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印法师《菜根谭的智慧》

续 48

附件

1.jpg (383.13 KB)

2009-5-5 11:21

1.jpg

2.jpg (365.87 KB)

2009-5-5 11:21

2.jpg

3.jpg (385.63 KB)

2009-5-5 11:21

3.jpg

4.jpg (118.84 KB)

2009-5-5 11:21

4.jpg

TOP

续 48

附件

1.jpg (373.2 KB)

2009-5-6 16:10

1.jpg

2.jpg (368.76 KB)

2009-5-6 16:10

2.jpg

3.jpg (378.88 KB)

2009-5-6 16:10

3.jpg

4.jpg (122.88 KB)

2009-5-6 16:10

4.jpg

TOP

续 49

附件

1.jpg (341 KB)

2009-5-7 13:16

1.jpg

2.jpg (473.72 KB)

2009-5-7 13:16

2.jpg

3.jpg (296.38 KB)

2009-5-7 13:16

3.jpg

4.jpg (206.25 KB)

2009-5-7 13:16

4.jpg

TOP

续 50





       12月14日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处世的道理应如风吹山谷,风过而山谷呈现一片寂静。总要过而不留,那么是非就不会存在了。养心的方法应如月色映照池水,总要空而不着,物我两忘。
    佛家所说六根清净,不但是耳不闻恶声,心不想恶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的印象才好。
    换言之,要做到物与我的相对关系不复存在,那样的话,绝对的境界就可以出现了。
   【后集121】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12月15日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利欲心过重的人,一旦达不到目的或者一切失败了,就抱怨世间是多苦与多忧。利欲心恬淡的人,他们的眼中所看到世界,处处都是快乐。「知足常乐」就是这种道理。
    大自然的风景确实值得欣赏,像那白云青山、溪流泉石、花迎鸟鸣等大自然的景色,是忙于功名利欲的人,不曾去注意欣赏也没有工夫留连,他们心中感觉不到自然环境的快乐。世间本来就没有苦乐的说法,苦乐不过是人心所生而已。至于万物的相生相杀,也不过是由于因果循环造出来的幻象。人如能去掉荣华名利的观念,以苦为乐,则天地山河都将成为乐境。
   【后集122】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名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被自尘苦其心尔。



       12月16日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所以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是天理循环。有福气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深思这道理,抱着诚恳心情去待人处世。唯如此方可以持盈保泰,得到悠久幸福。
    凡事做到七八分处才有佳趣。太过则易衰,不及则易馁,正如酒止微醉,花在半开,那么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未绝生机。
    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常常善自保持下去,自然能够悠久的存在于天地范畴之中。
    【后集123】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苦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12月17日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野外生长的蔬菜,并未受到世间人们的灌溉或者施肥培植,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生长起来。至于野生的鸟类,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饲养,牠是天然壮大的。一般人喜欢猎取野生的鸟类与蔬菜为山珍美味,就是因为它味美香甜,十分可口。
    由此可见,自然生长的东西比人为的可贵。
    以人的品格来说,如果我心不被世俗污染,品格自然高尚,不就没有世俗的秽气了吗?
   【后集124】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圈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12月18日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栽花种竹,养鹤观鱼,这些都是风雅的事情。但是必须领会其中的妙趣,内心始有怡然自得之感。如果只是留连眼前的光景,玩赏物品外形的话,这也不过是像从耳朵进去、嘴里出来而已,比方小人听闻了圣贤的道理,并不去身体力行,只是用嘴说说罢了,一切不过是在仿效君子的动作,佛家叫做「顽空」。
    佛家有些小乘的学者,并未悟得真空妙有的妙理;大乘的学者不同,他们所说的空,并不是虚无之义,而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像小乘的空如同顽石枯木没有一点生气,似是而非。
    现在爱种植花竹,爱观赏鱼鹤,乃君子所乐,是很风雅高尚的事,全是因为君子能够领会其中超逸的情趣,心中感到真正的乐趣。小人就不同了,他仅仅观赏外形,不了解其中的乐趣,并没有什么高尚趣味可言。
   【后集125】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12月19日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居住在山林中的文人隐士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们的高风亮节、情逸超群的风度,却使人在尊崇敬仰之余感觉神骨清高,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在田野里劳动的农夫,外表虽然粗鲁,但他们由衷诚挚的浑厚模样,却表现出天真纯朴的作风,使人在敬重之外,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恋慕之情。这时候回想一下在市井中生活的人,不免会与利禄之辈、贩夫之徒为伍,实在让人感觉陋劣污秽,惭愧不已。
    古时候的忠臣义士,宁愿为国尽忠而死,绝不肯投降失节,就是怕失掉了人格身分。所以,宋末文天祥被元朝俘虏而不投降,并且作了两句诗以明心志。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临刑之前在衣带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就是君子宁愿杀身以成仁,也不可受辱失节损失名誉。
   【后集126】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12月20日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祸福本是循环相连的。孟子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是说明了祸福循环相连的道理。因此,人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就是怕得非分之福,受了造化弄人之祸。所以「非分之福,无故所获」,我们应该极力躲避不要使它临到自己的身上。
    一般人不明此理,偏偏要去寻找意外的收获与利欲,结果弄得身败名裂,亡国破家为数也不少啊!达人君子凡事从远处看,要能够事先了解利害关系,就能不堕其中了。
   【后集127】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才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12月21日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人生就像一个傀儡,耍弄傀儡的人牵动线索,傀儡的手脚便都颤动起来,进退坐卧显得非常逼真。这是傀儡受人牵动线索而生出来的动作,只要能把这个牵线的根蒂握在自己手里,一根线也不让它纷乱,无论卷舒都能够自由,权利操纵在自己手里。
    可见我身之出处进退,全在于自己,心可以不为他人所左右。假如自己的进退受旁人指挥左右,那岂不是变成戏台上被人所玩弄的傀儡?这就是明显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应该随自己的意思去发展。
   【后集128】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TOP

续 51




       12月22日      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天下事利害得失常是连在一起的。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乃是世间的一定道理。所以说:「天下常以无事为福。」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子说:「祸兮福所之伏。福兮祸之所依。」天下事祸福的相连至明。
    古人说:「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真是说尽了天机,话尽了人事。将军立功在战场,从战场上得功名。到了太平的时候,将军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就说明了天下的利害得失都是循环相接的,有了昔日的盛,才有今日之衰,明白这种循环天理的法则,心中藏着雄心勇气,不觉冰散化为乌有了。
   【后集129】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12月23日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喜欢同人私奔的淫妇,本来是很多情的,但是其情却容易走入歧途,终致完全断绝淫欲与se 情而削发为尼。再说,热中于事物的人本是极富感情的,但往往受了意外刺激,就冲动的遁入空门去做和尚。
    自古以来,美色倾城的歌妓,和英勇将士们出家入道的很多。寺院本来都是离开世欲尘情清静之门,却时常成了淫邪人们遁入的场所,不免成为犯罪者的巢窟。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后集130】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12月24日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在滔滔的大海中波浪冲天,孤舟随着大浪的起伏而不定,这时候在船里面的人反而不知道本身的危险,心里并不感觉到恐惧,倒是在船外面岸上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不禁要惊心动魄了。
    也就是说,人们处在极危险的环境中,有时并不觉得危险。等危险过去,痛定思痛,反而觉得当时危险情景的可怕。君子处身于事中,心当超然于事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后集131】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12月25日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人在一生一世中,能把自己所作的事减少一分、省去一分,就能够超出世间一分,得到安乐和自由。比方说,和旁人减少一分交际,就可以免去许多纷扰得到清静。言语过多,难免生出过失来。思虑过多,精神损耗,能够少说话少思虑是好的。再说,如果聪明太过就有伤本来面目,本身也就有危险了。所以,混沌蒙矓的人反而是安全的,能够减少一分聪明就可以完成一分混沌。这些说法在现代是谁也不会向这方面去做的。
    总之,事物做得十分过分,就成了祸患的根本。凡事最好是达到了八分就要回顾一下,这是老子、庄子的遁世之道。
    然而,一般人却持着相反的主张,不但不求交游言语、思虑聪明等等减省,反而求其日日增加。这无疑是桎桔了自己的生命,使它陷于不自由的痛苦之中,是极为可哀的事。
   【后集132】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12月25日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四季寒暑的变迁,以人力来躲避它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想把它除去就十分困难了。心中受了人情炎凉的刺激,也就随之而起冷暖的变化,有时心头如火般炽热,有时又如结冰般寒冷。世间人情的炎凉纵易除掉,心中的冰炭却很难解除。如果能够除去心中的冰炭,则不论天然的寒暑与人世的炎凉,自己胸中时时充满和蔼的气氛,无论何地何处都以春风吹拂我心,则无往而不和合。
    苦乐是主观的,不在于外界的天气与人情,全在于自己心中的变化。明白这个道理就先要修心。
   【后集133】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12月27日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想要求得精制的茶、香冽的酒,不但价钱贵而且极为难得。茶不求精而壶亦不干,是说得到不断的常饮。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是说得到了有酒盈樽的趣味。素琴是不加装饰而没有上弦的琴,只要能领会其中的趣味,也可以常常调弄五音六律。短笛虽然没有腔调,要自己过意的话,也可以自乐其趣。所以,无论是茶酒琴笛等等不管外表如何,如果真能了解其中真趣而知其中之乐,他的人品境界自然是高尚的。
    晋陶渊明夏日在北窗高卧,和风飘然吹来,自称为「羲皇上人」。羲皇是上古时代的天子伏羲神农黄帝三个人,有的人把这人称之为三皇;羲皇上人是说比伏羲皇帝还要古老的时代。嵇阮是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二人,嵇康善于操琴,阮籍好酒,匹俦之意是可以和他二人匹敌的意思。陶渊明自比为羲皇上人过着太古自由安逸的生活,现在所说的是虽然不能超越羲皇,但也可达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等人高尚的境界。
    人能超越了耳目口鼻的爱好,而了解其中的真趣,虽然是在现世不洁的尘俗之中,其境界却能达到古代贤人之士。
   【后集134】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宜。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方可匹俦嵇阮。



       12月28日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佛教主张一切随缘,世间上的事莫不是因缘生、因缘灭;人的贵贱吉凶或祸福,也都是因为因缘而分成各色各样。因此,人要随着因缘处理自己的色身,方能达成自己的意志。其次,儒教所说的位素,是《礼记》上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不外顾。」即君子守着自己的身分不逆着境遇,和佛家的随缘意义相同。
    世间浮沈有如渡海,渡海如果持有浮囊就不会沈溺。能守着「随缘素位」这四字去行,则恰如渡海持有浮囊一般,就有安全渡过的可能。人能够渡尽那些世间的顺逆苦乐的大波小波,就不会不幸的沈没下去。世事多是茫然无尽,如果一切完全无缺,只此求全一念,则无量的欲念都纷纷产生,像丝线一般纷乱,千头万绪使你无法整理。
    反过来说,如能随遇而安,也就是能安于目前所处的地位,不抱不足的观念,不求非分的福利,依照「随缘素位」四个字去做,就无往而不自得。无论是处于顺境或是逆境,都能圆满应付、自由自在了。
   【后集135】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12月29日
       除旧布新,一清吾心

       12月30日
       除旧布新,再清苦心

       12月31日
       除旧布新,三清吾心



                                                                          
                                  ------全文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