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根淨境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三卷)  

2007/8/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请看第四十四「法清淨光」第二首偈:

【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虚空。以说其义光如是。】

前面两句我们也学了很多,这个意思可以说永远是无有穷尽的。不深入大乘不知道大乘的殊胜,现在即使学佛出家的同修,对于学习大乘的机缘愈来愈澹薄,即使有心想学,没有环境、没有增上缘。在我们一般很现实的讲,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同参道友,也没有理想的道场,这三个重要的缘都缺乏,所以是愈来愈困难。世尊当年在世,那个环境比我们现代环境好不了多少;古佛距离我们很远了,世尊示现降生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真是叫法弱魔强,经上讲九十六种外道。不过好一点,那时候的人心比我们现代应当是淳厚很多,即使是外道,外道裡面很多都是佛菩萨在住持,应化在其中,重要还是在人心。现代这个时代人心不善,不相信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圣贤的教诲,他相信什麽?他相信名利,尤其是重视利这个字。

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看利字,你懂得中国製造文字的用意,你就能看出来。你看利,一边是个禾,禾是什麽?稻穀,那边是个刀,这就是什麽?这是吃的东西,吃的东西一定是人家来争的、来抢的、来夺取的,这个字很可怕。你能把这个捨掉,捨掉才能和谐、才能和平,和睦相处;如果对这个东西重视的话,这社会永远没有和平。所以你看中国这文字,你不知道怎麽读法,你不认识它,你看它的意思就晓得。金,那就更可怕,黄金,你看金字边两把刀在抢,那是什麽?钱,那钱就争得更厉害!中国的文字,叫你一看到这个东西,钱不是好东西,利不是好东西,你能把这个捨弃,你就开智慧了,你就不会被魔控制。人只要贪财好利,就很容易被魔掌控住,为什麽?你的磁场跟他相应,就这麽个道理。如果能把这些东西捨弃、放下,跟佛菩萨的磁场相应,你就得佛菩萨加持。如果你贪名贪利,你跟妖魔鬼怪的磁场相应,得他们的加持。他们也有神通,他们也有福报,但是他的加持会让你在一生当中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死了以后三途去了,三途裡面肯定是地狱,这多可怕!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

我们讲到『诸佛法身』,大乘教裡面讲得很多,「心淨佛土淨」,又告诉我们「平等即佛,佛即平等」。这个磁场,在我们这经上讲是毛光,毛是毫毛,放光,不一定是指白毫,我们身上的毛细孔,每个毛细孔都放光,身光。这就是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中国古人讲的气氛,气功裡面讲的气也是这个,佛法裡面叫光;换句话说,气也好,光也好,磁场也好,总而言之,都是波动的现象。这波动裡面就有清淨的、有不清淨的,有善的、有恶的,统统都在毛光裡面振动,波动的现象。这种波动,特别是心地很静,我们讲有大智慧、有甚深定功的人,他这种波动(光波)力量很强,它的范围广大,遍法界虚空界,不受干扰。宇宙之间其他的波动很多,会不会受干扰?不会。什麽人的波动会干扰?我们能想像得到,心散乱的人,没有主见的人;换句话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人,这种人他的气场、他的磁场很容易受到干扰。为什麽?非常不稳定。佛菩萨、修行人,佛菩萨那不必说了,修行人他一生当中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他就不会有干扰。一个方向,西方淨土;一个目标,往生淨土,亲近弥陀。如果只有这一个念头,任何不善的磁场都影响不了你,它都干扰不了你,这个道理要懂,这是毛光照益。

我们一心嚮往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会接受到阿弥陀佛的光,就是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加持你,从来没有间断过,只要你一心。所以念佛成就的人为什麽那麽快,二、三年的时间他就成就,道理在此地。实在讲二、三年成就已经不希奇,心力、愿力强的人,特强的人,《弥陀经》上讲需要多少时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我们在《往生传》裡面看到的,真有,七天之内成就。我们从前初学佛的时候,在《淨土圣贤录》裡面看到,宋朝的莹珂法师三天。

早年我住在美国,我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报告过,DC那边有个周广大先生,不称他居士称他先生。这个人很善良,在那边开个麵包店,一生没有宗教信仰,得了癌症,病重的时候医院裡放弃治疗,家人把他带回家,很严重。这个时候家人才去求佛问神,到处去拜,找看有没有办法救?就找到华盛顿淨宗学会。淨宗学会也有个同学非常热心,去看他,看他的时候就告诉他,跟他开导,不要留恋这个身体,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叫他一心念佛。他真有缘,他就接受,不怀疑就接受,而且叫他家人不要再找医生,我也不吃药,你们统统念佛帮助我。淨宗学会的同学也有几个人轮流帮助他助念,他念得很好,他说我念的时候痛苦没有了。三天往生。没有学佛,也没有皈依,也没有受戒,但是他一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他就皈依佛了,他真的皈依阿弥陀佛,很好的例子,三天。临终之前三天闻到佛法,三天三夜念佛不间断,符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家亲眷属,还有几个佛友,佛友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就成功。

这个讯息传到我这边来,我们感到无限的欣慰,《弥陀经》上讲的不假。为什麽短时期接触到他能成功?我们知道他能够听到就接受,不怀疑,马上就干,过去生中修过这个法门,那一生没修成功,这一生在临终时候听到,把宿世的善根引发出来,勇勐精进,万缘放下,没有一丝毫留恋,所以他很顺利就成就了。更希有难得的,人一生不信佛,死了也不信佛,死了以后中阴身闻到佛法,他搞明白了,跟着这些助念的,那都不是人身,中阴身跟着助念也能往生。这个因统统都是宿世善根,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缘闻到佛法,一听到他就觉悟。像这样的人,意志、信心这麽坚定,魔的磁场不能影响他。他的念头这一动,阿弥陀佛的毛光他就受益,只要念头一动都加持到了,所以这裡头感应不可思议。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信心,方向目标还犹疑不定,退心、着魔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这是我今天到此地来,有同修告诉我,现代这个时代魔的力量很大,他的磁场能干扰你,让你心神不定,让你胡思乱想,让你远离正法,你被他控制了。我们今天读到这段经文,法清淨光的加持,《华严经》上教导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明白,我们接受,知道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跟诸佛不一样的,就是我们现前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没放下。除此之外,我们的法性,法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跟诸佛没有丝毫差别。只是这三大类障碍把我们智慧德能挡住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一生当中难得有这个机缘,在圆教一乘大经裡面读到了,佛告诉我们了,我们今天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身分。知道之后怎麽办?这努力要把障碍排除,回归自性,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愿心,一心向道。

今天世间全球zai 难多,活得辛苦,要捨,捨什麽?捨就是把苦捨掉,你要不捨,那你就有得受的。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现在能体会到这裡面的意思,无尽的感恩。《般若经》裡面告诉我们诸法实相,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在一切现象裡面,只要不执着、不分别就对了。古德说得好,「若人知法常空,其中实无缚脱。只了众生自性,从本以来,无有一法可得,谁缚谁脱?」这个话是再来人说的。什麽是再来人?像惠能大师一样,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他知道。我们今天这是佛菩萨、祖师这样告诉我,我们有没有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法空性寂,性是清淨寂灭,法是什麽?万法皆空,包括我们身体。我们身体一部分是物质,一部分是精神,阿赖耶的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皆空。见相两分都是自证分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什麽?自证分是性,常寂。如果真的知道万法皆空,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会再生一丝毫贪恋的念头。如果有点贪恋的念头,你不知道,你不晓得它的真相。它真相常空,你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什麽?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过菩萨的生活,法身菩萨的生活,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佛经裡面讲解脱,解是把烦恼解除,实际上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解除了;脱是什麽?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解脱的意思。

现在我们知道,这三种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名字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这个东西是真的吗?现在佛告诉我们,不是真的,它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完全是虚假的,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它是虚妄的,是个错误的抽象概念。我们讲错误虚妄抽象概念,它没有,那现在在!现在在是迷,迷,它在;觉,它没有了。它好像一片乌云,一片黑暗,把我们自性的光明障碍住,一觉了,这黑暗就没有了。我们几时能够清醒过来?实在讲这问题不在外,在内。要在外就好办,佛菩萨大慈大悲肯定帮我们的忙,这个事情是在自己,与佛菩萨不相干。为什麽?一念不觉,是你自己一念不觉,不是别人给你的。现在你要一念觉,一念觉容易,念念觉就不容易了。我们在这裡学习《华严经》的时候一念觉,可是下了课堂之外又迷了、又不觉了。这是什麽原因?有原因,无量劫来我们被妄想分别执着薰习的时间太久,习气太重,习气太深,一下除不掉。听经的时候好像很明白,听完之后又煳涂,老毛病又发了,所以不得受用。

那怎麽办法?佛教导我们在圣教裡面,在大乘裡面,认真去薰修。周广大三天能往生,古时候莹珂法师三天能往生,靠什麽?三天三夜不间断的薰修,那个功力大,所以他能成就。我们今天的薰修,每天我们在《华严》学习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在薰修,大乘教在薰修;还有二十二个小时,二十二个小时烦恼习气在薰修,两个小时跟二十二个小时怎麽能比?所以不成功在此地。所谓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我们每天烦恼习气的薰修是佛法薰修的十倍,问题出在此地。如果是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在薰修,那个力量大!七天不间断,这个功力我们一般讲至少可以超过七百年。七百年你做不到,七天可以做到,分分秒秒不间断。每天两个小时,七十年未必能有成就。所以功夫不能间断。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一个原则,这个原理原则可以用在任何法门裡面,不仅是念佛,他说的是「都摄六根,淨念相继」八个字。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先决条件你要把外面那些诱huo,那都是魔,那都是魔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在那裡诱huo你,你要把这个放下。眼把色放下,耳把声放下,鼻把香放下,舌把味放下,身把触放下,意把法放下,你心清淨了,这讲清淨。这段都是讲清淨,六根清淨,六尘清淨,内外都清淨,放下就清淨。然后怎麽?淨念相继,不能中断这叫相继。无论世法、佛法,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简单、快速、有效,我们也容易明瞭,也容易记,缺乏的就是没真干,真干就成功。所以在大乘裡面讲一生成就,你有没有信心?真正听懂了,有信心,一定要真干。

这裡面缚就是烦恼,烦恼束缚你。哪来的烦恼?烦恼确实没有束缚我们,哪有什麽脱!为什麽?六道十法界都如梦幻泡影,这不是真的!所以大乘圆教讲「无缚无脱」。你一定要理解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真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地方古德所说的,「从本以来,无有一法可得」,法是什麽?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法就是本性,本性就是法。六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原来就是自性,你在相裡面能见到性,功德就圆满,不再着相,不再分别相。不分别相,智慧开了。不执着相,你就得解脱,你得大自在,相不干扰你了,知见不干扰你了,你放下分别,知见不干扰你了,这才能入佛境界。

永明大师《宗镜》裡面说,《宗镜》给我们解释一乘,ㄧ乘是真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乘是讲真的,二乘、三乘是方便讲。什麽叫一乘?「离相清淨无生心也。此心悉能包含运载一切诸法,故名ㄧ乘」。《华严》是一乘圆教,一乘是什麽?一乘是成佛的。二乘裡面讲小乘是罗汉,大乘是菩萨;三乘裡面讲小乘是罗汉,中乘是辟支佛,大乘是菩萨,都不究竟。一乘是成佛,什麽叫一乘?永明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就是离相清淨无生心。此地无生,就是不生分别、不生妄想、不生执着,就这个意思。能生万法,在万法裡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离相清淨心,这就是佛乘,这个心是真心。悉能包含运载一切法,包含一切法好懂,「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包含万法,这个好懂。什麽叫运载?运载是讲佛法,比喻把凡夫,凡夫要能够乘一乘,他就把你运回,从凡夫地运载到如来地,用这个来做比喻。也就是说你学一乘,你就能成佛,不需要当中走许多的冤枉路,好像转运站一样,转运太多很辛苦,一站一站转运。一乘就是直通,直通车,没有中途转站的,这叫一乘法。
古大德在这些方面说得多,归纳起来几个重点,我们的学习就方便。古德说「了物非物」,了是明瞭,物是什麽?万物,就是所有一切现象。为什麽说非物?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是波动产生的,根本就没有。所以科学家只承认宇宙之间有场存在,这是个科学的名词,什麽叫场?场是能量。宇宙之间有能量,这个能量肉眼看不见的,它不是物质。能量聚的时候,能量它有波动的现象,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它会现物质现象。物质从哪裡来?物质从无中生有,那个无是讲能量。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物物皆空,佛法讲性空。性有,性有为什麽说空?这个空的意思是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不但眼耳鼻舌身不能接触,我们的意念都达不到,想都想不到,所以叫它不可思议。你不能够思想,思想是用意识;你不能说,你说不出来,叫不可思议。就是说明六根都没有办法接触到,它存在,它不是物,但是它是物的本体,物都是它变现的,能生万法。宇宙是它变现的,虚空是它变现的,虚空裡面所有一切法统统是它变现的。

这性是谁?这性就是自己的自性。所以你什麽时候见性,见性就成佛。成佛分有很多种,有自性佛,自性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性都是佛,所以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自性佛。自性永远不生不灭,自性没有相,现在现相了,现在人间,你要是觉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是人间成佛。如果你在天上,你也觉悟,在天上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你天神成佛了。天佛跟人佛是一个佛,没有差别,为什麽?智慧德相一样的圆满,理上一样圆满,事上一样圆满。可是众生所接触的不一样,那是什麽?那不是你自己的境界,那是凡夫境界。所以说凡夫看佛是凡夫,佛看凡夫是佛,不相同。

然后你就想到十法界都有佛,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缘觉、天、修罗、饿鬼、地狱、畜生,都有!佛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阿鼻地狱也有。地狱众生见不到,为什麽?他业障太重,不是见不到,他在,他现地狱身,也帮助地狱罪苦众生,过去生中曾经闻法的,曾经有修行的,他不幸造了大罪业堕地狱,他还是有佛性。所以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永远都在佛的怀抱当中,只是自己不觉悟而已。什麽时候觉悟什麽时候就得受用,这属于性德,跟性德相应。不得受用是跟性德相违背,相违背的是烦恼,相应的是智慧。如果我们的修学常常跟智慧相应,渐渐跟烦恼远离了,这个现象好!只要你能把烦恼放下,智慧就现前;你不能放下烦恼,智慧不开。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是你自性本来有的,烦恼障碍了智慧。烦恼是什麽?贪瞋痴慢疑,我们讲得粗一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烦恼。世尊教导我们不是用言说教,现身说法,做出榜样给我们,我愈体会愈深刻,体会得愈深,感恩的心愈重。

他老人家实在太慈悲,为我们现身说法,做出最好的榜样来给我们看,这真放下了。世间人所争的,最高的王位,他得来了,他是王子,十九岁捨弃王位的继承,捨弃了,出去求学访道。这告诉我们什麽?道学超过王位,他是向上一着更深、更高层次裡面去求,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世味哪有法味浓!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一生过的生活随顺大自然,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永远不求人。中国古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品德最高尚的是什麽人?无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来了,日常的生活,你看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所过的是究竟圆满大觉的生活。他为我们示现求学十二年,十九岁出去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那个学是什麽?世间学问。学了十二年,等于说毕业了,佛法裡面讲无学了,再没地方学了。他到恆河边菩提树下入定,把世间所学的统统放下,为什麽?不能解决问题,跟我们说世间学问不能解决问题。那个学问也很了不起,现在的科学、哲学都达不到。因为他们用的方法特殊,他们用禅定的方法,很深的禅定,能够把六道轮迴的空间维次都突破。他有能力上升无色界天,他有能力去参观阿鼻地狱,我们现在科学家、哲学家都做不到,他有这个能力,还是世间法。六道裡面没有障碍了,出不了六道,这就是障碍。所以他要入更深的禅定,突破六道,再深入突破十法界,这才大彻大悟,诸法实相真正通达明瞭。

所以了物非物,这个物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怎麽是非物?原来是梦幻泡影。《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的存在「如露亦如电」,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短暂到给你说,基本上不存在。这明瞭,真的明瞭了,森罗万象,原来「物物性空。知心无心,则心心体寂」。所以心是清淨寂灭,物是万法皆空,就是心裡没有念头;有念,心就动了。体寂就是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从来没有动摇过,那是你的真心。这个无心是无妄心,知心这个心是真心,没有妄心,妄心是什麽?八识五十一心所。你看唯识裡讲八心王、五十一心所,没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迷了才有,悟了没有。所以真心心体清淨寂灭,就是大般涅槃。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大小乘教裡面讲的三解脱门,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知心空寂,即入空寂法门」。这些都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只要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得把这个放下你就入了。我们在日用平常生活当中,可不可以不用思惟,不需要去想?可以,根本不需要去用思想。用思想你用妄心,如果说不用思想,你用的是真心,你用的是智慧,真心处理事情没有一样不圆满。释迦牟尼佛在示现开悟之后,然后从事于教学,一生没有中断过,教学四十九年,他教学有没有去预备功课?没有,他没有书本。无数的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那个时候不同的国家,这些人世尊天天接见,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去想一想,这问题我要怎麽答覆他?没有,随问随答。四十九年没有一个问题把佛问倒、佛不能答覆了,没有。他的智慧从哪来?自性本具的。为什麽能够解答?你自性智慧开了,你照见是能生万法,万法都是你自己自性变的,你还能不知道吗?你还会有障碍吗?所以《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什麽?无知是空寂,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

我今天心怎麽样?心不空、心不寂,心裡头有妄念,心裡面有烦恼,心裡头有习气,所以我们的心是动的、浮动的,这些是妄心、念头。这就是佛讲的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因为你的念头从来没断过,一个接一个,所以这境界现前。如果这个念头哪一天断掉了,断掉,境界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你醒过来了。醒过来的世界是一真法界,现在十法界是梦中境界,这要懂,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对这个世间不可以贪恋,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生不建道场是正确的,这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后人,这中国祖师大德,这后人德行、福报都比不上佛陀,佛陀给我们示现最大的福报,身体好。你看都是住在野外,每天风吹雨打、日头晒他都没有关係,这身体多好。

我们在前几年读到一本书,《旷野的声音》,写澳洲的土着,他们生活在沙漠裡,他们不穿衣服,晚上睡觉也是在野外,也是找棵树下,都是这样的。吃东西都是野生东西随便找来吃,不过他们很聪明,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这些我们讲是野人,没有开化的;他们看我们这开化叫变种人,不正常的人,他们认为他们那是正常的。他们远距离互相通讯不需要用电话,心灵感应,感应力量很强,不但可以说意思能够通达,也能够看得到他现在在那裡做些什麽,就像电视一样,但是他不要用机械。我们读了这些东西,我们就想到世尊当年在世他们的身体好,我们现在不能跟他相比。

中国祖师大德这是不得已盖个茅蓬,茅蓬很小,多半都是自己盖的,不需要请工人。山上砍几棵树做个柱子,用土四面筑四道牆,上面盖茅草,很简单,一个小茅蓬大概两天就盖好,能够遮蔽风雨,真正修行人都是住茅蓬的。寺庙做什麽用的?寺庙是教化众生的,那裡有讲堂,那是学校,教化众生的。自己的生活都住茅蓬,这是什麽?心地清淨,一尘不染。在中国,有不少祖师大德住茅蓬,有的时候自己种点蔬菜,种点水果,种点粮食,粮食裡面多半种玉米,这可以做主食的,像花生、玉米、蕃薯、马铃薯,这些可以做主食,蔬菜,很方便,几十年不下山,真成就了。

与众生有法缘,他们来讲经说法,这建寺庙,寺庙不需要自己建,信徒们去建。真的古德讲的话有道理,「只怕没有道,不怕没有庙」,庙是弘法的时候才需要,不是弘法不需要。如果与众生没有法缘,永远住茅蓬。茅蓬确实舒服,冬暖夏凉,因为那土牆筑得很厚,它有隔热、有防寒有这种功能,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裡面都住茅蓬。我们要想成就,还是要过古人的生活才行。过现代人的生活,可以做为一个佛学家,佛教的学者,可以做这个;像祖师大德这种成就很困难,为什麽?你在现在这种生活环境裡面,得清淨心可不容易!每天的诱huo都在你眼前,你怎麽能清淨?所以知心空寂重要。

「知心无缚」,你的心是清淨的,没有烦恼缠缚你,烦恼是你自己妄心裡头起的念头,没有。外面会不会影响你?外面只要你不接受就没影响。好像外面讯息,我们讲的毛光照过来,你不接受它,它东西传给我们,我们不接受就毫不影响。永远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你就入解脱之门。

「知心无相」,你就「入无相法门」。真心无相,妄心,相而无相,即相无相,能变能现的心无相,所现所变的境界哪裡会真的有相?这个道理要懂。六祖大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后头还要加一句,「万法皆空,唯一真心」,万法就是一心;或者说「万法皆空,不离一心」,这是正确的。

「觉心无心,即入真如法门」。这真心,真心裡头没有妄心,妄心没有了,妄境当然没有。妄境是什麽?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像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果我们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在梦中醒过来了,可是你还在梦中,梦中又作梦。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有这个经验?作梦,作梦觉得在梦裡头又作梦,梦醒过来,是梦中之梦醒过来,可是你还在梦中。梦中之梦是六道,醒过来之后,六道没有了,可是你还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还是梦,不过四圣法界裡头没有恶梦,六道裡头有恶梦。从这个醒过来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你才见到一真法界,入真如门。

所以要知道,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这是天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裡头弥勒菩萨讲的六百六十法,他把它归纳为百法,对于初学的人来讲就很方便,这一百大类就是讲的宇宙的真相,佛经讲诸法实相,让你了解。百法裡面前面九十四法,九十四大类都叫有为法,有为法有生有灭。后面六法叫无为法,无为法裡头有抽象的东西在裡头,但是你看不到生灭的现象,就称无为。你看到它有生有灭,譬如像我们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自然现象也有成住坏空,凡是有这种现象都叫做有为法。虚空没有这个现象,虚空也是自性变的,有没有生灭?也有生灭,它时间太长了。除了生灭现象之外,你在裡头看不到它有任何变化,所以也算它作无为法,虚空无为。所以真正无为法只有一个真如,真如无为,这是绝对的。其他的五条就是相似无为,不是真无为,相似,它裡头没有变化。所以要知道,真心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是一念不觉而后发生的,变现出来这种境界,你晓得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不会有胡思乱想,为什麽?胡思乱想很冤枉,消耗能量。在我们现在讲消耗能量,就是伤害身体,精神、肉体都受损害。这就是一般人体质不能跟修行人相比,修行人体质跟一般人不一样,你就懂得了,为什麽不一样?他不消耗这些能量。他没有妄念,我们平常讲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没有名闻利养的念头,他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他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这个体质当然就不一样。体质不一样,相貌也不一样。所以总的说,「若能知心如是,即入智慧法门」。如是就是讲知心空寂、知心无缚、知心无相、觉心无心,你能真正的知了,这就入智慧之门,那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

清凉大师说得好,「上来诸门」,给你讲的空寂法门、解脱法门、无相法门、真如法门、智慧法门,「乃至无尽,不离一心」,总而言之,不离一心,这个一心是真心。「一心即法界故」,什麽是法界?一心是法界,一心是自己的真性,法界就是一心,法界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一心。我们念佛法门,说老实话,直截了当就修一心,你看《弥陀经》上讲的念佛的目标是什麽?「一心不乱」。用什麽方法来达到一心不乱?用执持名号。所以念佛,为什麽要念佛?不是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高兴了,不是!哪有这种道理!是用这句名号把所有那些妄念都打掉,用一念打掉一切妄念,先达到一心,这一心就是阿弥陀佛。我心裡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真正的一心;再进一步,阿弥陀佛也没有,一心现前,真的一心现前。功夫成片到事一心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过渡时期;最后的境界,这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你真的明心见性,真的叫大彻大悟,跟禅宗上见性同一个境界,他用的是参究的方法,淨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方法不一样,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

不但是淨宗的境界、目标跟禅完全相同,给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终极的目标、方向完全相同,只是方法不一样。佛为什麽说这麽多方法?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样。总要适合他的根性,他欢喜,学起来容易,成就快。由此可知,佛教化众生不是用他自己的意思,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释迦牟尼佛讲的,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度众生那叫谤佛。佛何以没有说法,不是说了四十九年吗?佛是顺众生说的,不是自己要想个什麽方法来教人,不是的。佛观众生看你的根机,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都知道,无始劫带来的习气他明瞭,他教给你的法门就适合你生生世世的习气,你一接触就觉得很容易,就一点困难都没有。每个人修的方法不一样,这无量劫来的习染不相同,只可以说什麽?有大同小异、有小同大异。小同大异那就要开另外法门。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世尊是应机说法,也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自然的应,并没有起心动念。

末后一句说,「若知触物皆心,方了自性」,这个了就是明瞭,也就是见性。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就是你自己的真心,就是你自己本性,你见性。性在哪裡?遍法界虚空界无有一法不是自性,这个人真见性了。我们学会了,人家问我们,我们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我是不是真的见性?这个悟,佛门裡头有两种,解悟跟证悟,你知道一切法都是自性,你解悟,你没有证得,没有证得怎麽样?不得受用。这种在禅宗裡教学不说,一定让你自己证得;教下说出来,说出来之后再叫你去证得。这就是宗门、教下的方法不一样。禅宗裡面不讲,要你去证得,证得之后再跟你讲,那一说你全明白了。教下是先给你讲,讲了之后你自己去证得,用什麽方法证?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所以你能够放下执着,对于世出世间先从哪裡下手?先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不执着。你执着是搞成习惯,总要减轻,这叫修行,一定要放弃、要减轻,你才能见性。

你念佛求生淨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上升,这是佛教我们的。在西方极乐世界提升品位很缓慢,他不退转,很缓慢;在我们这个世间,对于品位是大起大落,要提升容易,要坠落也容易,大起大落。所以佛在经上说,在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这个世界好,不是不好。为什麽?这个世界的魔障多,你都能够通过,都能不受障碍,那比极乐世界是快多了。佛这个话我们相信绝对不是假话,极乐世界没这麽大的冲击,你接受冲击,你能够有定功,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智慧,你大幅度提升了;如果你考验不过,小小的挫折就起心动念,烦恼现前,马上下堕,所以你升得快,你堕落也快,这是这个世间。

所以「境缘无好丑」,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好丑在自己心灵的感受。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用平等心去对待,用清淨心对待,用真诚心对待,如如不动,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定功,这就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小小的境界现前,心就动了,顺境,贪爱的心起来,贪心起来;逆境,瞋恚就起来,不但佛法不能成就,世法也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想并不深,应当可以体会,要认真努力学习,学习就是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你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行为多,世尊教学把它分为三大类,行为分作三大类。第一个是言语,口业的行为;第二个是身体的造作,身业的行为;第三个是思想、见解,这是意业的行为。身、语、意叫三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个三大类。三大类的行为有错误,与自性相违背,与性德违背,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事情得搞清楚。不一定说是我在念佛堂每天念十几个小时、二十个小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算不算修行?不见得。如果他一心念佛,把杂念都打掉了,他是真修行;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胡思乱想,他没有修行,那一点用处都没有,古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你要晓得,念佛是个方法,把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打掉,这叫修行。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你要活学活用,总的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在什麽境界裡面要如如不动,也就是学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这真修行。淨宗同学念头起来,无论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了,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换过来,换成佛号,这叫修行。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也要念阿弥陀佛,为什麽?不起心、不动念你堕在无明裡头,还是错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觉,清醒,这不是无明。佛号裡头不杂妄想,世间前面讲你确实了物非物,真正明瞭这一切法是梦幻泡影,你想这干什麽?你要这干什麽?释迦牟尼佛应有尽有,全丢了。

早年翻经的安世高,我们也介绍多次,安世高,那个安是他国家的名字,安息国,安息国的王子,他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安息国的国王做了半年,他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了,以后到中国来,他死在中国。在中国早期翻经翻得最好,他是汉朝时候到中国来。安息,唐朝叫波斯,现在的伊朗。你说国王不要了,跟释迦牟尼佛学,真成就了。《神僧传》裡面有他,他还真显了神通度他的同学,由此可知,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高僧。他那个同学是[共+阝]亭湖的龙王,[共+阝]亭湖好像是在九江,九江还有蛇村,这个遗迹还在。这个龙王过去生中跟他同学,都是在一起修行的。那时候修行人吃饭都出去托钵,他这个同学很难得,明经好施,明经,经教通达,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可是有点小毛病,就是分别执着没有放下,每天去托钵,人家供养很好的,很喜欢;供养不好的,心裡就难过,就这麽一点点毛病。死了以后堕到畜生道,畜生道当龙王。因为他明经,所以牠很灵,这个龙王灵,真叫有求必应。因为他好布施,福报很大,[共+阝]亭湖一千里之内的人民没有一个不去烧香拜牠,牠是大福德鬼神,大福德。

安世高知道牠寿命快终了,寿命终,做龙王造不少孽,因为牠一不高兴的时候牠就害人,船行到湖裡面牠就把它弄翻,杀了不少人,造不少业,决定堕地狱,所以他来救牠。他翻经告一个段落之后就去帮助牠。这个龙王也很厉害,龙王知道牠要堕地狱。所以就告诉庙祝,就是寺庙裡头的住持,告诉他,明天有个高人到这边来,好好的招待他,他是我前世的同学。所以一去的时候,大家都晓得。结果安世高就叫龙王现身给大家看,牠都不好意思。不要紧,这样才能够忏悔,才能消除你的业障。结果一现身是条大蛇,所以现在叫蛇村。他给牠说法,给牠祝愿,牠超生了。超生,那条蛇就死了,人家看到一条很大的蛇,那个村叫蛇村。安世高离开之后,这个龙王把牠自己所有的财物统统奉献出来,让安世高在南昌盖个佛寺,所以那个佛寺是龙王做斋主,龙王生天了,到忉利天去了。安世高坐的船在湖裡面走,赣江走的时候,看到船头上有个穿白衣服的童子在那个地方拜了三拜,很多人看见,安世高说这就是龙王,牠现在生忉利天。这些我们都不能不知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四卷)  

2007/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第四十四光最后一首偈,还有点意思没有讲完,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虚空。以说其义光如是。】

这四句偈,前面三句总的意思就是教我们不要着相,着相就错了。我们前天引用古德的话说,「知心空寂,知心无缚」,没有烦恼,心没烦恼,「知心无相,觉心无心」,你就不会再有分别执着。『因缘所生』,通常我们就执着因缘生法,一定是讲四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佛常讲。如果执着它,这就是世间法,不出六道轮迴,如果不执着就超越了。知佛说法都是方便法,真实法是没得说的,所说之法统统是方便说。方便从真实裡面开演出来的,所以这方便法能够引导我们入真实,不是上上根人,从上根以下,就是上中下根都需要用方便法来诱导。最忌讳的就是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不能分别,到最后佛告诉我们不能起心动念。见佛种种神变,无量无边的变化,见佛菩萨说种种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入佛境界。

起心动念你是菩萨,这个菩萨是哪裡的?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萨,没有脱离十法界,起心动念就没脱离;不起心、不动念脱离了,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需要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诸佛如来果地的境界,不执着六道就超越了,总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修行没有修别的,就修这些,对佛法一切经教我们学习、我们依教修行,真的向上提升,修行是非常认真,但是不执着,不执着又非常认真,这就对了,这是什麽?空有二边都不住,这大乘中道。依教修行,每天学习经教,这不着空,不落空;没有分别执着,不着有;二边不着,二边都非常认真去做,这就是菩萨道,菩萨叫中道;再向上一着,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中道也没有了,那才是真正契入。所谓是二边不离,二边就是空有二边,二边是假的,中道也没有,都是佛的方便说。理我们懂得,事,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现前的境界,现在我们应该在哪个方向去下手,去怎麽学习法,就非常重要。《华严经》末后这首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什麽人契入?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说真正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这是佛在最后嘱咐我们,前面种种法门到最后教你不要着相,法要不要修?要修。一个是提升自己,一个是给十法界的凡夫做最好的榜样,做种种示现,自行化他。

前面我们引用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裡几句话,《宗镜录》裡每句每字都是经典裡面节录下来,所以它是《大藏经》的精华。寿公慈悲,《大藏经》,尤其在古时候没有印刷术,经典都是手写的,有机会看一遍不是容易事情。大的寺庙丛林那样的寺院才有一套《大藏经》,就是有藏经楼,普通一般寺庙裡没有,能够有个十几二十部、三十部经典就不错了。甚至于很多小庙一部都没有,有些简单的,像《普门品》、《弥陀经》,这流通量最广的有这麽几种。你就晓得,古德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难!哪裡像现在这麽方便。现在我们是享受科学技术的方便,印刷术发达,《大藏经》缩小了,而且价格非常低廉。普通一个人家裡面都可以供养一部《大藏经》,这在从前是作梦都不敢想像到的。

寿公大师希望人人都能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重要的话能够记住、能够学到,所以他把《大藏经》这好的东西节录成一部书,叫《宗镜录》。宗就是心,宗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佛法所说的心最重要,为什麽?心能现万法,能变万法。六祖能师讲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心是能生,能生、能现、能变,当然它是最主要的,万法是所生、所现、所变的。

佛经上告诉我们「即心即佛,是心作佛」,这个我们淨宗同学听得多了,淨土宗常说。可是另外两句话很少听到,「即境即佛,是境作佛」,确实这两句话没听说过,境是什麽?境是境界,六尘。心是什麽?心是六根。我们这一大段末后的两段毛光照益,前面一段讲六根清淨,这段讲六尘清淨。六尘是属于境界,那我们知道六根是我们人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这个作佛我们容易懂。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它也能成佛吗?色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其实六尘都是物质,物质有有形、无形。色是什麽?物质是你眼睛看得见的。香,香是气味,眼睛看不见,鼻子可以闻得到,它是物质。味,酸甜苦辣咸鼻闻不到,舌头能尝到,这六种都是属于物质。物质,我们在大乘教裡面明白,物质有法性,六根有佛性,六尘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即心即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一不是二。

后头一句是心作佛。这句话很重要,即心即佛是自性,本来就是,这《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即心即佛。但是你现在不是佛,你现在是凡夫,为什麽是凡夫?因为你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的佛性障碍,你佛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现不出来。实在讲还是现出来,变质了,有了障碍把智慧变成烦恼,把德能变成造业,把相好变成果报,六道轮迴的果报,它变质了,还是自性裡头本来具有的。所以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它就变形,还是它。你就晓得,烦恼妄念造业所现三途六道的果报全是自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自性带了迷而已。一真法界裡面自性不带迷,所以它显出来的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这就是没有障碍,有障碍它变质了。就如同我们的比喻,我们用红黄蓝三色三副眼镜戴上,外面有没有起变化?没有。我们自己感觉得外面有变化,障碍是障碍自己,没有障碍法界,法界没有障碍,自己的根性也没有障碍。它当中就是这麽一层东西,这一层东西不是真的,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这个道理总要懂。但是这个东西你不放下,你以为有它就有,你以为它没有它就没有,都在一念。以为有,这一念迷了,它就起作用。所以这个东西首先要晓得,它是错误的,它是虚妄的、是不真实的一种抽象概念。觉悟的人就是明白了,这一明瞭他不放在心上,就立刻不起作用。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就是那时候放下,放下他就作佛了,是心作佛,这很重要。佛是希望我们要发心作佛,作佛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要放下,佛不希望你只当阿罗汉,或者是只作菩萨,这不是佛对我们的愿望。好像做父母对儿女,总希望儿女把书念好,拿到最高的学位。拿到博士学位父母很开心,博士学位是佛,拿到硕士也还不错,硕士是菩萨,学士是阿罗汉,没有到究竟圆满,没有满足父母的期望。我们没有回到佛的境界,佛陀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没有能做到。这是不能不晓得的,是心作佛。

即境即佛,这是六尘。即境即佛,是境作佛,这是境界,为什麽?后面这地方有,「心有心性,心能作佛,境有心性」,心性叫法性,「安不作佛」,那怎麽会不作佛?这四句就把《华严经》上的一句话解答了,《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就是心能作佛,无情就是境能作佛。《华严经》上这个问题,我们在五十年前,佛光山刚刚开山,星云法师办了个佛学院,东方佛教学院,请了几位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有两个老居士在台湾是很着名的,一个是唐一玄居士,他那个时候好像将近八十岁,方伦居士大概七十岁的样子,我们那个时候才四十多岁,有几位法师,星云法师是院长。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来讨论,没有答桉,没有看到《宗镜录》上这句。就是问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麽把它讲得圆?无情是什麽?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砖头瓦块它能成佛吗?同圆种智就是成佛,种智是一切种智,圆是圆满,有情跟无情都同样的圆满一切种智,这都成佛。唐老那个时候年岁最大,学佛也最久,学了几十年没法子解答。佛在经上给我们解答了,有情有佛性,当然成佛,无情有法性,它怎麽不成佛?现在江本博士给我们做出证明,无情法性裡面有见闻觉知、有色声香味,见闻觉知能不能成佛?当然能。这答桉好,这佛说的。

现在我们又碰到一个问题,这世界上许多宗教,我们可以从《法华经》、《华严经》、《愣严经》裡面讲的观世音菩萨这段经文得到启示,那就是经上说菩萨有德能化身,所谓三十二应,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ji 督身得度他就现ji 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身,回教的传教师叫阿訇;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宗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中村康隆今年一百零二岁,我跟他见面,他就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这跟我们的想法完全相同,真的是这样的。

《宗镜录》引用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佛说「一切外道经书,皆是佛说,非外道说」。这又得到一个证明,我们看其他宗教的经典,我看的比较多,看得生欢喜心,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地方很少。所以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由于古代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许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佛菩萨应化在各个不同的地区,一定随顺他们的风俗习惯,随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方面就不一样,但是方向目标完全相同。尤其是五戒十善,每个宗教都有,都是教你不可以杀人,不可以偷盗,不可以欺骗人,都讲这些。所以说五戒十善,我们看了许多宗教,几乎是共同的基本修学的科目。

末后说,佛经确实是把宇宙万法真相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这些法难信,为什麽?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放下那全明白了,不必佛说;带着妄想分别执着很难听得懂,很难体会。它讲的是「转深转细,难解难知」,那大多数的听众总还有疑虑,还有怀疑,只要有一丝毫怀疑,「尽居惑地」,依旧是住在六道裡面,惑地是指六道。如果听了佛所讲的难信之法不怀疑,他能超越六道,他在四圣法界,他不怀疑。但是他没有证得,他要证得那就超越十法界,他就入一真法界。不怀疑的人是在方便有馀土,有疑虑的都是在六道,在佛的凡圣同居土,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要晓得,我们自己有大病,这是身病、心病,有大病。知道自己有病,你才会去求医,你才治疗。那我们得找医生,佛是大医王,我们跟他学习。心病是什麽?身病不要紧,身病从心病来的,心要没有病,身就没有病。我们的心病是贪婪、瞋恚、怀疑、傲慢,这讲贪瞋痴慢疑,愚痴,这是大病。这个病与生俱来,为什麽?迷了之后,我们自性裡头本有的智慧德能就变成这个毛病。贪瞋痴慢疑,这五种大病是从我们般若智慧变现出来的,觉悟了它都变成智慧。所以有病他才造业,没有病那是具足功德,他不造业,他叫修诸功德。造业就有果报,果报就是饿鬼、地狱、畜生,三善道是人、天、修罗,变现出这个境界。我们要想脱离,除了求诸佛如来这个大医王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人。只要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做,准能恢复自性,准能反璞归真。为什麽?因为你本来是佛,你本性本善,你本性本觉。马鸣菩萨说得好,本觉本有,当然可以恢复;不觉本无,当然可以放下。也就是说不觉就是迷惑,烦恼决定可以能够断得掉的,给我们信心。永明大师编《宗镜录》这本书,他说了四句,应该也是他编《宗镜录》的目的,「宗镜所录,随闻一法,可断深疑,能成大信」。「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

我还有份资料在这个地方,说明我们的修学除了依靠佛菩萨,还要靠祖师大德来帮助我们。佛菩萨是教授,祖师大德是助教,距离我们就更近,我们常常跟着他,道业才会有进步,为什麽?他们给我们的指导,都是我们现前切身的问题,我们学习就有下手之处。弘一大师他也从经论裡节录一些格言,跟永明大师的方法一样,不过永明大师节录得多,整个《大藏经》,那大工程,他只节录少分,有经典也有祖师的语录。他是现代人,距离我们不远,所以很适合现代人的根机,对我们的学习就方便太多。我们从他的节录选择几条,做为自己勉励自己,也跟同学们一起学习。

第一条《梵网经》上讲「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我们选这条,就是现前学佛的同学也好、不学佛的同学也好,就是不能忍,真的古人讲是个形容词,现在变成事实,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再加上烦恼习气,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法善业也不能成就,感得现前可以讲全球的zai 难。我们在资讯裡面所看到的,报导说前所未有,过去没听说过,这今年是异常zai 难。《梵网经》上这几句话我们应当学习,毁是毁谤,侮是侮辱,我们受是代一切众生受。怎麽叫代一切众生受?这道理要懂,我们受给众生看,他不能受,我能受,我受给他看。别人无故对我毁谤,我不毁谤他,我不怨恨他;别人对我的侮辱,我也不憎恨他,我也不报复他,做出样子来给众生看。一般人决定受不了,他遇到这些事情他有怨恨、他有报复,他想出种种方法去反击。佛教导我们,这菩萨行,只要沉默,一句话不说,这显示出定力,也显示出智慧。世间人多,有些人看不出来,但是也有些明白人看出来了,恶事、不好的事情向自己,好事给别人。这就是可以代替别人承受过失,这是菩萨行。你行善做好事,自己不居功,什麽人喜欢要这功劳,给他,那些要名要利的,名给他,利给他。我们只希望社会能安定,世界能和平,圣贤教诲能够落实,能够发扬光大,这就是大好事,名闻利养谁要就奉送给谁。
《梵网经》上教给我们,戒律裡面也这样教我们,我们这裡选三条,第一个是「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不但不造恶,这身语意业最重要的是意,意是念头,没有恶的念头,没有不善的念头,这就好。心清淨了,身口自然清淨。恼是恼害,让众生生烦恼。这是什麽?这是真正利乐有情。我们怎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得到真正利益?不让他生烦恼。如果让众生生烦恼,我们就错了,要真正忏悔。「正念观知欲境空」,这正念,正念是无念,至少没有分别执着的念叫正念。实在讲真正得正念的是阿罗汉,没有证得阿罗汉的念都不正。这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麽?自己的意思不正确,不是正念。观知,你观察了解欲境空,这就是六尘境界,《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空无所有,你在这裡头起分别、起执着是错的!末后一句话说得好,「无益之苦当远离」,这佛在经上常讲无益,没有利益的苦行没有必要。佛是教导学生以苦为师,苦对自己有利益;这个苦对自己没有利益,你就不要去学了。

下面一句说「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佛说「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这是教导我们要把名看破,要把利看破,为什麽?名利是人之所好,这两样东西能损害善法。损害什麽善法?损害你的清淨心,损害你的戒定慧,这你就明瞭。我们希望真的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像世尊一样,像惠能大师一样,一生证得圆满的成就;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的表法,龙女在《法华经》上的表法都是一生成佛,他们能,我们为什麽不能?那你就晓得,我们就是被名利害了,对名利过分的执着,不肯放下,所以你一生不能成佛证果,道理在此地。所以佛末后这两句话说得很重,它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这人头是自己。

又说「世间色声香味触」,这六尘。因为这个句子是七个字一句,后面包括法,色声香味触法,「常能诳惑诸凡夫,令生爱着」。你可不能受六尘的诱huo,这些东西能诱huo人,法,这裡面包括邪法。尤其是现前许多zai 难发生,传递讯息的有科学的报导,有预言家的推测,也有灵媒传递讯息,很複杂,能不能相信?世间相信的人不少!学佛的人该不该相信?这要知道,学佛的人不要去理会这些事情,为什麽?佛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问题整个就解决了。你只要心地清淨,一切境缘当中不惊不怖,没有惊慌、没有恐怖,这在逆境恶缘;顺境善缘裡面不生贪爱,什麽样境界对自己都是提升灵性的增上缘,有什麽不好!世间人相信这些鬼神,你好生去想想看,他为什麽会相信?贪生怕死,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愚痴,那就上当了。苦难还没来,他自己已经先尝到苦头,冤不冤枉?所以佛法裡面没有迷信,佛法是正信,佛法是真信。

下面一条智者大师说的瞋恚,「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这是我们常常要警惕,无论在什麽环境裡头,不能有瞋恚心。同学们应该都记得佛门裡面有句谚语,叫「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无量无边的业障都现前。所以佛法修行,菩萨修行裡头虽然是六个科目,最重要的两个科目,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放下,菩萨六波罗蜜摆在第一。瞋恚摆在当中,就是忍辱,第三个就是忍辱,布施、持戒、忍辱。能忍,你放下的功德、持戒的功德才能够保得住,才能成就;如果不能忍,前面功德立刻就没有了,叫火烧功德林,那个火就是瞋恚,所以功德很难。我们过去讲席当中做过多次的报告,福德不怕瞋恚,你能够带得去的,功德不行,功德一碰到瞋恚就没有了。所以功德很难修,你修一辈子功德,到临终时候发一顿脾气,全没有了,都烧光了。功德是什麽?功德是戒定智慧。一发脾气,戒定智慧都没有了。所以佛才说忍辱能成就功德,能保持功德,在一切境缘当中都要修忍。特别是顺境,顺境善缘裡面修忍,不生贪恋,这要忍,逆境裡面要修不生瞋恚,只要能做到这个,智慧就现前,真的是转愚痴成智慧。所以一定晓得,这个东西对于修学障碍真大,不但是障碍你修行,而且什麽?堕恶道的因缘。

学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送往生的时候,这个往生的人断气了,佛告诉我们八个小时之内不可以碰他,不但不能碰他的身体,他躺在那个床,床都不能碰,为什麽?他有感觉,碰他的时候他会痛苦,痛苦怕他会生瞋恚心,这就麻烦了。人在断气的时候家亲眷属不可以啼哭,哭的时候他动感情,他对家亲眷属有留恋,极乐世界去不了,把他拉回来了,这个关係太大!有很多人不懂,认为家亲眷属过世,他还不哭好像不近人情,这不懂得,不晓得这事实真相。你哀悼要等到他八小时之后,他神识离开,那要为他安全起见,最好十二小时、十四个小时之后,这很安全。八小时几乎是大多数,绝大多数八个小时离开,有少数会到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很安全了。怕他生瞋恚心,所以这个时候只让他听佛号,大家一起念阿弥陀佛送他。瑞相你会看到,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之后,你看他的面相,比他生病的时候一定更好看,身体更柔软。这是他给你的回报,他给你的讯息。

下面一段《华严经》上的,佛说「多瞋及怨结者,此是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这《华严经》上,贪瞋痴,佛对于瞋讲得特别多,为什麽?瞋恚是地狱的果报,是地狱的业因。人一生在世不跟人结怨,这比什麽都重要。不结怨那就要忍耐,事事要忍有大利益,这个大利益临终的时候走得好,没有冤亲债主。现前的冤亲债主要化解,宿世的冤亲债主也要化解,宿世怎麽化解?我这一生诵经、念佛、忏悔、积德修善,把功德全部迴向给宿世的冤亲债主,怨结就能化解。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不跟一切众生结怨,也不跟鬼神结怨,处事待人接物,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两个字的祕诀,「诚敬」,真诚、恭敬,这问题解决了。这两个字很重要,我们在《文钞》裡面读到,有人向大师请教,有没有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让我们很快就契入佛法?印光大师就提出这两个字,「诚敬,入德之门」。凡是有意无意跟众生结怨的,这都是愚痴没有智慧。

经典裡面,祖师大德特别告诫有权、有地位的人,有权、有地位的人他要做好事太容易,他要做坏事也非常容易。你看看了凡先生,他做宝坻知县,有权有势他做好事,他想到什麽?农民纳税太重,他有权可以把税收减轻一点,他就做了。他自己发心想做一万桩好事,太太天天愁闷,你许愿做一万桩好事,现在在衙门裡我到哪裡去做好事?就感动得天神晚上托梦给他,你一万桩好事已经圆满了。他说怎麽圆满?减粮这桩事情就圆满,全县几十万人得利益、得好处。他醒过来之后自己还怀疑,刚好五台山有个幻余法师去看他,他把这个事情告诉幻余法师,幻余法师给他证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公门积德行善太方便!他做秀才的时候许愿做三千桩好事,十年才圆满;做了官做一万桩好事,一个念头就圆满。翻过来作恶也容易,如果对人民多找他一点麻烦,你造恶了,那多少人受累。

所以,在在处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菩萨是一切时、一切处与人方便,这个道理要懂。你给别人方便,别人给你方便,常常想到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希望别人怎麽对我,我应该怎样对人,这就对了。我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说实在话,是中下根性的人,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生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家裡面人没有作官的,也没有财富,父亲靠薪水过日子,家裡没有产业,一生都是租房子。学佛之后能有这点成就没有别的,自己晓得自己业障很重,天天改过,天天自新,起心动念都是想到我希望别人怎麽对我,我要先对他,所以法缘殊胜,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法缘非常殊胜,不是过去生中种的因,这一生当中结的缘,不跟人结恶缘,处处跟人结善缘。能够体谅别人,能够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我只有这麽大的能力,我都做到,做不到的,我心裡常常念着。所以有这些烦恼习气,贪瞋痴慢这些习气,自己的苦不能解脱,你怎麽能够帮助别人?佛教菩萨度众生(就是帮助众生),一定先自度,「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

后面有两条,这是我们现前道场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有些新来的听众,我们重複也不妨碍。「学道之人必须先学谦卑」,我对谦卑很重视,为什麽?这是根,自己没有谦卑,其他的全都是假的,都做不到,一定自己先学谦卑。释迦牟尼佛谦卑,一辈子谦卑,孔子一辈子谦卑,这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天主教的《玫瑰经》头一段,「圣母玛利亚的谦卑」,这耶稣的母亲。有谦卑才有自爱,谦卑是性德,是你自性裡头本来有的;你迷失自性,谦卑变成傲慢,傲慢是自性裡没有的,谦卑是自性裡有的,性德;换句话说,你真正做到谦卑是自爱。人做到谦卑,没有人不尊敬你,没有人不欢喜你,所以从这个地方学起。「爱人如己,尊重于他,关怀照顾,尽心尽力协助于他」,你的法缘就殊胜,法缘就是这麽来的。别人会很尊敬你,别人会信赖你,信得过你。

尤其处现代这个社会,现代是斗争的社会,如何能够化解冲突?这样去做就都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族群跟族群的冲突,国家跟国家的冲突,都能够化解,没有不能化解的。国际上纠纷,这麽多年来,多少人去调解,都没有办法化解,不是不能化解,是调解的人没有谦卑。多半都是用批评,你哪点错了,你哪点错了;换句话说,调解的人伤害两方的自尊心,他怎麽会服你?怎麽会听你劝告?你就晓得,谦卑是化解冲突最重要的因素。

学佛不能不重视这三个根本,儒家的笃行是《弟子规》,决定不能够轻视它。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弟子规》,这小孩子学的,这有什麽意思?他不知道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落实在「笃行」。要是做不到,那些所讲的全是空的;真正做到了,那就是修身、齐家,对内诚意、正心。《弟子规》的精神,《弟子规》的形象,是修身齐家。你能有这个认知,你就会非常欢喜学习,真正能学习,家和万事兴;公司行号裡面学习,他的公司行号决定兴旺。我们现在看到有几篇,公司行号裡面的员工学习,写出的心得报告非常感人。证明这分教材对于和谐社会会起很大的作用,真正能把溷乱的社会带回到祥和。

佛家的行证是十善业,佛讲信解行证,信解不能行、不能证没用,那是佛学、玄学,不起作用。行证就是十善,千经万论不离十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透彻。佛家的表法,成佛,成佛的大圆满就是十善的圆满。我们看到很多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佛像的圆光,那个圆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毛光照益,那个光的上面写了三个字,「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的圆满。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圆满,那是佛,佛光上有这三个字。那你就晓得十善业道,是佛门从初发心到究竟圆满都不能离开的法门。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他举个比喻,他说十善业像什麽?像你在台北要到高雄去乘火车,十善业就像车票,你买到车票上车,沿途还有人检查,到站的时候还要收回,你就晓得它重要了。菩提道上时时刻刻不可以离开十善业,你真的是在佛道上走;失掉十善业,你就走到邪道,你就走到岔路。

道家的修功,就是《感应篇》,《感应篇》裡面特别重视因果教育。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都在造因,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怎麽能够不谨慎?所以我们希望同学都能够把这三个科目学好,这个根扎稳,然后于世出世法,随修一法没有不成就的,你有根。修行最重要的,我们常讲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遗教经》裡面讲「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馀,常无不足」,这十六个字放下,与佛遗教就相应。

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他说得非常之好,他劝我们「放开怀抱,看破世间」,放开怀抱就是现在讲拓开心量,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没福,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古人有这麽个说法,人生如戏,这比喻得好,舞台上表演是假的,不是真的。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的,这要知道,到这个世间来佛讲得很好,四个字「人生酬业」。业是你过去造的业,你造善业,这一世来享福的,酬报,善因善果;过去造不善的,那你这一生来受苦的。佛在经上用一句话答覆我们,这是什麽?这是讲因果。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把人生的意义说得更为鲜明,提升自己的灵性。上上根人一生就作佛,上根之人也能作菩萨,也能作罗汉,中下根人至少要生天,不至于再堕三途,这就对了。

佛这种教诲,西方人他们懂得,我们看到美国魏斯医生的报告,他从催眠当中得到的结论,人生的目的是学习。如果这一生当中学习的不够好,来生还要到人间继续学习,就是这个功课如果学好了,拿到满分你就上升,这个说法跟佛经裡面讲的相应。学得不好?不好降级。所以来生还回到人间,那是留级,没学好还继续学。在人间我们就晓得,佛给我们的功课是什麽?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修好了生天。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品十善生欲界天,欲界天的上层,像他化自在天、化乐天,除上品十善之外还要修四无量心,心量拓开。四无量心是慈悲喜捨,我们前面统统都读过。懂得提升自己的灵性,我这一生没有空过。我们今天遇到无比殊胜的法门,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极乐世界。真正要想到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不能不读,为什麽?《无量寿经》上有往生的道理,有往生的方法,有往生的效果、往生的境界,统统说得清楚明白。往生的条件你看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文不长,非常重要,这裡面就举出十善业道。

由此可知,十善业道是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你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没有十善业不能往生,这要知道。没有十善业,说老实话,你人都没做好,你怎麽能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到极乐世界,我们就想到上品十善这生天,至少我们修到生天的标准,我们再念佛求生淨土,这就没问题了,这才合理。何况经文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是上品十善,具足上品十善的男子女人,念佛求生淨土决定得生。可是十善怎麽样去学习?怎麽样去落实?给诸位说,离不开《弟子规》跟《感应篇》,《弟子规》跟《感应篇》就是十善业的落实。今天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问问自己十善有没有做到?十善为什麽做不到?《弟子规》没做到,《感应篇》没做到。如果《弟子规》跟《感应篇》都做到,十善就做到了。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这是佛教衰。佛没有责任,祖师大德没有责任,是我们自己没有认真去学习,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这不能不知道。

莲池大师又说,这个话都是劝我们放下的,「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这话是劝我们放下的,宿缘,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感得我这一生的际遇,这一生的遭遇有顺境、有逆境,不是没有原因的。晓得因是自己造的,就不怨天、不尤人,不会怪别人,我自作自受。这一生生活很清苦,过去没有修财布施,所以感得这一生物质生活贫乏,知道是自己修因感果不会怪人,心就安了。了达万境如空,读《般若经》真的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于富贵就看澹了。自己一生当中,成败利钝不再计较,为什麽?一场空,真的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门裡面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事实真相要常常能够提起来,时时刻刻能提起来,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看破了,你才会放下。

放下什麽?放下分别执着就好!分别执着一放下,六道轮迴就没有了,那你要念佛往生决定得生,而且往生不生在凡圣同居土,至少是方便有馀土,品位就高了。这才叫提升自己的灵性,这种提升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去做,为什麽?快速。到极乐世界提升是很慢,时间很长,这个地方提升快。我们这个地方干什麽事情叫大起大落,成就快,堕落也快,一念善行立刻提升,一个恶念马上下堕。西方极乐世界善恶缘都没有,所以那个地方没有退转,进步很慢,没有这麽快。真正明白人、真正看破的人,应该把目标放在什麽地方?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是真正有智慧人。生实报庄严土,分别执着没有了,不干傻事了,起心动念澹薄了,这种人生实报土,生实报土花开见佛。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观经》裡面告诉我们十二劫才花开见佛,他在花苞裡头十二劫,在花裡面修行。不过那花很大,花跟我们虚空法界一样大,那裡面有佛,化佛,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天天来教你,是佛的化身,没有见到报身;花开见佛见到报身,花开见佛是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要争取在这一生能达到,这是一等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兴趣没有了,兴味萧然,什麽兴趣都没有,努力争取实报庄严土。唯有兴趣萧然,你才欢喜放下,没有一样放不下。这都是莲池大师教我们,教我们看破放下。

后面还有一段「畏寒时欲夏」,太冷就想夏天;「苦热复思冬」,夏天就想冬天,冬天就想夏天,这是一般凡夫。「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你把寒热妄想打掉,那就是一样的了。打掉什麽?就是对于冷暖寒热这种分别执着,你有它就真有,为什麽?一切法从心想生。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妙善法师,就是金山活佛,我们看到乐观法师的记载,他出了一本书《金山活佛神异录》,写这麽一本书告诉我们,金山活佛就一件单褂,裡面就是一套小褂裤,外面就是一个长褂,一年到头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洗,他也没有第二套衣服,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我们从这个地方就晓得,他把冷暖的分别执着放下,安身处处同。一生从来没洗过澡,身上有青莲花味,衣服领子虽然很髒,都是黑色的尘垢很深,但是闻闻有香味,一点也不难闻,没有异味。最后在缅甸一个居士家裡,一定准备好,请他洗个澡,洗澡的时候往生,他淋浴,他站着往生的。听说年岁也八十多岁,站着走的,一生最后一次洗澡的时候往生走的。这是让我们把分别执着放下,你就入真实的境界。总是要想到一切法从心想生,不想,一切法都平等,想的时候就不一样。「草食胜空腹」,草食是素食,劝人不要吃肉。「茅蓬过露居」,有个茅蓬住比释迦牟尼佛就强很多,释迦牟尼佛是露天,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这知足常乐,知足最富。人有亿万财产,他还不知足,他还要想尽方法去赚钱,到最后死的时候,所赚的钱还是别人的,他自己都带不去,这愚痴。知足,烦恼没有了,智慧现前,把烦恼都变成智慧,这是正确的。

蕅益大师也有句话告诉我们,要我们修忍辱波罗蜜,「善友罕逢」,人生在一世确实知己有几个人?古人一生当中遇一个知己,都愿意为他死。佛法讲善友很难遇到,可是「恶缘偏盛」,尤其是现在这个环境,想佔你便宜的,想得到你利益的,在你身上得一点好处的,这种人多,真正帮助你成就的人太少了。「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特别是我们现前的社会,你要不是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难免不被时代淘汰掉。后面一句话他老人家劝我们,「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尘劳就是世间的俗务,真正觉悟明白了,把世缘统统放下,趁早,要勤修戒定智慧,祖师说的话意思很深、很圆满,从哪裡下手?从戒下手。戒从哪裡下手?我们今天讲四个根本,真正学佛人,沙弥律仪在家可以学。比丘戒在家不能学,沙弥戒在家可以学,在家的戒律往上提升一个阶层,就是沙弥律仪,要真正干。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做得有成就,这一生永远超越六道轮迴,不再干傻事了。这四十四光我们就学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