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知足天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二卷)  

2000/3/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长行,第四句:


【燄口龙王,得普现无边佛世界建立差别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有一段话,我们念一念,「普现等者,谓一毛普现无边依正,以毛称性能广容故,广容即是普遍。故能现之佛,还自住于毛孔所现刹中,能所无杂,依正区分,大小宛然,名建立差别」。从经文跟清凉大师的开示,我们就很明显的见到,这是诸佛如来化现的,绝对不是八部裡面的龙众,龙众没有这麽大的智慧,没有这麽大的神通。

经上说的『普现』,这是佛陀在龙众裡面所示现的,正是应以龙王身而得度者,即现龙王身而为说法。这个龙是诸佛如来,所以他有能力普现。而清凉说「一毛普现无边依正」,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小中现大。一毛是我们身上一根汗毛,经上常讲毛端、毛孔,都是说正报最小的,无量无边的世界这是最大的,说明大小不二,这个境界是事事无碍,不仅是事事无碍,是圆满究竟的无碍,当然是如来果地上,等觉菩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圆满。这一桩事情很难懂,毛孔当中怎麽能够现无量无边的世界?其实现代的科技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你看看现在的晶体,现在的晶体愈做愈小,愈做愈精緻,裡面包容万象。诸位想想,现在电脑裡面一片很小的光碟,我看大概只有这麽一点点大,三寸,裡面居然可以容纳一部《佛学大辞典》,将来再更进一步,可能这一片裡面就能容纳一部《大藏经》;如果再进步缩小,将来缩成一个铜板大。由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想像,佛是最高的科学家,今天的科学家跟佛比差太远了,佛能够在一毛孔当中,裡面容纳无量无边世界的这些色相,科学家还没有办法做到,科学家还要那麽大的一片,而容量还不算太多。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足以能够联想到,佛所讲的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些话在古时候人听到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怎麽懂得的,他怎麽能够接受?由此可知,古人的智慧,就是善根福德比我们深厚。他能信,他能解,他的心清淨,清淨心能够证得。

而清凉在此地讲,讲得好,「以毛称性,能广容故」,这一句话解释了,为什麽这一毛端、一毛孔能够容纳无量无边世界依正庄严?它称性。再小它是法性,再大也是法性,性裡面没有大小,不但没有大小,也没有先后,也没有来去,所以这个境界在《华严经》裡面称作「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经称为「不思议经」,不可思议,我们没有办法思量的,没有办法想像的,它是事实真相。什麽时候我们对于这桩事情才能够稍稍明瞭?佛在大经裡面常常给我们讲,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你就明瞭了。明瞭之后也不可思议,不是说不可思议对我们讲的,对法身大士来说还是不可思议。可是佛与法身菩萨大慈大悲,教化六道众生,教化四圣法界,他有方便,这个方便就是:不可思他教我们可以思,不可议是不可说,他也能说,这就叫善巧方便。

我们今天所学的佛法,诸位要晓得,全是方便法。什麽时候你才学真实法?在念佛人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学的是真实法,那不是方便法。一般而论,你必须要生到华藏世界,亲近毘卢遮那如来,那个时候你学的是真实法。十法界裡面都是方便法,怎麽知道?没见性,十法界裡面的佛也没见性。天台家所说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有见性,别教佛才见性。别教初地菩萨等于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华严经》裡面讲的十住菩萨等于别教的十地,十行裡面初行位菩萨是别教裡面的等觉,二行位的菩萨就是别教裡面的佛。这是说明十法界裡面的佛是藏教佛跟通教佛,没有见性,所学的是方便法。

我们要知道,方便虽然多,所谓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归什麽?见性。只要这个方便法是能帮助你明心见性的,这就是佛法;如果这个方便法是障碍你明心见性的,这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我们通常讲魔法,魔是折磨你,给你找麻烦的,不能帮助你明心见性。帮助你增长贪瞋痴慢,帮助你增长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法就是魔法,就不是佛法,我们要懂、要清楚。所以要记住我们要学佛,佛法是清淨法,我们虽然学得不多,学得也不够深,只要你能够掌握着原则,能够遵守,依教奉行,永远不变,你会有成就。

在中国古来大德当中,最有成就掌握原则的,可以说无过于惠能大师,这禅宗第六祖。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坛经》就是他老人家的语录,古来祖师大德都称语录,单单称他的语录为「经」,这是对他特别尊重,他确实是把原理原则全掌握到了。《坛经》不仅仅是禅宗的修学原则,所有大小乘经教裡面,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包括我们淨土,都不能违背它的原则,真正是一本好书。中国人讲的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它不是翻译的。我们今天修淨土,也不违背他所说的原理原则。

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违背这个原理原则最严重的,就是喜欢说人家的过失,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他老人家跟我们说的是,「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跟神会小师所说的那一段话,他对神会说,神会是最年轻的,六祖跟他讲,他说,「我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这几句话针对我们今天所犯严重的弊病。我们为什麽勤苦修学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确确实实是「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外面过失,好像自己都没有过失,这是功夫不得力的原因。

诸位必须要晓得,等觉菩萨还要天天反省、天天忏悔、天天改过,我们是什麽人?文殊、普贤还要天天忏悔,忏除业障。普贤菩萨十愿,十条修学的纲领,不是教导我们的,是他自己修的,我们可不要弄错了,那是他自己修学的。这样深位的菩萨,还这麽样认真努力在勤修。所以我在讲席裡头常常勉励同学,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夏莲老在《淨语》裡面讲的「真干」,真干是什麽?改正自己的过失;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要改正。奈何我们自己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别人说我们过失,我们还不能接受,还要怨恨他,还要责怪他。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过失?没有别的办法,读经。

印光大师慈悲,他示现在末法时期,示现在近代,了解近代人的根机,所以他不用佛教的经典,知道我们这一个时代众生迷惑颠倒,不相信因果报应,他老人家一生为人说法讲开示,特别侧重在因果上,你看看他哪一篇文字不讲到因果?能够深信因果的人,这个人能得救,我们经典裡面讲善根福德,这个人有善根福德;不相信因果报应的,这个人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印祖特别拈出《了凡四训》,让大家从《了凡四训》裡面,建立深信因果的信心。教人念《感应篇》、《阴骘文》,这两种都是道教的,念这个干什麽?检点自己的过失。我们不晓得自己有过失,每天念念这个书,对照对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这一天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善恶的标准。对一对我们有几个善?今天造了多少恶?善要知道如何保持,不要把它失掉,恶要如何把它改过来,断恶修善。慈悲到了极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印光大师不是搞多元文化吗?他是佛家的祖师大德,为什麽不用佛的经教教众生,把道教的东西拿来讲,这就是多元文化。把道教的经典拿来教佛教的初学,他没有分别,他没有界限。

我在早年,道安法师在台北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做总主讲。好像我对学生开了《了凡四训》这个课,就有法师责备我,当面骂我,他说:你是一个讲经的法师,你不讲佛经讲外道,你是什麽意思?我听了真是大惑不解,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没有讲外道。他说:《了凡四训》、《感应篇》不是外道是什麽?我说:你说的是这个;我说:这是佛法印定,印定那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佛经看待。他说:什麽印定?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我说:这个能不能算作法印?他听了之后,掉头就走了。《了凡四训》、《感应篇》内容符合我们的法印。

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不一定要佛讲,五种人说经,他所说的内容只要与佛的法印相应,佛都承认这是经典,这四句是法印。虽然裡头「自淨其意」比较少一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得多,又何况是印祖一生所提倡的,我们依教奉行,劝导众生,有什麽过失?这些人是古人所讲的「偏漏执」,偏见,自己的成见太深了,什麽都是执着「我的」,我们佛教的,那是道教的,分别执着这麽深,难怪他功夫不得力,修学心地得不到清凉自在。那看到我们现在跟每个宗教交往,他怎麽能受得了?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这些其他宗教,世间古今中外这一些圣贤的教诲,称性;妖魔鬼怪,邪知邪见,给诸位说,也是性变现出来的,性能广容。十法界依正庄严,《华严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例外的,只是一个是顺性,一个是逆性,违背自性。顺逆我们不谈,都是一个性,所以叫顺逆不二。真正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明白这个道理,心开意解,你得大自在,你逐渐逐渐契入无障碍了。所有的障碍都是对于性体、性相、性用迷惑无知,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的。本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大是性体,方是性相,广是性用,体、相、用。

广容才是真正普现,所以诸佛法身大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我们对于感应知道得太少了,而且知道的非常狭窄,「我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现前了」,这叫感应。我们今天的感应,只是这麽一个概念,不晓得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全是佛菩萨的感应,这个道理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个晓得?若不深入经藏不知道。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今天的生活,所有一切的周边环境,全是感应;我们心一念善,感应是善的、美好的;一念恶,感应是恶境界。境界随心所变,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麽境界就现什麽。

诸位要真正通达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在经教裡面教弟子不迷信,真正佛弟子决定不会去看相、算命、看风水,不会搞这个事情。凡是会搞这些事情,说一句老实话,对佛教不相信,对佛陀的教诲不相信。佛教我们存好心,那境界就好了,只要你心好、行为好,你的命就好,你的运就好,你的风水就好;你的心不好,你的行为不好,你的风水就变坏;就这麽回事情,你要找人看什麽?找人看,人家来骗你的,不是真的。说你风水哪裡不好,哪裡需要改,他帮你改一下需要多少钱,你的钱就被人家骗去了。
我们佛家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见性之后,不思议境界你才能体会得。在这个之前,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绝不欺骗我们。相信老师,我们的根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在《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就事论事,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没有加一点自己意思,也没有少说一分一毫,这叫「如语」。我们要相信,这样的人不相信,我们相信谁?所以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

佛陀的教诲太多太多了,我们一生也学不尽,所以抓纲要。佛教传到中国,中国祖师大德才将佛法,为了修学方便起见,建立了十个宗派。随顺众生根性,没有能力学全部的佛法,学一部分。这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取经论裡一部分,就能成功。这一部分在现在人来说还是嫌多,现在人根性比过去差,一个宗派裡面的东西都学不完,所以我就常常劝同学们学一部经,就行。学一部经,经裡面佛的教诲,依教奉行,然后念佛求生淨土,我们就成功了。

淨土宗经典最少,把祖师加进去的,也不过是「五经一论」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要是嫌多,任修一种都能成功,不必要六样都学,学一样就行。最少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最少的,两百四十四个字,也行。真正能够受持,念佛也决定得生淨土,必须得依教奉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末后的几句,「都摄六根,淨念相继」,我们只要把这两句做到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两句是淨宗精要的精要,核心的核心,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完全相应。第十八愿怎麽落实?就是这两句,「都摄六根,淨念相继」。

淨宗方便,淨宗容易,古德所说的「难信易行」。这两句话很要紧,「都摄六根」,我们现在六根摄不住,所以功夫不得力。我们六根往外跑,摄是收回来;眼见色,眼跑到色相裡面去了;耳跑到音声裡面去了,喜欢去听,现在讲的音乐,喜欢这些;眼天天喜欢去看电视,不知道收回来。摄是收回来,跟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一个味道。孟子怎麽样做学问?收摄六根,他用的是这个办法。我们印这四个猴子,牠收摄六根,牠会收摄,牠念佛就往生。诸位想想这个味道,这是淨宗精要之精要,你要会收。

我们必须入境界,才能够了解佛所说的;不入境界,真正有福报、有善根,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但是我们相信佛的话,虽然我们见不到、体会不到,佛讲「一毛孔中普现无边依正」,我们就想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一毛孔中示现。我能信,我凭什麽信?我凭佛与法身大士不打妄语,他们的语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我相信,我凭这个相信。

「一毛普现」,这就是心现识变,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包括正报跟依报,众生这两个字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称之为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是一体。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的心量拓开了,才能包容虚空法界,佛法裡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这个心量拓开了,与一切众生不再分别了,不分别国土,不分别他是哪个国的人、哪个地区的人,不分!不分种族,不分宗教,知道什麽?一家人。如果更深、贴切一点来说,知道是自己,怎麽是自己?是自己的法身。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法身,是真我。我们今天这个身体为真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为别人,是为「我」服务。诸佛菩萨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两句话人人都会说,什麽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没几个。为一切众生服务是为我服务,一切众生是我。不读《华严》,我们怎麽晓得这些事实真相?所以读《华严》,心量才会拓开,很有道理,这是古人常讲的。这个地方「普现」跟「普遍」,佛都说了,广容才普遍。

「能现之佛,还自住于毛孔所现刹中」。释迦是能现之佛,弥陀也是能现之佛,毘卢遮那也是能现之佛,世尊在「佛名经」裡面,那是略略的说一说,就说了一万两千多尊佛,「还自住于毛孔所现刹中」,我们细心从这裡面去体会,这就是华严家常讲的「法界观」,你仔细去看,这是事实真相。「能所无杂」,能现、所现有条不紊,它不杂乱。所以世间有许许多多人,看到宇宙的现象非常有秩序,一点不杂乱,于是就想到这一定是有个人在安排,没有人安排怎麽可能会有这种现象出来?于是乎就想像有个上帝、有个神在做主宰、在安排,其实不是的。这是什麽?性德。性德是清淨的,性德是严整的,不是凌乱的,它发展是有次第的,佛在经上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有次序的,所以它不乱。道家老子也说得很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也是有次第的,它不乱。我们众生迷失了自性就乱,可是心性的显现决定不乱。

「能所无杂,依正区分」,依报、正报有区别;「大小宛然」,大而世界,小而毛孔,这叫「建立差别」。差别是从无差别裡面建立的,所以差别就是无差别,我们要能懂得这个意思,许许多多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于是在差别裡面就生差别的错觉,这才产生误会、产生争论,这个错了。可是误解跟争论决定不能避免,为什麽?六道凡夫在迷位,他不是在觉位。凡夫裡面四圣凡夫,我们可以说高级凡夫,他在觉位,他可以不争论,他逐渐逐渐明白了,他能够认真努力在学习。在迷位的凡夫,不行。换句话说,愈迷愈深,这是必然的现象,误差愈来愈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这问题愈来愈扩大,愈来愈严重,麻烦就来了。

因此诸佛菩萨、世出世间这一些神圣,才应化在世间。他来的目的是干什麽?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这麽一桩事情。《法华经》上所谓的「一大事因缘」,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这个大事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正知正见。我们凡夫知见错误了,他们出现在这个世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开示。「开」在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是讲经说法;「示」就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示现,生活做出生活的榜样,工作做出工作的榜样,处事待人接物做出处事待人接物的榜样,那是示,示是示现;我们凡夫作学生的要懂得「悟入」,我们听他的说法,看他的示范,我们就觉悟了;觉悟之后,我们也能做到,做到就叫「入」,做不到没入。入才有真正的受用,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才真正得到。

在示现裡面,最伟大的示现,究竟圆满的示现,善导大师给我们说出,「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什麽意思?最伟大的示现,最究竟的示现,是淨土法门。他说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六道裡面,只有一个目的,示现淨宗法门,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究竟圆满的示现。使我们在一切差别裡面渐渐明瞭无差别,每天以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执持名号,时间久了,清淨、平等、觉就现前。为什麽念阿弥陀佛会得到清淨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觉。清淨平等觉没有现前,你这一句佛号功夫不得力;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决定是清淨平等觉现前,这才能契入佛境界。诸位想想,清淨平等觉现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是在实报庄严土。清淨平等觉现前,恭喜你,你已经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这个事难,真难!我们今天逐渐逐渐往这个路上接近,靠什麽?靠《大方广佛华严》,因为我们在这裡面看到差别、平等不二。相上差别,事上差别,理上是一个,理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这是一个。这是燄口龙王他得到的法门,他从这个地方契入的。我们再接着看底下这一尊:

【燄龙王,得一切众生瞋痴盖缠如来慈愍令除灭解脱门。】

这对我们现前修学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正堕在这个困难当中。清凉在注子裡面说,他说「准梵本」,就是《华严》的原本,「有燄龙王,得一切众生瞋痴盖缠如来慈愍令除灭解脱门,谓大慈居怀,则三毒俱灭」。清凉大师这个注子裡面,跟这个地方的经文,对照起来好懂。此地经典上,原文是『一切众生瞋痴盖缠如来慈愍令除灭』,是这个字样;但是清凉大师讲的是比较容易懂,「如来慈愍令除灭解脱门」。「一切众生」,通指虚空法界诸佛刹土裡面的六道众生,不仅仅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最严重的病是瞋恚、是愚痴,「五盖缠缚」。四个字,总而言之,都是根本烦恼,根本烦恼裡头最重的是贪瞋痴。这裡头虽然没有说贪,贪包含在其中。

瞋恚是地狱的业因,愚痴是烦恼的根本,这个人要不愚痴,贪瞋就断了。贪瞋是从痴裡头来的,痴是无明,是烦恼的根。贪瞋容易断,痴难断,痴是无明烦恼,很不容易断除。我们经跟注合起来看,「如来慈愍」,佛大慈大悲帮助我们除灭,清凉末后这两句说得好,「谓大慈居怀,则三毒俱灭」,这八个字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断贪瞋痴有力的方便法门。换句话说,我们要想断贪瞋痴,培养你的慈悲心,你的贪瞋痴还没断,你的慈悲心不够;慈悲心达到一定的水平,贪瞋痴就没有了。贪瞋痴跟慈悲恰恰是相反,就像明暗的两面一样,贪瞋痴是黑暗的这一面,大慈大悲是光明这一边,光明大了黑暗就小,黑暗大了光明就小,诸位细细想想这个道理。这个方法好,我们今天讲培养你的爱心,你果然有真正的爱心,你贪瞋痴自然就降低了。所以佛家才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他才说这个道理。

众生之所以沦落成为众生,没有别的,就是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这个根出现的,所以贪瞋痴是烦恼的根本。这个地方他没有讲智慧,诸位要晓得,大慈大悲这裡面就有智慧,没有智慧那个慈悲决定达不到「大」这个标准。大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智慧,有分别执着这个慈悲不大。佛在经上讲慈悲讲了四种慈悲,从我们凡夫,凡夫也有慈悲,叫「爱缘慈悲」,这个人我喜欢他,对他慈悲,那个人我不喜欢他,对他就没有慈悲,这是凡夫。凡夫裡面有一些聪明的、心量大的,知道爱自己也能够爱别人,叫「众生缘慈悲」。我们世间人讲「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众生缘慈悲,还是属于凡夫的。这个心量就大了,所以爱国家、爱民族。这是世间的。

出世间的是「法缘慈悲」,这菩萨的。菩萨了解,懂得佛法,为什麽对一切众生慈悲?知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像我们现在读《华严经》,知道情与无情跟我是一体,同一个心性变现出来的,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根。从这个认知而生起的慈悲心,这个慈悲心比众生缘慈悲要广大得多了,这叫法缘慈悲,你还依的有法。到如来果地上,什麽条件都没有,才叫大慈大悲。你还讲一番大道理,佛这个道理都没有了,炉火纯青,虚空法界情与无情融成一片,所谓是「性相一如,理事无二」,念头都没有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众生,这才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前面三种都是还谈条件的,最后这一种没有条件好谈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大慈大悲,三毒怎麽会有?三毒无影无踪了;要不要去断它?不要,不必刻意去断,没有了。对待一切众生,特别是苦难众生,全心全力去帮助他,哪裡还会有贪心?

民国初年,我们在书籍裡头记载,真正学佛的这些大德们,看到有苦难,把自己的房屋田地变卖了去救难,帮助别人。现在少了,从前学佛的人多,解义的人多,奉行的人多,做这些事情常常见到,真正能够捨己为人,没有贪心。遭受毁谤、侮辱,他不会生气,他自己想想自己做得如法,继续努力去做,别的人从这边障碍,那一边还可以做,做的方法太多太多了,这叫善巧方便。总是一个目标: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帮助众生觉悟。这是在利益众生,许许多多项目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觉悟。

世间多一个觉悟的众生,这个社会就减少一分黑暗,增长一分光明。这个事情不能不做,尤其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知道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示范,我们今天学成了,没人请我们去教学,人家不喜欢看我们这个样子,怎麽办?办法还是有,我们今天用科技。今天早晨,我还在想着,希望你们同学们认真好好的讲一部经,或者经裡头讲一段、讲一品、讲一章,把它做成VCD,我帮助大家向全世界流通。弘法利生是我们大家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要认真、要努力,这个光碟可以传遍全世界。

《无量寿经》上讲得好,菩萨要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他不请,我们送去,送到他家裡去;以后听久了,他们自然就来请你。我们在讲台上是对全世界有缘众生说法,我们在认真努力的学习,拓开我们弘法的界限,不仅仅是对佛门四众同修,而且还对全世界所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现在跟我们有关係的很多,我们要把同学们所讲的也分赠送到各个宗教,他们会看,他们会听。加强语文的翻译,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像上一次法国的陈居士来给我们说,在欧洲也相当广大的地区,华人团体裡面能听普通话的人不多,他们喜欢听潮州话、广东话、客家话,所以语文翻译就非常重要。能够用潮州话讲的,那当然更好,你就专门录潮州话讲经的VCD。各种语言、各种方言都好,这都是方便多门。

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劝人深信因果,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老实念佛,求生淨土。我们这一生出家,对得起本师释迦牟尼佛,对得起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对得起我们的祖宗,我们这一生没空过。不仅仅是为国家民族,我们是为法界一切众生,尽忠尽孝,捨弃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错误的分别执着,一定要依教奉行,随顺佛陀的教诲。我说得很多,佛陀教诲裡头几句话,我们终身奉行不违,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我们这一生就没空过。好,今天我们就念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三卷)  

2000/3/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长行,第六句:

【云幢龙王,得开示一切众生大喜乐福德海解脱门。】

龙王修学证果的法门,叫人看到、听到都能够生欢喜心。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告诉我们,开示是「佛大慈悲,是福德海,二资粮满」,这个资粮就是慈悲跟福德这两种,「然后得故」。「众生慈福」,比喻作「百川」。「佛毛示现,以表同体。既知同体,自然朝宗。因示悟入,故得大喜乐」。《钞》裡头还有个小注,诸位看看就知道了。从注解裡面,清凉大师更是明显的指示我们,这是诸佛如来示现的。

佛大慈悲是福德海,大慈悲从哪裡来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也很想发慈悲心,为什麽慈悲心偏偏发不出来?我们很想行慈悲行,为什麽慈悲行也不能够落实?聪明人一定会找这个原因,把原因找出,然后消除原因,我们的愿望就都能落实了。原因是什麽?原因是智慧;智慧是什麽?智慧是彻底明瞭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实在不明瞭,不明瞭人与人的关係,人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关係,实在是不明瞭。虽然接触佛法,也在认真读诵修学,下了这麽多年的功夫,还是不明瞭。为什麽这麽说?如果真的明瞭,你的观念会改变,只要我们习气、老毛病都还没有改变,就肯定没明瞭。能知决定能行,不能行决定是不知,如果你说我知道我做不到,那个知不是真知,真正知道了,彻底明瞭了,没有做不到的。古德常讲「知难行易」,行不难!我们在《法华经》上看到,龙女八岁成佛,难在哪裡?

凡圣实际上只一念之差,一念觉,这就成圣,凡夫成圣,一念迷圣就变成凡。知难,正因为知难,所以教育就重要了。古圣先贤,中国、外国,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人,哪一个不重视教育?尤其我们在这一部经上看到,大圆满、究竟美满的教学,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认知、去体会。诸佛如来以无比的神通,示现一切依正庄严,目的在哪裡?教化一切迷惑众生。示现佛菩萨的形相是教化,示现天王、天神的形相也是在教化,示现人王、大臣、宰官、长者、居士、童男、童女,依旧是在教化;我们看到这一段,示现众神,也是在教化。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示现什麽样的身分,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大慈悲,慈悲真的到了究竟处。

众生无始劫以来迷失了自性,遇不到这是善根福德薄,遇不到诸佛菩萨教诲;实际上,诸佛菩萨的教诲永远没有中断。大家不要在佛经上看到,佛出现在世间时间很短,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两千年。佛法灭了之后,到下一尊佛出世,经上告诉我们,《弥勒下生经》说,这当中间隔时间太长太长了,五十六亿年,以亿为单位,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是一般讲法,这当中没有佛法了。是不是真的没有佛法?真的没有佛法,佛的大慈大悲何在?我们要晓得,佛度化众生永远没有间断,不过是不以佛的形相出现。为什麽不以佛的形相出现?众生没有这个福德,是这麽一个原因。佛改变一个身分出现,还是在世间,这真是所谓「佛氏门中,不捨一人」。如果真的有灭法,那佛不是捨弃众生吗?不捨一人,就讲不通了。

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佛嘱咐地藏菩萨,将来法灭尽之后,到弥勒佛出世之前,这麽长的时间,地藏菩萨主持教化众生,代理佛教化众生。我们就想到,诸佛菩萨一定是示现像地藏菩萨这种身分,像《华严经》种种不同的身分,依旧在世间,哪裡是佛法真正有灭?佛为什麽说灭?这个灭是方便说,勉励我们,警惕我们,赶紧抓住机会,不要等佛法灭了之后,就没有机会再学佛了,是这麽一个道理。都是属于善巧方便,接引大众这一个措施,我们在一切大乘经裡面多读读就明白了,就把佛的真实义体会到一些了。

我们要成就,没有大慈悲心不行。我们知道现前社会,劝人作恶,人都欢喜,他都讚歎,他都拥护你;劝人断恶修善,他都把你看作冤家、看作对头,不喜欢接近你,而且还想方法来抵制你、来折磨你。这是什麽原因?一切众生堕落在贪瞋痴慢的火坑裡头,陷得太深了。他把这些东西,把贪瞋痴慢、五欲六尘,以为这是他真实的利益,坚固执着,决不肯轻易放下。我们今天劝他放下,那谈何容易!几乎举世之人,都在这裡争权夺利,哪一个肯放手?这一代的众生,从小就看到这个现象,就养成这个习气,再加上无量劫烦恼习气,这才知道真难,真正不容易!

知道真难,真不容易,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真的值得庆幸,在这样一个境缘之中,我们的善根还能发现,还能遇到佛法殊胜的机缘。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读到这个句子肯定,他讲的话是真话、是实话。希有难逢,这一天我们居然遇到了,这是何等的幸运!这是何等的福德!可是像我们一样遇到的人不是没有,也有许许多多人遇到,遇到怎麽样?当面错过。我们就以近代来看,最近的,民初印光法师,淨宗祖师,亲近他的人有多少?跟他学的人有多少?成就的人有多少?再比较起来,印祖学生成就就算相当不错了,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李炳南老居士传他的法,在台湾三十八年,亲近他的人多,我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五十万人,跟他学的,成就的又有几个?李老师自己讲,一万个人念佛,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万分之一、二,不容易!

我们今天闻法了,我们能不能有成就?这个问题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福德是接触之后能行能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个人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有善根,没有福德,不能成就;他虽然能信能解,他不能行。有福德,没有善根,还有成就;他虽然不能解,也谈不上信,但是他信老师,老师教他老实念佛,万缘放下,他就真的肯干,一生不改变,这种人也往生了,也能成就。由此可知,什麽叫福德?福德是死心塌地,没有二念,依教奉行,这个人有福。轻易听信谣言,信心轻易动摇,这是薄福之人,这是薄福之相,这一生不会有成就的。

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劝人修福修慧,福慧的根是从孝敬裡面来的。现代人难,难在什麽?难在不知道孝敬,从小没有人教他。尤其在现在的社会,现代的年轻人不但没有见到,听都没听说过。文言文捨弃了,纵然古籍摆在面前,看不懂。这是民国以来做了一桩很大的损失,提倡白话文,废弃了文言文,将中国人法身慧命一刀两断。我们的祖宗几千年智慧经验的结晶,希望永远流传给后世,工具就是文言文,今天把这个工具丢掉了,这些无价之宝摆在你面前等于废纸,你没有能力接受。所以废弃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得失利害几个人能知道?现在人要想听古圣先贤的教训必须通过翻译,少数有文言文修养的人,他把它翻成白话文来告诉大家,不能直接去读,这真可惜!

文言文难不难?不难。我手头上还有几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原来我大概有六、七本,搬家搬来搬去都搬不见了,现在还剩两本,放在澳洲。将来有机会把它翻印,印出来,给大家看看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现在大学中文系念,恐怕都念不懂,可能还要查字典、查资料。为什麽那个时候,十岁,十一、二岁能写得出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人都不懂?现在人不教、不学了。从前小朋友上学念书,亲近老师,一般都是七岁,这标准年龄,聪明一点的六岁。也只有五、六年的时间,文章就写得很可观,对于道理他就通达明瞭。家长、老师认真的教诲,小朋友也会认真的学习。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从前教的人、学的人都有一份真诚恭敬心,所以能得利益。现在教学诚敬没有了,要用佛法的话来说,感应没有了,哪来的成就?

我们如何培养慈悲心?慈悲心,现在人讲爱心。为什麽佛家讲慈悲,不讲爱?慈悲是理智的,从智慧裡面生的爱心叫慈悲,从感情裡面生的就叫爱,佛家有这一点差别。感情裡面生的爱很容易变化,为什麽?情绪化,不稳定;智慧裡面生的爱心,永远不会变,它有理论的基础。诸位要晓得,情非常脆弱,靠不住,刹那变化,早晚不同。佛法是建立在真实智慧的基础上,所以用慈悲,不用爱。我们也可以这麽说法,慈悲是智慧真实的爱心,不同于世间人所讲的爱,那个爱是虚伪的、是假的、是会变的、是不可靠的。佛大慈悲,这才是福德海,海是形容深广无际。两种圆满,然后才能够得到。这两种就是我们佛家裡面常讲的「二足尊」,智慧、福德两种都圆满,大慈悲才能够现得出来,自然就流露出来大慈悲了。

佛的学生,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当中的弟子,这些人认真学佛,学佛什麽?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智慧是理念,慈悲是行持,智慧落实就叫做慈悲,所以它是一不是二。佛学生学佛,不圆满、不到家。这些就如同江河,江河都流向大海;佛的慈悲像大海,菩萨、声闻、缘觉的慈悲像长江、黄河;六道凡夫,我们也在学,我们就像那些小河流,小的支流,自自然然汇归到大海。这个比喻好!再小的那一点慈悲心,你发的慈悲心与如来大慈悲海相应;这是把佛的大慈大悲比喻作性德,这个福德海大慈悲是自性,从自性裡面流出来的,这就是江河支流,它是一体。

在这个经上佛告诉我们,偈颂裡面「佛毛孔中皆显现」,长行裡头没有,讚颂裡头有,这一句是表示什麽?表示同体。这个话在《华严经》说了千遍万遍,为什麽说这麽多遍?希望我们记住。《华严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当然没有办法记住,但是凡是重複遍数多的句子,我们记住了。重複遍数多的,都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在这裡头豁然大悟。悟什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体,同一个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要果然能够认知,你知道了,你承认了,你自性裡面的智慧、慈悲自自然然就流出来了,还要人劝你发心吗?不用了,自然流露,所以清凉讲「自然朝宗」。

依正庄严皆是如来示现,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一不是自性示现。怎麽知道?观音菩萨就从这个地方入门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错了,错在哪裡?不知回头。菩萨他知道回头,眼见色立刻能从色相上回头,耳闻声就能从音声上回头,一回头就见性了。我们不能回头,怎麽样?不能回头,眼见色被色迷了,耳闻声被声迷了,舌尝味被味迷了,乃至于心缘法被法迷了,迷而不觉,这真可怜!这些会修学的人,佛家讲善学的人,他回头,他不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丝毫都不染着。不染着生智慧,染着生烦恼;不染着与性德相应,染着与性德相背。我们看人家学习,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是怎麽学的,为什麽人家六根接触六尘能成无上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搞三途、三恶道?关键就在一个知道回头,一个不知道回头。

回头是岸!回头要回得快,立即回头,才产生智慧,丝毫不能够停留。菩萨修学做这个示现,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要觉悟,要明瞭,要跟他们学习。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物,又何尝不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诸佛如来种种示现?稍稍能够体会得,我们的心行自自然然与普贤大士之德相应,还用得着学吗?还要人教吗?不需要了。对人、对事、对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真诚恭敬心油然而生,自然就生起来了。称讚、供养不需要学,无一不尽心尽力。为什麽?报佛恩。也如同诸佛菩萨「作斯示现」,会做样子给别人看,广度众生,这才真正叫报恩度苦。你不能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你没有觉悟;真正悟入,自然就不一样,一切都会与诸佛如来的心行相应,这就是所谓自然朝宗。

清凉末后一句说「得大喜乐」,这个喜乐就是平常讲的法喜充满。喜乐两个字都不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把它看成相对的就错了,那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喜的对面是忧,乐的对面是苦,忧喜之喜、苦乐之乐是六道凡夫有的。诸佛如来法喜充满,那个喜乐是什麽?忧喜都没有了,苦乐也没有了,这叫大喜乐,所以它不是相对的。

佛如是,菩萨也入这个境界了,他们示现在六道裡面,示现在十法界;尤其是六道,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出生在印度;在中国诸佛菩萨示现很多,唐朝时候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永明延寿大师也是阿弥陀佛示现,梁武帝时候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示现,寒山、拾得、丰干是宗门裡面着名的公桉,是阿弥陀佛、文殊、普贤示现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示现,近代大家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他们示现在人间,也投胎,也从小孩慢慢长大。我们要问他到底是人还是佛菩萨?真正是诸佛菩萨。他示现到我们这个人间来,不管是什麽身分,在他来讲是化土,他不是报土,他是乘愿再来,来演戏,来表演给我们看,这个地方是他的舞台,是他的变化土;我们很糟糕,我们是业报,我们是业报土,他是变化土;我们这个身是业报身,他那个身是变化身。他变的化土跟我们的报土完全相同,他的化身跟我们的业报身也完全相同,这样才能沟通、才能交流。好像是一样,其实不一样,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不感激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帮助我们成就,帮助我们觉悟。

我们要学习确实是不容易,障难从哪裡来的?无量劫中跟一切众生结的恩恩怨怨太多太多了。你结的有恩,今天我们遇到善知识,热心来护持,这是过去生中跟他结的有恩;想尽方法来障碍你、来破坏你,过去生中跟他结的有怨。生生世世跟人家结的怨多,结的恩少,我们要能够把这些前因后果看破,心就得清淨,一心断恶修善。对于冤家债主要知道化解,不能再结,对于有恩有德的人要知道报恩,知恩报恩,给社会大众做良好的榜样,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

念念捨弃自私自利,在修学这是根本。人只要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心没有放下,在道业上就是大障碍;不但你这一生不能证果、不能往生,连开悟的悟门都被障碍了。我们哪一个人不想自己开悟?不想自己证果?还希望自己往生品位能高,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放下就不行,要彻底放下,放得乾乾淨淨我们的愿望才能满;开悟的愿望,证果的愿望,往生的愿望,能满愿。佛家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教给我们求的道理、求的方法,你明瞭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希求,没有一样不成功的,这一生想成佛都不难。问题是你要真干,你真懂,你真干。『大喜乐福德海』,这是成就。我们再看底下一尊龙王:

【德叉迦龙王,得以清淨救护音灭除一切怖畏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得不多,但是精要给我们点出来了,「慈音智俱,故云清淨。淨无贪爱,何畏何忧」?慈是慈悲,慈悲裡面有智慧,慈悲裡头没有智慧就叫爱,就是爱欲,爱欲裡头有智慧叫慈悲,所以慈悲心是清淨心。我们这些年来,在佛法修学提出一个纲领修心:「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说是五个,实际上是一个,一体。说慈悲,慈悲裡头一定有智慧、有正觉,一定是平等,一定是清淨,一定是真诚,否则的话,就不叫慈悲;说真诚心,真诚心裡面一定具足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否则的话,就不叫真诚;说五个,实际上是一个,这是真心。

真心裡面决定没有烦恼,不但没有烦恼,习气都不存在,哪裡还会有贪爱?贪瞋痴慢都断了,一切忧悲苦恼永远离开了。我们想想世间人忧悲苦恼多,他忧的是什麽?他悲的是什麽?他怕的是什麽?无非怕既有的会失去,怕这个。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怕死,这个身是现在得到的,这既有的,怕把它失掉,贪生怕死。有这个身之后,贪恋这个身,附带的身外之物样样贪着放不下,于是这裡头才生出忧悲苦恼,这麽来的。如果这个人真的觉悟了,这身不是我,生死、得失永远离开,没有了,他还有什麽贪爱?还有什麽畏惧?自然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才有这许多烦恼。身死了,烦恼和习气不断,带到来生,它去投胎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累积的习气无量无边,太深太广了。但是佛告诉我们,虽然甚深甚广,它不是真的,它是虚妄的,因此真实智慧现前,这个虚妄的就被照破了。佛在经上有个比喻,把我们习气烦恼比作千年暗室,千年时间长,黑暗,点一盏灯就把千年暗室破除了。这一盏灯代表真实智慧,真实智慧现前,愚暗自然就没有了。

佛的教学是以智慧为教学的核心,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说《般若》佔二十二年,几乎佔一半。从这个现象上,我们就能体会到,佛法的教学是以慧为主。整个佛法教学,不仅是释迦,佛给我们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法界众生,纲领只有三个:戒、定、慧。戒、定都是手段,慧是目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戒学是手段之手段,定是手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修学过程当中,一定是因戒要得定,持戒持得再好,不能得定,那你就停留在这个阶程上,不能向上提升,这个错了。持戒为什麽不能得定?着相,就没有办法得定。着相是什麽?不能够放下分别执着,你就不能够突破,不能提升。我们要问:放下分别执着还持不持戒?还持戒。不是说放下分别执着就不持戒,那就错了。持戒不着持戒的相,你才能得定,不着相心才清淨,所以是如理如法。得定之后能不能开慧?也在于你能不能把得定的分别执着放下,你才能开慧。如果你要是分别执着定中的境界,慧就永远开不了,你就住在定境裡面,没有法子向上提升。这个道理很深,要细细的去思惟、去体会。

佛法永远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分割,理事是一个,性相是一个,一分开来就落在分别执着裡头了。如何不分,如何相应,这才是佛法,真正的觉悟,彻底的觉悟。这个道理方法与事实真相,都在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裡面。尤其是末后一品,佛菩萨表演给我们看。这个表演意义很深,戒定慧三学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都如是表演,都如是示现。我们从这裡头去体会,从这裡面去学习,这是真正的佛法。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无障碍法,真正佛法是无障碍法,无障碍法裡面具足圆满的戒定慧三学,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障碍产生在哪裡?产生在妄想分别执着。最严重的障碍这三个统统具足,事事统统都有碍,这四种无碍一个都得不到;如果我们把执着放下,还有妄想,还有分别,理无碍你能够得到,事无碍也能够得到,理事无碍就没有,你就得不到;再放下分别,还有妄想,分别没有了,执着没有了,四个无碍你可以得到三个,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必须把妄想再放下,才能够得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具足戒定慧,具足一切佛法,一条都不缺。都表现在生活裡面,表现在我们日常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大圆满,受用叫大自在。我们果然认真努力,在这一部《华严》裡面可以能够学得到。

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我们在《无量寿经》或者《阿弥陀经》,老实念佛。老实两个字不容易,不老实念佛,未必能生淨土;老实念佛,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老实。老实是什麽?心裡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念头都没有,这个人叫老实;还有杂念掺杂在其中,这不老实。所以老实人是大福德,这个人决定往生。真信切愿,这个老实,所以很不容易。这两样我们如果一样都学不到,这一生空过了,又一次跟佛结个缘,在佛法裡除了结个缘之外什麽都得不到,该怎麽轮迴还是怎麽轮迴,该受什麽样的果报还得受果报,没法子。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勘破这其中的利害得失,我们就不敢掉以轻心,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学习。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以《阿弥陀经》、以《无量寿经》为主,这两种经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深信切愿;以《华严经》为辅助,学多少算多少。能够圆满学习,当然好,对于修淨土帮助太大太大了;不能够完全学习,学一部分,都得利益。诸位同学,我们在一块研究,我想大家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我们学一句,一句的利益;我们学一章,譬如此地「龙众」这是一章,长行十一句,偈颂十一首,这是一章;一章有一章的利益,一句有一句的利益,一生受用不尽。那全经,利益当然更是深广无尽!
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佛经裡头佛法常讲有全身舍利、有碎身舍利,这从比喻上。全身舍利是介绍人家一部完整的经,给他细细讲解,研究讨论,一部经;碎身舍利是这一部经裡头一段、一章、一句、两句,为人演说。世尊在经上常常提示、常常勉励,为人说四句偈,四句偈是碎身舍利。章句选择的标准是什麽?这个要懂得,这所谓是契机,一定要仔细观察听众根机,听众现前的需要,以这个为标准。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了解,现前的大众最需要的是什麽?最需要的,也就是他现前迷失最严重的。佛在经上常常用医王来比喻,佛是大医王,众生是病人,你要看看他的病,病很多,哪一个病是最严重的、要命的,从重的先治。重的治好了,其馀轻的慢慢来,那个容易了。最重的病是什麽?

今天最重的病,诸位要晓得,是教育。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三字经》,一开端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佛性、是真性。所以德叉迦龙王在此地就是教育,『清淨救护音』,教学。今天世界众生是什麽?『一切怖畏苦』。你要认识清楚,我们要用清淨的救护音,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佛陀的教育,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育,最重要最重要了。教学,我们帮助别人,假如别人来请我们去讲经说法,诸位想想我们去讲哪一段?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淨业三福」。佛说这十一句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第一堂课一定是讲这个。如果是在不常闻到佛法,通常我们头一堂课介绍佛法,认识佛教,把佛法介绍给他。正式第一堂课一定是淨业三福,比什麽都重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儿入门,句句都讲清楚。实际上每一句就是一个题目,一句就是一个题目,细细解说,劝化众生回头是岸。好,今天时间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四卷)  

2000/3/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长行,第八句:

【无边步龙王,得示现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解脱门。】

清凉在这一节的注解很简单,「示现等者,谓于身中现身土也」,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实在讲佛家把这些话都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愈是大道愈简单,而是一般人把它想複杂了。中国文化学术的根是《易经》,你看那名称,「易」是什麽?容易,简易;但是你愈想就愈複杂,愈想就愈麻烦;你什麽都不想,很容易,很简单。易,佛家叫不思议,不思议就容易了;一思一议,麻烦就来了。所以《易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法的《易经》,叫「不思议经」,在佛家讲「大不思议经」,大本的,称《维摩经》「小不思议经」。其实一切经皆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解脱了。

诸位想想,思跟议都是妄想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还有什麽思的?你们诸位看看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之美,中国文字之善,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没有的,这是个符号,从符号上你体会这个意思。「思」是什麽?心裡头有分别,心裡头画上好多格子,就分别了。不思是真心,一思心就变成妄心,心裡头就有界限。「想」是心裡头有相,心裡头本来没有相,相出来了,所以想像,相就出来了。由此可知,思跟想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不思议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不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言语也没有了。我们在大经上看到,诸佛如来见面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为什麽?大家都是不起心、不动念,无分别、无执着,这个世界美好,完全随顺性德的流露。这个法界叫一真法界,淨土经裡面讲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们的麻烦就是麻烦在有思有议,一天到晚打妄想,话说得没停,废话连篇,这造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把不思议的境界变成了思议境界,思议的境界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就这麽回事情。一念回心,什麽是回心?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回头了,回头是岸!这麽说来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示现在十法界,这个经上所说的全是,他们为一切众生,以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念,不辞辛劳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法本来就妙,以种种的身分、种种善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我们要问他有没有思议?他没有。不要说是如来果地,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的人,分别执着都放下了,妄想也放下了,不过没有放得乾淨,四十一品无明都是属于妄想,没断尽,不断不断在那儿用功夫。他用功跟我们用功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天所用功这种方法、理念,到他们全不适用。他们如何用功?无功用行;很不好懂,什麽叫「无功用行」?

往年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讲这一段话的时候,他举比喻跟我们说,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譬如划船,大陆上我们用的小帆船,现在在中国还有,有风的时候扯帆,没有风的时候摇橹、划桨,船快要靠岸的时候,帆也下下来,橹也不摇,用竹竿撑,因为岸边浅,用竹竿撑,这都叫有功用。快接近岸边,那大概有多少距离?一、两丈的距离,我们现在讲大概十公尺的样子,十公尺这个距离,像我们此地到这个门这样的距离,这个时候撑的竿也不要了,统统放下了,船自自然然往前面慢慢进,这叫「无功用行」。自己稍微使一点力气,那就有功用,不是无功用。老师用这个方法教我们体会,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纲领,就是这种方式。一点力都不能用,一个念头都不能生;生一个念头,你又用力了。用力是什麽?堕落下来了,那是十法界,十法界是要用力修行,到一真法界不可以。今天我们讲方法,科学的方法论,逻辑辩证法,佛家裡面讲的因明,都是六道十法界以内的,可以用得上;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这一些方法全都用不上。

什麽人到一真法界?在中国古时候有不少,宗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这个境界;教下大开圆解之后,也是这个境界,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着;淨宗到理一心不乱,也入这个境界了。我们凡夫看到他跟我们没有两样,实际上完全不相同,我们住在六道的人道,人家住一真法界。住一真法界的人给你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的言语造作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用道家的话来说,我们是有为,他是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确实是无为,我们哪裡知道?修养境界不相同。

『无边步龙王』,这是属于西方天王,他修学的法门是『示现一切佛色身』。「一切佛」怎麽讲?明心见性就称为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裡面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人就成佛了。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他没有圆满,他是分证即佛。从圆初住到果地总共四十二个位次,叫一切佛,这是现佛的色身,这是一个说法。如果以天台家的讲法,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这也叫一切佛。世尊当年在世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出家佛;维摩也是如来,示现的在家居士身,在家佛,这也叫一切佛。贤首宗讲五教,五种佛。诸位了解这个意思,「一切」两个字,你就渐渐能够体会到。

再广义的来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是佛经上常说的。若以《华严》、《圆觉》,佛说得更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广义的讲法。这个讲法,那就是《愣严经》上所说的「随心应量」,随着众生的感应,佛菩萨就示现,无论示现什麽身分都是佛的色身。何以说?「佛」的意思是觉,凡是能令一切众生觉悟的形相就叫佛色身,广义的讲法,它不是定法。不但现色身,而且现『住劫次第』。佛所现的身,佛所现的相,「住劫次第」是相,是有为、是无为?无为,决定不是有为的。他所示现的色身、示现的相状,住世时间的长久,无一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变化无方。

前天马来西亚李居士在居士林看我,告诉我丹斯里家裡那张照片很不可思议,华严圣境,我们把它印出来,诸位同学都看到,你看到许许多多佛菩萨。他说:法师,你把它颠倒过来,全是妖魔鬼怪。我昨天把它颠倒过来看,果然没错,很不可思议。顺着法性全是佛菩萨,翻过来佛菩萨都变成妖魔鬼怪,妖魔鬼怪还是佛菩萨,佛魔不二。所以经上常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一念与性德相应就是佛境界,一念与自性相背就是魔境界。你要是真搞清楚、搞明白,无佛亦无魔,顺逆都没有心,都是无为。如果有心的话,全变成有为了,有为那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所以妖魔鬼怪裡头也有很多真的佛在示现,形相是妖魔鬼怪,实际上是诸佛菩萨,都是令众生觉悟的。

有人在顺境、善缘裡面觉悟,有不少人在逆境、恶缘裡面觉悟过来,他怎麽不是佛境界?怎麽不是佛色身?过去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说,他学佛是晚上见鬼,真的见到鬼,他说一点都不假。那个时候他自己也相当有地位,抗战期间在重庆,晚上跟一些朋友打麻将,打到深夜才散去,大概夜晚一、两点钟散去,才回家。在路上遇到鬼,那个鬼走在他前面,他在后面,他原来以为是个人,也没有在意,路很长,他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他忽然想到,前面是个女人,这种半夜三更怎麽会有一个女人出来走路?这个念头一起,寒毛直竖,再往前面一看,这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吓呆了。他说他是这样学佛的,不是亲眼见到,什麽人跟他说,他一笑了之,把它当神话来听,不能接受;真正碰到了,而且走了半个小时,不是短时间,绝对不是眼花,这麽才相信。学佛以后,他说那个鬼大概是观音菩萨示现来度他的,要不这种示现的话,他怎麽能入佛门?

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只要能够启发你的信心,引入你走向正道,都是佛的示现。你学佛的缘成熟了,我们自己还不晓得,佛菩萨知道,大慈大悲,「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从这个地方我们才体会到佛菩萨恩德之大,父母恩德比不上佛菩萨的恩德,佛菩萨是生生世世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真的想回头,真的想悔改,不思议的感应就现前。有人问:我很诚心学佛,为什麽我见不到这个境界?你再仔细想想,你见到这个境界能不能接受?见到这个境界不能接受,「那个时候我的眼看花了,没这回事情」,所以佛菩萨不来示现。你要是真把这个当作一桩事情,认真去思考,感应就不可思议。

我们常常听到许许多多从外地到这边来访问的同修,告诉我们他们亲身经历的感应故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都请他们讲,把这些故事留下来,我们录像把它录下来,将来录多了,我们出一个集子。这都是同修亲身经历的,现前的感应,能不能流通?不能流通。如果流通外面人家批评我们,说我们提倡迷信,只能做为内部参考资料,不可以向外流通。这也是应机说法,现在许许多多人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不相信,不能接受,那我们这些东西收起来;什麽时候你相信,你能够理解、能够肯定,我们这个东西传给你,总要契机。契机契理,这个法对众生才能够有真实的利益。

这裡头讲两桩事情,「住劫次第」。教化众生的手段,在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我们要学,我们四众同修都有使命。我们每天念迴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试问问我们拿什麽报恩?拿什麽来救济三途苦?诸佛菩萨对我们要求的是些什麽?期望的是些什麽?我们能懂吗?我常常用经教裡头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八个字。这八个字要是做到了,报恩、济苦就落实了;这八个字做不到,那个迴向偈是空话,三、五岁小朋友唱歌,他会唱,不懂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是学习,演说是落实在生活上。演说些什麽?针对现前社会众生弊病而作。现在众生的毛病在哪裡?他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有错误、想法有错误、说话有错误、行为有错误,我们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依照佛经的教诲,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报恩、就是救苦。

今天这个世间不知道孝道,我们要用什麽样的方便来提倡孝道?今天的学生不知道尊师,我们用什麽方式来提倡师道?今天世间人起心动念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好像不这样干他就不能够生存,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看看能不能活得下去。做生意纯粹是为利,欺骗顾客,造作罪孽;哪一个菩萨去发心,你们去经商,不以赚钱为目的,以对社会服务为目的,你就是行菩萨道,挽救社会。我们居士林、淨宗学会在做,做得不够;我们现在印的书勉强够水平,还不够精緻;现在我们做的光碟也没有达到水平,人家看了几遍不想看,这我们失败了。一定要人家拿到手上,不忍心放下,我们才做成功。

佛度众生的方法无量无边,种种不同的身分,种种不同的行业,只要不为自己,为众生服务,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全是「大方广佛华严」。我前几天想到,因为有同修来跟我讲他们想开餐馆,不以营利为目的,那这个餐馆好开,这个餐馆是布施,但是哪有那麽多钱来供给你布施?你不是一个寺院道场,有很多信徒来帮助你,像居士林吃饭可以不要钱,它有人供给,你们一个人要开个餐馆,谁供给你?这个餐馆怎麽开?只收回成本,绝不赚钱,这就是菩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帮助社会上低收入的人。这个餐馆跟其他的餐馆不一样,价廉物美,家常菜饭,非常低廉。人家餐馆去吃一餐,譬如说要十块钱,我这裡只收两块钱,你决定生意兴隆。我们是对社会服务,不是赚钱,这是布施,我们是布施,所以只收成本。这是举出一个例子。

什麽样的事业都是菩萨事业,只要你这个事业是为社会服务,不是去营利,不是去赚钱,这裡头断贪瞋痴,「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哪一个行业、什麽样的身分都可以做,你都是佛、都是菩萨,佛法才能兴旺,众生才能够离苦得乐。我们要唤醒,我不赚钱,我也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快乐;你们拼命赚钱的人,未必有我这麽自在,未必有我这个快乐;让他自己去比较,自己去观察,他会觉悟,他会回头,这叫度众生。所以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说没有用,说他不相信,一定要做出来给人看。

菩萨对一切众生,真的就像父母热爱他的儿女一样,关怀他,布施供养他,他所需求的样样都供给,这裡面有道有德,决不是溺爱,应该给他的要给他,不应该给他的就不能给他,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一个纯正的目标,帮助他破迷开悟,纠正他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这个身体岂不是教化众生的工具吗?身不是我,身是帮助一切众生回头的工具而已。我们有这个观念,对自己身就不会有贪爱,就会运用这个工具,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不会造罪业了。不了解事实真相,执着这个身,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罪业,为这个身造罪业,把这个身做为工具,替一切众生造福,你就是有无量无边功德,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示现,在这裡头去体会、去学习,我们应该做什麽示现?我们这个身应该如何「住劫」?这其中「次第」要清楚,现在我们帮助人从哪裡帮助起?首先要救急难,帮助他、纠正他最严重的错误思想,这是第一要紧;其次要帮助小朋友做扎根的教育。什麽是扎根教育?帮助小朋友学习文言文。这桩事情在现在推行相当困难,为什麽?家长不懂得,他父母不同意,只有极少数的父母明瞭,我们要做出好榜样来给大家看。

居士林现在办了一个「耕心园」,经常来上课有一、两百个小朋友,这些小朋友现在念古书,《弟子规》是古书,选这些文言文的东西让他读,不断的要把他向上提升。成败的关键在老师,老师要没有很好的修养,怎麽能把学生教出来?我们现在师资有问题,真正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一定要聘请好的老师。新加坡没有,可以向国外聘请,他的家庭生活我们一定要照顾到,让他身心安稳,没有生活上的顾虑,专心来教学。不仅教小朋友,要培养师资,真正发心教小朋友的,这些年轻的师资要让他来训练。认真把文言文学好,这是扎根的教育,希望将来佛法会比现在提升,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怎样传这个佛法都是个低级的佛法,没有方法向上提升。我们今天这一代向上提不起来,要向上提升你就得把眼光看远,你看在现在五、六岁,七、八岁小朋友,看在他们身上,如何把他们拉起来,这是真正报恩救苦。让他们真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继承中国的文化,继承大乘佛学,这是你真正懂得次第,「住劫次第」。

这个事情不是一个人所做的,我们今天开始在努力,认清楚这个问题,从现在这裡下手,总要好几代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如果我们不做,我们再看看这个世间有没有别人在做?再仔细观察,他这个作法能不能收到效果?于是我们不能不忧心,是有人在做,力量都非常单薄,要想做得周圆、做得圆满,不容易!必须要有一个团体,用团体的力量来支援才会有效果,个人去做非常非常困难。这个人我们当然非常敬佩、非常尊敬,我们知道效果非常薄弱。在现前我们怎样集合这一些志士仁人,来共同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

挽救的方法是从根本做起,如何来培养儿童。培养十个人,可能成就一个人,不能希望十个人,十个人都能成就,那将来会失望。什麽原因?社会的风气太恶劣了,有几个人能够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个人成功了;如果还会受外面境界影响,没有不堕落的。名利的影响,五欲六尘的诱huo,在你面前你能不动心吗?你一动心,就堕落了。要真正觉悟,要发大慈悲心,到这个世间来,是救度劫难而来的,不是应劫而来的,不是受报而来的。受报,过去造作的恶业,现在应该受共业的果报,这是受报而来的。必须有大愿力,乘愿再来。这个愿力是要培养的,我们本来是来受报的,我们这个身是业报身,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报身,现在学佛明白了,念头转过来了,一转过来的时候,转业报身为愿力身。靠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你怎麽会懂得?

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为什麽那麽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第一条?就是教育有能力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换句话说,教育有能力把业报的秽土转变为清淨的法性土,这是诸佛如来「示现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的真正用意,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我们要发心从这个地方学习。真正觉悟了,明白了,自己就度了。从迷度到悟,从恶度到善,从苦度到乐,这个度法。不善的你能放下多少,善法你又能修学多少,这就叫功夫。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清淨色速疾龙王,得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欢喜海解脱门。】

这两尊龙王修学的法门可以连起来看。清凉大师说,「观佛昔行深广,故爱乐欢喜。海言通二,谓欢喜、供养」,『海』是比喻。龙王得的法门,『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念去声,乐是爱好)欢喜』。清凉注解的重点是「欢喜、供养」,这四个字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远离一切烦恼,处事待人接物,欢喜心比什麽都重要。中国的佛教用弥勒菩萨做代表,弥勒菩萨的造像造布袋和尚的像,什麽用意?欢喜迎人。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无论遇到什麽人,要笑脸迎人,这叫学佛。心裡不欢喜、不高兴也要笑脸迎人,你不高兴是你自己的事情。见人不会笑,这个人不是佛教徒,是假的不是真的。怎麽晓得?我们第一个看到弥勒菩萨就笑,这是你在佛家道场,你一进大门头一个面对面看到的,他就教你笑。所以不会笑的人,不是佛教徒,不是佛弟子;不懂得布施供养的,不是佛弟子。佛所有一切法裡头,第一条布施供养;章嘉大师过去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你就会笑了,看不破那个脸就很难看,看破了就会笑,放下你就会布施供养;言语虽然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讲经说法的法师,你们学讲经,法缘好不好也就看这两桩事情。你见到人会笑,见到人会布施供养,你的法缘一定好。你见人不会笑,不懂得布施供养,你哪裡来的法缘?

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这样才能够「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欢喜海」。这是佛在经教裡头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就是这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到,我们所在的地方会不会叫别人生欢喜心?如果叫别人对我们生烦恼,我们就完全错了,与佛的教诲背道而驰,你不是在学佛,你是在学魔,魔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现在人讲磁场,佛的磁场很舒服,人走进去之后生欢喜心,不想离开;魔的磁场很难受,很不好受,总得想办法赶快离开。为什麽?佛的磁场是智慧慈悲,魔的磁场不一样,妄想分别执着那个磁场当然不好,与你的性德相违背,佛菩萨的磁场与你的性德相应。

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学习,诸佛如来他们是怎样接待一切众生?佛讲「四摄法」。四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大众接触的时候所用的方法,所用的四个原则。你能够用这四个原则,自自然然得到人心真诚的回应,这叫摄受。用心,这是根本,佛用心用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所谓是菩提心。我们要用真诚、清淨、平等、觉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二心;别人对我好,我对他用这个心;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用这个心。在行为上,佛就讲四摄:「布施」。我拿什麽布施?笑脸就是布施,这不要花钱。你不能说这个我做不到,我没有这个能力,对人笑一笑没有这个能力?这是布施,要懂得,要学。真诚的笑脸就能感动别人,无私无求,真诚的欢喜心接触一切大众;尤其是恶人,尤其在逆境裡头,这个心态能给别人大安慰。「爱语」,爱语是关心别人、关怀别人、安慰别人,帮助他解决疑难困苦,语言是爱语,讲经说法是爱语。「利行」,我们的生活行持是他的榜样,他生活行持裡头哪些地方有缺点、哪些地方是错误,我们表演一个正确的模样给他看,这是利行。「同事」,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这是诸佛世尊待人接物的心态,与大众相处的典范,我们学佛在哪裡学?要在这些地方学,要学得很像,认真努力去学。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加给别人,自己有烦恼自己一个人去承受,不怨天、不尤人;自己不高兴对着别人发脾气,这是最愚蠢的事,煳涂到所以然!

经文裡面「大爱乐」是什麽?「大欢喜」是什麽?觉悟了,才真正生欢喜,所以初地菩萨叫「欢喜地」。由此可知,大的爱乐、大的欢喜从哪裡来的?教学当中来的。中国古人形容教学、形容读书,有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形容、比喻欢喜爱乐。都是讲教学,尤其是正法的教学,让我们从迷惑颠倒裡面回头。迷惑颠倒的心行造业,有意无意、不知不觉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不得自在。接受佛菩萨教诲之后明白了,心开意解,回过头来,把自己过去不善的心行,一桩一桩都能改正过来,这心裡生欢喜,所谓是「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就是佛法教学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学人得到了,从此改变了我们的思想,修正我们的见解,使我们言语、身体造作,成就不思议的无量功德。

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是坚固的执着,自私自利,四大烦恼常相随,现在转过来了,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没有一个是对立的。像我刚才讲的比喻,一棵树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树的一片树叶,现在大家都摸到底,才晓得我们是一棵树上,一个身,自自然然相亲相爱,不再有分别,不再有冲突。只有不知根底的人他对立,这一片叶跟那一片叶对立,这个树梢跟那个树梢对立,这个枝跟那个枝对立,这叫迷惑。知道根底才欢喜、才快乐,知道根底自然能够笑面迎人,这个道理很深,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

「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众生」两个字的意思,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桌子是众生,众缘和合的;椅子是众生,众缘和合的。所以一切众生不是单单指一切人、一切动物,那个范围小;矿物、植物、自然现象全部都包括在裡面,虚空法界都是众缘和合而产生的现象。所以大彻大悟的人,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他怎麽会不生欢喜心?忧悲苦恼在什麽时候?迷的时候,不了解事实真相就有忧悲苦恼;了解事实真相,忧悲苦恼永远消除了。佛法的殊胜就是让我们彻底了解诸法实相,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的根源,我们是一体的。但是我们跟大众相处,我们知道一体,他并不知道,我们如何帮助他,叫他也知道,这就叫善巧方便,这就叫高度智慧,现在人讲高度的艺术。我们当前所修学的,当前帮助一切大众,总离不开这些原理原则,能够切实的遵循,放下、淘汰我们自己的成见、妄想、习气,我们在道业上那就是精进、就是增长。

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要肯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是决定错误。怎麽办?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跟小孩不懂事一样,随着自己做的时候会出乱子,一定要听父母大人的教导,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一定要听话。我们今天学佛是幼稚园的学生,要肯定自己没有见性、没有觉悟,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这些东西作主,往三途去了,果报在三途。我们今天的地位是幼稚园的学生,小学生还不到,不够格,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接受佛菩萨的教导,决定没有错。我们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相信「大爱乐欢喜」得不到,把那个「大」字去掉,「爱乐欢喜」一定可以得到。那个「大」字什麽时候才加上?哪一天你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大」字就加上。

佛法确确实实是好东西,我们一个人要是天天能欢喜,这个人就健康长寿。如果一个人天天愁眉苦脸、烦恼很多,这个人身体不健康,容易老化,所谓是「忧能使人老」,你忧虑得多,你老化得快,这个道理大家懂得。所以常生欢喜心的人健康长寿,不容易衰老,我们有这个形象给人看,这是一块好招牌,这就是佛法,这就是示现。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认真去反省、觉悟、回头,也能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生欢喜心,就能得健康长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五卷)  

2000/3/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长行,第十句:

【普行大音龙王,得示现一切平等悦意无碍音解脱门。】

这个得法的意义非常之深长,我们现在读这个经文,立刻就会想到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注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很清楚。首先我们要留意『示现』,当然这是诸佛如来的示现,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不仅仅是说法,因为上面有「演音」,演是表演,音是音声。在过去,弘一大师他许多文字作品裡面,落款都用「演音」,这两个字的意味深长。音有四义:第一个是「类多」,一切;第二个意思「普遍」,平等;第三个「称根」,悦意;第四个意思是「一音随类」,这叫无碍,也就是方便。所以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非常丰富,我们要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怎样落实,不能叫我们所学的东西都落空了,那有什麽意思?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所谓是所学非所用,这是佛法裡面不许的。

世间人由于很少接触佛法,甚至于完全排斥而不接触,产生的误会就很多。譬如我们常常听到说,佛教是迷信,佛教忽略了现实,这些全是误会;佛教是智慧,绝不迷信,佛教的现实是世出世法裡面都不能相比的,我们读大乘经这才明瞭。这裡面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习,第一个是种类的繁多,这一句我们会有很深的体会,这「一切」。不同的国土,我们把范围缩小,把整个法界缩小成一个地球来看,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类,每一个族类当中还又有很多族群。像我上一次到澳洲,我去访问土着,土着是一个族类,我到那裡去一打听,才晓得土着裡头有两百多个族群,而且许多族群都彼此不相往来,他们各有各的特殊文化,语言也不相同,像中国的方言一样。确确实实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一生住在他自己那个地区,老死不相往来。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平静,物质生活虽然很艰苦,他们过得很幸福。重视伦理,重视家庭,确实我们在那裡看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小朋友见到我们很有礼貌。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家教,传统的家教,没有接触到现代的文明;只怕一接触,立刻就被污染了。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接触能不污染,那是圣人再来,那决定不是凡夫。

「一切」裡面,我们就晓得,事实真相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佛家所讲的「诸法实相」,要懂,要有很深刻的理解。我常常用我们人身做比喻,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多元的,多元一体。我们人的身体,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族群,这个现在人知道。细胞仔细一观察,它裡面有分子、有原子、有电子,组合成一个细胞,它确实是个族群。许多细胞组成一个器官,器官就好像族类,大的族类;许许多多不同的器官,才组成一个人身。眼这个族类跟耳的族类不相同,耳这个族类跟鼻的族类又不相同。由此可知,多元是健康的,多元是随顺自然的法则;不喜欢多元,要一元;一元,命就没有了。我喜欢眼睛,耳、鼻统统都不要,单要眼睛,这人能活吗?多元能够合作,那就健康了。每一个发挥它的特长,大家合作,眼见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舌尝第一,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在《华严》,在大乘经上看到,没有看到有第二的。然后再细细观察,像人一个身体上每一个细胞都第一,这身体哪能不健康?有一个细胞坏了,这个身体就不是圆满的健康,它就有缺陷。

现在人器官出了毛病,可以动外科手术把它割除,可是我们的法身理体,可没有办法割除的。要用什麽方法?要用治疗的方法,让它恢复健康,决定不能割除;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细胞不能缺少。我们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哪有不爱人的道理?哪有不爱物的道理?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就好像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端是我们一个身体,他怎麽不珍惜、不热爱?大慈大悲自自然然就流露了,没有一丝毫的勉强。大慈悲心不能现前,你对于佛法的修养程度不够,你到底学了多少,都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你处事待人接物之间。你对于经教涉猎的深度广度,就在你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看你的心行。你用的是什麽心?你表现的是什麽行为?就知道你的学问浅深,你的根底厚薄,一目了然。古人所谓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浅的。
我们一定要肯定认识文化是多元的,一身是多元的,家是多元的,团体是多元的,社会国家是多元的,尽虚空、遍法界亦是多元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决定不能否定任何一个族群,不可以!对于有苦难的,有必须要帮助的,我们听到了、见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为什麽要这样做?这是你所知所学的落实。你听到见到不能热衷的去帮助他,你的学、你的知没有成熟,半生不熟;如果真的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佛家讲「法尔如是」,没有一丝毫勉强。

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这个人所知所学成熟了,一些有困难的人去找他,有求必应。但是他有智慧,他能辨别邪正、明白是非,是正法全心全力帮助你,邪法决定迴避。所以这个要智慧,我们要成人之美,这就是帮助正法;绝不成人之恶,对于邪法我们要迴避。我们不毁谤他,也不称讚他,见到我们有周到的礼节,「礼敬诸佛」,我们不讚歎,我们不帮助,这就是明辨是非。自己没有利害,他对社会有利害,对一切众生有利害,所以念念不是为自己着眼,是为社会、是为一切众生着想。他对于世道人心、对于社会大众有好处,我们全心全力帮助;没有好处,甚至于有害处,决定不可以帮凶;智愚就从这裡辨别。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不利影响的,一些人附和去跟着他走,愚痴!有智慧的人,不是这样作法。所以第一个我们要肯定多元社会,这样才能够尊敬别人,敬爱别人。

第二个「平等」的意思:普遍。平等是非常重要,我们祈求世界和平,和是从事相上讲,平是从心地上讲,如果不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这个和就不真实,所谓是面和心不和,不是真和合。佛给我们讲的「六和敬」,这六条是教导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六和敬的第一条:「见和同解」,这一条是什麽意思?这一条是平等,心和,心明理了。理事性相都通达明瞭,心才和。纵然别人跟我不和,我跟他还是和,没有受外面境界影响;为什麽?理通达了。

这一桩事情全靠教学,我们不天天在学,我们怎麽会知道?在学习当中,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境界逐步向上提升;我们对人、对事,所谓处事待人接物,天天感到有进步,今年比去年做得更好,这个月比上个月做得好,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这个效果都是在学习当中得到的,人不学不知道!今天社会大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根就是「失学」两个字,他没有学。这个学是圣贤之学,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真理之学,圣贤是真理。这个学问让我们明瞭什麽?让我们明瞭多元的,平等的。如何落实?等念冤亲。冤家对头跟自己亲爱的人,我们用心是平等的,这叫普遍。

平等心裡面没有界限,所以这个心就大了。佛法裡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什麽心?平等心。怎样才算平等?没有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用功,远离妄想分别执着。你能够离妄想,正觉现前了;你能够离分别,平等现前了;你能够离执着,清淨现前了。正觉、平等、清淨是真心,是自性,这个心现前就是《华严经》上讲,你证得法身,这是法身,你证得佛果了;宗门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你什麽时候成佛?你的清淨、平等、觉现前,你就成佛,这是真佛不是假佛。《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诸位要知道,法身就是清淨平等觉,就是正觉、平等、清淨,就这个意思。

我们认真努力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可以到这个境界。善财童子在《华严》上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的是一生圆满无上菩提,并不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儿就止住,那是得少为足。他很了不起,不断的向上提升,勇勐精进,他证得圆满的果位,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在哪裡修学?修行在哪裡修?日常生活当中修,五十三参是日常生活表演。佛说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什麽人?我们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睁开眼睛,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就是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裡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天天在见,不知道他是善知识。善财童子比我们高明,他知道,他见到顺境善人,向他学习,学人的长处,学人的善处;逆境恶人看到之后,自己好好的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用这个方法成无上道,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的老师,没有一个人不是佛菩萨示现。善财童子眼睛裡面,所看芸芸众生都是诸佛菩萨,诸佛如来示现的,全是教我一个人的。所以他对于一切众生,那个恭敬心跟恭敬如来一样,为什麽?他就是如来,成就普贤行,他是至诚恭敬对待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一切人事物,一个都不漏,所以他的礼敬是圆满的。

普贤的十愿合起来就是「孝敬」,圆满的孝敬。称讚,与性德、与善,与社会大众有利益的称讚;与社会大众没有利益,与自性不相应的,他不说话,决定没有毁谤。这就是《坛经》裡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说他的心多好!心裡头没有一个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这个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你们同学见过许哲居士,李木源居士问她:妳对于一切人好人、坏人怎麽看法?她那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看到好的,记在心裡面向他学习;看到坏的,她说:我就像看到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没有放在心上。你们在马路上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有没有把他记在心上?没有放在心上,过眼云烟,不落印象。她看到坏人坏事心裡头不落印象,只落善的,只落好的,所以她一生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完全是善好的,决定没有丑恶。这是在我们的现前,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麽做不到?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去检讨。

人家平等心现前,清淨心现前,正觉心现前。正觉从哪裡看?人家问她什麽是宗教?你对于社会上许许多多宗教是怎麽看法?她说,我看所有宗教一片光明,这是正觉心。她要求皈依三宝,不是我们劝她,我们没劝她、没有拉她,是她自动发心皈依的。不知道是什麽人送她一本《认识佛教》,她读完之后非常有兴趣,她要发心皈依三宝。传授三皈,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麽?她五戒圆满了。五戒十善都做得圆满,你说这个人的生活多幸福!多麽美满!幸福美满是自己求的,佛法叫内学,从你内心裡头求,不是从外头;从外面求,那是无尽的烦恼;所以佛教我们从内心去求,不要从外面求。佛法称内学、称内明,唯有从内学,才能转外面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许哲心清淨则世界清淨,我们看这个世界不清淨,她看世界清淨;我们生活在秽土,她生活在淨土。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好好的学习。

第三个意思「悦意」,悦意是欢喜。《论语》头一句孔老夫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那个「说」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经论裡面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欢喜心从哪裡来的?「学而时习之」,我们真正学。习是什麽?习是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法喜充满。你所学的不能落实,学而不习之,你不习、不干,那你还是过你的苦恼日子,关键在此地。学不要多,学会一条就做一条。佛教我们布施,真干,真去布施,不怀疑。

新加坡这个地区有很多好榜样。许哲居士一生勤行六度,她虽然没有学过佛法,不懂什麽叫六度,她六度全都做到了,一条都不缺,一生布施供养,她所得到的,佛家讲的真富贵。李木源居士修布施,团体裡面居士林修布施,这是个团体。大家看到这个团体这麽兴旺,为什麽会兴旺?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社会无论个人、团体,一有困难找到居士林,都会帮助你解决。三种布施都在做,认真努力的在做,它才会兴旺。不肯布施,心量那麽小,悭贪放不下,你怎麽会发达?不可能的事情。佛的功德究竟圆满,是佛这三种布施遍及虚空法界,所以他圆满,这是我们要学的。学习裡面清凉大师提醒我们,悦意一定要能「称根」,在一般讲就是要契机。你要懂得接受布施的人,这个对象他喜欢什麽,你的施予一定是他喜欢的,是他迫切需要的,他欢喜;如果你送给他的东西、给他的礼物,是他不喜欢的,是他讨厌的,那个欢喜心生不起来;所以一定要晓得观机。

佛法的教学,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世出世法,佛教人头一句话就是「布施」。我学佛亲近出家人,第一位就是章嘉大师,头一天跟他见面他就教我布施,他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老人家如何落实?他就说「布施」两个字,最初方便。最初方便,一直到究竟圆满,还是布施,这是佛法。换句话说,不能够欢喜布施,不能够真诚布施,不能够很痛快的布施,你的佛法修学都不到家,功夫差得很远。你对佛法稍稍有心得,你一定欢欢喜喜去修布施,时时刻刻念念无间断。你见到人和颜爱语,对人笑笑,这布施,布施欢喜;你板着面孔对人,也是布施,布施厌恶。所以我们一切时、一切处,跟一切众生统统都是在结缘,不是结善缘,就是结恶缘。你一念叫人欢喜,结善缘;一念厌恶,跟人结了恶缘。你要广结善缘,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得到帮助的人多;你要结的恶缘,魔障多。障碍重重,从哪裡来的?都是你自己结的缘,你能怪谁?

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忘掉古圣先贤的教育。不但现前这一代没有了,像我这个年岁,只是沾一点边缘而已。我二十岁之前,那真是很浅薄的一点缘分,二十岁之后没有了;没有再听人讲过,要孝顺父母,要尊敬师长,没听说过了。现在完全没有了,如果讲这些话,人家笑你,你落伍了,不合时代了。是落伍了,没有加入他们行列,他们是什麽行列?三恶道的行列;落伍也不错,没有落在三恶道裡头。不合时代,什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代,无君无父的时代。我们要不清楚怎麽行?面对着这些根机,我们要用什麽方法来帮助他。

我告诉出家、在家的同学们,今天人与人的关係,父子的关係没有了,师生的关係也没有了,上下尊卑都没有了,这个社会不好处,太难了。我们学佛,佛教给我们高度智慧、高度艺术,我们从这裡体会,怎麽能跟大家处好?朋友,完全当作朋友看待。实实在在是朋友,父子是朋友,夫妻是朋友,师生是朋友,什麽都是朋友,朋友大家是平起平坐,好商量。你要把自己位置抬高,看到别人在你之下,人家不服,你不自找苦恼,你事情办不通。好事也不行,他也不能接受。所以今天只有讲平等,更好的是把人家抬高一点,自己往下,那就更好,更能受到人欢迎;要想我们自己高一点,把人家压一点,人家不服,你什麽事都不能办。今天是这个时代!

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时代变了,我们求学是跪在老师面前接受老师的教诲,我们是求来的;将来我们要把佛法送给别人,不能叫人家跪在我面前,做不到,要我跪在他的面前把佛法送给他,看他愿不愿意接受?时代不一样了,「识时务者,是为俊杰」,怎麽可以无礼于人?不懂这个道理,我们在佛法也是白学了。经典裡面所讲的事提供我们做参考的,最重要的它的精神、它的原理原则,参考过去人的作法,面对今天大众的根性。我们要拿过去那个作法,拿到今天是行不通的,那真的叫落伍,不合时代了。今天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作法,那就是谦虚恭敬,自卑尊人,这才可以,能行得通。

前天道教一些道长们来参观居士林与淨宗学会,本地李道长陪同他们来。其中有来自香港,有来自中国大陆,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每天讲《太上感应篇》,他很感动,《太上感应篇》是他们的经。我们佛教讲道教的经,他欢喜讚歎,他别的东西不要,我们讲的《感应篇》,他带了好多套去。这叫什麽?「称根悦意」。讲道教的经典不是我开头,我们知道开端的是印光大师。印祖当年在世的时候,清朝末年,定海知县,说知县就是清朝末年的,民国不叫知县,叫县长。定海知县请老法师去讲经弘法,老法师因为方言太重了,他是陝西人,言语不通,所以他就派人到定海去讲经。讲什麽?也是讲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想想他没有选《感应篇》,他讲《阴骘文》,《阴骘文》短,只有七百多字,《感应篇》比《阴骘文》文字要长一倍,可能是时间上的关係。讲道教的,没有讲佛经。

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能体会到,佛教是多元文化,不一定要把佛的经典搬出来讲,哪一家的东西都可以,只要它的内容符合佛所说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常常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这个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不离开这三个原则。《阴骘文》、《感应篇》确确实实符合这个原则;这篇东西我们读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得多,大概佔百分之九十,自淨其意讲得少,它符合!如果裡面有一篇、有一段、有一句,符合如来的法印,我们拿来讲,都是善法,都是佛法。
佛法教学目的我们都知道,第一个目的是教人「转恶为善」,《感应篇》、《阴骘文》确实做到这个,这是基础的目的,然后再向上提升「转迷为悟」,到最后提升到「转凡为圣」,不断向上提升。在修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懂得观机说法,所以无论哪一个宗教的经典,我们都可以弘扬,而且都应当弘扬,我们要突破这个框架,突破这个界限。印祖讲《了凡四训》,这儒家的,他没有界限。别人有界限,印光大师没有界限,他儒家东西讲,道家东西也讲。

历代祖师大德都没有门户之见,从哪裡看出来?从经书注解裡面看出来。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引用孔子的东西,引用道教的,引用先秦诸子百家的,这裡头他都有,他哪有界限?他用这些学说思想来解释佛法,佛法跟诸子百家就融合成一体。只有那些不通的人,才有妄想分别执着,分自分他,自立门派,不能容人,心量窄小。心量愈小,堕落得就愈深,他的生活圈子愈小,愈苦愈可怜。地狱的心量,一个人都不能容,自私自利达到了极处;心量稍微扩大一点是饿鬼,再大一点是畜生。十法界也可以说,十法界的升沉是心量大小不一样所形成的。佛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学佛要从拓开心量做起。我们要懂得观机,要懂得一切人的喜爱,我们从这个地方布施供养,就达到殊胜的效果。

我教悟道法师到澳洲去弘法,不知道他现在自己的意愿怎麽样?建道场,不要挂佛教的招牌,挂什麽招牌?「多元文化中心」,这是真正佛法的道场,多元文化中心。那是个新地方,没有佛教,我去看了一看全是ji 督教,而且是ji 督教保守派的,所以我们在那裡建道场,要用寺院庵堂这个名称,那一边人很难接受,看到很不舒服,我们换个招牌,「多元文化」,他们就喜欢了。弘法从哪裡做起?学香积国的菩萨,用这个方法来广度众生;天天请他们吃饭,为社会服务,照顾低收入的人民。我们可以在那裡开餐厅,「多元文化餐厅」,我教他用这一招;广度众生,服务社会,不赚钱,这个餐厅不赚钱为目的,服务大众,只收回成本。他们在外面其他馆子吃一餐饭要十块钱,到我这边来三块钱就可以了,将来你这边的法缘殊胜,门庭若市,低收入的人都到这边来了,用这个来度众生。讲经讲什麽经?讲ji 督教的《新旧约》;讲这个,让他来听,他听听再到教堂裡听听他牧师所讲的,跟我们比较,哪个讲得有道理,哪个讲得好听,将来不都来了?

印光大师能够教人讲道教的经典,这个例子一开,我们可以讲ji 督教的经典,可以讲天主教的经典。应以ji 督身而度化者,我们就现ji 督身,活的不是死的,广度一切众生。首先明白告诉大家,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所以每一个信仰宗教的宗教徒,都会欢欢喜喜来接触佛法。为什麽?这儿来接受教育;这个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至善圆满的教育,这裡面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你到这个地方来学习,接受教育,没有叛教,我们尊重你的信仰,尊重你的文化,尊重你们生活方式。以这个方法来推行「大方广佛华严」,佛法才真正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度是什麽意思?无非是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叫度。「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式无量无边,没有一定的,方向目标只有一个: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不变的方向目标,用什麽手段来达到,全是正法,无论用什麽手段都是属于正法。这是我们在这个经末后五十三参所看到的,五十三位善知识所用的方法完全不相同;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每一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此地每一个人是代表一个族群,此地的十一位龙众是代表一个族类,每一个人是代表一个族群,代表一个修学法门,法门无量无边!

最后一个意思:「无碍」,无碍就是方便。如果你说只能说佛法,其他宗教经典不可以说,那就有碍了。佛法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怎麽会有障碍?用心,用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无碍,这是用的真心。用妄心就有碍了,碍从哪裡来的?妨碍自己名闻利养,妨碍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碍不就从这儿来的吗?你能够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利,放下一切物质精神的享受,你什麽障碍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知道障碍从哪儿来的,它到底障碍什麽。障碍都是因为你放不下,你才有障碍,你真正放下的时候障碍就不生了。

清凉在此地说,一音随类,所以说无碍。「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佛菩萨能做到,我们做不到。但是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要重视它的原理原则,把握着原理原则我们才能得真实受用。这一音是什麽音?真诚的音。言语不通,心地真诚能感动对方,对方接触能生欢喜心。决没有虚伪,决定不存欺骗,一味真诚,一味慈悲,一味笑面迎人,去认真修布施供养,这是摄受众生重要的原则,诸佛菩萨做给我们看。

四摄裡头第一个也是「布施」,四摄法裡面的布施,我在澳洲跟同学们的解释:请客送礼。跟人交往,人情就厚了,常常往来,常常沟通,所有一切的误会就能够消除,意见能够化解,才能和睦相处。「爱语」是关心、是慰问;「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有利;「同事」,共同生活,互助合作,这同事。能够落实这四点,我们无论跟什麽人交往,决定能得到善好的回应,什麽样的意见、疑惑全都解除了,真正做到互相尊敬,相亲相爱,互助合作。

佛法是在我们身上落实,我们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要做到。世间所有的宗教徒都能够了解自己的教义,都能够奉行经典裡面所说的教诲,这个世界还是有救,还不至于到毁灭。如果我们只着重宗教的形式,不了解经论的内容,不能够落实经论裡面的教诲,zai 难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为什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罪业,《地藏经》上讲的「无不是罪」。造作一切不善所感得的是苦报,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别的意思,回头是岸而已。从什麽地方回头?从起心动念处回头,你的言行自然就善,自然就与道德相应,表现在外面知仁、达义、守礼,他自自然然表现的,这就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心不安,我们劝导他给他说明,提供意见给他做参考,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法布施也在其中。多做好事,多帮助一些苦难之人。贫穷人生活艰苦,富贵人心裡有恐惧;所以对富贵人,我们修的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对穷苦的人,我们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都有,应机施教。这是「普行大音龙王」,名号的意思就很深,跟他修学的法门,他以这个法门自行化他,在这裡得到圆满的成就,解脱是圆满的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六卷)  

2000/3/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长行,第十一句:

【无热恼龙王,得以大悲普覆云灭一切世间苦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给我们提示,是说这一位「无热龙,住清凉池,出香美水,流注四海,导引百川,时布慈云,降澍甘泽,是故能灭诸世间苦」,这几句话把他所得法都说得很清楚,我们怎样在这裡面学习。《华严》无论是在理事、方法、境界都讲得很圆满,非常适合于现代人修学,几乎现代人我们所犯的错误,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日常生活当中的言语行为,这个经给我们树立了典范,给我们做最正确的标准,我们要想在佛法上说消灾免难,在世间人讲改造命运、趋吉避凶,这是最好的教导。所以我们无论是什麽人,可以说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都应当要认真的来学习。

菩萨的名号叫『无热恼龙王』,其实在这个经上我们看得很多,经裡面无论是什麽身分,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像大经上常说,应以什麽身得度,佛就变现什麽样的身相;应以龙身得度,佛菩萨就现龙身而为说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一切众生裡头,确确实实有很多是佛菩萨化身在其中,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我们对于一切众生决定不可以生傲慢心,要用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来对待,才不至于犯过失。

我们看清凉对我们的开示。凡夫决定为烦恼所障,烦恼性质热燥,龙王示现的是「无热」,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他有修养,他有修行的功夫。「无热」使我们就想到他烦恼断了,在名号裡头显示。不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也断了,为什麽?他「住清凉池」,清凉池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像我们在往生经裡面所念到的,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那是清凉池。什麽人住的?法身大士。所以凡夫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大士,而且不是普通的法身大士,这个我们都要知道。普通的法身大士是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迴向,这是普通的法身大士,他们也住清凉池。生到极乐世界,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不是普通人。阿惟越致菩萨,经论裡面跟我们讲是七地以上,不是七地以下。

这个法门希有,这个法门难信,但是万修万人去。你要懂得道理,你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一个人不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你要晓得是一般世界七地以上的地位。也正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讚歎极乐世界,没有一尊不讚歎阿弥陀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念到,释迦牟尼佛讚歎阿弥陀佛,说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释迦佛的讚歎就是代表一切诸佛的讚歎,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哪裡会错?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会集的《无量寿经》,这个本子是无尽的功德藏,确确实实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我们对于这个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决定得度。

在这一句得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无热恼」,也就是一定要断烦恼。我们从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把我们害得很惨,生生世世在六道轮迴。在六道裡面,佛说的话是真话,我们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事实真相。佛这麽说,我们听了凭什麽相信?只要我们自己一反省就明白了,我们冷静思惟想想,从早到晚就想这一天,我们起了几个善的念头?起了几个不善的念头?从这儿想想就明白了。善、不善的标准在哪裡?不可以依我们的标准,一定要依佛的标准。佛告诉我们,我们起心动念想社会、想人民、想众生,帮助他们,这个念头叫善念;如果起心动念想自己,想自己的名闻利养,想自己如何获得五欲六尘,这个念头是恶念。这一个标准我们仔细反省检点,就发现不善的念头太多太多了,善的念头太少太少了,那将来我们到哪裡去不就清楚了吗?善念得人天福报,恶念饿鬼、地狱、畜生,我们到哪一道还用得着去问人吗?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修们有不少亲眼见到念佛往生的人,走的时候瑞相非常希有,让我们看了很感动、很羡慕。他是怎麽修的?他心裡头只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都不想,这个人决定往生。想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世出世间善法都不能跟他相比。他每天看的是阿弥陀佛的佛像,听的是念佛的音声,心裡头忆佛念佛,这个人是世出世间第一善人,所以他往生那麽容易,有那麽殊胜的瑞相示现给人看。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哪些是带不走的,哪些是带得走的,这一句佛号带得走,世间所有一切的一切,没有一样你能带走,包括我们的身体,身体也带不走,何况身外之物?这还能执着吗?还不放下吗?这个身体还在世间,还没走,没走之前心已经不在世间了,心在西方极乐世界,身在这个世间不碍事,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极乐世界,这大功德,自行化他。劝化别人,最重要是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样子,让人家看到生欢喜心,让人家看到发愿向你学习,这就是度众生。

往年我到苏州灵岩山寺去访问,去朝礼印光大师的关房,我看到那个生活简单,关房裡面乾乾淨淨,一尘不染,一丝毫拉杂的东西都没有。小佛堂的布置简单到极处:一尊阿弥陀佛像,也不是很高;牆壁上挂了一个字,这是大师自己写的,「死」字;供桌上面什麽都没有,我只看到一杯水,一个小香炉,一个小木鱼、磬,其他都没有;这叫做清淨庄严,这是真正修道人,清淨心从这裡看出来了,我们要学习。但是讲经的法师离不开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放在什麽地方?放在图书室,放在阅览室。我们去查资料的时候到图书室、到阅览室去查,自己的寮房就能保持得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为什麽?这些东西、经典带不走的,决定不能够据为己有,要放下,要能捨。捨了之后,我要用的时候到哪裡去找?你要有信心,你要用的时候佛菩萨会送来,不必去找。你有没有这个信心?这叫信佛,信佛很难。真正到自己心地清淨无为的时候,佛菩萨照顾你,护法龙天照顾你,你不会有缺乏。所有经论裡面佛都说,财布施愈施财愈多,法布施也不例外,法布施愈施法宝愈多,一个道理。哪裡自己有用,还找不到参考资料?没这回事情!那佛菩萨就不灵了,护法神失职,他没尽到责任。所以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很容易放下。放下才是大圆满,不肯放下,一切据为己有,这才有缺陷,这是真正有信心的人才能做到。

菩萨这一个修行方法重点是在名号上,「无热」;法门裡面的重点是「大悲」。大慈悲是对众生的,无热恼是对自己的,住清凉池是自行化他,心地永远清凉自在。如诸佛如来一样,为一切众生示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就自在了。如果稍稍有分别执着,你心地就不清淨,清淨心住清凉地。清凉地在哪裡?哪个地方都清凉,问题只要你清淨心现前,没有一个地方不清凉;清淨心不能现前,到极乐世界也没有极乐,这是经论裡说得太多了,境随心转。佛没有教别的,就是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恢复性德,明心见性。性德是最完美的,是清凉自在的,所以从清淨心生出来的智慧,真实智慧。清凉大师在此地用比喻说,清凉池流出香美的水。什麽意思?从你清淨心流出来清淨真实的智慧。

比喻裡头说,「流注四海,导引百川」,这是你的智慧遍满虚空法界,你的生活是住真实慧。《无量寿经》上讲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你永远心安住在真实智慧裡面,清凉自在,自受用;然后「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就是「导引百川」的意思。以清淨心、清淨智慧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大家好懂。服务裡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觉悟;为什麽?只有这个才是真实慧、真实利益。你要叫众生,他没有衣服穿,他就得到衣服了,送他衣服;没有吃的,送他吃的;没有住的,你送他房子住;是不是真实智慧?不是。为什麽?死了还搞六道轮迴,那怎麽叫真实?佛告诉我们,真实的利益是现在得好处,来生得好处,生生世世都得好处,这个叫真实利益。现在得好处,来生不得好处,这是假的;现在不得好处,来生、后世都得好处,这也是真的。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真假,要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我们要追求永恆真实的利益。

清凉底下两句话说,「时布慈云,降澍甘泽」,这两句话是讲服务众生的方法。我们用什麽方法为一切众生服务?第一句是你要有大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心是真实智慧裡面流露出来的,没有真实慧这个心生不起来,真实智慧裡头才生出大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大爱。「降澍甘泽」,是大慈悲心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我们要做出佛菩萨生活的榜样,教化众生。人家学佛到哪裡学?学佛就跟你学,就看你的样子,学你的生活,学你工作的态度,学你处事待人接物,从这裡学。
佛究竟要我们落实哪些重点,特别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我们要懂。佛教导我们最基本的是「淨业三福」,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三条十一句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你就想这个多重要!我们学佛从哪裡学起?从孝养父母学起,孝养父母的心是大慈悲心;从尊敬师长做起。在大乘法裡面这个意思是广义的,孝养父母,父母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这个孝养不是对着自己生身父母,是对一切众生,把孝扩大了,这才叫大慈大悲。我们以对父母的心对一切众生,对老师的心,尊敬老师的心尊敬一切众生。

在《华严》末后我们看到,善财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的心裡,学生只有他一个,除自己一个人之外都是善友,善友就是我们讲的老师,佛如是教导我们。再看看世间圣人,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导我们,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哪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把全世界的人统统包括尽了,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就这麽两种。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善人他有哪些好处,我们看到了记在心裡,向他学习;恶人我们看清楚了,他有哪些恶处,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自己如果有赶紧改正过来,他也是我们老师。人不容易见到自己的过失,会学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立刻就想到自己,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过失,立刻回过头来想自己有没有,而不去想别人。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是见到世间过失绝不放在心上,决不去想他,要想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方法,我们在这裡学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具体的落实是下面九句,是具体落实;总纲领就是前头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这两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总纲领。

我们学佛学了这麽多年,大家在一起天天研究讨论,这两句话是根;落实,从哪裡落实?从培养慈悲心落实,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底下第一句话是「慈心不杀」,我们就有了根本。不但不可以杀害众生,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的罪过就大了,我就错了,我已经违背父母、老师的教诲。为什麽?经典裡面佛跟我们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而我们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怎麽说得过去?我们忏悔、改过、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这裡下手,要叫一切众生见到我生欢喜心。这个众生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避开,他欢喜了,这也是叫他生欢喜心。这是「慈悲为本」。

下面「方便为门」,底下再下面这八句都是属于方便。方便裡面头一句:「修十善业」,从这儿修起。《无量寿经》一开端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落实到行门,经上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无量寿经》的教诫,他把「口」放在第一,不是「身、口、意」,是「口、身、意」,用意很深很深。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过失,叫造口业,所以把口业摆在第一。在十善裡面,善护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不好听,你的言语、你的态度叫人听了起反感,佛在经上教我们「和颜爱语」,对治这个毛病;第四个不绮语,绮语是我们今天讲的花言巧语,玩弄众生,人家听起来很喜欢、很开心,到最后怎麽样?最后上当了。

这些时时处处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造作,自己为什麽会造作?烦恼习气太重了,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佛法修学的功夫太浅了,使不上力,就是这个意思。警觉提不起来,不能控制自己,我们佛法修学的功夫不够。如果真有功夫,你就有高度的警觉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会约束自己,这是你功夫得力了,刚刚得力。功夫纯熟是自然就不犯,习惯成自然,你要把它养成习惯。无需要警觉,无需要作意,自自然然就不犯,这你功夫到家了,成熟了。淨宗法门所说的「功夫成片」,就是这个意思。还常常提高警觉,功夫没成片。我们晓得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功夫不能成片,往生就没有把握,得要看你临命终时的缘分。缘分不是偶然的,缘分在平常积德累功,平常不做好事,临命终时有好缘,这个想法太奢侈了。要想临终有好缘,平常要多做好事,多跟众生结善缘,这个事情要紧!

身体的造作,守住佛这三个原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因为十善是通在家的,它是要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所以说不邪淫。佛有一部小部经,《十善业道经》,我们有计画,早餐共修,《感应篇》讲完之后,我们来讲《十善业道经》。我们从根本修,从基础上做功夫,决定不可以好高骛远,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外表是好看,到最后都落空,那就非常可惜了。心意不贪、不瞋、不痴,顺境、善缘决定不起贪爱之心,逆境、恶缘决定不生瞋恚之心,顺逆、善恶境缘当中,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保持一个真诚、清淨、平等心,我们修的是这个,我们知道这个带得走,其他的带不走。如是存心,如是行事,如是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学佛,这是佛的学生,三宝弟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够把这个做到,你才算是一个善人。善的标准是十善业,你统统做到了,你才是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十条做到了。十条没有做到,不是善男子,也不是善女人。所以佛家讲的善,不是随便说的,它有标准的。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六道之内的善男子、善女人,没有超越六道轮迴,他们在六道裡面是人道、天道,是这两道的。

如果想脱离六道轮迴,这个善还不够,还要把水平向上提升,又要加三句,这是三福裡面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能超越世间。受持三皈,不是形式,佛菩萨面前念个三皈的誓词,你就受三皈了,哪有那麽简单?你要把受三皈落实,真的皈依了。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依是依靠。从什麽地方回头?从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回头,从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回头;依什麽?依佛菩萨的教训。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再依自己的成见,不再依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要依照佛陀的教诲,这才叫皈依。这样皈依的人,那就是佛经裡面说的,他得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换句话说,我们要不真干,不真明白、真了解,学的佛法是学佛的样子,没有实质。只有外表,没有内容,那样学佛还是堕三途,这个我们要知道。

前几个月,台湾发生大地震,地震的中心在台中,那个地区寺庙很多,法师也很多,于是有人到新加坡来问我,为什麽那个地方佛法这麽兴盛,这麽多法师、这麽多道场,会发生地震?我反过去问他,我说:我听说在那个地区有一个忏云法师,为什麽他的道场没事?都在一个区,别人道场都毁掉了,为什麽他的道场没事?是不是有真修行!不是说盖个庙,多塑几尊菩萨像,那个地方就有佛法,没这个道理!看你这个道场有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修行,真的回头,真的依靠佛菩萨的教诲过日子,你才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共业裡头有不共业,佛法不是形式,佛法要讲实质。形式的佛法,没有用处,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那个不可靠。我们皈依三宝,皈依泥塑木凋的佛菩萨,那不就错了?完全错了。皈依一个出家人,出家人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靠不住。

佛教给我们三皈依,佛陀在世的时候三皈是以佛为主,他在世间,我们有疑难问题真的可以请教他,他替我们解决。他的解决也决不是用神通感应,是用教导,说出因果的道理,因果事实真相,你好好的修因,果报就转变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不想恶报,那你就不造恶因,想得善果我就多种善因,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吉凶祸福、善恶果报完全在自己,与佛菩萨不相关。佛菩萨没有能力赐福给造作恶业的人,没有这个能力;要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造作恶业,佛菩萨不给福报给我们,那他大慈大悲讲不通,他慈悲在哪裡?我们学佛对于佛要认识清楚,他指导我们才是真实的,决定没有迷信。依照他的教导,依照他的教训去做,决定得利益,我们三皈是从这裡回头。今天佛陀不在世了,不在世三皈的重心就转移到法宝,法宝是经典;我们今天三宝当中,最重要的依靠是依靠经典。佛在经上怎麽说,我们如何去解读,把佛这一句话解开,怎样把佛这些话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这个重要。我们自己读经没有办法解释,请教老师,老师裡面有在家人、有出家人,出家、在家没有关係,千万不要有个错误观念,「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你有这个观念就错误了。有一些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修得好,很多,不要有这个错误观念。

你们从北京来,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他比我修得好,他在我之上。他是我的长辈,他跟我的老师是同学,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他们是同学,他修得比我好。但是今天在全世界弘扬《无量寿经》,实在讲就是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弘扬,我在海外弘扬,所以我们两个遇到是一见如故,都不容易。在国内、在海外弘扬这部经都不容易,我们都尽心尽力在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在家不如出家,这个观念错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家,我是以居士身分,在家人亲近老师,跟他学习的,我是学成之后再出家的。为什麽要出家?出家方便一点,不需要工作;每天再去做工,再又要去弘法,浪费很多时间;出家我不要做工,我可以过最低物质生活的水平,我就很满意了,我可以全心全力投注在经教上,得这个方便,没有别的。所以论学、论道、论行持,出家跟在家没有两样,我们要建立这个正确的观念。可是一般社会大众有个很错误的想法,就是出家比在家高。同样在外面讲经,如果是居士,不是讲得十分好,听众对他摇头,不相信;如果他是出家身分,只要讲到三分就得到很多讚扬,这是一个错误观念。但是出家人上台是佔了很多便宜,在家人上台讲经确实要讲得能超过出家人,才会得到人佩服,这个是现实。

我们一切要依法,依法不依人,一定要依靠佛对我们的教诲。今天皈依是以法为主,无论是出家、在家的老师跟我们解释,我们要想想,他解释的话跟经典的原理原则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我们应当听他的,用他来做参考;如果他讲的不相应,那我们就不听他的,咱们可以各行其道,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今天受持三皈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这个三皈只有形式,没有实质,你并没有得到三皈。受持三皈之后,也就是说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这是你真正皈依了。放弃自己成见就是回头了,依靠佛菩萨教诲,这有依靠了,这叫皈依。从哪裡皈?依什麽?你不能不搞清楚。

皈依之后,一定要持戒。戒跟善不一样,前面教你修十善业,那是行善,它不是戒。戒跟善形式上好像是一样的,五戒裡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裡面也是这个内容,善跟戒差别在哪裡?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这是善。我为什麽修这个?我自己得好处,这是善。戒就不一样,戒的目的是要得定,杀、盗、淫、妄这些东西会扰乱我们的心情,使我们不能得定,不能恢复清淨心。形式是相同的,目的、效果不相同。所以诸位要晓得,持戒目的是得定,是恢复清淨心,它不是求善因善果,目的不相同。修善目的是要得福报、得善果,持戒目的是要得定、是要开慧,决不求人天有漏的福报。方法相同,用心不一样,希求的果报不一样,这就是戒跟善的差别。

后面还有一句:「不犯威仪」,威仪是什麽?今天讲的形象,不可以破坏佛菩萨的形象。我们学佛了,我们就是佛菩萨的形象,人家看到我们这个形象好讚歎,就是讚歎佛菩萨,我们替佛菩萨增光;我们的形象不好,人家看到这个形象骂我们,就是骂佛菩萨,我们怎麽对得起佛菩萨?所以学佛的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是佛法的形象,一定要有好的样子给人看。什麽好样子?十善、五戒是好样子;人家骂你,你生气了,不是好样子;骂你、侮辱你,没有瞋恚心,不生气,这个人不错,好人,我们替佛菩萨脸上贴金,佛菩萨光荣,一切荣耀归佛菩萨,这是ji 督教讲一切荣耀归上帝,我们归佛菩萨。我们要替佛菩萨增光,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决定不可以让老师在社会上丢脸,那我们的罪过就太大太大了,「不犯威仪」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言语、一举一动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修学就可以能超越六道;如果是念佛,决定往生淨土。为什麽?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往生的人都是善人,那个世界没有恶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每天念珠拿在手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绝口,日夜不间断,一个不高兴的事情,还瞪眼要骂人,这怎麽行?这不可以。对于得失利害非常认真去计较,这个人我们晓得,他决定不能往生。我们要真正求这一生当中永脱轮迴,这一生当中决定去亲近阿弥陀佛,你就得真干。学会了,真干,那你就真的能够见阿弥陀佛了。

诸位同修,我也很感谢你们,你们到新加坡来看我,是见到我了,见我没有用处,要见阿弥陀佛才管用,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你们要我的照片,为什麽不供阿弥陀佛的相片?我们这裡印得太多太多了。阿弥陀佛,我们印些阿弥陀佛小的卡片,可以放在身上;不要放我的照片,放阿弥陀佛的照片,放在身上常常看、常常念、常常想,你就决定得生淨土,总得要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身上带阿弥陀佛小照片,我其他的都不带,人家跟我照相的照片送给我,我一张都不要,免得分心;我什麽都不要,一向专念,这才能成就。

再向上提升,这大乘,这个都是我们讲的手段,「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真的觉悟了,知道这个世间苦,这个世间太苦了,这个世间没有安全的地方。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都在研製核武,研製这麽多的核武干什麽的?毁灭世界的。这个世界哪一天毁灭我们不知道,有人问我,外国预言、ji 督教圣经讲的世界**,问我可不可能?我点头,可能。怎麽可能?这麽多国家都在研製核武,那就可能。核子仗会不会打起来?也很可能。怎麽打起来的?莫名其妙。现在这些核武都是用电脑控制的,哪一天电脑产生故障,一下就冒出来了,那谁知道!真的很可能,你能保证这麽多的核武,每一个都不出事情吗?不容易。

我们想到这些事实,你就晓得这个世界没有安全,不要做安全想。今天安全,我们今天好好用功;明天安全,我们又多一天时间用功;不要想得很长,不要想得很远,要抓住现在。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不必为未来操心,最重要的抓住今天,我今天这一天要怎麽过?一定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这是觉悟了。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大菩提心,为什麽?因为你前面已经皈依了,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依靠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修淨宗,只要依靠《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现在淨宗是五经一论,《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这六种。六种裡面我们选择一、两种就够用,不必六种都修,一心专念,这就是大菩提。

「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我跟诸位讲得很多,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相信这个,深信念佛作佛。我们心裡头把什麽都放下,万缘放下,只缘阿弥陀佛,只缘极乐世界,你放得愈乾淨愈好,你往生的机率愈高。凡是不能往生的,没有别的原因,放不下。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就不能往生,就把这一生耽误了,你说多可惜!末后两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两句是为他、利他,前面九句是自利,这两句是利他。要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一个法门度不了,无量法门度无量众生,这个样子才要学法门;学法门不是为自己,是帮助别人。尤其现代这个社会,我们展开《华严》,跟现前社会一对照,佛讲的话没错,佛说在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是大乘根性。大乘跟小乘差别在哪裡?小乘是保守的,大乘是开放的。现在这个社会民主自由开放,大乘就是民主自由开放;小乘是封闭的,像古时候ZHUAN制的国家,帝王的时代,那个适合小乘。

现在这个社会不适合小乘,现在社会我们展开《华严》圆满的相应,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们懂得佛的教诲,所以我们界限扩大了,我们跟世界上所有宗教交往,这不是一个宗教,所有宗教交往,不是一个国家,所有国家不同的族群交往,那我们不读诵大乘不行。我们怎样帮助不同的宗教、不同国家的族群,帮助他们断恶修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认识佛法,帮助他们学习佛法,这裡头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够化解这个世间国家、种族、宗教许许多多的误会、疑虑、冲突,这才能化解,这就是消灾免难。
今天淨宗学会跟居士林的作法,诸位在此地虽然时间不长,有两个星期,仔细的观察。这两个星期可能我们还有一些宗教的活动,你们跟李居士讲,一同去参观。我们跟回教的活动,跟此地印度教的活动,道教的活动是刚刚过去,大概这两个星期当中有这些活动。你们看看新加坡九个宗教跟一家人一样,互助合作,像兄弟一样,这是现在其他国家地区还看不到的,很少见到的,新加坡带头在做。最近马来西亚知道这个事情,他们要抢着带头,可能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更圆满。他要在全世界搞带头作用,他来找我,我们乐观其成,希望全世界从这上面比赛,好!从製造核武比赛那个很可悲,这个比赛是和平,趋向于和平的比赛,我们很欢迎,我们也会全心全力帮助他们。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七卷)  

2000/3/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众,龙众偈颂,第一首:

【尔时毗楼博叉龙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诸龙众已,而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之前的仪式。偈颂也有十一首,我们在前面看到有十一尊龙王。偈颂是他们修学心得报告,也是以自己修行的成果奉献给老师,这个意义很深,很值得我们学习。世出世法古德都教我们知恩报恩,我们用什麽报父母恩,用什麽报老师的恩,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他们是以修学的成果,以这个来报恩,这是最真实不过的。仪式当中这个我们念得太多了,最重要的提示,是不断的提示,几十遍重複的提示,这个用意就深了,劝导我们要谦虚、要恭敬。『承佛威力』,这是谦虚,决不敢自以为是。实际上我们在本经看到,所有的大众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化身示现的,实际上就是诸佛如来。诸佛以种种身分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裡面学习,首先就是要学习谦虚,不可以自以为是,其次要恭敬,恭敬大众。『普观一切龙众已』,「普观」是致敬,对与会的大众,对他这一个族类致敬。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随时随处我们也懂得这麽作法。

讲经的时候,升座之后,这是我们在《内典讲座》学习裡面学习过,没有开口之前,先要把全场大众看一看,你的目光统统看到,这是致敬。我们所说的内容不是自己的,叙说佛菩萨古来大德的注解,这就是此地「承佛威力」,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谦敬,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只要有大众在座,三个人也好,两个人也好,我们谦诚的目光都要注视到。佛法要在这裡学,任何场合一个人都不能漏掉。现在请看他的报告:

【汝观如来法常尔,一切众生咸利益,能以大慈哀愍力,拔彼畏途沦坠者。】

这四句偈是西方广目天王他的讚颂,也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有注解,所注解的是依一般经典常说的,我们可以做参考,但是不契机,所以我们特别要从表法义趣上来为大众介绍。第一句天王教导我们,你们大家看,『观』就是观看,你们细心去观察,『如来法常尔』,诸佛如来的法永恆不变。是什麽法?利益众生。佛以什麽法来利益众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用教学。佛没有作帝王,没有作天王,佛永远示现是一个老师的地位,要用现代话来说,佛所示现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这就是如来的常法。我们现在用新名词来称佛,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用现代名词来称讚他;他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的工作者,他不求丝毫报酬。他表演给我们看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所有的也只是三衣一钵,他的物质生活,我们今天讲是世间最贫穷的生活,不是一个富裕的生活。佛为什麽要这样示现?这个世间贫穷人多,他一定要示现跟贫穷人一样;换句话说,他示现的是最低的水平,不是最高的,这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他教学的对象,我们看世尊他的学生当中,有作国王的,有作大臣的,有大富长者,也有贫穷的乞丐,在他讲学的道场,这许多人一律平等,佛是以平等心看众生;道场以外,社会上虽然不平等,但是到佛讲经说法道场,大家一律平等。这是大慈大悲,这一种示现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法常尔」!
『一切众生咸利益』,注意这个「一切」,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佛的教学,现在话叫全方位,佛有真实智慧,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经典裡面称为「善巧方便」。教学的对象,十法界一切众生,不仅是人类,六道十法界完全包括在其中。我们现在看的这一段龙众,这不是人众,龙众。龙在佛法裡面是代表善变、多变,牠很会变化,所以佛用牠来代表我们的社会世道人心。这社会上人心多变,就像龙那样的善变,妄念纷飞,自己给自己也做不了主,早晚念头不一样,不但早晚念头不一样,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这还有什麽成就?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世出世间法的成就要有恆、要有耐心,要不变,就有成就了;会变,就没有成就。这个道理,中国、外国,古今的圣哲都懂得。

可是世间人所讲的一切成就不是真的,纵然得到这个世界也不是真的,为什麽?世界有成住坏空,这就不是真实成就了。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聪明人、明白人他有智慧,借假修真,所以这一切虚假对他有好处、对他有利益。可是不明白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在假相裡头造罪业,在虚妄境界裡面受苦,就像一般人晚上睡觉天天做恶梦,做恶梦多苦,梦不是真的,可是往往被恶梦吓醒了,还一身冷汗,这个日子不好过。三途六道是恶梦,这个恶梦你几时能够清醒过来?自己不能够清醒过来,佛帮助你,佛来教导你,所以一切众生都得利、都得益,都能得到佛法教诲的利益。利的反面是害,益的反面是损,如果不能够将利害损益,这其中的道理、因果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事情不能解决。古今中外的圣哲都想做这桩事情,都想帮助一切众生得利益,现在这个世间科学家、哲学家,又何尝不是喊着这个口号?可是我们想想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利益?

科技发达,我们是享受一点利益。电灯发明了,灯光照耀的利益,我们得到了。我们再回想半个世纪之前,抗战的时候,我们在学校念书晚上用油灯,我们在贵州,贵州那个时候桐油多,晚上我们点的是桐油灯,一根灯草,一个教室三、四十个同学,一个人一盏灯,那个教室是乌烟瘴气,我们过那种日子。现在科技给我们方便了。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我在抗战期间,我走了十个省,完全是走路,每天少则六十里,多的时候走一百多里,抗战八年我走了十个省,没有交通工具。我的家乡在安徽,从我家乡到九华山每年去朝山要走三天,现在高速公路做好了,三个小时就到了,从前要走三天。科技是给我们带来一些方便,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什麽?精神文明被破坏了,人与人的关係几乎不存在了,这个损失没有法子弥补的。再说环境的污染,这是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今天不要说吃的东西,你吃的米、吃的麵、吃的蔬菜,跟从前味道不一样了;甚至于喝的水,水的味道跟从前都不一样。所以科技给我们带来,有利亦有弊、有害,利少害多,得不偿失!

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中国人是真聪明,真有智慧。一九八二年,我在美国纽约讲经,当时就有很多外国人来给我讲,现在西方对于中国人的看法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没有把中国人看在眼裡,认为中国是没有开化的野蛮民族,现在他们知道了,全世界一个一个相比,中国人第一,他承认中国人第一;两个人两个人相比,他说犹太人第一;三个人三个人相比,他说日本人第一。就说明中国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第一,但是不团结,自私自利。所以他讚歎当中,也有贬抑,轻视我们。中国人要团结起来,那还得了吗?中国人确实有智慧,中国人不搞科技,要搞科技的时候,两千年前中国科技就发达了。为什麽不搞?利少害多,得不偿失,所以放弃了;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智慧。讲飞行,中国人讲飞行这个念头在什麽时代?王莽的时代,汉朝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有人学滑翔,飞行。机械化的运输,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为什麽不再发展而把它消灭掉?就知道利少害多。中国人发展的是伦常道德的教育,伦常道德能令人长治久安,能令人过真善美慧的生活,这是中国人。

西方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觉悟了,明白了,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伦理道德没有了。你们看看美国今天儿童的犯罪率,你要听到之后,你会非常惊讶!小学生随便开枪杀人,杀父母,杀兄弟,杀同学,杀老师,这个社会还得了吗?所以诸位看到他们统计的数字,这个社会非常危险,充满了危机。电视发明了,现代特别是网路,在美国小学生上课就用电脑了。小学生用电脑,网路裡面的内容,暴力的、se 情的、无恶不作的,是应有尽有,他们的学生青少年在网路上什麽都学会了。听说网路裡头还专门教人做炸弹,教人到处杀人放火,学生学了也尝试。今天美国校园是最不安全的,过去学校校园是最安全的、最纯洁的,今天连这一块土地都破坏了,都被污染了,我们知道事态严重。所以人家讲世界**我相信,我不是相信神话,不是迷信,看看现在的世道人心,看看现在青少年他想什麽,他说的是什麽,他干的是什麽,这些人再有二十年、三十年长大了,他们成了世界的主人,从小脑子裡头装满了杀人放火,到他们长大,上面几代造的这些核武都在他们手上,他们会一样像年轻的时候到处杀人放火,那世界不就毁灭了。製造这些核武,纵然你自己不用,你会留给底下一代人用,你也要负因果责任。

这个事情中国古人决定不干,儒、佛教导人,冤枉杀一个人,你就可以作皇帝了,他也不要作皇帝,不可以冤枉杀一个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常常给我们出家同修们说,他们在此地都是学讲经说法,现代这时代大家都不念圣贤书了,圣贤书摆在面前看不懂,他还有什麽兴趣来看这个书?你跟他讲人生宇宙的大道理,他茫然无知;你给他说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邪正是非他都没有能力辨别。在这个社会我们如何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要把水平降到最低,讲利害。讲利害,讲损益,他还能听得进去。你怎麽样做对你有好处、对你有利,你的利润天天会增长,他听得高兴;怎样作法,对你有害。现在只能讲利害,讲其他的没有人懂。

世间人所羡慕的,外国人也一样,纵然是种族不一样,宗教信仰不一样,发财人人都爱,哪个宗教都想发财,都见钱眼开,聪明智慧他也想,健康长寿他更想。这一种欲望、这个利益,真的是不分种族、不分国土、不分宗教,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希求这种欲望,我们就从这个地方谈起。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什麽得什麽,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学佛一开端亲近章嘉大师,大师就教我这些道理,我听到很受用。你所希求的是果报,富贵是果报,聪明智慧是果报,健康长寿也是果报。果从哪裡来的?果一定从因来的。什麽是因?有了因之后,还要有缘,才能结果,果报才能现前;换句话说,因缘不具足,果报不能现前。

我们要得财富,佛教导我们一定要修财布施、财供养,我们以财物布施供养需要的人,布施供养贫困的人,你能种这个因,你才能得财的果报。常常有布施供养的心意,这是因;随时随处遇到有人需要财力帮忙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缘;你有这样的因跟缘,你自然得财富,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论你经营哪个行业统统赚钱。你经营的事业是缘,你命裡头有财,这个财就是你平常修的。所以你天天修财布施、法布施,什麽事情还不干,每天在家等着天上掉钱下来,没这回事情;你虽然有因,你没有缘。缘是真的无论经营什麽事业,你都会发财,你都会成功。所以这裡头有个道理在,财是这麽来的。可是世间一些人,学了佛之后,也听到这个道理,不敢做,还是很吝啬,自己钱很不容易赚来,怎麽可以轻易捨掉?这个你得财富的因就没有了,哪裡来的果报?我们再看一看古今中外这些修行人,看看他们是修的什麽样的因缘,他们得的是什麽样的果报,我们就明白了。

诸位来到新加坡,看到居士林,你们看到居士林非常兴旺,它为什麽会兴旺?依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很认真的在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上下一起干。从林长李木源居士,这领导人,这个道场裡面的干部,一直到道场裡面的义工,上下一团和气,和气就生财了!没有争论,每个人欢欢喜喜。居士林每天吃饭的人有一千多人,你们在那裡看到的,星期假日、法会,三、四千人吃饭,你们在这裡都会遇到。那个时候你看到人挤满了,人挤人,这麽兴旺。居士林吃饭是免费供给的,菜都很不错。我给林长常常说,我们的菜每个星期都要检讨、要改进,决定不可以输给餐厅,输给餐厅我们就错了。人家到我们这儿吃饭,吃一、两顿下次不想再来了,我说我们就失败了。我们的菜色要做得好,吃了他还想来,他天天都想来,我们就成功了。

完全免费,现在布施我们的信心具足了。居士林这麽多人吃饭,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菜,油盐酱醋都没买过,天天有人送来。送来的你决定吃不完,那麽多人吃,拼命去吃,都吃不完。吃不完这个东西又不能放,尤其是新鲜蔬菜不能放,我们就把这些菜送给新加坡其他宗教办的养老院、孤儿院,他们缺乏,他们没有人帮助他。我们常常送,所以跟新加坡所有宗教都结了善缘,常送礼!这些东西生活必需品,他怎麽不欢喜?我跟李林长说,我说居士林是新加坡九大宗教的后勤总部,所以跟他们处得这麽好。说明了什麽?愈布施愈多,你要不肯布施谁送东西给你?没有人送了。知道新加坡只有你这麽一家吃饭不要钱,所以大家都想做好事,都想修一点福,把米、油、盐、菜送到这边来,他们来修福,愈布施愈多。

这个道场每天讲经,悟全在此地,你们要组成一个班子,福建话讲经,每一个星期至少是一次,在下面大殿,你看看是星期天还是星期六,去商量一下。你们要组成一个班底,完全用福建话讲经,听众很多,要好好认真去练习。这样一来,我们居士林道场是每天都讲经,一天有好几场。现在是每天一场,晚上两个小时,希望将来能增加,下午两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每天我们能做到,每天六个小时讲经,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念佛,修慧,修定修慧,果报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样道场当然就兴旺了,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把佛法真正带起来了。希望道风、学风永远能够保持不坠,这个道场是所有道场的好榜样。

居士林跟此地淨宗学会不向外面化缘,决定没有化缘募捐的行为,决不会问来的人要一分钱。自动捐献的,这个地方接受,绝不问你要一分钱。所以你到这个地方来心很安,不会说我没有钱,没有面子,不会,大家一律平等,到这个地方来完全是平等的。一分钱没有,也受到尊重,这才如法。佛法是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样的存心,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这些年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方讲经,提倡四好,中国的同修大概也很熟悉。「存好心」,什麽好心?我看你们同修这一次来穿的是制服,背后都印的我们所提倡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好心!我们一共写了二十个字,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存这个心,这是好心。「说好话」,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难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这是决定禁止的,决定不可以做的。我们要学经典上的教导,和颜爱语,常常关怀别人,劝勉别人,安慰别人,教导别人,这是说好话。

「行好事」,佛教给我们布施,财布施我们没有钱,居士林裡面有很多在作义工的,欢喜!每天早晨来,早晨儿女上班把他送到居士林来,晚上他儿女下班把他接回去,他们在居士林,在那裡摘菜,一群人围在那裡,一面工作一面聊天念佛,快乐得很!过去我们访问ji 督教,ji 督教说:你们佛教虽然不错,没有做社会福利事业。李会长就问他,哪些福利事业?像养老院,孤儿院,你们都没有做。李木源居士:我们佛教这两种事业比你们做得多。他很惊讶,在哪裡?我们每一个道场都是养老院,每一个道场都是孤儿院,我们的老人跟你们的老人不一样,你们老人每天坐在那裡坐吃等死,很悲哀!你去看看我们的老人,每天在作义工,有说有笑又念佛,你看多快乐!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道场给小朋友也开一个班,「耕心园」,有六百多学生。他们没有到这裡来访问过不知道,我们这裡没有挂养老院的招牌,实际上老人在这边生活得非常愉快。

他们到这边来是来布施,虽然一分钱没有带来,他是劳力来布施,他来作义工,来替我们做事情,为大众服务,洗菜、洗米、拣菜,他们做这个工作,这在佛法讲内财布施。用我们的劳力、用智慧来布施,果报比财布施还殊胜。财布施是身外之物,这是用我的劳力、用身体来布施,更殊胜。你种什麽样的因,当然他有好果报。老人在这边有工作,很开心,每天到这边来听经、念佛、工作,他不停的在工作,所以他身体很健康,反应很灵活;不像其他的老人院,他什麽工作也没有,每天坐在那裡等吃饭,饭吃饱的时候晒太阳,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老人很苦很苦。我们在外国看了许多老人院,物质生活三餐饭照顾得不错,医疗服务也很好,精神生活太痛苦了。我们去访问给他说几句话,他就很高兴、很开心,好像很久很久没有人跟他讲过话。哪有居士林这些老人,他想说话从早到晚说个不停,快快乐乐度他的晚年。所以这三种布施都具足,才有得到真实利益。

第三句是『能以大慈哀愍力』,这一句讲动力,什麽力量在推动?我们社会的动力,实在讲名利在推动的,如果你得不到名利,大概你什麽事情都不想干了,你就心灰意冷了,社会的动力是名利在推动。佛法裡头不要名利,什麽力量在推动?大慈悲心在推动,爱心!爱心从哪裡产生的?从佛教教育裡面产生的。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现在世间有许多科学、哲学、宗教家,都在探讨生命的起源,人到底从哪来的?有人说人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你们想想这个讲法能讲得通吗?如果真的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现在这个世间为什麽还有猿猴?牠怎麽会没有进化成人?怎麽可能猿猴一部分进化变成人,一部分还在作猿猴?讲不通!所以进化论只是人一种假设的假想而已,不是事实。要讲事实真相,那还是佛说的有道理,这些道理就很深了,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观察,还一定要依佛所讲的微妙的方法;那是什麽?修戒、修定,然后智慧现前,你才真正见到。

佛说的这些道理,高明就在此地,不是叫我们勉强相信。他说出这事实真相,你用持戒、禅定的方法,你可以证明,也就是说恢复我们自己的本能。佛在经上说,我们眼的本能,眼是见,我们能够见到过去,能够见到未来,现在我们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我们的能力失掉了。如果能力恢复我们可以看到他方世界,经上讲的极乐世界,《华严》讲的华藏世界,你都可以看到,你才晓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讲的都要求我们去证实,你自己亲自见到、亲自接触到,你才能得受用;只听佛菩萨讲讲,不管用!
佛的这些说法,今天科学家他能体会,科学家现在证实空间很複杂,所谓是多元次的空间。我们现在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三度空间,四度空间我们就感受不到了,低级的动物是两度空间。黄念祖居士是个学科学的,他在《大经解》后面有一篇文章,附印在后面,谈到近代科学。近代科学家已经承认,确确实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用什麽方法能够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看到过去、看到未来。在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维次的,不只十一个维次,无限维次。这些複杂的空间究竟怎麽来的?怎麽形成的?科学家不知道,佛知道,佛在大乘经裡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怎麽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裡面变现出来的。像经上常常讲的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下面是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这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的空间,如何突破?佛知道它的来由,知道它怎麽形成的,所以就懂得如何突破。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突破了。

佛家的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法门都是突破空间的方法。它的总原则、总纲领:「戒、定、慧」三学,而以定为枢纽;换句话说,法门再多,都是修禅定。我们淨宗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戒定慧,所以念佛,念佛目的在哪裡?《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用念佛得到的定功,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现前,空间维次突破了。你的定力浅,突破的层次少;定力大,突破的层次也大。最低的定功,最低级的、最初级的,鬼道的障碍没有了;换句话说,你可以跟鬼往来,跟鬼交通。再高一点层次,你可以跟欲界天交通;更深的禅定可以跟色界天、无色界天交通,跟他们往来。这叫世间禅定,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迴,六道外面的那个境界,你就没有办法接触到了,所以要修更深的定功。
佛法是用禅定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就是禅定。平等裡面没有界限了,清淨裡面没有污染、没有执着,平等裡头没有分别,离分别执着你就得清淨平等心,你就突破这个障碍,你就能够跟一般人所见所闻不相同;也就是你的空间变大了,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得见,别人听不见的你能听得见,别人接触不到的你可以接触得到。到如来果地,那是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清淨平等达到极处、达到圆满,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他眼裡,宇宙人生真相他才圆满的得到。真相是什麽样子?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段是宇宙裡面的龙众,我们今天见不到龙,你要有定功,你就见到了。龙的层次不高,在欲界,牠是修行人,牠修到天道。四王天,修到天道。牠要不修行,那是普通的龙众,普通的畜生。牠修行,所以牠比我们一般凡人要高得多了。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他什麽都不要,什麽都不接受,名闻利养不要,五欲六尘享受不要,他还那麽认真努力在教化众生,这个力量是大慈悲心在推动,不是名利。名利心那很有限,有名有利的时候他肯干,没有名利的时候他就不干了;哪个地方名利比这个地方多,他马上走了,他跳槽了。慈悲心是永恆不变的,这真心,真干!为什麽?看到一切众生在苦难当中、在沦落之中,他要帮助他,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个动力。我们今天在这一方面落在其他宗教的后面,不要说世界其他地区,在中国我听到很多同修告诉我,中国非常偏僻、非常贫苦的地方,有ji 督教的教堂,有天主教的教堂,有牧师、神父跟那些贫苦人过一样的生活,几十年、甚至于一生不离开这个地方,帮助这些苦难的人,安慰这些苦难的人。那些地方佛教的法师一个都没有,佛教的法师贪图享受,吃不了那样的苦,我们的慈悲心在哪裡?佛教为什麽到今天衰微到这个地步,原因不难想到。如果出家的这些法师都能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能够过最低水平的生活,众生才能普度。我们不肯过最低水平的生活,衣食住行还有贪求,虽然学佛,这一生道业不能成就,只可以说跟佛结个缘而已;念佛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没有把握。谁有把握?万缘放下的人有把握,断绝名利一切享受念头的人有把握,肯帮助世间最苦、最贫苦的人,那他就更有把握,事在人为!

末后这一句非常重要,『拔彼畏途沦坠者』,「畏途」是三恶道。不仅三恶道可怕,六道也可怕;不仅六道可怕,四圣法界也不究竟。三恶道是沦坠,六道还是沦坠,出不了六道轮迴,堕三恶道的机会太大太大了。而且在六道裡面,住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不成比例,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尤其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有畏惧之心,畏惧之心生起来,我们求生淨土的信愿才恳切。今天我们对于淨宗信心若有若无,愿心时时退转,这个道理在哪裡?对于事实真相了解得太少了,不怕三恶道,不怕六道轮迴。所以在利害上说,三途六道是大害,求生淨土是大利。

《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教我们什麽?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淨土宗的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提倡淨土法门,以十大愿王劝勉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淨土,这是娑婆世界的初祖。夏莲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面写的,淨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我读了之后,想一想很有道理。大势至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提倡淨宗法门,所以大势至是法界初祖;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这都是一生全心全力在提倡。我们要想脱离六道,要想脱离十法界,确确实实没有这个能力,这是说实话;但是又非离开不可,不离开苦海无边,永劫都不能够出离,你说这个事情多麽严重!今天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能帮助我们出离,这是无比的利益。谁能够相信,谁能够发愿,这个利益他就得到了。可是我们要记住,必须放弃眼前的小利益,我们才能得到永恆的大利。眼前的名利、受用是小利益,要放弃!

许哲居士的行谊很值得我们淨宗学人学习,这是个好榜样。我们给她录製一个专门的录像带、VCD、光碟,你们同修回去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些回去。许居士现在在此地,看看跟李会长连络一下,有机会请她来跟你们大家见见面。一百零一岁,你看她就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一生没有生过病。你问她为什麽不生病?病是从烦恼裡头生的,她没有烦恼,她一生裡头没有烦恼,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你们常常发脾气,当然就生病了。她常常说,发一次脾气,即使是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你就晓得这个对自己的伤害是多大!她很聪明,她有智慧,所以她不发脾气,她知道对自己伤害太大了。一生不发脾气,一生没有看到别人有不是处,跟别人不能相处,她回来自己想,自己做得不够好,为什麽别人不喜欢?她回去检讨,回去改过自新,从来没有说别人不是处,所以她那麽健康。看报纸不要戴眼镜,耳目聪明,头脑反应很快,跟年轻人一样,天天还帮助一些穷苦的人。

我很仔细观察,就掉一个牙齿,一百零一岁只掉一个牙齿。一生吃素,她是胎裡素,她一沾到荤腥就呕吐,身上会发红疹,一生素食。晚年二、三十年,她一天吃一餐,这一餐吃生菜。她说什麽?煮太麻烦了,还要洗碗、洗锅、洗碟子,她说太浪费时间了。她完全吃生菜、吃水果,有时候一个苹果就是一餐饭。生活非常简单、非常朴素,在一般人讲这个哪裡有营养?她没有营养,她一百零一岁,身体比哪个好,哪个人也比不上她,她能翻跟斗给你看,坐在那裡双盘,全身软的,素食的好处。心地清淨,没有烦恼,什麽都没有,一生为老人服务,为病人服务,为贫苦人服务,她没有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起心动念都想这些苦难的人。这来给我们做证明,佛在经上所讲的,这有证人在,你们都可以看到。病从哪裡来的?病从妄想来的,病从分别执着来的。为什麽会老?忧能使人老,你有忧悲苦恼,所以你才会老化;人家没有。人家为什麽能放下?我们为什麽不能放下?多想想!认真放下,我们也能跟佛菩萨一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