒菜的师傅们,还要围着炉火,忍受着股股热浪,把菜一个个地烹调出来,真是辛苦了。


  看到了周边的桌子杯盘罗列,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可曾想到背后为他们付出的人们?他们的确太幸福了!


  等待的时间不是很长,我的蛋炒饭上来了。这回换了一个服务员,同样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依然带着微笑,我接过饭,也冲着她微笑地点点头:「谢谢!」「不客气!」她爽快地回答了一声,就到其他的桌位服务去了。


  看到桌子上的蛋炒饭,霎时间米香、蛋香扑鼻而来,这使我又想起了刚才的场景,想起了那位让我点菜的服务员,想起了大师傅在炉火旁翻炒着这份蛋炒饭,想起了那位送菜的服务员……这是多少人的付出才成就了这顿美食,不自觉地,我的心中浮现出一段感恩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辛勤的农民伯伯在田地插秧,看到了他们每天不辞辛劳地维护着稻田,看到了收获季节的丰收场景,看到了由此付出劳动的人们脸上的笑容。


  习劳知感恩。当我们真心体会付出的时候,我们的感恩心便会油然而生。的确,当我们住在舒适的寓所里读书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取得了成就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惬意地品尝一道美味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背后辛劳付出的人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如何才能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其中,最值得感念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我细细地品味着这盘蛋炒饭,好像妈妈做出来的味道一样。记得有一次,同样是夏季,家中厨房,母亲在灶火旁翻炒着锅里的菜。母亲的脸上已经渗出点点汗水,背上的衣服也已渐湿。那个时候,我的心中一下子翻倒了五味瓶,几十年,母亲不就是这样天天围转在灶火边吗?父母养育之恩,日日的心血与操劳……我的眼睛当时湿润了。「你怎么了?」母亲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我的身边。「没什么。」我慌忙转过身去,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妈,我给您揉揉肩吧。」我看到了母亲渐驼的背。「傻孩子,锅里翻着菜呢。」母子俩相视一笑。之后,我随着母亲进了厨房,开心地在炉火旁翻起了锅里的菜……


  不知不觉地,天边的晚霞升了起来,把餐馆的窗户映得红彤彤的。我想起两句诗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孝养父母的光阴,不也像这夕阳一样,越来越短促了吗?想到这里,我匆匆地吃完饭,骑上自行车向家里赶去,今晚,我要给爸爸妈妈做按摩,再换上清爽的席子,让他们身心舒畅地休息。

一碗清汤面

妈妈的日记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晴


  放暑假了,爸爸出差了,妈妈每天上班,家里只剩下九岁的晓晓一个人,她感觉好无聊。


  一天傍晚,已经快七点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晓晓心里很着急,拨通了妈妈的手机。


  「妈妈,您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啊?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


  「噢,对不起,妈妈今天有点急事,你先自己做点吃的吧。」电话那头传来妈妈温柔的声音,接着,可能有什么事情,妈妈挂了电话。


  唉,晓晓放下电话,无可奈何地坐在沙发上,寻思着:妈妈让我自己做饭,可我只会做一道菜——凉拌西红柿,还是爸爸教的。这可怎么办?


  她拉开冰箱的门,里面有一些青菜、西红柿,还有馒头、一小包面条,这些都是晓晓爱吃的,当然是它们做熟的时候。忽然,晓晓眼睛一亮,冰箱的角落里有一大块巧克力,晓晓最爱吃巧克力了,平时妈妈说巧克力热量太大,很少让她吃,今天,可要痛痛快快地吃了。吃完了巧克力,又喝了点水,晓晓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晓晓,晓晓,醒一醒,吃晚饭吧。」晓晓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见妈妈满脸是汗,微笑着站在面前。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回来了,还做好了晚餐。


  晓晓高兴地抱住妈妈,说:「太好了,妈妈,您可回来了。晚上吃什么啊?」


  「今天回来晚了,你一定饿坏了,咱们就吃面好了。」说着,妈妈端来了一碗清汤面,「面要是不够,多吃些菜吧。」晓晓看到碗里浮着翠绿的菜叶、红色的西红柿,还飘着麻油的清香,高兴地接过碗。


  咦,这面怎么一点都不咸啊?味道特别淡,一点都不好吃。晓晓刚吃了一口,就停住不想再吃了。她推开饭碗,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吃了,您吃吧。」


  「孩子,你不是饿了吗?」妈妈看晓晓不情愿地挑起一筷子面,就说:「妈妈一着急,没熬汤就直接下面了,再说,晚上吃太咸会口渴。你再吃些吧。」


  结果,这碗清汤面,晓晓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根面条,大部分都让妈妈吃了。妈妈吃完面,对晓晓说:「孩子,妈妈今天有点累了,你能帮妈妈盛碗汤吗?」


  「好的,妈妈。」晓晓爽快地答应。来到厨房,掀开锅盖一看,啊,锅里真的只有面汤,还飘着几片孤零零的菜叶。原来,妈妈把所有的面条和自己爱吃的西红柿,都捞在碗里端给自己了。她站在那里,忽然感到很惭愧,妈妈辛苦了一天,一定早就饿坏了!


  晓晓给妈妈端来了面汤,依偎在妈妈身边,小声说:「妈妈,对不起。刚才我不应该挑食。」


  「孩子,没关系」,妈妈抚摸着晓晓的头,说:「一碗饭里有爱和关心啊。」接着,妈妈给晓晓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学生,他从小没有学过做家务,长大以后不得不做了,但总是做得不那么好。他非常感激一位老师对他的教导,想包一顿香喷喷的家乡饺子请老师吃。于是,一天,他盛情邀请老师到家里吃饺子,老师愉快地答应了。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包出的饺子一个个歪七扭八,但终于包好了一大盘饺子,煮好之后端上来,请老师品尝。看着老师夹起第一个饺子,他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生怕老师不喜欢吃。谁知,老师吃了一个以后赞不绝口,一个接一个,把整盘饺子都吃光了。学生特别高兴。送走了老师,他赶紧回家又煮了一盘,心想:这次饺子做成功了,我得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包得更好。可是,他吃了几口,就愣住了,这饺子皮太厚,馅没拌匀,有的太淡,有的太咸。学生当时很难过,马上打电话给老师:「老师,对不起,今天的饺子很难吃。」没想到老师对他说:「每一个饺子,都代表你的一份心意啊。你用心尽力了,今天老师吃的很开心,以后还想吃你包的饺子。」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会这样做吗?」妈妈意味深长地问晓晓。


  「这个嘛,妈妈,我会直接说,你包的饺子太难吃了,我吃不下。」


  「学生碰了钉子,以后还有勇气再包饺子吗?」


  「大概不会了,他受到打击了。」晓晓想起来,「有一次,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同学做生日贺卡,可是她看了看,说不喜欢,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


  「是啊」,妈妈接着说,「不挑剔也是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有福。」


  「有一位阿姨,她的牙齿不太好,后面的牙齿都松动了,只能吃很软和的食物。刚到单位的时候,厨师不知道这个情况,阿姨又不想麻烦人家,从来不讲。结果,厨师做的饭很硬,阿姨不得不慢慢地嚼,吃一餐饭要很长时间,忙的时候,只好把饭囫囵吞下去,胃都被胀疼了。可是,阿姨从不挑剔,每次吃完饭,都欢欢喜喜地向厨师表示感谢。」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厨师们知道了阿姨的牙齿不好,想到她坚持着吃了那么长时间的硬米饭,心里很内疚。从那以后,他们不仅煮的饭又软又香,做菜、包包子、包饺子,也都尽量考虑大家的需要。从那以后,阿姨再也不用吃硬饭了。」


  「真没想到,做饭、吃饭还蛮有趣的。」晓晓听得津津有味,感叹地说。


  「是啊,生活里处处都是学问。」妈妈笑着说。


  「妈妈,您教我做饭好吗?以后您下班回到家,就能吃晚饭,不用着急做饭了。」晓晓恳求道。


  「好啊,你为什么想学做饭呢?」


  「哈哈,我担心长大了,像那个学生一样,不会做饭,还得从头学,多麻烦。」晓晓调皮地说。


  「好!从明天起,妈妈就教你做饭。」


  「一言为定,驷马难追!」晓晓用小拇指勾着妈妈的小拇指,还使劲晃了晃。


  【老师点评】:


  现在很多的家庭,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就很容易因为情深爱重至全盘包办所有的家务。文中的晓晓,到了九岁却连简单的饭菜都不会做,饿了只会等妈妈回来。我们更看过有的孩子八九岁了,妈妈还在恋恋不舍地给孩子喂饭,一边喂,一边内心感受到一种无比的享受和满足。这样的溺爱,会使得孩子依赖性增强,承受能力变差,将来无法承担重担。


  中国古代的童蒙养正教育,就特别注重孩子从小洒扫、应对、进退等基本做人道理的教育,因此孩子的德行之根扎得深厚,生活能力非常之强。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因为日常事务而为难。环视我们周围,成年之后还赖着父母、靠着父母的人真是太多了。父母亲曾经的享受和满足,如今成为沉重的,到老迈都无法卸下的负担。


  古人云:「习劳知感恩。」且让我们冷静细想清楚,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劳动的艰难和快乐,孩子就会在日复一日的成长中,知恩报恩。有了这样的做人根基,则孩子一生的平安、健康、幸福才有真正的保障。



重情重义的真爱故事



《天下父母救救竹子大型公益救助特别节目》特写


陈沛文/图略



  两名网友来到竹子的家,眼前的一切令她们惊讶不已也感动不已


  2005年的7日1日和2日,两名白领女网友,分头从上海和深圳,越过美丽的武夷山,辗转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南坪市邵武市晒口,迈进了竹子的家门。尽管她们与竹子在网上已经交往了一年多,也已经通过了若干次的电话,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在电话里,竹寒欣告诉她们,他是男的,而且家庭是一个残疾的家庭,他自己也是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两个网友不相信,至少是半信半疑。


  迈进竹子家的门,眼前的一切令她们惊讶不已。竹子家的情况,比竹子在电话里告诉她们的,要差得多!完全可以用「悲惨」来形容!竹子在文章里、电话里谈到他和家里的一切时,都是用乐观的、幽默的语言,所以不论竹子怎么对她们说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她们也不会想到事情是这样!竹子的一家四口,居然真的全都是残疾人,而且,竹子的妈妈、哥哥和竹子本人,都是重度进行性肌无力患者。三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全靠竹子的爸爸朱邦月照料,而60多岁的朱邦月本人,腿也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非常吃力。


  从惊呆状态中回过神来的两位访友发现自己被深深震撼了,更被深深地感动了。震撼和感动她们的,已不仅仅是竹子在如此无望的生存状态下的乐观和豁达,而是68岁而且跛着一只脚的竹子爸爸!面对年近七十的竹子妈妈、40岁的竹子哥哥和38岁的竹子这三个六级重症残疾人,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就是照料他们娘三个的吃喝拉撒睡。早晨,洗衣做饭拖地已经不能算做负担,费力地抱起一个又一个木头人似的她和他并为他们穿衣、帮他们洗漱,喂他们吃饭(这其中,竹子稍微好一点,可以自己吃饭),之后扶他们休息。然后是中饭。下午一个一个地为他们洗澡。之后是晚饭。对于竹子爸爸来说,一天中最大的快乐时光就是急匆匆到市场买回菜和晚饭后睡觉前看那一小会儿电视。把他们放倒睡下也是件累活。晚上也不能睡安生,因为还要起来为他们各翻四次身……


  竹子要求访友为他的家庭情况进行保密。不为别的,只为不打扰网友们的好心情。可是她们食言了。因为她们太震撼了!太感动了!事情传到当地电视台,电视台要求竹子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自己家庭的文章,于是,网上就有了竹寒欣写的《我的父亲不是生身父亲》的文章。


《我的父亲不是生身父亲》



竹子和一篇网文引起轩然大波



  竹子的这篇文章题目直截了当:《我的父亲不是生身父亲》。他在文章中写道:他的父亲不是亲的,他的生父早已去世,他和母亲、哥哥都是进行性肌无力患者,三个人的起居全靠68岁的继父照料,而继父又于二十年前因车祸伤了一条腿,实际上这是一个四口人全残疾的家庭,其中三个是五级和五级以上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这篇文章在网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什么是「进行性肌无力」?什么是「五级残疾」?网友们上网一查,不禁傻了:所谓进行性肌无力是三大绝症之一!五级残疾是生活不能自理,只比植物人略好一些!

  掀开历史,发现了又一个人间真情的故事


  竹子在文章中说:「春过了是夏,夏过了是秋,秋过了是冬,花谢了花还会开,四季尚有各有各的美丽的春夏秋冬,万物尚有绽放的璀璨时刻,可是对于父亲来说,苦难过后还是苦难,年复一年,永无止境,除非……死亡。」


  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竹子爸爸」和叔叔、被竹子在生活中叫做父亲、在文章中写为继父的人朱邦月,原是邵武煤矿的掘进工。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单调而贫穷。他最经常的娱乐就是到邻居家坐坐。邻居姓顾,是大学生,因为出身问题,也因为身体不好,屈尊在煤矿干个小小的会计。老顾的妻子身体也不好。心肠极好的他就经常帮他们干点诸如打水呀上山砍柴之类他们干不了的活。久而久之,朱邦月和老顾就成了好朋友,拿今天的话说,俩人成了「铁哥们儿」。


  故事是随着不幸开始的。在竹子的哥哥两岁、竹子在妈妈肚子里五六个月时,老顾突发心脏病去世。本来身体就有点儿残疾的竹子妈妈(那时还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进行性肌无力,表现得也还不太明显),又挺着个大肚子,拖着小的怀着没生的,日子无法过下去,只好决定回娘家。她这个样子,回娘家也回不了。矿领导就派朱邦月护送她和孩子回娘家。那正是全国陷于混乱的文ge时期,路上他们遭遇大规模武斗,交通堵塞,万般无奈,只好又返回矿上,不料,在竹子出生后的第三天,矿上暴发大规模武斗,武斗的双方在他们家房子后面埋上炸药准备一决雌雄。这间屋和这一家人危在旦夕!于是朱邦月只好带着这娘三个开始逃亡。先到山上避了几天难,然后再度送他们回娘家。这是一次艰难的行程。在江西鹰潭,他们遇上红卫兵拦火车进京请愿,于是只好下车到南昌、九江寻找出路,不得其路又重返鹰潭……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安全地把这娘仨送到竹子的外婆身边时,一向好脾气的竹子的外婆不明真相指着朱邦月的鼻子指责说:「你也太大胆了,做月子的人你也敢带着到处跑,出了事我看你怎么交待!」


  憨厚的朱邦月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他只为这苦命的母子三个能平安而庆幸。


  再后来,朱帮月就娶了竹子的妈妈,成为竹子和他哥哥的继父,承担起了照顾这一家三口的责任。为了避免分心和可能出现的麻烦,这个名叫朱邦月的男人毅然决定不生自己的孩子,而把竹子和他哥哥视为己出。为此,他让大的随生父姓顾,而让竹子随自己姓朱。竹子在文章中用心疼的语气比喻继父与母亲的结合,无疑是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因为母亲得的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怪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更为可怕的是母亲将这种病通过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我哥哥和我。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朱邦月结婚时情景,猜测当时他的工友们、特别是他的家人如何看待这段婚姻。朱邦月把这两个孩子视为己出。为了给他们治病和进补,他一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以省下尽可能多的钱买药和补品。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增加收入减少开支,他到河边开垦荒地种菜,为了让三个病人特别是两个孩子多吃一点营养品,他翻山越岭去乡下,用节省下来的布票粮票到农民家里去换。……他自己早餐啃馒头配咸菜,而两个孩子却一直过着早餐吃鸡蛋牛奶的小康生活;他听说人参可以续命健体,便把人参买来让孩子们吃,实在买不起了,就买最便宜的参须,装在孩子的口袋里,让他们课间时当零食吃。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市面上出现了保健品,于是,这些营养口服液便和两个孩子形影不离……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朱邦月不幸遇上车祸。


  尽管朱邦月把两个孩子视为珍宝,但严酷的现实却令他困惑不已。竹子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因为身体的缘故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这让朱邦月陷入了苦恼。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社会竟然不接纳?而接下来竹子的高考失利使他的这种苦闷达到极点,老实巴交的他因此常常地陷入了一种恍惚,这样的心神不宁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那一天他骑自行车送材料,走神使他忽视了路况,只是依着感觉骑着自行车往前走,迎面一辆装满砂石料的卡车驶了过来他才发现前面狭窄的单行道有块石头拦住了去路,他下意识地下车。他的心不在焉将他的脚送入了卡车的后轮之下。当人们的惊叫声响起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脚奇怪:怎么没有痛的感觉?


  是妻子的苦苦哀求才制止了医生截肢的决定,为朱邦月保住了这只脚,但由于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他的这条腿患了骨髓炎,每天要自己挤脓水……


  随着朱邦月的伤残,这个不幸的家庭陷入更大的不幸。


  母亲和哥哥所能承担的家务越来越少,后来包括竹子在内,所需要朱帮月照顾的却越来越多。而拖着一条残腿的朱邦月就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们,并且一如既往地乐观、豁达。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和付出?竹子也深深思考这个问题。在文章中,竹子是这样揣度继父的,或许可以为我们做参考:


  「我父亲在还没有断奶的时候他的父亲便过世了,他的母亲将他交给他爷爷后就改嫁了,是他的爷爷四处讨奶水养大了他,后来他爷爷过世,他便一个人过起了四处流浪的日子。他明白没有父爱的孩子有多可怜。


  又或许是他看到我残疾的母亲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孩子受到了感动,又或许是我一出生他在无微不至的照料时萌发了为人父亲的那种神圣感,也可能是这一段患难与共的逃亡经历培养了感情,所以善良的他毅然决然地走入了这个家。」


  竹子对生活的乐观当然是来自于朱邦月。因为他也曾绝望过。并且喝下了农药。当朱邦月发现时,急得双脚跳起一连串地高喊:「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你只要活着,叫我干什么都可以的呀!」要知道,他的一只脚是流着脓的,不用说跳,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可是那一刻他完全没有感觉到痛,双脚高高地跳离了地面。由于抢救及时,竹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从此他知道了自己在继父心中的地位。他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他决心坚强地活着,乐观地活着,尽自己的可能,做一点儿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包括带给别人快乐。他以他自己为原型所写的长篇纪实小说,已经接近尾声。小说中,继父无疑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感动你我  感动永远让我们衷心祝福他们


  这样的一个四口残疾之家,却有着如此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此重情重义的父亲,如此知恩图报的儿子。众多的网友被感动了,他们激动、奔走、呼吁,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竹子一家的故事。在他们的呼唤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制片人吕主任走进了竹子的家,再后来,竹子和他的父亲走进了《天下父母》北京演播室,由山东电视台、新青年网和山东童年慈善会联合举办的「‘救救竹子’大型公益活动」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作为栏目的工作人员,笔者与北京的网友与先期到京的外地网友们到飞机场迎接朱邦月和竹子。宽阔的首都机场,中外旅客出了一拔又一拔,我们要接的朱家父子却迟迟不露面。焦急中我们得到信息,他们俩早已下了飞机,却无法走出机场!我们赶紧向机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终于,我们看到一个轮椅被工作人员推了出来,旁边还有个一瘸一拐的老人。这就是他们的首次亮相!我们拥上去,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竹子的双手连鲜花都抱不住。把他从轮椅上抱上汽车很费了一番力气。这使我们非常感慨。竹子的情况,比哥哥和母亲还好一些。朱邦月一个人要照顾他们三个,每天每天,夜以继日,月以继年,几十年如一日,这是怎样的付出?这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拉着朱家父子去看升旗。当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时,我们看到朱邦月和竹子眼中都充盈着泪水。


  朱邦月从网络走上了电视,走上了报纸,走上了山东电视台「感天动地父母情十大感动人物颁奖晚会」的领奖台。在大红的毯上,在五彩的灯光下,在灿烂的礼花中,他的话依然是那么朴实,他的笑容依然是那么纯朴憨厚。他说他最牵挂的是家中三个亲人,他担心别人照顾他们时因为不熟悉而做不好,也担心三个亲人因为不好意思而不对照顾他们的人提要求。而竹子,不断地打电话、发邮件,询问父亲下车了没有、到济南了没有、生活得怎么样……这种浓浓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荣耀是短暂的。感动是永恒的。我们会永远记得,在武夷山下,有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个儿子、有这样一个父亲!


  让我们祝福他们!


  【感悟】:


  我们经历的,比他们苦吗?比他们难吗?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一家人?是爱。爱能让人超越所有的苦难和艰辛。当我们困于周围的境遇时,我们要回视的是,心中的人伦真爱,透出了几分?

TOP

续 88

孝至达德


感谢天地万物(略)


「感念亲恩」之一——在爱中成长



  童年对人的一生很重要,童年的种种经历,带给人的是伴随一生的影响。我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和最好的妈妈。


  记得在我小时候,父亲经手了一宗生意,对方携款而逃,留下了几百万元的沉重的债务,压在了我们的肩头上。有一度,父母曾经在台中外婆家的山上,经营一家工厂,开始了重新创业的艰辛历程。那时我才三、四岁,什么都不懂,就常常问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再搬家了?母亲的脸上那无奈而又痛苦的表情,总在我的记忆中浮现。


  有一天母亲背着我,从外婆家一直走到山顶的工厂。在那段长长的路途中,我依偎在母亲的身上,四岁的我,突然感受到了母亲坚实的臂膀,是那么地温暖。再深的夜晚,也依然为我遮着风挡着雨,保护着我幸福地成长。


  哪些弥足珍贵的幸福,深藏在内心的深处,从来都没有消逝过。爸爸特别地疼我,艰难的日子里,我依然在父亲满满的爱心当中度过。记得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去溪湖的一家玩具店选电动车,买回家之后,让我骑骑看,发现我不太会开。于是又去发动引擎,把那辆很重的电动车搬上车,带上我,开着车子,去换回另一辆蓝色电动小跑车。每当大人在客厅当中,谈论着沉重的话题,表情凝重,泫然欲泣的时候,我还在门外无忧无虑地,开着我的电动火车和电动汽车,从房子的这一头,一直飞到另外一头。


  贫贱夫妻百事哀,六年来,父母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挫折,曾经有一度,父亲都在外地工作,难得见上一面。在写给爸爸的一封信当中,我说:爸爸,不管你在那里,你永远都是我的爸爸。那时我才五、六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出了这句话,只知道我非常爱我的爸爸。听姑姑说,那封信,曾经让我的父亲几度潸然泪下。


  面对现实的压力,母亲哭过、怕过,但是从来都没有被生活打败过。在一个刮着风下着雨的台风的夜晚,妈妈照常去工作。那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母亲骑着摩托车,让我坐在车后。我紧紧地抱着母亲,车子冲进了茫茫的夜色里。突然,我们骑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洼中,又一下子从水中冲了出来,我吓哭了,在夜色中,抱住母亲哭喊着:妈妈,我掉了一只鞋子。那是妈妈买给我的一双娃娃鞋,踩在地上会发出滋滋的叫声。也就在那一次,母亲感到分外的悲哀,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她自己受了苦,而是听到了我的哭诉。


  母亲的坚强,对生活坚实的信念,引领着我,走过了生活最无助的一段日子。正是由于体验过生活的艰难,因此后来,在富裕了之后,见到需要帮助的人,母亲总是会热情地伸出她的双手。曾经有一次,看到一位亲戚,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从台中到彰化去上班。一位柔弱的女子,常常要加夜班,台风这么多,治安这么差,孩子又那么小,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于是爸爸妈妈决定凑出一笔钱,和她的丈夫一起,为她买了一辆车。


  母亲教导我,人生,要积极地向上,要勤勉地努力。就在她人生最暗淡的日子里,每天早上五点钟,她都会去观音山爬山,跑着上去,再跑着下山。然后,她又能无忧无愁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条被母亲称做「忘忧小道」的山路,给了她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没有什么困难,能真正地击倒一个人。


  爸爸的个性幽默开朗,只要他在家,屋里总是笑声不断。爸爸是非常坚强的人,是多才多艺的人,是一个重承诺的人。年轻的时候他的烟瘾很重,一天抽掉一两包烟都不在话下,全家都叫苦连天,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所有的人:这包烟抽过之后,我永远都不抽了。当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不到爸爸出人意料地做到了,他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就把烟戒掉了,亲戚们个个都瞠目结舌。


  相依为命的日子,在相互的体谅和付出当中,永续延展。七岁,我进了小学,母亲告诉我:从现在开始,我的责任就是认真地工作,你的责任就是好好读书。也许是因为看到母亲的辛勤劳苦,我读得很认真。有一次,因为只考到第四名,回到家里,我看到母亲,就抱着她大哭起来。


  还记得幼儿园毕业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百货公司,精挑细选地买了好多书。从小到大,父母就是再省,也从不吝惜我买书的费用。爸爸还常常在中午骑着摩托车,带我去新学友书局读书,顺便把一些零钱塞进我的手中说:看累了就去买点面包,买点果汁。一直到晚上,爸爸才来接我。许多伟人的故事,就是在新学友柔和的灯光下读到的。每每想到父母因为我功课好,内心非常欣慰的时候,我总是感到,无论是用什么方式来回报父母,父母的愉悦,就是子女最大的幸福。


  妈妈最爱爬山,在台北石牌,每到假日的时候,她常常带着便当,牵着我的手,一起去爬山。我们最喜欢吃路上的一家红萝卜玉米炸饼,和椰子烤饼。母亲把它一块块地剥下来,放进我的嘴里,那真是人间最美的滋味。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饼了。


  暗淡的日子,常常让人感受到幸福的可贵。记得有一个假期,我在南投奶奶家的山上过,有一天,突然看到远方有一个人,朝着我招手。跑进一看,原来是爸爸在叫我。父亲带着我,朝深山静静地走了上去,来到一片丰茂的果林里,从地上把一个橙灿灿的菠萝,用力地掰了下来,然后一口一口地把菠萝剥下来。父女俩就蹲在果园中,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开来了。平凡的生活,却像父亲手中的菠萝那样,有滋有味。在那块坚实的土地上,我们有繁盛的收成,有充满希望的日子,我们眷顾这块大地,深爱这里的生活。


[感念亲恩]之二——省思和忏悔



  母亲有一次生了重病,身体特别地虚弱。有一天,她就跟旁边的人说,帮她取一点纸和笔。她伸出了手,颤抖地写出了几行字,想不到上面全都是我的名字。


  又一次,爸爸从沈阳回来,从袋子里捧出了一只蓝色的小鲸鱼,毛茸茸地,特别可爱,那是妈妈托他带回来的。那一段时间,父母在沈阳忙着生意,我在大连忙着功课,很少有机会见面,每天一通的电话,也不容易弥补距离上的疏远。但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地,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和忆念,永不停息。我抱着小鲸鱼,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思念,那么深切,那么久远。


  记得蔡礼旭老师曾经说过:「(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她看起来是最让人家羡慕的,事实上她是最危险的,因为她都没有输过,因为她都喜欢高人一等。」蔡老师还说:「学问的次第没有搞清楚,学识越高越傲慢……一定要把做人的根基扎稳了,他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才懂得孝顺父母,才懂得奉献社会。」否则孩子个个都恃才傲物,都「长浮华」,这是教育的失败。这些话给人很深的触动,因为这简直就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


  随着知识量的积累,我越来越看不起人,时间日久,就和父母之间,用傲气建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距离。不但如此,有一段时期,我还特别地叛逆,父母说东,我就朝西。甚至遇到不痛快的事,就朝妈妈发火,直到把她整哭为止。这种情形,在我二十二岁生日的那一天,达到了极点。当时,我在离父母几千里外的地方,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想不到电话的那头,传来了非常微弱的声音。


  妈妈告诉我,前几天她旧病复发,血流不止,半夜三更的时候,父亲看到情形不对,连夜把我母亲背下楼,背上车,送到医院去抢救。爸爸用他的肩膀,把妈妈从死亡线当中,背了回来。母亲对我说:孩子啊,你快回来吧。但就在那一刻,我居然鬼使神差地,讲了一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话,我说:都是因为你罪业太深,才会这样,就算我回来也没有用。从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母亲躺在床上天天哭,她最大的力量之一,就是父亲始终充满信心地告诉她:这样的日子一定会过去的。他们相依为命地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日。


  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当中曾经说过:「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这句话在我的身上应验了。我一步一步地走错路,做错事。从来没有被功课打败的我,在毕业的第一年,就被自己骄纵无知的性格,彻头彻尾地击垮了。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消沉沮丧,一蹶不振,以为自己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就在我最为失意和痛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幅画面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爸爸蹲在故乡的老房子前,抚摸着一只温顺而又忠厚的狗。家乡纯朴厚道的民风,洋溢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仿佛是一种深切的呼唤,让人不再游移和彷徨。在这块祖祖辈辈经营和生活的土地上,道义、情义那厚重的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后来,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回来吧,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小孩的,听妈妈一句话,妈妈绝对不会害你。那时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把父母伤地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的爱。


  后来父母对我讲了一段话,爸爸说:怪就怪我们太宠你,给你的命太好了。我要自己反省,是我们没有把你教好。妈妈说:你是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我们来说,你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我们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我们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我们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的污染,从来都没有诱huo、动摇过我们。


  我不止一次地痛哭失声,在多年的课业竞争中,越发地自私和冷漠的我,开始重新寻回童年的记忆。那之后,我学会了为父母做饭,陪母亲看病,给爸爸熨衣服,为妈妈按摩,跟爸爸聊天,打扫料理种种家事……我甚至煮出了令母亲怀念至今的意大利面和咖喱饭。妈妈特别地快乐,养育了我二十多年,她第一次感到,养一个女儿真好。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过去,我从来都未曾把爱感受得这么清楚明白。讲得这么明白。我以为我将是一个冷漠一辈子的人,但是,就是在你们永不止息的爱里,我开始改变了自己。人的一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


  默想:逆境能够使一个人历事炼心,从而培养坚毅不拔的坚忍意志。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在逆境的磨练当中,乐观积极地向上,使我们的心智,有着进一步的提升与成长。


  父母的爱是无穷无尽的,对儿女来说,与父亲母亲共处的日子,都将会是一生永忘怀的幸福时光。生活在充满亲情的关怀中,为人子女的人,不要忘记「行孝当要及时」。


第一次给岳母洗脚



  结婚三年多来,我经历了一种成长,从不懂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遇事冷静、勤劳、细心,会关心人的人。这都要归功于我的岳母。


  回想过去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多么的懒惰,多么的心胸狭隘,简直是不堪回首啊!但是,我的岳母却从来都不和我计较,而是用她那母亲的胸怀时时处处地包容着我。


  当有一天我感受到岳母为了儿女、为了整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苦、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辛酸和痛苦,我不禁流泪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不仅用自己瘦削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还担起了儿女一生的幸福。虽然儿女已经长大,已为人夫或为人妇,但岳母还要用她的德行泽及她的儿媳和女婿。想到此,我为我曾经的不懂事而感到万分悔恨和无地自容,也为自己有这样伟大的岳母而感到无限的自豪和幸福。


  有了岳母,我开始懂事了,不再为一些小事而和妻子计较;我变得勤快了,主动为妻子分担家务,努力学习做家务,大到做饭,小到叠衣服、削水果;我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在家庭中呵护妻子,在外面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在学习了圣贤的教诲之后,我更加感念到岳母对我的再造之恩。我要尽我的孝心,让岳母的晚年得到安乐。老师教过我们,可以给父母洗脚以表达孝心。那日晚上,我把洗脚水端上来,要求给岳母洗个脚。岳母虽不太情愿,但在我和妻子的要求下,我把岳母的脚放在水里。我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洗着岳母的脚,一边洗一边做按摩。岳母的脚并没有因为经历太多的沧桑而变得苍老——岳母是这样的坚韧。


  「妈妈,感谢您这几年来对我的教导,我原来不懂事,您一定不要放在心上,我现在懂事了;」


  「妈妈,感谢您培养了这么好的女儿做我的妻子,我觉得我好幸运啊!」


  ……

  握着岳母的脚,洗着,按摩着,我多么希望每天都能侍奉岳母于膝前,(文至此,我无法抑制内心中升起的对岳母的感恩,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发现岳母的眼睛湿润了,妻子的眼睛里也噙着泪花,「妈妈,我以后每天都给您洗脚」,我看到了岳母脸上现出幸福的笑容。


  圣人有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给岳母洗一次脚并不难,但我感受到了我的生命起了变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虽然是要求儿女做的,但其中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么深刻的爱和多少期待啊!单是这一份爱和期待,就足以让我们做儿女的受用一生了。

TOP

续 89

老人心语


对孩子们的期待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揩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
  

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
  

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
  

体谅我,
  

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
  

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
  

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
  

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
  

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当年一样,
  

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梦中的母亲

蒋谱成



  昨晚又梦见了母亲,母亲始终定格在晨曦中的村口,穿着青色的衣服,立在温温和和的阳光下,湿湿润润的空气弥漫在我们的周围,阳光照在母亲的头上,母亲两鬓上的白发显得格外的透亮,我正想对母亲说点什么,但就是说不出来,却从梦中惊醒。


  这样的梦已经梦过好几次了,我究竟想对母亲说什么呢?


  我读初中、高中都在县城,县城离我家有60来里路。那几年间,每次去学校,母亲都迎着早晨的阳光,把我送出很远,常常边走边与我说些鼓励我努力读书、好好做人的话。母亲没文化,但她能辩是非,识好坏,有些话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如“人要忠心,人要空心”,“没有吃不了的苦,总有过得去的河”。当我在外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回去,母亲高兴的好似过节,总有说不完的话。当要离家回单位时,母亲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但仍旧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行囊,惟恐误了我的行程。


  记得1980年,我回家看望母亲,那时家离汽车站较远,要到小镇才能坐汽车。母亲又迎着早晨的阳光,边嘱咐我在外边注意这,注意那,边扯扯我的衣服,就这样前前后后缓缓地走着,当时我也许还年轻,并未感到这就是母亲的一片爱心的倾诉。当我坚持要母亲不要送时,母亲就立在早晨的阳光下,就如昨晚上的梦,我看到她两鬓的白发,突然感到母亲确实老了,母亲为我们劳累,为我们操心,为我们而苍老,而当她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又一个个地离开她而远行……我的心有股热热的暖流涌出来,真想一把抱住母亲,大声地对她说:“母亲!我感谢您,我爱您。”但我只呆呆地站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母亲见我呆立不动,就说:“走吧,快去赶车,到单位了就给家里写信。”走了很远,再回头看母亲,母亲又立在一个稍高的土堆上,还在那里目送我远行。


  我在梦中想对母亲说的就是:“我感谢您,我爱您。”我感谢母亲给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我爱母亲,但这话她在世时一直未能当面对她说。世上有许多事,特别是爱,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夫妻之爱,亲情之爱,我们心里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但就是不去做,不去说,往往就留下遗憾。爱是需要表达,需要行动的,只有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深爱。

  美国的小布什在一次演说中说:“母亲,人人都爱她,我也爱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她给了我们爱和许许多多的忠告,而我们却给她添了白发。”母亲是无国界的,是相通的,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无私的,是一条永远流淌的河。但我们在温暖的河水里往往感觉不到,当母亲离去了,属于你的那条河不在了,我们才深深感到母爱的重要和母爱无边。


  因此,我们要对所有那些爸爸妈妈都还活着的人们说:趁他们还健在时,去感谢他们,去爱他们,说出你想说的话。这是因为,明天或许就晚了,到那时你想说也没法说,使你感到永远的遗憾、沉重和痛苦。


  我希望今夜再梦见我的母亲,我一定要大声地向她说出我以前想说而没说出的话。
  


——摘自《妙莲华》6/2003期

母爱打造的金牌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为天津历史写下新页。这位十九岁的数学奇才成功的背后,有一段感人肺腑的伟大母爱故事......(安金鹏居士著)

  朗朗星空下,我把金牌掏出来挂在母亲的脖子上......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是我离家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报到的日子。袅袅的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跛著脚的母亲在和面,这面粉是母亲用五个鸡蛋和邻居换来的,她的脚是前天为了给我多筹点学费,推著一整车蔬菜在往镇里的路上扭伤的。

  端著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抚摸著母亲肿得比馒头还高的脚,眼泪一滴滴滚落在地上......。我的家在天津武清县大友岱村,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她名叫李艳霞。


  我家太穷了。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便病倒在炕头上,四岁那年,爷爷又患了支气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


  七岁那年,我上学了。学费是妈妈向人借的。我总是把同学仍掉的铅笔头捡回来,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著用,妈妈心疼得有时连买铅笔和本子的几分钱也要去向人借。


  不过,妈妈也有高兴的时候,不论大考小考,我总能考第一,数学总是满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愈学愈快乐,我真的不知道天下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


  我没上小学就学完了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上小学靠自学弄懂了初中的数理化;上初中也自学完了高中的理科课程。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举办初中物理竞赛,我是市郊五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小孩。


  那年六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没想到,把喜讯告诉家人时,他们的脸上竟堆满愁云,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爷爷也生命垂危,家里现在已欠了一万多元的债。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泪。


  晚上,听到屋外有争吵声。原来是妈妈想把家里的那头毛驴卖掉,好让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话让病重的爷爷听见,爷爷一急竟也永远地离开人世。


  安葬完爷爷,家里又多了几千元的债。我再不提念书的事了,把录取通知书叠好塞进枕套,每天帮妈妈下地干活。过了两天,我和父亲同时发现:小毛驴不见了。爸爸铁青著脸责问妈妈:「你把小毛驴卖了?你疯了,以后盘庄稼,卖粮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卖毛驴的那几百块钱能供金鹏念一学期还是两学期......」。


  那天,妈妈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声音吼爸爸:「娃儿要念书有什么错?金鹏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县是独一份呀,咱不能让穷字把娃儿的前程给耽误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让他念下去......」。


  捧著妈妈卖毛驴得来的六百元,我真想给妈妈下跪、磕头。我太爱念书,然而这一念下去,妈妈又要为多少难、吃多少苦?


  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发现爸爸脸色蜡黄,瘦得皮包骨似地躺在炕上。妈妈若无其事地告诉我:「没事,重感冒,快好了。」谁知,第二天我拿起药瓶看上面的英文,竟发现这些药是抑制癌细胞的。我把妈妈拉到屋外,哭著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自从我上一中后,爸便开始便血,一天比一天严重。妈妈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检查,最后确诊为肠息肉,医师要爸爸尽快动手术。妈妈准备再去借钱,可是爸爸死都不答应,他说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还谁愿意再借咱们。


  那天,邻居还告诉我,母亲是用一种原始而悲壮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没有足够的力气把麦子挑到场院去,麦粒也无钱雇人帮忙,她是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手板车拉回家,晚上在院里铺一块塑料布,用双手抓一大把麦穗在大石头上摔打......三亩地的麦子全靠她一个人,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盖磨出了血,走路更一颤一颤的......,不等邻居说完,我便飞跑回家,大哭道:「妈妈,妈妈,我再不能读下去了呀!」


  妈妈最终还是把我赶回了学校。我的生活费是个每个月六十到八十元,比起别的同学的两百至两百四十,实在少得可怜。可只有我才知道,妈妈为这一点点钱,每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卖鸡蛋、蔬菜,实在凑不出时,还得去借个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几乎从不吃菜,就是有点菜也不用油拌,只舀点腌碱菜的汤搅和著吃。


  她为了不让我饿肚子,每个月都要步行十多里路去给我批发方便面渣。每个月月底,妈妈总是打著一个鼓鼓的大袋子,千辛万苦地来天津看我。袋里除了方便面渣,还有妈妈从六里外一家印刷厂要来的废纸(那是给我做计算纸的),和一大瓶黄豆辣酱、咸芥菜丝、以及一把理发的推子。(天津理发最便宜也要五元,妈妈要我省下来多买几个馒头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连青菜也吃不起的学生,只能买两个馒头,回宿舍泡点方便面渣就著辣酱和咸菜吃;我也是唯一用不起稿纸的学生,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废纸打草稿,我还是唯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洗衣服总是到食堂要点碱面将就。可我从来就没有自卑过,我觉得妈妈是一个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做她的儿子是我无上的光荣。


  刚进天津一中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我听懵了。母亲来的时候,我给她说了怕英语跟不上的忧虑,谁知她竟一脸笑容地回答:「妈只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一吃苦便不难了。」


  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我有点口吃,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首先要让舌头听自己的话,于是我常捡一枚石子含在嘴里,然后拚命背英文。舌头跟石子磨呀磨,有时血水顺嘴角流了下来,但我始终咬牙坚持著。


  半年过去了,小石子磨圆了,我的舌头也磨平了,英语成绩进入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谢母亲,她的话激励我神奇地跨越了这么大的学习障碍。


  一九九六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天津赛区的比赛,获得了物理一等奖和数学二等奖,将代表天津去杭州参加全国物理奥赛。


  「拿一个全国一等奖送给妈妈,然后参加世界数理比赛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讯和愿望写信告诉了母亲。


  结果我仅得了二等奖,我一头倒在床上,不吃不喝,尽管这已是天津市参赛者中的最好成绩,可要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实在不够啊!


  回到学校,老师们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我总想数理化全面发展,主攻项目太多而分散了精力。如果我现在单攻数学,一定能上。


  一九九七年一月,我终于在全国数学奥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并在十次测验中夺魁。


  按规定,我赴阿根廷参加比赛的费用须自理。交完报名费,我把必备的书籍和母亲做的黄豆辣酱包好,准备工作就结束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看我依然穿著别人接济的、颜色、大小不协调的衣服,打开贮藏柜,指著袖子接了两次,下摆接了三寸长的棉衣和那些补丁摞补丁的汗衫、背心说:「金鹏,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不知所措,忙说:「老师,我不怕丢人。母亲总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穿著它们就是去美国见克林顿也不怕。」

  七月二十七日,奥赛正式展开。我们从早上八点三十分到下午两点,整整做了五个半小时的试题。


  第二天公布成绩,首公布的是铜牌,我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名字;接著公布银牌,最后,公布金牌,一个两个,第三个是我。我喜极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妈妈,你的儿子成功了。」

  我和另一位同学在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分获金银牌的消息,当晚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八月一日,当我们载誉归来时,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时我想回家,我想尽早见到妈妈,我要亲手把灿灿的金牌挂在她的脖子上。


  那天晚上十点多,我终于摸黑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开门的是父亲,可一把将我紧紧搂进怀里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亲。朗朗的星空下,母亲把我搂著那样紧......,我把金牌掏出来挂在她脖子上,畅畅快快地哭了。


  八月十二日,天津一中礼堂里座无虚席,母亲和市教育局的官员及著名的数学教授们一起坐上了主席台。那天,我说了这样一席话:


  「我要用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却可以激励我一生。」


  高一那年,我想买一本‘汉英大词典’学英语。妈妈兜里没钱,却仍然答应想办法。早饭后,妈妈借来一辆架子车,装了一车白菜和我一起拖到四十里外的县城去卖。到县城时已快晌午了,我早上和妈妈只喝了两碗红薯玉米稀饭,此时肚子饿得直叫,真恨不得立刻有买主把菜拉走,可妈妈还是耐心地讨价还价,最后终于以一角钱一斤成交。两百一十斤白菜应换来二十一元,可买主只给了二十元。有了钱我想先吃饭,可妈妈说还是先买书吧,这是今天的正事。

  我们到书店一问书价,要十八元两角五分,买完书只剩下一元七角五分。可妈妈只给了我七角五分零钱去买了两个烧饼,说剩余的一元钱要攒著给我上学花。虽然吃了两个烧饼,可等我们娘俩快走完四十多里的回家路时,我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了。这时才想起,居然忘了分一个烧饼给母亲,她饿了一天,为我拉了八十里路的车。我后悔得真想打自己耳刮子,可母亲却说:‘妈没多少文化,可妈记得小时候老师念过的高尔基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哩,你要是能在这个学堂里过了关,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考哩。」妈妈说这话的时候不看我,她看著那条土路远处,好像它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样。我听著听著就觉得肚子不饿了、腿也不酸了......。


  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就要说,「我的农妇妈妈,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台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湿润了,我转过身,朝我双鬓已花白的母亲,深深地鞠躬......。


  一个人必须先能够‘受得了’,先能够‘忍受’,忍受贫困,忍受失望,忍受瞧不起,甚至忍受病苦,然后才能找出生的意义,然后才能自由自在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发这股源源不绝活力的,与使人孕育对未来希望的,正是母爱的关怀。


  后记:初读本文的悲喜与震撼,仿佛心历其境,悠然回到久远以前的童少时光,重温了永不涸竭的亲情,唤醒了内心尘封已久满是对人生的感恩与祝福。


  本文使我对父母亲情的关爱体认得更为深刻,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不求回报而永不厌倦的,尤其是当自己也成为父母时,更能理解父母的关爱对子女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每当面临严重的压力与残酷的考验而觉得犹疑彷徨时,就常令人想起父母与家人的爱,照亮自己本具的觉醒潜能,实现了无限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人生是如此短暂的存在,上天却给了人们最丰富的恩赐——父母的关爱,不仅滋润了无数的童稚心田与温馨回忆,也启发了自己,于将来成为更富价值的主体,与子女一起成长,并且与父母一起成熟,共臻圆满无憾的人生。


  宁静的岁月啊!请你停住,让感念珍重无数幸福至爱的游子,能多反刍报答无尽的亲恩!


  谨缀微言,聊表对天下伟大的父母,致最衷心的礼敬。


一九九九年桂月吴重德敬识(本文摘自报佛恩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