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  

(第一集)  

2006/5/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545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第十一首看起: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今天正好遇到母亲节,佛在《正法念经》上说,有四种恩是最难报的,第一种就是母亲恩,第二是父亲,第三是如来佛陀,第四是说法法师。佛在经上说,若有供养这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讚歎,未来世如果遇到佛缘,一定能得菩提。这一小段经文,特别是我们在今天读到「淨行品」这首偈颂,又碰到是母亲节,佛在此地虽然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知恩报恩的人,菩萨一定引发弘愿,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为什麽不说父母要说佛菩萨?佛菩萨的恩德确实第一大。我们为什麽知道父母恩?佛菩萨教的,佛菩萨不教我们,我们疏忽了,把父母的恩德忘掉了。由此可知,佛菩萨的恩德是多麽大。

经教裡头说三宝恩重,佛法僧三宝。佛出世于众生第一恩德、无量的恩德是什麽?是教化众生。世尊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示现成道,从此以后就教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办班授课,所以讲经三百馀会。这个三百馀会就是我们办班,大型的班、小型的班,释迦牟尼佛一生办了三百多次。最小型的人数少,时间短,可能只有一、二堂课;可是大型的,有的一个班要办好几年,就像办学校一样。从前道场有系统这样来教学,听众人数也多,办长期的班。所以他老人家讲经教学四十九年。

像我们现在是做这样的工作,我们这个地方这个班是长期的,短期的班我们也办,我们现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为常住义工同修们特别做一次讲演,这个班是每个月一次,一次两个小时。另外的,像我们答覆、解答问题这也是个班,这是每个星期五一次,这是解答疑问的。像上一次(好像是去年),我们这裡办了两次《弟子规》的讲座,有一次是十天,一共是四十个小时。佛陀当年在世就像这种情形一样,就是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求,佛都很慈悲,所谓是只闻来学;只要你肯来学,佛从来不拒绝,非常慈悲满大家的愿,这是我们在经典上所看到的。

经典就是从前世尊为大众教学的记录,每部经就是一会,还有许许多多经集合在一会。像《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就不是一部经,它裡面三十九品就是三十九部,这种情形就很多,每一品是独立的,但是跟上下也连贯,这就是属于大型的。你在这上认识之后,你就晓得佛教实质是什麽,所以它不是宗教,它不着重宗教仪式。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仪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这些祖师们制定的。佛陀当年在世没有仪式,非常简单,也非常活泼,也非常自由,没有人不欢喜的。

老人家一生除了上课之外就没有别的,天天无论遇到什麽人总是苦口婆心的教诲,所以这个恩德就大!真正是如经教裡头所说的,教化的对象不但是我们看到的人道,十法界可以说统统都包括了。我们在经上看到,特别是《华严经》上看到有天龙鬼神,有此界他方的菩萨、声闻、缘觉,在这个世间裡面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也有贩夫走卒,佛眼目当中一律平等没有高下。正如经上所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佛是以平等心看众生,教化十方世界,平等平等没有差别,而差别在众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不相同,所以佛的说法是应机说法,但是可以说无论对什麽人有个共同的科目。这个共同科目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基础的、根本的,你看在淨业三福裡头,头两句就是这个话,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十善业道经》是共同科目,只要遇到佛,佛没有不说的。

所以我们把十善业道看作佛法的根,《弟子规》是儒的根,《太上感应篇》是道的根。这中国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族群、这个国家一向都是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诲,这三家的根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没有根就没有法子教,所以首先你要接受这个根本基础的教育,把这个修好才能够逐渐逐渐向上提升。这个根本就好比是小学教育,有这个基础才能提升到中学,提升到大学,提升到研究所。这在《十善业道经》裡面佛都讲得很清楚。

我们看到世尊跟这些菩萨们在一生当中尽心尽力、全心全力,没有第二个念头,没有第二种做法,天天从事于教学,感得国王大臣热烈的拥护。佛陀的教学帮助他社会安定,帮助他天下太平,而佛菩萨于世间法一无所取,这一点不能不值得人尊敬,天龙鬼神没有不尊敬的,圆圆满满的做出牺牲奉献。而佛菩萨之所需只有三衣一钵,接受的供养只有饮食、衣服、卧具、生病的时候医药,这四事供养;除这四桩事情之外,一无所取,谁不尊敬!古人讲我们常常念恩,知恩念恩,罪灭福生。我们对于佛、对菩萨尊敬,这个尊敬最重要的是要向他学习,这是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外表的。真正尊重是向佛菩萨学习,你的道德必定天天增长,你的智慧一定是日新又新。所以佛法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可是父母生育养活我们的身命。

我们人哪个不希望长命富贵?我们修长命富贵之因,就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懂得自爱,要懂得爱护生命,尊重生命。像蚊虫、蚂蚁、蜉蝣这样的小动物,我们都要用爱心看待,培养我们仁慈的心,在佛法讲就是养大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把佛陀、菩萨对待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在我们自己身上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子,我们才真正能报佛恩。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注得很多,我们也应当好好的来学习。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于佛菩萨能知恩德者,诸佛菩萨,始自发心」。清凉给我们列举了十种恩,十种恩这是第一个「发心普被恩」。佛教我们在发愿的时候,四弘誓愿第一句就劝导我们要发「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发心普被。诸佛菩萨初发心的时候,他就「普缘众生,念念皆是遍法界虚空界,世界海微尘数刹中,一切众生,为一念心」。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捨。我们父母的心,尤其是母亲的心,所谓慈母!慈母可以说尽形寿,只要她活着一天,没有一天不念她的儿女;儿女把父母忘掉了,只有节日的时候才提醒,不是节日都忘掉了。逢年过节会想到母亲,今天母亲节想到母亲,母亲生日会想到母亲,母亲过世了,母亲的忌日会想到母亲;除这几天之外,这个念头就断了。有没有知道做母亲的人对儿女几乎天天都想,很少不想的。工作忙的时候,她这个时候忙碌于工作,工作一放下她就想她的儿女,这是佛告诉我们母亲的恩难报。父亲有时候把儿女忘掉了,有,母亲忘不掉。所以这四种恩,母亲摆在第一,道理就在此地。

我们想想佛,佛对众生恩的心超过父母,因为父母只想儿女,他自己的儿女,别人的儿女他不想。佛菩萨了不起,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真的是包括胎卵湿化,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为自己的一念心,念念为众生。看着众生迷惑颠倒做错事情,做错事情要受恶报,自己心裡难过没有把这些众生教好。那佛有没有尽到责任?佛真尽到责任,为什麽众生还不听?刚强难化,这不能不知道。

清凉在《疏钞》裡面用的文字并不多,简单提示我们,然后再从注解裡头,《钞》注解裡头一条一条的为我们说明。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诸佛菩萨,始自发心,普缘众生」,这是第一,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难行苦行,不顾自身,垂形六道,随逐众生」,这两句就是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见其造恶,如割支体」,看到众生造恶,自己是多麽的难过。「迄成正觉,隐其胜德」,这是讲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完全是表演、是示现,这个恩德非常之大。

我们现在就看这几句的注解,这个注解也是清凉大师注的。第一句我们已经讲过,「发心普被恩」,不能不知道。这在世间十法界裡面哪有这样大恩大德的人,除佛菩萨之外,你找不到!于一切众生无有求取,我们中国人谚语所说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真的是无求,既不求名也不求利,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完全是利益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拔苦与乐。所用的一切手段,用教育这个名词全部都包括,身教做典型、做示范,言教。实在讲众生真的是刚强难化,不接受也罢,还怀疑,怀疑佛菩萨所作所为;他一定有企图、一定有目的,他为什麽这样做,这样做我们想不通。真的这就是刚强难化。

同学们必须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学生有大乘、有小乘到四面八方去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是佛教的术语,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禀承老师的教诲到四面八方去教化众生,也是办班教学。在那个时候虽然交通不方便,资讯没有,可是有传闻,北印度有这麽样一个好人,所以大家也很仰慕。佛弟子到那边教化,在最初也非常欢迎,受到当地政府大力的支持,所以佛法都很兴旺。可是过了一、二百年,三、四百年都衰了,佛法渐渐衰了,一千年之后几乎就没有了,而仅仅剩下来的,传到中国这一支大乘,在中国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另外一支就是传到现在的东南亚,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这些地区,小乘,也一直传到现在。你要研究原因在哪裡?那就是说这教育这个地区的人愿不愿意学习,如果愿意学习,当然它会长存在世间;不愿意学习,它就没有了,就会消失掉。这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到中国来为什麽会这麽兴盛?第一个佛法到中国来是帝王礼请过来的。汉明帝派特使到印度去迎请,把竺法兰、摩腾这两位法师请到中国来,他们带的有佛像、带的有佛经,真的是三宝具足。两位法师到中国来受到国家帝王的支持,帝王的拥护。这不论古今中外,一般人的习性,社会的风尚,总是上行下效,帝王提倡,当然是百官拥护,人民欢喜接受,佛陀教育在中国就普遍的展开。而且中国传统文化裡面对于孝亲尊师、知恩报恩讲了五千年,代代都有好榜样,人民知礼守法。所以和平安定、繁荣兴旺是教出来的。

中国人最懂得教育,看到佛陀教育这样的善好,全盘接受,跟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合成一体不能够分割,印度反而没有了,佛教传到中国来。如果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不愿意接受,这佛教是迷信,我们不要它了,在我想像当中,五十年之后佛教在中国就灭绝,就像印度一样。在世界上会不会灭绝?不会,我现在的观察当中,韩国会继承。过去我也看到日本可能继承,在三十年前;但是三十年之后,我到日本去过几次,日本已经是有很大程度的西化,可能日本将来是ji 督教的国度,是ji 督教的民族,他们大和也没有了,佛教也没有了。但是现在看起来韩国是非常被看好,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大乘佛教文化。

所以文化的兴衰关係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这我们不能不知道。可是最近我们看到一线的光明,我们感到非常安慰,那就是中国的领导人所支持的,这次就是上个月在杭州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有三十七个国家代表将近两千人参加这个大会,这是非常非常难得,说明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于传统、对于宗教教育的重视,这跟从前不一样。接着有位同修剪一份报纸给我看,小方块一个消息,好像是五月二号苹果日报的。这个消息裡面刊登着中国的政协贾主席跟刘副主席,召见北京市的市领导,谈到希望在北京建立一个佛教大学,这事是好事,我看到了非常的欢喜。同时我就想到**现在在国际上提倡和谐世界,这个理念好,这就是发心普被恩,要救这个世界,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大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和谐世界,虽然**第一个提出,可是实际上、实质上每个国家、每个族群,乃至于每个人都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七十年代就寻求安定和平,每年开多少次会议,三十多年来投下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我参加过五次。可是这个世界的社会冲突频率年年上升,灾害是一次比一次严重,让这麽许多学者专家看到现实都摇头叹气,和平没有法子落实。我参加几次会议之后,想到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再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个成就是办班的成功,我们能不能再这样试试看?

我学佛的时候,跟诸位同修报告过,当年我的老师章嘉大师第一本教给我读的书就是《释迦方志》、《释迦谱》,读这两种书。这两种书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看了之后对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他的道德、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他的恩惠,五体投地,敬佩到极处。我愿意学他,所以才发心求受皈依,我的皈依是章嘉大师给我做的,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在中国向孔子学习、向孟子学习、向老子学习,做圣贤人的学生。我们自己毕竟是智慧有限,心有馀而力不足,福报有限,智慧有限,可是我们全心全力做到了。所以我从出家就开始办班教学,就走这个路子,搞了今年四十八年了,也产生了一点效果。如果是联合国能採取这个方法,我相信它做一年至少超过我二十年,它做三年,我这一生所做的都比不上它,这个好!

所以我就想到**在世界上呼吁和谐世界,从哪裡做起?从办学做起,这才踏实。办什麽学校?就不要办佛教大学,我就给他建议最好是办世界宗教大学。用世界宗教大学培训的学生,到全世界去把宗教教育用办班的方法、用教学的方法来教化众生。全世界的宗教徒可以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必然会影响到族群、影响到国家。世界的安定和平,化解一切冲突,我想可以做得到的。

我们从去年派了几个学生在我的家乡安徽汤池做了个实验,我们办班,以汤池镇做一个实验点。这个地方的居民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来学《弟子规》。到现在五月刚好半年,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信心增长了。你看看五千年前的办法,五千年后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行,行得通,这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所以佛菩萨发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效法的。佛菩萨用什麽方法来落实?用教学,他有两句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一切众生破除迷惑,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破除迷信,真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意义价值,然后你才能把人与人的关係处好、人与大自然的关係处好、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的关係处好,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关係处好了就离苦得乐!人与人能够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个人间就是天堂,这个人间就是极乐世界。所以要真正想达到落实,除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

我这几年参与世界和平这些工作,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我告诉西方人,西方确实有不少,他们的思想上,冲突应该用武力镇压,应该用强大武力来报复。这个现在实验这麽多年行不通,只有加深仇恨,把问题愈搞愈糟。联合国用开会的方法,用会议的方法开了三十多年也没有效果。这才使我们想到中国老祖宗的老办法,开班教学,我们来实验。实验成功了,告诉联合国这些志士仁人们,有希望,我们不必开会,我们教学,开班教学。我们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发心来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我们自己来学习,以身作则,我先做到,然后再教别人。我们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开班教学,我相信这个方法比开会好,比开会有效果。这是从诸佛菩萨发心普被恩德裡面得来的启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十恩第二,「难行苦行恩,犹如慈母,嚥苦吐甘,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燃烧自己,照耀众生,难捨能捨,难行能行」。这也是举几个例子,这些事情说不尽,中国古籍裡面记载得太多太多,没有一桩不感人。母亲,特别是照顾儿女,从出生到三岁这个阶段全心全力。不做父母的人不知道,做父母的人才真正体会到,做父母你怎麽样去照顾小孩;你要想到你在出生的时候,你的母亲就是那样照顾你的。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养子方知父母恩」。你不生儿育女,你想不到父母那个恩德,你自己养儿育女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恩。所以多少子女到自己养儿育女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年岁都老了,几乎有一半都已经不在了,这个时候后悔就晚了。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常常来热心教导我们,我们怎麽会知道?

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代代相传靠什麽?靠教育。祖宗的教育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经验的结晶。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族群裡面的祖先,实在说中国祖先是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麽?为后世想得太周到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做子孙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对得起祖宗吗?能报答祖宗之恩德吗?要常常问问。在全世界,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教诲,我看除了宗教教育之外,其他的都没有办法承传久远,这是什麽原因?没有良好的工具,传不下去。唯独中国人的祖先真的是有智慧,发明了传递讯息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什麽?文字。所以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纵然你不会念它,你看到它的形状,看到它写的方法,你就能够体会到裡头的意思,这是在外国文字裡头没有的。外国是拼音文字,没有!所以中国文字是图画、是艺术,这有灵性在裡头,这了不起。文以载道,文就是文字,这裡头有道,就是有智慧、有经验、有德能在裡头。

第二个了不起的发明是文言文。这是我们老祖宗早就想到,知道言语会变的。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这是我们自己经验当中,我们说话裡面很多词句就有了新的东西,前面人没有,听不懂。现在很多年轻人口裡讲那些术语我听不懂,我们做学生时代,十几岁、二十岁的时代,讲的有些口语,说出来他们现在人听不懂。这就是说明言语是会变的,所以文字跟语言决定不能够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个文字裡面所说的没有人能懂。像西方的拉丁文,古时代的文字,只有些学者专家考古的他们能够认识一些,还不能完全了解意思。中国老祖宗发明这套就是语跟文分开,言语跟文字分开,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什麽?永远不变,这就好办了。
我们世俗裡面讲文话、白话(说话的话),文话就是文言,白话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话,所以有文言文跟白话文。文言文这是载道,如果你能够学习文言文,你看中国的古书(古书都是文言文写的),就如同跟他当面谈话一样,当中没有隔阂。有人说文言文太难了,其实天下事没有难易,所谓难是什麽?你没有学就难。什麽叫容易?学了就容易。

我早年在台湾,手头上还有十几本民国初年(就是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小学的国文,那时叫国文不叫国语,小学的国文;也还有几本,大概有五、六本,六本好像是,小学模范作文。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这样的程度,那时候叫高小(高等小学),模范作文。因为这麽多年动乱,没有固定的住处,真是到处流浪,这些书都丢了,现在还剩三本。我也常常展示给年轻朋友们看。你看那个时候小学十一、二岁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但写不出来,看都看不懂,还去查字典,去查参考资料。你说这个国文程度,古人讲「一落千丈」。这个话我们现在听起来是事实不是夸张,真的是一落千丈。为什麽从前十一、二岁小朋友能写得出来?他学的,从小学的,他从开始念书就是念文言文。什麽时候开始念书?大概六、七岁。儿童聪明一点的六岁上学,一般普通的大多数都是七岁上学。七岁念到十二岁,古人重要的典籍全都背过了。

在从前念书的祕诀,不是给你讲,因为儿童这个时候理解力、阅历并不深,只是教你读、教你背。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不赞成这个方法,好像把人都学呆了,完全错误,这是真实智慧,是因为你没有接受过这个教育,你不懂。儿童记忆力是一生当中最好的,凡是要记得的东西统统在这个时候完成,这中国古人知道。所以小学教育是教什麽?教德行,伦理道德。伦理道德从哪裡学?从老师身上学,老师要做到,身教。小学教育是身教第一,言教是其次,是辅助的,站在次要地位,最重要是身教。伦理道德,老师要做给学生看,学生要向老师学习处事待人接物,老师不容易,所以老师恩德大。诸位要晓得,佛裡面跟你讲佛菩萨的恩就是老师的恩。老师,佛菩萨是老师,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老师做样子给我们看。

书籍方面,老师只教我们背,教你识字、认字,这个要讲解的,教你认字,教你背诵。背诵是不看书本你能够背得过来,然后再督促你,你能背诵了,督促你背一百遍、背二百遍,为什麽?熟了。熟了之后,你一生、一辈子不会忘记,到需要用的时候,到壮年、老年需要用的时候,写文章引经据典不要去查参考资料,你全都记得。过去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李老师写文章引经据典不找参考书的,他都能背得。他告诉我们,小时候跪砖头跪出来的,这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没有受过这个苦。李老师大我三十九岁,他吃过这个苦头,全都在那个时候背下来的,所以我们这个比他就差太远了。

背诵,譬如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选集,是选的,五经四书是必读的。像《资治通鑑》是必读的,像《史记》、《汉书》这一类是选读。经书是学术、是学问、是智慧;历史是经验,是一面镜子,看看过去人所造的,提供我们丰富的知识经验;文艺小品那是消遣的,那是经史已经成就了,有了很好的根基,才学一点文艺方面的东西,诗词歌赋那附带的。这些东西实在讲,这裡面有大乐趣、有大智慧、有大德大能,裡面真有大乐。所以读书乐,读书之乐乐无穷,古圣先贤典籍永远读不厌的。因为我们小时候生长在战乱期间,念得太少,现在年岁这麽大了还得亡羊补牢,天天还在读诵。一天要是不念古书就觉得好像这一天空过了,过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天天读经,读古圣先贤的典籍,才真正知道恩德,什麽叫恩德。父母的恩德,佛家讲四重恩,老师的恩德,国家的恩德,众生的恩德;一切众生对我都有恩德,你要是真正明白,你就晓得。所以菩萨发的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报恩,一切众生于我有大恩大德。

母亲照顾小孩都在教,所以中国有胎教,这个我讲过很多。一般人即使没有从怀孕的时候开始教学,生下来之后,小孩眼睛张开,会看了、会听了,就开始教,全是身教。做父母在儿女面前一定要守礼,让小孩看到、听到、接触到全是正面的,全是伦理道德。所有一切不善决定不能让小孩看到、听到、接触到,不许可。这是谚语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真的一点不假,这中国人了解。所以中国人常讲「三岁看八十」,三岁还没有上学,六岁上学。三岁没上学,就能看到这个人根基如何,就能看到,所以他的善根福德从三岁就能表现出来。「七岁看终生」,七岁上了小学,上学了,亲近老师,就能看到这个人的一生。由此可知,六岁之前父母教,作之亲,作之君,作之师,君亲师,七岁以后老师教,老师接着父母教,无不是以伦理、道德、因果为最主要的课程。在外国人常讲教育是在七岁之前,而中国人是讲三岁之前。三岁之前是最重要的,三岁之前要疏忽的话就不好教了,学坏了。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到父母之恩,家裡头一家人对你的恩德,为什麽?在你面前表现正面的给你看,一家人对你都有恩德,唯恐让你学坏了。

再看看释迦牟尼佛,《本行经》裡面讲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的时候,也就是求学这个过程当中(成佛是毕业),真正是难行能行,难捨能捨,为专心求学,捨弃了国城妻子。他的父亲是国王,迦毘罗卫国的国王,他是长子,继承王位的,捨弃了,捨弃国城,捨弃妻子,出家修道。为什麽?为报众生恩,为报古佛恩,他才这样做。这样才能让自己专心,一心一意、全心全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高度的智慧,到处求学。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应当要效法。世出世间圣贤,哪个不是苦学出来的?求学不能怕苦,看看孔子怎麽成就的,孟子怎麽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怎麽成就的。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毅力,他们这种好学的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没有自己丝毫名闻利养。这个身体活在世间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服务的项目很多,他就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好的教员,用这个身分来为佛法、为众生做出真实圆满的贡献。
佛经上有一首偈子说「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利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这首偈讲得好。这个意思是讲我们把父母顶戴在我们头上,多长的时间?经尘点劫;我们把身体当作床座,父母要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我们身上,这身多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能不能报恩?不能。要怎样才能报恩?要传法利众生。传是承传,就是让古圣先贤的道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能说到我这个地方就断掉了,这是中国人常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就是没有后代承传,这就大错特错。所以你儿女再多,如果不能承传家业,这个儿女不可贵。儿女当中一定要有能继承家业,家的道统代代不衰。在中国最典型的,孔子,一直到今天真的是代代都有传人。这个传人不是他后代都有成就,孔老夫子的着作、传下来的东西他们都念得很熟,都能够依教奉行,才有承传,所以有家风、有家法。

事业不能承传那是其次,道业不能承传就坏了,就对不起祖宗。佛法,你看看各个宗派最重要的就是传人。传法,不是像今天拜一个师父,师父把第几代、第几代祖师写个书卷传给你就算是传法,不是的,传道。从前代代祖师是传道,你真的成就了。我们淨宗没有传人,但是淨土宗也有祖师,那个祖师不是一个传一个的,那是什麽?后人推选的,所以淨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不是老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民选怎麽个选法?这个法师他对淨土宗的修持、对淨土宗的弘扬,他的影响确实有很高的成就,让大众心裡面敬佩,承认他是我们这一代的祖师。所以淨土宗的祖师不是活着传的,都是过世之后底下一代的人推崇,是这麽来的。但是淨土宗之外,每个宗派都是代代相传。所以淨土宗确实是很特殊。

淨土宗如果说承传,我们可以说是承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什麽法?三经一论,最重要是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三经你要熟透,这三经你要依教奉行,真正能落实,那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你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这是承传,这是淨宗的承传。在中国历史上,华严宗传《大方广佛华严经》,不但你能解得,你要能做到。天台传的是《法华》,法相传的是唯识经论,三论传的是《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又加了一个《大智度论》。每个宗派有它主修的经论,要在这裡面,当然学的人很多,在这裡头选拔最优秀的来传法。所以真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教训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传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找不到。这总是宿世的因缘遇到了,遇到要好好的栽培,要好好的教导,所谓师资道合,老师跟学生当中这分感情超过父子,真正传法。接受传法之后,这一生的使命就是教学,弘法利生,再去寻找底下一个传人,那就很圆满。如果实在这一生当中一个传人都找不到,古人就着书。希望后代有人读到这个书,他悟了,他来继承,这是个好方法。实在讲这个方法在中国是孔子开的。孔子当年在世没有传人,没有说传法给他哪个弟子,到最后谁传他的法?孟子。孟子出世的时候,孔老夫子已经过世,孟子跟谁学的?孔子的书在,他老人家的着作在,他很喜欢、爱好、佩服,他就学孔子,学得很像,所以变成孔子的传人。我们今天讲孔孟,没有说别人,真的,在中国历代肯定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这就是用这种方法,当代找不到,我们留下着作,这些着作启发后人,希望后人有接着干的,都是很不容易。历代(朝朝代代)这一生真的找不到传人的人很多,这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谈这些故事。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假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不到真正善知识,可以找古人。譬如你学《华严》,找不到好老师指导你,行,清凉大师注解是好的指导,李长者的《合论》也不错,那你就找到两个老师了。你好好的依教奉行,研究他们的这些注解,帮助你理解经中的大意,你就变成清凉、李长者的传人,你会有成就的,所以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

亲近老师的时间要看缘分,有人缘分很短,亲近几天、几个月、几年,但是他有成就。有些人时间缘分长,可以亲近十几二十年、三十年,都不是一桩容易事。在现在这个时代,像这样殊胜的缘分愈来愈不容易遇到。我这一生不好动,好动学东西就有困难。我总想静下来,像古人一样一生住在一个山上都不下山,我很希望过这种生活,但是没有这个福报,所以一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在流浪裡面能有一点成就,非常非常不容易。现在年岁大了,还是想找一个地方定下来,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缘分。我这个意念并没有捨弃掉,总想能过个几年安稳的生活,能够有几个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国城妻子他都捨弃掉,这是最难捨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放下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跟他学的这些学生,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真的是志同道合,也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也是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都能够真正做到难捨能捨、难行能行。每天跟释迦牟尼佛在一起,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他老人家也真的是有大智慧,为什麽?天天跟大家讲,你看讲了四十九年都讲不完。现在我们一般做老师的到外面去教学,我们准备些功课,教几个月就教完了,后面就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居然能够教四十九年还没有教完,这不能不令人佩服。所以永远讲不尽、讲不完的。

展开这部经,字字句句裡头有无量义,你怎麽会讲得完?这要靠什麽?对我们来讲是长时薰修,一天都不间断,天天要读书,天天要修行。修行,你要抓到总的纲领。总纲领是什麽?放下。我常说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执着,再不执着了,那就是阿罗汉;再能放下,更进一步放下分别,不但不执着,对于一切人事物统统不分别了,那就是菩萨;如果有一天对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了。所以《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要牢牢想着这句话,这是一个总的纲领,只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成佛了。所以有人问佛在哪裡?你看到没有?我说我知道,佛就在眼前,我看到了。什麽样子?就是你。你只要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我能放下,我是佛;你能放下,你也是佛。

三个,妄想放不下,分别执着放下,那你就是菩萨;三个裡头两个放不下,妄想分别放不下,执着放下,那你成阿罗汉;三个都放不下,你是六道凡夫。佛是凡夫做的,圣凡不二,你放下就是佛菩萨,你放不下就是凡夫。我们要想作佛,要想作菩萨,没有别的,放下就是,为什麽不肯放下?真能放下,什麽都不干,这是阿罗汉;自己放下之后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菩萨。捨己为人,底下讲燃烧自己,照耀众生,这就是菩萨;用现在人的话说,做出极大的牺牲奉献。你看自己不要名、不要利,财捨掉了,色捨掉了,名捨掉了,没有一样不能捨的。

身,从自己身体上表现出伦理、道德、因果、宗教,这是四种教育,在哪裡?在我一身,我做到了,做给别人看就是身教。有身教而后才有言教,别人听了,他能相信。如果自己说得天花乱坠,做的跟说的完全不是那麽一桩事情,没人相信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像诸佛菩萨一样,要像古圣先贤一样,学不厌,教不倦。天天在学,天天在教,教学相长,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收穫,快乐无比。天天在教就是有收穫,教的学生很多,学生裡头一定有一些听懂了,有一些觉悟了,有一些回头了,有一些真干了,那怎麽不快乐!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悲惨的时代,就是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真的是突飞勐进,而伦理道德、因果宗教逐渐在没落,人文没有了。这个趋势如果还继续不断,不能够调整,继续不断,这个世界走向末 ri。这个话是科学家讲的。这桩事情在地球上已经发生过好多次,凡是这种现象出来之后,这个世界就会毁灭,外国宗教裡面称之为末 ri。

我们要晓得,我们这一生当中非常幸运,得人身,闻圣贤之道,没有走错路,我们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放下。难捨,你能不能捨?难行的,你能不能行?难行就是无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条件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服务还不算,还要受气,还要受他冤枉,这叫难行能行。不是人家很欢喜你、很支持你,不是!人家在旁边看笑话。到我们真正做出有成就,他勉强点点头,不错!还不见得讚歎你,旁边还说你是傻瓜,你要能忍受,这个难行能行。难行能行比难捨能捨还要难,所以你不能跟诸佛菩萨心心相印就很不容易做到。真的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我们得佛菩萨精神的鼓励、精神的加持,所以难行也能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知恩报恩 (第二集)  .rar (11.34 KB)



文字讲义请下载观看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知恩报恩  

    (第三集)  

2006/5/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547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段乞食道行时,第三小段所遇人物。我们还是看第十一首,先把这首偈念一遍: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清凉给我们说了佛对一切众生十种大恩,我们读了前面的四种,今天从第五种看起。「随逐众生恩,上辨横遍六道,今约长劫不捨」。前面四条是讲的横遍十方,向下所讲的是竖穷三际。由此可知,佛菩萨的恩德遍宇宙,没有任何能够跟它相比的。这是什麽原因?稍稍涉入经藏的人都知道,这是自心性德圆满的流露。凡是明心见性的人,没有一个不如是,正是像经典上常讲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子,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这个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懂,然后你自然会发心认真的学习,这才叫学佛。绝对不是我们读了之后,对佛菩萨生起仰慕之心、讚歎之心,那是佛菩萨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这就错了,你就什麽都学不到。

诸佛菩萨的事情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本分的事情;换句话说,我们看佛怎麽做法,对自己、对工作、对一切众生,一定要懂得我们应该是这个做法。这个做法就对了,随顺自性。如果我们的想法、做法跟佛经上所讲的相违背,那你就要警觉到这是违背了性德。我们自性不是这个样子的,自性的性德就如经教所说的,完全相同。随顺自性就是成佛之道,随顺自性就是佛门裡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佛、看到这些法身菩萨,他们真的是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而且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真的得受用。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为一切众生做如是善巧示现,我们应当要学习。

每读一条,我们都要冷静的去思惟、去体会。前面我们读过「发心普被」,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大心?四弘誓愿没错是天天念,这是口头上的,念了几十年,效果怎麽样?无动于衷,这个念头并没有生起。早晚课天天要念,都没有把自己性德引发出来,这样学佛会有什麽成就?一生不免空过了。「难行苦行」,要勉励自己,决定不能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人愈是怕苦,你决定逃不过苦报;愈是不怕苦的人,他真正能够离苦得乐。

真修行的人为我们做示范,印光大师我们没有见到过,但是听老人说过。在我这一代我还见不少人曾经亲近过印光大师,从他们言说当中知道大师的恩德,如教修行。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我在旁边细心观察他,他真的学印光法师学得很像,真正做到发心普被,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说教化众生不辞辛劳。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在台中办慈光讲座,那个时候接近八十岁。那个时候从台北来了四个学生,我还记得蔡荣华、李相楷;李相楷是香港的,蔡荣华是马来西亚的,政大中文系三年级,李相楷是在师大,好像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是念中文系的,还有两位是台湾的。四个学生到台中向李老师请教,我们在旁边旁听,问的一些问题,虽然是大学生,所谓隔行如隔山,我们在老师座下天天听经学教,听他问的问题都很幼稚,而老师真的是态度恭敬严肃,不厌其烦的来给他解答。我从那次看到之后,这晓得了,佩服。他们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谈话三个多小时,学生们很满意,于是约定寒暑假到台中来学习,慈光大专讲座是这个因缘生起来的。

这是最初这麽四个学生来访问,学生裡头有两个是台大的。没有多久,好像是第二年,他们来的时候是冬天,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晨曦学社」,这第一个,在台湾高等学校是第一个,周宣德老居士把它促成的。讯息传到台中来,李老师很高兴、很欢喜,这是高等学府裡头有佛学社。我跟老师说,我看老师很高兴,我跟他说未必是好事。他听了很不高兴,说为什麽不是好事?我说这是高等知识分子,如果他们学佛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他,要走向了偏差,将来谁能帮助他改正过来?我这话一说,老师的态度就很严肃了,他说有道理。想了很久他问我怎麽办?我说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办大专佛学讲座,我们这个地方将来培养出来一批学生,他们那些路走不正,这批学生可以纠正他。老师很满意,所以慈光大专讲座就这麽兴起来。

我看老师对年轻人那种爱护,那种关怀、教化,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的是难行能行。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那麽样的慈悲、那麽样的诚恳。我到台中,台中莲社成立十年,莲友二十万人,那时候,在台湾我看很可能是第一道场,有这麽多的莲友。我在台中十年,离开的时候,台中的莲友十年当中增加一倍多,差不多到达五十万人。老师是常常提醒我们这些学生,告诉我们要结法缘。他老人家的法缘非常殊胜,教给我们要懂得结法缘。法缘怎麽结?布施,四摄法裡头头一个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我从他那裡学来的。没有考虑到自己,念念都是想到别人,念念想到正法久住,念念期盼着后生(这些年轻人)能够发菩提心,续佛慧命。

不顾自身,「垂形六道」,佛菩萨是应以什麽身度化就现什麽身。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众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热心的教化。我们要是遇到一些障碍,也要学菩萨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我们不能够变现形状,可是身分不要拘泥,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种人。要明白这个,这叫善巧方便,回向偈裡头,「巧把尘劳为佛事」,要活学活用。我们应该随顺人情世故,随顺风俗习惯,别人就欢喜。第一个就是要众生生欢喜心,四悉檀裡头,悉檀,悉是中国语,檀是梵语,檀是檀那,檀那是布施,悉是普遍。所以四悉檀用简单的意思来说,就是四种普遍的施捨。第一个叫「世界悉檀」,什麽意思?布施欢喜心,头一个就是这样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懂得四摄法、懂得四悉檀,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肯定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十法界,普遍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所以四摄、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的原则。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样做,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遵守,我们怎麽可以疏忽?今天尤其讲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个法子好极了,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

今天讲的「随逐众生」,这是经论上常说「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一个人也随逐不捨。无论他堕落在哪一道,佛看得见,法身菩萨看得见,时时刻刻在诱导你。不论用什麽形状,也没有定法可说,总是在帮助你,帮助你消业障、帮助你开智慧,念念不捨。到缘成熟了,什麽叫成熟?欢喜接受就成熟了,欢喜接受那一定是来教导你的。你这一生当中会遇到善知识,会遇到好老师、好同学,这些人有可能都是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应现来成就你的,谁知道?根熟的众生知道。

什麽叫根熟?具足孝亲尊师,这淨业三福裡头第一条,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做到了,诸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在佛门裡面称之为法器,就是他有接受承传的条件,这个基本条件就是那两句话。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你的孝用在对老师就是敬,用在对同学,谦恭,用在对一般世人有礼、有义,礼义。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善知识,他在默默当中要观察你具不具备这些德行,具足这些德行这是法器,法不传给你传给谁?为什麽传给你?你能做到!诸佛菩萨没有私心,谁能做到一定用心教他。做不到的也教,为什麽?给他种善根,不是说做不到就不教,做不到也教。能做到的人,知道他会有成就,他能续佛慧命,能够弘法利生,这就所谓是代代的传人,他在这一代接上一代的法,也会把法传到下一代。

我们要学对任何一个人,这个人不愿意接近我们,我们的心、我们的念没有捨弃他。我们知道那暂时的,他迷了,迷得太深,他误入歧途,总有一天他会回来。这一天如果是早,三年、五年他回头,再迟一点,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才回头,再迟一点来生后世。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必定有回头的一天。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必定作佛,就是时间的远近不相同,怎麽能轻视?怎麽能不尊重?造作极深罪业的人都不捨弃,这十条后面有。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举了个比喻,「如子见父,视父而已,无出离心,如来随之,如犊逐母,备将万行,随逐救摄」,这个例子举得好。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在从前讲,看到这个文字、听到这些话感触很深,现在社会变了,几乎一个世纪不讲伦理道德,不讲孝悌忠信,时间这麽久大家都忘掉了。平常在社会上看不到孝悌忠信,也看不到尊师重道,不但看不到,听都听不到,久而久之,自然就忘掉了。

现在儿子看到父亲有没有尊敬心?我们在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的谈话裡面有这麽一个记载,现在儿女对父母没有信心,信心都没有,哪裡会有孝心?为什麽没有信心?小孩常常看到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所说的跟他所行的不一样,所以小孩生了疑惑。在古时候,人民对政府、对国家领导人那个信心非常的强烈,那种孝敬跟自己的父母真的是没有两样。现在人民对于国家领导人也丧失信心,所以政府的威信丧失了,什麽原因?也就是像做父母亲的人一样,在儿子面前言行不相符。所以今天这样的文字给现代人看到,他看到会笑笑,这简直是笑话。这就是不懂过去的文化,现在的文明变质了,伦理道德降到谷底,几乎等于零,怎麽得了!

所以我听到杨老师告诉我,最近有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德们,有不少的校长、老师到汤池去参观,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感到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要不赶快来救就来不及了。这个看法正确,一点都没错。所以我勉励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什麽样的苦都要受,要学诸佛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才能够挽救伦理道德。如果说是受不了,救护古圣先贤传统文化这个工作你就不能做。做这个事情很苦很苦,是好事还要受冤枉,还要受别人侮辱,还要受折磨,要受许多的障难,都要用耐心去突破。不为自己,为国家民族、为祖宗的一番苦心,五千年来代代相传。

那要怎麽做法?就像这个地方经文教诲一样,从我自己做起,这十条每一条都得要学,活学活用。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确实提升自己境界。你要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换句话说,使命跟责任逼着你要成圣成贤。换句话说,读孔子书,你要做现代的孔子,读《孟子》,你要做今天的孟子,什麽力量在推动你?使命责任在推动你。今天在这个世间没有孔子、没有孟子、没有释迦、没有佛菩萨,众生的苦难永远不能脱离!所以自己成就才能感化别人,才能教化众生,自己没有成就做不到!

今天同样的,学生对老师失去信心,原因在哪裡?老师所讲的没做到。为什麽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对夫子的教诲都能接受,没有怀疑?孔子做到了,他教给你的他做到了,孟子做到了,释迦牟尼佛做到了。自己做到再教人,这是圣人,这是佛菩萨;自己虽然没做到,认真努力在勤学,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这是贤人,这是菩萨;如果自己教人,本身因循懒散,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教的自己完全不能做到,不但不能做到,连想做的意念都没有,这是凡夫。说得不好听,这是骗人,别人怎麽会服你?怎麽会接受你教诲?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并不难懂,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要努力。

这一条怎麽学法?诸位要记住,佛门裡头有句话,「佛不度无缘之人」。只要是与我有缘的,这个缘不论是善缘、是恶缘,只要是有缘,就要常常放在心上。我们自己天天诵经拜佛,时时刻刻给他迴向,人没有接触到,我这个心愿达到了。善缘,跟我处得很好的人,希望他成就,也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恶缘,所谓冤亲债主,我们天天给他迴向,希望他觉悟,希望他回头。最重要就是化解怨怼,是从自己本身做起,我自己内心不跟他对立,是他跟我对立,我跟他没有对立,他就是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都不放在心上。我常讲,不但我没有放在心上,我没有生瞋恚,我没有念头要报复,我反而感恩。你说那什麽恩?至少他提升了我的境界。我自己学佛菩萨的教诲,遇到这些障难还有没有瞋恚?现在果然没有瞋恚,果然没有报复,而且还有感恩的心,他提供我的教材,帮助我向上提升,这就是恩惠!所以我每天念念给他迴向,这是我应当应该做的事情。他什麽时候被感动,一下回头,他是好人裡头的好人,中国谚语所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佛经上有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是我学佛半个世纪的心得。在澳洲昆士兰大学裡面有个教授问我,他说:淨空法师,你说人人是好人,希特勒也是好人吗?我告诉他:人性本善,他怎麽不是好人?只是他缘不好,从小没有接受到好人教诲他,变成坏人,学坏了,本性不坏!所以从本性上去看,人人都是好人。希特勒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特别是屠杀犹太人几百万!这个罪过必堕阿鼻地狱。堕地狱的时候他才知道错了,后悔来不及了,谁去度他?地藏王菩萨去度他,什麽时候真的觉悟了、认错了,他就能离开地狱。

所以地狱的时间虽然长,也不是定法,这个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不是定法,千变万化!一念悔改,性德现前,地狱相就不见了,就超越了。如果个性倔强,死都不肯认错,这个事情麻烦了,他在地狱的时间就长,哪一天开始认错,他就会离开。当然离开,像杀那麽多人,杀那麽多众生要还债,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所以人在世间,我们现在真的是明白了,想佔人家一点便宜,没有这回事情,佔不到,为什麽?你来生要还。那自己,人家佔我们的便宜,我们有没有吃亏?没有吃亏,因果通三世!你能够看出三世因果,你的心就平了,真的是心平气和。像诸佛菩萨一样,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一生无论过什麽样的生活,都会很快乐。

释迦牟尼佛的生活,你看物质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快乐无比!在中国,你看孔子、颜回,箪食瓢饮,不亦悦乎!他那个乐从哪裡来?觉悟了。佛说得好,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觉来的,生活再苦,只要觉悟,就得大乐,就得大自在。尤其到一定境界之后,《愣严》裡面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不善的境界在他面前,他全把它转变成最善的。佛做到了,菩萨做到了,我们要学,这就是学什麽?学离苦得乐的妙法。

后面举出一位菩萨,实际上这五十三参的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是古佛再来应化的,不是普通人;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是法身菩萨,已经把他看低了,古佛应化。连善财也不是普通人,都像在唱戏表演一样,演给我们看的。这就是「遍淨天王」,遍淨天是三禅天第三天的天王,他「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这就是这个恩德的表现。古佛再来,以天王的身分,永远随顺众生,众生造业受报,一个人都不捨弃。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着看第六句,「大悲深重恩。见众生造恶,如割支体。故善财童子谓无忧德神云,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支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造烦恼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忧恼。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人天趣,喜亦深故」。这段注解人事不难理解,实在讲含义很深,如果粗心看过,还是很难体会。

悲心属于爱心,佛家讲慈悲,很少说爱,为什麽?世间人看到爱、听到爱这个字,裡面有情有欲,自然就生起来。可是佛菩萨的爱裡面没有情,也没有欲,爱裡面是什麽?爱裡面是智慧,我们讲理智。说得浅白一点,慈悲就是理智的爱,世间讲爱那是感情的爱,所以佛法不说爱说慈悲。慈悲加一个大,大是没有条件的,不附带任何条件,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如果有条件的,这个慈悲就不能称大慈大悲。

所以佛门讲慈悲有四种缘,第一种缘就是世间人讲「爱缘慈悲」,我爱你对你就慈悲,不爱你对你就不慈悲,爱缘慈悲,这是一般凡夫的。世间有圣人、有哲人,他们的爱心不但是爱家族,他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甚至于爱一切众生,那就更大,这一类的在佛法叫「众生缘慈悲」。他这个心量就大,能够扩张到一切众生。菩萨这个慈悲称为「法缘慈悲」,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已经解悟、明白了。虽然没有到亲证,没有到证悟,只是解悟,真正理解,他接受,不怀疑了,所以他那个爱是无条件的,这称为法缘慈悲。到如来果地,「无缘慈悲」,所谓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这是如来果地。如来果地是什麽样地位?在《华严经》裡面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如来。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同时他就证得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的慈悲是属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加上最后究竟圆满的佛果,总共这四十二位都是属于大慈大悲,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今天努力能够达到什麽?可以达到法缘慈悲。这就是四圣法界裡面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的爱心,对于宇宙万物,不但是动物,连植物,连山河大地、矿物都充满了平等的爱心,这叫法缘慈。我们今天的爱心没有了,爱心变成什麽?变成自私自利,爱什麽?爱名闻利养、爱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错了,这种沉迷在欲望裡头,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如,都比不上。为什麽人会堕落到这种地步?没有别的,你要真正追究原因,总的来说,不读书之过!正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必然的道理,「苟不教,性乃迁」,那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就被染污了,他就学坏了,所以你就晓得教育是多麽重要!

诸佛菩萨大悲深重恩表现在什麽地方?表现在教导我们。所谓三轮施教,三轮就是心裡头念念不捨众生,众生虽然多,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如来心中从来没有忽略一个众生。他真有那麽大的能力吗?有,我们怎麽相信?我们相信那是性德,性德是圆满的,只要明心见性就是圆满的。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就忘掉,缘不到这麽大的境界,见性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学佛明心见性是多麽重要。

我们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麽?实在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环境当中,要想明心见性做不到!那怎麽办?换个学习环境,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的目的,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最后还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淨宗跟禅宗、跟天台、跟贤首、跟法相、跟三论没有差别,最后统统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是在方式上不一样,手段上不一样,目标方向完全相同。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淨宗就死心塌地,没有疑惑,而且对其他法门一定起尊重心,决定不会傲慢、不会轻视,一定尊重。就像《华严经》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个个都是自己谦虚,讚歎别人。修淨宗的跟各个不同宗派在一起,各个不同宗教在一起,一定会学到谦虚,会学到尊重别人,这都是属于性德。

一般讲爱讲一个字,佛讲两个字,讲一个慈、讲一个悲。这两个字是什麽意思?两个字当然是两种意思,慈偏重在与乐,悲偏重在救苦。他有苦难,帮助他拔除苦难,这叫悲;给与他快乐,这叫慈,所以慈悲都是爱心。我们要再问,其他宗教,像ji 督教、天主教还有犹太教,他们这三教是一家,所依靠的经典统统是《新旧约》。实在讲就好像我们佛教裡面的宗派一样,犹太教依《旧约》,ji 督教依《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统统都学习,所以成了这麽三派。

曾经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南非那边来了几位同修,有几位欧洲人请我吃饭,我们在一起吃饭,他问我:法师,西方的犹太教、天主教、ji 督教,他们的关係到底是什麽?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就用一个比喻答覆他,我说这三个宗教是一家人,犹太教他们崇拜上帝,好比是皇上那一派的,他们是皇上那一派的;而天主教崇尚圣母玛利亚,他是皇后那一派的;ji 督教他们崇尚的是耶稣ji 督,是上帝的儿子,是太子那一派。他们听了之后,他说你这个说得很好,我们很容易理解。确实是如此。

你看他们经典裡面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那个爱是什麽意思?给诸位说,那个爱是佛法讲的慈悲,也是理性的,不是带着感情,没有欲望,是理性的,这我们要知道。《古兰经》裡面讲「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那个仁慈跟佛家的慈悲也是一个意思,这我们要懂得。那就是这些圣人,在古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他们用的这些言语、用的这些词彙,对当时那些人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就如同佛陀当年出现在印度,为当时那些人讲经说法,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都用梵文纪录下来的,我们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所以要知道对当地人。

这些经典遗留到后世,这就是他教学的影响。像《旧约》裡头的摩西比耶稣早多了,比释迦牟尼佛还早,摩西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四千多年,释迦牟尼佛在中国记载才三千年,所以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耶稣也有二千多年。古圣先贤我们知道,读了佛经才晓得,统是心现识变。佛菩萨具足十种大恩,我们要问耶稣具不具足?具足;摩西具不具足?穆罕默德具不具足?统统具足,都有发心普被恩,都有难行苦行恩,我们在宗教典籍裡面都看到,都有不顾自身恩,都有垂形六道恩,今天我们读的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统统具足!这些宗教我们能不尊重吗?我们能不礼敬吗?你不知道尊重、不知道礼敬,还批评那叫外道,分自分他,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了就是通的,觉悟了真的知道心现识变。

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相决定是大慈大悲,随逐众生而不捨,所以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ji 督身得度,他就现ji 督;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我们读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在三十二应裡面你看到大悲深重!所以诸佛菩萨、各个宗教裡头的大圣大贤,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见到众生造恶,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肢体一样,这是比喻,比喻什麽?比喻痛心,他的慈悲心才能生得起来,自自然然的去帮助众生。

所以众生有感,什麽叫感?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感到痛苦的时候,那就是感。你看这个地方讲得好,不但众生在堕落受苦时感,造恶业的时候有感,造善业的时候也感。凡是与法性相应的,这是善,与法性相违背的是恶。诸位要知道,大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四个字把自性裡面无量无边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裡面。佛教人三学,戒定慧。戒是相,是自性的德相,定是德,智慧是慧。戒定慧这三个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讲德能相好,统统包括了。人要认真的学戒定慧,这裡可以看到诸佛菩萨欢喜,为什麽?你决定不堕三途,你决定不受罪报,不受这个苦报!这个时候诸佛菩萨照顾你、帮助你,用大慈帮助你向上提升。

如果你很不幸迷失了自性,造的是什麽?造的是贪瞋痴,贪瞋痴是错误的念头,完全违背了性德,在行为上你造了四重罪,杀盗淫妄。给诸位说,无量无边的罪业,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这四大类是根本的罪业。这不能细说,细说每个字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希望诸位多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得也很笼统,但是已经不错了;你要再详细去研究,你去看《五戒相经笺要》,你去看《沙弥律仪》,《沙弥律仪》的注解注得很详细。另外像《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这些东西多读、常读,你才会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不造恶业。

我们造恶业自己受苦、受折磨,那叫自作自受。你看看多少诸佛菩萨、多少大圣大贤,看到你造作一切不善,他们看到、听到心裡多难过,我们能对得起他们吗?这裡面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造作恶业堕到恶道,父母心裡多难过,老师心裡多难过,你的家亲眷属心裡多难过,你知道吗?佛菩萨你不知道,你的父母师长、家亲眷属你知道。同样一个道理,你要行善,不但佛菩萨看到欢喜,众神看到欢喜,你的父母、家亲眷属没有一个不欢喜。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相信你不会做坏事,你不会有恶的念头,为什麽?你在这个世间,关心你的人有多少!

现在人迷得重、迷得深,不但不会关心别人,连关心自己也都忘掉了,这煳涂到所以然处,这很可怕!原因就是不读书之过。所以归根结柢,讲到最后还是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我们在这些年来,特别强调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伦理教育是根,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究竟圆满,它把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东西不是佛教你的,佛菩萨没法子教,是要教你亲证,为什麽?究竟圆满这个境界说不出的,大乘教裡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不能起心动念,你起个念头已经错了,所以说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口便错,你就没法子说,动念即乖,没有法子想。

怎样能够证得?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巧妙极了,就是放下。放下执着,要真干!在世出世间法裡头,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不再执着了,真的不执着,这第一道关口你突破了。第一道关口是什麽?六道轮迴,你超越了,超越了证阿罗汉果,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一部分,不是圆满的现前,局部开了;再进步,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分别也放下,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那就恭喜你又提升了一级,你是菩萨。虽然你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你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妄想,什麽时候再把妄想断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

《华严经》上圆教初地以上,这是法身大士,也叫法身菩萨。这就是佛,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在这个境界裡头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但是宇宙一切的真相,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的慈悲叫大慈大悲。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菩萨的境界、声闻的境界,我们讲妄想还在,执着断掉了,就是法缘慈悲,分别执着断掉,统统是法缘慈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是法缘慈悲。众生缘慈悲,没有出六道,是六道裡面的圣人,我们讲世间圣贤,世间圣贤没有出六道,众生缘慈悲。

这四种我们要清楚,要认真的去学习,要把自己的慈悲心扩大。像在最初,当然爱父母,在家同学你会爱你的妻子、儿女、家亲眷属,然后慢慢扩大到爱你的朋友。我在前面讲的,你能够爱有缘人,无论是善缘、是恶缘,善缘没有贪恋,恶缘没有瞋恚、没有报复,看到他有苦,帮助他;看到他行善,讚扬他,处世为人总要知道隐恶扬善,这是慈悲!再能扩大,慈悲一切苦难众生,你能够爱护一切动物,不杀害一切动物,就是蚊虫、蚂蚁、苍蝇、蟑螂,你都能跟牠和睦相处。牠有灵性,牠懂得人的意思。我们的经验很丰富,跟这些小动物相处,都很听话、很合作。再推广对植物,花草树木,要用慈悲心来相处;再扩大到天地万物,这是佛法讲的一片慈悲,你的心情多麽舒畅。无论在什麽地方,见到一些动物、植物、矿物,看到它有苦难,随手一定会帮助它,看到它生长得很好,一定非常欢喜,讚歎它、爱护它,养自己的大慈悲心。

佛弟子选择素食,为什麽?世尊在经上讲的,菩萨慈悲,不忍食众生肉。梁武帝读到了,从自己做起,所以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佛陀当年在世是沿门托钵,托钵一定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人家给什麽吃什麽,不能挑剔。所以一直到现在的小乘,你看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小乘人还是出去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所以他们不是吃素,这是什麽?方便。要人家特别给你准备素菜,就为难别人,这不可以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也是吃三淨肉,到中国不要托钵了,都接受帝王大臣、长者居士们的供养,不要出去托钵了,可是还是肉食,还没有吃素。梁武帝提倡素食,所以学佛吃素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其他国家裡头都没有。这是一桩好事情,真正的好事情。

尤其现在的肉食,因为这些畜生,不但是你家裡养的,现在连野外的、野生的都带许多的病菌,为什麽?整个地球环境被污染了。家裡养的那更不必说了,完全用些化学的饲料,这个饲料是最不健康的,怎麽敢吃!你吃了怎麽会不长病?所以环保,全世界人都知道,环保意识是有了,可是环保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这桩事情也是要从每个人觉悟,要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做到心理健康,然后才能够影响外面的环境;现在我们的身心不健康,严重的染污,影响外面的环境,也是严重的染污。

这个事情在现前社会真的是头等大事,如果不能改善,这个地球的环境能不能适合人再在此地居住是大问题。到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整个就毁灭了,灭绝了。谁造的?是人自己造出来的,可不是自然灾害。佛经上说得好,众生的业感,你造作的不善业会感到这种果报,你说多可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从我们本身改进,这个改进就是断一切不善业,不再造恶了。十恶业要断,十善业要修,六祖能大师在《坛经》裡面讲的「十恶八邪」,还有一切不善的习气一定要认真的去改。天天改,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常常想念到佛菩萨的恩德。

这一段清凉大师引的这段文很好,诸佛菩萨见诸众生,造烦恼业。现在还没有堕三恶道,但是你要细心观察,三恶道的影子已经出现了,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那个形相,在他日常生活当中隐隐约约的,你要是细心观察你能看到。什麽样子?畜生迷惑颠倒,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贪瞋痴的意念很重很重。在日常你从相貌上看,从言行举止上去看,不像是人天两道,而是像三恶道。你细心观察,虽然现在还没去,你就会知道他的前途是在三恶道。

如果你要发现周边确实有这些人,会提醒自己的警觉,看到别人,回光返照想想自己,自己有没有这些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当然最好的是用戒经,像我们现在一般同学,你们用《弟子规》、用《十善业道》,用这个标准好!起心动念、言谈举止不违背《弟子规》,你就是个好人,佛菩萨看到欢喜。出家学佛的同学一定要天天念《沙弥律仪》、念《弟子规》、念《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做到了,佛菩萨欢喜!

末法时中,在这个年代你还能做到,你真了不起!我相信诸佛菩萨都如是讚歎,你念佛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的!所以这是有把握往生。你要不在这上奠定基础,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这李老师过去他老人家常常讲的,他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个,简直是不成比例。为什麽?心行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我们自己要警觉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知恩报恩  

    (第四集)  

2006/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548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十一首偈我们念一遍: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清凉给我们讲了十条,前面我们学习到第六条,今天从第七看起。我们先把清凉大师的开示念一遍,「隐胜彰劣恩。迄成正觉隐其胜德者,经云:十莲华藏尘数相,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并隐不彰。但云百劫修成三十二相,三十四心断见修惑,五分法身觉树初圆,如老比丘同五罗汉。故法华中,脱珍御服,着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这一段有说,也有举出实际的例子让我们体会。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像《梵网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这次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他说这是第八千次;说的是应身,八相成道,第八千次。可见得他不是真的像我们一个凡夫投胎到这世间,遇到佛法,再开始发心修行证果,不是的,早就成佛了。成佛之后,示现以佛身得度,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之,第八千次。我们想想这恩德多大!这个世间苦,劳累佛菩萨常常来作斯示现,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

为什麽说有这麽多次是这个示现?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诸位好懂,譬如是个大学博士班的名教授,他教的学生都是博士,现在碰到一批小学生,没有人教,他放下他的身段,到小学裡头来当老师,隐胜彰劣,彰是明显,做个小学老师,把那套高深的东西暂时放下,不谈了,谈的都不离小学课本,他也能把小学生教得非常好,调教得非常好,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知道到如来的地位真的是神通广大,无处不现身,不仅仅是娑婆世界,十方无量无边刹土,一切有众生的处所,众生有感,他统统都能应,同时可以应无量无边身。不像我们现在,这我们无法想像的,我们只有这个身,不能现第二个身。

你看罗汉,我们在《高僧传》裡面、《神僧传》裡面看过,同时能现五百身,有这个能力分身。这是个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弘法利生,缘分快要满了他就回国去了。当然这些信徒都敬爱法师,大家要请法师吃饭,给他老人家饯行。他很慈悲,哪个人请都答应,明天中午一定到你家应供。到了第二天真的他都去了,去了当然别人不知道,总觉得法师很慈悲,今天到我家来。第二天到十里长亭送行,法师回国,到长亭送行,这些人统统送行,送行的时候就谈到:昨天法师慈悲,到我家裡来应供。那个人说:不对,昨天在我家。另外一个听到:不对,昨天明明在我家。这样互相一说穿,五百人家他同时去了,分身。这分身有术!罗汉都能分五百身,菩萨更不必说了,如来果地能分无量无边无数身。那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来应化第八千次,是不是他分身来的?是的,一点也没错,这叫得大自在!

到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是隐胜彰劣,所以他现的身相跟我们凡夫没有什麽差别,不过个子比我们一般人大一点,个子高。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的,佛身是丈六金身,那个金是讚歎,丈六。古时候的度量衡跟现在的不一样,古时候的尺短,一丈六,弘一大师有考证,在《律学三十三种》裡面有一篇文章。根据他的考证,古时候一丈六和我们现在中国的市尺大概八尺的样子;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尺,古时候的尺,一尺只有现在的五寸,所以一丈六就变成八尺。八尺的确比我们一般普通人个子高一点,所以并不奇怪。如果释迦牟尼佛的个子是我们现在两个人、三个人那麽高,那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所以是示现跟我们完全相同。不过他的相好,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师在此地开示跟我们说「佛成正觉,隐其胜德」,那个无比殊胜的德相隐而不现,不现这个相,现什麽?现跟你们大家同样的相,这个道理要懂。《愣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所证的,因为这种示现大家才好接受,否则的话不能接受。

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这个人现在还在,今年是一百零八岁。我在新加坡她跟我见面的那一年一百零一岁,身体非常健康,她说她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一点毛病都没有,每天还要照顾二十多个老人。其实她照顾的那些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她自己一百零一岁。那些老人都非常贫穷,所以她必须以贫穷的相示现,这老人才欢喜,他才能接受。所以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垃圾桶裡头捡来的,人家丢了不要的衣服她就捡,捡回来洗乾淨,合适的就穿,不合适的改一改。生活跟贫穷人是一样的。为什麽?这样接近贫穷人,贫穷人非常欢喜。如果你是一个富贵的相,你在他面前他就躲避你,他不敢接近你,也不愿意接近你,就这个道理。

所以许哲居士就示现贫穷相。她可以过好一点的生活,没有,而且她每天就吃一餐,日中一食,而且吃得非常简单。一分钱不取,有人送给她的钱,她用这个钱去帮助穷苦的人,这个世间苦人还是多,她去照顾。通常她都坐巴士、走路,决定不坐计程车,为什麽?那个费用太大,都是坐公共交通工具。早出晚归,乐此不疲,一生干这个事情。所以是财施、法施、无畏施,她得的健康长寿、财用不缺乏、确实有智慧,我们在她的身上看出来三种布施的果报。我看她寿命还很长,至少我估计她会活到一百三十岁,确实是百岁的年轻人。没有人照顾她,她还照顾别人。

她住的地方我去过,去参观过,乾乾淨淨,一尘不染,除了几件换洗衣服,一无所有。喜欢读书,家裡有两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除此之外什麽都没有。以前她是个修女,天主教的修女,非常开通。一百零一岁遇到我的时候,她看了我的一些书,来看我,头一句话问我:我有没有资格做一个佛教徒?我告诉她,妳是个标准的佛教徒。所以就给她做皈依,也给她授五戒,为什麽?她真能做得到,已经做到了。一百零一岁学佛不迟!这就是典型的隐胜彰劣。所以佛成正觉,这就是禅宗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时候你的性德现前,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他统统把它藏起来不示现,不让人看见,让人看见是就你们自己的境界,这是大德。

下面引经给我们说,「经云十个莲华藏」,莲华藏就是华藏,《华严经》上说的。我们在前面「华藏世界品」跟诸位说过,华藏世界的微尘数不是恆河沙微尘数,华藏世界微尘数比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不知道大多少倍。如果依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他说一个银河系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一个中千世界就是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成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裡面有多少个单位世界?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华藏世界有多少个这样的大千世界?无法计算。我们在「华藏世界品」看到二十重华藏世界,我们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这是一个大千世界,极乐世界也是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在华藏世界二十层裡面是同在一层,第十三层。极乐在我们的西面,我们在极乐世界的东面,这是一个华藏世界。

所以二十层华藏世界,那是一个华藏世界。那麽现在人讲十个华藏世界,十个莲华藏,十个华藏世界尘数相,微尘数!你怎麽想像法?恆河沙数我们就无法想像。所以通常讚佛只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笼统说一说,讲概念就比较清楚,那真的是无量,哪裡是三十二相!这种相现前我们凡夫俗子无法见到,但是每种相好所放的光我们看到了就没有办法忍受,像阳光照到我们眼睛,不能忍受。无量无边的佛光,你怎麽能见得到他?所以这十莲华藏尘数相。

下一句是「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前面是讲他的相好,这是讲他的德,那个德是讲不尽的。大海裡的一滴水,这一个大海裡有多少滴水,用这个来比喻。这大海裡头多少滴水?数不尽,无量无边无尽,这是说果德。说了这麽多,诸位要记住,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能。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相就是十莲华藏微尘数相好,海滴难称无尽的德能,我们自性统统有,不是只有佛有,我们都有。都有怎麽样?都有我们现在也都是隐而不彰。这个隐不是我们故意隐的,诸佛菩萨他们的隐他们是故意隐的,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是迷失了。

怎麽样才能够恢复?总的纲领真的是太简单、太扼要,你看「出现品」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失掉、迷失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要知道我们的相好是十个莲华藏世界微尘数,相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统统失掉了,现在变成那麽一个丑陋的相。我们再看看蚊虫、看看蚂蚁,觉得我们的相还不错,牠跟我们不能比。蚊虫、蚂蚁要想到人这种庄严的相,牠想到那像天人一样、那像佛菩萨一样,就像我们看佛菩萨、看天人一样。牠比我们迷得更深,比我们堕落得更苦。

怎麽恢复?佛讲的这三个原则你要是懂得,你就不难修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成佛了,你就统统都恢复了。你要不要放下?你不愿意放下,那你还继续搞六道轮迴,你要真正觉悟我不搞六道轮迴,我不愿意到三恶道,我也不想在人间多住,你真正有了这个觉心,有了这个念头,这佛家讲弘愿,这个愿望,你就干了。先放下执着,于人、于事、于物不再执着,从这个地方先放下,然后再放下分别,最后再把妄想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迴;放下分别,这是大菩萨;再放下妄想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你就作佛去了。这个佛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分证即佛,为什麽?你妄想的习气没断,可是怎麽样?不要紧,不碍事,这个时候你的相好有多少?就跟此地讲的,十莲华藏微尘数相好,海滴难算的德行,统统是自己本有,不是从外头来的。

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我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就告诉我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那个时候我真是似懂非懂,有那麽一点体会。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裡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布施就是捨,样样都要捨,到最后连身体都要捨,头目脑髓没有一样不能捨。身都能捨,何况身外之物!像释迦牟尼佛,国城妻子、荣华富贵统统都捨尽。释迦世尊很慈悲,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要问你修行什麽时候能成佛?你什麽时候放下什麽时候成佛,放不下你就成不了。刚才讲,放下执着,你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成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这个原理原则、修学的纲领我们要记住,千经万论都离不开这个总纲领,离开这个总纲领就不是佛法。
佛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所以菩萨道裡头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结到最后一个,布施波罗蜜;八万四千法门归纳到最后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再归纳就是一个布施。布施就是叫你放下,你放得愈多,你的智慧德相逐渐逐渐都透出来了。所以这些相好是不是修来的?不是的,是本有的,去一分障碍,你本有的就露一分出来,去两分障碍就露两分出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底下说「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并隐不彰」,这是恩德,他能显他不显,他给我们现同类身。所以底下讲「但云百劫修成三十二相,三十四心」。三十二相、三十四心《佛学辞典》都有,《教乘法数》也有,大家可以参考,这裡就不多说。这裡面还有一个很深的用意,百劫修因,三十二相是果报,这是什麽?因果教育。这是教化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你看哪个众生不希望自己相好?你自性裡面的德相,因为是你迷失了自性,自性德相显露不出来。你现在要得相好怎麽办?修因,这讲因果。善因就有善的相,譬如我们一般大家都能体会得到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的,一个人心地善良,他的形相一看,这个人是个好人不是坏人;一个人心地慈悲,就看到这个人是个慈悲相;人心清淨,他就是个清淨相;这个人和睦,他就现个和睦相;这个人如果很凶、很恶,他就现一个凶恶相。所以说相随心转。三十四心是因,三十二相是果报,修因证果。这是什麽?这是教我们现在迷惑颠倒没有见性的这些凡夫,六道众生总离不开因果报应。

「断见修惑」,见是什麽?见思烦恼,惑是迷惑,破迷开悟。见思烦恼一定要断,见思烦恼是执着,惑是无明,这当中把分别省略掉了,意思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惑是无明,我们也称它作妄想分别,见是执着;断见就是放下执着,修惑就是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执着、分别、妄想无量无边,一般修行人总是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完全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一部分就成阿罗汉果,再放下一部分证菩萨果位。

我们知道,菩萨在没有见性之前十个位次,我们《华严经》讲的,从初信位到十信,十法界,这我们在前面讲得很多。七信位才是阿罗汉,等于小乘阿罗汉,八信位就是等于辟支佛,九信位是权教菩萨,十信位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没见性。再往上提升一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那你的性德就统统恢复了。所以从我们初发心到阿罗汉到超越六道,是七个位次。初信断见惑,见思烦恼就是执着裡面的一分,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见解放下了,证圆教初信位的菩萨,相当于小乘初果须陀洹。你就知道二信位等于小乘二果,三信位等于小乘阿那含,大小乘你这样合起来看,你就明瞭了,你不放下怎麽行?没有别的功夫,全都是放下。

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执着、不分别。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怎麽办?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就跟菩萨示现没有两样,自己内心裡有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切都不执着,见思烦恼没有了;一切都不分别,尘沙烦恼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就没有了。当然起心动念是非常非常困难,自己做不了主。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世尊慈悲,弥陀慈悲,为我们开了一个真正是方便法门,可以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不可思议!但是怎麽样?我们把粗重的烦恼总是要放下,我常常讲,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这样念佛决定得生。你还有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虽然念佛,往生未必能成就,这是真的。

那想想我们这十六个字放下难不难?不难,人人做得到。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给诸位说,连初信位的菩萨还不到。不要以为我这个东西都放下,大概我是可以初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初信位的菩萨还要努力,为什麽?身见没放下,还执着这个身是我。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绝对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身外之物当然他全放下了。所以《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初信位菩萨,那是小乘的须陀洹,这要懂得。

离四相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浅的是初果,深的是四果罗汉。到诸菩萨放的是什麽?那不是四相,四相他早已没有了,四见。《金刚经》的后半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是属于分别,前面四相是属于执着,所以前半部跟后半部浅深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离不开这个原则。《金刚经》是修行总的指导原则,你说你不放下能成就,那是骗人的,没有这个道理,那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不相应。所以经上讲的总的纲领原则要掌握住,日常生活当中,事相当中,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再执着、不再分别,放下了,这叫真修行,这个功夫才真正得力。

五分法身是释迦牟尼佛示现证的,五分法身是什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就是成就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教六道众生的,不是真正法身,但是跟法身相应。「觉树初圆」是讲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就是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菩提树,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就是觉的意思。觉树之下,好像是刚刚证得圆满。这个圆满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示现的,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生起仰慕的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们这一生也能做到他那个样子,这就是隐胜彰劣,表演!
「如老比丘」,佛示现住世是八十年,咱们中国人讲的,以外国人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是七十九岁。他三十岁示现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悟了之后就开始教化众生。从三十岁开始就教学,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真的是这样的,一直到七十九岁,总共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三百馀会就是办班三百多次,他的班每次人数也不一定,人数多少不一定,人数最多的时候,我们在经论上看起来有超过一万多人的,人数最少,除了他的常随众之外,有十几二十个人的;办班规模大的,可以分很多讲堂,他的学生分批来讲。到处办,所以讲三百馀会四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算虚岁是八十岁,所以说如老比丘。

「同五罗汉」,这是他三十岁示现成道,最初接引的学生就是五比丘,五个罗汉,这五个人都证罗汉果。证罗汉果我们就晓得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对一切人事物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了,这证阿罗汉。下面引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法华经》裡面所讲的。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法华经》裡头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知道,用它来做隐胜彰劣是非常非常的明显。好,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着看下面第八句「隐实施权恩」。前面第七句是现身,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这段是讲说法,法没有定法,也是随顺众生的根性而说方便法,所以隐实施权。实是真实,权是方便,真实法要是说出来,没有人懂,大家不能接受,所以只有用善巧方便。就像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博士班的导师一肚子学问,要对小学生,他那一肚子学问都用不上,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程度来教他,他才能听得进去,他才能欢喜接受,就这个道理。所以真实法是对谁说的?对法身菩萨说的,那是真实;十法界的众生都是权巧方便。真实法裡头有没有说的?没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佛用这个方法来对我们,我们什麽都得不到,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必须用善巧方便。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圆顿一乘,隐而不说,乃以三乘人天小法,教化众生」,我们就先把这段的大意简单的做个介绍。圆是圆满,顿是没有阶级,这是真的,这叫一乘。一乘也是不得已假立一个名词,为什麽?圆是对偏说的,顿是对渐说的,一乘是对三乘说的。《法华经》上这到最后佛才透出这个讯息,说「唯有一乘法」,佛法只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二乘,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非佛方便讲,才讲二乘、讲三乘,真的只有一乘。

法是一乘,用什麽来修?给诸位说,一心。修一心、修一乘得什麽样的果?一真。你看都是一,一心、一乘、一真,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德,圆满的称性,这跟你讲真的,这不是假的。可是在十法界不行,十法界不是这个根性,到华藏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入这个境界。你看极乐世界还有四土,圆顿一乘在哪一土?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裡面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还会见到阿弥陀佛的方便说。但是他那个方便,因为往生这些人得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他没有障碍,佛所示现的、佛所说的,他接触到、听到统统能够觉悟,所以说根性大利!

我们的根性为什麽不行?我们的业障把它障住了。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威神,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磁场、气氛,那是没有法子想像,没有法子去比拟,太好了,所以在那个地方很容易觉悟,很容易契入。这是极乐世界的功德之所以被十方诸佛讚歎,有它的道理在,无比殊胜!一切诸佛刹土裡头没有,这正是弥陀世尊慈悲到极处。我们能够遇到,这一生是大幸之幸,太幸运!所以遇到你就不能够把它放过,一定要想着这一生成就。有把握成就就是刚才讲的,你必须至少是要把执着放下,你往生就没有障碍,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执着分别没有,你就生方便有馀土;你妄念也放下,你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三个东西你一个都不放下,没有把握往生。临终一念往生,他是临终一念把执着放下,他才能走得了。

临终为什麽有人走不了?这李老师常讲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三个,为什麽原因?临终还放不下,那就没法子。当然临终放下不如在现在放下多好,那得大自在!只要现在一放下,你烦恼就轻,智慧就增长,这些经教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你能够契入。现在这个经文为什麽看不懂?天天听讲经,为什麽还这麽煳裡煳涂的不觉悟?没有别的,没放下,障碍、染污没放下,道理就在此地。你要明白了,你肯放下,不难!智慧也开了,听得懂了,能体会得到了。

放要从心上放,心裡头不再有执着,事上呢?事上随缘,什麽都好。像弘一大师学佛之后,真的,分别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放下,但是执着他放下了。从什麽地方看到?我在新加坡听到很多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到新加坡去访问,就住在薝葡院广洽法师的道场。那个道场离我们淨宗学会很近,走路二、三分钟就到了,道场我去参观过。弘一大师当年住在那边,什麽都随便,什麽都好,好人、坏人都是好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样样都好。广洽法师说有时候这个菜咸了一点,别人都嫌太咸,问他,咸有咸的味道,澹呢?澹有澹的味道,从来不嫌弃。所以照顾他的人欢喜,这个法师好侍候,没有挑剔,什麽都好。这是什麽?执着放下了,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好。

我常常给同学们说,提醒大家,佛讲的「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你就不要再挑时辰,不要再挑日子,执着放下了。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于一切人的是非善恶放下了,都是好人。为什麽是好人?本性本善,他做了些坏事我不是不知道,要不知道那就变成白痴!知道,知道怎麽样?不放在心上,知道那是他染的习气,不是他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是佛性,我们要尊重他的本性,我们不要去分别执着习气,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你真的要做到、落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了。别人执着,随顺他的,没有一样不好;别人分别,也随顺他的,自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裡面所讲的,那讲得更彻底,那是一真法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一真。我们要常常记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着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麽好执着?

这是佛应化在这世间,对六道众生那不能不说三乘人天小法,所以这个意思也是很好。教化众生,劝导一切众生不造三恶业,不堕三恶道,这是人法,你来生还得人身;你能够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可以生天,所以这是人天小法。可是你还不能小看,人天小法是成佛的根基,《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业道做基础。所以从哪裡修起?要从这裡修起。而世尊一生四十九年再加上从前,那就是八十年,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给我们表演的、表现的,身教、言教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础。这点我们读经可不能疏忽,那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希望同学们留意,十善业道是我们的根,我们只要能把十善业道做到,求生淨土就有把握往生。

十善业道裡头有不贪、不瞋、不痴。我所讲的十六个字,十善业全包括了,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十善业做到就行了。今天我们的十善业为什麽这麽困难?我给诸位说,大乘根建立在小乘上,十善业道是通大小乘,通一切法。所以我们今天用什麽?用儒家《弟子规》做根本,先学《弟子规》,弟子规统统做到了,十善业就不难了。你要是很认真、很努力,两年的时间这个根就扎稳了;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弟子规,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道,念佛决定往生。凡是念佛往生自在的人,你去仔细观察,他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有没有触犯弟子规?有没有违背十善业?你仔细观察,决定没有违背十善业,绝对不犯弟子规,所以他走得自在,他预知时至。
起心动念,我常讲为正法久住、为度苦难众生,这两桩事情是一桩事情就完成了,哪一桩?自己认真的修行,依教奉行,你就全做到了。只要自己做得好,正法就能久住;我自己十善做不到、五戒做不到,正法就不住世。我十善业道做到了、弟子规做到了、三皈五戒做到了,就是弘法利生,为什麽?给人家做样子看,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做榜样给别人看就是弘法利生,就是帮助苦难众生,就是正法久住。所以正法久住不是在言说,是要身体力行,要真干!

释迦牟尼佛自己你看完全做到才开始讲经说法,没有做到不说,做到了才说,那都是表演。他表演,我们真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你想想看我们这个道场,如果每个同修都把弟子规做到、都把十善业道做到,这个道场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和谐世界,这个道场就是全世界所有这些团体的好榜样,正法就住在此地,正法就在这个地方,那个影响就是发扬光大,这就是隐实施权。

我们再看下面清凉大师引《维摩诘经》上的一段话说,下面讲「淨名经中,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以何说法」。维摩诘也是古佛再来的,示现做居士身,跟释迦牟尼佛好像是唱双簧一样,两个在表演。这都是代我们问的,我们不知道,菩萨哪有不知道!明知故问。「维摩诘言」,维摩居士答说,「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这个意思我们要懂。首先要知道自己,我们学佛为什麽这麽困难?这维摩居士说清楚了,刚强难化。给你说的你不愿意接受,你不听,你烦恼习气太重,那是障碍,障碍了你的悟性。佛跟你说你听不懂,你不得受用,所以佛不跟你讲圆顿一乘。圆顿一乘裡面决定没有一句是粗话,可是你听不懂,你不会相信,当然你更做不到。

所以佛才说什麽叫刚强之语?下面说「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行,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等」。这都是属于刚强语,但是佛说的话不是妄语。《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就是不是虚的,不是虚妄的,「如语者」,如是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应,决定没有离开事实。六道这个事实真相是众生业力变现出来的。众生行三善业,三善业是什麽?不贪、不瞋、不痴,这佛家讲的三善根,他的果报在人天,这要知道。你要是造三恶业呢?三恶业是贪瞋痴,你的果报在饿鬼、地狱、畜生。愚痴是畜生,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你就自己去想想看,你从早到晚,在这一个星期当中,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三善根多还是三恶业多?你自己比较,最好是每天反省一下,我这一天起心动念善多还是恶多?

从前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就用这个方法,功过格,叫你自己天天反省,天天记。功过格一页裡头有上半跟下半,善的写在上面,恶的写在下面,每天对照是善多还是恶多,这个方法有效!功过格在明朝末年跟清朝初年很盛行,一般读书人都用这个来检点自己。所以清初盛世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一百多年当中,康熙、雍正、乾隆,康熙做六十年皇帝,乾隆也是六十年,还做四年太上皇,雍正十三年,加起来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的盛世怎麽来的?念书人都用功过格。所以那个时候成了一个风气,不但是读书人用这个,出家人也用这个,怎麽知道?我看到莲池大师的功过格,他不叫功过格,他叫《自知录》,现在《莲池大师全集》裡头还有。这就说明佛门裡头也提倡,也用这个方法每天来检点自己,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还是恶。

所以这个盛世不是说帝王有福,当然众生有福,真有培福、造福之人。这个培福、造福之人是谁?我们用现在的话,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决定影响社会风气,古时候讲士农工商,读书明理,他自己的言行是社会一般大众的表率,没有一个人不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今天我们这个世间社会乱到极处,乱的原因是什麽?知识分子不负责任,不知道修身,捨弃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也是唯利是图,这怎麽得了!知识分子也要搞贪瞋痴,这个社会不得了!这个社会的表率堕落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就看你,都跟你学,你这一堕落搞贪瞋痴慢,没有一个不搞贪瞋痴慢,这个社会还能好得了吗?我们不读书、我们不修行体会不到,真正读圣贤书,依教奉行,这种因果关係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怎样帮助社会。

所以我们今天帮助社会和谐、帮助世界和谐用什麽?讲经,真帮助!世界上许多和平的组织找我去开会,我经就不能不放下,那是什麽?不得已。真正产生效果是讲经,这诸位不能不知道。我出去参加没有别的,希望把我们讲经的效果告诉他们,希望这些人也各个都发心出来讲经。不同的宗教都讲他们的经,不是宗教的这些专家学者,希望他们能够多讲一些伦理、道德、因果,就能救世界,这个冲突就能够自然化解。

我们在汤池办一个文化中心,培训一些老师,我们培训他的时间两个月。两个月之后请他们到乡下分头去教《弟子规》,到现在五月,才刚刚半年,冲突有没有化解?化解了。那边许多同学告诉我,现在夫妻吵架没有了,冲突从这裡起的;婆媳能和睦相处了,这很难的事情;邻居不吵架了,不再争执了,能够互相让了。你看每个人让一步,天下太平。小孩懂得孝顺父母,商店裡面没有人偷盗,盗窃少了,在从前都要看得很紧,常常丢东西,现在不用看也没有什麽东西好丢的;人与人间能互相尊重,人与人见面都很有礼貌。

我们推动这个教学才四个月,我们看到、听到非常安慰。足以证实古人所说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你不教他就变坏了。所以《三字经》上讲「性相近」,大家都差不多,都有佛性,本性本善,「习相远」,习是什麽?染上的习惯,社会的风气不好,那全都不好,染坏了。现在最普遍的教育是什麽?电视、网路。好像是东方日报登了个消息,同学们拿给我看,十岁的一个小朋友去玩电子游戏机,大概母亲不让他去玩,他拿刀就把母亲杀伤了,十岁;母亲没有被他杀死,受伤了,这个小孩被警察带去。这是什麽?他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教出来的。所以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你可不能怪他。坏人都不可以责怪,你怪他错了,怪什麽?怪自己,我们没有好好教他。古时候汤王讲得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罪在我自己,那犯罪的人没有罪,他会犯罪是我没教得好。

所以今天的教育,不是父母教、不是老师教,小朋友是电视教他、网路教他、游戏机教他,将来他会变成什麽人你就当然可知。教他的内容是什麽?都是se 情暴力、杀盗淫妄,那他将来干杀盗淫妄,这是当然之理,他从这裡学到的,你怎麽能怪他?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不是这样的,而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把古圣先贤的教育、祖宗的教育丢掉了、不要了,学西方的。现在的电视、网路、电影、歌舞,你仔细去看看裡面的内容,它是把人教好还是把人教坏,这你不就明白了吗?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先把他的病根找出来,然后再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才能救这个社会,才能救这个世界。

现在要不赶快干,谁干?不要求人,自己干,从我自己做起。求人你决定会失望,没人可相信,从自己干,再辛苦也要干。你自己一定要晓得,你只要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圣人、学贤人、学佛菩萨,虽然很辛苦,你将来是人天善果。我跟你说一句老实话,你要是不念佛求生西方,你决定生天。那麽我们这一生几十年的辛苦、辛劳、忍受值得的,这几十年过了之后生天,决不堕三恶道。如果也跟社会大众一样同流合污,那你就要清楚,你将来这几十年生命结束之后,你就到地狱、饿鬼、畜生,人道没你的分,你说这多可怕!所以你要把这个事实看清楚、把这个道理想通了,你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学好、去学善。

所以佛讲的这个是真的,是地狱,瞋恚心重;是畜生,愚痴重,就是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不但这个没有能力辨别,连利害都分不清楚,什麽事情对我有利、什麽事情对我有害都不知道。你看今天世间人,贪财、贪利、要聪明智慧、要健康长寿,这佛讲得很清楚,怎样才能得到?施财得财富。你不肯布施,你想尽方法去夺取,非法夺取夺来的,佛讲得很清楚,是你命裡头有的,命裡没有夺不来,那你又何必?夺来了把你命裡头有的亏折了。譬如你命裡头有一千万财富,你用不正当的手段欺负别人,用种种非法的手段夺取来的财物,结果是什麽?你命裡头一千万打了对折,只剩下五百万,你这一生只得到五百万,那一半亏折了。如果这个念头很恶,手段很毒辣,恐怕你所得到的只有你命裡面的三成、二成,大幅度的亏折,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什麽?这愚痴,是非利害都不懂。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你会修这三种因,你一定得这三种果报。这个道理要常讲,要让大家明白,明白之后他就不会干这个事情。我有能力天天修布施,财布施,我财富不缺乏;我修法布施,聪明智慧天天增长;我修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为什麽不干?我们要做出来给人看。无畏布施裡面第一个就是吃素,不再伤害一切众生,不吃众生肉,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从学佛到现在五十五年,我吃素已经五十五年,我学佛半年就吃素,我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教给我这三种布施三种果报,我相信,我依教奉行,果然有效!跟在我身边的一些同学,这麽多年来你都看到。果然是看清楚、看明白了,我相信你一定会效法,你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快乐,法喜充满,你不会有烦恼、不会有忧虑、不会有牵挂,为什麽?放下了。

所以佛在此地这个经上讲的这三样就是贪瞋痴,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贪婪是饿鬼。下面讲「是诸难处」,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zai 难。现在zai 难好像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统统是恶业感召。「是愚人行」,没有智慧,不是聪明人。「是身邪行」,邪行一定有邪行的果报。邪就是不正,这个果报,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社会就是是身邪行果报。下面说「乃云: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这个律就是戒律。这样子告诉他,业因苦报他要是真正明白,真正听进去了,真正懂得了,他不愿意受这些果报,他才愿意持戒,入律就是持戒,才肯学弟子规,才肯学十善业。这是维摩居士告诉这些菩萨的,释迦牟尼佛现在住世用这些方法来教化众生。

底下说「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这些菩萨他不是六道裡头的人,他常常也听佛菩萨讲经说法,佛从来没有这个说法的,为什麽?人家心善、行善,根本没有恶念,哪来的三恶道?不但没有三恶道,六道轮迴都没有。「如世尊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这就是大权示现,他有无量无边自在的力,统统放下,完全随顺众生。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天天出去托钵,托钵快乐无比。这我们讲精神生活快乐,物质生活完全放在一边去了,用这个来度众生,来教化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诸菩萨就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这些人也了不起,也能够不辞劳苦,谦虚卑下,以无量的慈悲心,也出生在这个地方,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隐实施权恩。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知恩报恩  

(第五集)  

2006/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549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十一首偈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清凉大师给我们举出诸佛示现的十种恩德,前面我们已经学到第八,今天从第九看起。第九是「示灭生善恩。故法华经云,若佛久住于世,薄福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人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住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乃至云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这是清凉大师这段的开示。

示灭生善,佛有没有能力常住世间而不灭?给诸位说,有,确实有这个能力,怎麽知道?佛的弟子当中,宾头卢尊者现在还住在世间,大迦叶尊者也住在世间,等待弥勒示现成佛,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授给弥勒佛。释迦灭后到弥勒降生这个世间示现成佛,在《弥勒下生经》裡面说,这个时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换句话说,迦叶尊者要等到那个时候。迦叶现在在哪裡?经典上记载的是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所以虚云老和尚朝鸡足山也是非常恭敬,三步一拜,拜到山上。虽然没有见到迦叶尊者,听到课诵的声音,听到钟鼓楗槌的声音。而宾头卢尊者,世尊不让他入灭,让他常住世间为众生种福田。我们一般打斋供众修福,一定要真正有福的人来应供,这福报就大!这桩事情世尊就交代给宾头卢尊者,所以他还在世间。应化在世间我们人不认识,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他没有一定的身形。

从经典外表上来看,他们是大阿罗汉,而实在他们全都是法身菩萨。如果剋实而论,我们知道迦叶尊者久远劫就成佛了,示现声闻身,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宾头卢尊者也不例外。这是前面我们所看到垂形六道,身分不定,权实不定,形相不定,说法不定,常在人间。释迦牟尼佛怎麽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他为什麽要示现入般涅槃?
《法华经》上讲得好,同样一个道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早年李老师住在台中三十八年,在台中建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开班教学。我到台中去的时候他已经在那裡教了十年,我看到这些同学追随老师十年了,我非常羡慕,我如何能迎头赶上?老师虽然教了十年,实际上上课的时间并不长。老师在台中教学,跟大家讲经说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是两个小时,但是需要用台语翻译(闽南话翻译),所以实际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台中莲社每个星期讲一次,慈光图书馆每个星期讲一次,两次,另外还有一次教儒学,所以只有三次,一个星期只有三次。教儒学是两个小时,没有翻译的,那是对自己学生内部教学的,所以一个星期实际上教学是四个小时。

我初到台中去,那个时候我心裡就想能追得上。老师教学的时间一年大概四十五个星期,逢年过节他放假,所以一年大概四十五个星期,因此时间不长。我那个时候心裡想如果我不要工作,以全部的时间来学习,我相信两年可以赶上他们十年,动这个念头。怎样把工作放下?那就想到章嘉大师劝我出家,我出家是章嘉大师劝勉的,我就动了这个念头,到第二年这个缘果然成熟了,我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就问我为什麽要出家?我就把这个道理向老师说明,我说老师在这裡教十年了,我在这裡有工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天学习只有四个小时;如果我不需要工作,用出家人的身分好好的来学习,我一天至少可以学十个小时,两年就追上了。老师听了也点点头有道理,不无道理,这样才同意我出家。所以我出家没多久就又回到台中,不要工作了,不需要工作,两年真的追上了。

我学的进度比他们快,台中的同学就问我:你是怎麽学的?老师怎麽教你的?我说:老师从来没有一次特别教我。上课的时候、讲经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从来没有说私下单独教过,一次都没有。我说:可能我比你们学得多一点,那就是我们学习的心态不相同。我们同学很多,这是经常在一起的,他说:怎麽不同?我说:你们是台中人,你们的家在台中,老师常年在这边教学,你们今年学不会有明年,明年学不会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从外地来的,在台中没有根,所以我对于台中每一天的时间我都非常珍惜,我很认真的学习,为什麽?不一定哪天我就没有这个缘,就得要离开,这个心态不一样。他们听了觉得也有道理。所以我比他们认真,我比他们精进,这与这一条就相应了。

所以这举的《法华经》的例子好,如果佛常住在这世间,佛能住世几百年、几千年,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人就不肯学佛了。第一个看到佛,你是神,你的寿命那麽长,我们做不到,我们是凡夫,怎麽能跟你学!第二个世间真的是福薄之人,不是不种善根,没有办法种善根,也就是虽然天天跟佛在一起,善根生不起来。下面的文就讲得很清楚,为什麽生不起来?贫穷下贱的。贫穷是没有福报,下贱是没有地位,这样的人在世间多,佔大多数。贪着五欲,还是追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现前的享受,你叫他种善根学佛。不要紧,佛常住在世间;就是我对台中人讲的,今年没有学好,还有明年,明年学不好,还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懈怠、因循,这样就误了一生大事,他不肯精进。对于闻法他就摆在次要,追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就把它摆在第一位,这种心态学佛就非常非常困难,对佛法、对三宝诚敬心生不起来。

佛菩萨、善知识示现灭度,这一灭度之后真的度很多人。大家一定想佛不在了,老师不在了,一定会想想我跟老师这麽多年,他教了我些什麽,我在他会下我学到些什麽,就认真反省。就如同当年我追随章嘉大师,大师教我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星期天。因为我自己有工作,只有星期天去亲近他,他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三年如一日。三年老师往生了,我就非常认真的反省,在他火化的那个场所搭个帐篷,我在帐篷住了三天。守在老师身边的人有十几个人,带头的是甘珠活佛,我们都是很熟的朋友,这都是章嘉大师的学生,他们在火化场住帐篷大概住了一个星期,我因为工作的关係,只请了三天假,住三天。认真的反省这三年大师教给我些什麽,认真反省。

因为老师在的时候疏忽了,用心不恳切,这一反省,让我接受了他老人家一向的教诲,而这个教诲是我完全疏忽掉的。因为我学佛是从哲学进去的,方老师带我,把佛经看作哲学,佛经哲学。是从这个角度进去,不是从宗教,所以对于经典的理论方法很羡慕,而对于戒律就很轻慢。虽然在老师面前不敢说话,可是老师肯定是看出来我有个很错误的观念,认为戒律跟中国古代的礼性质相同,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规范。

生活规范的礼教,决定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中国的古礼,三代就不一样,三代是夏商周,就不同。譬如从前在帝王时代最敬礼,人民、臣子见皇上那个礼是三跪九叩首,现代我们的礼,最敬礼是三鞠躬,怎麽会一样?在佛法裡面这些戒律,这戒律就跟礼一样,生活规范,三千年前,这时间不相同,我们这是三千年后;地区,那是印度的礼,古代印度的礼,那我们现在学它干什麽?我们今天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所以看看这个东西当作一种纪念,知道那个时候一般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一些制度、风俗习惯,把它当作历史来看就好,现在怎麽可以用?所以经律论,经论很重视,戒律完全没有想到那个东西要认真学习,没想到。

大师很慈悲,每个星期我去看他,绝大多数我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我到门口,常常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轻的说这麽一句话,轻描澹写,三年当中听了我记得至少有三、五十遍,所以印象就很深,没有在意。大师往生了,我在帐篷裡住三天,想想他老人家的教诲,立刻这个印象最深,马上就浮起来,讲这麽多遍什麽意思,难道真的很重要吗?这才把这桩事情重新思考,接受了。如果大师要是不往生,我永远不会接受佛家的戒律,「示灭生善恩」。

老师离开世间的时候我真正重视这句话,完全接受它,这才认真看《藏经》裡面戒律这部分。才知道世间法裡面的礼,那是世间的,所以古今中外不相同,佛家的戒律它不是世间法,我想到这点,它是什麽?它是凡圣的标准,凡圣标准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我体会到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如果想超凡入圣,戒律就非常重要;如果不想超越六道,儒家的礼行。古今中外的礼我们要遵守,我们要懂得古人的,但是我们决定守现代的,我们不会守古时候的礼法。这个观念是一个很新的观念,让我接受了戒学。而戒学是根本,所以戒是佛身,教是佛言,禅是佛心,一而三,三而一,缺一条都不可以,这样我才重新再去学三皈五戒。所以他老人家要不走,我虽在他老人家面前受三皈五戒,形式,有名无实,这一走等于说一棒把我打醒了,跟这段的这个恩意思完全相同。

所以佛在经上讲,这是一般常人,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我们看了就太明显,贪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忆想是妄想,妄见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裡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烦恼裡面,思是思想,贪瞋痴慢疑。忆想妄见网中就是讲这十种烦恼,这是常人哪个没有!六道众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烦恼习气没有断!愈往上面去定功愈深,定功是把烦恼伏住,没断,而烦恼习气偶尔还起现行。

所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会往下坠落,所谓是爬得高跌得重。爬到最高,无色界天,堕落下来,不是堕落到人间,肯定堕落在地狱,为什麽?在那个境界裡面他定功失掉的时候,他生瞋恚心、生疑惑心,毁谤圣贤。圣贤明明说的,佛菩萨明明说的,修行契入涅槃境界就不生不灭,为什麽我现在已经到涅槃境界;他把四禅四空天当作涅槃,以为那个境界是不生不灭,为什麽我今天还会堕落?可见得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一念就是堕阿鼻地狱的因。所以在五逆罪裡面,毁谤三宝、破和合僧这个罪是在阿鼻地狱,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是他自己产生误会,并不是真正涅槃境界,那个境界跟涅槃相似,不是真的。涅槃是永恆不变,决不会退转的;四空天的境界会退,定功失掉他就会退,他是靠定功维持的,所以它不是长久的,它也属于无常。三界无常!

这一句就是讲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如果见如来常住不灭,这些学佛的人一定起傲慢心,自以为是佛的弟子,但是又不认真学习,懈怠、厌倦这是肯定的,所以就不会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他想不到这些。认为我得人身很幸运,佛常住,什麽时候学都可以,现在可以享受五欲之乐,到年岁大了再学不迟,佛常住,都有这种侥倖的心理。这个事情我遇到很多,以前有很多朋友,年岁比我大的,还有我父亲一辈的这些老人,我学佛之后也常常去看他们,他们也都点头:很好,出家学佛不错,很好。他说我现在还有工作,等我年岁老的时候再来学,没有几年他就过世了。黄泉路上无老少!他要等到他退休再去学,还没有退休他就过世了。纵然还有这个年岁,六、七十岁以后退休,确实精神体力都衰退了,很想学,精神体力不足,也就放弃了,这样的人我遇到很多很多。

所以要知道,善知识、佛并不是常住世间,古来的祖师大德不到七十岁走的人很多,五、六十岁就走了。我们想想,这些都是示灭生善恩,让接受他教化的这些学生们,老师走了之后他真正知道难遭想,那要把老师所教的认真学习,勇勐精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老师一灭度,有很多学生证果了、成就了。给他很大的一个刺激,让他认真反省、检点、忏悔、改过自新。所以他生对我们有大恩,他走、他灭度对我们也是大恩。我对于章嘉大师感恩,他要不走,我不会有成就,顶多是把佛法当作哲学,当作世间一门学术来研究,体会不到佛陀教诲真实的义趣,体会不到。

大师走了之后,隔了一年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的年龄好像跟章嘉大师同年。我认识章嘉大师时他老人家是六十五岁,他是六十八岁走的。隔一年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那一年七十岁,所以他们两个好像年龄顶多相差一、二岁。我就想到,这麽大年岁不定什麽时候走,中国古人讲,这是自古以来所谓是七十古来稀,「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七十以后在一般人都讲风烛残年,随时会走。

在中国古礼,这是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七十岁以上的人不要留他在家裡住,一晚都不要,万一在家裡住,这一晚他过世走了,那你不是惹一身麻烦吗?七十岁就不留宿,可以请他吃饭。八十吃饭都不能请了,万一他吃一餐饭,噎住了,走了,还说你害了他,你在食物裡头下毒。所以中国古礼说八十不留饭,那个不算失礼,七十不留宿。李老师这个话常讲,讲这个话我懂得他的意思,提醒我们做学生的,老师现在在世间这麽大的年龄,不定什麽时候走,要想学要认真、要努力,可不能把大好的光阴给耽误了,那就错了。

我们李老师也算是慈悲,不错,他到九十七岁才走的,在台中的教学真的是三十八年。在台湾可以说他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人,虽然福报不大,他是真的教。教学没有密集,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工作,如果他要是把那些工作都辞掉专心教学,天天讲经,那就不得了!一个礼拜讲两次经,时间实在是太少。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自己所学的这个功课不生难遭之想,没有诚敬之心,那就没有成就。我们讲的是续佛慧命,为往圣继绝学这样的人才不能出来。

所以佛在世常常讲,这个我们在许多经论裡面都看到,释迦牟尼佛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尤其在当时,世尊当年在世,早晚课念《无常经》。这个经《大藏经》裡面有,好像我也看到有单行本,流通的不普遍,经文不长,提醒自己万法无常。你真正能体会到无常,你才会认真,你才会努力,你才知道这个世间什麽最宝贵,光阴最宝贵,其他全是假的。学佛的同学人人都会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佛教弟子善恶这两种业都要放下,专修淨业。为什麽?善业在三善道,恶业果报在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迴。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就更不容易,遇到佛法要不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那是真可惜!所以我在这一生经验当中这体会得深。

现在这种世界我们为什麽没有被染污,原因是什麽?天天读经,天天听佛菩萨教诲,天天跟祖师大德们在一起,这些注解都是祖师大德,没有一天离开,才能保得住!三天不读经,试问问你能不能禁得起五欲六尘的诱huo?禁不起你肯定就堕落,就走向三途。所以我能保住,实实在在给诸位报告,就是天天讲经。天天讲经你就要天天读经,你不读你讲什麽?五十五年如一日。所以才看破世间,然后你才能真正放下,不再把世法,不把六道也不把十法界放在心上。自己根性不是上上根人,这个东西要讲实话,要老实,我们中下根性,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之外,要想用其他法门断惑证真,我做不到,这个路走不通,自己比什麽都清楚。我接受李老师的教诲,一生专修淨业。他老人家做示范给我看,专修淨业,求生淨土,亲近弥陀,成就道业。我们的成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一生当中就是一个目标,迴向西方。

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环境,这个环境是天下大乱之世,不是大治是大乱,史无前例,中外历史上找不到。过去虽然有乱世,跟现在相比,那还是很难得的好社会。现在这个乱,乱到极处,所以外国宗教讲世界**。我们适逢其会,那就不能不分一部分时间来帮助社会,帮助什麽?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那要怎麽做?除了像诸佛菩萨办班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几千年的历史,古今中外我们细细观察,开会不能解决,如果能解决,古人一定用开会的方法。古人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统统是办班教学。必须把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方法我们来做试验,试验果然有效,所以现在信心十足。这是为什麽要抽一点时间去做这些工作,道理在此地。如果要是太平盛世,那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讲经教学,除此之外什麽也不会参与,这是我们的正业。好!现在时间到了,这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着请看最后一段,「悲念无尽恩」。大师给我们说,「谓世尊同人中寿,应寿百年,留二十年福,以庇末法弟子。大集经云,悲愍众生故,捨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假使毁禁戒,悉住不退地。若有挝打彼,即为打我身,若有骂辱者,则为毁辱我。又云留白毫之福以覆弟子。言留教者,即三藏八藏,广益众生,依之修行,皆得成佛」,这是悲念无尽!

这个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时候人的寿命,这是我们讲平均寿命一百岁。诸位要知道,佛法讲人的寿命,有增劫、减劫两种不同。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减劫,减劫是每一百年减一岁。人寿最长是八万四千岁,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十岁,十岁是最短的,人寿十岁;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是佛法裡头计算时间。所以小劫是一增一减。我们现在是在减劫,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人的寿命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佛灭度之后到现在三千年了,我们中国人的记载三千年,所以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当然这是讲大多数的,共业,共业裡头有别业,别业的寿命就不一样,所以有超过七十岁的,有不到七十岁的。佛陀在世那个时候有超过一百岁的,也有不到一百岁的,一百岁是很正常的。但是佛八十岁就圆寂,那他还有二十年,照一般讲还有二十年,这二十年是留二十年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应当享的寿命是百岁,这他提前走了,八十岁就走了。

同人中寿。就是在这个时代人的寿是多少,佛菩萨示现跟人间寿都相同。留二十年,就是他八十岁就走了,留二十年的福,佛的福报。这个福报给谁?给末世众生,给弟子。末世是指末法。末法弟子认真的修行,不要怕饿死,不要怕冻死,绝对饿不死也冻不死,为什麽?佛二十年的馀福足够到佛法灭尽,这些弟子们四事供养所需都能够不缺乏。这个四事就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是我们生活不能够缺少的四桩事情,佛都给我们提供了。所以只要专心修道,不要考虑物质生活的问题,佛菩萨会照顾。如果我们自己要去攀缘,佛菩萨就不照顾了,那你就随业流转。

这个话要相信,为什麽?你才敢放下。很多人知道,佛常常教我们要放下,要布施、要捨,但是不敢,怕捨掉之后明天没饭吃了,明天要受冻了,他不敢。这是什麽原因?还是不信佛!对佛的教诲依旧有疑惑,不能够彻底奉行。这个过失不在佛法,在我们自己。所以疑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就是对佛陀的教诲怀疑,不能完全接受,这个错了,一定要相信。我这些基本的学习原理原则,全是从章嘉大师那裡得来的。那三年当中教了我一些基础的东西,非常重要的纲要,我这一生五十五年来得受用。真的只要依教奉行,障缘、zai 难肯定是有,但是都很顺利的度过,三宝威神加持。

下面引用《大集经》上说,悲愍众生故,捨寿第三分。这就是晚年这二十年佛捨掉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前面这一句就是正法久住一定要靠世尊威神加持,他这二十年的福报。所以佛法今天还衰,衰得这个样子,将来能不能复兴?能,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曾经问过他,他说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九千年当中这佛法有兴有衰。兴衰不在法,法没有兴衰,兴衰在人,也是在众生的福报。众生都能够相信善法,佛法就兴,诸佛菩萨应世;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学,那佛法就衰。纵然我们这一代衰,下一代可能有人会兴起来,所以末法九千年有兴有衰。

佛法决定不会灭,为什麽?他法运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后那佛法就灭了。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要担心,要自己真正努力,真正发愤,要肩负起正法久住的使命。我现在明白了,我觉悟了,我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神圣的,是无与伦比的,为什麽?续佛慧命,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续佛慧命、利益众生都要从我自己做起,不能要求别人。我做了,我做得有效果,决定能感动一些人,一定有志同道合的。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愈来愈多,那佛法就兴旺。所以不从自己做起是决定不可以的。令我法海满,这就是正法久住,洗浴诸天人,这就是弘法利生。

下面几句话讲得好,假使毁禁戒,悉住不退地。受了戒,受了戒做不到,为什麽说他还住不退地?受戒的时候阿赖耶裡面种了善根,这就是大乘教裡常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决定不会退的。我们眼睛看,看经、看佛像,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但是你要是能持禁戒,你这一生成就;你要是不持禁戒,要毁戒律,这个悉住不退地,它是讲每个人将来决定会有缘分遇到佛法,善根会起现行,这叫不退。不是说这一生,是讲来生后世,你那个善根种子(那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纵然是无量劫以后起现行也会成佛,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经文裡头可不能把意思错会,错会了意思那就不对。不是说我们今天什麽戒都不要持,我们现在就不退,不是,将来这个金刚种子不会退,是说这个。你现在迷惑颠倒,你造作罪业,你还是要受轮迴的果报,果报受尽了、受完了,遇到有缘,这个善根它又起作用,它又起现行,这叫不退。千万不能把这个意思错会。
下面两句,若有挝打彼。这就是有人欺负佛弟子,佛说即为打我身,这个话是真的。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再把底下两句念下去,若有骂辱者。这是骂佛弟子,包括在家的,无论是出家在家,你要是骂他,则为毁辱我。「我」是世尊的自称。这个话是真的。所以出家人犯了过失,我们怎麽对待他?普贤菩萨讲得好,对他礼敬,不说他的过失,为什麽?他是佛弟子,我对他恭敬我就种福,我要批评他,我是批评三宝、毁辱三宝。毁辱三宝为什麽罪这麽重?让其他的人看到、听到对佛法不生信心,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要顾虑到影响,我们让一切众生对三宝有好的善念,不要让他因我而生恶念、而生不善的影响,那我就错了。

所以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受过三皈五戒,不管他持不持戒,他造作恶事与我不相干,为什麽?各人因果各人受报,我何必要去批评他?我何必要去责备他?我的批评责备,实在对自己来讲有失厚道。但是在一种情形之下可以去批评他,可以去责备他,那是什麽?没有第三者在其中,我劝导他,关起房门,可以,只要有第三者在就不可以。这是如来的教诲。现在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真正能做得到的更少更少,他不懂他怎麽会做?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们随便在批评,今天社会大众对佛法失去信心,为什麽失去信心?他听到的太多,他看到的也太多,他怎麽会相信?那我们随便批评、随便辱骂,有没有责任?有,障碍许多的众生入佛门。古人说的话有道理,「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讚僧」。我们互相都是讚歎,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善念、最好的善缘;也给这些破斋犯戒的佛弟子让他良心发现,他会回头,回头是岸。如果他做错事情你常常骂他,他骂皮了,他也无所谓了,依然我行我素,根本就不理会你,反而什麽?反而让他不知道反省,不知道回头。如果他的恶行、恶业我们一句话不说,他有一点点善行我们都讚歎他,久而久之良心发现,这叫教育,这真叫护法、护持。所以这个意思非常之好,非常的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果然能依教奉行,你是真佛弟子。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是看到世间过失,我们讲经也常常说,不是世间过失,是你自己的过失。自己什麽过失?妄想分别执着,你说是不是?昨天我还说一个人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放下,他就成佛了;能够放下分别执着,他就是菩萨;妄想分别放不下,执着放下了,他就成阿罗汉,他也超越三界,那就对了;你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放下,你是六道凡夫,你错了。这三样东西要不能一时放下,你就不能往生,念佛为什麽往生?这个东西是没有放下,但是在往生那一刻,就是那一刹那,他放下了,他才能走得了,所以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临死,最后嚥那一口气还放不下,那一生的佛都白念了。

淨宗讲得很好,带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旧业是什麽?昨天的业都是旧业,可不带今天的、不带现前的,现前这一念还在就不能往生。所以我们念佛,每天念佛就好比什麽?好比练兵,训练,临命终那个时候就是打仗,希望临终最后一念是正念,是阿弥陀佛,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才能往生。由此可知,平常这个训练非常重要,你临终才有把握;平常训练要是疏忽了,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到那个时候还有一念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就误了大事。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用平常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临终一念来想。所以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念佛怎样才能成就?他那个方法很好,把「死」贴在额头上。就是说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我今天就要死了,看看你还要不要放下?他老人家的关房我去过,他关房裡小佛堂很小,一间房子,大概只有我这个摄影棚三分之一大,佛桉上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佛像背后牆壁上贴了一个字,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天天看到死,时时刻刻想到死,万念俱灰,万缘放下。对人谦虚恭敬,只有对什麽人有责备?真正肯受教的学生。他老人家一生不收出家徒弟,没有出家徒弟,都是皈依的弟子,在家出家皈依弟子。真正肯学,真正好学,真正想这一生有成就,那他就很不客气的教训你。如果不是真心想学、想求生淨土的,他老人家对你很客气,你会看到他很慈悲。

这是我们在现前的社会看到对出家人、对佛教的误会,对出家学佛错误的看法,影响整个社会;对于佛陀教育的误解,障碍佛陀教育的推动。不但他自己不学,让社会大众看了这个现象也误会佛教是迷信。我在童年的时代,小学、初中都以为佛教是迷信,对它没有好印象。我接触宗教比较久,因为同学当中有ji 督教徒、有回教徒,他们做礼拜常常邀我去参加,我也去过很多次,听听牧师、阿訇讲道,也觉得满有道理;看看他们的经书,也都能生欢喜心,唯独对佛教严重误会。因为佛教没有人讲经,寺庙很多,都是烧香拜拜,都是做经忏佛事,超度死人,所以印象很不好。不能怪社会大众,现在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诲。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那是什麽?用今天的话来讲办班教学。我在台中的时候,李老师的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他老人家一共办了三十多个班,开班教学,有长期的、有短期的。像大专佛学班时间就短,两个星期,最长的一次好像是第三届,四个星期,那是暑假期间最长的,通常以后寒暑假都是两个星期,这是比较短的。长期的,讲经的班,最长的《华严经》这个班。讲《阿弥陀经》班、《无量寿经》班,《无量寿》大概是三、四个月,像讲《阿弥陀经》大概是一、二个月。办班教学,使人明理,持戒守法。

除这个之外,莲社裡面念佛班有四十八班,依照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莲友太多了,分班,四十八班。平常念佛,每个星期两次来听经,每个月每个班还有一次聚会,邀请老师讲开示,解答疑问。这都是长时期的,月月都有的,几十年不间断的。对于儿童,他办了两个幼稚园;对于老人,有一个安老院;对于病患,他有一个菩提医院;年轻人有青年班、有女青年班。在科目上,有佛学班,有儒学班,还有教书法的书法班,诗词班,美术绘画班,一共开了三十多个班,开班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这样的,所以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我们这才明瞭什麽是佛教,才搞清楚、才看清楚佛教没有迷信,而且佛教不是宗教,是社会教育,为什麽?宗教裡面决定不能少的是神,佛教裡头没有,佛教裡头只有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不是神,他是老师。所谓成佛,这个经论上,《华严经》上讲得这麽透彻,「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话讲得这麽清楚、这麽明白。那什麽是佛?佛就是如来,他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佛说这个智慧、德能、相好一切众生统统有。佛在哪裡?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你本来成佛,现在为什麽不是佛?现在你生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变成凡夫。

《华严经》上教我们,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诸佛菩萨那种智慧、神通、德相你统统有,你全都恢复了。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你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盖住了、障碍了,虽有不能现前,不起作用。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一念之间。你只要肯放下,那你就成佛,你什麽时候放下,什麽时候成佛,现在放下,现在成佛。妄想放不下,能放下分别执着,你就成菩萨;分别也放不下,那你把执着放下,你就成阿罗汉。放下执着就是放下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从执着裡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它不是真的。

我当年向章嘉大师请教,我说我知道佛法好,有了粗浅的认识,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向他请教有什麽方法让我很快能够契入?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学了五十五年,感激老师头一天就把这个祕诀教给我。我真干,但是放得不彻底,虽不彻底,这是烦恼习气太重,一年比一年放下多一点,一个月比一个月放下多一点。这桩事情你们同学有没有发现?我相信大多数的人没有发现,有少数人很细心,他们发现了,怎麽发现?听我讲经,年年不一样!年年不一样,年年有进步,月月不一样,月月有进步。
智慧不是学来的,智慧从哪裡来的?放下一分,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就透一分,放下二分就透二分,德能相好亦复如是,这叫性德的显露。看破放下是修德,虽有性德,你要没有修德,性德就不会现前,所以诸位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出来。要看得透彻,要放得彻底,这叫真正做功夫。以这个实际的功夫念佛求生淨土才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道理在此地。

一定要依教修行。佛给我们讲的决定不错,普贤菩萨十愿你能够学到,那叫大修行。心地清淨平等慈悲,一切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隐恶扬善,这是「称讚如来」。所有一切不善的不放在心上,见闻接触所有一切善的,没有不讚歎,这叫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凡是对众生有利的,尽心尽力的贡献,佛法讲供养、讲布施。「忏悔业障」,怎麽忏悔?天天改过,天天自新,天天看破,天天放下,真忏悔!「随喜功德」,就是我们常讲随缘,日常生活当中样样随缘,心地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请转法lun」,不要请别人,请自己;请别人,人家不答应你就生烦恼了,请自己。「请佛住世」,也是请自己,正法久住。

末后这一条重要,「恆顺众生」。众生造恶、造罪也要随顺,他堕三途、堕地狱,还是要随顺,很有耐心等待机缘成熟;机缘不成熟度不了他,你跟他讲什麽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必须造业受报,苦难受尽他才会回头,他才会觉悟,这个时候你去帮助他不迟!像这些道理、这些事相,大小乘经论裡面讲得太多太多,我们要学学不完、学不尽,但是你只要抓到纲领,你就能契入,这叫会学。

所以祖师大德们常常测验学生,问他「会麽」?这句话裡头意思很深很深。会学的人,经论上我们常常看到善学,经上讲的善学就是祖师所说的会麽?会,能契入,不会,那就难了,会,好教,抓住了纲领。看破就是清楚明白,一点都不煳涂,智慧!放下就是持戒,就是得定。持戒,恆顺众生,得定,清淨不染,这是佛法,这是自性!佛法不是别的,佛法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真心本性裡面,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没有,自性真心裡头没有。这个东西是什麽?妄心裡头有,不是真心,所以它不是自性、不是真心,它是习性。习性不是真的,习性可以断掉的,可以放下的,真性裡头没有。真性裡面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只要你把虚妄的捨弃掉,真的就现前。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不要去求真,真自然就现前了,这个说法说得好,「但除妄想,莫更觅真」。你要是再求真的,真的就变成妄的,你不求自然现前。好,这后面还有一小节,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知恩报恩  

    (第六集)  

2006/5/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550a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十一首看起: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这段清凉大师为我们说了十条,实在讲,父母恩、佛菩萨恩、老师恩、众生恩,说不尽!经裡面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这十条我们都读过,最后一条后面还有几句,我们也要念一念,不能够疏忽。清凉大师引经据典给我们说,「又云,留白毫之福以覆弟子,言留教者,即三藏八藏,广益众生,依之修行,皆得成佛」。这是第十条,就是悲念无尽恩的最后一段。这桩事情也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可是几乎没有人讲了。我们出家受戒的时候,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白圣法师开堂,我记得曾经跟我们说过。

世尊当年住世,世寿应该是一百岁,他老人家八十岁就走了,所以还有二十年的福报留给末世众生。也就是说佛灭度之后,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的弟子,出家的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佛这二十年的福报就足够他们用的。又说佛的白毫。佛三十二相的白毫相,就是眉毛当中有两根白毫,这个白毫旋转在一起像一个珠一样,它不是一个珠,它是两根白毫,这是佛相。白毫,佛讲经说常放光,白毫放光。白毫之福也加持给后世的弟子们。白毫的福加持给后世的弟子,那就是在家出家统统都有分,这是诸佛如来悲念无尽。可是你得要认真学,要好好的学,不要辜负佛陀的赐福,一定要认真依教奉行,要做佛的好弟子,不可以破坏佛法的形象。破坏佛法的形象跟破和合僧的罪等同,没有两样,果报都是在地狱,这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的。

虽然佛在《大集经》裡面讲的,这是我们前天念过,「假使毁禁戒,悉住不退地」。这两句我讲得很清楚,佛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不是现前。现前持戒修行,念佛求往生,这两句现在兑现。怎麽知道毁禁戒也悉住不退地?不持戒的也有成就?宋朝莹珂法师的例子那是最好的证明,历代破戒犯斋,像莹珂法师那样最后都能够忏悔往生的很多,这要懂得,这不能够含煳笼统念过。以为我们出了家,破戒犯斋没有关係,佛说还住不退地,到最后你堕到地狱,你说佛说话不算话,你再谤佛、再谤法,堕阿鼻地狱。
莹珂法师的故事《淨土圣贤录》有,《高僧传》有,《往生传》裡头也有,《安士全书》裡头也节录。这是个出家人,业障很重,没有办法持戒,所以就破戒。他自己晓得出家人破戒将来必定堕三途,他想到这个事情就感到恐惧,所以就问同参道友有什麽方法可以救他。道友们也很慈悲,就给他一本《往生传》看,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痛哭流涕,这样就发了一个大愿,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念佛。念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真诚到极处,居然把阿弥陀佛给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寿命还有十年,等到你临命终时我再来接引你,你好好的念佛。莹珂法师说:不行,我习气很重,业障很深,禁不起诱huo,这些人事一诱huo,我这十年不知道又犯多少罪过,自己无法控制,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老人家走。阿弥陀佛笑笑就答应了,他说: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你。

莹珂就很高兴,他就把房门打开告诉寺院裡头这些同参道友们,我念了三天三夜佛,阿弥陀佛来了,跟我约好三天之后他来接我。寺庙裡头没有一个人相信,你这样的人能往生?但是听他说话的语气态度又不像是骗人的,好像是真有其事,好在三天时间很短,大家就等着看。到第三天,他跟佛约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来看他,他求大家念佛送他往生,大家当然欢喜。人不生病,好好的,看你怎麽走法。念到差不多一刻钟,莹珂法师就说:阿弥陀佛来了,我看到了,现在跟他走了。跟大众告辞,他就走了。这就是什麽?假使毁禁戒,悉住不退地。你看,往生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这是真的,这哪裡是假的!问题是你要真正忏悔求往生,你就能住不退地,所以莹珂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我们对于破戒犯斋的这些出家人决定不可以轻慢,说不定他一下警觉到了,怕堕地狱,那个勇勐精进超过我们学佛几十年,我们都比不上他。

在家不学佛的,像《观无量寿佛经》裡面讲的阿闍世王,造五逆罪,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什麽坏事都干尽了,临终后悔,临终的时候觉悟这一生做了大错事,自己知道必堕三途,这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求生淨土,他真的往生。在我们一般看起来,《观经》裡面讲的下下品往生,都是罪业很重的人念佛往生。阿闍世王造这麽重的罪业,在我们想一定是下下品往生,没想到释迦牟尼佛在《阿闍世王经》裡面告诉我们,阿闍世王往生是上品中生。我们读了之后非常受感动,那就是一念真心忏悔,我们中国谚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真回头了,他回头就是大好人!这是我们想像不到的。

所以往生西方淨土是两个方式,一个就是我们平常念佛,积功累德;另外一个是说造恶多端的,临终忏悔,那就看他忏悔的功夫,他的真诚。如果是十分真诚,像阿闍世王是上品中生,这就不得了。真诚心次一等、再次一等的,也能往生,中上品往生、下品上生,这都有可能,悉住不退地,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如果不是勇勐痛切忏悔,你这个罪业果报在三途,三途果报受完受尽了,你再离开三途,以后肯定有缘分遇到佛法,但是那个缘分不晓得在什麽时候。有的时候快,来生后世就遇到了,有的时候慢,十几世,一、二百世,甚至于还有经过多少大劫。这个时间的早晚也是各人的命运,也就是各人的业障习气。

由此可知,佛法的薰习功德不可思议。佛法薰习的时间长,你的时间就缩短,容易警觉到,容易回头;如果佛法薰习的时间少,世俗的习气很重,贪瞋痴慢的习气很重,你回头就晚。为什麽?纵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识来引导你,你不肯接受,你不听,所以你很难回头,只要一回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人在世间一定要懂得亲近善知识,最怕的是成天跟恶知识在一起,那个麻烦就大!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下面讲留教,教就是经典,这是悲念无尽的第一桩大事。如果佛菩萨的经教不传下来,悲念无尽也就等于一句空话,为什麽?没有法子利益众生。诸佛菩萨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大家得利益,佛菩萨不在世用什麽东西教化众生?经教,这个经教就是三藏、八藏。三藏诸位知道,经律论三藏,《大藏经》就是属于三藏经典。八藏是什麽?八藏还是三藏。为什麽叫八藏?你看经律论,再加个咒,戒定慧咒,戒就是律藏,定是经藏,慧是论藏,再加一个咒,这就是三藏的内容,就是戒定慧咒,这是佛教化众生的四大类。大乘戒定慧咒,这就四藏,小乘也有戒定慧咒,所以合起来称之为八藏。八藏说得详细,三藏说得笼统,所以三藏跟八藏内容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要懂得的。
佛留下这麽多,这叫法宝!世间的珍宝可以救护我们的贫穷,你要是有财宝你就富有,贫穷的苦你就能够免了。但是生死轮迴是大苦,用什麽方法能免?佛菩萨的教诲,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死轮迴的大苦,你说它是不是宝?比世间所有一切珍宝还要宝贵!三藏八藏再多,你只要受持裡面的一种就能得度,功德不可思议。

可是无论是大乘小乘,你看我们淨宗的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是淨业三福。这总共是三条,第一条人天福,不是佛法,世间法。人天福裡面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十善业道经》是人天福。人天福是佛法的基础,所以《十善业道经》上,佛是从人天讲起,然后再说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业道为根本、为基础。由此可知,如果我们学佛,不论是在家出家,你是修的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宗门也好、教下也好,显教也好、密教也好,从哪裡修起?十善业道修起,没有十善业就没有佛法。但是今天十善业道为什麽我们还做不到?这就是我们从小就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所以今天虽然讲十善,做不到!要怎样才能做到?不能不补习,我们再找那个根本的根本,根本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到哪裡学?到儒家去学、道家去学。

中国自古以来,这几千年来接受的教育就是儒释道三家,这三个教育体系。儒家教学的重点,伦理道德,道家教学的重点在因果感应,佛家教学的重点在智慧,一般讲宗教教育。我们今天讲宗教教育怕人产生误会,人家听了说这是迷信,我们讲智慧的教育,大家就不会迷信。佛陀教育的重点是智慧,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智慧不行。说得具体一点,戒定智慧的教育,这就很完整,一般大众要是问你,你能够答得出来。

佛教既然是定慧、智慧的教育,必须要找伦理道德做根,所以我们讲三教的根,儒释道三教的根,你不能不知道。儒家的根就是《弟子规》,道教的根,《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道家的根,佛家的根十善业道。我们真的在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先打根基,你要没有这三个根基,你怎麽样学都学不成功,这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建议先学《弟子规》,再学《感应篇》,再学十善业,一点问题都没有,肯定你可以落实,你可以做到,你的根有了,然后无论修学哪部经论、哪个法门都会有成就。这是我们现代修学的人可不能够疏忽,不能够好高骛远,不可以躐等,一定是有先后次第,这才能成就。

凡是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的人,你可不能疏忽,你从《弟子规》、《感应篇》学是最好,为什麽?对你学佛有很大的帮助;《感应篇》属于因果教育。所以我们常常讲四种教育,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现在我们把宗教换成智慧,大家好懂,这四种教育是一体的。所以你有因果教育,肯定帮助你开智慧,你这一生当中会过得非常幸福美满。因为你有智慧,来生你自己可以选择,可以选择天堂,可以选择极乐世界、诸佛菩萨的淨土,你自己可以选择,这才叫真正帮你解决问题。

所以经典是佛菩萨灭度之后,三宝裡头最重要的就是法宝。佛在世的时候,第一是佛宝,第二是法宝;佛不在世的时候,第一是法宝,第二是僧宝,第三才是佛宝。为什麽?佛不在世了,我们对佛宝只是恭敬,只是礼拜,它不能教我们。谁教我们?僧宝教我们,我们找到好的善知识、好老师。好的善知识、好老师也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裡头也有,他持戒修定明经,他也演教,演是表演,讲经说法,自行化他,居士裡头也有不少。民国初年,我们知道佛门裡头有成就的这些大居士比出家人还多,真正有成就的很多。这是广益众生,利益众生。

后世人依之修行皆得成佛,只要你依三藏经典。在中国十个宗派,在日本十三个宗派,无论是哪个宗派,决定是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论。或者取一种,或者取几种,每个宗派的祖师他们制定的课程不一样,但是统统都能成就。依一部经的有,有人一生就依《阿弥陀经》,真的往生;有人一生参禅,依《金刚经》,他真的开悟;依《法华经》的、依《愣严经》的,一部经,一生就在一部经上下功夫。

在近代,圆瑛老法师、海仁老法师都是专修《愣严经》的。圆瑛法师在世的时候有圆明讲堂,愣严专宗学院,就这一部经。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愣严经》,讲了四个月,海仁老和尚住大屿山,我去看过他,那个时候他九十多岁,第二年往生的,所以我跟他见过一次面。那也是当时在香港称为首愣严王,他一生专修专弘《愣严经》。他的学生不多,听说只有六个人,六个人都很了不起。因为他的要求,《愣严经》要背过,不但要背,还要背注解,不能背他不收,所以他的学生只有六个人。所以说是无论哪个法门、无论哪部经论,认真的依教奉行,没有不成就的。

这是讲经典的重要性,离开经典就没有佛法,这要知道。没有佛法可是硬体设备有,佛的这些塔庙、遗迹这个东西还在,后面所讲「形像塔庙,乃至舍利,一兴供养,千返生天等,故自顶至足下,结成恩重」。形像是佛菩萨的形像,无论是泥塑的、木凋的,或者是金属铸造的这些形像,虽然不能叫你皆得成佛,这是做不到的,但是给你修福。你能够礼敬,你能够礼拜,引发你的善根,这个功德就很大。塔是供佛舍利的,多半是供养舍利的;庙就是寺庙,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的。诸位在此地要知道,这裡已经变成庙,不是寺,不是寺院庵堂。寺院庵堂裡面有三藏八藏,是讲经教学的,如果这个寺院庵堂现在没有人讲经,没有人教学,甚至于经典都没有了,只有这个形像,像现在讲经忏佛事,这是庙。实质上它是庙,可是招牌上还用寺,寺已经变成庙,所以寺跟庙是不同的,这我们要知道。这就是说末法时期佛法衰的时候塔庙,佛清楚,没有人学经教。

现在我们看这个问题真的是愈来愈严重,真正持戒诵经修行的人愈来愈少,而拜佛、修忏求福的人是愈来愈多。都是求福,不讲求戒定慧,求感应,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搞这些东西多了,能不能求得到?佛法有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感应的。理跟法在哪裡?理跟法在三藏裡头、在八藏裡头。由此可知,如果离了经教,塔庙裡面去求福,那是很有限的,只可以说种一点善根,真正你所求到的还是你命中有的。这桩事情希望诸位好好去读《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你看云谷禅师对袁了凡的开示,那个文好!要多读读、多想想,我们就知道怎样求福,求富贵、求儿女、求升官、求消灾延寿,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中峰禅师对一些念书人的开示,精采极了。

乃至舍利。舍利就是塔裡头供养的,佛的舍利、菩萨的舍利、罗汉的舍利、祖师大德的舍利。见到舍利就跟见到人一样,我们会想到佛菩萨、善知识的行谊,这就能生善根。所以一兴供养,这是讲他得的福报,千返生天,就是人间天上一千次的往返,不堕恶道,这个福报多大!所以修福的人多,他成不了佛。后面接着说,故自顶至足下,这是讲佛的全身,从顶到脚全身化成舍利,对众生来讲都是无尽的慈悲、无尽的恩惠,结成恩重。

佛对众生有这麽多的恩德,这麽大的恩德,今天我们念这个经文,报恩!不知恩就不晓得报恩,知恩他才会发愿报恩,才发这个心。怎麽报法?这段经文裡面,前面有一首偈,在《疏》裡头,前面一首偈,我们前面也念过,这经裡说的,「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利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这是我们在前面读的。后面又有一首偈,是在《钞》裡头的,意思大概是相同,「唯有传持正法藏,宣扬教理施群生,修习一念契真如,即是真报如来者」。这首偈比前面一首更容易懂,前面那首裡头意思很深,这首我们一看都明瞭。

我们要怎样报恩?唯有传持。持是什麽?持是做到,就是受持。我们一定要做到,佛陀教给我们的,我们认真学习,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思惟,变成我们处世待人的准则,这叫持。自己能持我们就能够传,希望正法不要断绝,代代有传人。我们从老师那个地方传来的,得到了,将来我们也要传给下一代,传持正法藏,你一定要有这个愿。宣扬教理施群生。宣扬是你有这个机缘教人,把佛法的道理、佛法的方法、佛法的修学、佛法的效果做出来给人看,教别人,这是法布施,布施给一切众生。每个人机缘不相同,尽心尽力统统是圆满,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

前面两句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第三句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可是修淨土的人他就佔很大的便宜,怎麽说?修淨土的人如果真正念佛往生,那就是一念契真如。这在其他法门裡头不容易,淨宗法门那就是特别法门,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念到底,真的能往生,往生跟真如就契入、就相应。这是真正报佛恩的人,真正报佛恩。为什麽?你成佛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一生圆满成佛,所以往生就是成佛,这还得了!我们无论是怎样修行弘法利生,你要是把往生疏忽掉,后头这两句就没有了。是报佛恩,报得不圆满,报得不究竟,一定要念佛往生,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报佛恩者。这首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