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贤易色──论语的夫妻观

贤贤易色──论语的夫妻观

贤贤易色

论语的夫妻观


资源提供:洪志明   

●三 学  

明伦月刊342期2004/02、03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男女结为夫妇之后,才陆续有父子伦、兄弟伦、朋友伦、君臣伦的人际网络,所以夫妇一伦位居五伦之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人们一直把结婚看成是「终身大事」,因为它是奠定未来四伦的基础,牵动一生的人际关係。如果婚姻选择稍有不慎,日后必难家齐,家不齐者故旧情谊也会被损毁,甚至在工作职场都会一蹶不振,最后抑鬱寡欢过一生。  


孔明的终身大事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他的终身大事,就有异于常人的选择。南北朝的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引用习凿齿的《襄阳记》说: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沔南黄承彦是一位清朗分明的高雅名士,他告诉诸葛亮说:「听人说你正在选择对象,我家有个丑女儿,头髮枯枯黄黄,皮肤黑黝黝,才器倒是和你很相配。」诸葛亮随后就到黄府提亲,和「阿承的丑女」结为夫妻。据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孔明率兵深入蛮荒七擒孟获用的「诸葛行军散」,以及六出祁山时的运输利器「木牛流马」,都是这位诸葛夫人的杰作,而由她教养的孩子,个个都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家风。诸葛亮的终身大事,一起头就有了对的选择,人生自然成功了一大半。  


贤贤易色的婚姻


    如何是婚姻正确的选择?孔门子夏说: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

    这章经文,点出夫妇伦、父子伦、朋友伦、君臣伦应有的品德。真有学过圣贤经典的人,在婚姻的选择上,一定是抱持「贤贤易色」的态度,看重对方的好品德,至于财富、容貌等表面条件,常人很难不计较,但宜看得轻。因为成家之后的教养孩子、治家处世,在所有条件之中,品德的好坏,往往是家齐不齐、国治不治的关键主因。试看孔子为子女选择对象的着眼点,就可以体会什麽叫「贤贤易色」了。论语〈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谈起公冶长,认为值得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却不是他犯的罪。公冶长坐过冤狱,世俗人或许会在意他脸上的刺青黥字,孔子却欣赏他高洁的人品,因此将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另外一位弟子南容,孔子也很中意,论语〈公冶长篇〉说: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谈起南容,在国家上轨道的时候,他能够一展长才为国所用,国家溷乱时,他又能够谨言慎行,不会遭到杀害。南容为何能掌握君子应有的「出处之道」?〈先进篇〉记载: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时常复诵诗经〈大雅抑篇〉「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南容反复玩味「白圭玉的一点瑕疵,还可以磨掉。人说出的话,就收不回来了」,让他养成「谨言慎行」的品德,不管治世或是乱世,南容都能优入而从容,所以孔子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谁愿意面牆而立



    贤贤易色的婚姻,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要毕竟其功,则有赖婚姻的持续经营,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刚成家时,孔子要他好好学习夫妇相处之道,论语〈阳货篇〉云: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牆面而立也与?」

    论语正义认为这章经文应该是孔鲤刚成家时,孔子特意举出诗经〈周南〉、〈召南〉,要孔鲤学习,从中体会夫妇的相处之道。诗经〈大序〉云: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周南〉、〈召南〉共有二十五篇诗,都是端正人伦开始(夫妇伦)的大道,是圣王教化天下的基础。〈周南〉十一篇,谈夫妇男女感情的有九篇。〈召南〉十五篇,提到夫妇男女的有十一篇。郑浩论语集注述要说:「〈周南〉、〈召南〉,皆无淫荡狎亵之私,而有肃穆庄敬之德。无乖离伤义之苦,而有敦笃深挚之情,夫妇道德之盛极矣」。这两篇诗中没有**放荡的情感,或是亲暱戏弄的私情,只有严肃庄重的品德。也没有骨肉乖离而伤心害义的痛苦,只有彼此敦伦笃厚和情深意挚的情义,处处流露夫妻最善最美的道德。在周公、召公教化下,周南、召南两地人民具有美好的夫妇相处之道,抒发成诗篇文字,就是「贤贤易色」的真情流露。例如〈周南〉的第一首〈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锺鼓乐之。


    诗的大意,如〈诗序〉所说:「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的是淑女的贤德,不是她的长相。再看〈召南〉的第一首〈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的大意,〈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鹊鸟在冬至后开始架巢,一直到春天才完成,如国君要累积许多功劳,才能获颁诸侯的爵位。而类似布穀鸟的鳲鸠自己不架巢,牠住在鹊鸟架好的巢,如女子从父母那裡嫁过来,具有和先生一样的品德,因此两人相配,得以共享一切。
    〈周南〉、〈召南〉诗中,有男子求偶的欣慕,有女子治家的心声,不学这两篇诗,先生无法「刑于寡妻」,妻子也难「宜其家室」,两人在家就像面对着牆而站,眼睛被牆障碍,无所见识,这是什麽景像?妻子不能体会先生成家的本意,先生不能体谅妻子在家的感受,天是天,地是地,两两不得交集,一天天的僵持下去,如周易否卦的象徵 ──「天地不交」,两人闭塞不通,在家中面对的不是有情有义的夫妻,而是冷冰冰的一堵高牆,世间凭添一对「怨偶」。


相知相惜福自来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忧愁责备别人不懂得我的心,要忧虑责怪自己不会主动去体谅人家。对自己多一点责备,于人多一点设想,相知才会相惜,世上能白头偕老的佳偶,多是这样经营的。

    后汉书〈匡衡传〉说:「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家庭幸福,来自于有美好品德的家室。家道衰落,也是源自于夫妇失和。夫妇一伦,关係人的一生幸福,幸或不幸,多在最初「贤」与「色」的抉择。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